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世界学习虚构(1)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学课件

步骤二 :
在“事物”、“地点”、“动作” 的纸条里各抽一张,将三个词语 连成一句话。 例:电灯泡(在大组的句子,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10分钟内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50-200字的短文, 力求使短文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例: 2050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家用电器也被安 上了电脑芯片,拥有了自己的意识。这项发明的目的 是为了让这些电器能更好地自主服务于人类。而在科 学家料想之外的是,这些电器中的一份子——电灯泡 竟有了反叛的思想。他们在人们都熄灯的深夜里,躲 在仿照蚂蚁窝建造的地下城市里秘密组建了强大的军 团,意图报复自高自大、滥用电灯泡的人类。
1、假如没有高考……
2 、如果嫦娥一号登陆月球,发现了(水、 猿猴、外星人)…… 3、动物界也要开2008奥运会
选择上述任意一个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 写一篇800字的虚构作文,题目可自拟。
张开想象的翅膀 展开心灵的彩翼 让我们的作文成为
一次奇思妙想的旅行
品读例文《程序控制的把戏》
思考: 1、这篇文章对生活中本有的情节 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 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 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 (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步骤一 :
第一大组:写一个表事物名称的词语。 例如:爸爸、兔子、电视机、房子…… 第二大组:写一个表地点的词语。 例如:教室、月球、天台、马路…… 第三大组:写一个表动作的词语。 例如:打人、砌砖、吃饭、看月亮……
想像是一切创造之源 ——爱因斯坦
虚构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 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 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 艺术形象。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项羽在鸿门 宴会刘邦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了解想象、虚构的概念和方法。
掌握虚构作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写作中,常听一些同学叹息:“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想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艺术想像力。
《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生讨论:本文如何想像?师总结:这里,“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像之笔。
既然是主观的,写作就会因人的感悟能力和表述能力而各不相同。
通常,荷塘容易描写,而月光下的荷花荷叶则较难描绘;画家绘画,不怕画断山衔月,就怕画月色下的景物,因为月景朦胧,波光林影时刻在变化着,不容易在画面上表现出来。
画画尚如此,要用语言文字表达画笔所不能表达的画物,自然更吃力。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只凭着新奇的想像,委婉细致地写出来,显得十分迷人。
写作中必须借助想像。
首先,借助想像填补生活。
作者的生活面总是有限的,可是写文章却要求作者的知识是无限的。
这个矛盾的解决就要靠丰富的想像。
即使写亲身经历的事实,也不能没有想像,因为写文章不是对生活的完全照搬,对素材的取舍,情节的组合,人物活动的细节安排等等,都要作艺术性的处理,其中就包含着合理的想像。
其次,借助想像构制文章。
文章的构制是个复杂的思想活动过程,即使素材很丰富,也不是简单的拼接,其中有主题的提炼、素材的加工等等问题;此外还要考虑采用什么形式去表达。
这种创造性思维中就包括想像。
第三,借助想像使文章增色添彩。
优美的意境、精辟的议论、跌宕的情节以及连珠的妙语、奇巧的比喻等等,都要凭借想像的驰骋。
想象世界,学习虚

三、什么是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 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 着世界上的进步,推动着进步,并且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达尔文说:想象是人类最高禀赋 之一。人类因此得以把积累下来的形 象和思想综合起来,并在不知不觉中 产生出奇妙的成果。
什么是想象呢?
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 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 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 的心理过程。
练习
• 1、必修二课本第62页“写作练习”第1题 • 2、如果你就读的学校发生了变化,发生三 种变化,它将变得怎样?为什么你认为这 样做是必要的?请你展开想象,以“变化 的校园”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想象 作文。
二、如何展开联想
联想 题目 联想 方式 联想内容
春
花朵、柳丝、绿叶、 燕子、风筝…… 婴儿、花季年华、 相似联 充满生机的祖 国…… 想 前程、苦尽甘来、 死亡与新生…… 延伸
相关 联想
联想
• 玫瑰—— 爱情 康乃馨—— 母亲 • 牡丹—— 富贵 明月—— 思乡 • 鸽子—— 和平 柳枝—— 离别 • 绿色—— 生命,希望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创新作文指导
导入:
80后作家韩寒参加第 一届新概念作文比赛时 , 老师未说一句话,只在讲桌上放了一杯水,然 后往水杯里扔了一块布。韩寒根据这写了一篇 文章,这篇文章一举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并 引起了一股“韩寒热”,也才有了今天的韩寒 ,这篇文章就是《杯中窥人》。韩寒写到:我 想到的是人性,尤其是中国的民族劣根性。
拟 “阿Q飘然地飞了一通,回 物 到土谷祠,酒已醒透
了。”
——《阿Q正传》
“飞流直下三千尺, 2、夸张法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3、比喻法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虚构的概念,学会通过想象创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
2.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和图像表达虚构世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虚构的概念与特点2. 虚构世界的构建方法3. 虚构作品的表达方式4.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的培养5. 学生创作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虚构的概念和特点,学会构建虚构世界,表达虚构作品。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虚构作品的艺术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虚构的概念、特点和构建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虚构作品,分析其创作思路。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虚构作品示例、评价标准、创作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创意素材。
六、教学进程:1. 导言:介绍虚构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虚构的基本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虚构作品的独特性。
3. 构建虚构世界:讲解虚构世界的构建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构思。
4. 表达虚构作品:教授虚构作品的表达方式,如语言、图像等。
5. 创意思维与想象力培养:开展思维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想象力。
6. 学生创作实践:分组进行虚构作品的创作,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7.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8.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
七、课后作业:1. 选择一个虚构主题,创作一幅图像作品。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创作的虚构世界。
3. 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虚构作品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性和艺术性。
2. 学生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3. 学生对虚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虚构作品展览,拓宽视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表达交流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课件(1)

一句话,无论写什么人,怎么去虚构,都要去挖掘人物 心灵的深度,必要时可以采用移植法,将这个人的性格“剪 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这完全符合中心——表现典型人物的 性格的需要。
精品PPT
2.虚构情节要从感染上入手 人物形象的鲜明离不开生动的情节,情节的本质意义是 感染人,打动人。我们要善于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联想、加 工、组合,不要完全拘泥于真实生活,可以大胆地虚构。例 如学生习作中的《一件小事》,为了表现一个不要以貌取人的 主题,他大胆地虚构,一是将平时在街头经常发生的事进行 遐想和筛选,将一个骑车少妇捡帽子出现困难的镜头定格在 人们的面前。
怀着满心的期望,我离开荒野。荒野已经很逼仄,但周 围还闪动诸多欲望的眼睛。很快,我轻松地坐在工业老板的 办公室里,空调送来舒爽的清凉。老板慷慨陈词,描绘壮丽 前景,我激动得差点忘了来干什么。最后,他肯定地说,煤 炭要继续开采,钢铁要继续冶炼,医药化工更不能停,节能 减排嘛,等企业有钱了坚决执行!此时,他桌上的电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声 频频响起,他拿起电话说个没完,我只好告辞。
精品PPT
【点评】 这篇文章运用了角色转换的虚构手法,把自 己假想为一只鹤,通过这只鹤与工业老板、农民、官员等的 接触与对话,通过描写这只鹤生存的荒野的变化,生动地揭 示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甚至破坏自然 环境的问题。作者在生动的情节之外还展现了丰富的文学功 底,为文章增色不少。
精品PPT
精品PPT
(2)新编≠脱离。故事新编的目的是借用原故事表现新的 主题思想,这必然要对原故事进行一些创造性的改变和设计。 但既然是“借用”,必定是以原故事为蓝本,根据主题需要, 有所取舍地保留原故事的一些基本元素,尤其是永恒的本质 的东西,一般来说,不予改变。如《夸父追日》中夸父的那 种历来为人们所称颂的精神——“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3)新编≠瞎编。故事新编必然需要虚构情节,但不等于瞎编。 考场作文的读者是阅卷人,如果叙事说理不合乎逻辑,不切 合主题,即使形式再新颖,也不可能得高分。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虚构的类型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象能力。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象。
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象为主。
教学重点:1、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象?今后的写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想象?课时安排:2——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吧。
二、想象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我们的课本是怎么说的。
请同学读一下。
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
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精美散文《荷塘月色》。
其中一段(p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段文字,“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象之笔。
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靠的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而是新奇的想象,委婉细致的描写。
此类美文,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后常叹息:“这景,我也观赏过;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课型:作文课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了解想象的内涵,掌握想象的形式。
(重点)2、了解虚构的类型,掌握虚构的技巧。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
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自学指导。
(一)学习目标:1、了解想象的内涵,掌握想象的形式。
2、了解虚构的类型,掌握虚构的技巧。
(二)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61 “话题探讨”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想象?请举例说明。
(2)在创作中应如何进行想象?2、阅读课本P62 “写法借鉴”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虚构?虚构性的作文有哪些类型?(2)艺术虚构可以包括哪几个方面?虚构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怎样进行虚构呢?3、方法:对关键概念进行圈点勾画;对边读边思考的问题用铅笔做好标记。
4、要求:自学结束后,完成自学检测。
5、共计12分钟。
三、尝试自学,独立思考。
(一)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找出自己疑难问题并作出标记,开始自学。
(二)自学检测:提问检测四、反馈质疑,精讲点拨。
答案点拨:1、(1)想象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我们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衰草连天的草原,而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
(2)①想象要合理。
无论想象的形象多么新奇,构成新形象的材料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

药似地往上飘?我的心快要蹦出嗓子眼了,急得
喊都喊不出,要是飘走了,离开爸爸妈妈,还有
那么多好朋友,怎么办整理?课件
16
我害怕极了。咦,怎么刚飞起来身子又往下
坠了?我悄悄往下看,琦琦正朝我笑哩!脚一
着地,他就拿着那件新衣叫我赶快穿上。刚
一穿上,好奇怪,身子不往上飘了。“这是
怎么回事呀?”我奇怪地问。琦琦得意地告诉
整理课件
23
❖作文的内容来源于生活,然而却不 是生活的简单翻版。写作时撷取生 活中的素材,通过构思来表达对生 活的认识,必然对生活素材有所取 舍,并按我们对人物或事件的态度、 看法、感情加以叙述和描写,这些 就是艺术虚构。艺术虚构可以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整理课件
24
首先,虚构故事的人物。
❖ 精炼的故事,不能缺少必要的人物。一般来说,人 物的性格呈现多样性,但以一种性格为主。写人时, 从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可以虚构,甚至将这 个人的性格“剪贴”到另一个人身上。虚构人物的 同时,必须注意用人物自己独特的语言、动作、神 态来塑造他们,不能简单地贴上自己喜好或者厌恶 的标签。要从中意识到观察生活的重要性,体悟到 观察生活的方法
怕热,而且永远这么整漂理课件亮。”琦琦说。
17
生活在螃蟹城里多有趣啊!琦琦还告诉我一个好 消息:中心研究室的叔叔阿姨打算建造许许多多各 种用途的太空城。我真打心眼里高兴,空间使人类 解决了许多问题,人们不再为房子发愁了。现在, 我想贴在墙上睡也睡不成啰。这次搬家真可谓“乔 迁之喜”啊!
我成了螃蟹城的姑娘!嘿,真有意思……
14
星期天,我就约了刚认识的好朋友安娜和琦琦一 起坐太空车美美地兜了一次风,终于明白了螃蟹城 名字的由来。
原来螃蟹城就像只螃蟹──有八条腿,还有两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语文必修二表达交流想象世界学习虚构导学案(主备人)审核人授课时间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教学目的:1、掌握想象的方式2、通过具体事例训练来学会虚构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关于想象和联想“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视通万里。
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之妙,神与物游。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也。
”(刘勰《文心雕龙•卷六神思》)这段话说出了“神思”,即奇思妙想在创作中的巨大作用,我们认为,神思对于本话题这样的抽象性很强的文章,尤其必需,它可以使文章摆脱肤浅平庸,化抽象为具体可感,增添生活的气息,熔铸人间真情。
所以本话题在审题立意时,首要的任务是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缺少了这个环节,或者想像和联想不够充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势必受到影响。
那么,我们怎样展开想像和联想呢?关于想像。
想像就是乘一只贝壳游海底,捧一颗石子看大山,钻进历史的隧道探险,飞到未来的空间观光。
古今中外,天上人间,可以自由驰骋你的自由的思想,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作文是与想像分不开的。
比如童话、寓言、科幻等文体以及感悟、梦境、假想等题材的作文是一点也不能离开丰富的想像的。
想像作文大致可分为三类:①再造想像(根据图片、语言文字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经过构思而在头脑中再造出某个对象的完整形象的心理过程,比如李白没有去登过天姥山,凭想像写出了传世之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文。
②创造想像(以作者在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记忆表象为基础,又对原有的表象进行综合与分解。
与再造想像相比,它具有更多的创造性,它创造出的一般是从未有过的新形象。
创造想像的特点是以美好理想为依据,目标指向未来的创造性想像。
要求:想像丰富,有浪漫色彩,构成的画面或富丽堂皇或神奇美好)作文。
③幻想想像(童话、寓言、科幻等)作文。
在作文中运用想像的一般技法有:①艺术虚构法。
写童话、科幻作品、小说,或者看图作文、想像作文,就必须借助虚构,打破时空的束缚,上天入地,历洪荒远古或入未来世界,探奥搜奇,与虫鱼鸟兽亲切交谈,与山川草木平等对话。
②梦幻仙游法。
借助梦境、幻觉或者神仙境界的描写,以表达某种愿望或情感。
如屈原和李白的许多诗歌。
③移花接木法。
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或者事物拼凑起来,可以打破时空束缚,形成新的事物、新的形象。
④添枝加叶法。
所要描写的事物如果很简单、很抽象、很粗糙、很模糊,就必须进行想像,通过添加一些传神的细节,使其变得清晰细腻生动形象。
⑤科学推断法。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想像,科学、合理地推测未知事件或者未知世界的情景。
关于联想。
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物或某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在写作中运用的联想一般有这样几种:①相关联想,如由桌子想到椅子,抓住了二者在空间上的关联。
②相似联想,如由春蚕、蜡烛想到教师,抓住了二者在奉献精神上的相似性。
③相反联想,如由忧患想到安乐,抓住了二者在实质上的相反。
④类推联想,如由国民党的“送去主义”想到尼采自诩太阳,再由尼采的发疯想到中国也不能一味送去。
⑤因果联想,等等。
二、通过练习来掌握如何进行想象“︱”,可以看作是个数字,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某个图形或其他事物。
请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注意:①所写的内容只要在这个话题内,可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借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或思考。
②立意自定。
③题目自拟。
④角度自选。
⑤文体自定。
1、快速审题话题“︱”,是个十分抽象的题目,惟其如此,也给习作者留下了可以自由驰骋的十分广阔的想像和联想的空间。
我们可以张开感觉的大网,由具体事物,由已有知识,多角度生发开去,调动我们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伸出思维的触角,东拓西扩,上挂下联,从古到今,由中而西,进行多元性的思考,然后从中捕捉、感悟与话题有关的人和事,有所选择地与自己熟悉的人生联系起来,力争做到:写人记事穷形尽相,描景状物神韵毕现,阐释事理入情合理。
——沿着“数字”这个方向展开想像和联想,可以是:一步、一生、一切、一次、一元、一句话、一瞬间……——沿着“事物”这个方向展开想像和联想,可以是:脊梁骨、宝剑、银河、长江、长城、长征、大漠孤烟、直指苍穹的火箭、连接两岸的桥梁……——沿着“图形”这个方向展开想像和联想,可以是:交通警示标志、道路标线、起跑线、分界线(鸿沟)、直线、线段……——沿着“数字+事物”这个方向展开想像和联想,可以是:一只面包、一粒沙子、一块砖、一滴水、一棵树………………(为便于本文的表述,这里只分出这样的几种)具体操作步骤:(1)分析话题规避误区。
这个话题,只有一个“︱”字,初看虽然十分抽象,但是学生还是可以马上联想到与“︱”有关的东西,比如“一步、一生、一切、一次、一元、一句话、一瞬间、一只面包、一粒沙子、一块砖、一滴水、一棵树……内容似乎十分丰富;但是,那还不够,因为话题材料中,还要求做到“充分展开想像和联想,借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情感或思考”。
所以你如果只罗列一些含有“一”的事物,文章就走入误区了。
(2)添加信息迅速定位。
在“︱”这样的十分抽象的话题上我们可以这样不断地添加:比如,“一步”→“谁的”一步→谁的“怎样艰难的”一步→谁的怎样艰难的一步“怎样走出”→这一步“留给我们的思考”。
参考材料: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时说的,对于我来说是跨出了“一小步”但是对于人类来说是迈出了“一大步”;比如,“银河”→“自然界”的银河、“传说中”的银河→“人类如何面对”这样的一条大河……。
(3)分析材料验证思考。
话题材料对“︱”的理解十分宽松,“可以看作是个数字,也可以把它看作是某个图形或其他事物”,而且“所写的内容只要在这个话题内”,所以在这个环节上可以忽略,但是有一点必须重点注意,那就是想像和联想的展开必须“充分”。
(4)深入思考细化认识。
联系现实生活情景,作一些思考。
以“银河”为例,我们可以这样细化:古老传说中的银河→几千年传说中的人们的生活和斗争→传说中的人们(尤其是王母)今天观念的转变与否→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通讯和交通的便捷→牛郎织女的幸福和面临的新的困难……2、快速立意(1)“︱”,是数字。
一般可想像或联想到人生,甚至可以联系到具体某个人。
一切人生都是由许多的“一”组成:“一年”“一月”“一周”“一天”“一刻”“一分”“一秒”“一瞬”;“一步”“一语”“一眼”;“一哭”“一笑”“一瞥”……我们立意侧重于对那“一”,展开十分具体的想像、联想,运用生动形象或者深刻透彻描写或者议论,借以揭示小与大的关系。
(2)“︱”,是事物。
一般可想像或联想与该事物有关的人和事。
比如,“︱”,是一支直指苍穹的火箭:可以表现人们征服宇宙的雄心壮志,科技工作者们的艰辛劳动,中国宇航第一人杨利伟的宇航经历等等,借以歌颂理想,歌颂科学,歌颂人类不懈的奋斗精神。
(3)“︱”,是图形。
一般也是要想像或联想到与该图形有关的人和事。
比如,“︱”,是横亘在人们之间的一条鸿沟,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实实在在却把人分开。
古代有“楚河汉界”,有“南北对峙”,有“咫尺天涯”;今天有“代沟”。
我们可以由此立意:心灵不该设防,人们要坦诚相处,以建设和谐社会。
这里,以“桥”这个想像物为例,说明一下想像和联想的思维的流程:“︱”,是那一座桥。
→①我们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故乡的桥,江南的秀美小桥;赵州桥、卢沟桥、泸定桥、颐和园的17孔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立交桥;文学中的廊桥、二十四桥;康桥、徐志摩的康桥……→②与桥有关系的人和事以及重要细节(多多益善),包括桥的起源——本身也是联想的产物(梁式桥受倒伏于溪沟上的树木的启发联想建成,悬索桥受天然生长的跨越深沟而可资攀援的藤条的启发联想而建成,斗拱桥受石灰岩溶洞所形成的“天生桥”的启发联想而建成),桥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包括人类的胜利和智慧、失败和屈辱、痛苦和教训……→③我对桥的认识和思考、革新和创造……“︱”,是一座无形的桥。
→①无论人与自然,还是人与社会,无论是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文化,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都需要沟通。
沟通心灵的桥也有许多:一次交谈、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次网络聊天、一段真诚的友谊……→②事物之间隔阂的产生和消弭、作用和影响……→③我的思考或体验……3、、立意误区(1)我们争先,不是要做前几名,而是必须做第一。
这个话本身并不十分错误,但是如果说话绝对化,就不妥了。
比如说,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不是第一,不值得自豪,只该自嘲。
(2)没有想像或联想,只做简单罗列,缺乏生动性或者深刻性。
比如,“︱”,是个数字:“一”,是构筑整个数字领域的十个数字之一;“一”,是“第一”的意思;“一”,是“一方面”的意思;“一”,是“全部”的意思;“一”,是“孤独”的意思。
4、、快速构思(1)选定文体。
本话题,笔者以为写成记叙文(包括散文,故事和小小说等),似乎可以占更多一点优势,因为它可以使想像或联想得到十分具体充分的展开,而想像或联想也可以使记叙、描写生动形象吸引眼球;同时想像或联想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带有作者十分强烈的主观色彩,更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的感情共鸣。
当然,写议论文、说明文也不是不可以,而且学生可能也喜欢写成议论文,但是想像和联想的写作目标要求难于达成。
(2)谋篇布局。
在800字这样的短篇里,记叙文谋篇布局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记叙文的谋篇布局,在前两篇里已经有所介绍,无非是提醒大家注意运用一些构思技法,比如,化大为小法、瞬间场景法、巧妙剪辑法、陡生波澜法等,这里不再赘述了。
想像和联想类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注意这样几点:①“由此及彼”的“此”,要精心写好,要使其达到“形胜”。
②“由此及彼”的“彼”,要既要十分大胆地远离(切不可若即若离)“此”,又要远得合情合理。
比如教材提到的冯至的诗歌《蛇》,由“寂寞”及“蛇”,因为“蛇”这个意象与“寂寞”这个事物相距甚远,所以诗歌才显得想像新奇丰富,也才更耐人寻味。
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瀑布》,把“瀑布”想像为“银河”,就使瀑布这一景色拥有了气势美,也使诗歌洋溢着豪迈的情趣。
③“由此及彼”的“及”,必须是十分“具体的”“细腻的”“逼真的(相似的)”,那就需要“有表现力的细节”、“形象的比喻、比拟”、“大胆合理的夸张”。
④“由此及彼”在以“彼”言“此”时,要有所侧重,注意做到虚实相生,妙合无垠。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借助联想或想像使文章由“形胜”达到“意胜”。
5、快速选材(1)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富有哲理的材料。
①“︱”,是一个单位长度,无论测量事物的长度、高度、宽度都用得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