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真题及答案
2017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
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4.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C.老大爷。
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5.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两个黄鹂鸣翠柳D.夜来城外一尺雪6.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梳理表达交流中的尊称与谦称,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2017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1.【题干】“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选项】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答案】C2.【题干】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选项】A.个人天赋B.社会分工C.国家性质D.教育水平【答案】B3.【题干】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选项】A.学生B.家长C.教师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C4.【题干】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选项】A.游戏活动B.学科活动C.科技活动D.文学艺术活动【答案】D5.【题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
【选项】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答案】B6.【题干】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选项】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答案】B7.【题干】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选项】A.立即包扎伤口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答案】C8.【题干】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选项】A.广阔性B.流畅性C.变通性D.独创性【答案】C9.【题干】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选项】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答案】B10.【题干】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级语文真题答案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解析:《小石潭记》描写的幽冷凄苦的景色反衬出了作者被贬谪后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的生动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谢中书书》通过描写山川的自然之美、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故答案选A。
2.【答案】B。
解析:A项,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B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C 项,出自贺铸的《芳心苦·杨柳回塘》;D项,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A、D均为含有梅花意象的诗句,C为含有荷花意象的诗句,B项为含有菊花意向的诗句,本题答案选B。
3.【答案】A。
解析:A项,《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
B项,叶圣陶的《稻草人》为童话集;C项,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为浪漫主义小说,非科幻小说;D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长篇历险小说。
故本题答案为A。
4.【答案】D。
解析:A项,是秦仲义在解释开工厂的原因;B项,是秦仲义在说开工厂的准备。
A、B均不含潜台词;C项,是茶馆伙计李三阻拦卖小物件的老人的话,也不含潜台词;D项,是王利发说的,表面意思是说秦仲义照顾他,不会让他去挑着茶壶到街上卖热茶,潜台词是秦仲义是长辈,不会为难他,会心疼他这个晚辈,所以是不会卖掉房子做其他营生的。
5.【答案】B。
解析:B项,用“一片”形容孤城,用“万仞”形容山,“一”和“万”对比,更显出城之小、城之孤。
2017年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在儿童身心发展存在缟素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那一阶段?()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 “教学相长” “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的思想的文献是()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从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又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名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教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教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线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
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偷偷的归还了失主。
2017上半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7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臧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线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
【精品】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

2017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试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教学杜甫《望岳》时,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学过的五言律诗,下列不合适的是( )。
A.王湾《次北固山下》B.王维《使至塞上》C.崔颢《登黄鹤楼》D.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1.【答案】C。
解析:《登黄鹤楼》是一首七言律诗。
2.在讲解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体现了作者的雄心壮志,教师向老师列举了其他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2.【答案】D。
解析:D表现的是哲理。
3.在学习完八年级上册第三単元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后教室布置了这样一项课后作业一小练笔:我们的家乡很美,请你以“家乡一景”为题,写一篇200字的短文。
下面对这项作业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合适,让学生学习完后,及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了巩固练习,并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B.不合适,学生刚刚学习完,对所学内容还不能做到熟练运用,不能达到目的,但题目很好,可以在学习完整个单元后再布置此作业。
C.合适,课后作业阶段,让学生写一篇小短文,既照应了课文题材,也练习了同类体裁,对接下来的学习也是有利的。
D.不合适,教师本人对课文的文体把握出现了问题,文本是说明文,教师布置的作业却是散文,造成了学用分离。
3.【答案】D。
4.下面是某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实践后语文课堂教学的看法。
在新课实践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季节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
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
以下对上述案例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2017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性?()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却有较高的一致性,这说明学制的建立主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线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型的课的结构?()。
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
2017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7年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斯宾塞D.杜威2.儿童身心发展存在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发展特别迅速而在其他阶段相对平稳。
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哪一特征?()。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不平衡性3.明确提出“长善救失”“教学相长”“不陵节而施”“藏息相辅”等重要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论语》B.《学记》C.《孟子》D.《大学》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问题上,主张教育是为了使人增长智慧,发展才能,生活更加充实幸福的观点属于()。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知识本位论D.能力本位论5.世界各国的学制存在着差异,但在入学年龄,中小学分段等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这说明学制的建立要依据()。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和文化传统6.学生在小学数学课程中通过测量或拼图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在中学数学课程中通过证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是()。
A.直线式B.螺旋式C.纵向式D.横向式7.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
这种课程属于()。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生本课程8.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
这体现了哪一类类型课的结构?()。
A.单一课B.综合课C.练习课D.复习课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创立了“产婆术”,它体现的主要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演示法10.有同学在班上丢了30元压岁钱,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王老师通过讲“负荆请罪”的故事,教育拿了钱的同学像廉颇将军一样知错能改,不久犯错误的同学把钱悄悄归还了失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本卷共分为 2 大题 21 小题,作答时间为 120 分钟,总分 150 分,90 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教师告诉学生,古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通过作品表现豁达的心境,建议学生搜集这类作品阅读。
下列不适合的是()。
A.柳宗元《小石潭记》B.苏轼《记承天寺夜游》C.欧阳修《醉翁亭记》D.陶弘景《答谢中书书》【答案】A【解析】《小石潭记》描写的幽冷凄苦的景色反衬出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的生动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虽感慨身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胸怀。
《醉翁亭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自然景色和太守宴游的场面,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
《答谢中书书》通过描写山川的自然之美、勃勃生机,传达出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2.在古代诗歌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下列适合的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C.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D.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答案】B【解析】A 项,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B 项,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C 项,出自贺铸的《芳心苦·杨柳回塘》;D 项,出自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A、D 两项均为含有梅花意象的诗句,C 项为含有荷花意象的诗句,B项为含有菊花意象的诗句。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准备向学生推荐一部科幻小说,下面作品适合的是()。
A.刘慈欣《三体》B.叶圣陶《稻草人》C.大仲马《三个火枪手》D.丹尼尔·笛福《鲁滨孙漂流记》【答案】A【解析】A 项,《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长篇系列科幻小说,由《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组成;B 项,叶圣陶的《稻草人》为童话集;C 项,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为浪漫主义小说,非科幻小说;D 项,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长篇历险小说。
4.教学《茶馆》,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剧本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下列例子合适的是()。
A.只有这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B.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C.老大爷。
您外边蹓蹓吧!后院里,人家正在说和事呢,没人买您的东西!D.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答案】D【解析】A 项是秦仲义在解释开工厂的原因,B 项是秦仲义在说开工厂的准备。
A、B 两项均不含潜台词。
C 项是茶馆伙计李三阻拦卖小物件的老人的话。
也不含潜台词。
D 项是王利发说的,表面意思是说秦仲义照顾他,不会让他去挑着茶壶到街上卖热茶,潜台词是秦仲义是长辈,不会为难他,会心疼他这个晚辈,所以是不会卖掉房子做其他营生的。
5.教师指导学生品味《湖心亭看雪》“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分析句中数量词的“对比”的表达效果,请学生再补充一例加深体会,下列合适的是()。
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片孤城万仞山C.两个黄鹂鸣翠柳D.夜来城外一尺雪【答案】B【解析】B 项,用“一片”形容孤城,用“万仞”形容山,“一”和“万”对比,更显出城之小、城之孤。
A、C、D 三项中的数量词均不含有对比的表达效果。
6. 教师安排学生分组梳理表达交流中的尊称与谦称,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敬辞类:家父、高邻谦辞类:拙作、贤弟B.敬辞类:愚见、久仰谦辞类:垂问、见教C.敬辞类:惠存、斧正谦辞类:高见、寒舍D.敬辞类:奉送、令尊谦辞类:敝人、舍弟【答案】D【解析】A 项中的“家父”是谦辞,“贤弟”是敬辞;B 项中的“愚见”是谦辞;C 项中的“高见”是敬辞。
7.学习鲁彦的《听潮》,教师讲解“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
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 中画线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适合的是()。
A.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宗璞《紫藤萝瀑布》)B.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
万顷芦苇,且又是在夏季青森森一片时,空气里满是清香(曹文轩《孤独之旅》)C.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朱自清《春》)D.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鲁迅《社戏》)【答案】A【解析】题干画线句子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
声音是听觉,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是视觉,例句是听觉向视觉的转移;A 项的香气为嗅觉,淡紫色为视觉,“香气似乎是像淡紫色的”是由嗅觉到视觉的转移。
8.某教师自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一观点感受颇深,下列感受不恰当的是()。
A.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B.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C.要注重学生对语文材料解读的模式化D.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部分,关于“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内容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C 项“模式化”说法错误。
9.某教师要求学生将作业收集、整理到成长记录袋中,下列对该评价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成长记录袋更加强调呈现学生的学习结果B.成长记录袋更加侧重于对学生的定量评价C.使用成长记录袋可方便教师对学生的监控D.使用成长记录袋可以改善评价单一的问题【答案】D【解析】成长记录袋里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成长状况,可全面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而非单纯地评价成绩。
它还改变了单一评价状况,属于一种描述性的定性评价。
所以 A、B、C 三项说法均错误,当选D 项。
10. 某教材《木兰诗》一课中配有四幅插图,下列对编者意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帮助学生借助插图梳理叙事顺序B.帮助学生借助插图再现重点场景C.诗与画对照,有助于体会乐府诗的特点D.诗与画相映成趣,有助于激发阅读兴趣【答案】C【解析】四张邮票展现了木兰从军的过程,形象生动,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叙事顺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C 项所说“乐府诗的特点”并无明显体现,C 项说法有误。
11.阅读《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下面来检查昨天学的几个字。
我听说班里好多同学字写得很好。
我想请 4位同学上来默写。
(请 4 人到黑板前,每人默写一个字:帽、瞎、抛、韭)师:我很欣赏这个字(给“瞎”字加了一个圈儿),“抛”字写得更好,“韭” 也不错(边说边画圈儿),“帽”字写错了吧?生:错了。
师:好,请你来重写一个。
(学生板书)师:字写得真好啊。
大家注意“帽”(师板书)上面部分再宽一点,里面的两横谁都不靠。
知道这个字念什么吗?生:日(yuē)。
师:不是“日”,也不是“日”,因为这两横是不靠的。
这个字念同(mào),“同”字是象形字(画帽子);后来加个“目”,因为帽子戴在眼睛上面,成了会意字;后来为什么加“巾字旁’,呢?古人扎头巾,最早“帽”专指头上的头巾,再后来一演变,所有的帽子都用这个字来表示了。
这个字有意思吧?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故事。
不仅“帽”字这样写,还有我们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的“冕”字,上面写成“同”,“冕”就是帽子的意思,“卫冕冠军”,也是这个“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考证字源渗透了汉字的文化意蕴B.检查学生默写意在强调汉字的综合运用C.大量讲解构字法知识符合识字教学建议D.讲解“帽”字时举出的例子不够恰当【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教师讲“帽”字的时候讲到了字的来源并且提到了每个字都是一个故事,涉及汉字文化的相关内容。
12.阅读《土地的誓言》教学叙事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教学的第五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分享感受。
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从父辈到自己,从抗战到现实,角度多样,情感真挚。
学生发出了共同的心声:牢记国耻,发奋图强,为建设一个富强的中国而努力学习。
第六个环节为课堂小结,全班齐唱国歌,表达爱国情感。
雄壮高昂的国歌在教室中回荡,学生们高亢的歌声,激动的面庞,展示着他们振奋的内心。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五个环节渗透了阅读教学生活化的理念B.第六个环节营造的情境增强了学生情感的共鸣C.两个环节表明教师善于引导学生钻研课文内容D.两个环节说明教师具备运用教学资源的能力【答案】C【解析】题干的两个环节属于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环节,其环节设置重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升华。
而非钻研课文内容。
13.阅读《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师:以前碧波荡漾的罗布泊现在没有一只鸟,没有一条溪,成了荒凉的痛苦的罗布泊,成了恐怖的罗布泊,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师:这么多同学举手啊,请大家畅所欲言。
(师示意学生发言)生:因为人们盲目用水。
生:因为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师:(插话)“也”字很重要,它强调了一个因果关系。
生:因为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核心句:“四盲”像个吸水鬼)师:(指着板书上的“吸水鬼”)我们平常听到的都是“吸血鬼”。
这里为什么不说“吸血鬼”而说“吸水鬼”?生:因为“四盲”指用水、截水、引水、抽水,都跟水有关,所以是吸水鬼。
师:好,“盲”是指盲目,那么“盲目”又是什么意思?生:(众)“盲目”就是没有目的,不考虑后果,只注重眼前。
师:大家说得好,“盲目”与上文中的哪个词相照应?生:(齐)“任意”。
师:文中又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这“巨大”到底有多大?书里告诉了我们,大家找一找。
生:“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 130 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 138 处,建抽水泵站 400 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 1 万多立方米。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析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B.呈现出教师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多重对话C.解读核心句有利于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方法D.最后一个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答案】D【解析】首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涉及说明方法;其次,教师是为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吸水鬼”的“巨大”而设置了最后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