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诊疗流程及病例分析_图文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全文版)

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2019全文版)一、突发性耳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突发性耳聋(ICD-10:H9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443-447]。
突发性耳聋是指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至少在相邻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
注:原因不明是指还未查明原因,一旦查明原因,就不再诊断为突发性聋,此时突发性聋只是疾病的一个症状。
1.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至少在相邻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多为单侧,少数可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2.未发现明确病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3.可伴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50(6):443-447]。
详细询问病史,积极寻找病因,尽早介入治疗。
1.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并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3.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
4.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
5.神经营养类药物。
6.其他治疗,如混合氧、高压氧等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91.2突发性耳聋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WFS1基因突变致一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

余奉徽1 王思霁1 代佳秋1 欧阳曦1 袁慧军2 耿佳3 卢宇3# 康厚墉1#YU Feng-hui, WANG Si-ji, DAI Jia-qiu, OU Yang-xi, YUAN Hui-jun, GENG Jia, LU Yu, KANG Hou-yongWFS1基因突变致一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型分析doi:10.3969/j.issn.1672-4933.2021.03.002Clinical Phenotype and Genotype Analysis of a Family with Inherited Deafness Caused by WFS1 Gene Mutation耳聋作为世界上高发的、严重致残的疾病之一,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负担,其中约60%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相关。
随着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在耳聋研究中的应用推广,耳聋基因的发现及变异检出发生了质的飞跃[1]。
迄今为止,遗传性耳聋网站(http://hereditary )已收录超过130个与耳聋相关的致病基因。
其中WFS1基因在基因型及临床表型上具有高度异质性。
目前已检测出超过200种发生于该基因的致病突变,虽然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8号外显子,但不同位点突变表现出不同临床表型,如Wolfram综合征、Wolfram样综合征、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单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疾病。
即使同一突变在不同人群、不同年龄段都可表现出不同的疾病特点[2]。
上述复杂的基因型-表型相关性对于该基因的检测及诊断造成了一定困难和干扰。
本文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在一个遗传性耳聋家系中发现WFS1基因c.2051C>T (p.A684V)杂合突变,并对该位点的遗传特性、临床表型及族群分布特征等进行总结分析,以利于学者对该位点突变致病机理的探索及临床诊疗。
【摘要】 目的 分析一个遗传性耳聋家系的临床特征及致病基因,总结该致病位点的临床表型及特点,为该家系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耳鸣(特发性耳鸣)中医临床路径及入院标准2020版

耳鸣(特发性耳鸣)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特发性耳鸣的住院患者。
入院标准:1.初次诊断耳鸣,需要入院查明病因及治疗。
2.近期耳鸣频繁发作,需要住院治疗。
3.门诊服药无效,需要住院调整用药。
一、耳鸣(特发性耳鸣)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鸣(TCD2019版:A17.15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耳鸣(ICD-10编码包括神经性耳鸣-编码:H93.102;噪声性耳鸣-编码:H93.103)(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具体如下:①以耳鸣为第一主诉,有声感,没有相应的声源。
②患者常因耳鸣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③听力学检查可正常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十三五”规划教材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九版(孙虹、张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201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2012耳鸣专家共识及解读》特发性耳鸣诊断标准,具体如下:①在无外界声源或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主观上感觉耳内或颅内有声响。
②原因不明的主观性耳鸣,即通过目前检查手段未发现明显异常,或异常检查结果与耳鸣之间缺少明确的因果关系。
③患者常因耳鸣而引起烦躁、焦虑、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④可伴听觉敏感。
2.证候诊断参照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十版(刘蓬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耳鸣病临床常见证候:风邪侵袭证、痰湿困结证、肝气郁结证、脾胃虚弱证、心血不足证、肾元亏损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特发性耳鸣(ICD-10编码包括神经性耳鸣-编码:H93.102;噪声性耳鸣-编码:H93.103)。
医学类余力生耳鸣诊疗流程及病例分析图文

04
病例研究价值
病例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耳鸣的诊疗流程 探讨耳鸣病例的诊疗效果 总结耳鸣诊疗的经验和教训 为耳鸣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病例研究意义
提供耳鸣诊疗的实践经验和参考 促进耳鸣诊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帮助医生提高耳鸣诊疗的准确性和效果 为耳鸣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和治疗效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诊疗过程:诊断、治疗、康复等 阶段的情况
病例总结:对整个诊疗过程的总状分析
诊疗流程复杂:患者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耗费时间和精力 诊疗效率低下:医生诊断时间长,等待时间长 医疗资源不足:医院缺乏足够的医生和设备,导致诊疗能力有限 患者满意度不高:由于诊疗流程的不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不高
病例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病例数量有限,可能影响 结果的代表性
诊断标准不统一,可能导 致结果偏差
治疗方法多样,难以统一 评价效果
病例随访时间短,难以评 估长期疗效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医学类余力生耳鸣诊疗流程及病 例分析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01 耳 鸣 诊 疗 流 程 02 病 例 分 析 03 诊 疗 流 程 优 化 04 病 例 研 究 价 值
01
耳鸣诊疗流程
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了解患 者的耳鸣症状、听 力状况、家族史等
耳部检查:观察外 耳道、鼓膜等结构, 排除其他耳部疾病
听力学检查:进行 听力测试,评估患 者的听力损失程度 和类型
影像学检查:进行 头部或内耳的影像 学检查,排除其他 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使用扩张血管、营 养神经等药物进行治疗
掩蔽疗法:利用外界声音来掩 盖耳鸣,减轻症状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

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2018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梅尼埃病发作期住院患者。
一、耳眩晕(梅尼埃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诊治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耳眩晕(TCD编码:BRE09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梅尼埃病(ICD-10:H81.000)(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2.病情分期诊断梅尼埃病是发作性眩晕疾病,分为发作期和间歇期。
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3.临床分期诊断: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
4.证候诊断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拟定。
风热外袭证肝阳上扰证痰浊中阻证寒水上泛证髓海不足证上气不足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梅尼埃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耳眩晕(梅尼埃病)。
2.患者病情适合并自愿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耳眩晕(梅尼埃病)的患者。
2.耳眩晕疑似梅尼埃病患者,按照病情分级进入住院治疗路径。
3.中枢性眩晕及其他外周性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或门诊就诊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观察眩晕发作特点及耳鸣、耳聋、耳胀闷堵塞感等症状的变化。
其次观察患者舌、脉变化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发作期入院检查1.必需的检查项目包括专科基本检查、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填写眩晕、耳鸣评估量表。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听力学检查:包括脱水剂试验、耳蜗电图(EcochG)、耳声发射(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等。
(2)前庭功能检查:包括自发性眼震、凝视眼震、视动、平稳跟踪、扫视、位置试验、冷热试验、旋转试验、摇头试验、头脉冲试验、前庭自旋转试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MP)、主观垂直视觉/主观水平视觉等。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工作的耳鼻喉科疾病诊疗与护理

优秀团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医院耳鼻喉科团队通过定期举办学术沙龙活动,邀请业 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 协作能力。
案例二
某医院耳鼻喉科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医生与护士共 同参与查房、讨论治疗方案,有效提高了诊疗质量和患者 满意度。
案例三
某医院耳鼻喉科注重团队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举 办团队拓展活动、庆祝重要节日等形式,增强团队凝聚力 和向心力。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降低感染风险。指导患者正确咳嗽、打 喷嚏,避免术后伤口受损。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身 体康复。
处理措施
对于出现的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等,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 处理。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局部换药等相应措施,确保患 者安全度过并发症期。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04
规范化培训在耳鼻喉科中 的应用
培训目标设定和课程安排
培训目标
培养住院医师掌握耳鼻喉科常见 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护理技能, 提高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
课程安排
围绕耳鼻喉科基础知识、诊疗技 术和护理操作,设置理论授课、 实践操作和病例讨论等多种形式 的培训课程。
临床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临床轮转
安排住院医师在耳鼻喉科各亚专 业进行轮转,全面了解各亚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年度工 作的耳鼻喉科疾病诊疗与护
理
contents
目录
• 耳鼻喉科疾病概述 • 耳鼻喉科疾病诊疗技术 •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要点 • 规范化培训在耳鼻喉科中的应用 • 团队协作在耳鼻喉科工作中的重要性 • 总结与展望
01
耳鼻喉科疾病概述
常见疾病类型及症状
鼻炎
鼻塞、流涕、打喷嚏、嗅觉减退等。
耳鼻喉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诊断流程】图3-1 变异性鼻炎的诊疗流程【治疗】治疗原则是尽量避免变应原,正确使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有条件可行变应原减敏疗法以及患者教育。
1.避免接触变应原对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2.药物治疗(1) 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
1)口服抗组胺药: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依巴斯汀等。
2)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剂型将抗组胺药用于鼻腔可使高浓度的药物有效地到达靶组织,目前用于临床的鼻内抗组胺药主要有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鼻喷剂。
(2)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
(3)肥大细胞稳定剂: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主要其预防作用。
该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短且不如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
(4)减充血剂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给药方式主要为鼻内局部应用。
(5)抗白三烯药包括两类药物:1)白三烯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扎鲁斯特、普鲁斯特等。
2)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如齐留通。
白三烯抗体拮抗剂的疗效与口服抗组胺药相当,但疗效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一般作为AR的二线药物。
3.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不能治疗变应性疾病本身,仅作为AR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用于下列情况:(1)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药物治疗无效;(2)鼻中隔解剖异常,并有功能障碍;(3)伴有慢性鼻窦炎。
目的在于改变解剖学的异常,降低鼻黏膜的自主神经的反应性。
【预后】AR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长期、正规的综合治疗,AR的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人认为预防或早期治疗AR有助于防止哮喘的发生或减轻下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诊断】1.自幼耳前一瘘口,瘘管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屏间切迹至口角的联线上,或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
2.一般无症状。
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窦口溢出,微臭,局部微感搔痒不适。
如继发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溢脓,可反复发作。
耳鼻咽喉工作制度范本

一、总则为了规范耳鼻咽喉科临床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科室职责1. 耳鼻咽喉科负责诊治各类耳鼻咽喉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耳聋、耳鸣、鼻窦炎、鼻炎、咽喉炎、扁桃体炎、声带小结等。
2. 负责对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对疑难、复杂病例进行会诊。
3. 负责耳鼻咽喉科各类手术的操作和术后护理。
4. 负责耳鼻咽喉科相关检查、治疗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5. 负责科室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和业务学习。
三、工作流程1. 门诊工作(1)患者就诊时,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2)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4)对门诊手术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后进行必要的护理和观察。
2. 住院工作(1)患者入院后,接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2)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整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5)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3. 手术工作(1)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2)严格执行手术无菌操作,确保手术安全。
(3)术后做好患者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质量控制1. 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规定,加强医疗文书管理,确保病历完整、准确。
2. 定期开展病例讨论,总结经验,提高诊疗水平。
3. 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业务水平。
五、纪律要求1. 严格执行医疗法规,遵守职业道德,维护患者权益。
2. 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医疗安全。
3. 加强科室团结,互相尊重,共同提高。
4. 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保持良好的工作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三、内耳性耳鸣
【常见疾病】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聋、梅尼埃病、听神 经病、噪声伤,突聋,耳毒性药物损伤等。
【产生机制】蜗性耳鸣是听神经接受耳蜗病理兴奋的结果。 耳蜗或蜗神经病变可引起内毛细胞及所属的神经纤维放电 率增加,听觉中枢不能区别是病理性兴奋还是正常的生理 兴奋而产生错误的听觉信号即耳鸣。内耳的病变包括细胞 顶部损伤与机械电传送障碍(急性噪声伤);细胞体的损 伤与电机械传送障碍;细胞代谢障碍;细胞基底的病变及 电化学,化学电传送障碍;以耳蜗感觉器官以外结构的病 变如血管纹的病变均可引起耳鸣。
【预后】较好。
15
神经性耳鸣
【常见疾病】听神经瘤;血管袢压迫听神经;听 神经脱髓鞘病变等。
【产生机制】血管袢压迫或神经脱髓鞘病变。 【耳鸣特点】常为中高频耳鸣,利多卡因常可使
耳鸣减轻。掩蔽治疗必须选择与耳鸣同频的声音, 而且在阈上20dB以上方能进行掩蔽[6;7。 【治疗】听神经瘤需要手术治疗。血管袢压迫可 进行手术减压。可以用利多卡因;卡马西平;苯 妥因钠等药物进行治疗。 【预后】急性神经性耳鸣预后较好,慢性耳鸣药 物治疗很难取得满意疗效。
数耳毒性药物可引起听神经的病变。 噪声伤既可损伤耳蜗,也能损伤听神经,但以耳
蜗病变为主。这些疾病往往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听 力下降。
14
内耳性耳鸣特点
【临床特点】典型的蜗性耳鸣如梅尼埃病为低调 耳鸣,典型者有听觉过敏(重振现象),掩蔽有 效。
【治疗】减轻内耳积水。方法包括① 低盐饮食; ②激素治疗③利尿剂治疗。如长期用药,需注意 可能出现低钾血症,要进行补钾治疗;④ 脱水药 物⑤ 改善微循环治疗。早期梅尼埃病可行内淋巴 囊减压。术后50%患者耳鸣缓解。也可用外耳道 正负压力仪(Minette)进行治疗。
病因不明者则要根据专科检查结果进行分 类,确定病变部位,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3
耳鸣的治疗原则
大多数病因不明 急性耳鸣要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同突发性
聋。 慢性耳鸣的治疗原则是缓解症状,控制伴
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4
主观性耳鸣的分类
主观性耳鸣有不同分类。最主要的分类是 按照病程以及是否出现睡眠障碍等失代偿 情况进行分类。
8
耳鸣疗效评定
痊愈:耳鸣完全消失; 显效:耳鸣改善二级以上; 有效:耳鸣改善一级; 无效:耳鸣无明显改变。
9
一、外耳性耳鸣
【常见疾病】外耳道耵聍栓塞;异物;胆 脂瘤、外耳道湿疹等。
【产生机制】外耳道中的各种物质均可刺 激鼓膜,引起耳鸣症状。
【临床特点】常常在吞咽动作时出现耳鸣。 耳鸣常为低调,嗡嗡声或哗哗声。
【治疗】清洁外耳道。 【预后】很好。
10
二、中耳性耳鸣
【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慢性中耳乳突炎; 中耳胆脂瘤;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 耳硬化症等。
【产生机制】① 鼓室积液,可使中耳压力状态发 生改变,引起耳鸣。②自体噪声过大:主要来自 迷路及周围血管搏动声音,呼吸音等。传导性聋 的患者常感到生理性噪声加强,因外界环境噪声 掩蔽作用降低,如耳硬化症。镫骨术后耳鸣减轻, 因中耳恢复正常后外界掩蔽作用加强。瞬目引起 的耳鸣常与镫骨肌异常收缩有关,常为病毒感染 引起。
17
中枢性耳鸣
【耳鸣特点】患者常自觉为双侧同频耳鸣、颅鸣 或头深部的声音很难判断哪一侧,掩蔽无效,利 多卡因不能使耳鸣减轻。
【治疗】药物治疗疗效不佳。如为代偿性耳鸣, 可不用任何处理,定期到耳科医生进行相关咨询。 失代偿性耳鸣,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继发出现的失 代偿症状,如失眠、焦虑、抑郁等,进行相应的 对症处理。
【预后】让患者努力适应耳鸣,达到代偿适应, 虽耳鸣音量很难降低,也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生 活质量。
5
根据病程分类
急性耳鸣:病程<3月; 亚急性耳鸣:病程4~12月; 慢性耳鸣:病程>1年。
6
根据有无继发症状分类
根据有无继发的注意力以及睡眠障碍,烦 躁,抑郁等神经精神症状:可分为代偿性, 非代偿性耳鸣。
7
耳鸣程度分级
0级:没有耳鸣。 1级:偶有耳鸣,但不觉得痛苦。 2级:持续耳鸣,安静时加重。 3级:在嘈杂的环境中也有持续耳鸣。 4级:持续耳鸣伴注意力及睡眠障碍。 5级:持续重度耳鸣不能工作。 6级:由于严重的耳鸣,患者有自杀倾向
大家好
1
耳鸣诊疗流程及病例分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余力生
2
耳鸣的基本诊疗原则
耳鸣常是某种疾病的伴随症状,耳鸣的基 本诊疗原则是明确并治疗原发病。针对原 发病治疗后,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耳 鸣,经甲状腺片治疗,患者耳鸣多可自行 消失。颈椎病引起的耳鸣,积极处理颈椎 病变后,有70%的患者耳鸣可减轻或消失。
16
五、中枢性耳鸣
【常见疾病】严重的中枢性供血障碍﹑脑肿瘤﹑ 颅脑外伤﹑神经衰弱或神经外科术后都可出现中 枢性耳鸣。
【产生机制】中枢性耳鸣没有争论。切断听神经 后如耳鸣仍存在则认为耳鸣来自听觉中枢。目前 的观点认为抑制神经元的功能下降而引起听觉核 区自发活性病理性改变引起耳鸣。特别注意:慢 性耳鸣有"中枢化"特点。梅尼埃病的发病机制为 膜迷路积水,病程较长者行迷路切除后仍然有耳 鸣,提示耳鸣的部位来自中枢。这些现象也是耳 鸣不宜采用手术治疗的原因。
13
内耳性耳鸣发病机制
梅尼埃病内淋巴积水,内淋巴膜移位,可改变静 纤毛工作环境 (静态刺激)在蜗孔产生湍流,引起 毛束较高频率刺激。使蜗孔附近内外毛细胞活性 增加而引起低频耳鸣。病期较长时可涉及基底回 毛细胞。
突聋多为耳蜗病变,耳鸣也多为外周性耳鸣。 耳毒性药物产生的耳聋与耳鸣也大多为蜗性。少
11
二、中耳பைடு நூலகம்耳鸣
【临床特点】多为低调耳鸣,常伴传导性聋或混 合性聋。耳部检查常可发现鼓室积液、鼓膜穿孔、 胆脂瘤等病变。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首先应治疗慢性鼻-鼻窦 炎,腺样体肥大,鼻咽癌等。必要时可进行鼓膜 穿刺、切开或置管。慢性中耳炎需要手术治疗。 瞬目引起的耳鸣可口服卡马西平0.1Tid。耳硬化症 患者进行镫骨底板开窗后,90%患者耳鸣减轻或 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