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荧光步骤(精)
细胞免疫荧光的方法(自己实践记录)

细胞免疫荧光I、步骤:一、固定:PBS 5min×3次振荡洗涤制作好的细胞爬片。
固定液覆盖细胞,RT 静置15min。
PBS 5min×3次振荡洗涤。
二、通透化:通透液覆盖细胞,RT 静置30min。
PBS 5min×3次振荡洗涤。
三、封闭:封闭液覆盖标本表面37℃孵育1h。
四、一抗孵育:一抗以合适浓度稀释PBS,覆盖标本表面。
4℃孵育过夜,第二天37℃复温1h。
PBS 5min×3次振荡洗涤。
五、二抗孵育:FITC标记二抗以合适浓度稀释于PBS,覆盖标本表面。
37℃避光孵育<60min。
PBS 5min×3次避光振荡洗涤。
六、染核:新鲜稀释Hoechst覆盖细胞表面,RT避光静置<10min。
PBS 5min×3次避光振荡洗涤。
七、封片:在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封片剂,将爬片的细胞面扣在封片剂上。
八、镜检,4℃避光保存。
II、注:1、细胞密度要合适,状态较好。
2、从孵育二抗开始要避光(关闭室内日光灯即可)。
3、完成后最好及时镜检,照相;分别用不同波长激发荧光,在Photoshop软件下合成一张图。
III、试剂配制:1、固定液:4%多聚甲醛/PBS:4g多聚甲醛,50~80mlPBS,加热至60℃,持续搅拌至完全溶解,(通常需滴加少许1n NaOH才能使溶液清亮),定容100ml,RT保存。
2、通透液:0.5 %(v/v)TritonX-100/PBS3、封闭液:正常山羊血清稀释于PBS;或商品化封闭液成品。
4、Hoechst:Hoechst33258即可。
5、封片剂:50%(v/v)甘油/PBS。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

免疫荧光实验步骤大全免疫荧光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特定抗原和抗体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实验的详细步骤,以供参考。
实验材料准备:- 试验样本(包括细胞或组织)- 抗原或抗体- 包含荧光素的二抗- PBS缓冲液- 荧光显微镜- 封片胶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 如果是细胞样本,在培养皿中培养并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态。
- 如果是组织样本,将组织切片并进行固定,然后反复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
2. 抗原或抗体的固定- 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可以使用正硫酸盐和乙醇来进行固定。
- 固定后用PBS缓冲液进行洗涤,以去除多余的固定试剂。
3. 孵育抗原或抗体- 在固定后的样本上加入适量的抗原、抗体或荧光素标记的二抗。
- 在室温下或4摄氏度下孵育一定的时间,以实现抗原和抗体的特异结合。
4. 洗涤- 使用PBS缓冲液洗涤固定后的样本,可多次洗涤以去除非特异性结合。
5. 荧光显微镜观察- 将载玻片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上,调整荧光滤镜组合以观察荧光信号。
- 使用合适的放大倍率观察细胞或组织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信号。
6. 影像采集与分析- 使用相机或图像采集系统记录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
- 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测量荧光强度、定量特定抗原或抗体的表达水平等。
7. 结果和讨论-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 讨论实验结果与研究假设的一致性,并可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8. 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 可以进一步讨论实验结果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意义。
9. 实验清理- 定期清洗和消毒实验室工作区域和仪器设备,以确保实验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以上是免疫荧光实验的基本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控制实验条件。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希望本文对您的科研工作有所帮助!。
细胞免疫荧光步骤

细胞免疫荧光1、吸干十二孔板中每孔中的培养基,用PBS洗三次,5min/次,注意摇床要缓慢。
2、吸干PBS,每孔加200~300μl固定液,室温固定20分钟。
3、若暂时不做荧光,吸干固定液,不洗,放-30℃保存。
4、需要做时,将十二孔板取出,稍微解冻之后,加适量的PBS,用钩针抠出要PBS洗三次,5min/次。
5、吸干PBS后,每孔加1ml的5‰Triton破膜液,室温下破膜15~20分钟。
6、吸干破膜液,室温下PBS洗3次,5min/次。
7、加BSA封闭液,30~50μl/爬片,室温下封闭30min。
8、吸干BSA封闭液,不洗,加一抗(一抗用PBS稀释比例为:1:50~1:100,浓度视具体情况而定,30~50μl/爬片)4℃过夜。
注意十二孔板保持平整,以免一抗流到爬片外。
9、第二天从4℃冰箱中取出十二孔板,PBST洗3次,3min/次,然后每孔加1:50稀释的FITC,室温下避光孵育1h。
10、PBST洗3次后,DAPI染核6分钟,30μl/爬片。
染核后PBST洗3次,5min/次。
11、载玻片上滴一滴GL YCEROL封片液,即可镜下观察。
说明:①5‰Triton破膜液:例如配20μl的Triton原液用4000μlPBS稀释。
②FTIC现配现用,用PBS稀释,比例为1:50~1:75,具体浓度依据荧光亮度来调整。
耗材:1、十二孔板2块,一块要求无菌(种细胞),另一块洁净(外用漂洗爬片)。
2、外用PBS3、固定液4、细胞爬片5、避光盒6、钩针7、5‰Triton破膜液8、BSA封闭液9、一抗10、PBST11、FITC12、DAPI13、GL YCEROL封片液。
免疫荧光步骤

1.用预温的PBS洗细胞两遍,可以不用摇;
2.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1ML/well,10min,固定的时间也可以适当的增
长;在固定之前的步骤其实都要尽量轻而快,保证细胞固定之后不会缩太多,能够维持原有的细胞形态;
(4%多聚甲醛:现用现配。
0.4g多聚甲醛溶于9mlPBS中,加适量1M NaOH(~10微升),可以在95°水浴中溶解,PH~7.2)
3.PBS洗至少4遍;
4.加入TBST,20min;这个过程是使得细胞膜变通透,可以使得抗体更
好的进入细胞;
(TBST配制:0.25% TritonX-100,150mM Nacl.50mM Tris-Hcl;)
例如:50ml TBST 配制方法:TritonX-100:125ul
5M Nacl:1.5ml
1M Tris-Hcl:2.5ml
PBS :45.875ml;
5.PBS洗4遍至少;
6.加入5% BSA封闭2小时;(5% BSA:0.5g BSA粉末,用9ml PBS 溶
解。
4℃存放。
)
7.加入一抗(用含4% BSA的TBST稀释溶解;)然后4℃过夜,不要摇,
放着就好;抗体在配制的时候不用太多,可以盖住底下的凹槽就可以了,体积大概200微升就够了;
8.次日,用PBS洗至少5遍;
9.加入二抗,配制方法和一抗相同,避光孵育1h;
10.避光洗至少4遍;然后加DAPI,2min后用荧光拍照;。
免疫荧光实验的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荧光1.免疫荧光所用玻片的处理(1) 玻片的规格:圆形18mm×18mm可放入12孔盘;(2) 处理方法:将玻片一片一片的放入1M的盐酸中,65度浸泡过夜,每一遍均要一片一片的清洗,第一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其余在盆里清洗,要洗5次以上,再用蒸馏水洗,同样的方法洗5次以上,再用超声,低功率,一小时。
完后再用蒸馏水洗5遍,洗完以后放入95%的乙醇中长期保存。
临用时,在酒精灯上过一下,使玻片上残余的乙醇燃烧,干燥后放入12孔板。
2. 铺板子如细胞难以贴壁(如293T)或需观察细胞骨架的相关指标,需用多聚赖氨酸处理玻片。
多聚赖氨酸1ml,置于37度孵箱30-60min,吸干液体,用DDW洗三遍,吸干液体,紫外照射5-10min,晾干。
实验前一天将含2-3×10^4细胞的单细胞悬液铺种在放有盖玻片的十二孔盘中一个孔中(要保证有单个细胞)。
每个条件做两个复孔,待细胞贴壁12~24h后,用于实验分析;3. 固定用PBS洗涤细胞3 次(注意免疫荧光所用的PBS,均为常温的),吸干,4%的PFA 1ml/ 孔于室温固定10min ;4. 防淬灭吸出PFA ,注意不能使细胞干燥,用PBS 洗3 次,加入1ml 的50mM 氯化铵于室温孵育10min,吸出氯化铵,PBS 洗3 遍,2-3min/次;(此步可省略)5. 通透加入1ml 的0.1%Triton X-100,10min,吸出Triton,用PBS 洗3 次,2-3min/次;6. 封闭加入1ml 3%的BSA(PBS配)封闭,室温1h,可在摇床上晃动,吸出BSA ,用PBS 洗10min;7. 一抗一般稀释比例为1:200-1:500,将抗体(BSA配;双染各加20μl ,单染加40μl )加到封口膜上,将盖玻片从十二孔盘中取出,吸干多余的水分,有细胞的一面接触抗体,室温>1h 或4°C 过夜(效果好),将玻片重新放回到十二孔板中,有细胞的一面朝上,用PBS 洗4 次,10min/次;8.二抗稀释比例一般为1:400(BSA配),操作同一抗,避光室温反应1h, 将玻片重新放回到用锡纸包裹的十二孔盘中,有细胞的一面朝上,PBS 洗3 次,10min/ 次;9. DAPI染细胞核一般浓度为1μg/ml,每个盖玻片需20ul ,操作同一抗,避光于室温反应10min,将玻片重新放回到用锡纸包裹的十二孔盘中,有细胞的一面朝上,PBS 洗3 次,10min/ 次;10.封片把封片剂(mowoil)滴在载玻片上,每片15μl,将有细胞的面朝下,勿有气泡。
免疫荧光步骤

免疫荧光步骤
1.脱蜡和水化
脱蜡前,应将组织切片在室温中放置60min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min。
1)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min,更换二甲苯后再浸泡10min; 2)无水乙醇中浸泡5min; 3)95%乙醇中浸泡5min; 4)70%乙醇中浸泡5min;(动作要快,减少暴露在空气中中的时间)
2.PBS洗两次各5min。
(整个过程中注意切片不能干)
3.抗原修复,用于多聚甲醛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
煮沸热修复电炉或者水浴锅加热 0.01M柠檬酸钠缓冲溶液(pH6.0)至95℃左右,放入组织芯片加热10min,必须等缓冲液冷却后,方能将切片取出。
4.PBS洗3次每次5min。
5.滴加5%正常山羊血清,室温封闭30min,甩去多余液体。
6.滴加一抗(根据说明书的比例稀释,一般为1:100),室温1小时或者4℃过夜或者37℃1小时(4℃过夜后在37℃复温45min)。
7.PBS洗3次每次5min。
8.滴加荧光标记的二抗,室温避光孵育1h。
(注意抗体针对的种属,使用浓度,用锡箔纸包住培养板放在抽屉中避光。
)
9.PBS洗3次每次5min。
10. DAPI染色:把DAPI滴在片上,将切片覆盖,50ul/片,染色10min。
11. PBS洗3次每次2 min。
12.封片: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封片,再拍照。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

免疫荧光技术操作步骤一. 直接免疫荧光法测抗原基本原理将荧光素标记在相应的抗体上,直接与相应抗原反应。
其优点是方法简便、特异性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少,相对使用标记抗体用量偏大。
试剂与仪器磷酸盐缓冲盐水(PBS):0.01mol/L,pH7.4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以0.01mol/L,pH7.4 的PBS 进行稀释缓冲甘油:分析纯无荧光的甘油9 份+ pH9.2 0.2M 碳酸盐缓冲液1 份配制搪瓷桶三只(内有0.01mol/L,pH7.4 的PBS 1500ml)有盖搪瓷盒一只(内铺一层浸湿的纱布垫)荧光显微镜玻片架滤纸37℃温箱等。
实验步骤1. 滴加0.01mol/L,pH7.4 的PBS于待检标本片上,10min后弃去,使标本保持一定湿度。
2. 滴加适当稀释的荧光标记的抗体溶液,使其完全覆盖标本,置于有盖搪瓷盒内,保温一30min定时间(参考:30min)。
3. 取出玻片,置玻片架上,先用0.01mol/L,pH7.4 的PBS 冲洗后,再按顺序过0.01mol/L,pH7.4 的PBS 三缸浸泡,每缸3-5 min,不时振荡。
4. 取出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但不使标本干燥,加一滴缓冲甘油,以盖玻片覆盖。
5. 立即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观察标本的特异性荧光强度,一般可用“+”表示:(-)无荧光;(±)极弱的可疑荧光;(+)荧光较弱,但清楚可见;(++)荧光明亮;(+++ --++++)荧光闪亮。
待检标本特异性荧光染色强度达“++”以上,而各种对照显示为(±)或(-),即可判定为阳性。
注意事项1. 对荧光标记的抗体的稀释,要保证抗体的蛋白有一定的浓度,一般稀释在1:20-100 之间,要自行摸索最佳梯度,建立最好的稀释比例,抗体浓度过低,会导致产生的荧光过弱,影响结果的观察。
2. 染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各种不同的标本及抗原而变化,染色时间可以从10 min 到数小时,一般30 min 已足够。
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

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操作步骤免疫荧光染色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显示目的蛋白,主要包括蛋白和一抗结合,其次是带有荧光基团的二抗识别并结合一抗,荧光显微镜下即可观察到荧光,下文主要列举了三种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实验步骤。
zo-1的免疫荧光,步骤如下:1、细胞在盖片上生长融合到95%-100%时,从孵箱中取出。
2、用预温的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3、4%的甲醛室温固定20-30分钟4、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5、0.2%Triton X-100透化2-5分钟6、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7、5%BSA室温封闭30分钟8、加一抗(用1%BSA稀释)放在湿盒里,4度过夜9、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0、加二抗(用1%BSA稀释)30分钟,闭光11、1×PBS洗3次,每次10分钟12、95%甘油封片注:4%甲醛,0.2%Triton,5%BSA均用1×PBS稀释从大鼠分离的T细胞能否直接做细胞免疫荧光细胞爬片的免疫荧光步骤基本一致:1.取出细胞爬片放到35mm或60mm用过的细胞培养皿里,PBS洗三遍。
注意:有的时候作的细胞爬片可能比较小,因此夹取的时候要小心,注意反正面,放在皿里洗比较方便,避免了来回夹取,另外洗的时候加PBS不要太冲,不要细胞冲下来。
洗的时候我都是多加PBS,稍晃一下就倒掉,没有等5分钟或10分钟。
2. 4%冷的多聚甲醛固定20分钟,PBS洗三遍。
3. 0.2%Triton X-100通透10分钟,PBS洗三遍。
4. 与二抗相同宿主的血清封闭30分钟,PBS洗三遍。
5. 一抗4度湿盒内过夜,也可37度2小时,感觉前者效果好,PBS洗三遍。
6.二抗室温2小时(避光),或者37度1半小时,PBS洗三遍。
7.最好用DAPI染核,然后直接照荧光片。
8.蒸馏水洗掉PBS,甘油封片,指甲油封片子的四周,因为甘油不象树脂那样会干,所以不用指甲油封的话会弄的一塌糊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免疫荧光步骤:
1.细胞爬片;首先是玻片的处理,普通的盖玻片用砂轮划成自己要的大小的小方块,先用洗衣粉洗干净,用水冲静烤干,然后泡酸过夜,捞酸后流水洗净,烤干,置于器皿中高压灭菌,然后再烤箱中大约8小时烤干备用。
爬片可以在培养皿六孔板或24孔板中都可,我选择在培养皿中爬。
一为节约经费(培养皿可以重复利用)二来觉得培养皿口大,操作比较方便。
培养皿消毒同上,消毒时记得消两把镊子
具体操作是:用胰酶消化好细胞,充分吹打,使之成单细胞悬液(注意:这一点很重要,关系到将来爬出来片子的质量)
取出消毒的培养皿,可以先加少量培养基(以使玻片与培养皿紧密接触),将玻片小心放入摆放其中,然后将单细胞悬液一滴一滴的滴到玻片上。
最后盖上培养皿置于37度5%CO2的暖箱中培养,根据细胞生长状况,24小时或更长时间适时取出爬片。
爬片置于37度PBS中洗三次,每次3到5秒钟,然后在4%多聚甲醛中固定15分钟,然后再用37度去离子水将甲醛冲干净,注意手法轻柔,要不然掉片很厉害。
同时操作过程中注意玻片的正反面,要不然真的是前功尽弃。
将做好的爬片置于滤纸上晾干,然后用中性树胶粘在载玻片上。
注意一定要等中性树胶彻底干了之后才能做后续实验,要不然玻片会掉下来的,就又是前功尽弃了做好的细胞爬片可以放在-20保存备用,具体能保存多长时间不太清楚,当然尽量早用。
2.4%多聚甲醛固定10min(固定细胞器用预冷的70%甲醇+30%丙酮);
3.PBS漂洗5min;
4.0.5% Triton 穿孔15min(丙酮固定法不用透化处理);
5.PBS漂洗2次,每次5min;
6.1%BSA封闭30min;
7.加入1%BSA稀释的一抗,于37℃杂交2h;
8.PBS漂洗2次,每次5min;
9.加入1%BSA稀释的二抗,于37℃杂交1h;
10.PBS漂洗2次,每次5min;
11.5ug/ml DAPI染色2min;
12.抗淬灭封片剂封片。
抗淬灭封片剂:
2.5% DABCO (w/v)
50mM Tris(pH8.0)
90%甘油
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抗荧光淬灭剂的作用
当荧光染料暴露在激发光下时,几乎都有漂白的现象(光漂白)。
光漂白和以下因素有关:1)照射光的强度;2)照射光的照射时间; 3)其他影响荧光强度和荧光漂白的因素有pH、培养介质的性质,其他荧光淬灭的物质存在。
一种染料的光子产量代表染料被完全光漂白之前的激发周期的平均次数。
平均光子产量是荧光量子效率(Qf)和漂白量子效率(Qb)的比。
例如:荧光素对光很不稳定,在碱性溶液中 Qf /Qb 大约为 30K。
Qf 和 Qb 都属于染料的性质,受染料环境的影响很大。
主要影响 Qb 的因素是活性氧和自由基类物质。
一种抗荧光淬灭剂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染料的荧光,使标本能用于更长时间的观察。
抗荧光淬灭剂通常是通过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和扩散来达到这一作用,因此降低了Qb,Qf并没有伴随着降低,荧光仍然保持不变。
DABCO = 1,4-二偶氮双环[2,2,2]-辛烷
DABCO抗荧光淬灭封片剂的配方
DABCO 储藏液
1.在60℃ 下,溶解 2 克 DABCO(抗荧光淬灭剂)于 90ml 甘油中,15-30 分
钟。
2.加 10 ml 1M Tris-HCl,pH 7.5
3.用 5M HCl 调节 pH 值到 8.0
4.冷却到室温
5.加 100 ml 20% thimerosal(溶解于水)
6.可选:加 50 ml PI (储液:溶于水的 1 mg/ml PI )
7.4℃ 于棕色瓶或箔纸包裹的瓶子中避光保存
好运,祝你试验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