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海洋科学复习资料
大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学复习资料(红字是确定要考的题,蓝字考试内容⾥⼀定会涉及)海洋环境与⽣物适应1、海和洋的区别2、最⼤的海是位于太平洋的珊瑚海(Coral Sea),⾯积为4.79×106Km2。
3、最⼩的海是马尔马拉(Marmara),⾯积为1.1 ×104Km2 。
4、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中的⽆机盐总量(克数)。
5、海⽔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洋海⽔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含量⽐例却⼏乎是恒定的,不受⽣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
6、两极同源:南北两半球中⾼纬度的⽣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
7、⽣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定界限以上才开始发育,⼀般把这⼀界限称为⽣物学零度。
8、海流对海洋⽣物的作⽤①海流有扩⼤海洋⽣物分布的作⽤暖流可将南⽅喜热性动物带到较⾼纬度海区;⽽寒流则可将北⽅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
海流也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
②海流与海洋⽣物⽣产⼒的关系海⽔的辐散或辐聚关系到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所需营养盐类能否得到补充。
③影响⽓候⿊潮输送热量相当于每秒燃烧38000吨⽯油。
9、渤海是内陆海,黄海具有⼤海洋⽣态系统,东海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10、⼤海洋⽣态系统的概念(1)⾯积⼤于或等于20万km2的海域;(2)具有其本⾝的深度、海洋学和⽣产⼒特征;(3)其海洋⽣物种群具有适宜的繁殖、⽣长、摄⾷策略以及营养依赖关系;(4)受控于共同要素的作⽤,如污染、⼈类捕捞和海洋环境条件等。
11、海洋浮游⽣物的适应性策略(1)减少超额体重的适应①增加体内⽔的含量以求⾝体的相对密度接近于⽔的密度。
②浮游⽣物的⾻骼质量与成分的改变。
③⾝体含较⽔轻的物质以减少超额质量。
④产⽣黏液膜以减少超额体重。
(2)增⼤体阻的⽅法:①以⼩的体积得到较⼤的相对⾯积以增加体阻②放射状突出物。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

1、海洋和()关系最为密切。
AA,大气 B,生物 C,地质 D,太阳2、基础海洋科学的分支。
D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渔业海洋学等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军事海洋学及区域海洋学等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及环境海洋学等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及区域海洋学等3、1687年英国人()用引力定律解释潮汐:BA,贝努利 B,牛顿 C,富兰克林 D,拉普拉斯4、中国对海洋科学历史的贡献:早在()千多年以前,已发明指南针,且至少在1500年以前就用于航海BA,1B,2C,3D,45宇宙的开始是一个几何点,宇宙大爆炸大约在()亿年前BA100B150C200D2506海的水文特征:CA,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B,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大,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C,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浅;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D,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面积小,水深;无独立的潮波系统;底质为陆屑7,大洋按地理位置划分:D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B,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C,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大洋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8,面积最大的洋是:A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9,渤海属于:BA陆间海B内陆海C边缘海D海峡10,大陆架指海岸线到水深()米内的范围BA100B200C300D40011,中国最大的海区D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12,海冰的危害:DA港口B航运C海上油气开发D港口,航运,海上油气开发13,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A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科学体系B海洋科学属于地理学体系C海洋科学属于地球物理学体系D海洋科学属于环境科学体系14,海洋科学的分支:CA,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军事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B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环境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C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区域海洋学等D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质学,环境海洋学,海气相互作用,极地海洋学以及区域海洋学等15,我国最早建立海洋学系的大学是:BA山东大学B厦门大学C青岛海洋大学D台湾大学16,洋:地球上连续巨大的咸水体,洋的水文特征:BA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大;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B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C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70.1%;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D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远离陆地,受陆地影响小;水较深(平均2-3千米);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底质为软泥,红粘土1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A太平洋面积最大:占地表总面积1/3,海洋表面积的1/2;太平洋深度4028米,东西最宽达半个赤道B大西洋面积占世界大洋面积1/4,平均深度3627米,海沟4个,最深9218米,洋脊横贯南北;赤道窄,分南北大西洋C印度洋面积占世界洋面积的1/5,平均深度超过大西洋,平均3897米,最深7450米;“入”字型洋脊:由南而北扩张速度减小D北冰洋面积最小,占世界洋面积的1/2,水深最浅,平均1200米,有人称其为北极地中海1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陆间海是指位于大陆之间的海,面积和深度都非常小,如地中海和加勒北海B内陆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较小,其水文特征受周围大陆强烈影响,如渤海和菠罗的海等C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隔,但水#交换通畅,如东海、日本海等D海峡: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最主要的特征是流急,特别是#流速度大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大陆架:海岸线到水深100米以内,平均深度133米;#度1—1000km,平均75km,;平均坡度0.1度;地壳为硅#、花岗岩构成。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题-(含答案)

《海洋科学(k6xu6)导论》复习提纲一、填空题L地球内部(n4ib€i)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jiCgbu)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dihe))三大圈层构成(gbuchCng)。
2.海洋的划分------ 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所组成。
3.大陆边缘----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性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种类型。
4.大陆边缘----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海洋)之间过度带组成,其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性)和(活动型)两大类。
5.大陆边缘---- 稳定性大陆边缘是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个部分组成。
6.大洋沉积——海洋沉积分类具体是指(水深分布)、(成分粒度)和(成因)沉积三种主要形式类型。
7.大洋盆地形成和演化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恨期)六个阶段,即听Ison旋回。
8.现代陆架分布的沉积物是(残留沉积)、(现代沉积)、(准残留沉积)三种物质构成。
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类可划分5种类型,分别为(远洋粘土)、(钙质生物)、(硅质生物)、(陆源碎屑)、(火山碎屑沉积)。
9.边缘海盆的形成演化为(残留型)、(大西洋型)、(陆缘张裂型)、(岛弧张裂型)四个类型。
10.潮汐不等和潮汐类型——海洋学通常将潮汐类型分为(正规半日潮)、(不正规半日潮)、(正规日潮))、(不正规日潮))四种类型。
11.海冰形成和类型----- 按结冰期过程的发展阶段冰型可分为(初生冰)、(尼罗冰)、(饼状冰)、(初期冰)、(一年冰)、(老年冰)五种类型。
12.海水中的放射性同位素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核素)和(人工放射性核素)。
13.天然放射性核素由(三大天然放射系铀系、婀系、包系)、(宇宙射线与大气元素或其他物质作用的产物)、(海洋中不成系的长寿命放射性核素)三个部分组成,共49种元素。
14.一般微量元素在海洋中形态划分类型为(弱酸在海水中的解离)、(变价元素在海水中的氧化还原平衡)、(微量元素在海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络合物)、(生物合成的有机物)、和(海水中的有机物及无机颗粒物)。
海洋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1:什么导致了地球的大地水准面?地球旋转离心力带来了地球的椭球面,不规则的海底地形导致了重力的局地变化,大地水准面与海表面不同,因为海洋不是静止的,海表面与大地水准面之间的偏差被定义为海表面地形2:怎样测量海洋表面和底部地形?由于地球重力(形状)空间变化,地球的大地水准面有不规则性,大地水准面可以反映海底地形特征,我们一般用测深绳,回声测深仪以及雷达高度计来测量海底以及海表面的地形,同时也可以基于重力场的不规则性(重力与海底地形的关系)来计算海底地形3:海洋地形为何如此的重要?海洋地形影响海流路径、影响全球热量的输送、影响潮汐的能量混合和消散、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比如海啸等,在实际中会影响石油与天然气的开采、地质研究4:海平面变化的原因:大洋洋盆形状的改变:板块构造学说(海洋地壳以及海底沉积物的变化,陆地地壳分布的变化)、泛大陆的形成(陆地海洋面积比例减小,海平面降低),大陆裂解,洋中脊扩张效应;海洋中水体总量的变化:水循环导致的海平面变化,热力所致的海平面变化海平面变化地质代表:有孔虫的氧同位素珊瑚可以用于古海平面的重建从短时间尺度上来说,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海洋的增暖和热力膨胀,以及陆地冰的融化格陵兰冰盖平均厚度达1500米,南极冰盖厚度达2000到2500米5:海水的性质水深,海水压强,海水温度(计算时通常用K做单位),海表面温度,盐度(每千克海水溶解物质的克数,平均一千克海水中35克盐,盐度的计算?)现在一般用电导率来计算盐度,电导率主要与温度有关,对盐度的依赖稍弱,主要消除温度对于电导率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得到盐度6:跃层: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快速变化的深度区间温跃层:位势温度:水团从初始状态绝热可逆的移动到标准压强(海表面)时的温度位温小于实际温度位势密度:在不改变盐度的情况下,将某层海水微团绝热抬升到海洋表面时的密度位势密度无法用来比较深水区的水体密度(西大西洋在3000米以下明显有一段密度倒转的结构,随着深度的增加密度减少),于是将水团移到4000米处作比较深层水一般温度低密度大温盐结构示意图?水团:具有相同的温盐结构的水体(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且与周围环境的温盐结构有着较大的差别从印度洋北部的红海经过一个较深的海峡流出来的水一般高温高盐,从南极洲沿岸流进深海大洋的水一般低盐低温7:流体静力平衡:如果密度大的水体在密度小的水体之上,上层水体就会下沉,反之就不会,也就是静力平衡静态稳定度:在流体满足静态平衡的条件下用来衡量微团在垂直方向上离开初始位置之后能否回到原有平衡位置的标准,与密度随深度的变化有关静力稳定发生于海洋层化状态维萨拉频率,层化的程度越高振荡的频率越大8:海洋中的光:三个区域:透光层(200米以内),半透光层(200-1000),不透光层(大于1000米)光的损失:介质的吸收、散射(统称为光束衰减所致的损失)不同颜色的光穿透海水的深度不同,开阔大洋穿透的深度比沿岸海域穿透的大水色遥感水唯一可以穿透海水一定的深度的卫星海洋遥感技术比尔-朗伯吸收定律: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非散射的吸光物质时,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与吸收层的厚度成正比,与透光度成反比吸光系数随波长变化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的高度与接收太阳辐射的面积辐射衰减的影响表面反照率其中太阳高度角与云占主导地位影响净红外辐射(向下减向上其中向下方向为正)的因素:水温、海冰和雪、云、大气水汽含量其中在考虑红外辐射的净损失的时候,水汽和云的影响比温度重要影响潜热通量(水分蒸发所携带的热量)因素:风速与湿度影响感热通量(热传导)的因素:风速与温度8:驱动大气环流的因素是地球表面受热不均与地球自转受热不均:太阳辐射不均地轴倾斜之类的对其产生影响但是同时还有反照率的影响气体从高压向低压加速流动地球自转:离心力与科里奥利力偏转方向是北右南左极点处科氏力最大,在赤道为零哈德莱环流局限于低纬度地区,主导低纬的大气环流中纬度气旋(受热不均匀与旋转所致的流动):强旋转作用会产生湍流运动,高低压配合,锋面会将温暖的热带空气和寒冷的极地空气分开地转流地转平衡:流体沿着等压线运动:压强梯度力科里奥利力以及离心力达到平衡欧拉观点:视角固定于某一空间位置点,看水团如何经过ADCP测量海流速度卫星遥感器观测、船载CTD 拉格朗日观点:视角固定在某一具体的水质点上,观察水质点的运动轨迹以及状态Argo浮标有限重力:重力加离心力海洋运动方程:9:海洋中的主要洋流10:风通过摩擦力驱动海流,风应力,湍流(涡旋粘度)风生流理论:当科氏力和湍流剪切应力平衡时,海流趋于稳定的状态埃克曼层:受风驱动表层海水运动影响的垂直海洋层净输送理想状态下:北半球右偏九十度,南半球左偏九十度,但是实际上是表面右偏小于四十五度,净输送偏移七十度在低纬深度比高纬度深流涡中的埃克曼输送以及埃克曼理论可以解释海洋中的垂直运动北半球气旋会导致海表辐散,反气旋导致海表辐合北半球逆时针气旋,南北半球都是反气旋海水辐合堆积,气旋海水辐散高压对应反气旋,低压对应气旋海洋流涡:地转环流----大气高压对应反气旋风应力埃克曼输送向中心辐合-----高的海表面动力高度压强梯度力-----地转流涡环流?(什么叫流涡?为什么是压强梯度力导致的)11:为什么存在西向强化?(科里奥利力随纬度变化)可以用涡度解释,涡度分为行星涡度(受地球自转驱动)与相对涡度(由流场中的剪切驱动)北半球逆时针为正涡度,顺时针为负涡度而位势涡度守恒北半球行星涡度都是正的,南半球都是负的,赤道行星涡度为零,绝对值向两极递增行星涡度增加是,相对涡度就必须减小海流剪切对应的时摩擦力带来的也是涡度变化,同时风应力提供的是负涡度边界流南极绕极流没有西向强化,因为没有明显的边界12:涡旋(流环):相对较小,拥有小块从海流主体上脱离下来的移动水体,这些水体的移动路径与母体不同同时分为暖心流环与冷心流环暖流环会脱落到冷的环境中,而冷流环会进入暖水当中涡旋是温暖赤道水移动到湾流北部的唯一方式,也是冷的高营养盐陆架水移动到湾流以南的唯一方式湾流是温度高的水流冷流环对应的是上升流,暖流环对应的是下降流涡旋为何重要:物理角度:带来了海洋上层混合和能量的输送,化学角度:冷核涡旋能够给表面带来高营养水生物角度:冷涡旋使上层海水营养化,促进浮游植物的爆发,同时暖涡旋携带和输送各种生物13:两个环流系统:风生环流与密度环流密度环流包括:深海环流、热盐环流、全球输送带、经向翻转环流经向翻转环流:是什么?=形成原因:重要性:维持海洋层化、与表层的输送量相当、气候调节器、冷水对而氧化碳的吸收更高效,调节热量输送北大西洋深层水的形成机制:首先是墨西哥湾流,然后是北大西洋流向北输送更暖的,盐分更高的海水。
海洋科学导论复习试题

一、题型概念、判断、填空(并改错)、选择、简答、论述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P1_地球表面P5_海洋科学P5_海水总体积,比例P9-CTD2、填空判断:⑴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
⑵库克首次完成环航行。
⑶“”号的环球航行,被认为是现代海洋学研究的真正开始。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2.1 地球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P14_地球公转P14_大地水准面P17_软流圈P20_绝对地质年龄、相对地质年龄2、填空判断:⑴地月距离 KM。
⑵地球自转会产生一系列后果,其中最显著的是和。
⑶地球平均半径 KM,旋转的地球因惯性力心力影响,呈现为,赤道半径两极半径。
⑷地球外部圈层分为、、、和智能圈五大圈层。
内部圈层由和古登堡面,分为了、和地核三大圈层。
⑸软流圈在中。
2.2海与洋1、基本概念:P20_地表面积及分布P21_水半球、陆半球P22-23_南大洋2、填空判断:⑴大洋平均深度占地球深度的⑵陆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其他所有半球,与它的海洋面积相比,陆地面积。
⑶按海所处的位置,东海(等)属于3、简答题:⑴简述海与洋的区别与联系。
2.3海底的地貌形态1、基本概念:P26_海岸带P27_稳定型大陆边界P29_活动型大陆边界P27_大陆架P29_海沟P30_大洋中脊P31_中央裂谷2、填空判断:⑴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三部分。
⑵稳定型大陆边缘由三部分组成。
⑶全球最深的海沟是,比珠穆朗玛峰还高2000公尺。
⑷全球超过万米的海沟均分布在。
⑸全球高差最悬殊的地带在。
⑹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组成单元缺失,发育结构为⑺是海底扩张中心和海洋岩石圈增生的场所。
⑻型大陆边缘是全球最强的构造活动带,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3、简答题⑴简述两种大陆边缘各自的特点。
⑵简述大洋中脊在各大洋的展布特征。
⑶为何说海水古老,但洋底总是年轻的?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3.1海水的主要热、力学性质1、基本概念P58_海水组成恒定性P58_R15、K15P60_定压比热容P61_体积热膨胀P61_海水最大密度的温度P62_绝热变化P62_位温、位密P63_比蒸发潜热P63_饱和水气压P66_密度超量2、填空判断:⑴决定海水盐度的因素,不是1kg海水中主要成分的比值大小,而是。
海洋科学复习要点

第二章地球系统与海底科学大地水准面(P14)地球的形状一般是指全球静止海面的形状,即一个等位势面的形状.全球静止海面是既不考虑地表海陆差异、也不考虑陆、海地势起伏时的海面,在海洋中不考虑波浪、潮汐和海流的存在,海水完全静止时的海面;它在大陆上是静止海面向大陆之下延伸的假想“海面”,两者统称大地水准面。
海和洋的区别(P22-24)洋:1、面积广阔,占海洋总面积90.3%;2、远离陆地,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陆地影响,且年变化小;3、水较深(平均2—3千米);4、有独立的环流和潮波系统;5、底质为软泥、红粘土。
海:1、面积小,占总面积9.7%;2、靠近陆地,受陆地影响大,被陆地、岛弧分割的许多形态各异的小水体。
3、深度较浅水色低,透明度小,4、无独立的潮波系统;5、底质为陆屑。
大陆边缘的类型(P27)稳定型大陆边缘: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大陆隆组成活动型大陆边缘: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可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洋中脊的概念(P30)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是世界上规模最巨大的环球山系。
沙坝、潟湖的概念和发育过程(P42)沙坝又称障壁岛,堤岛,堡岛等,泛指近海与海岸线延伸方向平行分布的一系列沙坝和沙岛。
潟湖是指被沙坝从毗邻海域隔离出来,仍与海洋沟通或有限沟通的浅海水域。
发育过程:海湾潟湖——半封闭潟湖——封闭潟湖——埋藏潟湖大洋沉积物按成因分的五种类型(P46)1、远洋粘土2、钙质生物3、硅质生物4、陆源碎屑5、火山碎屑第三章海水的物理特性和世界大洋的层化结构水分子的缔合(P56)各水分子之间因极性又互相结合,形成比较复杂的水分子,但水的化学性质并未改变,这种现象成为水分子的缔合。
等温压缩(P61)若海水微团在被压缩时,因和周围海水有热量交换而得以维持其水温不变,则称为等温压缩。
绝热变化(P62)绝热提升时,压力减小,体积膨胀,对外做功,消耗内能导致温度降低;绝热下沉时,压力增加,体积减小,对力对海水微团做功,增加其内能使温度增加。
海洋科学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

海洋科学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青岛科技大学1.海水块体的随机运动所引起,则称为涡动热传导或湍流热传导。
主要和海水的性质有关。
()答案:错2.海洋富营养化对海洋环境效应只有负效应。
()答案:错3.海洋污损生物有藤壶、贻贝、珊瑚和海鱼。
()答案:错4.外来物种指由人类活动有意或无意引入在某海域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物种。
它对当地的人类和其他生物都是安全的。
()答案:错5.小振幅重力波系指波动振幅相对波长为无限小,重力是其唯一外力的简单海面波动。
()答案:对6.地球最上部被划分为岩石圈和软流圈。
软流圈在缓慢而长期的作用力下,会呈现出刚性或缓慢流动的性质。
()答案:错7.海洋中水量盈余将使盐度减小,反之,使盐度增大。
()答案:对8.由于海水常量成分具有恒定性的特点,所以海水的总含盐量就可由测定某一主要成分而间接求出。
()答案:对9.钙质软泥中有孔虫软泥约占98%、还有少量钙质超微化石软泥和翼足类软泥。
()答案:对10.十分之一递减律:贮存于植物体内的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时有大量的消耗,能流越来越细,营养级间的能量转移效率平均起来大约只有10%。
这一能量转移效率也叫林德曼效率。
()答案:对11.Cp值随盐度的增高而降低,在低温、低盐时Cp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答案:对12.引起海水运动的力,诸如重力、压强梯度力、风应力、引潮力等;另一类是由于海水运动后所派生出来的力,如地转偏向力(CoriolisForce,亦称为科氏力)、摩擦力等。
()答案:对13.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
()答案:对14.海水吸收CO2增加,不会对海洋中的珊瑚等有钙沉积的生物造成影响。
()答案:错15.沿着纬圈向东运动的物体(除赤道外),受科氏力作用,其运动轨道会向赤道方向偏转。
()答案:对16.大洋深层水因为发源地影响而具有贫氧性质。
()答案:对17.世界大洋中温、盐、密度场在铅直方向上,基本呈带状状态,且随深度的增加其水平差异逐渐缩小,至深层其温、盐、密的分布均匀。
大学海洋科学概论复习题考试试卷

复习题:
只供大家回顾课堂内容,复习参考。
不妥或者错误之处,请大家指正。
第一章
1.海洋学研究的内容。
2.海洋的特性。
3.海洋学研究的意义。
4.海洋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1.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以及海洋的划分。
2.为什么说“板块构造学说”的创立是地球科学的一场革命?
3.解释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对海洋的影响。
4.海底扩张学说。
5.海底地貌的三大单元。
6.海底地形。
7. 海洋沉积的概念及物质来源。
第三章
1.海水组成与纯水的异同点,以及它们在海洋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影响。
2.海水的热力学性质,以及它们与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关系。
3.海水位温的概念以及引入这个概念的意义。
4.海水结冰与淡水结冰过程的异同及其原因。
第四章
1.提出海洋热平衡概念的意义。
2.影响海洋热收支因素.
3.海水水温与海面气温之差与蒸发速度之间的关系。
4.海面热收支方程及其各项的物理意义。
5.世界大洋热平衡的分布与变化规律
6.海洋内部热交换。
7.水系平衡方程,并描述各大洋的情况。
8.水平衡对盐度的影响。
第五章
1.世界大洋中温度、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基本特征。
2.大洋温度和盐度的平面分布与铅直分布有什么异同。
3. 何谓大洋主温跃层和季节性温跃层。
4.冷中间水和暖中间水。
5. 黄海暖水团的流经途径,及其对我国沿海环流的意义。
6. 世界大洋密度的分布及其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资源学期末复习1.海洋资源定义(p2)在海洋内外经营作用下形成并分布在海洋地理区域内的,在现在和可预见的将来,可供人们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福利的物质、能量和空间等。
1.现代海洋资源开发的特点(1)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应用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技术不断进步,并成为革命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海洋开发的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海洋产业日益增多。
(3)海洋资源开发的物质产品不断增多,产值越来越大,杨洋经济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3.海洋基本知识海洋表面面积约3.52*108 km2,占地球面积的70.8%世界海洋的平均深度为3800米,仅相当于地球半径的1/1600,而体积相当于地球总体积的1/800地球整个水圈的总水量为1.386*109km3,其中海水的总量为1.338*109km3,占地球总水圈的96.5%4.海洋划分海洋由海和洋,以及海湾、海峡等几部分组成洋:大洋约占地球总面积的63%海:占地球总面积的7.8%5.海地形态(1)大陆架(2)大陆斜坡(3)大陆隆(4)大陆洋盆6.海洋基本理化性质温度、盐度、密度、酸碱度、对声和电磁波的传导、海冰、海雾、海水的运动、化学组成(1)温度:分为三层为混合曾、活跃层、恒温层(2)盐度:靠近地表径流附近海水盐度较低,靠近赤道蒸发剧烈的表层海水盐度较高。
(3)密度:随盐度与压力(或水深)的增加、温度的下降而增大。
(4)酸碱度:PH通常为7.5--8.4(5)对声和电磁波的传导;海水组成:海水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液体。
他所含的物质:(1)溶解物质,包括各种盐类、有机化合物和溶解气体(2)气泡、固体物质和胶体颗粒7.海洋资源的分类(P13)8.地球水资源匮乏的原因(1)自然原因:<1>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少<2>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2)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2>水污染严重<3>水的重复利用率低<4>森林破坏严重【注】北极:海洋(北冰洋);南极:陆地(第七大陆)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而淡水资源的污染日益严重。
9.海水资源的利用(P23)(1).直接利用:工业用水(工业冷却、溶剂、除尘及传递动力、洗涤、印染、加工海产品)、生活用水(饮用、洗刷、卫生消防、游泳池)、农业(灌溉用水)【注】工业冷却(1)需要建立独立的供水系统(2)海水的腐蚀和海洋生物的亏损(2).间接利用:海水淡化利用。
海水脱盐,目前唯一能够增加全球淡水总供应量的可靠途径10.海水淡化方法举例【1】相变化法:蒸馏法(多校竖管蒸馏(ME),多级闪级蒸馏(MSF),蒸汽压缩蒸馏(VC),太阳能蒸馏){MSF:集中在海湾国家;RO:占次要位置}{海水制盐:以海水为原料,用煎煮法或日晒法制成的盐}冷冻法【2】膜分离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ED) (电渗析法一举两得还可以制盐)【3】化学平衡法:水合物法、溶剂萃取法11.四大盐场与盐场的选址【1】四大盐场:辽宁盐场、长芦盐场、山东盐场、淮北盐场【2】盐田选址:海水盐度高;地势宽阔平坦;盐田附近没有大的河流或排洪沟;盐田附近无崇山峻岭;土质不透水;土色深;气候干燥交通便利12.海洋生物资源分类(1)海洋细菌和真菌(2)海洋植物:藻类植物、被子植物(3)海洋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作用,保持生态平衡;易受外界条件影响、破坏、容易灭绝13.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因素(P20)气候、环境、阳光、海水温度、盐度、养分、压力、洋流、栖息地等。
主要受阳光影响,成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洋带性特点分布特点水平分布:沿岸多、远海少垂直分布:浅海多、深海少14.在大气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特点(P21)(1)纬度洋带性:暖水性、温水性、冷水性(2)沿海岸环带洋带性(3)沿洋流环带洋带性(4)真光层垂直洋带性:海水表层、中层、底层15.世界四大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较大渔场:北海道浴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这些渔场都集中在沿海大陆架代表渔场洋流名称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日本暖流(黑潮)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暖流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北冰洋南下冷水秘鲁渔场秘鲁寒流(秘鲁海区冷海水上升流(补偿流))16.海洋捕捞业分类(1)沿岸捕捞。
习称“近海渔场”(2)外海捕捞。
习称“外海渔业”(3)远洋捕捞。
习称“远洋渔业”17衡量矿物成为矿产的标准(1)矿石中矿物的含量(2)富含某种矿物的矿石的密集程度19.主要的海洋矿产资源:(1)海洋石油天然气(2)大洋锰结核(3)海底热矿业(4)滨海砂矿20.海洋中石油天然气矿产的形成条件(1)/要有大量的生物遗体(2)要有储存石油的地层和保护石油跑不掉的盖层。
生成的石油还得有闭圈,砂岩成为储集石油的地层。
页岩成为不让石油跑掉的盖层。
(3)还要有利于石油富集的地质构造。
背斜结构往往是石油的储油结构。
21.综合分析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大部分分布于大陆架的原因(1)大陆架的地形有利于有机物的沉积。
大陆架区石油丰富:有大量的生物遗体,快速的沉积和沉降有利于有机物的保存。
(2)大陆架的生物生产力、沉积物有利于油气的生成。
(3)沉积层周期变化,容易形成闭圈。
(4)大陆架特殊地质结构。
22.海洋未来有前景的矿产资源(锰结核)及主要分布位置(1)锰结核分布:太平洋:位于C--C区,储量占世界一半以上。
(2)海底热液矿分布:主要分布在东太平洋隆区、系太平洋弧后盆地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等海底断陷扩张带,多位于海底扩展地带。
23.海洋能源分类(1)海洋机械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通常表现为海水的盐度差(2)海洋盐度差能(3)海洋光合能24.海洋能资源的特点(1)总蕴藏量大(2)非竭耗、可再生(3)海洋能开发对环境无污染,属清洁能源(4)海洋能随时空变化,能量多变,不稳定(5)能流分布不均、密度低(6)海洋能开发技术高、实施难度大25.传统新型海洋空间资源有哪些(1)传统意义的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港口和海洋运输(2)新型海洋空间资源:海上桥梁、海底隧道、人工岛、海洋机场、海洋工厂、海上城市、海洋旅游、海洋军事基地等26.海洋航运的特点运量大、能耗低、费用省、劳动与经济效益高但是运速慢并受气候自然条件影响大,风险较大。
27.世界三大主要航线(1)远东-------北美西海岸航线(2)远东-------加勒比,北美东海岸航线(3)远东------南美西海岸航线(4)远东------东南亚航线28.红树林的作用(1)天然的海岸防护林(2)净化海水(3)促淤造陆(4)科研、教育、生态旅游29.滩涂开发滩涂是海岸带地区平均低潮线以上的淤泥质海滩。
(1)发展盐业和轻工业:滩涂经过围垦后可开辟为盐田,是盐化工原料的最佳场所。
(滩涂平整,淤泥质,气候干燥,海水供应充分,蒸发量大,晒盐)(2)围滩造地,发展农林牧业:经排盐后可种植粮食和牧草,发展牧业;植树造林。
(3)发展滩涂养殖业:垦区内发展淡水养殖业,垦区外发展海水养殖业。
(4)发展滩涂花卉草坪业:(5)发展滩涂旅游业:(6)开辟自然保护区:30.海岸带的基本组成:海岸、潮间带、水下岸坡。
【基本特征】(1)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2)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3)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31.湿地:地球之肾。
有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
32.红树林可以(1)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害侵蚀(2)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防止赤潮发生。
(3)促淤造陆(4)科研、教育、生态旅游33.海洋资源评价的目的、内容、原则和一般方法、应防止的几种倾向。
(1)整体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社会经济和生态三种效益统一原则34.海洋资源评价的一般方法(1)野外调查与室内评价相结合(2)单一成分评价与区域系统评价相结合(3)纵向与横向对比相结合(4)定量与定性相结合35.海洋资源质量评价方法(1)多因子综合评价法-------数字方法(2)主导因子评价法----------起决定性作用(3)最低因子限制评价方法(4)综合指标评价法(5)地域对比评价法(6)标准值对照评价法36.应该防止几种倾向:1)为了评价而评价,无的放矢,泛泛评价2)摆而不评或摆的多评的少3)单一目的评价----狭义的评价4)从局部利益出发进行评价5)不顾科学事实,迎合决策者的评价37.海洋资源资源管理定义、原则、方法和内容1)定义:海洋资源管理是政府及其所管辖海洋区域内的海洋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干预的复杂过程。
2)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国家所有原则区域可协调管理原则资源综合利用原则3)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行政方法4)内容:(1)利用高科技手段及现代理念,对海洋进行科学研究,查明海洋各个部分环境资源属性,为制定海洋子资源法规提供依据。
(2)制定和健全海洋法规体系,制定全国海洋综合性管理法规。
(3)健全管理机制,加强总综合管理(4)进行海洋资源的权益管理,确保国家管辖海域的各种矿产资源以及动力能源的占有、使用和处理的权利。
(5)组织海洋资源开发新领域的探索,促使海洋新产业的形成和发展38.美国与我国主要资源管理部门美国: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美国海事管理局(MARAD)/、美国海岸警备队(USCG)中国: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海洋局、农业部渔业局、交通布海事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39.海洋权益包括内容海洋权益包括领土主权、司法管辖权、海洋资源开发权、海洋空间利用权、海洋污染管理权、以及海洋科学研究权。
40.我国海洋资源管理内容海洋立法管理、海洋资源调查与评价管理、海洋资源规划管理、海洋资源权属行政管理41.海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领海的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无序,无度无偿”的三无状态长期存在。
(1)监督管理制(2)还与所有权和使用权(3)功能区化制度(4)有偿使用制度42.《联合国海洋共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弯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
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
43.海洋国土的划分(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44.中国与周边海域争端(分析)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我沿海国家有12海里领海和12海里毗连区,200海里经济专属区,我国制订了海洋政策法规,保卫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国际海洋和平与安全,反对海洋霸权,但一些有心的国家在看到中国属岛经济专属经济利益后,公然违背历史事实和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和体系。
中日对比,中国有理有法,是正义的,中国应本着“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态度坚决反对,包括外交和军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