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供参考)

合集下载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制作人:魏欣瑜、贺馨逸、王强强一、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二、拨云见日?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三、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五、疑点分析1 选择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雌雄常染色体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在雄性中只有一条,即XO,雌性中有2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即XX。

(2)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

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尽量不选植物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一个花药,甚至在很多植物的整朵花的花药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具有同步性,如果选择植物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那么整个标本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或相同,或相近,很难看到各时期的细胞。

而蝗虫的精母细胞不具有同步性,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

2 蝗虫的性染色体都只含X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决定蝗虫性别的方法X、Y性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但Y染色体基因太少,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实验0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实验0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实验02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实验步骤1、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标本夹夹好。

2、调好显微镜在高倍镜下观察,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件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左眼观察,右眼绘图)。

(1)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实验材料的原因:①雄性个体产生精子的数量多于雌性个体产生卵细胞的数量。

②在动物卵巢内的减数分裂没有进行彻底,排卵时排出的仅仅是次级卵母细胞,其只有和精子相遇后,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继续完成减数分裂Ⅱ。

(2)精巢内精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为n、2n、4n的不同细胞分裂图像。

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关键提醒(1)临时装片制作时应特别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①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染色体形态,在解离前,一般要对动物组织进行低渗处理,其目的是凭借渗透作用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铺展,同时可使黏附于染色体的核仁物质散开,以便能在一个平面上观察所有染色体形态。

②低渗处理后再进行解离固定,将细胞杀死并去除细胞之间的黏连物,使细胞彼此分开,经压片,细胞会彼此分散开,解离后进行漂洗,去除解离液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染色体容易被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液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制片并压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1、白话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2、拨云见日(1)选择蝗虫作实验材料的理由: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雄蝗虫精原细胞内含有23条染色体,雌蝗虫细胞内含有24条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11对,22条,雌雄相同;性染色体在雄性中为一条,即为XO,雌性中为两条,即为XX。

(3)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4)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右图为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显微照片,该时期A.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B.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中期C.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互换D.结束后,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答案:AC.以下①~④为动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

按分裂时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④②①D.④①③②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

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III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作实验材料。

制片: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

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②右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

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制作人:魏欣瑜、贺馨逸、王强强一、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二、拨云见日?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三、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五、疑点分析1 选择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雌雄常染色体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在雄性中只有一条,即XO,雌性中有2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即XX。

(2)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

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尽量不选植物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一个花药,甚至在很多植物的整朵花的花药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具有同步性,如果选择植物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那么整个标本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或相同,或相近,很难看到各时期的细胞。

而蝗虫的精母细胞不具有同步性,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

2 蝗虫的性染色体都只含X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决定蝗虫性别的方法X、Y性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但Y染色体基因太少,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
裂固定装片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
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
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材料选择和染色剂:蝗虫精子细胞容易获得,易于观察,染色体数量少。

每个
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可以观察到。

染色剂选择:易用碱性染料染色
四、实验步骤:
知识电话:
1、实验材料的选择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原因是:
(1)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2)动物卵巢的减数分裂尚未完成。

排卵期间只有次级卵母细胞排出。

次级卵母细
胞只有在与精子相遇并受到精子刺激后才能继续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2、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选取的材料是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卵巢等。

3.减数分裂固定负载的产生过程包括: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操作与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制作相同。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一、教学目标:1.了解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2.学会正确的固定蝗虫精母细胞;3.观察并描述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

二、教学准备:1.放大镜:用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2.玻璃片:用于制作减数分裂固定装片;3.蝗虫标本;4.透明贴纸;5.显微镜;6.解剖镊;7.生理盐水。

三、教学过程:1.引入:为学生介绍蝗虫精母细胞及其减数分裂的重要性,并解释为什么要进行固定装片。

2.实验操作步骤:步骤一:取一只已经死亡的蝗虫标本,用放大镜观察其精巢。

步骤二:用解剖镊将精巢取出,将其放入生理盐水中,轻轻搅拌几下。

步骤三:将一滴盐水中的蝗虫精子溶液放在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倾斜,让其中的盐水流出。

步骤四:用解剖镊夹取玻璃片及其上的精子溶液,将其置于透明贴纸上。

步骤五:将另一个透明贴纸粘贴在上述透明贴纸上,将其压平,使溶液均匀分布。

步骤六:用显微镜观察固定后的装片,观察并记录不同阶段的蝗虫精母细胞。

3.教学示范:老师根据实际的蝗虫精母细胞固定装片进行示范,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装片上的不同阶段的蝗虫精母细胞。

4.讨论与总结:通过观察和描述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老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提出问题并激发学生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和学生的表现,可以进行以下方面的评价:1.学生是否掌握了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2.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进行固定装片的操作;3.学生是否能够观察和描述装片上的不同阶段的蝗虫精母细胞。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整个教学过程时间比较紧凑,容易让部分学生跟不上;2.在教学内容的讲解上,可以加入一些图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3.教学评价可以加入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实验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01
磷酸盐缓冲液(PBS)
02
甲醇或乙醇
03
吉姆萨染料
04
蒸馏水
02
实验步骤
蝗虫的采集与固定
采集健康、成熟的雄 性蝗虫。
固定液通常使用卡诺 氏液或无水乙醇。
将蝗虫放入固定液中 ,用针轻轻搅拌,使 蝗虫充分固定。
精母细胞的分离
用显微镊子小心地将睾丸取出 ,放入离心管中。
用吸管吸取生理盐水冲洗睾丸 ,去除杂质。
染色体特点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 分裂两次,最终形成四个精细胞。
遗传物质特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遗传物 质减半,产生单倍体。
染色体数目与行为变化的意义
染色体数目变化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 从二倍体减少到单倍体,再恢复
到二倍体。
行为变化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分离等行 为变化,确保遗传物质的准确分配 。
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细胞质分裂 为两个子细胞。
染色体数目与行为变化
染色体数目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从2n减少到n,完成减半。
行为变化
染色体在前期开始浓缩,形成明显的染色体块;中期时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时向两极移动;末期时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
DNA复制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的观察
实验结果受观察条件限制
03
观察条件如显微镜的分辨率、光线等因素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对实验方法的改进建议
改进固定装片制作方法
通过改进固定装片的制作方法,提高装片的质量和稳定性,减少 误差。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
引入定量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化分析,提高实验结果的 客观性和准确性。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
裂固定装片
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的阶段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

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
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
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三、材料选择和染色剂:蝗虫精子细胞容易获得,易于观察,染色体数量少。

每个
时期的染色体形态都可以观察到。

染色剂选择:易用碱性染料染色
四、实验步骤:
知识电话:
1、实验材料的选择宜选用雄性个体生殖器官,
原因是:
(1)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数。

(2)动物卵巢的减数分裂尚未完成。

排卵期间只有次级卵母细胞排出。

次级卵母细
胞只有在与精子相遇并受到精子刺激后才能继续完成第二次减数分裂。

2、观察减数分裂过程选取的材料是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如植物的花药,动物的精巢、卵巢等。

3.减数分裂固定负载的产生过程包括: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四个环节,这些环节的操作与有丝分裂固定装片制作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作为细胞有丝分裂理论知识学习的延续,本节课是以实验方式来具体学习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通过亲身体验、合作学习,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学生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可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理论课时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较高,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能力目标】
1.实验中能运用已有的知识,选择实验材料用具;
2.形成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逐渐养成协作精神;
2.通过科学与数学的整合,逐渐形成简约、严谨的思维品质;
3.确立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蝗虫精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四、实验实施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

学生按学科能力的强中弱平均分为8组,各组尽量平衡,各组自行分工,并由实验员统一安排实验过程。

2.实验用具。

显微镜等。

3.材料。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4.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

【学生准备】
1.预习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了解减数分裂的相关信息。

2.进行分组。

3.以组为单位展开交流学习,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通过查阅资料和实物操作,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再次激发实验探究的热情;较大程度上节省了课堂时间;为探究实验的成功打基础。

五、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评价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六、教学媒体
黑板、多媒体计算机
七、课时安排
1个课时(40min)。

八、教学过程
附: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在理论课时已经学习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并且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学习的主动性较高,对生物实验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已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形成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确立物质是运动、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的认识。

【实验过程】
一、材料用具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二、方法步骤
1. 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低倍镜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

三、实验结论
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总结归纳】
1.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成功的关键:掌握显微镜下区分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
注意事项:观察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顺序,使用高倍镜时候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 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

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像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

3.减数分裂各个细胞时期的特点:
间期:看不到染色体;
减Ⅰ前期:出现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
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赤道板位置;
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
减Ⅱ末期:染色体逐渐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