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

2000年以来,中国城市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2020年达到60.6%。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演变1. 20世纪初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主要集中在商业、工业中心城市。

城市人口主要由外来人口、贫民和少数精英组成,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2. 20世纪中期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中国实行“大跃进”和“三线建设”等计划,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

城市人口从1950年的4910万增加到1965年的1.03亿,城市化率达到17.9%。

此时城市规模较小,城市管理相对落后,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

3. 20世纪末的城市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呈现出加速趋势。

随着1990年代后期城市化率的上升,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质量有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得到了改善。

二、未来趋势1. 新型城镇化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成为“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将致力于城(市)镇融合、城市更新、城市服务、城镇交通等方面的重点工作,并倡导绿色、可持续城市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2. 城市多样性未来城市化进程将呈现出城市多样性的态势。

城市将呈现出分层、分级、分散的趋势,城市与城镇之间的界限将不再清晰。

未来城市的规划设计将更加注重符合不同群体需求、更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

3. 信息化城市未来的城市化进程将越来越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城市发展。

数字城市将通过智能化的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城市的高效运转,推动城市的智慧化、可持续化和生态化发展。

4. 跨国城市化未来城市化进程还将面临着国际化、跨国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城市之间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各国不仅需要加强城市间经济、文化和学术交流,还需要推进全球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合作。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贯穿了世界历史的各个时期。

无论是古代的大都市还是现代的超级城市,城市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城市化进程进行探讨,带领读者了解世界历史上的城市化演变。

一、古代城市化进程古代城市化进程始于兴起于河流流域的早期文明。

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都是古代最早形成的城市化地区。

首先让我们来看古埃及的城市化进程。

尼罗河流域的农业发展和对河流水资源的依赖促使了城市的产生。

尼罗河上的城市底比斯成为古代埃及的首都,周边城市如华沙和阿莱克桑德里亚也逐渐兴盛起来。

同样,古巴比伦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河流流域开始的。

幼发拉底河的河流水资源为巴比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城市发展迅速。

巴比伦成为了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代表城市。

在古代中国,黄河流域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话题。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遗址如仰韶文化遗址、马家沟遗址等。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兴起,如河南的安阳、河北的邯郸等。

二、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中世纪是欧洲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时期。

罗马帝国的衰落、日耳曼民族的入侵和封建制度的形成共同促使了中世纪城市化的兴起。

在中世纪的欧洲,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尤为突出。

荷兰和比利时地处欧洲平原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这为城市的兴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等城市崛起,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意大利的城市化进程也非常显著,如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在贸易、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亚洲的中世纪城市化进程也不可忽视。

中国的南宋时期,江南地区的城市快速发展,如苏州、杭州等成为繁荣繁华的城市。

此外,摩洛哥的菲斯、伊朗的伊斯法罕等城市也在中世纪期间崛起。

三、现代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化进程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这是城市化进一步加速的时代。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革,城市规模的扩大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过程既符合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1.近代城市发展期。

这一时期促进中国城市有所发展的原因主要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这个时期就是因为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我国国门被迫打开,同时也使我国对外贸易的通道被打开。

各种通商口岸城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洋务运动使军事、民用工业,也促进了近代工业城市得到发展。

2.计划经济的波动期。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 ) 1949—1957 年的城市化短期快速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国家启动了很多重点工业项目,吸引了很多农民进入城市,使得新的一批工业城市得以建立。

(2 ) 1958—1965 年的城市化大起大落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大跃进的影响,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导致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后来又因为前期冒进的发展,使得发展中的弊端开始显露,很多人都被动员回乡,城市人口下降,直接使城市化水平下降。

(3 ) 1966—1978 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这个时期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因为很多青年都下乡去了,所以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3.改革开放的加速期。

(1 )恢复阶段(计划经济的波动期1979—1983 年)。

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知青们和下放的人们陆续返乡,使得城市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2 )小城镇高速发展阶段(1984—1991 年)。

因为国家的政策,使得小城镇得到了发展,城市人口和务工人员开始在小城镇落户。

(3 )城市迅速发展阶段(1992 年以来)。

国家确立了经济建设的目标,真正使得我国的城市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电子教案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电子教案
国家。除日本东京继续以2600万人位居第一外,发 展中国家的特大城市名次将普遍上升。
3、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城市 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往往一个城市的经济就占据了某国国民经济的主导 地位。如泰国首都曼谷市的经济就占全国经济的38 %。即使在最不发达的非洲国家,城市经济也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60%。
亚洲、非洲众多沿海城市畸形繁荣。 加速了社会分化和社会变革。
2、亚非广大国家也开始近代城市化进程,一 元的封建城市体系向封建与近代城市并存的二 元结构转化。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
进入20世纪才开始,取得民族独立较早的拉美国家,在 19世纪晚期已开始城市化。亚非较晚,非洲到1950年 前后才开始。
目前城市化进程急剧加快,预计到2025年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达到27
个。
三、发展趋势
1、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经济最不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速度最快。
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0%。最不发达国 家的城市人口将从19亿增加到2030年的39亿,这对许多最不发达 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大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明显。
城市 纽约(美国) 伦敦(英国) 东京(日本)
人口 1230 870 670
巴黎(法国)
550
上海(中国)
530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500
芝加哥(美国)
490
莫斯科(前苏联)
480
加尔各答(印度)
440
洛杉矶(美国)
400
城市 东京(日本) 墨西哥城(墨) 圣保罗(巴西) 孟买(印度) 纽约(美国) 上海(中国) 洛杉矶(美国) 拉各斯(尼日利亚) 加尔各答(印度) 布宜诺斯艾利斯(阿)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整个珠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成松散状,广州、深圳 与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较高,佛山、东莞次之。 从经济隶属度分析,广州与珠三角各市的经济联系较强, 辐射强度高,深圳虽是核心城市,比较而言,对周边的 城市的影响力有限。后者主要是外向型经济,以大出大 进的加工贸易见长,与香港的联系较为密切。
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
“农转非”政策
“过低城市 化”的出现
城市建设方针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和“离土不离乡”
957 960 965 970 978 986 993
第四节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各时期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
400 350 300(假) 化”与户口
城市化”
管制等政策
益紧张.饥荒开始出现。国 重点建设、
家开始制止农村劳动力进 稳步前进
入城市。1959年2月4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制止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指
示》……
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的政策因素
“一五”期间,广州“被撇在一边”。 “内地的一些中等城市作为工业中心发 展得到优先考虑”。“商业是资本主义 的,而工业则是社会主义的……广州的 每个人都希望广州成为新的工业中心”。 时任书记陶铸没有强调广州悠久的商业 中心和广州作为商业中心的重要性。市 长朱光所也指出“因为广州是国防前线 的沿海城市,它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 点”。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公元五世纪至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公元9世纪初,巴黎、伊斯坦布尔、威尼斯、那不勒斯、热那亚(查理曼帝国建立) 公元10世纪末,制度变革(农奴)刺激了欧洲城市的发展
商业的繁荣发展,促成“自治市”、“自由城市” 的产生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从农耕社会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度。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城市化的进程缓慢而坚定。

从最早的城邦国家,到如今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1. 古代城市的兴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就已经开始。

这一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筑城自卫,城市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到了秦朝统一六国,城市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都城咸阳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2. 唐宋时期的城市发展唐宋时期,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商业繁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长安、洛阳、开封等城市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商贾前来经商。

3. 明清时期的城市化进程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空前繁荣,城市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

北京、南京、苏州、杭州等城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 近现代城市化的快速发展(1)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城市化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2)1980年代,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城市化迅速推进。

(3)1990年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

(4)21世纪初,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5. 当前城市化的挑战与机遇如今,我国城市化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保障粮食安全、生态环保的前提下,实现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课题。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化发展仍具有巨大的潜力,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必将书写更加辉煌的城市化篇章。

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迈向和谐人居的未来6. 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我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这一战略旨在转变以往片面追求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推动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也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议题。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就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城市化进程。

在历史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1949-1980年代),加速发展阶段(1980年代后期-2000年代末期)和现代阶段(2010年以后)。

在1949年建国初期,中国的城市化率极低。

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与工业化政策的实施,城市化率逐渐提高。

在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20%左右。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到了21世纪初,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40%以上。

政府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也催生了许多城市化现象,如城市扩张、居民户籍、城市岗位、城市污染等。

然而,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城市化导致大量农民流入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城市空气污染、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也不断恶化。

政府面临着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在2014年推出了城镇化战略。

该战略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城市化率提高到60%左右,并实现城乡一体化。

在城镇化战略的支持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

一方面,政府加强了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快高速铁路网络的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基金的支持等。

同时,政府也重视农村的发展,希望通过城乡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尝试引导城市化的新趋势。

例如,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同时,政府也在向“智慧城市”的转型方向推进,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等改善城市治理和便民服务水平。

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历史和趋势是多方面的。

城市化的加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环境保护和社会需求,为城市化进程带来更可持续、更有质量的发展。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第一节世界城市的发展史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出现,有不同说法,但城市一旦形成、产生,即按其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发展,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①城市产生和早期发展阶段;②中世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时期);③工业化时期(近代时期);④当代时期(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先后出现在古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和底格里斯、幼发拉底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形成统一的王国,建都提尼斯,后又建新都孟斐斯;公元前3000-2500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也开始国家的形成过程,出现了乌尔、巴比伦、亚速等以城市为中心的许多城市国家,在此影响下,小亚细亚和东地中海的克利特岛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出现城市文明。

在此同时,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哈拉帕城、摩亨卓达罗城)和我国黄河流域的中下游平原地区也相继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

欧洲、美洲、非洲的城市建立较晚,公元前1000年左右,欧洲城市首先在希腊出现,因铁矿开采导致的生产力大发展和地中海沿岸贸易往来的发展,希腊随后出现了许多城邦国家(如雅典、斯巴达等),其中雅典由于良好的地理条件发展成40万人口的当时最大城市;通过移民,希腊的城市文明还扩展到地中海西部和黑海地区。

随着希腊文明的衰落,罗马开始强大,公元100年前后,罗马帝国控制了地中海和西欧的大部分地区,并在各地建立行政中心、军事基地、市场,伦敦、巴黎等欧洲著名城市开始兴起。

美洲最早的城市建立在公元前300年以前,非洲也在公元100年前就有城市的存在。

总之,公元前3000-1500年,是世界上城市产生的主要时期。

古代城市形成发展的共同特点:1.城市大多座落在有利于农业、防御和贸易的地方2.城市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聚居区城市间没有严格的劳动地域分工,城市需要从各自的自然环境中生产自需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城市人口中农业人口比重大,城内有不少农田,呈现田园景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业革命 • 大机器生产(社会化、专业化、集中) • 火车(城市范围迅速扩展) • 英国(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四个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 超级城市(400万人以上) • 巨城市(800万人以上) • 大都市带(2500万以上)
达35米的建筑)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二、中世纪城市的发展
•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 1000年 • 欧洲黑暗时期 • 很多城市走向衰落(但没有消亡) • 罗马 100—4万 • 中世纪后期,城市又得到发展 • 市的色彩日益增强 • 总体看,人口规模仍比较小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三、工业社会时期的城市化
世界城市化发展的规律表明,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城市 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是一个不 可逆转的客观规律。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三: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
测算显示,目前农村绝对过剩的劳动力仍 至少有1.5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基数大,据有 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 新增劳动力600多万。
问题
农产品的大量剩余 农民收入增长乏力 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
使农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提高,也严重制约 了社会有效需求的扩张,影响了国民经济 的增长,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药方”:要想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城市化是重要突破口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人口 结构性的矛盾;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当代世界城市化四个特点: 一、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 二、大都市化趋势明显 三、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 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 市移民为主
表1:OECD成员国城市群GDP占所在国GDP的比重(2002年)
表2 长三角城市群现状与世界五大城市群的规模比较
第三节、中国城市发展史
宋(城市革命)
坊市制被打破 镇、市开始显现 出现特大城市
四、封建社会后期的城市发展
元(北京) 明清(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
五、近现代社会时期
二元结构的城市体系 发展速度的区域差异明显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一、短暂发展期(1953-1957年) 二、起伏波动期(1958-1965年) 三、停滞时期(1966-1976年) 四、过渡时期(1977-1981年)
古希腊城市的特点
位于有利于农业、防御、贸易的地方 城墙环绕,宗教地位重要 中心有广场 富人在城市中心,商人、工匠住在工作地 农民给城市提供粮食,城市保护农民不受侵犯
公元100 罗马控制地中海和西欧大部分地区
建立公路系统 市场、行政中心、军事基地 罗马(80-100万人、完善的地下排水系统、高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焦点三:给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出路 焦点四:“候鸟”在城乡之间迁徙 焦点五:谁是城里人? 焦点六:拆除城乡之间的“柏林墙” 焦点七:城市的“吸纳力”有多大? 焦点八:小城镇——大战略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一: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第五章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第二节 当代世界的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城市发展史 第四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 第五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水平特征
第一节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
一、城市产生及早期城市的发展
• 公元前3500—3000 尼罗河、两河流域 • 公元前2500-1500 印度河流域 • 公元前2000-1600黄河流域约 • 公元前300年 美洲危地马拉(玛雅) • 约公元1世纪 非洲(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五节 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
一、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 二、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 三、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四、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 五、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
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东北、华北、西北) 城市化水平中等地区(沿海和中部地区) 城市化水平低的地区(西南和部分中部地区)
■世界各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无 一例外地经历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 转移的过程,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 化同样是绕不开的路。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焦点二:中国城市化是驶入快车道的列车
从1978年到2000年,小城镇由2176个增加 到20312个,城市数量由190个增加到663 个, 其中大城市、特大城市及超大城市 93个,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2000年城市 化率达到36.09%。
五、乡村城市化时期(1982-1991 六、快速城市化时年期)(1992年至今)
“文革”时期(1966-1976)
逆城市化(2000万) 上山下乡 工厂内迁 干部、知识分子下放
以上分析看出:我国城市化波动具有特殊性, 既有经济影响,又有政治影响,而且政治影 响还特别大,多次出现了经济波动和城市化 波动的不一致性,导致我国城市化速度慢, 水平低。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可以拓展第三产业发展空 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城乡 一体化,推进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等。
使更多的土地可以恢复自然状态,生态环境 得到保护,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化的八大焦点 城市化是绕不开的发展之路
■促进城市化是解决我国目前许多社会经 济深层次矛盾的现实选择。城市化是伴随工 业化的自然发展过程。在一个实现了现代化 的国家,农村人口占多数是不可想象的,没 有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一、城市起源和初期发展阶段
公元前2000年 黄河中游 夏 商 周
二、封建社会前期城市的发展(春秋-战国) 特征:
三级城市体系初步形成 城市经济空前繁荣 城市规划普遍实施 秦—城市衰落
三、封建社会中期的城市发展
三国(南方超过北方) 隋(超过秦) 唐(四级行政中心)(大中商业再次城市出现) 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