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减数分裂的观察实验受精作用学案

第2课时减数分裂的观察实验、受精作用1.借助模型构建,阐述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2.通过归纳与概括,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3.运用模型、装片观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新知探究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精细胞,再通过变形形成精子。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目的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3.实验材料的选择宜选用雄性(填“雄性”或“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
4.实验步骤问题(1):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怎样判断它处于减数分裂的哪个时期?提示:依据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不同特征来判断。
问题(2):减数分裂Ⅰ与减数分裂Ⅱ相比,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的不同点是什么?末期呢?提示:减数分裂Ⅰ中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分别排列在细胞赤道板的两侧;末期在细胞两极的染色体由该细胞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组成,其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每条染色体均由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减数分裂Ⅱ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位置;末期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问题(3):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可以推测一个精原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是什么?提示: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
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1)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雌性动物排卵排出的仅仅是初级卵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排出的细胞先在输卵管中发育到减数分裂Ⅱ中期,只有在受精的过程中才能继续进行减数分裂Ⅱ,因此在卵巢中看不到完整的减数分裂。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RJ-必修2第2章- 第1节

4n 3n 2n 1n
间期
减⑴期
减⑵期
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单体变化
4n 3n 2n 1n
间期
减⑴期
减⑵期
典型例题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C.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 条染色单体
4.下图表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与核DNA 数目比的变
化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 ab 段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B. bc 段的细胞可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 cd 段的细胞可能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D. 形成de 段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解析】ab 段表示间期核DNA 复制之前的阶段,此阶段进行有关蛋白质 的合成,所以细胞中核糖体的活动很活跃, A 项正确;曲线bc 段为间
体,D 项正确。| 【答案】B
5.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应选择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 B. 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 受精卵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具 有重要意义
有丝分裂
体细胞
复制一次分裂一次 2 2n→4n→2n 2n→4n→2n 0→4n→0
不联会、无四分体形成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有丝分裂使生物在个体发育中亲 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之间维持遗传 性状的稳定
减数分裂
原始生殖细胞 复制一次分裂二次 1或4
2n→n→2n→n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2.1知识点3____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状片

要点归纳
目的要求: 通过对固定装片的观察、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 体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1.在低倍镜下观察装片,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 母细胞和精细胞。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每条染色 体包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每 条染色体包含2条姐妹染色单体,精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无 单体。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后 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 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位置及数目。
还可以看到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此时细胞中染色 体数较体细胞减半,但每条染色体含2条单体。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2实验教学设计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课题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课型 教学目标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 主备人
1.进一步复习巩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2.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初步学会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图像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实验材料
实验原理
实验创新
认识并区分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实 有哪些区别?
同时引入实验。
验
环节二 实验探究
教 1.强调细胞减数分
通过实验探究,使
学
裂的原理,带领学 1.回忆细胞减数分裂原理, 学生对蝗虫精母细
生观看细胞减数分 观看相关视频
胞减数分裂不同时
活 裂视频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 期有清晰的认知,
动
2.发放蝗虫精母细 裂永久装片
清楚划分细胞减数
胞永久装片,指导 3.判断细胞所处减数分裂时 分裂不同时期的依
先重点引导学生识别两个中期和两个后期,把握减Ⅰ和减Ⅱ 的实质,便于学生准确识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情景导入
复习提问:1.有丝
分裂和减丝分裂和减数分 点进行联系分析,
胞?2.细胞有丝分 裂的过程并进行对比讨论 在加深学生印象的
裂和减数分裂主要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 并分析实验的成功或失败的 原因。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 流意识与能力。
作业布置 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可以通过复制前后染色体和 DNA 的对比,让学生理解减数 分裂过程中的复制是 DNA 的复制而非染色体的复制 2.实验过程中对重要概念做重点强调,如染色体、染色单 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亲自选择、制作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永久装片,尽可能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细胞制作装片,以方便学生更好地观察。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课后习题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受精作用(含答案解析)

第2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受精作用课后·训练提升合格考过关检验一、选择题1.利用豌豆取材,能观察到植物细胞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实验材料是()A.根尖B.种子C.花药D.茎尖答案:C解析:根尖、种子和茎尖中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花药中的细胞会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
2.在显微镜下观察某动物的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两倍,该切片最可能取自()A.人的骨髓B.小鼠卵巢C.绵羊肝脏D.家兔胚胎答案:B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现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
该组织切片中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也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应取自性腺,人的骨髓、绵羊肝脏、家兔胚胎中的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
3.下图为某同学建构的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图,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D解析:①②建构的是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模型图,由于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或极体)中2条非同源染色体可能是1条来自父方、1条来自母方,如图①,也可能是两条都来自父方或母方,如图②;③建构的是减数分裂Ⅰ后期的模型图,④不符合同源染色体分离的情况。
4.在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区分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的主要依据是()A.染色体的组成成分B.染色体是否存在染色单体C.有无同源染色体D.细胞是否均等分裂答案:C5.在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内,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这主要取决于()A.同源染色体的复制B.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染色体着丝粒的分裂答案:C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数分裂Ⅰ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在减数分裂Ⅰ后期会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最终形成的配子内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
实验0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原卷版)

实验0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1、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好。
2、调好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件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1)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的原因: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 Word版含答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Ⅱ)1.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重、难点)2.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3.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重点)4.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的制作(同有丝分裂装片制作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探讨1:能否在一个装片中观察到精原细胞持续性的变化?提示:否,因为固定装片中细胞为死细胞。
探讨2: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为什么不选择雌性个体?提示:卵细胞产生数量少;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
[思维升华]1.观察减数分裂实验材料的选择一般来说,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因此在选择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时,要选择分裂旺盛的雄性个体生殖器官——被子植物的花药或动物的睾丸(精巢)。
另外,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继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要完整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的图像,特别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图像,一般不选择雌性个体。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图像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区别是无同源染色体。
1.为了观察减数分裂各时期特点,实验材料选择恰当的是()①蚕豆的雄蕊②桃花的雌蕊③蝗虫的精巢④小鼠的卵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要想观察减数分裂的全过程,必须要求观察材料能够连续地完成减数分裂的过程且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多。
蚕豆的雄蕊和蝗虫的精巢中的细胞能够完整地进行减数分裂且数量多;而桃花的雌蕊中和动物的卵巢中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数量很少,并且减数分裂过程不完整,不易观察到。
【答案】 C2.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导学号:10090050】A.人的小肠表皮B.家兔胚胎C.绵羊肝脏D.牛精巢【解析】人的小肠、家兔胚胎及绵羊的肝脏,这些组织或器官的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都是有丝分裂,不可能出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的时期,而牛的精巢内,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一部分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高考生物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案例导析
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 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 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 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________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________中,一定 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________。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________。
技能提升
1.判断各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 变化的特点。
2.可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测出一个精原 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连续变化。原因是:
(1)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过程相同。 (2)同一时刻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3.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各期细胞,再用高倍镜仔细观察染 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 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 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________。
思路点拨:观察减数分裂宜选用动物睾丸或植物花药,制 片时应先用解离固定液解离,然后漂洗并染色(用醋酸洋红染液 或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着色),同源染色体在通常状况下可联会, 若其中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则可导致发生该图所示情 况。
答案:(小鼠)睾丸 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液 压片(只 要有压片的操作均可) 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缺 失
实验专项突破课件14
观察蝗虫精母细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 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 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人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本节教学是安排在“通过模型建构理解并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之后的一节实验教学(将第二小节“模型建构”活动前移),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炼问题,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直观印象,为综合类遗传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都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展开。
(一)复习导入
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理解与掌握,并结合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以直观化的观察展开并过渡到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学习和讨论。
(二)进入实验,表达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讨论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师适时指导,听取并参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质疑、讨论,及时对学生的质疑给予表扬,鼓励同学间的进一步探究活动,并适时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纠正与协助。
(三)讨论探究,突破重难点
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意见及疑问,与其它小组共同分析、争议,求得相应的答案,师适时穿插反问、肯定与补充,使同学生们在质疑与解惑的过程中,强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的行为变化。
在此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分析:
情况(1):如何判断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
分析:没有将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特点衔接在一起,对于减数分裂的基础掌握不扎实。
如: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形成、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同源染色体分离等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发生,其染色体行为特点会出现散乱排布、着丝点排列于中央赤道板位置、着丝点一分为二使两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等现象。
策略: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组讨论、归纳分类。
教师结合CAI动画引导学生对相关概念及减数分裂动态过程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与理论相结合,不仅强化了减数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等行为变化
的特点,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地步。
情况(2):为什么观察到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却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等)发生呢?
分析: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展开思考、讨论,争议,师适时点拨。
最终大部分同学达成一致意见:精母细胞虽能进行减数分裂,其本身却来源于有丝分裂。
因此,我们观察到的图像中可能存在有丝分裂的情况。
师:观察到有丝分裂图像的同学请继续观察它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与减数分裂各期有所不同吗?
策略:通过学生的观察、质疑、讨论,初步小结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异同;师在此基础上适时点拨与指导,并CAI课件动态展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生进一步讨论分析,确定最终的答案,使学生初步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像的基本判断方法。
(四)知识运用,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给学生练习。
(五)知识强调,方法小结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体会,尝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强化重难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布置学生总结细胞增殖与遗传定律之间的关系,将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