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青果巷是一条赋有历史温度和文化韵味的小巷子,位于我所在城市的老城区。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青果巷,并且深受启发和感动。

以下是我对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

一、巷子的历史青果巷始建于清朝初年,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巷子两旁的房屋风格保持了当年的规模和建筑特色,显露出浓厚的历史氛围。

在巷子的一旁是一些老旧的铺子,它们是当年青果巷的主要商业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生活用品和服务。

这些老旧的铺子虽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些破旧,然而它们散发着浓郁的年代气息,让人回想起从前的繁华和喧嚣。

二、巷子的文化在参观青果巷的过程中,我发现这里不仅有历史的痕迹,还有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巷子里的一些墙壁上刻画着民间传说和故事,让人们了解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间传统。

巷子里还有一些小吃摊位,出售当地著名的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品尝。

这些小吃不仅美味可口,更是一道道文化的符号,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独特的饮食文化。

三、巷子的艺术青果巷是一条充满艺术氛围的巷子,小巷里伫立着许多精心设计的艺术品。

墙上的彩绘、巷口的雕塑、街头巷尾的壁画,无不流露着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和用心。

这些艺术作品丰富了巷子的内涵,为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让人们流连忘返。

四、巷子的保护和传承参观青果巷之后,我深深感受到当地政府对于古巷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

在巷子里,我看到许多保护巷子的标识和宣传,告诉大家要爱护巷子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当地政府还注重发挥巷子的功能,将其作为文化交流、艺术展示和旅游推广的平台。

巷子里还设有导览牌,方便游客了解巷子的历史和特色。

五、巷子的未来对于青果巷的未来,我对其保护和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要提高对巷子的保护意识,杜绝破坏巷子文化和艺术作品的行为。

其次,要加强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巷子的魅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最后,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资源整合,打造巷子文化产业链,提升巷子的综合发展水平。

总结起来,参观青果巷带给我深刻的体验和感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我有幸参观了青果巷,这是一条历史悠久且充满魅力的小巷。

通过这次探访,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也收获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青果巷的历史渊源令我着迷。

据当地居民介绍,青果巷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岁月里,这条巷子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转变。

步行在巷子里,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岁月的积淀。

它是城市的历史遗迹,也承载着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和留恋。

其次,青果巷的独特建筑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巷子两旁的老房子依然保存着古老的木质结构和青砖灰瓦,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散发着一种独特的美感。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房屋内部的布局和装饰,简朴而雅致。

每一栋房子都仿佛是一个开启时光隧道的钥匙,带领着我走进过去的岁月。

青果巷还以其独特的文化氛围而闻名。

巷口处的墙壁上挂满了书法作品,每一幅都透露着韵味和情感。

而巷内则有一些小型艺术工作室,可以看到艺术家们正在创作。

这些文化元素的存在使得青果巷成为了一个文艺氛围浓厚的地方,吸引了很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不仅如此,青果巷还保留着很多与传统手工艺有关的店铺。

我看到了一家制作手工陶瓷的工坊,工匠们正在细心地制作陶器。

他们手中的泥土化作心中的艺术,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这种传统的手工艺让我感受到了技艺传承的珍贵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最后,参观青果巷让我明白了城市保护的重要性。

作为一座古老的城市,青果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而在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然而,通过青果巷的保护与复兴,我们不仅能够保留历史的记忆,也能将这些宝贵的资源传承给后代。

参观青果巷后,我对这个地方的美丽与独特有了更深的认识。

它不仅是一条风景如画的小巷,更是城市文化和历史的见证。

我深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这样的传统与文化将得以继承与发扬,成为城市独有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一起珍爱和呵护这样的历史遗迹,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温度。

论青果巷文化旅游

论青果巷文化旅游

36EXPERIENCE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杨慧仪,生于2000年,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一般项目“青果巷名人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90100021934-3论青果巷文化旅游*江苏理工学院 杨慧仪摘要:2020年突发事件不仅重塑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促进了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的加速到来。

历经了2020年的冲击就当前旅游业而言,创新、融合、升级,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然而,在创新求变的新氛围当中,如何找到新方向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难题。

结合2020年的市场变化,以及内循环为主的经济环境,站在文旅产品开发和运营的角度,对于青果巷这一常州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如何立足于常州特色资源优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品质、增强创新动力、实现文化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关键词:青果巷;文旅;文创;京杭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036-0003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

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2020年疫情的黑天鹅不仅重塑了人们的消费行为,也促进了文旅消费新场景、新业态的加速到来。

历经了2020年的冲击,就当前旅游业而言,创新、融合、升级,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然而,在创新求变的新氛围当中,如何找到新方向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难题。

结合2020年的市场变化,以及内循环为主的经济环境,站在文旅产品开发和运营的角度,对于青果巷这一常州著名历史文化景点,如何立足于常州特色资源优势,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优化旅游品质、增强创新动力、实现文化与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旅游开发建议。

一、文化与旅游结合,提高创新能力(一)文化概况“一条青果巷,半街知名人。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一、简介青果巷,位于我所在城市的市中心地带,是一条历史悠久且具有独特魅力的老街。

作为本地的知名景点之一,青果巷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市民前来参观。

近日,我也有幸到访青果巷,对这里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发展进行了深入了解,收获颇丰。

二、历史文化青果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

当时,巷内主要以蔬果摊贩和小吃店为主,因为当地土壤肥沃,出产的水果和蔬菜品质优良,逐渐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农贸集市。

在巷内的一些老店,仍然保留着传统制作技艺和原汁原味的口味,让人仿佛穿越回往昔。

在巷子的尽头,还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

这座庙宇被称为“文昌庙”,是一座供奉孔子的祠堂。

每年的开学季和考试季,许多学子和家长都会来到文昌庙,祈求学业顺利,考试及格。

文昌庙是巷子里的精神符号,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三、现代变迁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时代进步,青果巷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一些传统的蔬果摊贩被现代化的商铺所取代,巷子两旁摆满了时尚的精品店、咖啡馆和餐厅。

这些新型商铺和餐饮店给巷子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和时尚的氛围,吸引了年轻人的光顾。

此外,青果巷还有一些艺术装置和街头艺术展览。

巷内的墙壁上涂鸦的画作或许有些惊艳,但它们却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独特的体验。

这些街头艺术作品不仅为巷子增添了一抹色彩,也吸引了艺术爱好者的驻足品味。

四、探访心得参观青果巷后,我对这个地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青果巷的历史文化令人钦佩。

这条看似普通的老街,却承载着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而这些记忆恰恰是我们应该传承的宝贵财富。

其次,现代化的改变给青果巷带来了新的面貌。

当代人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我们需要保护传统的同时,也要顺应潮流,使得青果巷在发展中保持活力。

最后,青果巷的探访让我明白一件事: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并不矛盾,它们可以相互融合并取得均衡。

通过对青果巷的探访,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和现代交相辉映,营造了一种返璞归真、和谐共生的氛围。

总而言之,参观青果巷是一次极具意义的经历。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青果巷,位于我市市中心繁华地带,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巷。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这个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地方,并且深感其对于城市文化的重要性。

在我对青果巷进行探访之后,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不少感悟。

以下是我探访青果巷后的心得体会。

首先,青果巷展示了我们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

这条小巷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一直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在巷内,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可以看到当地居民在这里努力维护着传统文化遗产。

通过参观,我不仅了解了青果巷的历史,还更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个历史与现代交融的空间。

其次,青果巷散发着独特的文化氛围。

探访时,我看到巷内摆满了各类小吃摊位和特色商品,许多艺术家也在此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和传统文化的底蕴。

无论是品味美食还是欣赏民俗表演,都能感受到这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不仅吸引了游客,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了解。

青果巷还反映了城市的社会发展与变化。

在巷中,我见证了许多居民经营着自己的小店铺和工作室,它们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小店铺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方便的购物选择。

不仅如此,青果巷还成为了新兴产业和创业者们实现自己梦想的起点。

通过参观,我深深感到,城市发展与个体努力密不可分,每一位居民都在为城市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参观青果巷,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了解它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在心中我更加珍视这片土地,更加了解和尊重这个城市。

我想,只要每个人都能像我一样探访和关注自己身边的小巷,我们的城市将会因为每个人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我也发现,这个城市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它还蕴藏着无数精彩的故事和机遇,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青果巷是我市一处值得骄傲的地方。

它不仅代表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更展现了城市的多元与活力。

我相信通过参观青果巷,我们都能够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感悟,为城市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观后感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观后感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观后感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是一条具有浓厚历史底蕴的街道,俨然是常州的一座历史文化遗存。

参观完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我不禁感叹这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

一进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我就被这里独特的风貌所吸引。

街道两旁的老房子沿街而建,红砖青瓦的建筑风格展现出浓郁的古镇风情。

这些房子能够保存至今,不仅展示了传统建筑的魅力,也见证了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变迁。

街道两旁还有一些小吃店铺,香味四溢,让人忍不住垂涎三尺,直接促使我品尝了当地的传统美食。

吃着面食,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氛围,仿佛也进入了古代的常州。

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一些历史古迹中,我最喜欢的是齐白石纪念馆。

齐白石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画家,他的画作以写意山水著称。

纪念馆里陈列着齐白石的少量历史文物和画作,我沉浸在其中,仿佛能够感受到他的艺术创作精神。

在纪念馆外面的庭院里,有一些仿古的石头和石桌,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这里的齐白石纪念馆不仅是学习艺术的好地方,也是品味历史的绝佳之地。

在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各种展馆里,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常州的历史文化知识。

比如说,江苏省博物馆常州学馆展厅展示了常州的历史变迁,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还有一些展馆介绍了常州的传统手工艺,比如剪纸、刺绣等。

通过参观这些展览,我对常州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对常州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大的兴趣。

在参观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的过程中,我还结识了一些当地的居民。

他们热情好客,为我讲解了许多关于这里的历史和文化的故事。

他们介绍了一些当地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活动,让我觉得更加亲近这个地方。

与他们的交流和沟通,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里浓厚的人文气息,也更加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参观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让我收获满满。

在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街区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历史和文化知识,还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希望常州能够继续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存,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这个地方。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

参观青果巷后的探访心得青果巷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胡同,位于我所居住的城市的中心地带。

最近,我有幸参观了这个饱含着历史底蕴的巷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访。

在这次探访心得中,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青果巷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我个人的感想。

青果巷始建于清朝,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它位于城市老城区,总长度约为300米,宽度约为8米。

巷子两侧是一些石砌的低矮房屋,古雅的建筑风格,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走在巷子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青果巷从前受到当地市民的热爱,经常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新的交通道路的修建使得青果巷逐渐被遗忘。

在这次探访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青果巷的文化特色。

青果巷曾是城市的商业繁华地区,拥有众多的小吃摊位和小店铺。

传统的手工艺店、老字号小吃摊、古玩店等琳琅满目,吸引着前来参观的游客和市民。

我特别喜欢在这里品尝当地特色小吃,比如烤串、油条、糖葫芦等。

这些小吃不仅味道美味独特,还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美食,青果巷还保存着一些古老的建筑,让人赏心悦目。

尤其是其中一座传统的宅院,是我最喜欢参观的地方之一。

宅院的门楼上有着雕刻精美的花纹,给人一种古典的美感。

院内有一座精致的庭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在这座宅院中漫步,能够感受到古人生活的情调,仿佛能听到曾经的欢声笑语。

除了建筑和美食,青果巷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化活动——庙会。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青果巷都会举办隆重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摊位,有卖小吃的、有卖小商品的,还有各种娱乐项目等。

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和游玩。

庙会期间,青果巷变得热闹非凡,灯光绚烂、人声鼎沸,给人一种喜庆的氛围。

我曾参与过一次庙会,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观青果巷后,我不禁产生了一种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青果巷作为城市的一部分,见证了城市的兴衰和人们的生活变迁。

通过参观,我明白了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重要性。

青果巷的存在,让人们能够了解到过去的岁月和文化的精髓,也使城市更具有魅力。

青果巷名人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

青果巷名人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

青果巷名人文化传承与弘扬研究孙秋铮 沈茗萱江苏理工学院,江苏常州213000作为常州最古老街道之一的青果巷可谓是名人辈出,青果巷的名士文化和历史文化沉淀非常浓郁。

明朝万历开朝之前就已经建成了青果巷,此地所聚集的文人名士数不胜数,同时在也有很多名流儒雅之士的朗朗书生回荡在这条巷弄,还有历代英雄足迹留在此地,在常州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青果巷可谓是非常有名。

历数不同时期的青果巷名流,有宋末抗元名将刘师勇、明朝文豪唐荆川、清朝书画家钱维诚、恽鸿仪、汤贻汾、洋务运动前驱盛宣怀…其人杰地灵的独特优势,引得各地游客慕名前来。

且2019年青果巷重修开放,政府对青果巷文化旅游给予了高度重视,有一定的政策支持。

现阶段社会对青果巷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周有光、瞿秋白等更加有名的人物。

江苏理工学院设有常州名人研究院,对常州历来所出的名人进行研究,具有专门的名人研究网站和资料。

本课题开展常州青果巷名人研究,可以借助学校的力量与研究基础,在这之上进一步展开研究。

本课题通过对青果巷名人生平的了解,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结合一定的影视作品,探索青果巷去名人创作的环境影响,为青果巷名人的宣传及其商业价值的发掘提供参考,构建具有常州特色的名人文化平台。

一、青果巷名人及故居(一)赵元任生平及故居简介赵元任(1892年11月3日—1982年2月24日), 汉族人,字宣仲,原籍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

是清朝著名诗人赵翼后人。

光绪十八年(1892年),赵元任出生于天津。

曾先后任教于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中国清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美国夏威夷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

后长期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任教(1947-1963年)直至退休。

作为现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身兼多职。

赵元任先后获得多个荣誉学位:194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1962年加州大学、1970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67年,加州大学“教授研究讲师”(Faculty Research Lecturer),1982年,中国北京大学荣誉教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常州青果巷与名士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
青果巷位于常州老城区中部偏南地段,东至琢初桥,西通南大街,南是护城河。

青果巷的房屋大多临河而建,形成了与河道并行的小巷和街道。

弄堂或长或短,勾画出一股宁静的氛围。

古巷两旁除了青砖雕瓦的明清传统民居外,还有大量历史文化价值颇高的名人故居,形成了常州唯一的一块名门望族聚集地。

仅明清两代就出了近百名进士,如清朝状元钱维城、明朝进士、抗倭名将唐顺之(即唐荆川)。

与唐顺之故居仅数墙之隔的八桂堂天香楼,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常州三杰之一瞿秋白。

国际知名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在青果巷东端祖辈世居。

清末谴责小说家、《官场现形记》作者李伯元,也曾在青果巷西段沿东下塘边居住过。

如此众多鹊声海内外的名人生长在这一小小的古巷中,这在全国也极为罕见,其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

然而,令人感到十分可惜的是,由于保护措施不力,随着前些年的盲目征地拆迁和南大街的改造,千年古巷青果巷的老民居建筑竟遭逐年蚕食,面积大幅缩水。

尤其是巷西一段,已被拆得面目全非,其中就有部分盛宣怀、李伯元故居。

除此之外,在其原址上,新造了不少钢筋水泥的商业性建筑,并与南大街商业街区连成一体。

一些来常考察的国家级古建、文物专家目睹青果巷目前残状,无不为之摇头惋惜。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青果巷是古代先人留给后辈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里的名人故居、青石板路都是历史的鉴证。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去呵护它们。

希望增强市民群众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自觉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心,力争在常州形成人人关心历史文化保护、个个参与历史文化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同时建议青果巷的保护采取专家和市民相结合的办法,认真编制和完善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并在符合保护要求和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布局和开发利用,积极修复利用开发明清建筑、名人故居、古桥古巷等。

利用青果巷名扬海内外的悠久历史名声,充分发挥这一古老街区历史文化教育、民俗民风展示和旅游休闲服务等多项功能,形成集历史、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商业、娱乐、住宅等于一体、展现常州历史文化风貌的又一新的都市旅游景点,成为人们领略常州历史文化和现形态的最佳场所。

三、调查内容:
青果巷名人故居的保护现状
四、调查方式:
实地参观和访谈
五、调查时间:
2011年6月4日
六、调查分工:
队长:严铭
采访人员:王同祥、王庆
记录人员:李朋朋、顾文善、王振兴
资料收集人员:王傅、丁彦文、鲁一
七、调查过程及体会:
六月四日,我们小组一行六人开始了实践调研之旅。

常州博物馆作为第一站,为我们之后的文化之旅拉开了序幕。

在博物馆里,我们对常州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的悠久历史文化有了初步了解。

深刻理解了”常州以名人故居为胜”的含义,这是一座充满了人文底蕴的城市,而青果巷则是这轴文化长卷中最耀眼的奇葩。

离开博物馆,稍作小憩,我们直奔目的地——青果巷。

历史的沧桑感与建筑的破败映入眼帘,在现代化建筑群的包围下,却显得满目苍夷。

我们追寻着历史的遗迹,于一家餐馆门面的一角,我们发现了一块纪念石牌——‘X伯元故居’,拿起于其上的拖把,我们才得知是清代大文人‘李伯元’的故居。

我们手中的拖把似乎变重了,一种莫名的责任感涌上心头。

我们在小巷里穿梭,努力搜求那墙角上的历史文明。

突然遇见了一位身着文化衫的中年长者——潘再生先生。

潘先生对青果巷非常了解,对青果巷的历史名人及故居亦是了解。

潘先生在我们的热情邀请下,便带着我们参观了青果巷里的名人故居。

潘先生首先带我们去的地方是周有光的出生地-----唐荆川的故居八宅之一,礼和堂。

并对周有光进行了简要介绍
周有光(1906-)常州人。

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推动中国语文现代化的领衔人物,
是我国的“拼音之父”。

曾任第四、第五、第六届全
国政协委员。

唐荆川(1507-1560)原名唐顺之,因爱好荆溪山水,故号荆川,常州人。

他是明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为“嘉靖三大家”之一,著有《荆川集》等。

唐荆川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抗倭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曾向他学过枪法。

唐荆川51岁被朝廷第四次重新起用,任右佥都御史,兵部主事及凤阳巡抚等职。

亲督海师狙击倭寇,屡建奇功。

在赴任凤阳巡抚途中,病重去世,终年54岁
潘先生一边带领我们参观故居,一边向我们讲述周有光老先生儿时的故事。

很幸运,我们在故居遇见了周有光的侄孙周蔚村老人。

周蔚村老人又带领我们参观了他住的周家老宅,老宅的古色古香甚是感染人,仿佛我们就是生活在古代。

虽然古宅有点破损,但整体上看,却是相当不错了。

之后,我们又去了周家码头旧址,可惜当年的码头连一块砖瓦都没有残存。

这让我们很是惋惜,更加深了我们要保护历史文化的责任感。

告别周蔚村老人,我们又随着潘先生前往百年老校——常州女师,现改名为田家炳中学,这也是史良的母校。

在此,他给我们讲述了史良在中心桥上振臂高呼,支援五四运动的故事。

这屹立不倒的学校,不也是革命精神的写照吗?只是那石桥现在何处呢?
史良(1900-1985),女,常州人。

中国妇女运动领导人。

救国会“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期间,在武汉、重
庆等地从事民主运动。

1949年后,任国家司法部部长、全
国妇联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

即将结束百年老校的参观时,潘先生接了一个电话,而打电话的
人竟然是蒋惊雷先生。

随后,我们就与这位前常州市武进区交通局局长见面了。

经潘先生介绍和我们的初步采访才知道,蒋局长对青果巷的历史名人故居的保护非常关注,已著有一些影集唤醒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关注,并且正在为青果巷著书。

别过蒋局长后,我们随着潘先生又去了赵元任故居。

赵元任(1892-1982)赵翼六世孙,常州人。

先后
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
1945年当选为美国语言学会会长。

赵元任是理论与
实际并重的语言学家,前期致力于推行国语的工作,
为50年后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主要成果有《新国语留声课本》、《国音常用字表》。

在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词汇、语法研究方面,他都有诸多令世人瞩目的重大贡献,主要论著有《语言问题》、《国语入门》和《中国话的文法》,赵元任还是一位杰出的汉语方言学家,所著《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汉语方言的著作。

在赵元任故居里,我们看到了他的床榻、书桌,在院子里,有古旧的木圆桶、古旧石块砖瓦。

一股古老气息笼罩在我们心头,激励着、感染着我们这些后人。

途中,又参观了瞿秋白的出生地,似乎听到了秋白呱呱坠地的那一刻,我们被整个氛围感染了,在路上又看到了许多高大的石碑,那些都是青果巷的人们曾经辉煌的见证呀!
周有光先生曾说:“青果巷是我童年的摇篮。

”青果巷是千千万万文人名士的故乡。

正如一位教授所讲,青果巷任意一个门牌后面都诉
说着一个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文化名人的故事,她是龙城文化的活化石,她不愧为江南名士第一巷。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文化宝库却不断遭到蚕食。

但是青果巷依然坚强,依然充满活力。

离别时刻,青果少女——晶晶为我们唱起了“叫我如何不想她”。

我们告别了青果巷,告别了精神归宿的第二故乡。

附:
潘再生简介:网名“青果妙生”,常州知名社会活动家,古巷文化爱好者,长期致力于青果巷文化保护工作,青果巷国际文友会创始人,被称为“常州一怪”、“青果巷痴”、“山寨街长”。

蒋惊雷简介:前常州市武进区交通局局长,常州市武进区摄影协会顾问,著有《武进古桥》(摄影版)、《武进古桥》(图文版)、《武进古镇风貌》。

《常州古建遗韵》是他最近的作品,将于7月份出版。

被称为“桥痴”、“桥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