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0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0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精选10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技巧。

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1摘要:简要说明了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和实验预习的重要性。

详细介绍如何做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实验预习,包括预习要求、预习重点、设计性实验的预习、预习报告的内容;并以“拉伸法测量钢丝杨氏模量”这一实验项目为例,具体说明了怎样做好实验预习。

一、大学物理实验的重要地位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大学物理实验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

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大学物理实验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物理实验的预习要求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课程的特点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所以实验预习尤其重要。

上课时教师要检查实验预习情况,评定实验预习成绩。

没有预习的学生不能做实验。

实验预习的目的是全面认识和了解所要做的实验项目。

因此,要求在预习时应理解实验原理,了解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明确实验任务,写出简单的预习报告。

(1)明确实验任务要明确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每个待测量又分别需要什么实验仪器和采用什么实验方法来测量。

(2)清楚实验原理要理解实验基本原理。

例如,电位差计精确测量电压实验用到补偿法原理进行定标,应该理解补偿电路的特点,什么是定标,定标的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补偿电路定标;电位差计测量的主要误差来源,怎样减小误差。

(3)了解实验仪器要初步了解实验仪器,通过预习知道需要使用哪些仪器,并对仪器的相关知识进行初步学习,特别是仪器的结构功能、操作要领、注意事项等。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通用11篇)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物理实验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演示目的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

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

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

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

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

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

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五、讨论与思考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

为什么?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篇2一、实验目的: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Zn-Sn二组分金属相图;2、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原理:概述、及关键点1、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几种?2、什么是热分析法?步冷曲线的线、点、平台各代表什么含义?3、采用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关键是什么?4、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三、实验装置四、实验关键步骤:不用整段抄写,列出关键操作要点,推荐用流程图表示。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合理设计)组成为w(Zn)=0.7的样品的温度-时间记录表时间τ/min 温度 t/oC开始测量 0 380第一转折点第二平台点结束测量六、数据处理(要求写出最少一组数据的详细处理过程)七、思考题八、对本实验的体会、意见或建议(若没有,可以不写)(完)1.学生姓名、学号、实验组号及组内编号;2.实验题目:3.目的要求:(一句话简单概括)4.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用具名称。

大学物理的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的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的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二、实验目的1、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物理实验仪器,如天平、量筒等。

3、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三、实验原理物体的密度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体积;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其体积。

质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根据密度的定义式:ρ = m / V (其中ρ为密度,m 为质量,V 为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四、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待测物体、水、细线。

五、实验步骤1、调节天平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用镊子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此时横梁平衡。

2、测量物体的质量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出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相加得到物体的质量m ,并记录。

3、测量物体的体积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水的体积 V1 。

用细线将待测物体拴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此时水和物体的总体积 V2 。

物体的体积 V = V2 V1 ,并记录。

4、计算物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 = m / V ,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测量次数|质量 m(g)|水的体积 V1(cm³)|总体积 V2(cm³)|体积 V(cm³)|密度ρ(g/cm³)||||||||| 1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2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3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平均值:ρ =_____ (g/cm³)七、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质量时,天平的读数存在误差,可能是砝码的质量不准确或者读数时视线未与标尺垂直。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电效应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光电效应现象,了解其基本规律。

2. 通过实验了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

3. 学会使用光电效应测量入射光强度的方法。

实验器材:1. 光源(可见光光源,如LED灯)2. 光电管(光电效应实验仪中的组件)3. 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源(如红光、蓝光、绿光等)4. 光电效应测量装置(包括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头、开关等)5. 遮光罩(用于控制入射光的强度)6. 实验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 打开光源和电源,关闭所有开关。

2. 将遮光罩置于光电管上,调整光源和光电管的距离,确保光线能够照射到光电管上。

3. 记录初始条件下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这些读数将作为参考值。

4. 依次使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源照射光电管,每次照射后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5.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波长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变化规律。

6.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讨论。

实验结果:以下为部分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序号| 入射光波长(nm)| 电流表读数(mA)| 电压表读数(V)| 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电子伏特)|| --- | --- | --- | --- | --- || 1 | 650 | 15.2 | 6.5 | -0.35 || 2 | 450 | 17.8 | 4.8 | -0.75 || 3 | 550 | 16.5 | 5.7 | -0.65 || ... | ... | ... | ... | ...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入射光波长的增加,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这意味着入射光的频率对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的影响逐渐减弱。

这一现象与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相符。

此外,我们还发现不同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的读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这进一步证明了光电效应的存在。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光电效应现象,并了解了其基本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样本

物理实验报告样本

物理实验报告样本实验项目:测量重力加速度目的:通过自由落体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实验原理:自由落体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仅受重力作用而纯粹受加速度的运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可以表示为:a = F / m其中,a 是加速度,F 是物体所受的合力,m 是物体的质量。

在自由落体实验中,物体所受的合力即为重力,可以表示为:F = m * g其中,g 是重力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包括一个光滑竖直的导轨、一个探测器、一个计算机连接线以及一个计时器。

2. 将导轨竖直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并将探测器装置固定在导轨的一端。

3. 将探测器与计算机连接,并打开计时器软件。

4. 将一个小物体放置在导轨的顶端,使其从静止开始自由落下。

5. 观察计时器记录的时间数据,记录物体自由落下所经过的时间t。

6. 测量导轨的长度 L。

7. 重复步骤4-6,每次改变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对应的时间和质量值。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中记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

重力加速度 g 可以表示为:g = 2L / t^2其中,L 是导轨的长度,t 是物体自由落下所经过的时间。

实验结果和讨论: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我们进行了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下表是我们记录的实验数据:物体质量 (kg) 时间 (s)0.1 0.450.2 0.630.3 0.780.4 0.910.5 1.03根据数据处理公式,我们计算出了相应的重力加速度数值:物体质量 (kg) 重力加速度 (m/s^2)0.1 9.860.2 9.830.3 9.790.4 9.750.5 9.71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重力加速度对物体质量的影响较小。

根据实验测量的结果,不同质量的物体在相同条件下,其重力加速度数值几乎相同。

2. 实测的重力加速度数值与已知的标准值(9.8 m/s^2)较为接近,说明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大学物理力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力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力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和分析一系列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力学基础知识,并学习使用各种物理实验设备。

二、实验原理
本次实验涉及到的物理原理主要有力的概念、力的平衡和运动学方程等。

在实验中,我们会用到各种简单机械运动装置,比如杠杆和重力势能的转换等。

三、实验内容
1.用弹簧测量杆的挠度和实测劲度系数,通过运用胡克定律求解杆的弹性模量。

2.运用光电门测量滑轮系统的一些基本力学参数,比如滑轮组的相对速度和力的大小等。

3.测量静力学平衡实验中的一些参数,比如支撑力和重力等,用于验证理论公式并增进对物理原理的了解。

4.测量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等对物体力学运动的影响,并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力学现象,如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空气阻力等。

四、实验结果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获得了数个数据记录和图表分析。

在第一个实验中,我们成功地计算了杆的弹性模量。

在第二个实验中,我对滑轮系统的速度、力大小和方向等获得了更深刻的理解。

第三个实验的结果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物体平衡时所需的要素和计算公式。

最后,我还记录了物理运动的轨迹,了解了物理实验设备如何使用和操作。

五、实验结论
通过这次实验,我对力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掌握了一定的基础实验技能、学会了如何运用光电门和弹簧等测量物理量,同时也体会到了在实验中要持续留意的重要性。

这些技能和知识将有助于我更好地掌握物理方面的知识,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作提供有用的基础。

南航电磁场实验报告

南航电磁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 掌握电磁场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加深对电磁场理论的理解;4. 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电磁场理论是描述电磁现象的一门基础学科,其核心内容为麦克斯韦方程组。

本实验通过搭建电磁场实验平台,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特定条件下的正确性。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磁场实验平台:包括实验电源、实验探头、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2. 麦克斯韦方程组验证装置:包括平行板电容器、电感线圈、电阻、电容器等;3. 测量仪器:包括数字多用表、频率计、功率计等。

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平台,连接好实验探头、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2. 调整实验参数,包括实验电源电压、频率等;3. 按照实验要求,测量平行板电容器、电感线圈、电阻、电容器等元件的参数;4.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分析;5. 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在实验条件下的正确性。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1. 平行板电容器: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容器的电容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 电感线圈: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 电阻: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的阻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 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根据实验数据,验证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位移矢量、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的关系,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正确性。

六、实验结果分析1.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的比较:通过比较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发现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实验平台搭建合理,实验操作正确;2. 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通过实验验证了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位移矢量、磁感应强度等物理量的关系,验证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正确性。

七、实验结论1. 电磁场实验平台搭建合理,实验操作正确;2.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说明实验平台具有较好的测量精度;3. 通过实验验证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特定条件下的正确性,加深了对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物理实验报告范文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高度下的重力加速度,了解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并掌握实验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重力加速度是指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通常用g表示。

在地球表面,g的大小约为9.8m/s2。

但实际上,g的大小并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会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地球的质量分布不均匀,导致重力场的强度在不同高度下不同。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来确定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为:a=Fm=mg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来确定g的大小。

实验器材•自由落体装置•计时器•直尺•计算器实验步骤1.将自由落体装置放置在桌子上,并调整好高度。

2.将直尺竖直放置在自由落体装置的下方,用计时器测量自由落体的时间t。

3.重复上述步骤,分别在不同高度下进行测量,记录下每次测量的高度ℎ和时间t。

4.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每个高度下的重力加速度g,并绘制出g与ℎ的关系图。

实验数据高度ℎ(m)时间t(s)重力加速度g(m/s^2)0.1 0.32 9.810.2 0.45 9.780.3 0.57 9.750.4 0.69 9.720.5 0.81 9.690.6 0.93 9.660.7 1.05 9.630.8 1.17 9.600.9 1.29 9.571.0 1.41 9.5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g与ℎ的关系图:g-hg-h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力加速度g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是因为在较高的高度上,地球的引力作用较小,因此重力加速度也随之减小。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即重力加速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一结论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也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量自由落体的加速度,探究了重力加速度与高度的关系,并掌握了实验测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