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规划
2021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议]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21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议]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1915308360cba1aa911dab8.png)
2021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建议]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一、校情分析我校地处丹徒新区谷阳镇,现有27个教学班,900余名学生,85名教职工。
学校下辖2所村完小、1所中心幼儿园。
近年来,学校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向着“建有文化的学校、做有智慧的教师、育有个性的学生”的办学目标不断迈进,校园面貌焕然一新,2021年学校顺利通过省教育现代化乡镇学校的评估验收。
学校先后被评为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省和谐优秀实验学校,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市绿色学校、区文明单位、优秀家长学校等。
目前,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大专以上达81%。
近两年来,有40多位教师在省、市、区级教学比武中分获一、二、三等奖,教师在区级以上发表、获奖论文200余篇。
学校现有市骨干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10人。
学生在作文、金钥匙、乒乓、绘画等各项竞赛中获奖近300余人次,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尽管如此,学校在发展的进程中还有许多困难和不足。
学校的硬件设施明显不足,现代教育设备急需添置与更新。
学校办学特色不明显,校园文化缺乏个性与品味。
学校的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思想观念、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发展不均衡;生源素质整体不高,家长的家教意识淡薄,家校协同程度不够。
二、指导思想1、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教,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原则。
2、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全面育人的原则。
3、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培植沃土。
三、办学策略制定共同目标——凝聚力量,提高师资素质——支撑质量,推进校本教研——发展内涵,优化人本管理——提升特色。
1、进一步明析办学思路,建构学校明确的发展目标,规划具体实施策略和发展步骤,以此凝聚和鼓舞人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努力实践行知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于夯实基础,提高能力,培养特长,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好坚实的基础,使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专项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专项方案一、背景与意义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我国政府提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总体目标学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专项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
三、主要任务(一)实施扩充城镇义务教育资源工程按照城镇发展规划和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完善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和建设机制。
新建5000居民以上规模的住宅区,应当配套建设小学,新建1万居民以上规模的住宅区,应当配套建设初中;配建的中小学要与住宅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
老城区改造中,对于配套学校建设不足的居住区和未达到配建学校标准的小规模居住区,统筹新建或改扩建配套学校,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
新建小学、初中原则上不超过2000人规模,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不超过2500人规模。
2021—2025年,围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全县拟投入5.1亿元,改扩建县诚睦路小学、县明月湖小学、县幸福路小学和县一初中、二初中及县实验初级中学。
(二)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
制定学校建设标准,确保新建和改扩建学校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加强学校安全设施建设,保障学生安全。
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修活动。
加强教师考核评价,完善教师激励机制。
加强教师待遇保障,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
加强教师流动机制,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1.09•【字号】•【施行日期】2021.11.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梅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府直属和中央、省属驻梅各单位:《梅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教育局反映。
梅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1月9日梅州市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粤府〔2021〕55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在全市各县(市、区)均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到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巩固和提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和学校布局结构合理,全面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进一步缩小;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优质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任务(一)加快学位扩容,保障学位供给充足。
⒈编制中小学校建设规划。
各县(市、区)要综合城镇化进程、常住人口规模、人口变化趋势等因素,科学测算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位需求,为规划学校建设提供依据。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忠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忠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1.13•【字号】吴政办发〔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1.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忠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吴政办发〔2021〕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吴忠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吴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月13日吴忠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为巩固我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20〕44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宁教督导〔2017〕245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全市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着力缩小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和不均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适龄学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整体提高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盐池县完成县级自评、市级复核、区级评估任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利通区、青铜峡市完成县级自评、市级复核、区级评估任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盐池县通过国家审核认定。
到2028年底,红寺堡区、同心县完成县级自评、市级复核、区级评估任务,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目标,利通区、青铜峡市通过国家审核认定。
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

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2023/04/20 09:30国家统计局2023年4月2021年是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开局之年,为全面反映《纲要》实施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对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七个领域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纲要》实施首年总体进展顺利,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安全保护持续加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儿童福利提标扩面,家庭建设日益完善,成长环境日益优化,法律保护机制不断健全。
一、儿童与健康(一)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2021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0.78名,比2020年增加0.14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2.2张,增加0.03张。
全国新生儿死亡率为3.1‰,下降0.3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由2020年的5.4‰下降到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下降0.4个千分点。
(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强化。
初步建立覆盖婚前、孕前、孕期、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防治出生缺陷宣传教育得到加强,公众优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2021年,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0.9%,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产前筛查率为85.7%,提高4.6个百分点;新生儿访视率为96.2%,提高0.7个百分点。
(三)儿童健康管理得到加强。
围绕儿童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等儿童生长发育重点,全面加强儿童健康服务和管理。
2021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8%;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4.6%,比2020年提高0.3个百分点。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为93%,提高1.2个百分点。
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率分别为35.5%和71.1%,与2020年基本持平。
(四)儿童疾病防治持续强化。
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

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的提高,我国义务教育改革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的提高,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被正式提出。
下面将从教育公平、课程改革、教师培养等方面,探讨该方案的内容和意义。
首先,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
近年来,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成为了制约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这些地区的学生能够获得与发达地区相当的教育资源。
其次,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选拔机制,通过引入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减少单一指标对学生的评价和选拔。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工作。
其次,课程改革也是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的重点内容之一。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内容相对单一和固化,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
因此,方案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要求。
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方案倡导跨学科综合教学,鼓励学校开设创新、体验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在课程内容方面,方案强调加强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
此外,方案还提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效果的要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兴趣课程,培养个性化发展。
最后,教师培养也是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是教育的核心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方案提出,要加强教师培养,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化培养体系。
首先,方案要求加强教师职前培训,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方案鼓励教师参加职业发展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此外,方案还要求改善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
综上所述,2021年义务教育改革方案的出台是推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吴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其中明确提出了“在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目标。
优质均衡是指区域内所有学校资源配置的高标准,校际差距缩小,均衡程度达到高水平,同时区域内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发展质量等方面全面达到高水平,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基本消除。
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一种更高要求、更高标准的教育发展观,契合当下教育发展所需,顺应世界教育发展之势。
对此,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继续高举教育现代化的鲜明旗帜,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等方面再发力,为实现区域内每一所学校优质发展而不断努力。
一、运行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吴江教育的大事,因此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是实现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首要条件。
(一)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是公益性事业,是基本的民生工程,基础建设的投入势在必行。
首先,要严格执行、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统筹城乡。
其次,要依照“扶持、规范、做优”的总体思路,规范做优民办教育,保证财政投入力度,保证政府购买学位经费拨付,稳步推动外来工子弟学校转型升级,最终使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吴江实践*徐建林 张建忠为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通过创设经费保障机制、整体规划机制、教育公平机制、资源优享机制五大机制,构建“加大投入,促进办学条件优质均衡发展;强化专业,促进师资力量优质均衡发展;深化课改,促进学校内涵优质均衡发展;完善评价,促进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的推进路径,为进一步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保障机制;推进路径;吴江实践*本文系2022年度苏州市吴江区社科重点应用研究课题“指向优质均衡的区域义务教育整体推进的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小学2021-2025五年专项发展规划

XXXX小学2021-2025五年专项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以国家、省、市、区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促进优质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根本,以建设现代化优质学校为保障,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精制管理、特色创新为追求,全面提升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二、学校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营造清新的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彰显独特的人文情怀,创造优异的教育质量。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教室办公条件有所改善,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
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在全区一类学校的先进行列。
五年目标:创造一所全区知名的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特质的优质示范学校。
三、学校发展的具体目标(一)德育工作1、德育工作总目标到2025年,德育工作以管理、教书、活动、环境、特色等为育人载体,理顺拓展德育有效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育人形式,基本形成各个年级纵向衔接、教育内容分层递进,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课外活动联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横向贯通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打造人文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安静校园,努力构建良好和谐的学校的德育文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抬起头来,使他们成为有正确的人生方向,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具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能适应将来社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
2、德育工作具体目标德育组织网络化。
在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齐抓共管、家庭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的育人氛围。
德育内容体系化。
按照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不同年级段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努力构建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螺旋上升的德育目标、内容、途径和体系。
德育工作全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吉林省xx—xx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吉政办发[212]8号)和《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吉教发[212]9号)。
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为缩小办学水平的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切实保障全镇适龄儿童接受公平的义务教育,建成教育强镇,特制定本规划。
一、学校基本情况
王府镇蒙古族小学现有中心校1所,村级小学8所,在校学生总计1516人,教学班73个,教师总数165人。
有市级示范园1所,有5个班,幼儿教师1人。
现有18名幼儿接受幼儿教育,全镇村小学前班8个,有教师8名,学生74名。
一级教师77人,二级教师87人,三级教师1人。
省、市、县骨干教师33人,市、县教学标兵、能手、新秀13人。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好每一所学校,保障学生公平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为宗旨,均衡配置经费、设施、设备、师资等办学资源;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加快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实现镇内各村小义务教育初步均衡为目标,缩小区域内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工作目标
到212年镇内一所中心校和八所村小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基本实现镇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
2.实现镇内学校间校园校舍、仪器设备、图书、公用经费、师资队伍和教育教学管理等均衡发展,基本解决本镇内的择校问题和大班额问题。
3.坚持内涵发展,强化质量意识,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以提高质量为目的,努力缩小学校间教育质量差距。
4.健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投入、设施设备改善、教师补充、教师交流、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研等方面制度。
建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考评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212年工作任务
中心校、阿拉嘎、腰大洼三所学校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学校设置。
实现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全镇各校学生能就近入学。
(1)中心校、外五家、腰大洼、三岔沟、青山五所学校走读学生上学途中单程步行时间,低年级超过3分钟,高年级超过45分钟。
212年五所学校走读学生单程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2)班数班额。
中心校25个班,4个班超班额,现在最大班额51人,按要求超额6人。
在212年1月份新教学楼建成后班额控制在45人以下。
目前,8所村小班数班额全部附合要求。
校园校舍。
中心校新建教学楼9平方米,腰大洼、二龙山、阿拉嘎三所村小均
新建校舍54平方米。
使四所学校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实现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低于2平方米。
装备条件
(1)学生课桌椅。
中心校购置138套,腰大洼购置45套,达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课桌椅。
再购置部分常用教学设备,并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科学实验室装备。
中心校购置834件,需资金176499元。
阿拉嘎购置516件,需资金1994元。
腰大洼购置519件,需资金11762元。
其它学科教学仪器设备也要适当配置,才能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3)藏书,中心校购进图书1万册,需资金12958元。
(4)音像资料、电子读物。
中心校、腰大洼、阿拉嘎要适当配置音像资料、电子读物,才能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5)计算机网络装备中心校购置微机25台,腰大洼购置微机15台,阿拉嘎购置微机15台。
4 .师资队伍
(1)按照《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吉政办发〔XX〕65号)规定,全镇共缺编42人。
中心校缺编35人。
通过吸收特岗教师8人,村小调入,或争取师范院校毕业生等方式,满足了教育教学和教师离岗进修的需要。
(2)能按要求配齐学校领导,领导成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分工职责明确。
(3)教师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通过培训2名教师将取得小学教师资格。
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基本合理。
(4)实行教职工工作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机制。
(5)保证教师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
每学年教师参加上一级业务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中心校县级以上培训)。
办学经费
(1)教职工工资按照省有关规定能做到按月足额发放。
(2)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收费公示制度健全,无乱收费现象。
6 .教育教学管理
(1)推动义务教育学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深化课程改革,建设学校特色文化。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生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
(2)实行校长负责制,健全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
制定学校章程,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实现规范管理。
(3)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有利于素质教育实施的评价机制,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建立学区学龄前1年人口及学龄人口登记制度,按照规定时间就近免试入学。
(4)健全学生辍学情况报告制度,学生达到零辍学。
(5)每个教学班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做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
并建立健全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的联系制度。
(6)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品德、纪律、法制、行为规范养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育。
落实教职工德育工作职责,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建立与学生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7)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教学常规》。
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进度适中。
不占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集体上课或辅导。
(8)按规定开展间操、眼保健操等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以上体育活动。
每学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经常开展课外艺术活动。
每学年举办一次全校文艺活动。
(9)每学期利用当地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依托企业、乡村和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2次。
(1)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学校统一组织和安排下,由班主任主持,各科任课教师参加,同时听取全体同学和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
学生学业评价工作,日常考察由任课教师负责,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统一组织。
(11)建立比较完善的校本教研、科研和校本培训制度,健全教师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各年级全科合格率不低于97%。
毕业年级学生毕业率达到98%。
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95%,近视眼年新发病率控制在7%以内。
(13)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有专人负责安全工作。
学校设施、消防、用电、卫生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每学期期初、期末组织安全检查两次,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
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
(二)212年工作任务
外五家、哈玛尔、三岔沟三所学校达到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校园校舍。
外五家、哈玛尔、三岔沟三所村小分别加固校舍939平方米、596平方米、471平方米。
使三所学校校园校舍符合国家相关的建设标准,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符合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实现教学、办公、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合理分区。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学生宿舍)不低于2平方米。
装备条件
(1)学生课桌椅。
外五家村小购置73套,哈马尔村小购置67套,三岔沟村小购置45套,达到每生有一套符合国家设计标准课桌椅。
再购置部分常用教学设备,并满足实际教学需要。
(2)科学实验室装备。
外五家购置4512件,需资金19681元,哈玛尔村小购置5169件,需资金11114.6元。
三岔沟村小购置5234件,需资金1953.2元。
其它学科教学仪器设备也要适当配置,才能基本满足实际需要。
(3)藏书,哈玛尔村小购进图书1册,需资金1178元。
三岔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