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4学时)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观察摘要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之一。
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前期Ⅰ的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这五个时期以及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和前期Ⅱ的染色体形态。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且掌握了制片、染色技术。
关键词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1.引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2.1.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2.1.2试剂:改良苯酚品红。
2.1.3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2.2 实验过程2.2.1取材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
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2.2.2 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使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状态。
将生活的细胞固定以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染色等。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CarnoyⅠ:冰醋酸:乙醇=1:3(应用最为广泛)。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蝗虫的精巢是较易观察到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现通过对其制片、染色并观察,加强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理解。
关键词:蝗虫精巢;减数分裂;染色体0 引言减数分裂是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产生了四个核,染色体数目减半。
减数分裂前期相对较长,且染色体变化复杂,讲过一个逐步螺旋、折叠和浓缩及同源染色体、交换和分离的过程。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对保持物种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自萨顿于1902年在《生物学通报》上发表的文章红,首次详细地图示蝗虫具有成对确定的、可识别的又彼此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以来,对蝗虫减数分裂的研究已深入广泛。
1 实验材料和方法1.1 取材对于植物来说,更据不同植物的开花及其生殖器官形成时的外部形态作为参考,要适时取材。
对于动物来说,在生殖期间,雄蝗虫其精巢内不断进行着减数分裂,取材比较容易。
雌、雄容易鉴别,雄性个体较小,雌性个体较大,雌性蝗虫尾部有产卵瓣,从外部易于区别。
活的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
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1.2 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使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状态。
将生活的细胞固定以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染色等。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
CarnoyⅠ:冰醋酸:乙醇=1:3 (应用最为广泛)CarnoyⅡ:冰醋酸:氯仿:乙醇=1:3:6 (含油脂类较多的材料以及需要更加硬化的组织的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然后将固定好的材料转入乙醇保存,长期保存放在4℃冰箱中1.3 染色取2-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时间一般为6-10min。
1.4 压片将染色后的材料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盖上两层吸水纸,用左手食指压紧,防止盖片滑动,用右手持解剖针,用针柄轻敲盖片,使材料均匀分散开。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观察

蝗虫减数分裂过程观察2013-07-24 18:08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高等动物精子形成中的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其染色体的动态变化;2.学习并掌握制备蝗虫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1.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用具2.药品:卡诺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材料的采集北方在每年9月底到10月初于稻田中采集雄蝗虫,并用卡诺固定液进行固定,然后依次经90%,80%,以及70%的乙醇溶液处理30min,最后保存于70%酒精溶液中,4℃储存。
如果长期保存,可定时更换酒精储存液。
五实验过程1.取材:从雄性蝗虫腹部背面剖开,靠近胸节处有桔黄色团状结构,为精巢。
如材料经长期将精巢放于培养皿中,用蒸馏水冲洗可见每条精细小管的一端连于输精管,另一端为分散的盲端(如材料经长期保存其颜色发暗)。
换水再次清洗。
每次清洗用时2-3min。
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2.取一个或两个精细小管放于载玻片上,用刀片在精细小管上横切两到三次。
3.以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分钟,同时以小镊子轻轻挤压精细小管外壁,以使性母细胞或减数分裂中各时期的细胞流出精细小管管壁,以利于观察,压片后进行观察,可以见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点击图片放大。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制作人:魏欣瑜、贺馨逸、王强强一、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二、拨云见日?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三、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五、疑点分析1 选择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雌雄常染色体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在雄性中只有一条,即XO,雌性中有2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即XX。
(2)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
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尽量不选植物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一个花药,甚至在很多植物的整朵花的花药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具有同步性,如果选择植物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那么整个标本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或相同,或相近,很难看到各时期的细胞。
而蝗虫的精母细胞不具有同步性,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
2 蝗虫的性染色体都只含X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决定蝗虫性别的方法X、Y性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但Y染色体基因太少,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作者: ————————————————————————————————日期:实验四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一、实验目的1、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并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为研究遗传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2、学习并进一步掌握动、植物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
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
在高等生物里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都是先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n)。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一种连续二次的减数分裂,即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二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n)或精细胞(n),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n)与三个退化的极体(n)。
再经受精作用,雌、雄配子融合为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为2n。
这样,在物种延续的过程中,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分裂过程中,可以详细地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组成和染色体的鉴定和分析等,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了直接与间接的依据和细胞学基础。
并可导致了各种遗传重组的发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实验材料小麦(Triticumaestivum Linn)幼穗,短角斑腿蝗(Catantopsbrachycerus)精巢。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广口瓶等;卡诺氏固定液(Carnoy's Fluid)、45%醋酸和改良苯酚品红等。
【精品】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4学时)

【精品】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4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点;2、学习制片技术,掌握显微镜观察技能。
二、实验原理:1、蝗虫的减数分裂属于间接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功能差异化的过程;2、制片技术是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和细胞时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制片前的处理对观察效果有决定性影响。
三、实验材料:1、蝗虫(雄性);2、生理盐水;3、醋酸;4、95%乙醇;5、热力学器具;6、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将雄性蝗虫置于深入生理盐水中,挤压腹部,取出睾丸;2、用无菌眼镜片夹住睾丸,将睾丸在醋酸中煮1-2min,酒精浸泡5min;3、用精巧的剪刀将睾丸分开,挑选小的74节染色体染质准备制片;4、将睾丸处理后的小染色体染质均匀取适量涂在已擦净的玻片上;5、将玻片放置于烘箱或遮光干燥艇中,待降水后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同的细胞形态;2、正常精母细胞的干细胞期、生长期、成熟期以及发生点的形态变化;3、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体组合发生异常。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仪器、玻片、盖片等器材均应清洁,减少因沾染细菌等污染因素的影响;2、蝗虫杀死后应及时取出睾丸,减少细胞变形因素对实验的干扰;3、取出玻片后应及时在50℃的烘箱中干燥,以避免细胞形态变形和细胞质膜因水分流失而破裂。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学习了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点,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制片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技能。
制片前的各项处理尤为重要,最终结果正好说明了这点。
以后在实验过程中也会更加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
实验0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原卷版)

实验0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1、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好。
2、调好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件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1)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的原因: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观察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级生技1班、200900140156、2011/9/18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加深了对遗传学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东亚飞蝗;染色体;减数分裂1.引言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对种族绵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然后经过受精作用,雌雄配子又重新结合,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
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的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体现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在丰富基因的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常见的中华蚱蜢等,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2.1实验器材和药品:2.1.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目的
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了解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掌握动物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装片的制作 技术。 技术。 比较植物材料和动物材料在制备染色体标本过 程中的区别。 程中的区别。
3.压片 .
然后将盖玻片放在染色的材料上, 然后将盖玻片放在染色的材料上,在酒精灯上轻轻掠 过,微微加热,上覆吸水纸,用大拇指重压,使细胞和染色 微微加热,上覆吸水纸,用大拇指重压, 体散开。 体散开。
4.镜检 .
将制成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将制成的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减数分 裂的各个时期及其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特点。 裂的各个时期及其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
•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 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 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它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阶 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 段:第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的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 体数目的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根据染色体变化特点分为 体数目的等数分裂。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第一次分裂前期较长, 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由于第一次分裂前期较长,而 且变化复杂,故其前期又分为五个时期。 且变化复杂,故其前期又分为五个时期。在减数分裂过程 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 中,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会、交换和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 体之间进行自由组合,最终分裂成为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四 个子细胞。 个子细胞。精卵细胞经过受精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为新的 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染色体的数目。 个体,这样又恢复了原有染色体的数目。
1.取材和固定 . 将捉取或购回的雄性蝗虫(如土蝗 负蝗等)用 如土蝗、 将捉取或购回的雄性蝗虫 如土蝗、负蝗等 用卡诺氏固 定液固定 固定。 定液固定。 2.染色 . 将已固定好的雄性蝗虫取出,放在培养皿中, 将已固定好的雄性蝗虫取出,放在培养皿中,剪去翅 在其翅的基部后方,相当于腹部前端的背侧, 膀,在其翅的基部后方,相当于腹部前端的背侧,细心剪开 体壁,可见上方两侧各有一团黄色组织块即精巢 精巢。 体壁,可见上方两侧各有一团黄色组织块即精巢。用小镊子 夹取一小段管状精巢,置于载玻片上, 夹取一小段管状精巢,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截成数 小段,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分钟左右 分钟左右。 小段,加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 分钟左右。
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验结果
偶线期
粗线期
终变期
中期Ⅰ 中期Ⅰ
中期Ⅱ 中期Ⅱ
精细胞、 精细胞、精子
七、作业和思考 1. 绘制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终变期、中期 、后 绘制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终变期、中期I、 期I、中期Ⅱ、后期Ⅱ的染色体变化简图。 、中期Ⅱ 后期Ⅱ的染色体变化简图。 2. 比较植物材料和动物材料在制备染色体标本 过程中的区别。 过程中的区别。
三、实验材料
蝗虫精巢
四、实验器具、药品试剂 实验器具、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镊子、剪刀、解剖针、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小镊子、剪刀、解剖针、大培 养皿、酒精灯、吸水纸、甲醇、冰乙酸, 养皿、酒精灯、吸水纸、甲醇、冰乙酸,以及改良苯酚品红 染液。 染液。
五、操作步骤 操作步骤
• 取材 检 固定 染色 压片 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