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L431分压电阻计算器和并联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并联计算公式

电阻并联计算公式
并联总电阻值的计算公式:1/R总=1/R1+1/R2+……+1/Rn
即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R1、R2...Rn,表示的是各电阻的阻值
并联电阻定义
两电阻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称为并联电阻。
由单纯的并联电阻或用电器(如用电器:电视机,空调等)构成的电路称为电路并联。
并联总电阻值的计算
1/R总=1/R1+1/R2+……+1/Rn
比如下图1,假如R1=10Ω R2=20 R3=30Ω,则
1/R总=1/R1+1/R2+……+1/Rn=1/10+1/20+1/30=14/15
R总≈1Ω
图1 特别的,两电阻并联总值可以为
但如果并联的电阻都是同阻值的,总阻值可以简化为以下公式快速计算
R总=R/n
比如图1,如果R1=R2=R3=30,则
R总=R/n=30/3=10Ω
拓展知识:
并联电路总电流的计算
I总=I1+I2+ (I)
即总电流等于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之和。
并联电路总电压的计算
U总=U1=U2=……=Un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且等于总电压。
由此可总结为并联电路:并联的各支路电压相等,干路电流等于各个支路之和。
而在串联电路中:
R总=R1+R2+……+Rn
I总= I1 = I2= ......In
U总=U1+U2……+Un
由此可总结为串联电路:串联的各支路电流相等,干路电压等于各个支路之和。
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

并联电路总电阻公式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功的计算:W=UIt。
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电流电压电阻特点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都相等。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跟电阻成反比。
串联与并联的区别
首先是连接方式不同。
串联指的是将电路元件(如电阻、电容、电感,用电器等)逐个顺次首尾相连接。
串联电路中通过各用电器的电流都相等。
并联则是将2个同类或不同类的元件、器件等首首相接,同时尾尾亦相连的一种连接方式。
通常是用来指电路中电子元件的连接方式。
其次是两者的特点不同。
串联的特点是,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串联电路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而并联的特点是,电路有若干条通路、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处处相等。
最后是开关对线路的影响不同。
串联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
并联是干路开关控制所有的用电器,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的用电器。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计算公式
定义式:R=U/I
定义公式:R=ρL/S
欧姆定律变形式:R=U/I
电阻串联:R=R1+R2+R3+...+Rn
电阻并联:1/R=1/R1+1/R2+1/R3+..+1/Rn
与电功率相关公式:R=U2/P;R=P/I2
与电能(电热)相关公式:R=U2t/W;R=W/I2 t (电热时,W换成Q)
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 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
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电路中的电阻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计算

电路中的电阻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计算电路中的电阻串联和并联电阻的计算电路中的电阻是电流流过时产生阻碍的元件,它在电路中起着控制电流的作用。
在电路设计和分析中,了解如何计算串联和并联电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路中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计算方法。
一、电阻串联电阻串联是指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条直线。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每个电阻,电压随着电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假设有两个电阻R1和R2串联在一起,它们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总 = R1 + R2如果有多个电阻依次串联在一起,总电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R总 = R1 + R2 + R3 +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R1 = 10Ω,R2 = 20Ω和R3 = 30Ω串联在一起,总电阻为:R总= 10 + 20 + 30 = 60Ω二、电阻并联电阻并联是指将多个电阻连接在一起,它们的两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平行的分支。
与串联不同的是,在并联电路中,电压相同,电流在各个分支之间分流。
假设有两个电阻R1和R2并联在一起,它们的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 / R总 = 1 / R1 + 1 / R2如果有多个电阻并联在一起,总电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1 / R总 = 1 / R1 + 1 / R2 + 1 / R3 + ...例如,如果有三个电阻R1 = 10Ω,R2 = 20Ω和R3 = 30Ω并联在一起,总电阻为:1 / R总 = 1 / 10 + 1 / 20 + 1 / 30解出R总的倒数,再取倒数即可得到总电阻值。
三、实例分析让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进一步理解电阻串联和并联的计算。
假设有三个电阻R1 = 10Ω,R2 = 20Ω和R3 = 30Ω,并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电路。
首先计算它们的串联总电阻:R总 = R1 + R2 + R3= 10 + 20 + 30= 60Ω接下来计算它们的并联总电阻:1 / R总 = 1 / R1 + 1 / R2 + 1 / R3= 1 / 10 + 1 / 20 + 1 / 30通过计算得到1 / R总的值后,再取倒数即可得到总电阻的值。
分压和总压的计算公式

电阻分压计算公式
电阻分流分压总电阻计算公式
设R1,R2并联,通过它们的电流为I1和I2
U1=U2
I1*R1=I2*R2
I1/I2=R2/R1
I1/(I1+I2)=R2/(R1+R2) I2/(I1+I2)=R1/(R1+R2)
设R1,R2串联,通过它们的电压为U1和U2
I1=I2
U1/R1=U2/R2
U1/U2=R1/R2
U1/(U1+U2)=R1/(R1+R2) U2/(U1+U2)=R2/(R1+R2)
电阻分压公式
所谓分压公式,就是计算串联的各个电阻如何去分总电压,以及分到多少电压的公式。
分电压多少这样计算:占总电阻的百分比,就是分电压的百分比。
公式是:U=(R/R总)×U源
如5欧和10欧电阻串联在10V电路中间,5欧占了总电阻5+10=15欧的1/3,所以它分的电压也为1/3,也就是
10/3伏特。
分压电路
当电流表和其相连电阻连接时起到分压效果,此时用外接(电流表内阻一般不足一欧,但如果于其相连的电阻也只有几欧那就起分压效果了),如相连电阻有几十欧以上,就可以忽略电流表的分压效果,用内接。
电阻并联总电阻
两个电阻并联
R并=R1*R2/(R1+R2)
3个或3个以上电阻并联后的总电阻
R=R1*R2*R3/(R1R2+R1*R3+R2*R3)。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

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是什么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电阻计算公式,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电阻计算公式计算公式串联: R=R1+R2+...+Rn并联:1/R=1/R1+1/R2+...+1/Rn 两个电阻并联式也可表示为R=R1·R2/(R1+R2)定义式:R=U/I决定式:R=ρL/S(ρ表示电阻的电阻率,是由其本身性质决定,L 表示电阻的长度,S表示电阻的横截面积)控制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元件的电阻值大小一般与温度有关,还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
衡量电阻受温度影响大小的物理量是温度系数,其定义为温度每升高1℃时电阻值发生变化的百分数。
多数(金属)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一些半导体却相反。
如:玻璃,碳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有公式R=ρl/s其中的ρ就是电阻率,l为材料的长度,单位为m,s为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可以看出,材料的电阻大小正比于材料的长度,而反比于其面积。
电阻物理量:1欧电压产生一鸥电流则为1鸥电阻。
另外电阻的作用除了在电路中用来控制电流电压外还可以制成发热元件等。
初二物理电阻计算公式中考物理复习电阻知识伏安法测电阻: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和电功率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 电功的单位:国际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
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 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4. 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 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初中并联电阻关系公式

初中并联电阻关系公式
初中物理学习中,并联电阻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那么,什么是并联电阻呢?
并联电阻是指多个电阻器的两端相连接,形成一个电路。
在这个电路中,电流会分流通过不同的电阻器,最后再汇集到一起。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可以通过公式来计算,这个公式为:
1/总电阻 = 1/电阻1 + 1/电阻2 + 1/电阻3 + ...
这个公式的意思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每个电阻器电阻的倒数之和。
也就是说,当电阻器并联时,总电阻会小于任何一个电阻器的电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并联电阻的特点。
首先,电阻器越多,并联电阻越小。
其次,当电阻器的电阻相等时,并联电阻的大小等于单个电阻器的电阻除以电阻器的数量。
这也就是说,并联电阻的大小与电阻器的数量成反比。
并联电阻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我们家里的灯泡、电视机等电器都是通过并联电阻来工作的。
当我们打开电视机时,电流会分流通过不同的电阻器,使得电视机的各个部件都能正常工作。
并联电阻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并联电阻的关系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并联电阻的大小。
并联电阻的特点是电阻器
越多,并联电阻越小。
并联电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并联电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电阻的作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联计算电阻公式

并联计算电阻公式并联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一种电阻连接方式,它的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并联电阻的总阻值。
在电路中,电阻是电流通过的阻碍元件,而并联电阻则是多个电阻以并联方式连接在一起。
我们来了解一下并联电阻的概念。
当多个电阻以并联方式连接在一起时,它们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电路的同一节点上,而电流则分别通过这些电阻。
由于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可以分流,所以每个并联电阻的两端电压相等。
这意味着,不同的电阻可以有不同的电阻值,但它们之间的电压是相同的。
为了计算并联电阻的总阻值,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1/RT = 1/R1 + 1/R2 + 1/R3 + ... + 1/Rn其中,RT表示并联电阻的总阻值,R1、R2、R3等表示各个并联电阻的阻值。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将多个并联电阻的阻值转化为它们的倒数之和,再取倒数即可得到总阻值。
这个公式的推导基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是通过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来计算的。
举个例子来说明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的应用。
假设有三个并联电阻,它们的阻值分别为R1、R2和R3。
我们可以将它们带入公式中:1/RT = 1/R1 + 1/R2 + 1/R3假设R1 = 2Ω,R2 = 3Ω,R3 = 4Ω,我们可以计算出:1/RT = 1/2 + 1/3 + 1/4通过计算可以得到:1/RT = 0.5 + 0.33 + 0.25将这三个小数相加可以得到:1/RT = 1.08将等式两边取倒数即可得到并联电阻的总阻值:RT = 1/1.08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到RT约等于0.93Ω。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并联电阻的总阻值小于任何一个单独的电阻。
这是因为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分流通过各个并联电阻,从而降低整体电阻。
除了使用计算公式,我们还可以使用替代电阻的方法来计算并联电阻的总阻值。
替代电阻是一个等效的电阻,可以代替并联电路中的所有电阻,使得电路的计算更加简单。
替代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T = (R1 * R2 * R3) / (R1 + R2 + R3)这个公式可以通过将多个并联电阻的阻值相乘,再除以它们的阻值之和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