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亚铜的制备和性质

合集下载

废紫铜催化制备氯化亚铜新工艺

废紫铜催化制备氯化亚铜新工艺

作者简介 : 李国庭 , . 男 生于 16 年 . 95 工程 师. 硬士 , 已发表论 文 2 多篇。 0
维普资讯
2O — 3M() O2 0 , 2
李国庭
废紫铜催化制备氯化亚铜新工艺 4 1 溢 塔 现 象。本 工 艺 选 择 空 气 流 量 为 35— .
1 目前 生产氯 化亚 铜的主要 方法
G 11 —7 B 69 9标准 。
2 实验
1铜丝空气氧化法。系将铜丝直接和食盐—盐 ) 酸料液反应 , 同时通空气氧化 , 生成氯化亚铜一氯化 钠络 合物 , 经水解 而得 , 应式 如下 : 反
4. H 1 4 a 1 C u+4 C + N  ̄ +q — H +2 2 H0
4 0 m mi 。 . n
8 0℃左右并在此温度下反应至游离酸 < L , 6 , 时 停 g 止反应 , 将生成的沉淀物过滤 , 滤液返 回氧化塔 , 滤 饼经稀 盐酸 、 乙醇洗 涤后 , 送干燥 室在 8 0 0~10℃下
干燥 , 即可得 到氯化 亚铜 产品 。
3 结果与讨论 3 1 反 应条件 的确定 .
23 工 艺 流 程 .


I+
本 试验流 程如 图 1 所示 。
4 废铜氯气氧化法。系将废铜在水相中通入氯 ) 气, 在一定温度 下特铜氧化成 c 2 c1 再与过 量 I 1 I , 2
的铜 发生反 应 。反应式 如下 :
+口2 一
C Cz u u l +c —
牛催 剂 单 + 弘 + +
2 1 主要 原 料及规格 .
废紫铜 : 经过预处理除去漆皮及铁等杂质, 铜含
量 ≥9 % ; 业盐 酸 , C 含 量 ≥2% ; 9 工 H1 0 乙醇 , 含量 ≥9% ; 5 催化 剂 , 自制 。

实验室氯化亚铜的制备

实验室氯化亚铜的制备

实验四氯化亚铜的制备及亚铜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掌握二价Cu2+ 与一价Cu+ 之间的转化条件2、掌握用铜粉还原法制备氯化亚铜的方法3、学习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方法二、实验原理1、氯化亚铜的制备原理将硫酸铜与氯化钠加水溶解,并用盐酸调节酸度,再加入铜粉一起加热,二价Cu2+ 被单质铜还原成可溶性的配合物Na[CuCl2],经水解后产生白色沉淀,即为氯化亚铜产品。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Cu+CuCl2+2NaCl ══ 2Na[CuCl2][CuCl2]-══ CuCl↓+Cl-2、氯化亚铜的定量分析原理样品中的亚铜离子能使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加入玻璃珠在振摇下能使样品迅速溶解,然后以1,10-邻菲啰啉-硫酸亚铁络合物作指示剂,用硫酸高铈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CuCl + FeCl3 ══CuCl2 + FeCl2Fe2+ + Ce4+══ Fe3+ + Ce3+三、仪器药品仪器:电炉循环水真空泵恒温鼓风干燥箱烧杯(1000mL,500mL)台天平布氏漏斗分析天平容量瓶(250mL)移液管(25mL)锥形瓶(250mL)酸式滴定管玻璃珠(直径3-5mm)药品:铜粉硫酸铜氯化钠盐酸无水乙醇0.1 mol·L-1硫酸铈标准溶液(用AR级硫酸铈或硫酸铈铵配制,每升加30mL浓硫酸)0.5 mol·L-1 三氯化铁溶液(75g FeCl3·6H2O溶解于150mLHCl和400mL水中)邻菲啰啉指示剂(1.49g1,10-邻菲啰啉加0.695g FeSO4·7H2O溶解于100mL水中)四、实验步骤1、氯化亚铜的制备在烧杯中放入12.5g五水硫酸铜和6gNaCl,加水200mL,加热搅拌使溶解,再加入3.2g 铜粉和3mL浓HCl,于微沸下反应至蓝色溶液转变成无色透明时为止。

此时用滴管吸少许滴入清水中,应有白色沉淀产生。

待反应液澄清后(或用布氏漏斗抽滤),慢慢将上层清液倾入800mL清水中,水解5分钟,用布氏漏斗抽滤,再用清水洗涤沉淀3次,继续抽干后用10mL无水乙醇洗涤,抽干后转移到真空干燥箱中于50℃干燥半小时得白色氯化亚铜晶体成品。

氯化亚铜沸点

氯化亚铜沸点

氯化亚铜沸点氯化亚铜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uCl,也被称为亚铜氯。

其熔点为497℃,沸点为1495℃。

下面将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对氯化亚铜进行详细介绍。

1. 物理性质: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结晶固体,晶体结构属于立方晶系。

其在常温下为固体形式,熔点较高,为497℃。

在高温下,氯化亚铜可显著增加气体和液体的电导率,因而被用作电导体。

2. 化学性质:(1)氯化亚铜在空气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容易被氧化。

(2)在水中,氯化亚铜呈现出较强的溶解性,形成CuCl2-离子。

这是因为亚铜氯具有较高的极化性。

(3)亚铜氯可与氢氯酸反应生成氯铜酸(CuCl2)。

(4)氯化亚铜可以和一些铁离子(Fe2+、Fe3+)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3. 制备方法:(1)通过亚铜在氯气中受热:Cu + Cl2 → CuCl(2)用铜和盐酸反应:Cu + 2HCl → CuCl2 + H2↑4. 应用:(1)医学:氯化亚铜被用作一种抗菌剂,可用于治疗伤口和皮肤感染。

(2)冶金工业:亚铜氯常用于单晶体的生长和电子元件的制备过程中。

(3)化学分析:氯化亚铜可用作各种化学分析试剂,例如作为检测水中含氢硫化物的试剂。

(4)杀菌剂:氯化亚铜具有一定的杀菌能力,常被用于水处理中的消毒剂和杀菌剂。

总结:氯化亚铜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一定的溶解性。

其熔点为497℃,沸点为1495℃。

氯化亚铜在医学、冶金、化学分析和杀菌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制备氯化亚铜的方法主要有亚铜在氯气中受热和用铜和盐酸反应这两种常见的方法。

对于氯化亚铜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和探索其在不同领域中的潜力。

氯化亚铜

氯化亚铜

2 废触体酸浸法制氯化亚铜废触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溶液,鼓气反应完毕后,过滤得到CuCl 2溶液,采用NaOH 或者NaCO 3调节到最佳的反应pH 值,加热至60~70℃,逐渐加入过量的NaSO 3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反应时考虑调节pH 值)后,加水析出沉淀,倾去上层液,用2%的盐酸溶液洗涤数次,再用无水乙醇边洗涤边抽滤,得到的CuCl 晶体在60℃下真空干燥4h ,称量后密封保存。

废触体酸浸法回收氯化亚铜 废触体稀盐酸+鼓空气NaCO 3/NaOH 调节pHNaSO 3还原CuCl 2+水洗涤+过滤CuCl 晶体物料配比:Cu:HCl=1:1.2、1:1.5、1:2、1:3酸浸时间:1h 、2h 、4h稀盐酸+乙醇真空干燥pH 值:3.5、待定还原剂加入量:Cu:NaSO 3=1:1.1、1:1.2、1:1.4反应温度:60~70℃反应时间:0.5h 、1h 、2h加水稀释洗出沉淀:水量待定盐酸洗涤:浓度(2%)、洗涤次数待定无水乙醇:加入量待定真空干燥;温度暂定60 ℃、时间暂定4h在有大量的Cl —存在时,NaSO 3可将CuCl 2还原,得到[CuCl 2]—: []2+-2232242u +4l +22C C SO H O CuCl SO H -∆--++−−→++ 有文献指出,pH 值对此反应中的CuCl 的产率影响很大,pH 为3.5时,为最佳反应pH 值,并且NaSO 3要缓慢加入到溶液中,加入过快会和H +作用生成SO 2气体。

式中的Cl -既起到沉淀剂的作用,又起到配位剂的作用,因而,当沉淀剂Cl -的浓度适当时,能使CuCl 溶解度降低,析出沉淀;有文献指出,当c Cl ->3.72×10-3mol/L 时,即沉淀剂过量时,配位效应起主导作用,CuCl 沉淀和过量的Cl -进一步配合生成[CuCl 2]—。

而[CuCl 2]—不稳定,用大量的水稀释即产生CuCl 沉淀:[]2u l(s)+Cl CuCl C C --−−−→大量水 CuCl 属于微溶物质,在CuCl 饱和溶液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关系: ()()+u l s u l aq u l C C C C C C -++7u l 1.710C C --⎡⎤⎡⎤=⨯⎣⎦⎣⎦当溶液中[Cu +]·[Cl -]>1.7×10-7时,CuCl 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当溶液中[Cu +]·[Cl -]=1.7×10-7时,溶液中的离子与沉淀处于平衡状态; 当溶液中[Cu +]·[Cl -]<1.7×10-7时,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无沉淀析出,若有沉淀则溶解。

以低品位铜矿砂制备氯化亚铜流程中酸融1的离子方程式

以低品位铜矿砂制备氯化亚铜流程中酸融1的离子方程式

以低品位铜矿砂制备氯化亚铜流程中酸融1的离子方程式在现代工业中,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金属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耐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力、建筑和汽车等领域。

然而,铜矿石中的铜含量通常很低,为了提取和纯化铜金属,人们开发了许多不同的工艺和方法。

其中,以低品位铜矿砂制备氯化亚铜流程中的酸融步骤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酸融是指通过将铜矿石与酸性溶液反应,使铜矿石中的铜元素溶解到溶液中,从而实现提取和分离的过程。

在以低品位铜矿砂制备氯化亚铜的流程中,酸融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它不仅可以将铜矿石中的铜元素溶解出来,还可以去除其他杂质元素,从而得到较为纯净的铜溶液。

研究和优化酸融步骤对于实现高效、低成本的铜提取过程至关重要。

在酸融过程中,常用的酸性溶液是硫酸。

硫酸是一种强酸,能够与铜矿石中的铜矿砂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较高的硫酸铜溶解物。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以表示为:CuFeS2 + 2H2SO4 → CuSO4 + FeSO4 + 2SO2 + 2H2O在这个方程式中,CuFeS2代表铜矿石中的铜矿砂,H2SO4代表硫酸,CuSO4和FeSO4分别表示铜和铁的硫酸盐,SO2是产生的一氧化硫气体,H2O则代表水。

通过这个反应,铜矿石中的铜元素被转化为溶于酸性溶液中的硫酸铜溶解物。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含有铜的溶液,可以进一步进行铜的提取和纯化。

在实际工业生产中,还需要考虑反应条件的控制,如反应温度、压力和酸浓度等因素,以优化酸融过程的效果。

总结回顾:以低品位铜矿砂制备氯化亚铜流程中的酸融步骤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提取和纯化铜。

在酸融过程中,采用硫酸作为酸性溶液,与铜矿石中的铜矿砂发生反应,生成溶解度较高的硫酸铜溶解物。

通过这个反应,铜元素被转化为可溶于酸性溶液中的形式,从而实现铜的提取和纯化。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优化反应条件以提高酸融效果。

个人观点和理解:酸融步骤在铜提取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酸融,能够有效地将铜矿石中的铜元素溶解出来,为后续的提取和加工提供了基础。

氯化亚铜标准

氯化亚铜标准

氯化亚铜标准
氯化亚铜的标准主要涉及到其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关于氯化亚铜的标准:
化学性质:氯化亚铜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CuCl,为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难溶于水,溶于浓盐酸生成氯亚铜酸,溶于氨水生成氯化二氨合亚铜,不溶于乙醇。

物理性质:氯化亚铜的熔点为426℃,沸点为1490℃,密度为4.415g/cm³。

制备方法:氯化亚铜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如铜与氯化氢反应、氧化亚铜与盐酸反应等。

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以保证产物的质量和纯度。

应用:氯化亚铜在多个领域有应用,如用作催化剂、杀菌剂、媒染剂、脱色剂等,还可用于冶金工业和一氧化碳、乙炔的测定。

此外,氯化亚铜还可用作油漆催干剂、纤维媒染剂、农药配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氯化亚铜在不同的应用领域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如纯度、粒度、形貌等。

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氯化亚铜标准和产品。

同时,氯化亚铜的生产和使用也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环保要求,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氯化亚铜的制备和性质

氯化亚铜的制备和性质
2 Cu2++5SO32-+H2O→2[Cu(SO3)2]3-+SO42-+2H+
• 纯的CuCl为白色四面体结晶,遇光变褐色,熔点703K,密度为 3.53g/mL。熔融时呈铁灰色,置于湿空气中迅速氧化为Cu(OH)Cl 而变为绿色。 CuCl多用于有机合成和染料工业的催化剂和还原剂, 石油工业脱硫与脱色剂,分析化学的脱氧与CO吸收剂等。
三、仪器与试剂
• 仪器:台式天平;电磁搅拌器;滴液漏斗; 抽滤装置等。
• 试剂:CuSO4·5H2O(s);Na2SO3(s);NaCl(s); Na2CO3(s);H2SO4(0.5 mol/L); HCl(1%);NaOH(0.5 mol/L);无水乙醇; 铁粉。
四、实验步骤
• CuCl的制备
基础化学实验徐伟亮主编基础化学实验徐伟亮主编实验四氯化亚铜的制备和性质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二实验原理三仪器与试剂四实验步骤五思考题一实验目的?掌握cu与cu的性质与相互转换条件
基础化学实验(Ⅱ)
江苏大学本科生实验 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徐伟亮主编)
实验四 氯化亚铜的制备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思考题
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 洗涤滤饼为何要用去氧水?用普通去离子水如何?
2CuSO4+Na2SO3+2NaCl+H2O→ 2CuCl↓+2Na2SO4+H2SO4
二、实验原理
基础化学 实验(Ⅱ)
• 反应过程中需及时除去系统中反应生成的H+,使反应环境尽可能维 持在弱酸或近中性条件下,以使反应进行完全。为此,使用 Na2CO3作为H+消除剂。显然Na2CO3的加入最好与还原剂Na2SO3同 步进行(为什么?)。另外,最好是将Na2CO3 -Na2SO3混合溶液加 入Cu2+溶液中,否则将发生下面反应致使难以制得CuCl。反应如下:

氯化亚铜的合成

氯化亚铜的合成

★★★★★氯化亞銅的合成一、題目:探討化學反應現象並解釋-CuC l的合成二、注意事項:1.濃鹽酸所逸出的白煙會傷害呼吸器官,須妥善操作並避免吸入。

(濃鹽酸的添加,請在指定的角落添加,並加塞以避免HCl逸出。

)2.先閱讀問題,再依實驗步驟完成操作,並回答實驗報告所列問題。

三、實驗步驟:(步驟為提要,細節及技巧自行思考,仔細觀察每一個步驟以便回答)1.取約7 g 氯化銅晶體(含結晶水)於錐形瓶中,加入25 mL水,溶解後再加入25 mL的濃鹽酸,混合均勻後再加入6g 銅粉。

2.用錶玻璃蓋住瓶口,加熱此溶液至成為稻草黃色。

3.量取300 mL水和15 mL乙醚,共置於另一錐形瓶,混合均勻。

4.以傾析法分離稻草黃溶液和沉澱物,將溶液部分倒入步驟3之錐形瓶中,將所生沉澱分離出來。

5.以少量蒸餾水加幾滴鹽酸後,洗沉澱物(一次),再用15mL藥用酒精洗沉澱物(共洗二次),再用15mL乙醚洗沉澱(共洗二次),待乾燥後交出成品。

6.取少量濾液加入數滴濃氨水,觀察結果。

四、問題:1. CuCl2‧2H2O為何種顏色?2. CuCl2‧2H2O溶於水為何種顏色?為何?3. CuCl2‧2H2O溶液加入濃鹽酸後為何種顏色?4. CuCl2‧2H2O溶液加入濃鹽酸後,再加入Cu粉,為何種顏色?何故?5. 加熱上述問題4.的系統,一會兒後,變成稻草黃(透明度好),請問:a.何種產物生成?b.瓶底的沉澱物是什麼?6. 稻草黃溶液轉移入300mL水/15mL乙醚混合液中,沉澱物變為何種顏色?這個沉澱物可能是什麼物質?7. 為什麼要用蒸餾水洗沉澱物?8. 為什麼蒸餾水要先加入數滴濃鹽酸?9. 為什麼還要進一步用藥用酒精洗滌沉澱物?10. 為什麼最後要再用乙醚洗沉澱物?11. 濾液略成何種顏色?是何種物質造成的?12. 將濾液加入氨水中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13. 寫出本次實驗中氯化銅和銅作用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14. 已知下列數據:Cu2++ e─→Cu+Cu++ e─→CuCu2++ e─→Cu+預測上述13.題的化學反應,在標準狀況下是否會發生?理由是什麼?15. 說明上述13.題的化學反應,在實驗操作中能發生的理由?解答:1. 藍綠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Cu2++5SO32-+H2O→2[Cu(SO3)2]3-+SO42-+2H+
• 纯的CuCl为白色四面体结晶,遇光变褐色,熔点703K,密度为 3.53g/mL。熔融时呈铁灰色,置于湿空气中迅速氧化为Cu(OH)Cl 而变为绿色。 CuCl多用于有机合成和染料工业的催化剂和还原剂, 石油工业脱硫与脱色剂,分析化学的脱氧与CO吸收剂等。
四、实验步骤
废液无害化处理
废液中含有金属铜离子,对环境有危害,请你利用提供的试 剂,拟订方案除去废液中的铜并加以回收。回收铜后的废液可以 排放。
• CuCl的质实验
取CuCl样品少许,分别试验与稀硫酸、NaOH、浓盐酸的作用 情况,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并解释现象。
五、思考题
• Na2SO3-Na2CO3混合液滴加时间为何不小于1h?滴加太快有何后果? • 如果将CuSO4-NaCl混合液往Na2SO3-Na2CO3混合液中滴加,将会
基础化学实验(Ⅱ)
江苏大学本科生实验 教材:基础化学实验(徐伟亮主编)
实验四 氯化亚铜的制备和性质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仪器与试剂 四、实验步骤 五、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 掌握Cu(Ⅰ)与Cu(Ⅱ)的性质与相互转换条件。 • 了解CuCl的制备方法及性质。
二、实验原理
基础化学 实验(Ⅱ)
二、实验原理
基础化学 实验(Ⅱ)
• 反应过程中需及时除去系统中反应生成的H+,使反应环境尽可能维 持在弱酸或近中性条件下,以使反应进行完全。为此,使用 Na2CO3作为H+消除剂。显然Na2CO3的加入最好与还原剂Na2SO3同 步进行(为什么?)。另外,最好是将Na2CO3 -Na2SO3混合溶液加 入Cu2+溶液中,否则将发生下面反应致使难以制得CuCl。反应如下:
三、仪器与试剂
• 仪器:台式天平;电磁搅拌器;滴液漏斗; 抽滤装置等。
• 试剂:CuSO4·5H2O(s);Na2SO3(s);NaCl(s); Na2CO3(s);H2SO4(0.5 mol/L); HCl(1%);NaOH(0.5 mol/L);无水乙醇; 铁粉。
四、实验步骤
• CuCl的制备
• 在水溶液中Cu(Ⅰ)不稳定,很容易歧化为Cu(Ⅱ)和单质Cu,也可 被氧化为Cu(Ⅱ)。欲使Cu(Ⅰ)稳定存在,必须形成沉淀或相应的 配合物。
• 本实验主要通过在有与Cu(Ⅰ)能产生沉淀的沉淀剂存在下还原 Cu(Ⅱ),反应式如下:
2CuSO4+Na2SO3+2NaCl+H2O→ 2CuCl↓+2Na2SO4+H2SO4
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 洗涤滤饼为何要用去氧水?用普通去离子水如何?
在台式天平上称取25 g CuSO4·5H2O(s)和10 g NaCl(s)置于400 mL烧杯中,加100 mL水使其溶解。另取7.5 g Na2SO3和5g Na2CO3 共溶于40 mL水中,将此混合液转移至150mL滴液漏斗中,把 CuSO4-NaCl混合液置于电磁搅拌器上。开启搅拌,使Na2SO3Na2CO3混合溶液缓慢滴入其中,控制滴加速度以使时间不低于1h 为好。加完后,继续搅拌10 min。抽滤,滤饼以1%的盐酸溶液洗 涤,然后用去氧水(如何制得)冲洗3次,最后用15 mL无水乙醇 冲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