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霉素或二甲双胍联合PD-1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抗肿瘤作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种抗癌药物在乳腺癌细胞中抗肿瘤效果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两种抗癌药物在乳腺癌细胞中抗肿瘤效果的增强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mTOR受体抑制剂雷帕霉素(Rp)在内的靶向生物制剂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发挥较好的抗肿瘤效果,从而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但是,随着ATRA及Rp应用的日益广泛,其引起的包括脂质代谢紊乱及药物抵抗等副作用大大限制了此类药物的应用。
膳食补充这一能起到肿瘤预防和辅助治疗的方式在近几十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究发现多种膳食补充剂对肿瘤治疗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报道显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突出的抗肿瘤作用,并且对心血管疾病、高血脂等都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从而降低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但有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血脂紊乱及药物抵抗方面的研究尚未报道。
因此,为减少全反式维甲酸和雷帕霉素引起的血脂紊乱作用及药物抵抗、增强肿瘤治疗效果,本论文探究能否通过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全反式维甲酸及雷帕霉素共同治疗乳腺癌,从而达到更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三种不同亚型的乳腺癌细胞模型(ER阳性细胞MCF-7、HER2阳性细胞SKBR-3、三阴性细胞MDA-MB-231)、裸鼠移植瘤体内模型以及自发性乳腺癌MMTV-PyVT转基因模型观察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全反式维甲酸及雷帕霉素的抗肿瘤效果及机制。
主要结果如下: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辅助维甲酸治疗乳腺癌的实验中发现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ATRA单独处理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ATRA联合处理能显著降低活细胞数目,发挥联合抗肿瘤效果,且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添加后可显著改善三阴性乳腺癌对ATRA的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联合作用的抗肿瘤效果与自噬的激活存在紧密联系,且联合作用激活的自噬过程依赖MAPK-P38的磷酸化,而不依赖mTOR和BECLIN1这两条经典自噬信号转导途径。
晚期三阴型乳腺癌精准治疗药物应用进展

晚期三阴型乳腺癌精准治疗药物应用进展夏云霞1,何方1,令晓玲21 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兰州 730000;2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摘要: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个分子亚型,其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易出现内脏转移和脑转移,复发率高,异质性强。
晚期TNBC(aTNBC)患者生存期短,整体生存率差,因缺乏相应的靶点,化疗是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近年随着特殊靶点的发现及靶向、免疫和抗体偶联药物的发明,精准治疗药物被逐渐应用于aTNBC的治疗中,其有特异性、高效性、安全性等特点。
靶向治疗药物通过作用于特定的靶点发挥抗肿瘤作用,治疗精准,有效率高,不良反应较小,但适应人群有限。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通过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发挥抗癌功能,作用持续时间长,相对于靶向治疗来说,适应人群更广,不良反应同样较轻,但会出现一些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且杀伤肿瘤细胞速度慢。
以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性药物为基础的抗体偶联药物,具有高特异性靶向能力和强效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大幅度降低了传统化疗所造成的毒副反应,但同样有适宜人群的限制,且治疗费用昂贵。
尽管上述不同种类的药物用于aTNBC时已经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由于TNBC的异质性及多数患者缺乏持久的反应,联合药物治疗也可以取得较为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乳腺癌;三阴型乳腺癌;靶向疗法;靶向抗肿瘤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体偶联药物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2.024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2-0096-07三阴型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阴性的乳腺癌(BC),常见于年轻和肥胖女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1],占BC的15%~20%,多数患者在诊断后的1~2年内复发[2]。
TNBC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复发率高的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异质性,5年存活率仅约30%[2]。
雷帕霉素调控TRAP1_抑制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增殖

研究论著雷帕霉素调控TRAP1抑制三阴型乳腺癌细胞增殖黄思源 石雅倩 李鑫 卢敏 郭文礼 刘勇成 欧叶涛【摘 要】 目的 分析雷帕霉素通过调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TRAP1)影响三阴型乳腺癌细胞MDA -MB -231增殖的药理过程,探讨雷帕霉素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MDA -MB -23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雷帕霉素组,随后分别在24 h 和48 h 采用四氮唑蓝比色实验检测雷帕霉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同时以半抑制浓度(IC50)为研究条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雷帕霉素对MDA -MB -231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 )、p -mTOR 、TRAP1的蛋白表达;采用定量PCR 检测mTOR 、TRAP1的mRNA ;采用ATP 试剂盒检测ATP 含量;采用乳酸试剂盒检测乳酸的含量。
结果 雷帕霉素能抑制MDA -MB -231的增殖,在24 h 时,细胞增殖率开始下降,48 h 时,细胞增殖率下降更明显,并在10 μmol/L 、48 h 的条件下达到IC50,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P < 0.01)。
雷帕霉素可以造成细胞周期G1期阻滞(P < 0.01)。
与对照组相比,加药48 h 雷帕霉素组TRAP1的mRNA 表达下降(P < 0.05),p -mTOR 和TRAP1蛋白表达也下降(P < 0.001),而mTOR 的mRNA 和总mTOR 蛋白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 0.05),ATP 含量上升(P < 0.001),乳酸含量下降(P < 0.001)。
结论 雷帕霉素可调控三阴型乳腺癌细胞MDA -MB -231的代谢进程而抑制细胞增殖,该过程与TRAP1的下降有关。
【关键词】 雷帕霉素;三阴型乳腺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Rapamycin affects the proliferation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cells by regulating TRAP1 Huang Siyuan △, Shi Yaqian , Li Xin , Lu Min , Guo Wenli , Liu Yongcheng , Ou Yetao. △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 , Guilin 541004,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 Ou Yetao , E -mail:*******************【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process of the effect of rapamycin upon the proliferation of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MDA -MB -231 cells by regulating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1 (TRAP1), and to unravel the anti -breast cancer mechanism of rapamycin. Methods MDA -MB -231 cel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different -dose rapamycin groups , and then the effect of rapamycin on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cted by MTT assay at 24 h and 48 h ,respectively. Meantime , 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 of rapamycin was considered as the research condition. The effect of rapamycin on MDA -MB -231 cell cycle was detect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 ), p -mTOR and TRAP1 proteins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TOR and TRAP1 mRNA were measured by qPCR. ATP content was detected by ATP kit. The amount of lactic acid was determined by lactate assay kit. Results Rapamycin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MDA -MB -231 cells in a dose - and time -dependent manner (P < 0.01). The proliferationof MDA -MB -231 cells was decreased at 24 h and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t 48 h after rapamycin treatment. IC50 was obtained at 10 μmol/L after 48 h. Rapamycin induced cell cycle arrest at G1 phase (P < 0.01).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TRAP1 mRNA was significantly down -regulated (P < 0.05),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p -mTOR and TRAP1 proteins were significantly down -regulated (both P < 0.001), wherea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mTOR mRNA and total mTOR protein were notsignificantly changed (both P > 0.05), the content of ATP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01), and the content of lactic acid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 0.001) in the 48-h rapamycin group. Conclusion Rapamycin can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MDA -MB -231 cells by regulating the metabolic process ,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decrease of TRAP1.【Key words 】 Rapamycin ; 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 ;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associated protein 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60481)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速,在女性原发肿瘤中所占比例高达15%,且呈明显年轻化趋势[1]。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抗肿瘤作用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的抗肿瘤作用李亮亮【摘要】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参与生命活动的多条信号通路的下游因子,其中就包括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细胞生长、分化、转移和存活中地位显著,已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重要靶标.第一代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最初作为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药物在器官移植领域应用广泛.随着对该药物及mTO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人们慢慢地认识到RAPA 除免疫抑制外还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断细胞周期、抑制信号传导、影响基因转录水平及其对表观遗传学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雷帕霉素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讨论了雷帕霉素抗肿瘤的局限性.【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2【总页数】4页(P241-244)【关键词】雷帕霉素靶蛋白;雷帕霉素;肿瘤发生;mTOR信号通路;抗肿瘤【作者】李亮亮【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海南海口 57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1雷帕霉素(RAPA)是由智利复活节岛上的土壤链霉菌分泌的产物,属于三烯大环内酯类的化合物。
最初作为低毒强效的抗真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被研发出来,广泛用于抗炎和维持移植器官免疫能力。
随着科学家们对RAPA药理性质及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认识到RAPA还具有除抗炎、免疫抑制外的多种其他药理作用,如对肿瘤细胞增殖产生抑制、提高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等作用。
近几十年来,研究发现RAPA可以影响多系统肿瘤性疾病,如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等[1-8]。
RAPA的肿瘤抑制作用受到科学家们关注,为此他们做了许多有关的研究并获得了一些成功,2007年FDA批准RAPA治疗肾癌,RAPA衍生物用于治疗肾癌、脑肿瘤、胰腺癌和乳腺癌等。
2015年FDA获批成为淋巴管肌瘤(LAM)和结节性硬化症(TAC)的治疗药物[9]。
雷帕霉素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双重效应的研究进展

雷帕霉素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双重效应的研究进展傅云峰;刘竞【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3(3)20【摘要】Rapamycin (RAPA) is a kind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Initially it is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s a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 which not only has a significant curative effect on a variety of autoimmune diseases, but also shows a good anti-rejecti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 and less side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it's found RAPA has anti-tumor effect, which is a sort of drugs that owning the dual role of immunosuppressive and antitumor. In this paper, the progress of RAPA in the treatment of common diseases for the du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is reviewed.%雷帕霉素(RAPA)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最初RAPA在临床上主要作为一种强力的免疫抑制剂而广泛使用,其对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显著疗效,而且在器官移植术后显示出良好的抗排斥反应活性,副作用较小,近年来又发现其具有抗肿瘤作用,是一种具有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药物。
本文就雷帕霉素(RAPA)双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3页(P21-23)【作者】傅云峰;刘竞【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湖南长沙 410013;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血液内科,湖南长沙 4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9.5【相关文献】1.雷帕霉素在免疫抑制和肿瘤抑制中的双重作用 [J], 米蕊芳;张宏冰2.新型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的研究进展 [J], 李敏娜3.雷帕霉素免疫抑制机理的研究进展 [J], 魏武;郑军华4.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在抗肿瘤免疫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J], 何亚运;罗泊涛;陆元志5.FTY720免疫抑制和抗肿瘤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杨之斌;殷正丰;吴孟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甲双胍的多通路抗癌作用

中国乡村医药二甲双胍的多通路抗癌作用周 骅 王 增二甲双胍为治疗T2DM的一线用药,通过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达到抑制胰岛素的促有丝分裂及促生长作用的目的。
由于其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故可降低癌细胞对胰岛素的应答。
Bodmer等[1]发现,长期使用二甲双胍能降低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使消化道癌症的发病率下降。
提示二甲双胍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抗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存在多种可能机制。
笔者现将二甲双胍可能的抑癌机制综述如下:1 二甲双胍对肝激酶B1-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受体信号通路的作用肝激酶B1(LKBl)由抑癌基因LKB1编码,对下游1 4个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家族成员有激活作用,能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2]。
AMPK是研究代谢性疾病的关键分子,广泛表达于各种代谢相关的器官中,能对多种刺激产生应答。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受体(mTOR)是一种高度保守的Ser/Thr蛋白激酶,通过调节mRNA翻译过程中关键酶的磷酸化,间接促进蛋白的合成。
癌细胞中,LKB1-AMPK对蛋白质合成的负向调节被极大减弱[3],mTOR则出现过表达现象。
传统观点认为,在LKB1的参与下,二甲双胍通过抑制呼吸链,降低三磷腺苷(ATP)水平,上调AMP/ATP比例而激活AMPK。
AMPK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负向调控mTOR,抑制蛋白的合成。
Lin等[4]在肺癌细胞株AS2/S3C上,证实了二甲双胍通LKB1-AMPK-mTOR途径抑制信号转导因子和STAT3的活性。
二甲双胍还可通过不激活AMPK的方式下调mTOR,降低下游70kDA核糖蛋白s6激酶及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的磷酸化,减少肿瘤细胞蛋白质的合成[5]。
訾富明[6]用二甲双胍对敲除AMPK后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进行处理,发现其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反而增强。
对于AMPK在肿瘤进程肿所扮演的角色,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雷帕霉素在肿瘤治疗方面研究进展

雷帕霉素在肿瘤治疗方面研究进展张晓元〗,郝荣华〗,刘飞〗,2,3,陈勉〗,朱希强〗,2,3%凌沛学】,2,3(1.山东省药学科学院山东省生物药物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多糖类药物工程实验室多糖类药物发酵与精制国 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1; 2.山东大学药学院,山东济南250012; 3.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公司,山东济南250101)摘要:雷帕霉素(RAPA)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増多,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在体外、体内均表现 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RAPA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受体,影响其转导的多种信号通路,从 而发挥抗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对肿瘤的増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产生影响。
本文综述RAPA在不同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进一步应用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关键词:雷帕霉素;西罗莫司;肿瘤;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 (2018) 01-0065-06Progress in Application ofRapamycin in Tumor TreatmentZ H A N G X ia o-yuan1,H A O Rong-hua1,L IU Fei1,2,3,C H EN M ia n1,Z H U X i-qiang1,2,3,L IN G Pei-xue1,2,3 (1. National-Local Joint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P olysaccharide drugs,Shandong Provinci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of Polysaccharide Dmgs,Shan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B iopharmaceuticals,Shandong A cademy of P harmaceutical Sciences,Jinan250101, China;2. School of P harmaceutical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an250012, Chi^a;3.Shandong Freda Pharmaceutical Group Company,Jinan750101, China、A b s tra c t:Recently,rapam ycin is increasingly studied and u tilize d in anti-cancer therapy.Rapam ycin alone or combined w ith other antineoplastic shows significant antitumor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Rapamycin produces the effects in anti-angiogenesis,blocking cell cycle,promoting cell apoptosis and so on,by inhibiting m TO R receptors to influence m ultipl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Those signal pathways can interfere w ith the transcription o f various factors w hich can regulate proliferation,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 f tumors.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progress in rapamycin fo r the treatment o f different tumors,and provides new methods and new ideas fo 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 fbio m e dicine.K ey W o rd s:rapam ycin;sirolim us;tum or;m TO R雷帕霉素(ra p a m y c in,R A P A,R P M),现 称为西罗莫司(s ir o lim u s),分子结构为36兀环 含氮三烯大环内酯(图1)。
雷帕霉素对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初探

・ 础研 究 ・ 基
雷 霉 对 腺 多 耐 细 耐 逆 作 初 术 帕 素 乳 癌 药 药 胞的 药 转 用 探
沈香 娣 仇 容 范兴丽 陈健 刘丹丹 ( 江 医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 江 杭 州 30 5 ) 浙 浙 10 3
及以上浓度 的阿霉 素能降低其增殖 率 。结论 雷帕霉素对 MC 一 / D F 7A R细胞有耐药逆 转作用 。 【 关键 词 】 帕霉 素 ; 腺癌 ; 雷 乳 多药耐 药 ; 逆转
【 图 分 类 号 】 7 79 中 R 3 .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 6 3 9 0 2 1 ) 4 1- 2 文 17 — 7 1( 0 1 2 — 1 0
i,a o bi e wih r pa y i t nd c m n d t a m c n, t e c ce r to o h on nta in fADM whi o d r du twa r t rt n o qu o 5 ch c ul e ce i s g ea e ha r e alt 00 / L.Fo he ng m rt
【 要 】目的 探讨 雷帕霉素对乳 腺癌多药耐药 细胞系 MC 一 / R的耐药逆转作用 。方法 M T法测定霉 素( 0 5 、 0 、0 、0 0 5 0 、0 0 、0 0 、0 0 0 gmL)雷帕 霉素 联合 阿霉 素对 MC 一 1 、0 10 5 0 10 、 0 0 2 0 0 4 0 0 10 0 n/ 、 F 7和 MC 一 /D F 7A R细胞
poi rt nrts f F 7AD rp myi 1 M ) i n t f c i A rleai a f o e o MC - / R, a a cn( 0 dd o f tt DM ( 0 0 ,0 0 0  ̄mL) eu e , n o ie i ae , 4 00 100 n rd c di a dcmbn dwt t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帕霉素或二甲双胍联合PD-1单抗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抗肿瘤
作用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由于缺乏有效化疗方案及靶向药物,治疗手段比较单一,因此寻找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对TNBC患者至关重要。
近年来,针对PD-Ll/PD-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rogrammed death-1)的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取得巨大成功,截至目前,部分PD-1或PD-L1阻断药物已经被FDA批准用于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
乳腺癌患者中开展的PD-L1或PD-1单克隆抗体治疗研究表明,TNBC患者可于PD-1/PD-L1阻断疗法中获益。
但由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以及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不同等原因,PD1/PD-L1阻断疗法的有效率较低,因此,提高癌症患者对于PD-1/PD-L1阻断疗法的反应性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新的研究表明,部分靶向治疗除了具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还可以使患者对免疫治疗敏感化。
因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不仅能达到两种治疗的相加效果,更能发挥协同效应。
PI3K/AKT/mTOR通路可以调控肿瘤表面PD-L1的表达,同时有研究表明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以及靶向AMPK/mTOR的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发挥抗癌作用。
因此,我们认为PD-1抗体联合雷帕霉素或者二甲双胍是值得探讨的联合治疗方式,本研究将验证其在TNBC中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协同作用的机制,为新的TNBC治疗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研究目的1.评估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二甲双胍对乳腺癌细胞PD-L1表达的影响。
2.建立TNBC小鼠模型,评估PD-1抗体与雷帕霉素或者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NBC的效果,并初步探究其作用机制。
实验方法1.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数据,
比较PD-L1 mRNA在TNBC组织与Non-TNB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CLE数据库数据,比较TNBC与Non-TNBC细胞系中PD-L1 mRNA表达情况。
2.利用RT-qPCR及Western Blot(WB)检测乳腺癌细胞系中PD-L1的表达;WB 检测乳腺癌细胞系mTOR通路活化状态;筛选MDA-MB-231与4T1用于下一步实验,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膜表面PD-L1表达。
3.雷帕霉素处理MDA-MB-231与4T1细胞系不同时间,WB检测pS6、S6、PD-L1蛋白变化;二甲双胍处理MDA-MB-231
细胞系24h,检测pS6、S6、pAMPK、AMPK、PD-L1蛋白变化。
4.构建小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施用雷帕霉素组、施用二甲双胍组,用药三周,统计雷帕霉素或二甲双胍在小鼠体内对肿瘤增殖及转移的影响,评估雷帕霉素或二甲双胍的抗肿瘤效果。
5.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雷帕霉素组、PD-1组、雷帕霉素联合PD-1组,用药三周,评估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6.利用HE染色评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小鼠
肿瘤组织的PD-L1、pS6、active casepase-3、CD3表达情况。
7.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PD-1组、二甲双胍联合PD-1组,评估单药及联合用药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8.利用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检测小鼠肿瘤的PD-L1、pS6、activecasepase-3、CD3表达情况。
实验结果1.TNBC组织PD-L1 mRNA水平显著高于Non-TNBC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虽然没有统计学意义,TNBC细胞系PD-L1 mRNA整体表达高于Non-TNBC。
2.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雷帕霉素与二甲双胍无论在体外,还是体内,均能降低
PD-L1表达,这种作用与mTOR通路的抑制有关。
3.小鼠体内实验证明雷帕霉素与二甲双胍均能降低肿瘤瘤重,减少肺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小鼠体内实验显示,PD-1单抗、雷帕霉素、雷帕霉素联合PD-1单抗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降低瘤重,联合用药较单药效果更加显著,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1单抗、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联合PD-1单抗均能显著抑制肿瘤的生长,降低瘤重,联合用药较单用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虽然联合用药组瘤重低于PD-1单抗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5.雷帕霉素与PD-1组联合用药HE染色显示雷帕霉素组肿瘤大片坏死,PD-1组肿瘤坏死较轻,但肿瘤细胞密度降低,并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联合用药组兼具这两种表现且坏死面积更大。
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联合用药增加了CD3及活性casepase-3的表达,显示联合用药增加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细胞凋亡。
6..二甲双胍组与PD-1联合用药,联合用药CD3表达及活性casepase-3表达增加,显示联合用药增加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与细胞凋亡。
结论1.相比于单独用药,雷帕霉素与PD-1单抗联用通过降低PD-L1表达水平,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促进凋亡,显著抑制TNBC小鼠肿瘤生长。
2.二甲双胍与PD-1单抗联用通过降低PD-L1表达水平,增加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显著增强了二甲双胍对TNBC小鼠肿瘤的抑制作用。
3.雷帕霉素通过抑制mTOR 活性,降低PD-L1的表达水平。
二甲双胍降低PD-L1表达水平,与雷帕霉素一致,提示可能通过调控
AMPK/mTOR通路,抑制mTOR降低PD-L1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