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易错(附练习题及用法)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

常见标点符号错误用法示例(一)问号的运用1.在一个句子中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的,句末不用问号。
例: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1994年全国高考题)解析:该句中虽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为逗号,第二处问号应用句号。
2.选择问句中间的停顿不能用问号,要用逗号。
例:明天是你去监考呢?还是我去监考?解析:把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因为只有一问。
3.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用在句末。
例:怎么了?你。
解析:这是称呼语在后的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前置谓语“怎么了”之后改用逗号。
(二)引号的运用1.加引范围不清。
例: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94全国)解析:此句俗话应为“礼多人不怪”,因此“嘛”字应放在单引号之后,因为它是说话人的语气词。
第二个冒号去掉,后一个单引号移到“怪”字后;改后的后半句为“……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2.后引号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A、引用的话是独立的,末尾标点应放在引号里面;B、如果只作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用其他标点。
例: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
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解析:第一个句号移到引号内(引文独立),第二个句号移到引号外(引文不独立)。
(三)顿号的运用1.表示约数的两个数字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995年全国高考题)2.并列词语中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中的停顿用逗号,内部小并列中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练习题及解析答案

标点符号正确使用方法大全一、顿号1、用于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例(1):中国共产党是光荣、伟大、正确的党。
例(2):周恩来是民族英雄、党的领袖、开国元勋、人民公仆、世界伟人。
2、数字相连表概数,中间不用顿号.例(3):我刚要跨过大门,被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捉住了。
七八个人/三四个月/三、四月份/三五之夜/年方二八/三八妇女节/诗的三、四联/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3、集合词语内不用顿号。
例(4):别不分青红皂白,见人就埋怨。
工农业/指战员/科学技术/调查研究/教职员工/男女老少/父母/师生4、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
例(5):孩子们给在地里劳动的父母送来了开水、地瓜和煎饼.所谓同时使用是指用于一处,起相同作用。
例如:开水、地瓜、和煎饼。
5、并列成分后带有语气词不用顿号。
例(6):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很熟悉的。
6、并列成分出现不同层次,大并列用逗号,小并列用顿号。
例(7):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7、并列的主语、宾语根据并列成分短长选用顿号或逗号。
例(2):略例(8):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例(9):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鲜艳的山花,使年轻人深深地陶醉了.并列的主语、宾语被同一修饰语修饰时一般用顿号。
8、并列的定语、状语间一般用顿号。
例(10):年仅三十岁、无儿无女、重病在身的老王,是个老红军。
例(11):他也跟着大摇大摆、若无其事地走进会场。
后置的并列定语间用逗号。
/并列的介宾短语作状语,之间一般用逗号.9、并列的谓语、补语间一般用逗号.例(12):我走后,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例(13):这个故事讲得真实,感人.共带一个宾语的并列谓语间用顿号。
/并列补语不需要强调时,之间用顿号。
标题中的并列一般用空格或连词表示而不用顿号。
/复指造成的并列成分间一般用逗号。
二、逗号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错误

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错误标点符号用法及常见错误(史上最完整版)一、标点符号的分类1.常用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2.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
点号又分为句末点号和句内点号。
句末点号用在句末,有句号、问号、叹号3种,表示句末的停顿,同时表示句子的语气。
句内点号用在句内,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4种,表示句内的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3.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常用的标号有9种,即: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和专名号。
二、标点符号的用法1.句号句号的形式为“。
”。
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
(一)常见用法:1.1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a)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b)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c)亚洲地域广阔,跨寒、温、热三带,又因各地地形和距离海洋远近不同,气候复杂多样。
1.2 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二)常见错误:1.3 当断不断,一逗到底。
例如:现代都市人常常渴望逃出钢筋水泥的城堡,去体验乡间的淳朴生活,乡村旅游顺应了现代人追求自然的渴望,所以刚刚兴起便迅速走俏,相信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节奏的加快,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项旅游活动中来(“淳朴生活”和“走俏”后面的逗号应改作句号)。
1.4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子。
例如: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一个是设备落后,能耗高。
另一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高”后面的句号应改作逗号)1.5 含有疑问词,但是从整个句子来看是个陈述句,句末误用问号。
例如:我们要正确回答我们的人民、我们的青年,他们的青春、生命、幸福、欢乐根植在什么地方?(三)句号使用小提示:1.6中文和外文同时大量混排(如讲解英语语法的中文书),为避免中文小圆圈的句号“。
”和西文小圆点儿的句号“.”穿插使用的不便,可以统统采用西文句号“.”。
十个标点符号使用规则及常见错误,你都用对了吗?

⼗个标点符号使⽤规则及常见错误,你都⽤对了吗?标点符号,是语⽂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学⼊学时我们就开始学习,但很多同学到了⾼中,仍然⽤不好标点符号。
下⾯是⼗种标点符号的使⽤规则和常见错误,有分析、有⽰例,可以对照⼀下看⾃⼰有没有⽤错。
1句号⼀句末尾⽤句号,语⽓平缓调不⾼。
读书见它要停顿,作⽂断句莫忘掉。
基本⽤法1. ⽤于句⼦末尾,表⽰陈述语⽓。
使⽤句号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停顿、带有陈述语⽓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的长短。
⽰例1:北京是中华⼈民共和国的⾸都。
⽰例2:(甲:咱们⾛着去吧?)⼄:好。
2.有时也可表⽰较缓和的祈使语⽓和感叹语⽓。
⽰例1:请您稍等⼀下。
⽰例2:我不由地感到,这些普通劳动者同样很值得尊敬。
常见错误1. 当断不断,⼀逗到底。
2. 不当断却断了,割裂了句⼦。
如:⽣产成本居⾼不下的原因,⼀个是设备落后,能耗⾼。
另⼀个是管理不善,浪费严重。
(“能耗⾼”后⾯的句号应改作逗号)2问号有疑有问⽤问号,设问反问也需要。
遇它读出语调来,看书见它要思考。
基本⽤法1. ⽤于句⼦的末尾,表⽰疑问语⽓(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使⽤问句主要根据语段前后有较⼤停顿、带有疑问语⽓和语调,并不取决于句⼦的长短。
⽰例1:你怎么还不回家去呢?⽰例2:难道这些普通的战⼠不值得歌颂吗?⽰例3:(⼀个外国⼈,不远万⾥来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抗⽇战争。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个选项的末尾⽤问号,各个选项之间⼀般⽤逗号隔开。
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逗号。
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问号。
⽰例1:诗中记述的这场战争究竟是真实的历史描述,还是诗⼈的虚构?⽰例2:这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例3:要⼀个什么样的结尾:现实主义的?传统的?⼤团圆的?荒诞的?民族形式的?有象征意义的?⽰例4:但到底是称赞了我什么:是有⼏处画得好?还是什么都敢画?抑或是⼀种对于失败者的⽆可奈何的安慰?我不得⽽知。
(完整版)标点符号使用易错点解析

(完整版)标点符号使用易错点解析标点符号使用易错点解析对标点符号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1.判断所给的语句或语段中标点符号使用的正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2.选出几组句子中误用标点符号的一项;3.根据表达的需要,为一段话中隐去标点符号的地方添加正确的标点符号;4.在原句上修改使用不正确的标点符号;5.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常用标点符号的表达作用。
【错题解析】一、非疑问句错用问号例1.(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解析】有的句子虽然有疑问词“是否”“谁”“什么”“怎样”等,但不一定用问号。
“这条路是否能走通”是做宾语,不是独立成句的,虽然有疑问代词“是否”,形似疑问,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句中不能用问号,应该用逗号。
二、后引号与点号错用例2. (2013年山东省德州市)《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
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解析】句末点号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要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
如果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如果引用部分是从属于引用者的,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外。
本句中的“雪,凝雨也”。
是独立成句的,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
三、××说之后点号错用例3.(2013年湖北市黄冈市)“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解析】××说后的点号,有三种情况。
如果××说放在所说话语的前边,“说”字后一般用冒号;如果××说放在所说话语的后边,“说”字后一般用句号;如果××说放在所说话语的中间,“说”字后一般用逗号。
本句属于××说放在所说话语中间的情况,“问”字后面应该用逗号。
本题的说在中间,应该把“冒号”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易考点、易错点集合(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引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的用法)顿号1. 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
例如: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句中“三、四里”表示的是大概距离,并非确切数字,应删去顿号。
)小姑娘看上去十二、三岁。
(“十二、三岁”表示的是大概年龄,并非准确的岁数,应该删去顿号。
)当表示的数字是以下两种情况时,应该用顿号。
一是序数,如:“今天参加活动的是八、九年级的学生。
”(“八、九年级”表示年级序号,要用顿号隔开。
)二是涉及两个对象,如:“离家乡远了久了,人往往愁肠百结。
比如唐代诗人刘皂《旅次朔方》诗里一、二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
”其中的“一、二句”指的是诗中的前两句,即第一句“客舍并州已十霜”和第二句“归心日夜忆咸阳”,所以“一、二”之间要用顿号隔开。
(当然,如果不是相邻的两个数,一般是要用顿号隔开的。
)2. 并列词语间无停顿或停顿很小,且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再加顿号。
例如:要切实做好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工作。
(句中“中、小学生”之间不需要停顿,应删去顿号。
)3. 两层以上并列词语之间大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短语之间用顿号。
例如:为促进跨省城市间合作,山东济南、青岛、江苏南京、苏州、安徽合肥、芜湖等城市都派代表出席了这次协作洽谈会。
(句中各城市之间虽然都是并列关系,但存在着并列分层,“青岛”“苏州”之后的顿号应改成逗号,以标明层级。
)4.引号、书名号连用时不使用顿号。
例如:(1)“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分别比喻什么?(2)《阁夜》、《旅夜书怀》、《客至》、《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律诗的代表作品。
(顿号应全部去掉)5. 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不能用顿号,要用逗号。
例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燃的旺盛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仍然是爱。
(句中“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三项虽然是表并列关系的短语,但它们不是在一个句子内部,因为这三个并列的短语都是充当谓语的,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是不能用顿号的,应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使用常见错误及示例

2020/4/13
24
32.非直接引用误用引号。
吴名早上跟我说:“他脚崴了一下,今 天不能来上课了。”
[点拨]此处显然是间接引用。如果是直 接引用只能是“我脚……不能来上课了。” 应去掉引号并改冒号为逗号。
2020/4/13
25
33.加引范围不清。
• 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 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 ‘礼多人不怪嘛。’”(94全国)
2020/4/13
27
35 标点符号的位置
• 1.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冒号、 逗号、顿号这七种点号,在书写时,紧 挨着文字,放在右边偏下,占一格位置;
• 2.引号、括号、书名号,占一格, 它的前半边可放在一行的开头,不能放 在一行的末尾;它的后半边,可以放在 一行的末尾,不能放在一行的开头。
8.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
及沅陵黄船。
[点拨]顿号和以及只能用一个。
2020/4/13
6
二、逗号误用
9.并列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我校是英才培训学校之一,有自己的教学楼,图书
馆,教学设备及教师队伍。 [点拨]此句中“教学楼”“图书馆”“教学设
备”“教师队伍”都是动词“有”的宾语,也无层次上的 大小,所以它们之间用顿号即可。 10.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2020/4/13
22
30.括号位置错误。
• ①写文章应力求“句无余字,篇无长语”。 (姜夔《白石诗说》)
• ②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 路(鲁迅《故乡》)。
[点拨]括号里的文字如果是注释句中的一部分,括 号应紧贴被注内容之后,如①句的句号应后移至 括号后边; ②句括号是注释整个句子,括号应 放在句号外。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之标点符号运用

中考语文易错题系列之标点符号运用标点符号是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运用标点符号能够使文章更加准确、凝炼,增强表达效果,但是在中考中常常成为学生易错的地方。
本文以常见的标点符号易错题为切入点,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标点符号的运用。
一、逗号的运用逗号是一种较常见的标点符号,它的运用涉及到分句、列举、分隔并列词组等多种情况。
下面列举一些易错的情况:1. 有一些同学在复合句中使用逗号来连接两个主句,这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使用连词来连接两个主句,如“而、却、还、但、然而”等。
例:他跑得很快,大家都没有追上他。
(错误)他跑得很快,但大家都没有追上他。
(正确)2. 在列举词组或成语时,逗号可以用来分隔不同的词组。
要注意的是,逗号不应该在同一个词组内使用。
例:慷他人之慨,众人之所望建德者。
(错误)慷他人之慨,众人之所建德者。
(正确)二、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运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是常见的结束符号,它们的使用是为了表明句子的结尾或者语气的变化。
以下是一些易错的情况:1. 在复合句中,如果句子的主句和从句都是陈述句,应该使用句号而不是逗号。
例:他说他很忙,我却觉得他只是在找借口。
(错误)他说他很忙。
我却觉得他只是在找借口。
(正确)2. 在选择疑问句和陈述句时,要根据语境来确定使用何种符号。
例:你是不是去过上海。
(错误)你是不是去过上海?(正确)三、冒号、分号和引号的运用冒号、分号和引号是较为复杂的标点符号,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使用的方式也不同。
以下是一些易错的情况:1. 冒号用在引言、解说、举例等情况下,表示引导、解释、说明的作用。
例: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写道:独立寒秋。
(错误)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独立寒秋”。
(正确)2. 分号多用在复合句中,表示不同的意思或并列成分之间的分隔。
例:他今天表现很好;可能是因为他昨天休息得很好。
(错误)他今天表现很好;可能是因为他昨天休息得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大全,易错(附练习题及用法)
小学常用标点符号及使用方法
逗号,
用来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用一格,格的左下方。
例:我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聚到一起来了。
句号。
表示一句话说完之后的停顿。
它一般用在陈述句和不带明显的命令口气的祈使句的末尾,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1:姚明是一位闻名全球的蓝球运动员。
例2:请拿给我一支笔。
(祈使句)
顿号、
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较小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例: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悦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问号?
表示一句问话完了之后的停顿,用问号,点在格的中间。
不论是疑句,还是设问、反问,当问句的意思表示完了,就用问号表示停顿。
例:
①你的性别是什么?(疑问)
②万里长城难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迹吗?(反问)
③是谁带我们走出旧社会?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设问)
感叹号!
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完了之后的停顿,用感叹号。
诸如喜爱、赞美、悲伤、怀念、请求、命令、愤怒、惊讶等。
请求:请让我再看一次吧!
喜爱:我的“小猫咪”是多么的可爱啊!
惊奇:什么,“这样”也行!
气愤:你竟然这么的不知天高地厚!
命令:他看了我一下,紧张的说:“别动!”
冒号:
主要用于句子中表示提示、总结之后的停顿,占一格,点在格的左下方。
冒号主要有以下用途:
1)冒号用于引述语之前,表示后面是所要说的话或引用别人的话。
2)冒号用于提示语或总结语之后,表示后面还有话说。
3)冒号还用于书信的称呼之后,其作用也是表示提示。
4)用在解释性的分句之前,具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5)用在总提与分述之间,使两者眉目清楚。
6)用在动词谓语和较长的宾语之间,便于阅读理解。
引号“”或‘’
引号表示文中的引用部分,就形式而言,分为双引号[用“”表示]和单引号[‘’]两种。
一般说,单独使用引号用双引号,而引用的话中还需要用引号时,外面用双引号,里面用单引号。
例:赵大叔拍了拍牛头说:“累不累,‘独角龙’?”
1)引用别人的话或者表示直接说出来的话。
2)需要标出的成语、谚语、俗语或表示声响的词语,专用词语,具有特殊
意义的词语。
3)表示讽刺的意味或反语。
4)要注意的是:在写一个人的直接语言时,在提示语后面,除引语部分用引号外,还要加上另一种标点,表示这句话是谁说的。
引号与其他标点连用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后面用冒号。
如:小李淡淡地一笑:“不,不能吃!”第二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后用逗号。
如:“你知道吗?”桑娜说,“咱们邻居西蒙死了。
”
第三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后用句号。
如:“睡着了吗?”主人一进门就严厉地谴责阿辽沙。
省略号……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或意思没有说完的部分,占两格。
它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
1)表示对引文的删节和对重复说的词语的省略。
例:在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对作文大有好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读书必须同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枯燥了。
”
2)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或不好意思直接说出口的情景。
例:他轻轻地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