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相关规范

合集下载

梁尺寸规范

梁尺寸规范

梁尺寸规范梁是建筑物中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结构构件,其尺寸的规范是为了确保梁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以下是关于梁尺寸的规范要点,详细介绍如下。

一、梁的截面尺寸1. 梁的高度:梁的高度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承载力计算确定,通常以跨度和荷载作为参考。

高度过大会增加自重,高度过小则会降低承载能力,因此在设计梁的高度时需要综合考虑。

2. 梁的宽度:梁的宽度一般与其所支撑的结构和使用需求有关,常见的宽度为100mm到1000mm不等。

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需要保证梁能够承受水平和垂直荷载,同时满足美观和节约材料的要求。

3. 梁的翼缘厚度:梁的翼缘厚度也称为梁的侧板厚度,一般为梁的高度的1/10到1/12。

翼缘厚度的确定需要考虑荷载、弯矩和剪力等因素,以确保梁的强度和刚度。

4. 梁的腹板厚度:梁的腹板厚度取决于梁的高度和荷载,常用的比例为梁的高度的1/15到1/20。

腹板厚度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梁上的压力和剪力,确保梁的强度和稳定性。

二、梁的长度和间距1. 梁的长度:梁的长度是指两个支座之间的距离,通常由建筑设计图纸中的跨度决定。

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梁的跨度和荷载计算梁的尺寸,以确保梁能够承受设计要求下的荷载和力矩。

2. 梁的间距:梁的间距取决于楼板的结构类型和荷载条件,常用的间距为3m到6m。

通常情况下,梁的间距越大,梁的高度和宽度需要相应增大,以满足设计要求下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三、梁的配筋1. 梁的钢筋直径:梁的钢筋直径一般为6mm到40mm不等,具体直径取决于设计要求和荷载条件。

通常情况下,梁的钢筋直径应与梁的截面尺寸相适应,以确保梁的强度和抗裂性。

2. 梁的钢筋间距:梁的钢筋间距取决于梁的高度和截面形式,一般为20mm到200mm不等。

梁的钢筋间距需要根据荷载和弯矩计算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下的强度和刚度。

以上是关于梁尺寸规范的一些要点,具体的规范标准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设计规范进行确定。

根据这些规范,可以设计出满足承载能力和稳定性要求的梁结构,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可靠。

桥梁工程中的梁设计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中的梁设计规范要求

桥梁工程中的梁设计规范要求在桥梁工程中,梁是承受荷载并将其传递到支座或墩台上的关键结构部件。

梁的设计规范要求对于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桥梁工程中常规的梁设计规范要求,并探讨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一、荷载规范要求桥梁工程中,梁的设计必须满足各种荷载的规范要求。

根据国家规范,标准荷载包括常态荷载、可变荷载和事故荷载等。

常态荷载包括车行荷载、行人荷载、自重和温度等,可变荷载包括风荷载、流载荷及反力等,事故荷载则包括地震荷载和撞击荷载等。

梁的设计应考虑各种荷载组合,以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稳定。

二、几何尺寸要求梁的几何尺寸是梁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

在梁设计中,必须满足一定的几何要求,如跨径、梁高、梁宽、梁截面形状等。

这些几何要求既受到桥梁功能和形式的影响,又受到荷载和材料力学性能的制约。

在设计中,需要通过合理的几何参数选择,使梁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材料和施工成本,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

三、材料规范要求梁的设计还要满足相应的材料规范要求。

常用的桥梁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预应力混凝土等。

设计中需要确保梁的材料性能满足规范要求,如强度、韧性、疲劳性能等。

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梁,还需要进行预应力设计,以提高梁的抗裂性能和承载能力。

四、变形和振动要求梁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其变形和振动性能。

变形要求是指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如挠度和沉降等。

振动要求是指梁在自然频率和谐振条件下的振动能否满足规范要求,如避免共振、抑制振动幅值等。

梁的设计需要通过结构分析和计算,确保其变形和振动性能处于合理范围,以提供良好的桥梁运行条件。

五、施工规范要求梁的设计还要满足相应的施工规范要求。

在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艺设计、施工研究和施工组织等。

梁的设计应考虑到施工时的方便性和安全性,同时还要满足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梁的施工质量和工期的控制。

总结起来,桥梁工程中的梁设计规范要求包括荷载规范要求、几何尺寸要求、材料规范要求、变形和振动要求以及施工规范要求等。

梁的规范要求(新.doc

梁的规范要求(新.doc

自己精心整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300mm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0mm,梁高小于300 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 和 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

当下部钢筋多余 2 层时,2 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 层的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 和d,d 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

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

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1/4.且不少于2 根。

该纵向构造钢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l0 /5,l 0 为梁的计算跨度。

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小于8mm,当梁的跨度为4~6m 时,直径不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6m 时,直径不宜小于12mm。

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3mm 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截面高度h=150mm~300mm 时,可尽在构件端部l/4 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 为跨度。

但当在构件中部l/2 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

当截面高度小于150mm 时,可以不设置箍筋。

2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对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不宜小于6mm。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9.2.9 的规定;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5d,d 为箍筋直径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5d,并不应大于400mm。

混凝土梁设计规范及应用

混凝土梁设计规范及应用

混凝土梁设计规范及应用一、概述混凝土梁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承重构件,其设计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梁的设计规范、应用范围、计算方法、构造形式、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设计规范1.《建筑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9-2012)该规范是我国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其中第4.5章专门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规定。

在设计混凝土梁时,应按照该规范的要求确定荷载、抗震要求、材料强度等参数,并选择合适的截面形式和构造形式。

2.《钢筋混凝土结构受荷性能设计规范》(GB 50010-2010)该规范是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规范,其中第5章专门对混凝土梁进行了规定。

在设计混凝土梁时,应按照该规范的要求确定截面配筋、受弯承载力、剪力承载力等参数,并进行验算。

3.《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规范》(GB 50010-2010)该规范是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基本规范,其中第9章专门对混凝土梁的施工进行了规定。

在施工混凝土梁时,应按照该规范的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钢筋加工、模板制作、浇筑等工艺。

三、应用范围混凝土梁适用于各种建筑结构中的承重构件。

例如,房屋中的楼板梁、跨越建筑物的梁、桥梁中的梁等。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和要求,混凝土梁的设计和施工也会有所不同。

四、计算方法混凝土梁的计算一般分为两种方法:弹性力学方法和塑性力学方法。

1.弹性力学方法弹性力学方法是将混凝土梁看作是一个简支梁,根据梁的弯曲原理和叠加原理,计算得出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梁的内力、挠度等参数,并进行验算。

该方法适用于荷载较小、变形较小的混凝土梁。

2.塑性力学方法塑性力学方法是将混凝土梁看作是一个塑性体,根据塑性力学原理和材料的本构关系,计算得出混凝土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区域和受力性能,并进行验算。

该方法适用于荷载较大、变形较大的混凝土梁。

五、构造形式混凝土梁的常见构造形式包括矩形截面、T形截面、L形截面、梯形截面等。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

结构设计,梁、板的这些规范要点不能忘!一、梁设计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A.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主要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高于 2.5%;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

钢筋多余2层时,2层最少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

各层钢筋长度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半边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A.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端部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C.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五指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切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钢梁验收规范及标准最新

钢梁验收规范及标准最新

钢梁验收规范及标准最新钢梁作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与耐久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钢梁的验收规范及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

以下是最新的钢梁验收规范及标准:1. 材料要求:钢梁所用钢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合格的质量证明文件。

钢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2. 尺寸精度:钢梁的尺寸偏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包括长度、宽度、厚度以及弯曲度等,以确保安装时的精度和稳定性。

3. 表面处理:钢梁表面应平整、无明显凹凸、锈蚀或裂纹。

表面处理方式应根据使用环境和防腐要求进行,如喷砂、涂漆等。

4. 焊接质量:焊接是钢梁连接的关键工艺,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钢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焊接应符合国家焊接规范,焊缝应平整、无裂纹、无气孔等缺陷。

5. 螺栓连接:螺栓连接处应保证足够的紧固力,螺栓和螺母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连接后的螺栓应无松动。

6. 构件组装:钢梁组装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准确无误。

7. 荷载试验:在钢梁安装完成后,应进行荷载试验以验证其承载能力。

试验应模拟实际使用条件下的荷载情况。

8. 验收标准:钢梁的验收应依据国家或行业标准进行,包括材料、尺寸、焊接、连接等方面的检查。

验收合格后,应出具相应的验收报告。

9. 安全措施:在钢梁的制作、运输、安装及验收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10. 质量记录:整个钢梁的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检验、加工过程、焊接记录、组装记录等,以便于追溯和质量控制。

以上规范及标准是确保钢梁工程质量的基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执行,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和使用安全。

基础梁规范

基础梁规范

基础梁规范基础梁规范是指在建造过程中,对梁的设计和施工进行规范化的要求。

下面是一份基础梁规范的简要介绍,共计1000字。

一、材料选用1. 梁的材料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特别是抗压强度、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的标准;2. 梁的混凝土应当采用标准混凝土,同时应当进行试配,保证混凝土的强度;3. 梁的钢筋应当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且进行抗拉试验,保证其强度。

二、设计要求1. 梁的设计应当满足结构力学的基本要求,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 梁的设计应考虑到受力形式、荷载形式、构造形式等因素,并进行相应计算;3. 梁的截面形状应具备合理的经济性和施工性,避免出现构造上的瑕疵;4.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梁,应当进行专门设计和计算。

三、施工要求1. 在施工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要求;2. 在施工前,应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核,确保方案的合理性;3. 梁的安装应符合施工方案的要求,且施工过程中应保持梁的水平度和垂直度;4. 梁的拆模时间应充分考虑混凝土强度发展和受力状态,避免因拆模过早或过晚而导致的质量问题;5. 在梁顶部需要设置防水层和保温层,以确保梁的使用寿命和正常运行。

四、验收要求1. 梁的验收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对梁的尺寸、强度、垂直度等进行检查;2. 对于梁上的钢筋,应检查其数量、直径、纵向间距、弯曲程度等,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3. 梁的表面应进行检查,确认无裂缝、蜂窝现象等瑕疵;4. 对于梁的防水层和保温层,应进行相关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要求。

综上所述,基础梁规范是确保梁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能够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以及保证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的重要标准。

遵守基础梁规范,不仅可以保证梁的安全可靠性,还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在梁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梁的质量和实用性。

梁规范要求

梁规范要求

梁规范要求梁规范是指建筑工程中的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规范要求。

以下是梁规范要求的1000字说明:梁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结构构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承担和传递楼板和楼板荷载,将荷载传递给柱子或支座等支撑结构。

为了确保梁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要求。

梁规范要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梁的材料选择和强度要求:梁的材料一般为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设计时需要根据荷载的大小、梁跨度和布置等因素进行材料选择。

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钢筋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相关标准。

2. 梁的几何尺寸和布置要求:梁的几何尺寸包括梁的高度、宽度和长度等,这些尺寸需要根据荷载和构造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梁的布置要求包括梁的间距、梁的对称性和连续性等,以保证梁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3. 梁的受力分析和设计要求:梁在承载荷载时会受到弯矩、剪力和轴力等作用,设计时需要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和形状。

梁的设计要求包括梁的受力状态、截面形式和配筋要求等,以确保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4. 梁的施工工艺和验收要求:梁的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浇筑、模板支撑和钢筋安装等工作,施工时需要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施工要求。

梁的验收要求包括梁的尺寸检查、混凝土强度测试和钢筋质量检查等,以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5. 梁的防火和防腐要求:梁作为建筑结构的一部分,需要具备一定的防火和防腐性能。

梁的防火要求包括梁的防火涂料和防火隔离等措施,以提高梁的耐火性能。

梁的防腐要求包括梁的涂层保护和防腐处理等,以提高梁的耐候性能。

总之,梁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梁的结构安全、稳定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定的。

在梁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梁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层剪力墙结构梁图绘制
主要梁类型:
KL (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
LL (跨高比小于5,一般洞口处,全长加密)
L (无加密区,包括一端加密另一端不加密说明中注明固结端加密)
Xl (全长加密,纵筋放大1.2~1.5倍)。

纵筋可采用组合配筋:如2根25+2跟20,或2根25+1根20,或3根25/2根20,但需注意,组合钢筋间的直径差不能大于2级,且不宜大于6mm 。

两排钢筋,第二排钢筋最少配置2根。

钢筋等级:箍筋,纵筋一般为HRB400。

纵筋直径:常用直径范围14~25mm 之间,梁宽200的控制在20mm 以内最好,截面尺寸较小的梁可以用12(如卫生间部位的小梁)。

规范链接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pdf9.2,《抗规》6.3,梁内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和0.45中的较大值y t f f /。

纵筋净间距:梁上部纵筋≥30mm 且≥1.5d ,梁下部纵筋≥25mm 且≥d 。

垂直净距 d ≥25mm ,且≥d,d 纵筋最大直径。

《混规9.2》
箍筋直径:最常用8mm ,截面高度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 ,截面高度不大于800mm 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 。

且不应小于d/4,d 为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

截面尺寸较小满足箍筋最小配筋率情况下可用6mm 。

箍筋间距:100/200见表混凝土设计规范根据梁高和剪力确定。

根据《抗规》,对于抗震等级为三级、四级的框架结构,梁端箍筋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取h/4、8d 、150mm 三者的最小值。

所以对于截面高小于400mm 的梁,比如h=300mm ,加密区间距应为h/4=300/4=75mm ,而不是一般的100mm 。

纵筋根数: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5%,沿梁全长顶面、底面的配筋,一、二不应少于2根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两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根12。

《混规6.3.4》
箍筋面积配箍率=间距梁宽肢数箍筋单肢面积⨯⨯且不应小于0.24yv t f f
截面高度H>300mm 时应按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H=150~300mm 时,可仅在梁的端部各1/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 为跨度,梁中不l/2处有集中荷载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H ,150mm 以下时可不设置箍筋。

梁侧构造钢筋:1.梁腹板高度≥450mm 时,梁两侧应沿高度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 w h )的0.1%,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当抗扭计算需要时不受此限(指hw<450mm 也可设)。

注意梁腹板高度为梁有效高度减板厚。

附加横向钢筋:有集中荷载作用处,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箍筋、吊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附加箍筋应布置在长度为S 的范围内,s=2h+3b 。

所需总截面面积α
sin yv sv f F A ≥
例:
梁上起柱部位(复杂结构规范)及有次梁搭接的主梁应加大纵筋。

出现梁顶标高不同的错层梁时,造成梁面钢筋无法拉通时,应加大梁的底部配筋。

反梁应加强其箍筋的配置。

梁纵筋配筋率大于2%加大箍筋直径2mm《抗规6.3》200*400截面梁不超3根25即可。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附加横向钢筋宜采用箍筋。

根据SATWE计算结果手工配筋
一、SATWE梁的计算结果的含义:
1、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都是按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计算的,并按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
筋率要求控制。

若输入的箍筋间距为加密区间距,则加密区的箍筋计算结果可直接参考使用,如果非加密区与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同,则应按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对计算结果进行换算;
1)用户输入的箍筋间距信息在SATWE参数设置框中
2)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要求,见《混规》11.3.9 梁端设置的第一个箍筋距框架节点边缘不应大于50mm。

非加密区的箍筋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
间距的2倍。

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ρsv应符合下列规定:
3)如何进行换算?
保持总的配箍率不变,当加密区间距为100,非加密区间距为200,则应对非加密区箍筋面积进行换算,假设换算前后面积分别为ASV1、ASV2,间距分
别为S1、S2,则有:ASV1/ S1= ASV2/ S2.
2、算例
1、梁顶纵筋和梁底纵筋
1)配置原则:
框架梁、次梁单侧纵筋不得多于两层
同侧纵筋布置中,不同直径的钢筋,直径相差不大于2级;
2)手工配置:
梁顶:AS=12cm2=1200 mm2,实配4根HRB400级直径20(1257),保护层C=20,
2(20+8)+3*25+4*20=211<250,放置一排。

梁底:AS=13cm2=1300 mm2,实配5根HRB400级直径20(1571),保护层C=20,
2(20+8)+4*25+5*20=256>250,放置两排。

2、梁加密区、非加密区箍筋
1)配置原则:满足受力要求;满足构造要求;
2)手工配置:
0.7表示在箍筋间距100mm范围内,箍筋总横截面面积为70 mm2,至少配置2肢箍,
2*ASV1>70,取d=8(50.3)。

3) 非加密区换算
ASV1/ S1= ASV2/ S2,ASV1=0.7,S1=100,S2=150,则ASV2=0.7x1.5=1.05=105mm2,配置2肢箍,2根d=8(50.3)。

若非加密区间距为200,ASV1/ S1= ASV2/ S2,ASV1=0.7,S1=100,S2=200,则
ASV2=1.4=140 mm2,则配置2肢箍,2根d=8(50.3)则不安全。

3、梁受扭纵筋
VT1表示受扭纵筋面积为100 mm2,可在梁侧配置受扭纵筋N4根12。

4、梁抗扭箍筋
0.1表示抗扭箍筋沿周边布置的单肢箍面积,即10 mm2,此处可验算上述配置箍筋是否满足70+10=80的要求,2*50.3>80,满足。

自校注意事项:
1.与建筑及墙体、楼梯核对梁位置是否有误,洞口尺寸参照建筑平立剖核对
2.梁顶高,虚实线(反梁,卫生间降板部位,外圈梁)
3.梁上是否起柱部位及有次梁部位纵筋及箍筋是否足够
4.箍筋是否足够(有非加密区处注意),抗扭筋是否足够
5.截面大于450处是否加构造钢筋
6.梁的定位、编号、尺寸和跨数以及梁顶标高与板面标高关系是否正确
7.编号注意对称位置处看能否用同一种标号,不同位置处尽量不用一种编号以免混乱。

配筋原则:为方便施工宜选用同直径钢筋优先,组合钢筋次之;为易满足裂缝要求,多根数优先,少根数次之;为易保证浇筑质量,少根数优先,多根数次之;为易满足锚固要求,小直径优先,大直径次之
绘制流程:
1.模板图
2梁尺寸标注
3归并地下室,顶层,2/3楼层处配筋较大可取上下几层归并,其余4-5层归并
4配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