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行程问题
三年级科学第十讲 简单的行程问题

三年级科学第十讲简单的行程问题三年级科学第十讲简单的行程问题
引言
本次课程旨在教授三年级学生如何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是指计算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物体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间隔的移动情况。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行程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 理解行程问题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 学会根据给定速度和时间间隔计算物体的行程
- 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课程内容
1. 行程问题的定义
- 行程是指一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移动距离。
- 行程问题需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和经过的时间间隔。
2. 计算行程的公式
- 行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间隔。
3. 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
- 根据给定的速度和时间间隔计算行程。
- 使用行程公式求解行程问题的一般步骤:
1. 确定已知量,包括速度和时间间隔。
2. 使用行程公式进行计算。
3. 得出行程结果。
4. 例题演练
- 提供几个简单的行程问题的例题,供学生练。
结论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简单的行程问题的基本方法。
他们能够理解行程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并能够使用行程公式计算物体的行程。
接下来,他们可以通过练更多的行程问题来提高他们的解决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导语】⾏程问题是⼩学奥数中的⼀⼤基本问题。
⾏程问题有相遇问题、追及问题等近⼗种,是问题类型较多的题型之⼀。
⾏程问题包含多⼈⾏程、⼆次相遇、多次相遇、⽕车过桥、流⽔⾏船、环形跑道、钟⾯⾏程、⾛⾛停停、接送问题等。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程问题应⽤题》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程问题应⽤题 1、甲⼄两列⽕车同时从相距700千⽶的'两地相向⽽⾏,甲列车每⼩时⾏85千⽶,⼄列车每⼩时⾏90千⽶,⼏⼩时两列⽕车相遇? 2、甲⼄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甲车每⼩时⾏40千⽶,⼄车每⼩时⾏60千⽶,经过3⼩时相遇。
两地相距多少千⽶? 3、甲⼄两艘轮船从相距654千⽶的两地相对开出,8⼩时两船还相距22千⽶。
已知⼄船每⼩时⾏42千⽶,甲船每⼩时⾏多少千⽶? 4、甲⼄两艘轮船同时从相距126千⽶的两个码头相对开出,3⼩时相遇,甲船每⼩时航⾏22千⽶,⼄船每⼩时航⾏多少千⽶? 5、甲、⼄两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的两地相对⽽⾏,甲车每⼩时⾏45千⽶,途中因汽车故障甲车停了1⼩时,5⼩时后两车相遇。
⼄车每⼩时⾏多少千⽶? 6、甲、⼄两地相距280千⽶,⼀辆汽车和⼀辆拖拉机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4⼩时两车相遇。
已知汽车的速度是拖拉机速度的4倍,相遇时,汽车⽐拖拉机多⾏多少千⽶? 7、甲、⼄两车同时从相距960千⽶的A、B两地相向开出,8⼩时后相遇。
已知甲车每⼩时⽐⼄车快4千⽶,求甲车的速度是多少?相遇时⼄车⾏驶了多少千⽶? 8、某零件加⼯⼚要加⼯零件1200个。
第⼀车间每天能加⼯190个,⽐⼆车间每天少加⼯20个。
现在两个车间共同加⼯这批零件,要加⼯多少天?完成时每个车间各加⼯了多少个? 9、⾃⾏车商店要装配2380辆⾃⾏车,甲组每天装配120辆,⼄组每天装配140辆。
两个组共同装配7天后,由⼄组单独装配。
⼄组还要多少天才能完成任务? 10、甲⼄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时⾏90千⽶,⼄车每⼩时⾏84千⽶,相遇时甲车⽐⼄车多⾏了78千⽶,A、B两地相距多少千⽶?【篇⼆】⼩学三年级数学⾏程问题应⽤题 1、⽺跑5步的时间马跑3步,马跑4步的距离⽺跑7步,现在⽺已跑出30⽶,马开始追它。
三年级数学简单行程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简单行程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简单行程应用题题目一:小明的上学路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000米。
他每分钟走80米。
请问小明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走到学校?题目二:小华的自行车旅行小华骑自行车去公园,自行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
如果公园距离他家2000米,小华需要骑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公园?题目三:小丽的跑步练习小丽每天练习跑步,她的速度是每分钟跑150米。
如果她今天要跑2000米,她需要跑多少分钟?题目四:小刚的回家路小刚放学后步行回家,他每分钟走60米。
如果他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200米,那么小刚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家?题目五:小芳的公交车之旅小芳乘坐公交车去图书馆,公交车的速度是每分钟行驶500米。
如果图书馆距离她家3000米,小芳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公交车?题目六:小强的跑步比赛小强参加了学校的跑步比赛,他的速度是每分钟跑200米。
比赛的全程是1600米,小强需要跑多少分钟才能完成比赛?题目七:小美的散步时间小美和她的妈妈一起去公园散步,她们的速度是每分钟走50米。
如果公园距离她们家1500米,她们需要散步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公园?题目八:小亮的火车旅行小亮乘坐火车去奶奶家,火车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
如果他奶奶家距离他家300公里,小亮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火车?题目九:小杰的汽车旅行小杰和他的家人开车去海边度假,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80公里。
如果海边距离他们家400公里,他们需要开多长时间的车才能到达?题目十:小云的飞机旅行小云乘坐飞机去国外旅行,飞机的速度是每小时900公里。
如果目的地距离她家4500公里,小云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飞机?题目十一:小涛的游泳练习小涛在游泳池里练习游泳,他的速度是每分钟游30米。
如果他要游完100米的泳道,小涛需要游多少分钟?题目十二:小梅的跳绳比赛小梅参加了学校的跳绳比赛,她每分钟可以跳120次。
如果比赛要求跳300次,小梅需要跳多少分钟?题目十三:小东的滑板练习小东在公园练习滑板,他的速度是每分钟滑行100米。
三年级行程问题

1.A、B两城相距45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城开往B城,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38千米,甲车到达B城后立即返回,两车从出发到相遇共需多少小时?分析:根据题意画图如下从图中可知,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走的路程正好是两个A、B城之间的距离,所以两车从出发到相遇所用的时间相当于两车行了两个450千米所需的时间。
解答:450×2÷(52+38)=900÷90=10(时)答:两车从出发到相遇共需10小时。
2.哥哥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回家,12分钟后弟弟从学校出来骑车追哥哥,结果在距学校800米处追上哥哥。
求弟弟骑车的速度。
分析:根据题意画图如下当弟弟追上哥哥时,距学校800米。
这800米是哥哥两次所行路程的和,一次是12分钟内行的路程,另一次是弟弟从出发到追上哥哥所用时间内(追及时间)哥哥行的路程。
解答:弟弟追上哥哥的时间(追及时间)(800-12×50)÷50=(800-600)÷50=200÷50=4(分)弟弟的速度800÷4=200(米)答:弟弟骑车每分钟行200米。
3.东、西两镇相距100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
已知甲比乙每小时快3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是多少?分析:100千米是两车所行的总路程,4小时为相遇时间。
根据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就可求出两车的速度和。
又已知两车的速度差,根据和差问题,两车速度就解决了。
解答:两车速度和100÷4=25(千米)甲的速度(25+3)÷2=14(千米)乙的速度25-14=11(千米)答:甲的速度为每小时14千米,乙的速度为每小时11千米。
4.一辆货车以每小时65千米的速度前进,一辆客车在它的后面1500米处,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同向行驶,客车在超过货车前2分钟,两车相距多少米?分析:客车超过货车的一瞬间,也就是客车追上货车,这时两车所行的路程是相等的。
三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

训练点21——行程问题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两人几小时后相遇?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
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
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
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
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练习一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
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
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
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
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
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分析与解答:要求狗共行了多少米,一般要知道狗的速度和狗所行的时间。
根据题意可知,狗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关键是要求出狗所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狗与主人是同时行走的,狗不断来回所行的时间就是王欣和陆亮同时出发到两人相遇的时间,即2000÷(110+90)=10分钟。
所以狗共行了500×10=5000米。
练习二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
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
三年级语文行程问题经典练习

三年级语文行程问题经典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课文,完成问题:新的学期一开始,班主任李老师想带领全班同学去郊游。
可是他不知道大家希望去哪里。
于是,李老师准备了一个投票活动。
他准备把所有大家想去的地方都列在黑板上,然后让每个人投一票,看看哪个地方得票最多。
结果呢,学生们的意见有点分散——一部分同学想去郊外的山区,一部分同学想去旅游区,而另外一部分同学想去海边。
李老师并不想让任何一部分同学失望,所以最后他只能决定三天的行程,一天去山区,一天去旅游区,一天去海边。
问题:1.李老师为什么要做投票活动?2.同学们的意见分为几个部分?3.最后李老师决定的行程是怎样的?4.李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行程?二、用今天所学的课文知识,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理解的“投票”的意思。
投票是一种常见的民主决策方式,是指通过让每个人投票来决定一个问题应该如何处理。
在投票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声音,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通过针对每个人的意见的数值计算,决策者可以汇总获得胜利的选项,从而得出最终的决策结果。
投票虽然有时候会产生分歧,但是它可以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决策,从而获得宽容和尊重。
三、老师带领大家做决策,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为什么?我觉得老师带领大家做投票来做决策是非常好的,因为它可以在不使用偏见的情况下对问题进行公正的决策。
在这种方式下,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事件的看法,同时,每个人的意见权利是平等的。
通过这个过程来达成共识,能够帮助班级成员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彼此,多样性的意见也使得问题解决方案更全面和考虑周到。
因此,我认为这样做之好切有益,是值得推崇的决策方式。
小学三年级行程问题

小学三年级行程问题1、甲地到乙地十斜坡路,一辆卡车上坡每小时30km,下坡每小时45km,往返一次需要3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解:首先要知道他们的比,上坡是每小时30千米,下坡是每小时45千米,他们的速度比就是30:45=2:3 ,时间就成了反比,为3:2 ,就是上坡时间是3/5,下坡时间是2/5。
往返1一次需3小时,那么上坡是:3×3/5=1.8小时,下坡是3×2/5=1.2小时。
利用:时间×速度=路程。
这样就好计算了。
上坡:30×(3×3/5)=30×1.8=54千米或者下坡:45×(3×2/5)=45×1.2=54千米答:两地相距54千米。
2、甲车,乙车各走了一段路程,甲车走的路程比乙车少1/5,乙车用的时间比甲车多1/5,若甲车每小时行4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几千米?解:甲的行程比乙的行程少1/5,即甲是乙的4/5乙的时间比甲多1/5,即乙是甲的6/5,也就是甲是乙的5/6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4/5/[5/6]=24/25所以乙的速度是:48/[24/25]=50千米/时。
答:乙车每小时行50千米。
3、甲乙辆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速度比是5:4,相遇后,甲的速度减少20%,乙的速度增加20%,这样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二人的路程比是5:4则甲行了全程的5/9,乙行了全程的4/9相遇后二人的速度比是[5*(1-20%)]:[4*(1+20%)]=5:6则当甲到达B时,甲乙的行程比是5:6甲行了4/9,则乙行了4/9/5*6=8/15此时乙离A地有1-8/15-4/9=1/45那么全程是10/[1/45]=450千米答:AB两地相距450千米。
4、一只狗追赶前方30米的一只兔子,狗跑4步的路兔子要跑7步,兔子跑4步的时间狗跑3步,兔子在跑多少米会被狗追上?解:狗走4步的距离=兔子走7步,即狗走12步的距离=兔子走21步狗走3步的时间=兔子走4步,即狗走12步的时间=兔子走16步由此可以看出,狗每走12步就可追上兔子:21-16=5步那么要追上30步狗就要走:30/5*12=72步,此时兔子走了:72/3*4=96步即兔子再走96步会被追上。
小学三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站开往西站。
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2千米,甲车行驶四个半小时到达西站后,没有停留,立即从原路返回,在距离西站31.5千米的地方和乙车相遇,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两人骑自行车沿着900米长的环形跑道行驶,他们从同一地点反向而行,那么经过18分钟后就相遇一次,若他们同向而行,那经过180分钟后快车追上慢车一次,求两人骑自行车的速度?4、兄妹两人同时离家去上学。
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时,发现忘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
问他们家离学校多远?5、马路上有一辆车身为15米的公共汽车,由东向西行驶,车速为每小时18千米,马路一旁的人行道上有甲、乙两名年轻人正在练长跑,甲由东向西跑,乙由西向东跑。
某一时刻,汽车追上了甲,6秒钟之后汽车离开了甲;半分钟之后,汽车遇到了迎面跑来的乙;又过了2秒钟,汽车离开了乙。
问再过多少秒后,甲、乙两人相遇?6、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地出发驶向乙地。
货车速度每小时60千米,客车每小时40千米,货车到达乙地后停留0.5小时,又以原速返回甲地,问从甲地出发后几小时两车相遇?7、车与慢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12小时相遇。
相遇后快车又行了8小时到达乙地。
慢车还要行多少小时到达甲地?8、两地相距380千米。
有两辆汽车从两地同时相向开出。
原计划甲汽车每小时行36千米,乙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但开车时甲汽车改变了速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出,问在相遇时,乙汽车比原计划少行了多少千米?9、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在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时,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程问题(一)(三年级)
行程问题(一)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以及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一类问题,总称为行程问题。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行程应用题,行程问题主要涉及时间(t)、速度(v)和路程(s)这三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
(1)速度×时间=路程可简记为:s = vt
(2)路程÷速度=时间可简记为:t = s÷v
(3)路程÷时间=速度可简记为:v = s÷t
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关于平均速度的计算,需要知道整个过程的总路程与总时间,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一)直接利用行程问题基本关系解决的行程问题:
【例1】龟、兔进行1000米的赛跑。
小兔斜眼瞅瞅乌龟,心想:“我小兔每分钟能跑100米,而你乌龟每分钟只能跑10米,哪是我的对手。
”比赛开始后,当小兔跑到全程的一半时,发现把乌龟甩得老远,便毫不介意地躺在旁边睡着了。
当乌龟跑到距终点还有40米时,小兔醒了,拔腿就跑。
请同学们解答两个问题:
(1)它们谁胜利了?为什么?
(2)胜者到终点时,另一个距终点还有几米?
分析:
(1)乌龟胜利了。
因为兔子醒来时,乌龟离终点只有40米,乌龟需要40÷10=4(分钟)就能到达终点,而兔子离终点还有500米,需要500÷100=5(分钟)才能到达,所以乌龟胜利了。
(2)乌龟跑到终点还要(40÷10)=4(分钟),而小兔跑到终点还要1000÷2÷100=5(分钟),慢1分钟。
当胜利者乌龟跑到终点时,小兔离终点还有:100×1=100(米)。
【例2】解放军某部开往边境,原计划需要行军18天,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12千米,结果提前3天到达,这次共行军多少千米?
分析:“提前3天到达”可知实际需要18-3=15天的时间,而“实际平均每天比原计划多行12千米”,则15天内总共比原来15天多行的路程为:12×15=180千米,这180千米正好填补了原来3
天的行程,因此原来每天行程为180÷3=60千米,问题就能很容易求解。
原来的速度为:(18-3)×12÷3=60(千米/天),因此总行程为:60×18=1080(千米)
(二)平均速度
【例3】摩托车驾驶员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90千米到达某地,返回时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摩托车驾驶员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
分析:
要求往返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必须知道摩托车“往”与“返”的总路程和“往”与“返”的总时间。
摩托车“往”行了90千米,“返”也行了90千米,所以摩托车的总路程是:90×2=180(千米),摩托车“往”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所用时间是:90÷30=3(小时),摩托车“返”的速度是每小时45千米,所用时间是:90÷45=2(小时),往返共用时间是:3+2=5(小时),由此可求出往返的平均速度,列式为:90×2÷(90÷30+90÷45)=180÷5=36(千米/小时)
【例4】胡老师骑自行车过一座桥,上桥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下桥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而且上桥与下桥所经过的路程相等,中间也没有停顿,问这个人骑车过这座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分析:题目中没有告诉我们总的路程,给计算带来不便,仔细想一想,只要上下桥路程相等,总路程是不影响平均速度的,我们自己设一个路程好了,不妨设为48千米,来回两段路,所以每段路程为:48÷2=24(千米),总时间是:24÷12+24÷24=3(小时),所以平均速度是:48÷3=16(千米/小时)
【例5】甲、乙两地相距6720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60米。
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分析:(方法1)由于前一半时间与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已知的,因此可以计算出这人步行的时间。
而如果了解清楚各段的路程、时间与速度,题目结果也就自然地被计算出来了。
应指出,如果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80米,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每分钟60米,则这个人从甲走到乙的平均速度就为每分钟走(80+60)÷2=70米。
这是因为一分钟80米,一分钟60米,两分钟一共140米,平均每分钟70米。
而每分钟走80米的时间与每分钟走60米的时间相同,所以平均速度始终是每分钟70米。
这样,就可以计算出这个人走完全程所需要的时间是6720÷70=96分钟。
由于前一半时间的速度大于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所以前一半的时间所走路程大于6720÷2=3360米。
则前一个3360米用了3360÷80=42分钟;后一半路程所需时间为96-42=54分钟。
(方法2)设走一半路程时间是x分钟,则80x+60x=6720,解方程得:x=48分钟,因为80×48=3840(米),大于一半路程3360米,所以走前一半路程速度都是80米,时间是3360÷80=42(分钟),后一半路程时间是48+(48-42)=54(分钟)。
【例6】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
某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11米/秒、22米/秒和33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分析: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66米,(引导学生思考设为66的原因),那么总时间=66÷11+66÷22+66÷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3÷11=18(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