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重难点二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合集下载

九年级自然科学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第1节  能量的相互转化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某某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1节能量的相互转化二. 重点、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形式的转化[教学过程]1、能量转化的普遍性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都不是孤立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会发生相互转化,能量也会在不同物体间相互转移,这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例如:雪崩时的势能和动能发生了相互转化。

在摩擦生热的现象中,因为克服摩擦,消耗了机械能使内能增加;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在气体膨胀的现象中,消耗了内能增加了机械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用化学电池给小灯泡通电的过程中,消耗了化学能增加了电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冷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水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水的内能转移给冷水;等等;大量的事实说明,任何一种形式的能量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消耗多少某种形式的能量就得到多少其他形式的能量,一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了,另一个物体的能量就增加了,而能量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讨论:1)人造卫星在太空中工作所需的电能来自哪里?所需电能由安装在它上面的风车状太阳能电池帆板供给,也即太阳能转化成电能。

2)间歇泉外喷射热泉水的情景。

多发生在火山活跃的地带,它断断续续地向外喷出热水,很像压力锅加热后会断断续续地向外喷气一样。

你知道热泉水喷发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吗?地热能。

地热能是源自地球的热能。

3)青蛙从稻田里跃起,捕捉稻叶上的害虫。

在这个过程中,青蛙消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哪里去了?它获得了什么能?这些能量来自哪里?青蛙消耗了化学能,这些能量转化成了其它形式的能量,所以使青蛙获得了动能。

这里发生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动能。

所谓“消耗能量”、“利用能量”或者“获得能量”,实质上就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实验:将铝箔纸切割成扇形小片制成小风车放在发光的灯泡上方。

现象:小风车转动起来原因:由于点亮的灯泡上方有对流的空气推动风叶的缘故。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反应热 教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反应热 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响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响热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响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根底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量。

3、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含义。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5、了解燃烧热的概念,并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化学反响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2〕学会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及焓变。

〔3〕理解中和热和燃烧热的概念。

2.难点:〔1〕吸热反响与放热反响的判断。

〔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投影]展示图片:开矿爆破、乙炔与氧气反响放出的热量用于切割金属。

[导入]化学反响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图〕,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响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带着问题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测定反响热。

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反响热及其测定[教师活动]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放热反响为例,请学生们设计实验测定此反响的反响热,选择最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实验误差,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响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思考]在上述过程中,考前须知有哪些?[投影并讲解]考前须知:〔1〕要使用同一支温度计:测量酸碱及混合液的温度时,测定一种溶液温度后温度计必须用水冲洗干净并用滤纸擦干〔2〕减少热量损失:在量热的过程中,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散失。

盖板上的两个孔不要开得过大,只要能正好使温度计和玻璃搅拌棒通过即可。

要一次性、迅速地将NaOH溶液倒进装有盐酸的容器里〔注意不要洒到外面〕,并立即用杯盖盖好及时观察温度上升情况〔3〕操作标准、读数准确①所配溶液的浓度要准确,所用NaOH溶液最好是新配制的,久置的NaOH溶液往往由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导致浓度不准,影响实验结果。

3090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30903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1)

主备: 牛长龙审核:化学组课型:新授日期:2013/09/03 编号:30903 班级:高二()班姓名____________今天距离2015年高考还有642天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重点难点】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学习新知】一、阅读教材P2;思考反应热和焓变在定义上的不同,及两者的关系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焓(H):用来描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注意: ①焓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②焓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与密度相似3、焓变(△H):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

是用来描述反应热的物理量。

单位常采用kJ/mol。

放热:△H 0 ;吸热:△H 0二、回忆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并思考下题:练习1:以下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加水制熟石灰B.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C.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D.化石燃料的燃烧练习2: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三、化学反应中有能量变化的原因1、宏观原因:放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H<0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H>0[画图]:计算公式:△H= 的总能量—的总能量(填“生成物”或“反应物”)2、微观原因——本质原因放热反应: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

吸热反应:断裂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中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总能量。

计算公式:△H = 的键能总和—的键能总和。

能量的转换教案

能量的转换教案

能量的转换教案能量的转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能够描述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掌握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2. 技能点:观察能力的培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

2.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能量转换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能量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和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 (15分钟)1. 定义能量:能量是物体产生变化或进行工作所需要的能力。

2. 能量的形式:热能、机械能、电能、光能、化学能等。

3. 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并通过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

Step 3:案例分析 (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案例一:小明用手搓热了一块钢片,然后将钢片放在木头上,木头发生燃烧。

分析:小明搓热钢片产生的热能传递给了木头,引发了木头的燃烧。

案例二:小李用手电筒的电能照射一块晶体,晶体发出红光。

分析:电能转化为了光能,并通过光的传播作用照射到了晶体上。

通过以上实例分析,让学生总结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过程,并形成能量转化图示。

Step 4:知识巩固 (15分钟)完成课本中有关能量转化的练习题,以巩固学生对能量转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Step 5:拓展延伸 (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发放不同的材料和工具,要求他们观察物体的变化,并分析能量的转化和传递。

例如:小组一用绳子摇雪橇,小组二用螺旋桨推船,小组三用电池驱动小风车等。

要求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1. 在这个过程中,哪些形式的能量发生了转化和传递?2. 能量是如何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3. 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中有什么规律?Step 6:作业布置 (5分钟)布置练习册上的能量转化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能量转化和传递的小议论文。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2、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难点: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第二节:运动的描述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第三节:运动的快慢重点1、速度的计算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难点: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重点: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难点:骨传声、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第二节:声音的特性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第三节:声的利用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难点:回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重点: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2、控制噪声的方法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2、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难点: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第二节:熔化和凝固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3、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第三节:汽化和液化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第四节:升华和凝华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重点:1、光源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第二节:光的反射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实虚像的辨别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第四节:光的折射重点:1、光的折射条件2、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作图)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难点: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作图第五节:光的色散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颜色排列顺序2、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难点: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一节:透镜重点: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2、名词: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3、对光的作用:凸(会聚)凹(发散)4、典型光路:三条典型光路绘图难点:三条典型光路绘图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重点: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重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过程及结论2、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特点及应用第四节:眼睛和眼镜重点:1、眼睛原理:可调焦照相机2、近、远视眼的产生原因及矫正方法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重点:1、显微镜目镜:放大镜;物镜:投影仪2、望远镜目镜:放大镜;物镜:照相机第六章:质量和密度第一节:质量重点:1、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单位换算2、质量的性质及测量难点:天平的使用方法第二节:密度重点:1、密度的定义、公式及单位2、密度公式的应用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重点:1、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密度和液体密度难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分析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重点1、了解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关系2、密度与物质的鉴别第七章:力第一节:力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优秀7篇)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化学教案-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能力目标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扩展是很难得的。

注意科学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可以讲是高中化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开篇,它起着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作用。

本节教学介绍的理论主要用于联系实际,分别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和能量变化等不同反应类型、不同反应过程及实质加以联系和理解,使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对知识深化和总结,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教法建议以探究学习为主。

教师是组织者、学习上的服务者、探究学习的引导者和问题的提出者。

建议教材安排的两个演示实验改为课上的分组实验,内容不多,准备方便。

这样做既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教师不能用化学课件代替化学实验,学生亲身实验所得实验现象最具说服力。

教学思路:影像远古人用火引入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实验验证和探讨理论依据→确定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讨论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保护环境→能源的展望和人类的进步→布置研究学习和自学内容。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教学难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观点的建立。

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影像:《远古人用火》01/07[过渡]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用火后的炭层,表明人类使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什么是能量》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什么是能量》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课《什么是能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能量。

2.掌握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3.学会如何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4.培养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能量的种类和转化。

2.动能和势能的计算。

三、教学内容1. 什么是能量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能量,可以引导学生平时观察身边的事物,问学生一些导入性问题,比如:•为什么我们可以用电视看到电视节目?•为什么小动物一定要吃东西才能生存?•为什么汽车可以行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告诉他们这些事情都涉及到能量。

能量是物体或系统可以产生变化的原因,通常表示为E。

2. 能量的种类和转化分别介绍机械能、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常见的能量种类,并给出对应的实例。

在介绍能量种类的同时,也要让学生了解能量的转化。

要提醒学生一点,能量不会凭空产生和消失,只会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

例如:•平时使用的电器需要电能才能工作,但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的灯泡可以造成热效应。

•能源转化,例如燃料同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驱动机械产生机械能。

3. 动能和势能的计算动能表示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通常表示为K。

势能表示物体由于位置、形态等原因具有的能量,通常表示为U。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者计算的方式,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活跃气氛,导入通过讲述简单的事例来问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有关能量的知识,例如:•我们吃饭是为什么?•翻山越岭的旅行中,人的身体疲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讲授知识,示例分别介绍常见的能量种类和能量的转化形式,例如:•什么是化学能?说出两种常见的化学能转化的形式。

•什么是动能?计算一个小球动能的大小。

3. 深化思考,综合应用通过小组讨论或相关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计算,例如:•当一架飞机起飞时,能量是如何转化的?•通过实验验证动能和势能计算公式的正确性。

4. 总结通过讨论和比较,让学生总结能量的种类和转化,并通过测试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热化学概论

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教学过程: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下列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热量数据,是与各化学计量数为物质的量时相对应的,不是几个分子反应的热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学反应中的能力变化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常见能量转化有:
(1)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如铜、锌形成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2)化学能和热能的相互转化.燃料燃烧产生能量最终带动发电机发电,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化学能和光能、风能的相互转化等。

【解题思路点拨】判断化学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方法:
一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
二看,产生了什么,如果是热量,则转化为热能;如果产生了电,则是转化为电能,如果产生了光,则是转化为光能。

【重难点指数】★★★
【重难点考向一】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例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答案】D
【解析】A.硅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B.锂离子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太阳能集热器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故C错误;D.燃烧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D正确;故选D。

【重难点点睛】考查能量的转化形式,难度不大,该题涉及了两方面的知识: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
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条件;化学变化中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
着能量的变
化,解题时要注意看过程中否发生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热量。

【重难点考向二】太阳能的利用
【例2】未来清洁能源--纳米金属.如纳米铁可作为发动机的燃料,那时我们将迎来一个新的“铁器时代”.有一些专家也曾经指出,如果利用太阳能使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重新组合的构想能够实现(如图),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C.生物能D.电能
【答案】B
【名师点睛】考查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掌握基础是关键,①太阳能将CO2、H2O、N2等气体重新组合成燃料,太阳能→化学能;②燃料燃烧,化学能→热能,据此解题。

【重难点考向三】能量转化形式判断
【例3】下列对能量转化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化学能
B.风力发电时,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
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D.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答案】C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电解装置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故A正确;B.风力发电时,
风能主要转化为电能,故B正确;C.白炽灯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C错误;D.物质的燃烧将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主要是热能,故D正确;故选C。

1.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
【答案】D
【名师点睛】考查能量的转换形式,常见能量的形式有化学能、热能、化学能、太阳能等,从能量变化的角度进行分析。

2.下列能源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是()
A.太阳能B.潮汐能C.风能D.氢气燃烧产生的热能
【答案】D
【解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使用的能源;燃烧煤气时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所以是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故选D。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是()
A.原电池反应B.干冰升华C.粮食酿酒D.节日放鞭炮焰火
【答案】B
【解析】A.原电池反应是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电路中有电阻,部分转化成热能,故A错误;
B.干冰气化是物质状态的改变,只有热量变化,故B正确;C.粮食酿酒是放热反应,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C错误;D.节日放鞭炮焰火放出热量,是化学能转化成热能,故D错误;故选B。

【名师点睛】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能量变化的判断,解题时注意:一方面对物质变化的判断,另一方面是一定注意符合化学能与热能间转化。

4.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
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答案】B
5.一种氢能的制取、贮存及利用如图所示,图示中能量转化方式不涉及()
A.电能→化学能B.光能→化学能 C .化学能→电能D.电能→机械能【答案】A
【解析】A.氢能的制取、贮存及利用未涉及电能转化化学能为电解装置部分,故A选;B.太阳光照射,贮存氢气,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故B不选;C.氢气燃料电池的使用,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C不选;D.氢气燃料电池车的运动,为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不选;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