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对等

合集下载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修辞格的翻译方法修辞格一般都具有形式独特新颖、内容丰富、功能生动鲜明等特点。

翻译英语修辞格力求译文能有效地再现原文的精神和风格。

英译汉中常见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词义修辞格、句法修辞格等,本文着重介绍了修辞格的翻译方法,包括直译、加注、意译法、替换法、归化、切分等,并通过一些实例来阐述。

一般说来,修辞格的翻译原则是形似不如神似重要,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在修辞手法修辞格的翻译上存在许多差异,为了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

总的来说,英语修辞格的译法主要有直译、加注、意译、归化、切分、数种译法并用等。

(一)直译法在英汉两种语言的修辞手法和比喻形象无甚差异的情况下,就可采用直译。

直译既可传达原文的意义,又可保持原文的修辞风格,丰富译文的语言表达能力。

His present hunger awoke and gnawed at him.这会儿,他肚子里的饥饿又苏醒过来撕咬着他。

(二)加注法加注也是丰富译文语言表达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既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和神韵,又能扩展读者的知识面,尤其原文所用的典故在上下文中起比较重要的作用时,使用加注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Christ,to hear some of th ose sailor’s myths,you’dthink bloody Fort know was on every ship that sailed.天哪,要是听信有些水手的胡说八道,你会以为每条出海的船上都有该死的诺克斯堡哩。

(注:诺克斯堡是美国一个军事保留地,是美国黄金仓库的所在地。

)(三)意译法由于许多英语修辞手法或比喻形象本身是特有的,如保留其形象就会危害其义。

如英语的头韵法,其搭配可以千变万化,很难碰巧找到这样的汉语搭配,即使勉强凑韵,也不一定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首先保证译文能正确传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然后尽一切可能去表现原文的节奏和旋律。

safe and sound安然无恙now and never机不可失(1)He is the mouth of the Hous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crown.他是议会对王室的发言人。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

探析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摘要修辞格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

隐喻是英文当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隐喻手法,并在译文中体现,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

本文就英文隐喻修辞格的翻译技巧进行一些探讨与总结。

关键词修辞格隐喻翻译技巧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修辞格是英语中最常见的用于增强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手段之一。

隐喻(metaphor)又叫暗喻,是英文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修辞格。

韦伯斯特词典对隐喻的定义为:“a figure of speech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to another.” 指的是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点把某事物或动作原有的含义转嫁到另一事物或动作,借以提高语言的表达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隐喻手法,并在译文中体现,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提高翻译水平和翻译质量。

以下笔者通过举例浅谈并总结了英语隐喻修辞格在翻译方面的一些理论与技巧:一、直译法与明喻(simile)通常使用like, as 等比喻词相比,隐喻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使用喻词,因此其主体和喻体的关系就显得十分紧密,以至于在形式上成了相合的关系。

当英语中有些表达法与对应的汉语表达法的隐喻意义基本一致时,我们在翻译中通常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做到形神皆似。

举例如下:1. Tom is a donkey. 汤姆简直是头驴。

(隐喻:汤姆是一个像驴一般的人,指愚蠢的人。

)2 . S h a k e s p e a r i s a mi r r o r o fBritish history. 莎士比亚是英国历史的一面镜子。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法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法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法的翻译一、目的现如今,功能对等理论正在指导翻译的工作。

本文将介绍这一理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法,并就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进行翻译作出探讨。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修辞手法功能对等理论的重点是两个文体的对等性,即要使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这一过程中的作品尽可能保存起源语言文章的原始修辞特征,从而促进翻译作品及原文之间的功能对等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修辞手法在翻��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性。

这些修辞手法包括:对比(Contrast)、转折(Rhetorical Shift)、设问(Rhetorical Question)、由叙到引申(Movementfrom Narrative to Aphorism),构成密切的翻译对等性,一是为了使最终的翻译作品保存原文的修辞特征,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感知能力。

三、使用修辞手法进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修辞手法在多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修辞手法可以保持源语言的修辞风格,比如在翻译社会议谈文章时,作者使用了大量对比等修辞手段增强议论的力度。

翻译者可以采用类似的形式,加强译文的感情色彩,从而使原文的思想更加清晰流畅、有力。

此外,修辞手法还可以加强作者的表达的效果,从而使译文尽可能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

例如,如果翻译一篇散文,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拟人手法,翻译者可以采用一定的修辞表达手段,传达原文拟人手法所表达的思想。

最后,修辞手法还可以被用于给译文增添一定的情感色彩,以增强文章的魅力。

翻译者可以根据原文及翻译目标语读者的特点,选择特定的修辞方式,以便传达原文的情感色彩,使读者充分体味作者最初的感受。

同时,翻译者可以灵活的使用修辞手法,借此丰富译文的表达,以让读者看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从而暗示译者的理解和读者的思想活动,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四、结论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修辞手法在翻译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原文作品保持原文修辞特征,表达原作者本意,发挥修辞语言的魅力,使翻译作品与原文保持真实的功能对等性,增强了翻译作品的阅读价值。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英汉翻译中的语用对等摘要众所周知,英汉翻译除了考虑字面意义的传达和对等外,还要结合英汉社会文化背景译出其字面意义背后的语境意义或者言外之力,以求实现翻译中的语用对等。

这里我们就英汉翻译中如何实现原语与目标语之间言外之力的语用对等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语境;言外之力;语用对等目前,就像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所说的那样,“全世界有十多亿人在用中文,又有约十亿人在用英文,所以中文和英文是全世界用得最多的文字,中英互译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翻译”(许渊冲,2005)。

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处理中英互译首先要解决其理论问题。

关于翻译理论,我国许多学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例如,清代严复首先提出,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傅雷则提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中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等。

翻译理论家奈达则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这里的对等概念不单是词汇的字面意义、语言结构、和语体上的统一,也包括语用意义上的对等。

语用翻译应该使原作和译作在语用语言和社交语用两个层面上达到等值效果或称为语用等值。

这里的语用等值概念实际上和钱钟书所倡导的翻译“化境”,以及傅雷的“神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语言结构与表达的语用对等翻译奈达认为,语言之所以相同,主要是因为它们具有互不相同的形式,因此翻译中如要保存原作的内容,就必须改变表现形式。

语用对等,则主要是指考虑到英汉两种语言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在翻译中必须变通两种语言在词汇、社会文化内涵和表达结构上的字面意义上的对称性,实现翻译的语用等值。

实际上,实现语用对等首先要做到语言言外之力(illocutionary force)和话语蕴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上的对等。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Austin(1969)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语言不再是意义的简单思辨,而是行为活动的具体表现。

浅析英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

浅析英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

浅析英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浅析英语修辞格的运用及翻译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修辞则是语言表达的艺术。

使用修辞格的目的是为了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鲜明突出;或者使语言更加整齐匀称,音调铿锵,加强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读者丰富联想的效果。

英语和汉语都有悠久的历史,也都具有非常丰富的修辞方式。

由于东、西方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语言在修辞格式上显然存在着既相一致又有区别的特点。

认识并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修辞格式的异同,找出二者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我们在英汉语言转换过程中正确理解原文的修辞手法,并在译文中正确使用,从而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和风格。

以下举例浅谈英语修辞格在翻译方面的基本原则及方法:一、直译法对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相类似的常用修辞格,~I1:simile(明喻),metaphor(隐喻),metonym(借代),personification(拟人),hyperbole(夸张),irony(反语),pun(双关),rhetoricquestion(设问)等。

在翻译中当然应当尽可能采用直译的方法,即在用词和修辞结构上都与原文保持一致,做到形神皆似。

举例如下:In his dream he saw the tiny figure fall as a fly(simile)在他的梦中他看见那小小的人影像苍蝇一般地落了下来。

Life is an isthmus between two eternities.(Metaphor)生活是永恒的生死两端之间的峡道。

Sometimes the pen may be mightier than the sword.(Metonymy)有时文人比武士更有力量。

The sun smiled down on the green meadows(Personificatian)太阳向着绿茵茵的草地俯首微笑。

The ancient wilderness dreamed,stretched itself all open to the sun,and seemed to sigh with immeasurable content.(Personification)古老的荒野做着梦,直挺挺地躺在太阳下,好像无限满足地叹了口气。

9常用英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9常用英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 他(指索罗)说:“如果一个人要说什 么,就应像竹筒倒豆子那样直截了当地 说出来。”
• Mr. Smith may serve as a good secretary, for he is as close as an oyster. • 史密斯先生可以当个好秘书,因为他守 口如瓶。
• as cunning as a dead pig • as happy as a cow • a fly in the ointment(药膏 ) • you can’t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 Advice and correction roll off him like water off a duck’s back. • 劝导对他好象水过鸭背似的(不起作用)。
2.
替换比喻,去异求同
• 比喻形象在中英民族中概念不同 • 比喻的事物是各民族特有的成语典故
• 当差异不利于理解,而汉语里恰有相对应 的固定比喻,可用中国特有比喻来替换
• 英语比喻美感的再现应以比喻内容为基 础,发掘比喻美的真正所在,同时致力 于形式的表现,尽可能用“形神兼备” 的翻译来传神达意。在实在不可能“形 似”时,要在“神似”的条件下,竭力 用其它方法和手段表现出原比喻的意之 真谛、美之内涵。依据这一原则,可采 用以下方法:
1.
保留差异,等值再现
• Passion was to go to sleep in the presence of Mrs. General and blood was to change to milk and water. (Dickens. Little Dorrit)
as brave as lion as black as crow

英语修辞格的译法

英语修辞格的译法

Transferred epithet是采用表示性质和特征 的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来修饰、限定 与它根本不同属性的名词。这种修辞手法能 与汉语中的移就基本相似。 The doctor's face expressed a kind of doubting admiration. (用“疑惑”修饰限定“钦佩”)医生的脸 上流露出钦佩而又带有疑惑的神情。 Do you think I will have blood money? 你以为我要这种血腥钱?(用血修饰限定钱) The old man put a reassuring hand on my shoulder. 老人把一只令人安心的手放在我的肩膀上。
alliteration就是在一个词组或一个诗行中有两个以上彼此靠近的词其开头的音节或其他重读音节具有同样的字母或声音assonance是在一句话或在一个诗行中间有两个或更多的词具有相同的元音
英语修辞格的译法
一、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figures of speech)是提高语言表达效 果的语言艺术。它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体 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metonymy
Metonymy、synecdoche和antonomasia都是不直 接说出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换用另一个名称或另一 个说法。它们大体上相当于汉语的借代(分为旁借 和对代两类)。如Crown(王冠)可喻指君主、王 权、王国政府等;doll(玩具)可喻指姑娘、宝贝 等。 (1)The baby was brought up on the bottle. 这个婴儿是喝牛奶或羊奶长大的。 (metonymy──用奶瓶代奶) (2)Some mute inglorious Milton here may rest. 某个沉默的、无名诗人也许在此长眠。 (antonomasia──用米尔顿代诗人)

文学翻译unit 5《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文学翻译unit 5《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第五章修辞格的翻译方法研究汉英修辞格之间的比较与翻译,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汉英两种修辞学和英汉互译,尤其是文学翻译,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原文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修辞手法,是为了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鲜明突出;或者使语言更加整齐匀称,音调铿锵,以便更深入地阐明事件的意义或刻画人物的性格。

因此,译文中若不能正确表现原文的修辞格,就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文风,就不符合“忠实、通顺”的翻译标准。

为了对原文保持最大限度的忠实,我们对任何一种修辞都要采取一定的处理方法,尽一切可能把原文的修辞美传达给译文读者。

从翻译的角度,修辞可以划分为三类:可译、难译、不能译。

首先,对于可译的修辞格,尽可能直译。

属于直译范围的修辞格是我们平时使用最为频繁的,在汉英两种语言里都有对应的修辞格,这类修辞格通常在在语义上做文章,因而容易翻译。

绝大多数英语修辞格都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汉语修辞格,它们在结构上和修辞作用上都彼此十分相似,因而是可译的。

一、可译:直译1. Simile, Metaphor, Hyperbole and personificationSimile 明喻英语中的simile和汉语明喻基本格式相同,本体和喻体之间都出现喻词“像、好像、比如、仿佛、好比、像…一样、如…一般”或“Like, as, as if, as though, as…as”,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照直翻译。

比如:“as busy as bee,as brave as lion,as cheerful as alark,as black as crow,as sharp as knife”。

Example 1:她的脸色苍白而带光泽,仿佛大理石似的;一双眼睛又黑又大,在暗淡的囚房中,宝石似的闪着晶莹的光。

(杨沫,《青春之歌》)Her face was pale and yet as lustrous as marble, and her large, black eyes sparkled like jewels in that murky cell.但是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某些喻体联想意义的不同,因而不能墨守原文的修辞手法,比如“As cool as a cucumber,As sharp as a needle,As tight as a drum,As sure as a gu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辞格翻译的语用对等
语用学是语言学中一门生气勃勃的独立新学科,为语言研究开辟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它从交际功能的角度研究语言,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新发展。

语用学主要研究使用中的语言,它的一些原理对翻译现象有着强大的解释力和指导意义。

语用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意义和语境。

修辞格所表达的意义不仅包括字面意义,还包括其言外之意,即语用意义。

大部分辞格的使用主要是为了表达话语的语用意义。

由于语言具有间接性,有时话语的字面意义和要表达的语用意义是不一致的,修辞格的使用也是间接语言的一种表现手段。

因此,结合语用学的理论来研究修辞格的翻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本论文首先对语用学中的几个核心概念如语境、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等与翻译过程进行交叉渗透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以相当的实例论述语用学理论成果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翻译对等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翻译界从不同的角度对翻译对等进行研究。

按语义翻译有时很难达到意义和功能上的对等,只有语用对等可以弥补语义翻译的不足,使译入语的读者获得相同的感受和体验。

语用学的关联理论把翻译定义为语内或语际间的明示—推理活动,翻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交际自然要看交际者的意图和听者的期待。

译者和译语接受者推理时所依据的是最佳关联性,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对等原则是一个动态的、辩证的概念而不是一个静态的、
机械的概念。

大多情况下,译文和原文只是在相关方面等同(equivalent in relevant respects)。

翻译也只能寻求最佳关联,做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在确定了语用对等的标准之后,本文着重分析汉英两种语言中修辞格使用的区别,探求在翻译中应该选用什么策略以达到语用对等。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其语言达到了汉语语言艺术的最高峰。

而《红楼梦》中的各种修辞格则成为其语言艺术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

本论文选取《红楼梦》中主要的几种修辞格,从语用对等的角度分析杨宪益戴乃迭夫妇英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中对这些修辞格的具体翻译方法和翻译效果,以期进一步证实从语用学角度研究的翻译对等在翻译实践中的可行性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