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三杰的调查总结
常州三杰的调查总结

张太雷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 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 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 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 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宣传家 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 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 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成 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 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 治局成员。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2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张太雷等人起草的团纲团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小组概况Biblioteka 小组课题:追寻常州三杰的足迹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
1922年陈独秀、瞿秋白等在共产国际四大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 瞿秋白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 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将陈独秀(缺 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 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八 七会议)
1913年,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进中华 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 1918年夏,恽代英大学毕业,担任中华大学附中教 务主任。 1920年2月1日恽代英和林育南等创办了“利群书社”。 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共产党》等 刊物。 1921年7月中旬,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在湖北 黄岗成立了“共存社”。共存社的宗旨是:“以积极切 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 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
写常州三杰的作文主旨

写常州三杰的作文主旨在江苏常州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诞生了三位杰出的人物,他们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那个时代,也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们就是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被后人尊称为“常州三杰”。
先来说说瞿秋白吧。
瞿秋白出生于常州的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聪慧。
他家的庭院里有一棵老桂花树,每到秋天,那满树金黄的小花就像繁星点点,散发着醉人的香气。
瞿秋白小时候就喜欢在这棵桂花树下读书、思考。
他的眼神中总是透着一股坚定和好奇,仿佛要把书本里的每一个字都看穿、看透。
瞿秋白在求学的道路上充满了艰辛,但他从未放弃。
他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走过常州的大街小巷,去到学校。
他的脚步坚定有力,心中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在课堂上总是积极发言,那清晰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刮目相看。
后来,瞿秋白投身于革命事业。
他奔走于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
那时候的条件艰苦啊,他常常风餐露宿,可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坚定的笑容。
他的演讲充满激情,台下的人们被他的话语所感染,纷纷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之中。
张太雷,这位英勇无畏的革命者,同样来自常州。
他家的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
小时候的张太雷经常在河边玩耍,他那活泼好动的性格就像这流淌的河水一样,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张太雷长大后,积极参与五四运动,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敢地站在斗争的前列。
他的声音洪亮有力,仿佛能穿透云霄,让更多的人听到正义的呼唤。
在革命的征程中,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但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恽代英,也是常州的骄傲。
他出生在一个殷实的家庭,但他却没有安于享乐,而是心怀天下。
他家的书房里堆满了书籍,恽代英从小就沉浸在书的海洋里,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恽代英很早就开始关注社会问题,他看到了百姓的疾苦,心中充满了同情和愤怒。
他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
他组织学生运动,倡导新思想,那激情澎湃的样子,让身边的人都深受鼓舞。
三杰调查报告

常州三杰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中国近现代史实践纲要一一调查报告选择课题:“常州三杰”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组长:苏航组员:曾令梦蒋梦琴刘静静黄娟娟顾大维那东布分工情况:组织参观纪念馆:组长组织分为三个小组,情况如下:瞿秋白纪念馆:刘静静和黄娟娟负责参观收集资料张太雷故居:顾大维、那东布和苏航负责参观收集资料烽代英故居:曾令梦和蒋梦琴负责参观收集资料拍照留念:每小组选一个人负责调查问卷的制作:曾令梦问卷派发:蒋梦琴、那东布调查报告撰写:曾令梦、刘静静PPT制作:曾令梦选题意义:瞿秋白、张太雷、烽代英是中国近现代革命时期江苏常州4000多名英烈中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人称“常州三杰”“常州三杰”是常州人民的光荣。
他们的光辉业绩、崇高风范,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实践过程中,尊重实践,不断地总结各地党组织进行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逐步形成比较正确的观点和指导方针,组织和领导各地的革命群众继续进行探索,无不体现了他们锐意创新的开拓勇气。
而这些精神,正是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
为此,我们小组决定利用本次实践的机会,深刻学习他们的事迹并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
调查对象:常州三杰调研方法:问卷调查、组织参观纪念馆、后期小组开会总结实践过程:首先,我们发现到绝大多数同学对常州三杰还是不太了解,于是,我们先制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本专业的同学进行了一些调查。
我们小组想通过调查问卷的后期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我们的调查方向以及我们能够得到的信息应该将哪些部分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之后,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考虑到时间等其它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大家的意愿,我们决定把本组分成三个小组,然后这三个小组再分配到每个纪念馆分另U去感受体会学习常州三杰所能传递出来的精神。
并且我们决定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拍照留念或者组织一次采访,尽虽让形式多样化。
最后,在我们三个小组都进行参观米访之后,我们选定了一个教室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我们本次实践的收获和体会。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研究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常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素有“吴中第一城”之称。
而常州三杰作为常州的优秀代表,是指邓中夏、潘正磊、谭东生这三位在革命斗争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驱者。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代表了常州人民拼搏奋斗、爱国报国的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变得更为重要。
常州作为革命成功地之一,常州三杰的红色文化不仅具有地方特色,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情感价值。
对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挖掘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常州三杰的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揭示其价值内涵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作用。
通过研究常州三杰的价值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弘扬和传承红色精神。
通过探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可以为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激发公众对红色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2. 正文2.1 常州三杰的价值内涵常州三杰是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这三位在中国共产党早期起义斗争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导人。
常州三杰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常州三杰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
他们坚定信仰共产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始终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坚定信念。
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人的信仰和追求。
常州三杰代表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他们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和尊重,以身作则,始终保持良好的作风和行为,树立了良好的党风和政风。
常州三杰具有杰出的才华和领导才能。
“常州三杰”精神研究

“ 州三 杰 ” 常 革命 思想 、 革命 理论 和革 命 活 动 的学
收 稿 日期 :0 10 —1 2 1—4 1
作者简介 : 沈建钢( 9 8 15 一
)男 , , 教授。 中共 常州市委党校 副校 长 , 常州市行政学 院副 院长。
2
常州 工 学院学 报 ( 科版 ) 社 不 为劝 降所动 , 唱着 国际歌英 勇就义 。
分析思考 , 把三杰精神概括为以下八个方面。
一
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理论家和宣传家 , 是为 中 国的民族 独立 和人 民解 放事 业 做 出杰 出贡献 的革 命先驱 ” ④。张太 雷 “ 中 国共产 党 早 期 的重 要 领 是 导人之 一 , 忠诚 的共 产 主义 战士 , 中国共 产 主义 青 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卓越 领导人 , 州 广 起 义 的主 要 领 导 人 ” 。恽 代 英 是 中 国共 产 党 早 期著 名 的政 治 活动家 、 论家 和革 命青 年的 领袖 , 理
的路 。 “ 是 江 南 第 一 燕 , 衔 春 色 上 云 梢 。 张 ”我 为 ” 太雷 放 弃 了即将 到 手 的北 洋大 学毕 业文 凭 和优 职 高薪, 为“ 认 只有 走 十月 革 命 的 路 , 能 救 中 国 ” 才 , 他把 自 己 的 名 字 改 为 “ 雷 ”( 名 张 复 , 泰 太 原 字 来 ) “ 作震 碎 旧世 界 的惊 雷 ” ,要 。恽 代 英 在 《 年 少
中共创 建 时 期 的重 要 领 导 人 之 一 。在 庆 祝 建 党 9 年之 际 , 0周 我们 缅 怀 “ 州 三 杰 ” 辉 的一 生 , 常 光 讴 歌他们 为党 和革 命 事 业 做 出 的丰 功 伟 绩 , 习 学 和弘扬三 杰精 神 , 推 进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和社 对 会 主义 现 代 化 建 设 具 有 积 极 的 当 代 价 值 和 现 实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研究

“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代社会,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常州作为传统的红色革命老区,孕育了众多优秀的革命先烈,其中包括著名的“常州三杰”。
通过对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启迪当代人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
深入探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推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渐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常州三杰作为革命历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其红色文化传统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更承载着时代的责任。
探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挖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民族精神复兴。
1.2 研究意义"常州三杰"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代表着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
对于研究"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挖掘"常州三杰"的背景与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革命精神和奋斗历程,加深对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
探讨"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激励人们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
研究"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可以为广泛传播革命精神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研究"常州三杰"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及其传播途径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正文2.1 常州三杰的背景与特点常州三杰是指叶挺、陈毅、粟裕,他们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对中国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常州三杰的故事作文

常州三杰的故事作文在咱们江苏常州啊,有三位特别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他们就像三颗最闪亮的星星,照亮了历史的天空,被人们称为“常州三杰”。
这三杰是谁呢?就是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啦。
先来说说瞿秋白吧。
瞿秋白可是个超级有才华的人,就像一个装满了各种智慧宝藏的宝箱。
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有理想,那时候的中国啊,到处都乱糟糟的,瞿秋白就想,一定要做点什么来改变这个局面。
他的文笔特别好,写的文章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剑,直刺那些黑暗势力的心脏。
他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给大家讲革命的道理,告诉大家咱们穷人要团结起来,才能翻身做主人。
瞿秋白最后英勇就义的时候,那场面可壮烈了。
他从容不迫,就像一个看淡了生死的大侠。
敌人让他投降,他却轻蔑地一笑,心里肯定在想:“我瞿秋白是为正义而战的,怎么可能向你们这些坏蛋低头呢?”他的牺牲让无数人悲痛不已,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活在大家心中,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给后来的革命者照亮前行的路。
再看看张太雷。
张太雷啊,那可是个热血青年,浑身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就像一团燃烧得正旺的火焰。
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为了组织起义,忙前忙后,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
他在战斗中那叫一个英勇无畏。
在广州起义的时候,他冲在最前面,那气势就像要把所有的敌人都一口吞掉似的。
可惜啊,英雄有时候也会遭遇不幸,他在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但他的牺牲可不是没有意义的,他就像一颗流星,虽然短暂,却在夜空中划过了一道最耀眼的痕迹,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勇敢和奉献。
最后就是恽代英啦。
恽代英就像是一个充满魅力的灵魂导师,他的话特别有感染力,能让听的人热血沸腾。
他经常给年轻人演讲,那演讲就像魔法一样,把大家心中的革命之火点燃。
他总是穿着朴素的衣服,和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没有一点架子。
有一次,他在给一群学生演讲的时候,讲着讲着,大家都被他带入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革命世界里。
他说:“咱们年轻人啊,就是国家的未来,只要咱们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困难能挡住咱们。
”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无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他都坚定地走在革命的道路上。
故乡人的情思与文采——陈弼专著《常州三杰》读评

陈弼,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饱学多才的作家,也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功底的文学研究者。
他的著作《常州三杰》是一部集诗文、小说、戏曲于一体的文化巨著,探讨了常州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这部著作中,陈弼用自己深邃的情思和文采,描绘了常州这片土地上诞生的三位文学巨匠的风采和成就,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陈弼在《常州三杰》中着重表达了对故乡文化和故乡人情感的热爱和怀念。
他通过对三位文学家——金毓黻、张珩、毛奇龄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思想境界的全面评述,展现了他对故乡人的敬重和敬仰之情。
在他的笔下,这三位文学巨匠不仅是文学家,更是他心中故乡文化的象征和灵魂。
陈弼还深入挖掘了这三位文学家的作品和人生经历,以及他们对常州文化的影响,将与故乡相关的情感和文学价值进行了深度剖析。
陈弼的《常州三杰》展现了他浓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书中,他对金毓黻、张珩、毛奇龄的诗文作品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对他们的文学成就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解读。
陈弼还通过对三位文学家思想、风格和创作手法的比较,展示了他对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学术造诣。
这种丰富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文学鉴赏能力,使陈弼在《常州三杰》中对故乡人的情思和文化底蕴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展示,让读者对这座城市的文化传统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
《常州三杰》也是陈弼对自己故乡情感和文学理想的诠释和追求。
作为一个常州人,陈弼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传统有着深厚的感情,通过这部著作,他向世人展示了他对故乡文化和故乡人的热爱和珍视。
通过对这三位文学巨匠的传世之作和生平故事的全面呈现,陈弼也表达了自己对文学理想和文学传统的不懈追求和传承。
这种故乡情感和文学理想的结合,使《常州三杰》成为一部既有学术深度又充满情感温度的文化巨著。
《常州三杰》是一部集故乡情思与文学文采于一体的著作。
在这部著作中,陈弼不仅展现了他对故乡文化和故乡人的热爱和怀念,更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刻的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也诠释了他对故乡情感和文学理想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3年,他考入武汉中华大学预科,1915年进中华 大学文科攻读中国哲学。 1918年夏,恽代英大学毕业,担任中华大学附中教 务主任。 1920年2月1日恽代英和林育南等创办了“利群书社”。 书社经销《共产党宣言》和《新青年》、《共产党》等 刊物。 1921年7月中旬,恽代英、林育南、李求实等在湖北 黄岗成立了“共存社”。共存社的宗旨是:“以积极切 实的预备,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 满的人类共存的目的。”
风 采 在 , 业 绩 留 。 人 民 不 会 忘 记 他 ,
顶 天,
张 太 雷 奇 情 壮 丽 的 一 生 有 如 他 的 名 字 ,
一 、他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五四运动期间,张太 雷是天津地区爱国运动的骨干,与周恩来等结下战斗友谊, 并作为天津学联的代表赴北京结识了李大钊等人。 二 、他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的启蒙者之一。1920年春,他主持 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培养了北方铁路工人的第一批骨 干。 三 、他是党内最早的国际活动家。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 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 国共产党人。 、他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 、他是共青团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925年1月,他在上海主持 召开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决定中国社 会主义青年团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选举张太雷为团中 央书记。
小组概况
小组课题:追寻常州三杰的足迹
PPT制作:曾令梦 组长:苏航 小组成员:曾令梦 蒋梦琴 刘静静
黄娟娟 苏航 顾大维 那东衎
瞿秋白
中国共产党早期 主要领导人之一, 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者,杰出的无 产阶级革命家、 理论家和宣传家, 中国革命文学事 业的重要奠基者 之一 。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 文学评论家。 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毕业于北京俄文专修馆 。 信仰马克思主义。
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启程回国工作。
1922年陈独秀、瞿秋白等在共产国际四大
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开幕, 瞿秋白在大会上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 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8月7日,新来到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将陈独秀(缺 席)免职,并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 工作,成为继陈独秀之后,中国共产党第二任最高领导人。 (八 七会议)
《前锋》创刊号
《向导》周报
八七会议
1928年5月中旬,瞿秋白抵达莫斯科。6月,瞿秋白在莫 斯科郊外的兹维尼果罗德镇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六大” 之后,瞿秋白继续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的代 表团团长 。
1934年2月5日,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 1935年6月18日晨,写完绝笔诗,神态自若缓步走出囚室, 到中山公园凉亭前拍照,留下最后的风采。用毕酒菜,从 容走向刑场,沿途唱俄文《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 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到达罗汉岭,选 一草坡坐下,对刽子手微笑点头说:“此地甚好!”饮弹 洒血,从容就义。年仅三十六岁。
1931年4月29日,在南京监狱中遭杀害。牺 牲前写下了“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 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的不朽诗篇。
1950年,周恩来为纪念恽代英殉难19周 年题词,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的概括:中国 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同志牺牲已经19
年了,他的无主阶级意识、工作热情、坚强
纪念馆
一、他是中国报道十月革命后苏俄实况的第一人。 二、他是中国用文艺体裁描写列宁风采的第一人。 三、他是中国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的第一人。其中“因 特纳雄纳尔(Internationale)”就是根据音译过来的,并一 直沿用至今。 四、他创作了歌颂中国工农革命的第一首歌曲。1923年,瞿 秋白作《赤潮歌》,热情地歌颂了工农革命。 五、他创办了我党第一张日报。1925年6月4日,瞿秋白在 上海创办了《热血日报》。他是主办人,也是主要撰稿人。 六、他是系统地给中国读者介绍马列主义文学艺术理论的第 一人。
意志、朴素作风、牺牲精神、群众化的品质、 感人的说服力,应永远成为中国青年的楷模。
恽代英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 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黄埔军校第四期 政治教官。原籍江苏武进人,1895年生 于湖北武昌。中华大学毕业。学生时代 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武汉地区五四运 动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 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上海 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共产主 义青年团中央委员、宣传部部长,创办 和主编《中国青年》,它培养和影响了 整整一代青年。
张太雷(1898.6—1927.12) 江苏常州人
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活动家
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有: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 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1922 年5月5日在广州召开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 张太雷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词,大会通过了张太雷等人起草的团纲、团 章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张太雷在会上当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25 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举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团的名称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张太雷当选为总书记。 他担任过维经斯基、马林、达林、鲍罗廷等共产国际代表的翻译和 秘书,并以他无穷的精力、渊博的知识赢得了各国共产党人对他的尊 重,显示了杰出的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真正的国际主义者” 。 张太雷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他在《前锋》、《向 导》、《人民周刊》、《中国青年》等刊物上留下的百余篇论著,至 今仍熠熠生辉。
1925年7月19日,恽代英在南京东南大学发表 题为《五四运动》的演说。党为了加强对黄埔军 校的领导。 1926年5月,调恽代英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总 教官。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建立了革命政权——革命委员会,恽代英为革命 委员会成员。 1928年7月,中共“六大”以后赴上海,先后 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宣传部秘书长。
四 五
张太雷牺牲后不久, 他的昔日同窗、他曾亲 自介绍入党的瞿秋白同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 《悼张太雷同志》 。 张太雷纪念馆自1987 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 已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参观者二十多万人 次,并先后出版了《张太雷年谱》、《《回忆张太 雷》、《张太雷文集》、《醒世惊雷》等十几本研 究张太雷的书籍,成为集缅怀、纪念、宣传、研究 张太雷同志事迹与精神的重要场所。
主要成就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翻译《国际 歌》,参与建立上海大学,培养大批栋梁 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 代表作品有:《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 话》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 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讨会。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 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 。 1921年5月由张太雷介绍加入共产党 ,1922年春,正式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23年夏,瞿秋白亦到上海大学担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张太雷是著名的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阵亡,为探索中国 革命道路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用自己的热血和青春 实践了他年少时立下的“愿化作震碎旧世界惊雷” 的誓 言,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 员和政治局成员。
青 年 们 不 会 忘 记 他 。
张太雷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 导人之一,是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 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 起义的主要领导人。张太雷 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宣传家 1927 年12 月12 日 ,他在 广州起义战斗中被敌人枪击 阵亡,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 献出了29 岁年轻的生命,成 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 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 治局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