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

隧洞变形处理方案隧洞是现代交通建设中常见的工程结构,但由于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因素的影响,隧洞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变形问题。
为了确保隧洞的安全运营,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来解决隧洞变形问题。
一、问题分析隧洞变形问题主要包括地表沉降、隧道壁面开裂、隧道顶部下沉等情况。
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隧洞结构的破坏,甚至危及隧洞的使用安全。
二、处理方案1. 地表沉降处理方案地表沉降是隧洞变形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地表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固地基:通过加固地基的方式,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地表沉降的发生。
- 补充土方:在地表沉降的区域,补充适量的土方,填平沉降区域,恢复地表的平整度。
2. 隧道壁面开裂处理方案隧道壁面开裂是隧洞变形中较为常见的问题。
为了解决隧道壁面开裂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补强隧道壁面:对开裂的隧道壁面进行补强处理,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强隧道壁面的承载能力。
- 注浆处理:通过注浆技术,将浆液注入开裂部位,填充裂缝,增强隧道壁面的整体稳定性。
3. 隧道顶部下沉处理方案隧道顶部下沉是隧洞变形中较为严重的问题之一。
为了解决隧道顶部下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固隧道顶部结构:对下沉的隧道顶部进行加固处理,使用钢梁等材料进行加固,增强隧道顶部的承载能力。
- 排水处理:通过排水系统,及时排除隧道内部的积水,减少水压对隧道顶部的影响,防止进一步下沉。
三、处理效果评估在实施隧洞变形处理方案后,需要对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主要指标包括地表沉降情况、隧道壁面开裂情况、隧道顶部下沉情况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并及时调整和改进处理措施。
四、结论隧洞变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施工技术等多个因素。
通过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隧洞变形问题,确保隧洞的安全运营。
在实施处理方案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处理效果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隧道变形侵限换拱施工技术

序 名称 形部位 变 地质
、
换拱方式常见 的有风镐 拆除、爆破拆除和振动锤拆除等
三种 方式 ,每 种换 拱 方式 采取 的技 术 措 施如 下 :
号 长度 殛长度
水文
变 形描述 地 表由线右6沿纵 向延伸至线左2 的贯通 m m 裂 缝,长5m最 大缝宽4c , 出现几条 6, 0m 还 分 布不太规则裂缝 ; 内出现约l条环 向、 洞 2 纵向长2 7 2 、宽4 4 册裂缝 :拱部 —5 m — 6 侵限 1 3 5 3m边 墙侵限l2 72m 0 - 0 c, _- .c。
工处理难度 ,还 增大 了潜在的安全风险 ,若 处理 不当,就会 出现人机 伤害事故 ,给工程留下隐患。本文 总结 了笔者参与
施 工 的4 公 路燧 道 的大 变 形 及换 拱 处理 的 成 功经 验 ,提 出 个 座 人体 会及 建 议 ,供 施工 同仁 参考 。 1几座 换 拱 隧道 处 理情 况 介 绍 . 需 换 拱 隧 道 工 程 地 质 条 件 一 般 均 较 差 , 以 V级 围 岩 为
。
拱 顶 F沉明显,一村 环向施 工缝均出现开裂 ; 换拱处理时问较 长,围岩经 多次扰动 . 且受地 下水影响 , 体软化; 岩
3
—Hale Waihona Puke 进 D 6 —l0 I0 _ Ⅲ 8 2 0 上台
局 部拱顶 出 环向长5 、宽l5一村砼 被土 现 m _m 拱脚处一次 模筑砼丧 失 载力,出现裂 缝,并迅速 发展成错台、拱 措设枕木 垛支撵,封闭上台阶 ; 承 设太管棚 、 小导管超 前支护; 后分段切 换初支。 体挤压脱落 。 顶沉 降.局部坍塌 。
隧道 变形 侵 限换 拱 施工 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

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软岩地层的隧道施工则是一项技术难度较高的工程。
软岩地层的特点是强度低、变形大,因此在软岩地层中施工隧道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本文将介绍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软岩地层特点软岩地层是指岩石中固结程度较差、抗压强度较低的一类地层。
软岩地层的主要特点包括:岩体强度低,岩石容易破碎;岩体的固结程度较差,容易发生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岩体中含有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的压力对隧道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1. 地质勘探与预测在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和预测工作。
通过地质勘探,了解软岩地层的分布、厚度、倾角等信息,为后续的施工工作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
2. 支护技术软岩地层中,隧道的支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常用的支护技术包括喷锚、喷浆、预应力锚杆等。
喷锚技术通过在软岩地层中注入混凝土,增加地层的强度,提高隧道的稳定性。
喷浆技术则是通过注入浆液,填充地层的裂缝和空隙,增强地层的连续性。
预应力锚杆则是在软岩地层中埋设钢筋,并施加预应力,增加地层的承载能力。
3. 掘进技术软岩地层的掘进工作需要采用合适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方法。
常用的掘进机械包括盾构机、液压钻头等。
盾构机是一种专门用于软岩地层中的掘进设备,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
液压钻头则是通过注入高压液体,将软岩地层冲击破碎,实现隧道的掘进。
4. 预防措施在软岩地层的隧道施工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
例如,应加强对地层的监测,及时掌握地层的变形和水位变化情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对施工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三、隧道软岩大变形施工技术的应用案例1. 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在某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中,软岩地层的掘进工作采用了盾构机和液压钻头相结合的方式。
隧道预留变形量调整专项方案

中国云南保山至缅甸密支那公路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项目勐连2号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左幅K38+420-K38+350段预留变形量增加)9合同段编制单位:长庆石油勘探局筑路工程总公司云南保山至腾冲高速路9标项目经理部编制时间:二O一一年一月勐连2号隧道号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左幅K38+420-K38+350断面扩大)一、工程概况勐连2号隧道为一座左、右幅分离式隧道。
左线K37+435~K38+587长1152m,右线K37+460~K38+410长950m,单洞长共计2102m;隧道平面设计为两曲线相接,隧道纵坡为-1.122%,最大埋深约98.0m,隧道进口端横坡为-4%,出口端横坡为+4%;采用进单洞两车道单向行驶,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
隧道区域山体较陡, 覆盖层较薄处岩性以亚粘土、碎石、块石等松散堆积物组成,覆盖层较厚处岩性为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为主,花岗岩风化程度高,多为全风化,间夹强风化、弱风化透镜体,局部全~强风化。
构造发育,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遇水易软化、崩解,形成软弱结构面,围岩构造变动大,呈松散结构,围岩易坍塌,处理不当会产生较大的坍塌,侧壁失稳,地表水沿破碎带向下渗透,地下水丰富,隧道内会有滴水或局部涌水。
二、施工准备(1)隧道施工情况勐连2号隧道腾冲端左幅K38+562~K38+543段,隧道开挖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初期支护下沉收敛严重,按原设计预留变形量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后,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不能满足要求,初期支护侵入二衬断面40cm,拱顶累计下沉75cm,严重影响隧道结构安全。
左幅K38+540~K38+350段,其中K38+540~K38+527段设计为S5D型衬砌,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为15cm;K38+527~K38+440段设计为S5A型衬砌,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为15cm;K38+440~K38+350段设计为S5D型衬砌,原设计预留变形量为15cm。
属于ⅴ级围岩,围岩为全~强风化花岗岩,构造发育,风化强烈,岩体极破碎,自稳能力极差,地下水丰富,隧道内局部涌水。
XX隧道(上行线)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

XX隧道(上行线)出口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编制:审核:审批:XX隧道(上行线)出口变形段处理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xx隧道位于xx省xx市境内,隧道设计为单线隧道,设计时速80km/h。
xx隧道全长1476m。
2地质概况xx隧道(上行线)表层为第四系残破积粉质黏土,灰黄色,厚度不均,约1~4m;下伏基岩为石灰系下统林地组粉砂与粉砂质泥岩互层,褐黄色,全风化,全风化层呈土状。
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地下水为裂隙水,较发育,围岩稳定性极差。
3 变形情况受4~5月份连续降雨影响,洞内围岩含水量饱和,初期支护及掌子面渗水量较大,经监控量测显示 xx段持续变形,收敛及沉降6mm~7mm/d,2 015年5月8日13点发现仰拱端头xx处下台阶出现环向及纵向裂缝向掌子面方向延伸,裂缝宽度1.2cm,并持续发展,现场随即采用石渣反压回填,并汇报分部及指挥部领导,下午15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现场会勘后确定处理方案。
4 处理方案4.1 洞内处理xx段进行反压回填,回填至上中台阶脚板连接处,并且将上台阶拱脚处进行反压。
回填完成之后对拱墙背后进行5m径向注浆,注浆里程范围xx,,注浆管采用Φ50*3.5mm钢花管,长5m,间距0.5m*0.5m,梅花型布置。
注浆完成后对侵线部位拱架进行逐榀拆换,拆换顺序自二衬端头至掌子面方向,拆换之前对上中台阶部位进行超前小导管超前打设,超前小导管Φ42*3.5mm,长度5m热轧无缝钢花管,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3m/环,搭接2m/环,换拱拱架采用I25工字钢,每处拱脚处打设4根Φ50*3. 5mm,长5m锁脚钢花管,并进行注浆。
径向注浆、超前小导管及锁脚锚管均需注浆,注浆材料首选水泥单桨液,必要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浆液配合比为:水灰比W:C=0.6:1~0.8:1、水玻璃体积比C:S=0.3~1:1,水玻璃浓度为35Be’,注浆压力控制在1.0~1.5MPa,具体根据现场注浆实验确定。
六盘山隧道大变形段施工方案

六盘山隧道高软岩大变形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本拟建工程为青岛至兰州公路(宁夏境)东山坡至毛家沟段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规划网中18条横线的第6条,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本合同段为第4合同段,合同段起点里程K12+500,终点里程K18+601.7,合同段全长 6.1017Km,施工内容包括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等施工内容。
本合同段重点工程为六盘山隧道工程出口段,隧道左线长3210m,右线长3260m。
计划施工工期33个月,计划开工日期:2012年7月,计划交工日期:2015年3月。
缺陷责任期为自实际交工日期起24个月。
2、地质情况隧道洞身穿越白垩系下统李洼峡组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第三系渐新统清水营组砖红色粉砂质泥岩夹砂砾岩,结构较完整,稳定性相对较好,围岩级别Ⅳ级。
洞身轴部穿越米缸山大背斜及多个小型褶曲形成的褶皱带,地形上表现为山体呈波状起伏。
施工时可见基岩裂隙渗水,多以滴流或线流形式出现,沟谷分布地段及褶皱构造带部位有发生突涌水的可能。
岩体纵向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泥岩遇水易软化、崩解,洞室开挖爆破拱部围岩支护不当,会产生局部掉块、塌落,甚至会出现坍塌现象。
隧道洞身深埋段高应力集中,深部软质岩区有发生大变形的可能。
3、大变形段判定指标当采用常规支护的隧道由于地应力较高而使其初期支护发生程度不同的破坏且位移值与隧道当量半径之比大于3%时,认为发生大变形。
本项目六盘山隧道穿越地层岩性主要以中风化粉砂质泥岩为主,岩石风化不均,风化层厚度变化大,且这些段落埋深较大,岩质属较硬—较软岩,加之区内存在高地应力现象,因此隧道深部软质岩(中风化粉砂质泥岩)存在大变形的可能。
①大变形分级标准目前关于大变形国内尚无统一分级标准,本次设计参照国内专家对软岩大变形的分级方案的研究成果进行等级划分。
具体标准如下:a 、现场判定依据大变形等级之现场判定大变形分级 Ua/a (%) 双车道公路隧道Ua/cm初期支护破坏现象 轻度 3~6 20~35 喷混凝土层龟裂,钢架局部与喷层脱离中度 6~10 35~60 喷混凝土层严重开裂,掉块,局部钢架变形,锚杆垫板凹陷 严重>10>60现象同上,但大面积发生,且产生锚杆拉断及钢架变形扭曲现象注:表中Ua 为洞壁位移,a 为隧道当量半径;表中变形及位移均在初期支护已施工的条件下产生,该支护系常规标准支护。
软岩大变形专项施工方案

一、背景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推进,隧道工程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地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在软岩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遇到大变形问题,严重影响了施工质量和工程进度。
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高效,特制定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隧道工程2. 工程地点:XX省XX市3. 隧道地质条件:软岩,高地应力,易发生大变形4. 隧道结构:双洞四车道,左洞长3.5km,右洞长3.6km三、施工方案1. 预处理措施(1)施工前,对隧道地质情况进行详细勘察,掌握软岩大变形的规律和特点。
(2)针对软岩大变形,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施工安全。
(3)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及时发现大变形问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施工工艺(1)超前支护:采用超前锚杆、锚索、管棚等支护措施,对软弱围岩进行加固。
(2)开挖方式:采用台阶法开挖,分台阶进行开挖,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3)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钢筋网、钢架等材料,对开挖面进行支护。
(4)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二次衬砌,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性。
3. 施工技术要点(1)超前支护:根据地质条件和变形情况,合理选择锚杆、锚索、管棚的长度、直径和间距。
(2)开挖方式:根据地质条件和施工进度,合理确定台阶高度和宽度。
(3)初期支护:严格控制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质量,确保支护结构稳定。
(4)二次衬砌:根据地质条件和变形情况,合理确定衬砌厚度和结构形式。
4. 施工监测(1)监测项目:隧道围岩变形、支护结构应力、隧道内水位等。
(2)监测方法:采用全站仪、水准仪、应力计、水位计等设备进行监测。
(3)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和变形情况,合理确定监测频率。
四、施工组织与管理1. 施工组织:成立专项施工小组,负责软岩大变形隧道的施工组织和管理。
2. 施工人员: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材料:选用优质施工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4. 施工进度:根据施工方案和地质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

八台山隧道高地应力下硬岩岩爆与软岩大变形专项方案一、工程概况1、概况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为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2米。
城口至万源快速公路通道CW10合同段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里程为K46+000~K48+640,全长2.640km。
本合同段主要工程内容为八台山隧道主洞2480m/0.5座,避难通道2450m/0.5座,1-4*3m 钢筋砼盖板涵一座,路基土石方5115m3。
八台山隧道主洞起止里程K43+205~K48+480,全长5275m,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3+206~YK48+450,全长5244m。
属特长隧道。
其中主洞K46+000~K46+480段、避难通道起止里程YK46+000~YK48+450,位于CW10合同段内,是本合同段的控制性工程。
2、地形地貌八台山隧道进口位于重庆市城口县双河乡干坝子河村、出口位于四川万源堰塘乡布袋溪村。
隧道穿越的八台山,受地质构造控制,山脊由东向西横亘,山脊两侧为面积较小的山湾。
形成山丘、山脊与沟谷相间形态,以山丘为中心形成向四周发育的“爪”状山沟;隧道轴线地面最高点位于洞身段K44+610的山脊顶部,标高为1797.74m,一般地面标高740.0~1596.2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的溪沟底部,标高731.50m左右,相对高差856.2m.隧道区地貌形态为构造剥蚀、溶蚀中山地貌单元区。
3、工程地质八台山隧道地质复杂,裂隙倾角大,多为陡倾裂隙,节理面较平直,呈微张~张开状,宽1-50㎜不等,裂隙面附褐色铁质膜,局部为泥质充填。
由洞口向洞身地质条件依次为:(1)出口段位于一斜坡上,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崩坡积块石土,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的盐溶角砾岩。
角砾状结构、岩溶发育。
(2)本隧道洞身段主要为III~V级围岩,构成III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灰岩为主,呈中厚层状。
跨度5米,跨度5~10米,可稳定数月,可发生局部块状位移及小~中塌方;构成IV级围岩的地层岩性以大冶组、栖霞组灰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编制依据 (2)二、适用范围 (2)三、工程概况 (2)四、隧道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 (3)1、总体施工方案 (3)2、支护参数 (4)五、施工方法 (5)1、施工顺序 (5)2、施工工艺流程图 (6)3、施工方法 (6)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11)1、监控量测 (11)2、超前地质预报 (14)七、资源配置 (14)1、劳动力配置 (14)2、设备配置 (15)八、质量保证措施 (15)1、确保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九、安全保证措施 (16)十、应急预案 (17)1、编制目的 (17)2、适用范围 (17)3、应急工作原则 (17)4、组织机构 (18)5、各项风险预防措施 (24)6、信息上报程序 (27)7、应急物资储备 (27)长坪隧道斜井工区正洞大变形试验段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丽香铁路黄山哨隧道进口岩堆体段处理方案及软弱围岩隧道变形控制方案研讨会专家意见》。
2、《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隧道大变形试验段设计方案》。
3、《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施工变更设计大变形Ⅱ型衬砌(H<2500m)》施工图。
4、《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5、《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
6、《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二、适用范围该方案实施选在长坪隧道斜井工区正洞往大、小里程方向,里程为DK61+362~DK59+275、DK61+464~DK61+706。
三、工程概况长坪隧道斜井工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地表覆盖坡残积层粉质黏土、角砾土,厚0~8米不等,局部较厚,下伏基岩为三叠系片理化玄武岩,局部夹有凝灰岩,测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表不发育,主要为坡面沟槽水,地下水较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预计隧道一般涌水量1.74×104(m3/d),最大涌水量2.09×104(m3/d)。
水质一般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不良地质有岩堆、危岩,无特殊岩土。
隧道通过物探异常带,岩体破碎,易坍塌、掉块和突水突泥。
隧道埋深较大处片理化玄武岩中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根据5月26日业主、设计单位下发《新建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线施工变更设计大变形Ⅱ型衬砌(H<2500m)》施工图,我项目部计划长坪隧道DK61+362~DK59+275、DK61+464~DK61+706段参照大变形Ⅱ型衬砌施工。
四、隧道变形段总体施工方案1、总体施工方案采用“大变形Ⅱ型衬砌断面图”,隧道内轮廓不变,预留变形量40cm,开挖轮廓线边墙曲率加大。
全环采用I20b钢架,间距0.5m/榀,钢架间纵向连接钢筋采用φ25钢筋,"Z"形布置,设于钢架内侧(靠二衬侧),钢筋纵向接头应相互错开,锁脚采用φ42锁脚锚管,4m每根,与钢架焊接牢固;同时加强各台阶底部钢架纵向垫槽钢的施工工艺,确保钢架系统整体稳定性;拱部设φ42超前小导管,每根长3.5m,环向间距0.4m,纵向间距2m,系统锚杆采用药包锚杆,长度4.0m,非对称性施工。
施工采用三台阶法,下台阶与仰拱一次开挖成形并及时封闭成环,从上台阶开挖到仰拱初支封闭成环时间控制在12天左右。
大变形Ⅱ型衬砌断面图及支护图如下图:图4-1 大变形Ⅱ型衬砌断面图2、支护参数①超前小导管支护:拱部设φ42超前小导管,每根长3.5m,环向间距0.4m,每环31根,纵向间距2m,注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
②I20b钢架支护:钢架架纵向间距50cm/榀。
钢架间纵向连接钢筋采用φ25钢筋,"Z"形布置,设于钢架内侧(靠二衬侧),钢筋纵向接头应相互错开;同时,台阶底部钢架纵向垫设槽钢,确保钢架系统整体稳定性。
锁脚锚管采用Φ42钢管,钻孔直径不小于60mm,注水泥浆,注浆压力0.5~1.0MPa,拱脚和边墙脚两侧各2根,单根长4m,具体部位及角度见附件设计图。
③钢筋网:拱墙采用φ8钢筋网,网格间距20×20cm。
④边墙系统锚杆:采用Φ22药包锚杆,不能成孔时可考虑采用自进式锚杆。
锚杆长4.0m,间距纵向1.0m×横向1.0m。
⑤喷射混凝土:采用C25喷射混凝土,拱墙及仰拱厚度均为27cm。
五、施工方法采用三台阶施工方法,台阶高度确定为上台阶高度 2.5m,中台阶高度4m,下台阶带仰拱高度4.02m。
上台阶长度3~5m,中台阶长度5m。
开挖方法选择挖掘机带破碎头开挖,在确需爆破段采用弱爆破的方式。
开挖进尺控制在1榀拱架间距之内(即50cm)。
1、施工顺序第一步:开挖上台阶后,用挖机将上台阶渣扒到中台阶,扒渣后立即初喷4cm厚C25砼封闭开挖面。
(已施工钢架等初支未示)第二步:上台阶立拱架、打锚杆、超前支护等;同时进行中台阶出渣、开挖。
中台阶喷射混凝土;喷射混凝土完成后进行下台阶带仰拱开挖、出渣。
第四步:下台阶、仰拱立拱、喷混凝土,仰拱钢架滞后下台阶钢架4榀。
图5-1 三台阶法施工示意图2、施工工艺流程图测量放样上台阶开挖上台阶扒渣中台阶开挖、出渣上台阶立拱架等支护中台阶立拱、锚杆上、中台阶喷射砼下台阶带仰拱开挖下台阶带仰拱初支下一循环图5-1 三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3、施工方法(1)超前小导管支护施工采用风钻钻孔,用锤击或钻机将小导管顶入,注浆泵注浆。
图5-2 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图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设计,外插角满足规范要求(10°~15°),与线路中线方向大致平行。
孔位钻设偏差不超过5cm,孔眼长大于小导管长,钢管顶入长度不小于管长设计长度,用高压风将管内砂石吹出。
(2)I20b钢架施工①制作:钢架按设计尺寸在钢构件加工厂下料分节焊接制作,制作时严格按设计图纸进行,保证每节的弧度与尺寸均符合设计要求,每节两端均焊连接板,节点间通过连接板用螺栓连接牢靠,加工后必须进行试拼检查,严禁不合格品进场。
②安装:钢架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尺寸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为±5cm,垂直度±2°。
钢架的下端设在稳固的地层上,拱脚高度低于上部开挖底线以下15~20cm。
拱脚及边墙脚加设槽钢垫块。
图5-3 拱架施工工艺框图(3)钢筋网铺设钢筋须经试验合格,使用前必须除锈,在钢构件加工厂分片制作,安装时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
人工铺设贴近岩面,与锚杆和钢架绑扎连接(或点焊焊接)牢固。
钢筋网和钢架绑扎时,应绑在靠近岩面一侧,确保整体结构受力平衡。
喷混凝土时,减小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和控制风压,以减少钢筋网振动,降低回弹。
(4)锚杆施工锚杆采用风钻钻锚杆孔,锚杆钻孔利用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排距,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打入,高压风吹孔。
孔内锚固剂填塞必须饱满,再用风枪将锚杆送入孔内,并杆体位于孔位中央然后安装垫板,垫板必须用螺帽紧固在岩面上,增强锚杆与喷砼的综合支护作用。
锚杆尾端尽量焊接在拱架上,以便共同受力。
锚杆施工工艺框图见图5-4。
(5)喷射混凝土喷射砼采用湿喷工艺。
工艺流程见图5-5。
①喷射前处理危石,检查开挖断面净空尺寸,当受喷面有涌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时,先进行引排水处理。
②用高压风水冲洗受喷面,设置控制喷砼厚度的标志。
喷射作业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进行,有较大凹洼处,先喷射填平。
③喷嘴垂直于岩面,距受喷面0.8~1.2m,呈螺旋移动,风压0.5~0.7MPa。
液态速凝剂由自动计量在喷嘴处掺入。
④喷射混凝土时按照施工工艺段、分片,由下而上依次进行。
一次喷射混凝土的最大厚度,拱部不得超过10cm,边墙不得超过15cm。
分层喷射混凝土时,后一层喷射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
⑤喷混凝土料由洞外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
混凝土搅拌车运输混凝土,卸入湿喷机,机械手配合湿喷机喷混凝土。
图5-4 砂浆锚杆施工工艺流程图图5-5 湿喷混凝土工艺框图六、监控量测、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1、监控量测(1)监控量测的项目和方法监测项目以收敛变形监测为主,以便掌握施工中结构的内力情况,并结合变形监测结果综合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及可靠性,检验和修正采用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要监测项目见表7-1。
序号监控量测项目常用量测仪器备注1 洞内、外观察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初期支护完成后观察喷砼表面裂隙及其发展、渗水、变形等。
2 拱顶下沉全站仪+反光膜片、3 围岩收敛变形全站仪+反光膜片(2)隧道围岩收敛变形监测目的:隧道开挖后,周边点的位移是围岩和支护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净空的变化(收缩和扩张)是围岩变形最明显的体现。
监测仪器:全站仪。
隧道周边收敛监测点布置见图7-1。
图7-1 台阶法开挖隧道位移监测点布置图全站仪测试方法:①测点埋设:测点由基座和反射膜片组成,基座由5cm*5cm钢板及φ16mm的钢筋焊接而成,待掌子面开挖完毕后,将基座固定在初支上或锚固在岩壁上,然后把反射膜片粘贴到基座上面。
②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和拱顶一起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方式进行测量,在能看到测点的地方自由架设全站仪,对中整平,量测收敛水平线两端点的相对坐标为(Xa、Ya、Za)和(Xb、Yb、Zb)。
(3)隧道拱顶下沉监测监测目的:拱顶下沉量测值是反映隧道安全和稳定的重要数据,是围岩和支护系统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反映,易于实现量测信息的反馈。
监测仪器:全站仪1)测点埋设:测点由基座和反射膜片组成,基座由5cm钢板及φ<22mm 的钢筋焊接而成,待掌子面开挖完毕后,将基座固定在初支上或锚固在岩壁上,然后把反射膜片粘贴到基座上面。
2)数据采集:测点埋设完毕后,采用全站仪自由设站的方式进行测量,每次测量时,将全站仪架设于后视点与量测断面的中间位置,对中整平,后视基点1,(基点高程H1已知,随着隧道向前开挖,基点一直向前变化),得到相对高程Z1,再前视量测断面拱顶反射片,得到相对高程Z0,则量测断面拱顶反射片中心的高程:H=H1+Z0-Z1(4)监控量测断面布置拱顶沉降、围岩收敛变形量测断面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布置见表7-2。
(5)监控量测频率(1)围岩收敛变形量测、拱顶下沉量测采用相同的量测频率。
量测频率见表7-3,实际量测频率应根据变形速度和距开挖面距离选择。
对于大变形地段,加强监测,加大监测频率,必要时进行实时监控。
(6)信息反馈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分析结果,对工程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工程对策与建议。
现场对施工负责人交底并签认。
2、超前地质预报长坪隧道属Ⅱ级高风险隧道,由湖南科技大学检测中心负责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长坪隧道斜井工区采用方法为: (1)综合地质法;(2)物探法(3)超钻探法。
现场施工人员必须如实做好地质素描,并形成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