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合集下载

202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全文)

202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全文)

2021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全文)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按生育年龄发病率15%估算我国有数千万例患者。

内异症主要表现为疼痛、盆腔包块和不孕等,常需要手术治疗,而且术后易复发,少数患者无论如何治疗也是终身不孕,不仅给患者及家庭造成许多痛苦和经济损失,也给国家医疗保险带来巨大的负担[1-2]。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已经意识到内异症的危害性,并认为其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不易通过一次手术彻底治愈[3-5]。

我国近年来也发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6]、“子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7],重点强调了内异症的三级预防、复发的预防和长期管理。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

2016年,我国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质。

新时代,对临床医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治病为中心转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需要临床医师在专注疾病诊疗的同时,思考如何在前端做好疾病的预防。

因此,本文针对内异症的一级和二级预防提出一些想法和同道切磋。

一、疾病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对应易感期。

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或伤害)尚未发生时针对病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施,降低有害暴露的水平,增强个体对抗有害暴露的能力,预防疾病(或伤害)的发生或至少推迟其发生。

一级预防是消灭或消除疾病(或伤害)的根本措施。

二级预防对应亚临床疾病期。

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在疾病早期,症状、体征尚未表现或难以觉察,通过及早发现并诊断疾病,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有更大的机会治愈;或者如果疾病无法治愈,可以通过治疗阻止疾病发展到更严重的阶段或至少减缓发展进程,减少对更复杂的治疗措施的需要。

三级预防对应临床疾病期和康复期。

又称临床预防或疾病管理,发生在疾病的症状、体征明显表现出来之后。

按照这些概念,我国绝大多数妇科医师是在做内异症的三级预防,其实就是内异症已经发生后的治疗,属于“亡羊补牢”。

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新进展(全文)

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新进展(全文)

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新进展(全文)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影响人群广泛,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近日,妇产科在线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冷金花教授从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三个方面对2020年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领域的新进展进行了盘点。

内异症发病率近年来呈明显增高趋势,全球内异症患病人群已达1.7亿,每年内异症患者医疗费用达8000亿美元。

内异症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0%~15%,妇科手术中有5%~15%患者被发现内异症的存在;80%的患者合并明显痛经,半数的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据临床数据统计,在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中,80%存在内异症;不孕女性中,30%~40%是内异症所致。

内异症影响广泛,危害巨大,需要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及长期管理。

一、内异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应为临床诊断目前内异症的诊断“金标准”是手术及病理诊断,从患者最初出现症状到明确诊断,需要长达4~10年不等。

手术诊断的延迟给广大患者带来不少危害,包括增加了疼痛和不孕的风险,增加了痛觉敏感发生的可能,病灶长时间累积形成粘连,增加了手术难度并且延误有效治疗的时限,各种症状给患者带来了精神及心理上的痛苦。

因此,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应为临床诊断,早治疗即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合适的干预,这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

(二)内异症早期诊断的方法内异症的临床诊断包括评估症状、追溯病史、专科查体和辅助检查四个步骤。

首先,对病史来说,多国指南提出,各种类型的盆腔疼痛症状(如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周期性胃肠道及泌尿系症状)合并不孕时,即应怀疑内异症的存在。

其次,盆腔超声和磁共振成像也能评价内异症的存在。

目前还没有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血清标记物可以辅助诊断内异症,血清CA125水平也不推荐作为诊断内异症的标准。

找到内异症早期诊断的可靠标记物也是众学者将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三)内异症早期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对于临床诊断内异症的患者,推荐尽早开始经验性药物治疗。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育龄期内异症患者最主要的问题是疼痛和不孕。

长期管理的目标是控制疼痛、保护生育能力、预防复发和恶变。

1)疼痛: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口服避孕药和GnRH-a仍是常用药物。

对于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手术是可选的治疗方法。

2)不孕:育龄期内异症患者的不孕率高达40%-50%,需要积极治疗。

手术治疗可以提高妊娠率,但对于卵巢功能受损的患者,辅助生殖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二)手术治疗的规范和管理手术治疗的选择和时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等因素综合决定。

腹腔镜手术是首选,应尽量保留正常组织和卵巢功能。

术后应进行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避免复发和恶变。

三)育龄期内异症患者的随访建议育龄期内异症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应包括:疼痛控制情况、药物副作用、妇科超声检查、有卵巢囊肿者应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应进行生育指导和心理疏导。

五更年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更年期内异症患者的主要问题是疼痛和病情复发。

长期管理的目标是控制疼痛、保护生育能力、预防复发和恶变。

1)疼痛:药物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口服避孕药和GnRH-a仍是常用药物。

对于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手术是可选的治疗方法。

2)更年期治疗:更年期内异症患者应根据年龄、症状和病情综合考虑是否需要更年期治疗。

3)更年期内异症患者的随访建议更年期内异症患者每6-12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应包括:疼痛控制情况、药物副作用、妇科超声检查、有卵巢囊肿者应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应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

六结语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

本共识旨在规范内异症的长期管理策略,提高诊治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长期管理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需求和问题,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降低复发和恶变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症状的控制、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的管理、病情的监测等。

2020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与复发性流产(全文)

2020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与复发性流产(全文)

2020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与复发性流产(全文)自然流产(spontaneous abortion,SA)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

通常定义为在一定孕周前的妊娠过程失败、胚胎死亡和胚胎及附属物排出。

在我国目前仍将妊娠28周前的妊娠终止、胚胎及附属物<1000 g者定义为SA。

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3次或3次以上的自然流产者定义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应将连续发生2次及以上的自然流产定义为RSA。

而根据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指南和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ESHRE)的定义,RSA指2次或2次以上的妊娠丢失。

RSA的病因复杂,除已明确的自身免疫异常、易栓症、生殖器官解剖异常、夫妇或胚胎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失调和感染等因素外,至少有40%~50%的RSA病因不明,称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SA,URSA)。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子宫内膜内异症(以下称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本文就此做一阐述。

1内异症与自然流产1.1 内异症能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内异症的发病率在育龄妇女中为10%~1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不孕不育是内异症除疼痛之外的主要临床表现,40%~50%的不孕症患者合并内异症。

既往研究认为,内异症不是引起RSA的原因,因为在对25例RSA患者行腹腔镜检查时无一例发现内异症证据。

Matorras等在一项队列研究后也报道内异症与SA之间无关联。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内异症能增加SA的发生风险。

Santulli等回顾性分析了478例经手术确诊的内异症孕妇和964例非内异症孕妇,发现内异症组的SA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内异症组(29% vs. 19%)。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evonorgestrel-re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LNG-IUS)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甾类性激素实验室和美国人口理事会国际避孕研究委员会联合研发,于1990年首先在芬兰上市,2000年在中国上市。

LNG-IUS有软而小巧的“T”形支架,支架由聚乙烯材料制成,长和宽均为32 mm;纵臂上的圆柱体为储药库,含有左炔诺孕酮(LNG)52 mg,其在子宫腔内的释放速率为20μg/d。

LNG-IUS在全球获批的适应证包括避孕、月经过多、痛经和雌激素补充治疗过程中预防子宫内膜增生,在中国获批的适应证为避孕和特发性月经过多。

LNG-IUS放置至宫腔后15 min即可在血清中检测到LNG[1],数周后血清LNG浓度趋于平稳,在150~200 ng/L。

LNG-IUS使宫腔内形成高浓度孕激素的环境,对子宫内膜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使用LNG-IUS 期间,子宫内膜至肌层的LNG浓度梯度>100倍,子宫内膜至血清中的浓度梯度>1 000倍[2];也能观察到子宫内膜的形态学变化,如腺体萎缩、间质肿胀蜕膜化、动脉壁增厚等。

LNG-IUS发挥避孕作用的机制主要包括3个方面:(1)LNG使子宫颈黏液变厚,阻止精子通过子宫颈管进入子宫腔与卵母细胞结合;(2)子宫内膜高浓度的LNG下调了内膜中ER、PR的表达,使子宫内膜对血液循环中的雌二醇失去敏感性,从而发挥强的子宫内膜增生拮抗作用,使受精卵无法着床;(3)LNG-IUS可抑制精子在子宫和输卵管内的正常活动,抑制精子与卵母细胞的结合从而阻止受精。

LNG-IUS治疗月经过多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宫腔内高浓度的孕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强抑制作用,使子宫内膜萎缩变薄,可明显减少月经出血量和出血天数。

同时,LNG-IUS通过减少月经出血量和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宫内压力、抑制子宫收缩,从而缓解痛经。

2023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全文)

2023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全文)

2023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全文)1. 引言本文旨在制定2023年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为医生和病人提供权威的指导。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和讨论,我们总结出以下共识供大家参考。

2. 疾病分类和诊断标准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我们将妇科疾病分为以下几类:宫颈疾病、子宫体疾病、附件疾病、妇科恶性肿瘤和功能性疾病等。

针对每一类疾病,我们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以确保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宫颈疾病宫颈疾病主要包括宫颈糜烂、宫颈炎和宫颈HPV感染等。

我们建议医生通过宫颈涂片、镜检查和HPV病毒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4. 子宫体疾病子宫体疾病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等。

对于这些疾病,我们建议医生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5. 附件疾病附件疾病主要指卵巢囊肿、输卵管阻塞和卵巢功能早衰等。

我们建议医生通过超声检查、血液检测和内窥镜检查等手段进行诊断,并给予及时的干预和治疗。

6. 妇科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

我们强调早期发现和诊断的重要性,建议女性规律进行妇科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

7. 功能性疾病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和更年期综合征等。

我们建议医生在诊断时充分了解患者的症状,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相关检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8. 结论本文总结了2023年中国妇科疾病诊断专家共识,为医生和病人提供了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我们鼓励医生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以更好地为女性患者的健康服务。

注:本文为专家共识,仅供参考,具体诊疗仍需根据医生的实际情况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这份文档为示例,实际情况可能会根据具体研究结果和专家讨论而有所微调。

)。

2021《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21《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解读全文

2021《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解读全文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妇科常见疾病备受关注。

为指导临床医生在诊治中提供更科学、规范的方法,2021年发布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管理和治疗。

首先,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以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存在于子宫外区域为特征的疾病。

它通常会引起剧烈的痛经、痛觉性肠梗阻、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指南指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检以及影像学检查等。

一般来说,在临床症状明显的情况下,通过紧密监测病情及经验性治疗可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而对于没有症状但怀疑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等)来明确诊断。

针对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对于轻度病例,一般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避孕药等。

对于中度和重度病例,手术治疗是首选方法。

目前,腹腔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中,可以通过切除异位病灶、缩小子宫内膜异位灶等方法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此外,指南还特别强调了术后的管理和治疗。

术后的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术后护理,避免过度劳累、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术后的恢复期间,医生需要与患者建立紧密的随访关系,及时了解患者的症状变化,以调整治疗方案。

与以往的指南相比,2021年版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和补充。

首先,它更加注重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强调了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该指南对于治疗效果的评价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包括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生育和妊娠结局等指标。

总结而言,《子宫内膜异位症管理指南》为临床医生在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它为医生们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提供了参考。

对于患者来说,它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加清晰的治疗路径,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

长期管理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关键

长期管理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关键

长期管理是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关键作者:潘锋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9年第02期以“健康中国,妇女健康”为主题的“2018年林巧稚妇产科学论坛暨第十四届妇产科华润会议”日前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理论联系临床实际,突出人文理念,覆盖了我国妇产科学领域的重点临床内容,以专题讲座、病例分析、专家面对面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科冷金花教授在题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长期管理”的报告中分享了子宫内膜异位症(EM)诊疗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强调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慢性病,腹腔镜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术后复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管理是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术后复发是常见问题冷金花教授首先介绍说,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女性生育年龄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育龄期妇女的患病率高达10%至15%,妇科手术中有5%至10%被发现存在内异症,80%内异症患者合并明显痛经,50%内异症患者合并不孕。

根据临床统计,慢性盆腔疼痛的女性中80%存在内异症,10个不孕妇女中30%至40%是因内异症所致。

自1927年Sampson定义内异症至今90年来,内异症的诊治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过程,人们对内异症的认识也从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扩展到世界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和健康问题,从卵巢“巧克力囊肿”发展到分布广泛、形式各样的“盆腔沙尘暴”,从经典的经血逆流理论发展到“在位内膜决定论”,再到“源头治疗”的多种学说互为补充,特别是在治疗方面,从根治性手术发展到缓解疼痛,改善生育,综合治疗,长期管理的治疗理念。

这些变化体现了近年来人们对生命、器官、生育、人性、个体的观念改变和进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成为内异症治疗的核心内容,新的诊治观念势必改变和优化临床实践,让更多患者获益。

冷金花教授说,内异症引起的疼痛和不育等问题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带来的临床问题形式多样,预测困难,目前还没有一种好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来预测内异症复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内膜异位症长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解读(2020完整版)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被认为是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管理。

不同年龄阶段的内异症患者的需求和问题存在个体化差异,只有充分理解,真正做好分阶段处理,分层次治疗,才能在患者的各个年龄阶段给予最需要的帮助。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多次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以2015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为基础、在新的诊治观念的背景下强调、重视、推广和规范内异症的长期管理策略,以提高中国的内异症诊治水平。

一内异症为什么需要长期管理?
1. 内异症的病因不明或病因难以去除,经血逆流的现象也很常见,保守性手术后容易复发、难以根治。

2. 内异症具有易侵袭的类似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常常累及肠管、泌尿系统等重要器官,手术难以彻底。

3. 内异症可以发生癌变,危及患者的生命。

4. 内异症应被视为“慢性病”,需要长期管理。

使用药物控制病情,避免重复手术操作。

二内异症长期管理的原则和目标
1. 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以患者为中心,分年龄阶段处理,综合治疗。

2. 长期管理的目标:重在减轻和消除疼痛、促进和保护生育能力、降低和减少复发、警惕和早期发现恶变,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3. 规范手术的时机、术式的选择,重视术后的综合治疗、长期管理,使患者的手术获益最大化、手术损伤最小化。

4.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年龄阶段管理,解决不同年龄阶段最主要的临床问题。

三青春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
青少年内异症主要的问题是疼痛和卵巢囊肿。

长期管理的目标主要是控制疼痛、保护生育、延缓进展、预防复发。

(1)疼痛:疼痛的控制以药物治疗为主。

口服避孕药是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对于年龄<16岁的内异症患者也是安全、有效的。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成年内异症最有效的药物,也用于青少年内异症的治疗。

(2)囊肿:青少年内异症患者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方式首选腹腔镜手术,但要注意掌握手术指征。

(3)青少年内异症长期管理的随访:
建议青少年内异症患者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应包括:疼痛控制情况、药物副作用、妇科超声检查、有卵巢囊肿者应复查肿瘤标志物,同时应对青少年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四育龄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
(一)内异症相关疼痛的长期管理
1.内异症相关疼痛的诊治流程参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

2.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术后长期管理:
(1)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指导和帮助妊娠是长期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应该明确建议患者积极妊娠。

(2)无生育要求的患者的术后长期管理应为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
疗、定期随访、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的咨询。

长期管理中也应该注意药物副作用的管理。

(3)药物治疗的建议:
一线药物:NSAID、口服避孕药及高效孕激素。

二线药物包括GnRH-a、LNG-IUS,以及中医中药。

目前,GnRH-a 仍然是内异症药物治疗的”金标准”。

Meta 分析的证据支持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GnRH-a的长程(6个月)治疗比短程用药更能显著降低复发的风险,同时成本效益分析也显示6个月的GnRH-a治疗对于预防复发具有较好的成本效益比。

另外,GnRH-a可以在内异症长期管理的序贯治疗中联合其他药物使用,发挥其迅速减轻症状、萎缩病灶的作用。

(4)育龄期内异症患者术后随访建议:
建议术后半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半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

随访内容的重点在于药物治疗、药物副作用的管理、病情的监测、生育问题的指导。

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储备功能监测、CA125等。

(二)内异症合并不孕的长期管理
(1)内异症合并不孕的长期管理首先应该按照不孕症的诊疗路径进行全面的不孕症检查,排除其他的不孕因素。

(2)临床上可疑合并不孕的内异症患者,建议腹腔镜探查,以确定内异症的诊断、类型、分期并行生育能力的全面评估,同时行内异症病灶清除。

(3)复发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伴不孕者不主张反复手术,临床评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无恶变的前提下,建议经B超引导下穿刺治疗、GnRH-a 2~3个月预处理及IVF-ET。

(4)对于DIE合并不孕的患者,建议手术应作为IVF-ET失败的二线治疗方法。

(5)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对子宫腺肌病及卵巢囊肿的监测以及再次生育的指导。

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储备功能监测等。

(三)内异症复发的长期管理
1. 治疗原则:内异症复发的长期管理重在初治规范、预防复发。

2. 内异症复发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对于内异症复发的患者无论是症状复发还是卵巢囊肿的复发,每3~6个月随访1次。

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生命质量、卵巢囊肿情况、卵巢囊肿良恶性质的监测、药物副作用以及生育的指导。

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标志物、卵巢功能等,对于连续使用GnRH-a 6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监测骨密度。

五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的长期管理
1.围绝经期内异症的长期管理需关注与内异症相关的肿瘤,特别是警惕内异症恶变的风险。

2.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围绝经期内异症患者每3~6个月随访1次。

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内异症症状的控制、卵巢囊肿情况、卵巢囊肿良恶性质的监测以及盆腔其他肿瘤的发生。

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卵巢肿瘤标志物(如CA125、CA199)、卵巢功能等。

六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的长期管理细则
1. 如患者要求生育可直接给予4~6 个月的GnRH-a治疗,在停药后可直接行IVF-ET或自然妊娠。

2. 如患者不要求生育,则在GnRH-a治疗6个月后放置LNG-IUS或口服避孕药或孕三烯酮或高效孕激素(地诺孕素)等治疗,进行序贯或交替治疗以达到长期治疗的目的。

3. 子宫腺肌病患者长期管理的随访建议:
建议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每6个月随访1次。

随访的重点应包括:子宫腺肌病症状的控制、生命质量、药物副作用以及生育的指导。

随访内容包括妇科检查、盆腔超声检查、CA125、血常规等,对于连续使用GnRH-a6个月以上的患者,应监测骨密度。

七内异症患者的教育细则
在医院,病房通过健康讲堂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月经相关的生理知识、内异症的症状、高危因素以及各种治疗方案及其优缺点等内容的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