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Word版
高速公路开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高速公路开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1. 背景介绍高速公路开挖工程是为了修建或改造现有公路而进行的重要施工过程。
该专项施工方案旨在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2. 施工目标本方案的施工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确保开挖工程的质量和规范符合相关法规要求;- 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并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流量的影响,确保道路通行的顺畅;- 合理控制施工成本,遵循预算执行。
3. 施工步骤本方案中的施工步骤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 前期准备:- 明确施工范围和工期;- 确定施工区域内现有交通情况,制定交通管理方案。
2. 开挖工程:- 根据设计要求,合理选择开挖方式和工具;- 配备足够数量的人员和设备,确保施工进度;- 开展土方开挖、砂石料搬运等工作。
3. 支护工程:- 根据地质调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支护方式;- 安装支护结构,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
4. 完工验收:- 检查开挖支护工程的质量和规范;- 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周围环境的整洁。
4. 安全管理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应采取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 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保证施工人员具备相关技能;- 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加强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5. 环境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并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 合理规划施工区域,最大程度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做好扬尘、噪音等污染控制工作,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质量;- 妥善处置施工废弃物,遵守相关环境保护法规。
6. 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符合相关标准;- 进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测试,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以上是高速公路开挖支护专项施工方案的概要,具体实施细节和技术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高速公路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Word版

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D70-2004);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4、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5、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二、编制原则1、熟悉并掌握隧道超前小导管施工的技术与规范,使施工有效、快速进行。
2、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并能够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XX号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
四、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做好各项施工方案。
2、做好现场劳动力组织及工艺特点,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及完好率,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3、组织好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应满足施工要求;五、洞身开挖要求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开挖宽度的不同,V级浅埋A型段采用两台阶法施工。
1.两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两台阶法施工时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
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上台阶施工至10~15m后,开挖下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拱回填砼。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缩短进尺,上下台阶分左、右两侧错开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
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某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_secret

某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根据福建省某高速公路XX合同段 XX标段招标文件,施工图纸,招标补遗书,省高指、办事处、代表处、总监办文件。
2、交通部颁发的有关规范和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T 18-2003(J253-2003)●《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3、福建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4、国家标准《锚喷支护技术规范》。
二、工程概况某高速公路是天津至汕尾国家重点公路中的一段,也是福建省规划的公路骨架网“三纵、四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标段为XX合同段XX标段,起讫桩号为YK192+050,终点桩号为YK200+100,全长8.078公里。
其中YK192+455.5-YK193+590、ZK192+438.0-ZK193+520为某隧道。
1、Z5—1型,Z5—1a型,Z5—1b型,长302m。
①U25型钢支撑,间距0.5 m。
②Ф25中空注浆M30锚杆长3.5 m,间距1.0×1.0 m梅花形布置。
③挂网Ф6钢筋20×20cm。
④喷射C25砼厚23cm。
2、Z5、Z5a型长219 m。
①U25型钢支撑,间距0.7 m。
②Ф25中空注浆锚杆长3.5 m,间距1 m。
③Ф6钢筋网20×20cm。
④C25喷射砼厚23cm。
3、Z4型,长530.5m。
①钢支撑(格栅拱架)间距1 m。
②Ф22砂浆锚杆长3 m,间距1.2*1.2 m,砂浆M30。
③Ф6钢筋网20×20cm。
④喷射C20砼厚18cm。
4、Z3型,长1033 m。
①Ф22砂浆锚杆(M30)长2.5 m,间距1.4*1.4 m。
高速公路隧道开挖、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⑴《横岭隧道设计图》;⑵《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⑷《岩土锚固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⑸《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⑹《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⑺《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二、编制目的明确隧道开挖和初期支护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初期支护的施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质量。
三、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范围:新晋高速公路05标段香炉寺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
四、工程简介1、工程地理位置隧址区属低山区,位于一走向垂直于路线走向的山岭顶端部位,进口位于山岭南侧,出口位于山岭北侧。
隧址区所处段穿越该山岭主峰,海拔550.1m。
隧道海拔在356.3~550.1m之间,相对最大高差约200m。
区域内地形山高沟较浅,进口段沟谷呈“U”型,相对高差大,出口端沟谷总体呈“V”型,山体自然坡度200~650,植被发育,局部发育陡崖,岩体出露。
2、隧道设计概况里程桩号为左线隧道L1K31+640~L1K32+467,长827m;右线隧道K31+629~K32+451,长822m。
隧道共设人行通道1处。
隧道左线设置为R=1285的圆曲线,小里程至大里程为1.9%上坡。
右线设置为R=1320的圆曲线,小里程至大里程为1.9%上坡。
隧道净宽11m,车行道净高5m,隧道左右测设线间距19-29m。
3、主要工程数量4、开挖及支护统计5、水文地质条件(1)地形地貌香炉寺隧道地处黄水河乡西平村西北部低山山腰处,出口位于清水庄南侧的低山处,进口端坡度约330的陡坡,出口端坡度较缓约200。
项目区域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旱涝交替,冬季干冷少雪。
多年平均气温14.2oC,极端高温43 oC (1967年6月4日),极端低温-16.7 oC(1971年12月27日),全年平均无霜期212天。
隧道工程隧道出口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洞身开挖施工方案1编制目的明确隧道洞身开挖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对应的工艺标准,规范隧道洞身开挖施工作业。
2编制依据《河南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指南》(隧道工程)《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3适用范围适用于濮阳至临汾高速公路TJ1标段濮临隧道洞身开挖工程施工作业。
4作业准备4.1内业技术准备在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查阅相关施工案例,认真调查隧道围岩地质情况、了解施工条件、技术水平和设备装置的施工参数。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2测量技术准备1)精密导线网复测完毕并确定成果可用后,测量组根据隧道纵断面设计线、隧道洞轴线及洞身开挖轮廓线,放出隧道开挖轮廓线;2)测量组要提前作好洞身开挖测量交底。
4.3外业准备施工场地的平整,水、风、电的设置,施工测量与放样。
开挖机械及材料均已进场。
4.4施工人员及机械准备(单口隧道施工)4.4.1施工人员配备4.4.25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的一般规定5.1应根据隧道长度、断面大小、结构形式、工期要求、机械设备、地质条件等,选择适宜的开挖方案。
5.2开挖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开挖断面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
2爆破后,应及时对开挖面和未衬砌地段进行检查;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应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开挖作业不得危及初期支护、衬砌和设备的安全,并应保护好量测用的测点。
4开挖后,应做好地质构造的核对和监控量测工作。
5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
5.3隧道爆破应釆用光面爆破技术。
5.4爆破作业及爆破物品管理,必须符合现行《爆破安全规程》(GB6722)有关规定。
隧道断层、浅埋段开挖及处治施工方案

隧道断层、浅埋段开挖及处治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 编制依据1.1.1 合同文件、茅畲岭隧道施工图设计。
1.1.2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公路勘测规范》(JTJ061-9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锚杆喷射砼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071-98)、《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规范》(GBJ97-8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20108-2001)、《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1.1.3 国家、省相关法律与规定。
1.1.4 我单位目前的劳动力、施工机械设备能力、技术管理和现场地质实际调查。
1.1.5 我单位历年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技术积累及设备。
1.2 编制原则1.2.1 严格遵守合同文件规定的施工工期,积极稳妥、合理安排施工,在工期安排上尽可能提前完成。
1.2.2 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力求“技术先进、科学合理、经济适用”。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新测试方法。
1.2.3 分清分项工程主次,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用流水作业施工,使各工序紧密衔接,保证隧道开挖、支护、二次衬砌及附属工程分步分期完成。
1.2.4 重视各项准备工作,特别重视施工的外部条件,使施工计划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
1.2.5 重视各项准备工作,特别重视施工的外部条件,使施工计划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
1.2.6 贯彻多层次技术结构和技术政策,在施工中层层把关,确保工程一次成优。
1.2.7 尽量利用原有的设施,减少各种临时工程量;尽量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合理进行场地规划,节约施工用地,不占或少占农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施工事故,做到文明施工。
1.3编制范围本工程隧道浅埋段、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带及裂隙密集带。
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首件施工方案

公路建设工程隧道工程首件工程开工报告(洞身开挖及支护ZK2+370-ZK2+380)2016年4月25日武广衡山西站至衡山黄花坪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隧道洞身开挖及支护首件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1《湖南省干线公路建设推行质量安全“10+5”管理举措》的文件。
1.2《公路建设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3已通过审批的《公路施工组织设计》、《隧道总体施工方案》、《隧道进洞方案》、《隧道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1.4国家发布的相关行业标准。
二、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隧道起点位于,距离107国道约5km,终点位于,距离107国道约500m。
隧道为分离式单向交通隧道,左右洞中心间距18.5m。
隧道净空为单圆10.25*5.0m,净空面积(含仰拱)为77.75㎡。
左洞长575m进口里程为K2+355,出口里程为K2+930;右洞长540m进口里程为K2+360,出口里程为K2+900。
隧道全线位于Ⅴ级围岩全、强风化花岗岩和Ⅳ级中风化花岗岩。
双洞之间在K2+485(YK2+487)、K2+720(YK2+722)设两处车行横洞,车行横洞净空为4.5*5m,车行横洞中间段8.15m为带人防设备的横洞,尺寸为9.65*7.8m。
右洞在YK2+438、YK2+838处设置两道人防封堵门。
隧道左右洞均位于平面直线段,纵坡分别为1.106‰、1.118‰的上坡。
2.2工程地质、水文2.2.1地貌特征隧道通过地段主要为剥蚀低山地貌,以山地为主。
山顶高程为240.3m,山脚高程为117.0m,相对高差123.3,山坡坡脚较大,一般为30-45°,山丘之间发育季节性冲沟,发育较窄,一般为30-100m,冲沟较陡,纵坡降15-25°,植被较为发育,水土保持一般。
2.2.2 工程地质线路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南岳隆起带和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衡阳盆地北缘交接部位,主要构造体系为新华夏系,构造形迹展布方向为北东、北北东向。
初期支护施工专项方案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专项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规模本工程为京新高速集呼段。
本标段为第二合同段三分部,路线全长23.814公里,起点桩号为K194+000,终点桩号为K217+814.698。
本合同段内设旗下营隧道,隧道采用分离式、双向六车道。
隧道左洞长度为860米,右洞长度为900米隧道均采用复合式衬砌,衬砌断面采用三心圆内轮廓。
内轮廓面积102.88㎡(含仰拱),净空周长40.39m。
隧道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均按新奥法原理进行施工。
1.2工程地质该隧道区属剥蚀丘陵山地地貌,地形起伏较大。
隧道范围内中线高程1279.4m~1350.5m,最大高差约71.1m,山体自然坡度10~40°,植被不发育。
进出口均处于山前斜坡地带,山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隧址区仅狭窄山路通过,交通条件差。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本次地质调查结果,隧址区下伏基岩为上太古界集宁群花岗岩,未见不良地质构造发育,区域地质较稳定。
围岩类别及支护参数根据施工图设计,初期支护采用Ф25中空注浆锚杆、φ8钢筋网、工字钢拱架和C25喷射混凝土。
1.3 具体目标1.3.1 质量目标工程质量达到国家优质工程标准。
1.3.2 工期目标隧道计划于2011年6月1日开工,于2012年10月31日完成。
1.3.3 安全生产目标杜绝因工亡人事故,避免重伤,因工受伤率控制在1.5‰以下。
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和复核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并查找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了解施工工艺。
编制施工方案,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
2.2工料机准备2.2.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配备劳动力,每个作业面工班班组配置如下。
每个作业面班组配置表2.2.2 机械设备准备每个作业面主要机具使用表3、施工组织机构工程总体负责人:王腊工程技术负责人:罗建丰施工生产负责人:张波工程质检工程师:王鑫现场技术负责人:赵亮施工现场负责人:陈华4、施工方案4.1初期支护工艺流程见下4.2中空注浆锚杆施工洞身开挖后,检查开挖断面,然后初喷3~5cm后及时施打锚杆,永久支护一侧采用中空注浆锚杆,靠中导坑一侧采用普通砂浆锚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D70-2004);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4、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5、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二、编制原则1、熟悉并掌握隧道超前小导管施工的技术与规范,使施工有效、快速进行。
2、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并能够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XX号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
四、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做好各项施工方案。
2、做好现场劳动力组织及工艺特点,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及完好率,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3、组织好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应满足施工要求;五、洞身开挖要求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开挖宽度的不同,V级浅埋A型段采用两台阶法施工。
1.两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两台阶法施工时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
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上台阶施工至10~15m后,开挖下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
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拱回填砼。
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
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
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
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缩短进尺,上下台阶分左、右两侧错开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
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
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2.质量控制标准施工前准备超前地质预报、测量、量测钻爆设计布置炮眼上部断面钻眼下部断面钻眼装药、爆破通风排烟、排险初喷混凝土、瞄杆、出渣开挖质量检查初期支护钻爆设计超前支护仰拱、拱墙复合初砌施工结束调整钻爆参数台车(台架)就位不合格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3.质量检测1)中线及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检测,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2)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小于10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严禁断面欠挖。
隧底开挖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每平方米内不应大于0.1m2,侵入断面不大于5cm。
3)洞身开挖中,地质工程师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要求地质工程师每开挖一环,应立即对对工程地质进行素描。
4)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应大于等于80%,中硬岩应大于等于60%,并在开挖轮廓线上均匀分布。
要求技术人员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炮眼痕迹保存率。
4.质量保证措施1)隧道不良地质地段施工坚持“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
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根据预测结果采取合理的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
2)成立超欠挖管理领导小组,编制超欠挖管理办法,制订详细的奖罚措施,并严格执行。
3)派专人负责超欠挖控制,每次爆破由专业工程师值班检查监督爆破全过程,以保证钻爆作业按设计进行。
4)每循环用断面仪对开挖面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及时将分析的信息反馈到施工中,不断优化设计,以进一步改进光面爆破质量。
六、锚杆支护:(一)、施工工艺流程图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见下页)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二)、锚杆支护技术参数V级浅埋A型段系统锚杆为φ22早强砂浆锚杆,锚杆按梅花形布置,间距@环*纵=100*60㎝、L=400㎝、早强砂浆锚杆每环24.5根。
(三)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1、锚杆支护2、基本要求:A、锚杆的材质、类型、质量、规格、数量和性能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的要求。
B、锚杆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C、砂浆锚杆和注浆锚杆的灌浆强度应不小于设计和规范要求,锚杆内灌浆密实饱满。
D、锚杆垫板应满足设计要求,垫板应紧贴围岩,围岩不平时要用M10砂浆填平。
E、锚杆应垂直开挖轮廓线布设。
3、外观鉴定:钻孔方向应尽量与围岩和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垫板与岩面紧贴。
(四)、本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其控制措施1、砂浆锚杆灌浆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A、灌浆开始或中途暂停超过30min时,应用水润滑灌浆罐及其管路;B、注浆孔口压力不得大于0.4MPa;C、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10cm处,随水泥砂浆的注入缓慢匀速拔出,随即迅速将杆体插入,锚杆杆体插入孔内的长度不得短于设计长度的95%。
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将杆体拨出重新注浆。
2、施工要点:A、锚杆安设应在初喷混凝土完成后,按设计要求进行,先在岩面上画出需施工安设的锚杆孔位置采用YT28型风钻或电钻风钻钻孔,高压风枪清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5mm。
B、锚孔清洗干净后,砂浆锚杆施工是先注浆后扦入锚杆。
七、钢筋网支护:(一).工艺原理钢筋网的作用在于通过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一起受力,提高了混凝土抗弯、抗折性能,保证了喷射混凝土能承受一定的局部应力而不至于开裂、折断,从而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支护效果。
(二).施工方法钢筋网分片预制好后,通过多功能作业台架,采用人工沿开挖岩面一环一环铺设,钢筋网片之间用焊接连接,施工中可以通过钻孔设备辅助固定钢筋网,使其尽量与岩面密贴。
1)平整、硬化钢筋加工场地。
2)钢筋使用前,清除污锈。
3)钢筋下料:钢筋长度一般在1-2米范围内较合适。
拱部钢筋网以1.0×1.0米网片合理;边墙2.0×2.0米网片合理。
1、基本要求:所用材料的质量和规格符合设计要求。
2、外观鉴定:钢筋网和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砼时不得晃动。
(五)、本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其控制措施钢筋网的铺设做到:1、使用前如有生锈,则先进行除锈。
2、钢筋网随受喷面的起伏铺设与受喷面的间隙一般不大于30㎜。
3、钢筋网与锚杆连接牢固,使钢筋网在喷射时不易晃动,网块间搭接大于20cm。
八、钢支撑支护:(一)、I20a工字钢架的加工制作、安装钢架是软弱围岩中初期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加工制作和架设。
为了施工方便,钢架单元可在钢筋加工棚中制作(专用的型钢弯曲机加工好角度并焊好联接钢板或架立钢板),再运到现场安装,钢架支撑安装前应先初喷4cm混凝土,并在施工中注意以下要求:1、钢架安装前,首先进行施工放样,确定中心线及钢架基脚位置,随后架设钢架,架设纵向连接筋。
墙部单元钢架在墙脚部位铺设钢垫板及施打锁脚锚杆,并对应拱部单元钢架位置架设墙部单元钢架,栓接牢固并设φ22纵向联接筋,纵向联接钢筋环向间距为1.0m。
2、为保证钢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应在钢架基脚部位预留足够的坚实地基,如若地基强度不够则支垫钢板垫块或枕木。
架立钢筋时可挖槽就位。
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度不大于2°。
3、为增强钢架整体稳定性,除钢架接头应连接牢固外,还应将钢架与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结构锚杆焊接牢固。
4、当钢架和初喷层间存在较大空隙时,要设骑马或楔形垫块顶紧围岩;钢架与围岩间距不大于 5mm。
拱架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喷射砼施工,使初期支护作业能尽早共同受力。
(二)、施工工艺流程(三)、V级浅埋A型段钢支撑基本参数:型钢钢架采用I20a工字钢,纵向间距60cm。
(四)、质量控制指标、检验频率和方法1、基本要求:A、钢支撑的形式、制作和架设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B、钢支撑之间必须用纵向钢筋连接,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C、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块石、碎石砌垫,而应设置钢板或枕木进行调整。
D、钢支撑应靠紧围岩,其与围岩的间隙,不得用片石回填,而应用喷射砼填实。
2、外观鉴定无污秽、无锈蚀和假焊,安装时基底无虚渣及杂物,接头连接牢靠。
3、本项工程的重点、难点及其控制措施4、钢架施工要点:A、在钢架加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做好样台、放线、复核和拼装,并作上号码标记,确保制作精度。
B、安装前应清除底部脚下的虚渣和其它杂物,超挖部分用混凝土填实,砼强度不小于C25。
C、安装时,先准确测量定位,放控制桩点,保证其安装的精度符合设计轮廓的要求。
注意:“标高、中线、前倾后仰、左高、右低、左前、右后”等各个部位的位置偏差。
D、钢架脚放在牢固的基础上(如若地基强度不够则支垫钢板垫块或枕木),钢架与围岩应尽量靠近。
但应留2~3cm间隙作混凝土保护层。
E、各节钢架及临时支撑连接板应以螺栓连接拧紧,钢架间按设计环向间距用纵向连接钢筋搭焊牢固;钢架应与设计径向锚杆的尾部焊接牢固。
F、施工注意事项(1)、钢架制作时要对钢筋除锈、除油。
(2)、钢架运输安装过程中,注意对钢架保护,防止扭曲变形。
(3)、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钢筋截面的伤痕。
九、喷射砼支护:(一)、施工工艺流程图(二)、喷射混凝土施工1、喷射砼采用湿式喷射作业。
锚喷支护喷射混凝土,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
初喷在开挖(或部分开挖)完成断面尺寸检查合格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暴露岩面。
复喷混凝土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形。
2、喷射砼骨料用强制式拌合机分次投料拌合,为减少回弹量,降低粉尘,喷射砼采用TK-961型砼湿喷机,湿式喷射作业。
3、喷锚支护喷射砼,一般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
初喷在开挖(或分部开挖)完成后立即进行,以尽早封闭岩面,防止表层风化剥落。
复喷砼在锚杆、挂网和钢架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喷锚支护,以抑制围岩变位。
钢架间用砼喷平,保护层不得小于4cm。
4、喷射工艺为:(1)、喷射机安装调试后,先注水再通风,清通机筒及管路,同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洗(吹)受喷岩面,以保证受喷面的清洁。
(2)、连续上料,经常保持机筒内料满,在料斗口上设12mm的孔径筛网,避免超径骨料进入机内。
(3)、喷射砼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顺序进行,每段长度不超过6m,一次喷射厚度控制在6cm以下,喷射时插入长度比设计厚度大5cm铁丝,每1~2m设一根,作为施工控制用,后一层喷射在前层砼终凝后先用高压水冲洗再进行,新喷射的砼按规定洒水养护7~14天。
(5)、喷射应掌握最佳喷射距离和角度,喷嘴口至受喷面距离以0.6-1.0m为宜,喷射料束以垂直受喷面为最佳;喷射料束运动轨迹以环形旋转水平移动,并一圈压半圈,环形旋转直径为0.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