口腔溃疡一味中药立竿见影

合集下载

金钱草清热解改善口腔溃疡

金钱草清热解改善口腔溃疡

金钱草清热解改善口腔溃疡金钱草,又称为独活草或雷公藤,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

它们的叶片通常呈现出硬币般的形状,所以得名金钱草。

金钱草不仅仅是一种观赏植物,而且在中医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金钱草的清热解毒功效尤为出色,对于口腔溃疡的改善有着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金钱草的功效、用法以及注意事项。

1. 金钱草的功效金钱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口腔溃疡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溃疡性病变,疼痛难忍。

金钱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减轻溃疡部位的炎症反应,帮助溃疡更快地愈合。

2. 金钱草的用法金钱草的用法相对简单。

一般来说,可以将金钱草鲜叶适量捣烂,然后外敷于口腔溃疡的患处。

在敷药之前,首先需要用温水将口腔溃疡区域进行清洁,然后将捣烂的金钱草鲜叶均匀地涂抹在溃疡表面,注意不要太厚。

每天可进行2-3次,每次大约持续15-20分钟,直到溃疡完全愈合为止。

3. 注意事项虽然金钱草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金钱草具有一定的毒性,请勿内服,只能外用。

其次,金钱草鲜叶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患处刺痛或不适感,这是正常现象,但如果刺痛程度过于严重,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如果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出现其他不适症状,也应及时就医。

4. 其他辅助措施除了使用金钱草外,还可以采取其他辅助措施来改善口腔溃疡。

首先,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非常重要,可以使用温盐水漱口,有助于减轻炎症,并保持口腔的清洁。

其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尽量选择清淡温和的饮食,有助于减轻溃疡疼痛。

此外,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心情也对改善口腔溃疡有一定帮助。

总结起来,金钱草作为一种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在改善口腔溃疡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使用金钱草时,需要注意药物的正确用法,并配合其他辅助措施,如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和饮食调理等,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在使用过程中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民间偏方】一味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永不复发!

【民间偏方】一味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永不复发!

【民间偏方】
一味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永不复发!
【诊断】:口腔溃疡
【偏方】:中药生蒲黄10g, 将医用棉签用水浸湿后,粘上生蒲黄,涂抹在口腔溃疡面上,咽下无不良反应,每日涂抹4次!!
经济实惠,疗效确切!!亦可以加服B族维生素!!
【案例】:李xx,女,31岁,农民,患口腔溃疡半月余,经口服西药一周,进食困难,疼痛未减。

用生蒲黄涂抹溃疡面一日四次,2天后疼痛减轻且能进流食,4天后痊愈!
【体会】:生蒲黄有止血,止痛作用,主要含脂肪油,挥发油等成分,对溃疡面有覆盖作用,且价廉易得,各地中药店均有售,使用方便,临床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推荐

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推荐

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黄连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药推荐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其特点是口腔黏膜发生溃疡,引起疼痛和口腔不适。

中药中有许多可以清热解毒,缓解口腔溃疡的药物,其中包括黄连、金银花和蒲公英等。

一、黄连黄连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它含有多种生物碱和黄连素等成分,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

黄连还可以清热解暑、消肿止痛,对于口腔溃疡的治疗非常有效。

使用黄连治疗口腔溃疡,可以选择将黄连研磨成粉末,然后用温水调成糊状,直接涂抹在患处。

或者也可以选择将黄连与熟地黄、郁金等中药配伍煎煮,制成药液后用来漱口。

使用黄连治疗口腔溃疡时,需要注意用量,避免超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二、金银花金银花又名忍冬藤,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清热解毒、解表散热的功效,能够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

金银花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

使用金银花治疗口腔溃疡,可以将金银花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调匀后涂抹在患处。

也可以选择将金银花与菊花、青蒿等中药配伍煎煮,制成药液后用来漱口。

使用金银花治疗口腔溃疡时,同样需要注意用量,避免超量使用。

三、蒲公英蒲公英是一种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也是一种中药材。

它具有清热解毒、润燥等功效,可以有效减轻口腔溃疡的疼痛和不适感。

蒲公英还具有利尿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

使用蒲公英治疗口腔溃疡,可以选择将蒲公英洗净、切碎,加入适量的开水冲泡后当茶饮用。

也可以选择将蒲公英与五味子、木贼等中药配伍煎煮,制成药液后用来漱口。

使用蒲公英治疗口腔溃疡时,同样需要适量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除了黄连、金银花和蒲公英之外,还有许多其他中药也可以用来清热解毒,缓解口腔溃疡症状,例如野菊花、苦参、连翘等。

在选择中药治疗口腔溃疡时,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在使用中药治疗口腔溃疡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口腔的卫生,保持口腔清洁。

定期刷牙、使用牙线和漱口水等口腔卫生措施,可以帮助减少细菌感染,促进溃疡的愈合。

口腔溃疡,一治一个准的秘方,公开啦!

口腔溃疡,一治一个准的秘方,公开啦!

口腔溃疡,一治一个准的秘方,公开啦!
说到口腔溃疡,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会体验过,口腔溃疡就是我们俗称的“烂嘴巴”。

貌似不是什么大病,但是患病时,疼的你是吃不下饭,喝不下水,甚至连说话都会疼的要命。

中医秘方大公开
我有一个治疗口腔溃疡的特效秘方,疗效
神奇,一般一次即可见效,这本是不外传的绝
活,一直视为珍宝。

付济华中医师皈依佛门后,
发愿公开秘方,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正在被
病痛折磨的患者。

方药释义
方解:本方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子,看上去好像有点不伦不类,但是临床疗效特别突出,。

中医理论认为口腔溃疡是因为火毒内盛所致,
内经有云:“诸痛疮疡皆属于心”,心在五行
属火,所以治疗当清心泻火。

而西医认为是体
内缺乏维生素B2所致。

方中黄连清心泻火为
君药,青黛清肝泻火解毒为臣药,佐以儿茶、
人中白敛疮生肌,冰片清热止痛,又加维生素
B2土洋结合,衷中参西,方虽小制,配合存
神,疗效甚佳,君莫轻视。

本方经过付济华中
医师临床多年应用,疗效极佳,可以放心使用!
病例摘要
我院急诊科的护士温文燕,在餐厅吃饭巧遇,说自己口腔溃疡服西药数日,未见好转,问我中医有没有好办法,我说有一小方,疗效不错可以试试看。

第二天我配好药,送给她了一小包药粉(即是此药)。

几天后又在餐厅巧遇,我便问及此事,她兴奋的说没想到你那么一点点小药粉都没用完,就用了两次就好了。

中医草药消除口腔溃疡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草药消除口腔溃疡促进伤口愈合

中医草药消除口腔溃疡促进伤口愈合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出现溃烂、疼痛和溃疡形成的一种常见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中医草药作为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草药,并探讨其消除口腔溃疡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一、黄连黄连,即黄连树的根和茎。

它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草药之一。

黄连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的肿胀和疼痛感,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黄连还有抗菌作用,可以阻止溃疡细菌的繁殖,有效避免感染。

二、地黄地黄是中药中的一味珍贵药材,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口腔溃疡多数伴有口干舌燥的症状,地黄可以帮助调节口腔内的温度和湿度,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地黄还有助于加速伤口的修复,促进溃疡的愈合。

三、黄柏黄柏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清热燥湿和止血化瘀。

黄柏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杀灭口腔溃疡的病原体,减少炎症反应,加速伤口的愈合。

同时,黄柏还可以收敛口腔溃疡,减少渗出,减轻疼痛感。

四、板蓝根板蓝根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板蓝根主要用于治疗热病和口腔溃疡等疾病。

它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降低溃疡面的温度和湿度,从而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板蓝根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伤口的修复和愈合。

除了上述中草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中药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使用中草药治疗口腔溃疡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1. 根据溃疡的症状和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草药,避免盲目使用;2.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说明服用中草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3. 使用中草药时,要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草药的疗效;4. 如服用过程中有不适感或者过敏反应,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的建议。

总之,中医草药在消除口腔溃疡和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然而,使用中草药治疗口腔溃疡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频率。

淡竹叶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

淡竹叶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

淡竹叶清热解缓解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和痛苦。

淡竹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认为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的功效。

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中,淡竹叶被广泛运用,其解热镇痛和缓解口腔溃疡的作用备受好评。

淡竹叶,学名为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竹科植物中的一种。

它所具有的清热解毒的功效,与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密切相关。

淡竹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甾醇类成分等具有清热解毒和抗炎作用,可以减轻口腔溃疡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病变,常伴有疼痛感和不适感。

淡竹叶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促进溃疡的愈合。

此外,淡竹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口腔溃疡的感染风险。

在使用淡竹叶缓解口腔溃疡时,可以选择不同的使用方法。

最常见的是将淡竹叶煎水后用来漱口,或者制成淡竹叶口腔溶液直接涂抹在溃疡部位。

此外,淡竹叶还可以制成淡竹叶口腔喷雾剂,方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除了单独使用淡竹叶外,还可以将其与其他中药进行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

比如,可以将淡竹叶与干燥地黄、金银花等植物混合煎服,用于清热解毒和缓解口腔溃疡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淡竹叶治疗口腔溃疡时,应遵医嘱,并根据自身病情和体质合理选择使用剂量和方法。

若出现过敏或者其他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不吃刺激性食物,平衡饮食、作息规律等都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

综上所述,淡竹叶具有清热解毒,缓解口腔溃疡的功效。

在口腔溃疡的治疗中,它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淡竹叶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作用,从而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传统偏方用黄连煮水缓解口腔溃疡

中医传统偏方用黄连煮水缓解口腔溃疡

中医传统偏方用黄连煮水缓解口腔溃疡中医传统偏方:黄连水治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损伤,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疼痛。

中医传统偏方中,黄连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口腔溃疡。

黄连煮水能缓解口腔溃疡的症状,具有良好的疗效。

本文就介绍中医传统偏方中黄连煮水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及其原理。

一、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又名黄连木。

中医认为,黄连具有清热解毒、驱虫、抑菌等功效,能够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症状。

黄连中含有较多的苦味成分,具有降火清热的作用。

黄连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抗菌消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轻溃疡的症状和疼痛。

此外,黄连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溃疡的愈合速度。

二、黄连煮水的制作方法1. 准备材料:黄连5克,清水适量。

2. 将黄连洗净后切成小片。

3. 锅中倒入清水,放入黄连片。

4. 放在火上煮沸,然后转小火煮约10分钟。

5. 等待黄连水凉至适宜温度后,可以用来漱口或口服。

三、黄连煮水的使用方法1. 漱口法:取适量黄连水在口中轻轻漱口,每次漱口时间不少于1分钟。

2. 口服法:取适量黄连水,慢慢喝下。

3. 使用频率:每天漱口或口服2-3次,连续使用3-5天。

四、黄连煮水治疗口腔溃疡的原理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煮水后可以直接作用于口腔溃疡部位。

黄连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抗菌消炎,降低口腔溃疡引起的炎症反应。

同时,黄连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溃疡的愈合速度。

使用黄连煮水治疗口腔溃疡,可以减轻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状况。

五、注意事项1. 使用黄连煮水漱口或口服时,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2. 患有胃病、肝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在使用黄连煮水治疗口腔溃疡前,请先咨询医生意见。

3. 如果使用黄连煮水治疗口腔溃疡后症状未有改善,建议及时就医,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六、总结黄连煮水是中医传统偏方中治疗口腔溃疡的一种方法。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对缓解口腔溃疡的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具有一定的疗效。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

治口腔溃疡的中药偏方1、生地,川黄连。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吴茱萸,研细末,以醋调和为膏,敷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一次。

3、明矾,加开水200毫升溶解。

每次用15~20毫升漱口2~3分钟,每日3~5次。

一般治疗3~7天可愈。

4、取新鲜柏子仁,洗净,用开水冲泡当茶饮服,直至液汁色淡为止。

一般连服2~4次获效。

5、核桃壳,冷水500毫升浸泡半小时,煮沸后煎半小时,取汁口服。

每日1剂,分3次服完。

6、生甘草,水煮沸10分钟不可久煎,取汁含服;也可用沸水冲泡,饮服。

一般一周内可愈,且较少复发。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服用偏方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清淡饮食为宜。

1、黄瓜霜老黄瓜1条,切去一小段,掏尽黄瓜籽后,装人芒硝,再将切下的一小段盖上,悬挂在阴凉通风处,5天以后,可见黄瓜表面附着一层霜,每天用毛笔将黄瓜霜扫下来,装入瓶中。

用时先将口腔溃疡面用银花甘草汤洗净,然后将黄瓜霜撒于患处,每天3~4次。

2、双料喉风散双料喉风散是传统中药秘方,对喉咙痛、牙龈肿、口腔溃疡有独特的疗效,用双料喉风散喷至口腔溃疡创面,止痛效果明显,一日3次,一般2-3天痊愈。

3、溃疡散药用茄子100克、地龙25克、猪头骨30克、侧柏叶20克、灯芯草15克、冰片10克。

制法:采经霜打后的茄子个小为佳品切片晒干或烘干,研细;地龙、侧柏叶焙黄研末;猪头骨放炉灶内煅透;灯芯草直接用火烧成炭后共研细末;再取冰片用乳钵研细,加入诸药混匀同研后,过筛装瓶备用。

遇口腔溃疡者可直接取药粉涂撒溃疡面,一般经上药治疗5-6天可愈。

④猪苦胆霜。

取猪苦胆1个,于胆上部剪一开口,将明矾末沿口塞人,塞满为度,用线将开口扎紧,悬挂于屋檐下自然晾晒,待猪胆表面出现一层白霜时至少1年取下,研成极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取少许涂患处,每天3次。

3、含漱疗法可用黄芩、竹叶各10克,麦冬15克;或银花、菊花、青果各10克,泡水含漱,均为每天1剂。

有人用细辛煎液含漱法治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溃疡,一味中药立竿见影茵陈3-5克,开水冲泡,晾至体温,频含漱。

2-3日即愈。

蔷薇根(口疮之神药)口腔糜烂:野蔷薇根五钱至一两,即15--30g,两大碗水煎至一碗,晾至体温,调入蜂蜜50--100g。

频含漱。

【出处】《纲目》【拼音名】 Qián Wēi Gēnɡ【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多花蔷薇的根。

全年可采,挖取后,洗净晒干。

【化学成份】根含委陵菜酸。

根皮含鞣质23.3%。

鲜叶含维生素C_61.6毫克%。

【性味】苦涩,凉。

①《日华子本草》:"味苦涩,冷,无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涩,性平。

"【归经】入脾、胃经。

①《纲目》:"入阳明经。

"②《本草汇言》:"入足阳明经。

"③《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血,解毒。

治肺痈,消渴,痢疾,关节炎,瘫痪,吐、衄、便血,尿频,遗尿,月经不调,跌打损伤,疮疖疥癣。

①《别录》;"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

"②《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痈疽恶疮,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肠风泻血,恶疮疥癣,小儿疳虫肚痛。

"③《纲目》:"除风热湿热,缩小便,止消渴。

"④《纲目拾遗》:"治肺痈吐脓痰,酒煎服。

"⑤《浙江民间草药》:"活血调经,清下焦湿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4钱。

外用:捣敷或煎汤含漱。

【附方】 ①治关节炎,半身瘫痪,月经不调,小便失禁,白带,口腔糜烂:野蔷薇根五钱至一两。

煎服。

(《上海常用中草药》)②治小儿遗尿,老人尿频,妇女月经过多:鲜蔷薇根一两。

炖瘦猪肉吃。

③治习惯性鼻衄:蔷薇根皮二两。

炖母鸡服。

每周一次,连服三周。

④治夏天热疖:鲜蔷薇根三两。

煎水代茶。

(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⑤治烫伤(未破者):倒钩刺根、斑鸠毛各等量。

煨水洗伤处。

⑥治跌打劳伤:倒钩刺根一两。

煨水成浓汁,兑酒服。

⑦治吐血或痔疮出血:倒钩刺根一两。

煨水服。

(⑤方以下出《贵州草药》)【摘录】《*辞典》阿弗他口腔炎第 1 页此病为口腔粘膜反复发作的单个或多发性溃疡。

口腔创伤、感染、遗传都与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此病为一常见疾病。

开始为小红斑或丘疹,不久表面成灰白色,然后形成溃疡,四周粘膜淡红色水肿。

轻者有烧灼感,重者有明显的疼痛。

溃疡数量不等,1至10个。

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常见于颊部、唇部、舌部、腭部、咽喉。

生殖器和直肠也可发生类似病变。

较重患者可伴有疲劳、乏力、低热、食欲减退和颌下淋巴肿大压痛。

(一)起居调养法口腔创伤可导致此病,刷牙注意方法,不要太重。

注意口腔卫生,最好1日3次刷牙。

精神紧张和情绪变化可诱发疾病的发生,因此,平时要保持精神愉快。

(二)药物调养法1.常用验方(1)生地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竹叶10克,川连6克,生草3克,玄参10克。

每日1剂,分2次煎服。

(2)石膏15克,大青叶15克,当归10克,黄芪10克,蒲公英10克,连翘10克,大黄6克。

每日1剂,分3次煎服。

2.中成药(1)知柏地黄丸,每次6克,每日2次。

(2)黄连上清丸,每次6克,每日2次。

(三)饮食调养法避免酒、辣椒等刺激性食物,饮食不可太热、太冷。

(四)其他调养法可用竹叶10克,黄芪10克,连翘10克,元胡10克煎汁含漱,1日数次。

自己治落枕——20分钟搞定刮痧可一次治好落枕——在疼痛部位涂适量刮痧油(可用食用油等替代),用刮痧板(可用汤匙或小瓷碗替代)轻轻刮,不可用力,舒适为佳。

约10-30分钟治愈。

严重者可适度延长时间。

落枕扭腰 按一个穴位搞定一些常见病可以通过按摩某一个特定的穴位来治疗,效果显著、屡试不爽。

一、落枕: 落枕多因夜间睡觉时姿势不当或颈部受风寒所引起。

患者经常是头一天晚上睡觉时脖子还好好的,但一觉醒来,便发现脖子酸痛,不能转动,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

这时,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 2 页 “落枕穴”位于人体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对的掌骨之间,两指骨尽头起,向外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侧面,用较大力气来回按压。

双手皆要按压。

二、闪腰: 闪腰在医学上称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常见病,多由姿势不正、用力过猛、超限活动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软组织受损所致。

闪腰时可按摩“上仙穴”,非常显效。

“上仙穴”位于第五腰椎正下方凹处。

人体双侧肋弓下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数三个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此穴对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三、鼻衄: 鼻衄俗称流鼻血,在天气干燥时常有发生。

发生鼻衄时除了低头、用冷毛巾湿敷头部等外,还可以按压“止血点”来加快止血。

“止血点”位于面部正中线与发际交界处上一拇指宽处。

按压时,用一指腹尖端压住穴位,逐渐用力,旋转按压。

以上各法只适用于家庭日常应用,请读者酌情使用,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自己一招治头痛,立竿见影日常各类头疼,一招见效——双手同时向上搓耳垂20-50下。

轻微头疼,马上就不疼了。

如果往上搓时,耳轮处有痛感,就一并往上搓,效果更佳。

另外,如果效果不太理想,还可配合切压“甲根穴”,双重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对应治疗:拇根穴——前额疼;环根穴——偏头疼;小根穴——头后部疼。

一、甲根穴位于手指背侧,在指甲根后缘皮肤之中点0.1厘米处取穴——“甲根穴”。

该穴在指甲相互切压时很敏感,每指1穴,共10个穴位。

每只手各指穴名称分别为:拇根,食根,中根,环根,小根。

常用另一只手的指甲或废圆珠笔尖等尖锐物以切压方式施治。

 二、各甲根穴的主治病症 1.拇根:咽喉痛,胸闷胸痛,咳嗽气喘,胃痛,肩前区痛。

 2.食根:牙痛,鼻炎,耳呜,前额痛,胃痛,后肩痛。

 3.中根:胸闷胸痛,心悸,心绞痛,失眠,肝区疼痛。

第 3 页4.环根:耳呜,偏头痛,咽喉痛,肩背痛,胸肋痛,肝区胀痛。

 5.小根:心绞痛,心悸,胸闷胸痛,失眠,头痛,耳鸣,项背痛。

三、治疗方法:甲根穴的切压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

每日视病情切压1~3次,每次8-15分钟。

可用左、右手拇指甲相互切压,即在不刺伤皮肤的前提下,对相关的甲根穴按压。

通过定时、间隔地刺激该穴,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四、治病机理:笔者通过临床针刺“井穴”时,应用了针刺甲根穴对脏腑、经络出现的病证施治,取得了满意疗效。

此法最大特点是简便实效,即使完全不懂医学的农民也可按此法实行自疗。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甲根穴是“井穴”的延伸。

它是阴阳、精气血津交接之处,刺激该穴就能激活、调节阴阳二经之气,其病自愈。

此法迎合了现代流行的自然疗法,无创伤、无感染。

此法对内分泌紊乱、功能性障碍以及心脑血管疾患、痛症的疗效可达80%1~2上,可谓立竿见影。

以上方法,乃本人学习汇总之收获,与大家分享,愿我们不吃药不打针,解除病痛,健康永远。

本人心得——养成并保持好习惯,让身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

如果发现任何轻微不舒服症状,立即就自己动手,去除症状,不要等、不要拖,轻微小症状拖延成了重症,自己受苦,还要去医院啊!!!耳鸣自己治好了最简便的一招是第一时间咬牙切齿,要用力啊,如果不好,就重复几次!!!立竿见影!耳鸣为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患者感到耳内有嗡嗡吱吱等各种各样的单一或多种声音并存的响声。

绝大多数为主观性耳鸣,仅患者自身能听到鸣声。

少数客观性耳鸣者,病人与检查者均能听到耳鸣声。

耳鸣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单侧性耳鸣,有的则为双侧性;有的间歇性出现,有的持续不停。

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工作时也感吵闹不安。

耳鸣的发病机理比较复杂,它与疲劳、睡眠、月经周期、情绪因素、头部血循环状态及内耳缺氧等都可能有关。

引起老年性耳鸣的常见耳部疾病有外耳道炎、耵栓塞、急性中耳炎、聤慢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耳硬化症。

内耳疾病有美尼尔氏病、听神经瘤、噪声性聋、老年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等。

一些全身性疾病亦可引起耳鸣,如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贫血、白血病、肾病、糖尿病、毒血症、神经官能症,以及长期接触铅、汞、苯、砷等化学物品和烟酒过度。

全身因素引起的耳鸣可不伴耳聋、眩晕等症状。

可伴与某些疾病相关的症征。

有时因体位的改变而突然听到自身的脉搏声,变动体位后又消失,此属于生理性耳鸣。

耳鸣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先兆,如注射链霉素后发生耳鸣,提示已发生了耳中毒,高血压病人出现耳鸣加重,常示血压上升。

耳鸣可为心脏疾病的先驱症状,故应引起注意。

耳鸣应与头鸣及幻听加以鉴别。

中医认为耳鸣多与风热之第 4 页邪侵袭,肝火上扰清窍,痰火郁结耳窍,肾精亏损失养,脾胃虚弱失运等有关。

对耳鸣的治疗首先寻找病因,除了常规中西药物治疗以外,还有许多调养方法对本病亦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一)起居调养法对痰火郁结者,要注意减少肥甘饮食,以防积滞成痰,加重病情。

对肾虚耳鸣者,尤要注意减少房劳,减少温燥食物。

脾虚病人尤要注意饮食调理。

因耳鸣多于夜间更甚,令人心烦,妨碍睡眠,故睡前用热水洗脚,有引火归元作用,减轻耳鸣症状,并须忌饮浓茶、咖啡、可可、酒等刺激性饮料。

(二)药物调养法1.常用验方(1)菊花10克,蔓荆子10克,石菖蒲15克,桅子15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适用于肝火上扰型。

(2)炙黄芪30克,龙眼肉15克,百合10克,远志10克,菖蒲15克,甘草6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

适用于脾胃虚弱型。

2.中成药(1)杞菊地黄丸:每次1丸,每天2次。

适于肾精亏虚型。

(2)归脾丸:每次1丸,每天2次。

适于脾胃虚弱型。

(三)饮食调养法猪瘦肉200克,枸杞30克,菖蒲9克,黄柏9克,一齐放锅内,加水适量炖煮至肉熟烂,去掉菖蒲和黄柏,加少许盐调味。

吃肉喝汤,2次日。

(四)针灸调养法(1)针灸:取耳区及少阳经穴为主,如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申渚、外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每次2~3穴,根据病情不同,分别采用补泻手法,虚寒者可用艾灸法。

(2)耳针:取内耳、肾、肝、神门、中等刺激,留针15~20分钟,10~15次为1疗程。

或用埋针法。

(3)穴位注射:选听宫、翳风、完骨、契脉等穴注入药液,如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每次2毫升,每天或隔日1次.(五)推拿调养法(1)咽鼓管自行吹张法:治疗耳闭的耳鸣、重听、耳膜内陷。

其方法为:捏鼻、闭唇、鼓气,使气进入耳窍内,此时鼓膜可有向外膨胀感觉,若鼓气吹张第 5 页失败时,则无这种感觉。

每日可行数次,行之2~3日,耳鸣可除。

若有鼻塞流涕者,不宜行此治法。

(2)“鸣天鼓”:用于预防耳聋、耳鸣。

其方法为:将两手掌心紧贴两耳,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对称横按在枕部,两中指相接触到,再将两食指翘起重叠在中指上面,然后把食指从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击脑后枕部,此时可闻宏亮清晰之声如击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