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doc

合集下载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发展及其特征.《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4期.毛艳.[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分期问题.《思想战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5期.毛艳.[3].世纪之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的主题抽样定置分析.《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魏国彬.万晓萍.[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艺术百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魏国彬.万晓萍.[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几个特点.《民族艺术研究》.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3期.毛艳.[6].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思想战线》.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樊华.[7].论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北方音乐》.2014年9期.符伟.[8].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神州(下旬刊)》.2014年3期.刘珊.[9]."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文艺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10].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艺术评论》.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以国家大剧院为例.作者:林慜劼.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作者:毛艳.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7(学位年度)[3]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为中心的讨论.作者:樊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4].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被引次数:3作者:李琰.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5]论蒙古歌舞剧.作者:伊拉拉塔.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6].“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研究.被引次数:8作者:白雪静.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06(学位年度)[7].岑家梧人类学艺术观研究.作者:王军.文艺学山东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8].古代北方民族造型艺术中的动物图腾及其文化内涵.被引次数:2 作者:高圆.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9].论藏族唐卡艺术的装饰意味.被引次数:6作者:祝海珊.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10].《乐记》音乐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王珊.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藏族艺术的工业设计中应用. 袁媚.胡雨霞,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2]人类艺术基因库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李心峰,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3]对少数民族艺术保护的几点感悟.乌兰杰,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4]做艺术遗产的知音边地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说要.杨德鋆,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5]试论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传承与拓展.段泽兴,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6]贵州傩戏与少数民族艺术的保存和发展.王秋桂,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7]石剑锋: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的活态传承发展与创新.石剑峰,2014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8]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贾作光,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9]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少数民族艺术品的与保护.林秀娣.廖菊楝,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10]民间美术与当代美术发展及其保护.顾森,2003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论文民族音乐研究是将音乐研究置于整体民族的角度上进行的,所以民族音乐研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本身的研究,也包含了对整个民族文化体系和民族风俗人情的研究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音乐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音乐研究论文范文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研究一、少数民族音乐艺术(一)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少数民族的民歌音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其中既有想象宇宙形成、人类起源、民族来源的“古歌”;也有歌颂本民族英雄人物的“史诗歌”;还有叙述本民族传说故事、描写生产劳动、歌唱爱情的“叙事歌曲”等。

不过,这些可总称为“叙事歌”。

达斡尔族的“舞春”(亦为“乌春”)是一种诵调式叙事歌曲,内容有反映劳动生产的,如农家苦、打鱼、伐木等,亦有反映士兵厌倦清政府强迫其征战的《薄坤绰》。

它以四句为一节,全曲有十几节乃至几百节不等。

维吾尔族的叙事民歌,称“达斯坦”,它由说、唱、演奏等多种形式组合而成,内容多为民间传说故事,如《艾里甫与西苓》、《塔赫尔左胡来》、《好汉斯依提》等。

柯尔克孜族的叙事古歌、史诗歌带有神话色彩,如《库尔满别克》、《库加牙西》、《玛纳斯》等,曲调虽较简单,但却仍悠扬。

锡伯族的古老民歌,称为“菲散布热乌春”,内容有反映民间困苦生活的,如《亚其那》;有反映西迁历程的《西迁歌》。

其音乐曲调,分为上下两个乐句,反复吟唱。

彝族的叙事民歌,在楚雄称“梅葛”,在红河称“先基”,在永仁称“米果库”。

内容有史诗《梅葛》、《阿细的先基》,赞美爱情的叙事歌曲《阿诗玛》等。

(二)少数民族的说唱音乐在清代前期,说唱音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少数民族中亦深受喜爱,并形成了富有本民族特色的说唱音乐艺术。

其中,最为著称的有:蒙古族的《好力宝》,内容为说唱民间故事。

朝鲜族的说唱音乐,有叙述历史故事的,如《楚汉相争》、《赤壁之战》等;有说唱传说故事的,如《春香传》、《沈清传》等;有说唱美景风光的,如《花草短歌》、《游山歌》等。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期间举办的少数民族舞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时提及次数多的是四川省代表团的《阿莫惹妞》(阿莫惹妞,彝语,意为"妈妈的儿子")。

专家对它的评价是:将彝族自然的舞蹈语汇提升到表现人物性格的高度。

虽然表现母子情深的题材不算新,但编导马琳能打破传统的写实技法,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正是这种创新的意识,在参演舞蹈剧节目当中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和长足发展,突出表现就是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各民族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产生出不少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舞蹈和舞剧作品。

从这次参加会演的舞蹈作品来看,绝大部分都以传统的、民族的舞蹈为基础,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前提下,既体现出编导的创新意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舞蹈理论家张苛谈到对几台节目的观后感时说,编导们的手法多种多样,传统型、元素型、状态型、抽象型、意念型等兼具,表现出创新的精神面貌。

有的节目抓住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生活内涵;有的用肢体语言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有的突出展示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单指表现新的主题、运用新潮的动作,而重在拓展。

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强化和发展。

一些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徐尔充认为,目前各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平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舞蹈家群体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所产生的舞蹈语汇的驾驭和创造能力不同。

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个群体不断努力,一方面提高对传统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鉴能力。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的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关照。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传播途径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传播途径论文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传播途径论文摘要: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我国少数民族的民族艺术传播也要靠一定的传播媒介来完成,每一个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新的传播媒介层出不穷,形成了传播媒介多元化发展特点。

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传播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析少数民族艺术的发展特点,探讨当前多元化媒介背景下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困境,并提出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

关键词:多元化;传播媒介;少数民族艺术;传播途径从人类艺术发展的过程来看,无论哪种艺术要想得到传承,就必须要借助一定的传播媒介。

只有用一定的传播媒介当作艺术传播的载体,艺术才能够得以传承下去。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作为人类艺术文化的一部分也同样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作为传播载体来不断传承下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媒介技术也不断更新,各种传播媒介形式层出不穷,这大大丰富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途径。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智能手机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普及,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来接受任何信息,突破了过去传播媒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丰富了信息的传播途径,打开了信息传播的方便之门,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更加快捷。

除了网络和智能手机的传播媒介,传统传播媒介例如电视、广播、杂志等也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过去的手段更丰富、更立体、也更有感染力。

也就是说,当前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形式多种多样,艺术感染力强,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质,要使其传承和可持续的发展,这也就需要对其进行传播。

多元化的传播媒介为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艺术的传播和继承提供了很好的传播途径,提高了少数民族艺术传播的水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多元化传播媒介背景下,我国在少数民族艺术传播中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和局限,这极大的限制了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播和传承。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研究》范文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研究》范文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研究》篇一一、引言内蒙古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地区,孕育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和文化形式。

其中,察哈尔蒙古族的毛植艺术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民间工艺之一。

它不仅仅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更是一种承载着文化记忆、反映着地域特色和历史积淀的民间艺术。

本文将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资料整理,对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进行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二、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艺术的概述毛植艺术,是察哈尔蒙古族传统的工艺技艺之一。

这种技艺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制作方式在众多民族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它的材料主要以动物毛发为主,通过编织、刺绣等手法,将各种图案和造型呈现出来。

毛植艺术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

三、毛植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毛植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游牧民族时期。

在那个时期,蒙古族人民为了适应恶劣的自然环境,用动物的毛发制作了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工艺逐渐发展壮大,并融入了更多的艺术元素和审美观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毛植艺术。

四、毛植艺术的制作技艺与特点毛植艺术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动物毛发作为原材料,然后通过清洗、梳理、编织等步骤,将毛发制作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在制作过程中,毛植艺术家需要掌握一定的编织技巧和刺绣技巧,才能将作品呈现出完美的效果。

毛植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材料独特,以动物毛发为主,具有天然的质感和光泽;二是制作工艺精湛,需要高超的编织和刺绣技巧;三是图案丰富多样,反映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四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是内蒙古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

五、毛植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毛植艺术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对于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毛植艺术作品,可以了解蒙古族人民的历史、生活习俗、审美观念等文化信息。

其次,毛植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丰富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引言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中国各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不同地域的少数民族舞蹈具有其自身特色,它们形式各异、风格迥异,代表了中国多元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本文旨在分析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分类,并通过对若干热门少数民族舞蹈进行分析和解读,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舞者的群体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少数民族舞蹈注重舞蹈群体的整体效果和协调性,强调群众的团结和协作。

许多少数民族舞蹈是在集体生产劳动和宗教仪式等场合表演,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舞者们充分配合和默契。

2.风格奇特,色彩多样。

少数民族地区广袤辽阔,民族分布较为分散,其文化风貌各异,因此少数民族舞蹈也表现出了各具特色的风格和色彩。

3.宏大的舞台效果和戏剧性。

少数民族舞蹈常常需要在宽敞的场地上表演,以大型的舞台效果来展现其气势和内涵。

此外,许多少数民族舞蹈还包含了比较浓厚的戏剧性因素,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兼有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少数民族舞蹈的分类少数民族舞蹈可以根据其舞蹈形态和表演场合等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如下类别:1.圆舞、行进舞类。

这类舞蹈形式主要适用于集体娱乐和民俗节日等场合。

2.醉舞、神舞、动物舞类。

这类舞蹈形式多源于宗教信仰和民间传说等,通常被用于神话表演和故事讲述场合。

3.女子舞、男子舞类。

这类舞蹈形式主要适用于表达情感和展现个人风采的场合。

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生活之中。

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代表着中国各个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

少数民族舞蹈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风情。

少数民族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其民俗文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特点。

2.反映少数民族的信仰和生活情趣。

民族艺术论文

民族艺术论文

民族艺术论文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民族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民族艺术论文范文一:民族民间艺术——陶瓷艺术装饰内容摘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

生长在这片土地,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其传统艺术文化的熏陶。

民间艺术就是其中一种。

那么什么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对我过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什么是民族民间艺术?我认为所谓的民族民间艺术应该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具体来说,我们常常见到的剪纸艺术、年画、陶瓷艺术乃至我们小时候玩的风筝,加上大家耳熟能详的刺绣都是中国的民间艺术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民间艺术品已经成为了“华夏一绝”而被我们传承下来。

而我今天要谈的就是陶瓷艺术当中的一种——陶瓷艺术装饰。

众所周知,中国是著名的陶瓷古国,并且拥有灿烂的陶瓷文化,同时我过的传统陶瓷艺术为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比如它精美华丽的外表装饰以及无与伦比更加让人流连忘返,成为经典。

但是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产生并不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传承和延续,而是受西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我国现代陶艺的发展相对落后,经过陶艺家的多年坚持不懈努力,使得我过现代陶瓷艺术比较成熟,并且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态势。

而陶瓷艺术的装饰作为现代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也趁着这股东风成长起来,它的饿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发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文化背景。

那么什么陶艺装饰呢?正所谓“天下器物,多有装饰”。

中国陶瓷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装饰和器物紧密相连,就这样便使一件普通的器物形成了独特的陶瓷文化风格,而这种特别的风格我们便称之为陶瓷艺术装饰。

在人们多元化的今天,作为具有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陶瓷艺术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而现代的陶艺装饰则是在传统陶瓷艺术装饰的基础上的更新与发展,这样不仅促进了现代陶瓷艺术装饰在创作与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向更高的艺术境界拓展,这才出现了“百花竞艳、万象并存”的态势,它的创新技法,丰富的资源以及独特的创意形成了特别的工艺绘画形式。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

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第一篇: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关于民族文化艺术的论文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中华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和风俗习惯的差别,各少数民族形成了自己众多的具有特色的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是指少数民族的历代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适应生产生活的各种需要与欲望而创造出来的,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修增、传承下来,所以内容便更加丰富多彩。

民族传统节日和文化艺术不仅是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的表现,同时还是广大少数民族人民进行物质和精神交流的场所,所以民族节日和文化艺术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

一、民族节日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孕育了斑斓各异、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节日。

我国到底有多少民族传统节日,这个问题很难准确地回答,只能是一个大约的估计。

我国56个民族,从古到今的节日大约有1700多个,其中汉族的传统节日有500个左右,而少数民族的民族传统节日则共计有1200多个。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情况复杂,其来源有多种说法。

史书又无统一记载。

因而提及传统节日的来源,很难一一论及,只能大概归类。

1.以欢庆丰收、祝贺胜利为主题的庆祝节日。

历史上,少数民族基本上从事农牧业生产,并兼营狩猎、采集。

在秋收来临或粮食归仓之时,人们都要汇聚一起,开展各种各样欢庆丰收的集会。

如侗族的吃新节(又称尝新节),流行于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侗族山乡,大都在稻谷即将成熟的农历六、七月间择日举行,侗家纷纷杀鸡宰鸭,打酒买肉,并到田间采摘新禾,拿回家中烘干,舂成新米,煮成新饭,连同鸡鸭鱼肉一起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聚餐,以此预祝即将到来的丰收。

2.以祭祀神灵、纪念祖先为主题的祭祀节日。

这类节日大都源于古代祭祀鬼神与祖先,以后历代传承下来,如蒙古族的祭海节、祭天节、祭敖包、祭秋;满族庙会;土族谢神会;裕固族祭鄂博;彝族认祖节;羌族山神节;畲族迎祖节等等均属此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发展及其特征.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 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4 期. 毛艳 .
[2].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分期问题.
《思想战线》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5 期. 毛艳.
[3].世纪之交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现状——基于中国期刊数据库的主题
抽样定置分析 .
《艺术百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魏国彬.万晓萍.
[4].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现代转型 .
《艺术百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6期.魏国彬.万晓萍.
[5].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3 期. 毛艳 .
[6].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的分化 .
《思想战线》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 6 期. 樊华.
[7].论民族地区高校“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北方音乐》 .2014 年 9 期 . 符伟 .
[8].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 .
《神州(下旬刊)》 .2014 年 3 期 . 刘珊 .
[9]."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京举行 .
《文艺研究》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
[10].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艺术评论》 . 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年1期.戴和冰.
二、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1].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城市剧院的传播研究——以国家大剧院为例.
作者:林慜劼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13(学位年度)
[2]20 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史.
作者:毛艳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7(学位年度)
[3]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为中心
的讨论 .
作者:樊华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云南大学2009(学位年度)
[4].中国伊斯兰建筑艺术 . 被引次数: 3
作者:李琰 . 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5]论蒙古歌舞剧 .
作者:伊拉拉塔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
[6].“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中的舞蹈形态研究 . 被引次数: 8
作者:白雪静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民族大学2006(学位年度)
[7].岑家梧人类学艺术观研究 .
作者:王军 . 文艺学山东师范大学2014(学位年度)
[8].古代北方民族造型艺术中的动物图腾及其文化内涵 . 被引次数: 2
作者:高圆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学位年度)
[9].论藏族唐卡艺术的装饰意味 . 被引次数: 6
作者:祝海珊 . 法学·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10].《乐记》音乐哲学的基本理念及其相关比较研究 . 被引次数: 2
作者:王珊 .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西北民族大学2005(学位年度)
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论文专著参考文献
[1]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藏族艺术的工业设计中应用. 袁媚 . 胡雨霞,年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
[2]人类艺术基因库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
李心峰,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3]对少数民族艺术保护的几点感悟 .
乌兰杰,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4] 做艺术遗产的知音边地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说要.
杨德鋆,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5]试论少数民族艺术遗产的传承与拓展 .
段泽兴,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6]贵州傩戏与少数民族艺术的保存和发展 .
王秋桂,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7]石剑锋 : 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美术的活态传承发展与创新 .
石剑峰, 2014 北京舞蹈学院建校60 周年暨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8]文化多样性与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 .
贾作光,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9]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少数民族艺术品的与保护.
林秀娣 . 廖菊楝,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10]民间美术与当代美术发展及其保护 .
顾森, 2003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