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合集下载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鸿门宴教案设计(精选7篇)鸿门宴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立足文本分析项羽及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力求将客观评价与个性解读相统一。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赏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烘云托月”的手法,引导学生学会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去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手段及方法: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投影仪、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成果)、点拨法(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归纳、小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项羽的《垓下歌》导入新课: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骓(zhuī)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齐读《垓下歌》,教师设问:“《垓下歌》是项羽深陷西面楚歌的境地时所作,在穷途末路之时,项羽将自己失败的原因归为什么?(“时不利兮骓(zhuī)不逝。

”)所以,他在临死之际反复感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那么,项羽的失败,究竟是“天命”,还是“人事”?今天,就让我们从他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去一探究竟吧!(板书课题《鸿门宴》)二、合作探究:教师用灯片打出两个合作探究题,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讨论。

要求小组长组织本组的讨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意见,小组长收集汇总本组成员的意见,最后推荐一位同学作为代表阐述本组的意见。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自由发言,如果不认同他人的观点可以反驳,如果认同则可补充说明。

教师随机板书学生观点中的关键词,并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所在小组1——3分的加分。

1、鸿门宴之前,项羽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40万PK10万),他也曾扬言要“击破沛公军”,可是鸿门宴上他却轻易地放走了刘邦。

鸿门宴上项羽的表现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归纳总结:项羽的性格特点:作为政治家:胸无城府,轻信敌人;自大轻敌,刚愎自用;不善用人,用人唯亲;优柔寡断,沽名钓誉。

(寡谋的武夫)作为一个普通的“人”:率真、重情、尚义(坦荡的君子)小结: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一般来说,有两个很重要的标准,一个叫历史评价,一个叫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要服从于历史评价的。

2022年《鸿门宴》教案三篇

2022年《鸿门宴》教案三篇

2022年《鸿门宴》教案三篇《鸿门宴》教案篇1课题:鸿门宴教师:铁皮鼓班级:高一4班时间:20__年3月15日上午第二节`教学实录:(教师布置背诵随笔事宜)教师:上次咱们整理了双方的人物,可以看出,双方的人物是旗鼓相当的。

这边有刘邦,那边有项羽,这边有张良,那边有范曾,这边有樊哙,那边有项庄,这边有曹无伤,那边有项伯。

但是项伯和曹无伤又是有区别的,曹无伤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而项伯有没有蓄意出卖项羽的动机?学生:没有教师:对,他只是智商有些低而已。

(学生笑)但是我们又看见,这中间又交叉了其他的关系,如项伯与张良的朋友关系,项伯曾经杀人,张良“活之”,所以他要报恩,就无意中出卖了项羽。

好了,这节课咱们首先要复述故事,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相互之间复述一下,认真地讲一遍,然后各组推荐一个同学参加。

(学生讨论,比较积极,讨论中间,有学生要与老师个别讨论:为什么老师说项伯智商有些低,老师与他做了个别交流)教师:我们每组选一个同学出来复述。

(学生选代表)现在稍微给他们一点准备时间。

(三组分别推荐出徐放、吴迪、俞露婉)教师:好,现在请徐放上台!徐放:是不是要把鸿门宴之前的事情再概述一下?教师:可以!徐放:故事发生在秦末,当时各路起义军起兵反秦,以项羽和刘邦最强,而项羽比刘邦强很多。

他们在不同方向作战。

当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刘邦先攻破函谷关,派将领守住关。

项羽很生气,很快攻破函谷关,双方实力相差很大,项羽剿灭刘邦很容易。

刘邦手下的曹无伤派人跟项羽说刘邦想自己在关中称王,激怒了项羽,准备攻打刘邦。

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有交往,就告诉张良这件事情,张良连夜告诉了刘邦,刘邦与项伯定下了亲家,约定次日去鸿门谢罪。

第二天,刘邦带了百余人去谢罪,和项羽饮酒。

范曾说不可放过机会,但是项羽不忍心,于是范曾派项庄舞剑,趁机刺杀刘邦。

但是项伯与刘邦有约定,于是起来保护刘邦,项庄不能下手。

张良看形势危急,就叫樊哙进帐、樊哙义正词严讲了很多道理,让项羽无言。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

《鸿门宴》教案设计1.《鸿门宴》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朗读课文,重点字词正音,以求准确认读。

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1)导入: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2)明确学习任务:①了解司马迁与《史记》②疏通文意③掌握课文中所出现的文言知识④理清情节发展脉络⑤人物形象分析(3)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教学设计1一、导入播放歌曲《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忠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一曲《霸王别姬》,荡气回肠,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那秦时的风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那乌江的水声此时此刻正在我们的耳边响起,鸿门宴上杀气未息,乌江边上壮士落泪。

看,天上云翻动,听,耳边水汹涌,那鲜红如血的残阳啊,映衬着英雄高大的背影,烈烈风中英雄的战袍翻飞,爱马嘶鸣,美姬落泪,不朽的项羽以其悲壮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悠悠两千载,风烟俱消散,斯人独难忘,今日话项羽。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史公司马迁的《鸿门宴》,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作者,了解了《史记》,总结了文章的文言知识,分析了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此时此刻,桌子擦净了,凳子摆正了,酒菜端上了,尊贵的客人来临了,我们的宴会现在正式开始。

板书:鸿门宴同学们,在中华文学长廊里,项羽注定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他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彩闪亮的艺术形象,今天,我们摆的不是鸿门宴,实是结鸿门宴之名,行探究悲剧英雄之实。

二、预习展示下面我先请一位同学再次介绍一下项羽的简单情况:项羽(前232—前202)芈姓,项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其次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会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观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问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把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学问,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学问。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学问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学问积存,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观赏魏晋历史散文的力量,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存文言词句学问。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供应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打算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纳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依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存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表达为分组归纳和小组争论沟通等。

“迁移制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连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意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力量,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想,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鸿门宴》教案四篇

《鸿门宴》教案四篇

《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激趣导入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

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作者、背景简介1、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__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师:出示有关评价项羽的四首诗歌,分别是杜牧和王安石《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讨论分析,各诗对项羽的评价有何不同?)师: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无疑是悲剧的失败的英雄,在鸿门宴上是怎样体现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项羽的性格比较急躁,沉不住气,在__一开头,他的一言一行就形象的写了出来。

师:怎样写的?生:当项羽一听到曹无伤的告密后,大怒,并且发出誓言,要灭了刘邦,很冲动。

师:朗读项羽的第一句话,用怎样的语气,配以动作来读?生:咬牙切齿,拍着桌子,瞪眼大骂。

师:这种有些莽撞的性格很早就有,当还是青年时,项羽见到不可一世秦始皇时,说生:彼可取而代之。

师:当时他的叔叔在旁,吓得叔叔赶紧捂住这位愣头青侄大爷的嘴。

就是个二愣子形象。

项羽有没有实践他灭刘邦的诺言?生:没有,听了项伯的劝告,改变了主意,当时项伯已经和刘邦结成亲家,师:文中项羽的表现是生:项王许诺。

师:简简单单四个字,什么叫许诺,许诺的背后是生:项羽答应了项伯的请求,实际就是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师:就一个晚上,项羽来了个180度转弯,到底是怎么回事?生:项羽心地善良,心很软,师:项羽真的是个善良的男人吗,在进函谷关前,刚刚把投降的20万秦兵给坑了,即活埋。

你说狠不狠?生:狠师:在政治斗争中总是讲究你死我活,项羽的巨大的转变只能说明生:缺少政治斗争的经验。

有孩子气。

不够成熟。

师:毛主席看过《鸿门宴》后说过:“项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刘邦却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是有道理的。

师:鸿门宴上,两大军事集团的老大终于见面了。

刚见面,刘邦四次将军,两次臣把项羽捧上了天,自我感觉相当棒,大家有没有注意,刘邦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话生: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师:为何这样说生:无非是为自己解脱,辩解,表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

师:但没有想到,这里的有隙居然真的有戏了。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鸿门宴》选自司马迁文史名著《史记》中的精彩片断《史记·项羽本纪》,被编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二单元,人教版、苏教版、沪教版均有所选,是近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家名篇,也是文言文的必讲篇目。

全文共有七个段落,分为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三个片断,讲述了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争夺霸主的故事,虽是历史著作,但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尖锐复杂、人物饱满鲜明,每一个字词的运用都恰当好处、耐人寻味,也是一篇蕴含了较强人文性的文学著作,展现了司马迁娴熟的语言功底,可谓是妙笔生花。

学情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版)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

对于文言文而言,工具性主要体现在字词累计上,人文性则凸显在人物形象的把握上,根据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达到人文性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首先要把握工具性,教师要花大量功夫解决重点字词及文章翻译。

因此,本节课的三个学习目标都要在贯通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这也是第一、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

之后,再逐步引导学生去感受人物特征,结合教师的分析及课外材料,多角度的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段出现的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2.了解作者运用语言对话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3.理解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学会多角度、客观的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刘邦、项羽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
鸿门说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听过“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吗?出自于哪?准确来讲,出自于《鸿门宴》的第三段。

在第三段中,刘、项集团围绕着“杀不杀刘邦”展开了生死角逐,场面惊心动魄,可以说是千古一宴。

经过时间的洗礼、沉淀,仍扣人心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楚汉时期,领略两位英雄的绝代风采!
二、学习目标
教师用课件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理清脉络,概括本段故事情节。

2. 分析每个情节中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

3. 正确认识项羽、刘邦二者的人物形象。

三、整体感知
1. 齐读第三段。

解决字音问题。

2. 解决重点字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合力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自己没有想到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隔阂,指感情不和。

不然,籍何以至此?指项羽,姓项名籍字羽,表尊敬。

(古人在和对方说话时称自己是对对方的尊称。


范增数目项王数(shuò),屡次。

目:示意,名词作动词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坐西朝东
明确:学生一人一句,先读原文,再解释划线字词,最后翻译整句话。

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回答,检查第三段字词的预习情况,掌握学生本结课的基本学情,根据实际学习情况,教师要灵活调整授课重难点。

四、深入解读
1.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由几个情节构成?
明确:分小组讨论完成,教师总结陈述,由刘邦请罪、项王留饮、范增举玦、项庄舞剑四个情节构成。

2.刘邦谢罪是否成功,何以见得?
明确:要求学生用书中原文回答。

成功了。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经过刘邦的解释,项羽没有将他们之间隔阂的过错归结于曹无伤的告密,不但没有再问罪刘邦,一开心还将刘邦留下来喝酒,此时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分析探讨项羽的心理转变过程,二是体会细究刘邦的谢罪之词,为下一个问题的提出做铺垫。

)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都会要求学生用原文回答,目的有三。

一是加强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二是传授学生阅读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找答案,三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答案要有所出处,不能随意瞎编。

3.刘邦为何能谢罪成功?
明确:分析刘邦的说辞,此处较难,以教师讲解为主,从而来引导学生理解。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刘邦这段陈词被称为鸿门说辞,是《鸿门宴》中最经典的说辞之一,分三层理解。

第一层——“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是在与项羽叙旧;第二层——“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是在迎合项羽;第三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是在转嫁矛盾。

(首先,刘邦只字不提现在的敌对关系,开头就回顾自己与项羽曾经共同抗秦的经历,勾起项羽的记忆,并暗暗点明两人的战友情,曾经的战友如今却要夺取性命,从而引起项羽的忏悔。

其次,刘邦用了一个“不自意”,表面上是在说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够率先攻破关中进入秦国,其实是放低自己,抬高项羽,满足项羽的自尊与虚荣。

联系上一句,“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刘邦称自己为“臣”,从这儿也能看出刘邦的自谦。

最后,刘邦指出,刘、项集团的不合都是因为有小人在中间作怪。

注意,此时秦朝已灭,刘邦和项羽没有了共同敌人,都说一山难容二虎,刘、项集团之间势必要有一战,他们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刘邦此时却故意引诱项羽忽视刘项敌对的本质,将不合的原因归结为曹无伤,将必要矛盾转
嫁为偶然矛盾,化大为小。


4. 由刘邦、项羽的对话可以看出二者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同桌之间讨论完成。

刘邦的狡诈诡谲,在政治上的精明,项羽的胸无城府,在政治上的幼稚。

(由两人的对话可以看出,刘邦工于心计,层层递进,表面上与项羽进行和解,通过叙旧、逢迎、转嫁,麻痹了项羽,令项羽忽视了刘邦才是他未来最大的敌人,也忽视了刘、项必争的局面。

刘邦在虚情假意的请罪,项羽却信以为真,放虎归山,为以后的悲剧埋下了祸根。

由此也可以看出项羽虽然注重情义,在政治上却幼稚糊涂。


5. 刘邦成功打消项羽的疑心之后,项羽开始设宴招待刘邦一行人,那么宴会上的座位又是如何安排的呢?
明确:要求学生用书中原文回答并结合先前的字词解释画出座位图。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亚父,项羽对范增的尊称,表示对他的尊敬仅次于亲身父亲。

6.结合中国古代座位排次知识,分析项羽、刘邦各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项羽的居功自傲和刘邦的能屈能伸。

材料: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时,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时,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
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项羽、项伯朝东而坐,最尊;范增朝南而坐,仅次于项氏叔侄的位置;项羽让刘邦北向坐,又卑于范增,不把他看成与自己地位匹敌的宾客;张良面朝西的位置,是在场人中最卑的了,不能叫坐而叫侍。


7.在范增举玦、项庄舞剑这两次行动中,项羽的反应如何?由此可以看出项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项羽的优柔寡断。

8. 分析探讨项羽、刘邦的人物形象。

明确:分小组讨论完成,结合其他历史材料及所学的文学传记,引导学生多方面看待项羽及刘邦,不能简单的认为刘邦是一个狡猾的阴谋家,对项羽的印象也不可浅显的停留在他是一个胸无城府、有勇无谋的武夫,他的率真谋略恰恰是最为可爱的地方。

五、课堂小结
“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英雄气概——‘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瑟.汤恩比将刘邦、凯撒大帝评为人类历史上最有远见、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政治人物。

可以看出,项羽、刘邦都是一代枭雄。

当然,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刘邦显得更为精明老道,项羽要略逊一筹。

可是从人的品性来讲,项羽的率真坦荡恰恰是最为宝贵的,他们俩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闪光点。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学会多角度的、用辩证的眼光去客观评价每一个人!”
六、齐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通过对第三段的分析,我们知道描写一个人的性格不仅仅着眼于神态、外貌、动作上,还可以从语言对话着手,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同桌》的演讲稿,字数在200字左右,要求用语言对话去展示性格。

板书设计:
鸿门宴
司马迁
刘邦狡诈诡谲能屈能伸政治上的精明
项羽胸无城府优柔寡断政治上的幼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