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3.1 能量及其形式-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3.1 能量及其形式 目录 模块一 知己知彼 (1)模块二 知识掌握 (1)知识点一、认识能量 (1)知识点二、能量的形式 (2)模块三 巩固提高 (5)模块一 知己知彼学习目标 目标解读1.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实例,了解能量存在2.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的概念。
3.能在具体事例中识别多种形式的能量。
解读:知道机械能、内能、化学能、电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并从具体事例中识别多种形式的能,常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小。
模块二 知识掌握知识点一、认识能量(一)我们的世界充满着能量植物的生长、流星等自然现象都与能量相关;人类的切活动都离不开能量,我们需要能量来保证日常生活和工作,即使在睡觉的时候也需要消耗能量。
学习目录知识重点事例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能量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破坏力巨大的龙卷风具有能量太阳的照射提供能量运动员的奔跑需要能量人类的一切活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能量人的学习需要能量人睡觉时需要消耗能量(二)通过斜面实验认识能量实验装置过程和现象小球一旦从斜面滚下,它将会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力,不管斜面比斜面甲陡些还是缓些,小球总是会滚到斜面上的C处或另一斜面上的D处或E处,而C处或D、E处离桌面的高度与小球出发点A处的高度相同解释将小球提高到A处时,就给予了小球一种与升高高度相联系的能量【能力拓展】能量是客观存在的,与我们从力产生的效果中能够感受到力的存在一样,我们也可以从能量产生的效果中感受能量的存在。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物体能够使别的物体运动或产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简称为焦,符号是J。
知识点二、能量的形式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多样的形式。
跟物体的运动一样,能量也有多种形式。
根据能量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机械能、化学能、声能、电能、电磁能、内能、核能等。
事例具有的能量形式做机械运动的物体机械能汽车行驶时需要的燃料化学能动听的音乐声能各种电池和发电厂提供的电电能核电站发电核能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微波和X射线电磁能高温水蒸气内能所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能量,人类的生命活动每时每刻也都离不开能量。
最新浙教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案重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教案过程:活动1:新课导入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活动2:教师讲解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同理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太阳能、机械能时所涉及的能的转化。
能量及其形式 教案

第三章第1节能量及其形式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说出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光能等,从而确认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各种运动和能的图片,学会收集信息并能简单地处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践、动手操作等方法来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重点: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
难点:判断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形式。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讨论分析课本P73图3—1,指出图中情景的完成都需要能量。
2.通过分析课本P74图3—2伽利略理想实验,体会什么是能量。
3.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一种运动形式对应一种能量,要了解能量形式的多样性,首先得了解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二.探究新知1.运动的多种形式提出问题:跳水运动、候鸟的迁徙、蒲公英种子的飞行,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仔细观察和思考。
结论:(1)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些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
(3)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常见,也是最为简单的运动。
提出问题:除了机械运动以外,还有哪些运动?学生讨论后老师归纳。
结论:运动的其它形式,电运动、光运动、声运动、热运动、生命运动等。
这些运动形式都要比机械运动复杂得多,其中最复杂的运动形式是生命运动。
2.能的多种形式提出问题:机器要转动、电灯能发光、动物能奔跑,物体做各种运动都需要什么来支持?即动力来源是什么?结论:物体做各种运动都需要能量(简称“能”),不管物体做何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跟物体的运动一样,能的存在也有多种形式。
(1)动能讨论:公路旁经常能看到“减速慢行”,“保持车距”等警示标语。
这是为什么?结论:这是因为高速行驶的汽车具有很大的能量,为预防车祸的发生,公安部门规定了很多这方面的警示。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分组讨论: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讨论后交流合作,看哪些组所列举的例子最多。
3.1 能量及其形式教案----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课题:能量及其形式授课教师:宋佳娜授课时间:课时:1学习内容与要求教学重点1.理解什么是能量。
2.认识能的多种形式。
教学难点1.抽象概念理解:能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需要超越日常经验,需要一些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2.将能量的概念与实际生活和日常经验联系起来可能需要一些思辨和应用能力,学生需要理解如何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生能够清晰地定义能量,理解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的能力。
2.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能量形式,如动能、势能、热能等,并理解它们在不同物体和系统中的存在。
3.能够运用能量概念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物体的运动、温度变化等。
科学思维1.学生能够提出有关能量及其形式的问题,并构建基于科学理论的假设。
2.学生能够思考和探讨与能量利用、环境影响等相关的伦理问题,培养对科学实践的伦理意识。
实践探究1.学生能够与同学协作进行实验,有效分工,分享观察和数据,促进团队合作。
2.学生能够讨论实验的局限性,思考实验结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态度责任1.学生能够培养对能量及其形式科学主题的浓厚兴趣,激发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解决与能源和环境相关的问题,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斜面实验模型学生课本、导学案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设计思想:在本节内容的教学中,应始终把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通过创设极具张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知道有什么好的方法的心理情绪,然后引导学生将好奇心化为探究的欲望;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以问题激发思维:通过三个探究性小实验,不断推动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展示概念车的模型和图片。
思考问题:有什么好的方法让概念车动起来。
1.。
2.实验演示:把条形磁铁放在封闭盒子里,让它靠近小磁针,观察小磁针指向的变化。
《能量及其形式》说课稿范文

《能量及其形式》说课稿《能量及其形式》说课稿范文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的科学老师,我叫。
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各种各样的能量》的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
下面我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一、说教材:“能量及其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是认识能量和能量的形式。
主要包括观察能量驱动物体的现象,整理信息,归纳得知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并且通过实验体验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思考能量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先从物体工作需要能量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理解物体运动需要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归纳出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让学生思考能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二、说学情分析: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五年级的学生对“电、光、热、声、磁”这些能量只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但不一定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从年龄的特点看,五年级的学生此时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在该课的唯一一个实验活动中,训练学生在制作让小车动起来这一教学活动和分析的基础上为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的科学认识。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能力培养1.通过实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制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思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等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而我把经历观察、实验记录、整理信息、逆向思考等的研究,建立“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的概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会先播放乡村或旅游区内不停在转动的小水车的`视频让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5篇)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5篇)第一篇: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3.1《能量及其形式》优秀教案《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教学过程:活动1:新课导入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活动2:教师讲解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同理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太阳能、机械能时所涉及的能的转化。
3.1能量及其形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科学

-让学生结合课后阅读材料,进一步深入了解能量及其形式的原理和应用。
-鼓励学生进行能量实验设计,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水力发电装置,观察和记录能量转化过程。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发展,如太阳能电池、风能利用等。
-组织学生进行能源主题的社会调查或实践活动,如参观新能源发电站、采访能源行业专家等。
4.综合评价: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整体表现,从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教学反思与总结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引起了学生对能量及其形式的兴趣。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能量的定义、种类和转化原理,并通过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能量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能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能量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创新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展示与点评环节,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要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强调能量及其形式的重要性和意义。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科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物质、变化、力、热等概念有所了解。然而,他们在能量及其形式的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
1.知识层面:学生对能量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一定的认识,但对能量的多种形式及其转化过程理解不深,容易混淆。
2.能力层面:学生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能力,但运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教案doc

12.能量及其形式内容标准: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电、光、热、声、磁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目标:1.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2.知道电、光、热、声、磁等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能力培养1.通过实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制作的能力。
2.通过各种思考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与交流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等例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设计思路:设计意图第12课《能量及其形式》是《各种各样的能量》这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先从物体工作需要能量入手,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理解物体运动需要能量,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归纳出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让学生思考能量对现实世界的影响。
本课内容是认识能量和能量的形式。
主要包括观察能量驱动物体的现象,整理信息,归纳得知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并且通过实验体验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思考能量与生活的联系。
在《能量及其形式》一课中,教材从观察身边运动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工作的原因,继而对能量进行研究,并且通过一系列实验和推理活动,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锻炼科学逻辑推理思维的能力。
在该课的唯一一个实验活动中,训练学生在制作和分析的基础上为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能量”的科学认识;接着,在“有哪些形式的能量”的讨论中,教材及从正向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的方法了解“能量的各种不同表现形式”,也从反方向激发学生思考、想象“假如缺少了某种能量,世界将会怎样?”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学生对“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概念的形成和接下来的第二节课《各种各样的能量》,学生应该能够借助对于“能量”和“能量的表现形式”概念的理解,顺利地探究“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
在教材的驱动页中,利用卡通主题人物提出一个问题“是什么使水车转动的?”这一类问题往往存在于众多类似的生活场景中,物体的工作与运动是孩子们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的现象,很容易就会引起孩子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量及其形式》优教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自然界中能量存在的各种形式。
2.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具体事例的分析中,得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2、通过设计实验和操作体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重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难点:能在具体情景中分析能量的存在形式
教学过程:
活动1:新课导入
是什么使下图的物体动起来?
1.骑车的人利用双脚蹬动自行车踏板提供能量使自行车动起来。
2.太阳能汽车是利用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后,使车里的马达运转起来,使车向前进。
3.电车利用电能让车动起来。
4.风车叶片的转动时由于风的能量驱动的。
……
活动2:教师讲解
任何物体的工作都需要能量,那么什么是能量呢?
能量简称“能”,指用作功的本领量度的物质及其运动的属性。
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活动3:玩“溜溜球”。
提问:溜溜球在我们手中时具有什么能?为什么?
生:重力势能,因为溜溜球被举高了。
进一步提问:我们投放溜溜球时,溜溜球又具有什么能?
生: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
提出问题:生产生活离不开能量,那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利用的有哪些形式的能量呢?
活动4:能量的存在形式及其利用
比一比:哪组知道的能量形式最多?
(分组讨论,记录下来哦!)实物投影展示各组的讨论结果并作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常用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板书在黑板上:电能、化学能、太阳能、光能、机械能……
讨论:我们是如何利用这些能量的?
(1)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电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电能的方法,即电流通过各种用电器,用电器工作。
)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热能;电能→化学能……
(2)问题:我们是如何利用化学能的?
学生列举利用化学能的方法,如:汽车利用汽油行驶;利用天然气加热;利用干电池给手电供电……
引导:消耗了什么能?得到了哪种形式的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板书:化学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热能;化学能→电能……
(同理引导学生回答利用太阳能、机械能时所涉及的能的转化。
)
(3)提问:从上述的实例来看,人类利用能量或消耗能能量的实质是什么?
引导学生小结:所谓的“利用能量”、“消耗能量”实质上是能量相互转化或转移过程。
(4)追问:你所知道的能量的形式还有哪一些?它们之间也能相互转化或转移吗?请举例回答。
活动5:讨论
(1)青蛙捕食前,体内具有什么能。
捕食时,青蛙体内的化
学能转化为了什么?
(2)捕食后,青蛙获得了什么能。
这些能量来自哪里?
活动6:课堂小结
(1)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2)在一些常见的现象中,存在着不同的能量形式,如声、光、电、热、磁、潮汐能等。
活动7:小组讨论
能量普遍存在。
假如缺少某种能量,世界会怎样呢?
板书设计:
能量:能够使物体“工作”或者运动的本领叫做能量
能量的形式:机械能、光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太阳能、核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