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适宜性评价该怎么写

合集下载

景观场地评估报告怎么写

景观场地评估报告怎么写

景观场地评估报告怎么写一、报告概述1.简要介绍评估场地的背景和目的。

2.解释评估方法和数据收集的过程。

3.概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二、场地背景1.描述场地的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面积和所处环境等。

2.介绍场地的使用历史。

3.说明场地的现状,包括现有的景观布局、植被和设施等。

三、评估指标1.根据评估的目的确定评估指标,例如景观价值、生态可持续性、可访问性和安全性等。

2.对每个评估指标进行详细说明,并解释其重要性和评估方法。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1.描述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

2.详细汇报收集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

3.分析结果,指出场地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机会。

五、问题与改进措施1.列举场地存在的问题,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

2.提出改进措施,包括景观设计、土地利用规划和设施改善等。

3.对每个改进措施进行评估,包括可行性、成本和效益等。

六、结论与建议1.总结整个评估过程和结果,并强调主要发现。

2.提出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包括景观更新、管理策略和公众参与等。

3.概述报告的重点和主要观点。

七、参考资料1.列出所引用的相关文献和资源。

八、附录1.收集的数据和问卷调查结果等可放在附录中。

2.提供附加的图片、图表和地图等支持材料。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景观场地评估报告的写作指南。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根据具体的评估目的和场地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注意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清晰、简洁,并使用合适的图表和数据来支撑分析和结论。

最后,建议进行审校和修改,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场地拓展评估报告模板

场地拓展评估报告模板

场地拓展评估报告模板1. 背景信息- 项目名称:- 评估日期:- 评估地点:- 评估团队成员:2. 评估目的明确场地拓展评估的目的和范围,确保评估过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评估范围确定评估的范围,包括评估的场地、设施、环境等。

4. 评估方法介绍使用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确保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5. 评估内容及结果列出评估的具体内容,并对各项内容进行评估,提供评估结果。

5.1 场地条件评估- 场地面积是否满足需求:- 场地布局是否合理:- 场地是否安全:5.2 设施设备评估- 设施设备是否完备:- 设施设备是否维护良好:- 设施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5.3 环境评估- 周边环境对活动影响:- 环境是否符合活动需求:- 环境是否符合安全要求:5.4 服务评估- 服务人员专业素质:- 服务人员服务态度:- 服务流程是否合理:6. 评估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7. 评估结论根据评估结果分析,给出评估结论,包括对场地拓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的评价。

8. 改进建议根据评估结果和结论,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包括场地改进、设备升级、服务提升等。

9. 参考资料列出评估过程中使用的资料和参考文献。

以上是场地拓展评估报告的模板。

根据具体情况和评估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评估报告的编写需要严谨、客观和可操作性,确保评估结果对决策具有指导意义。

同时,报告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阅读和理解。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报告

土地适宜性评价分析报告

适宜性分析评价适宜性分析是城市规划中经常用到的。

其应用范围基本分为5 大类: 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 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 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 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其中,最常用到的是城市建设用的适宜性评价。

适宜性评价即根据各项土地利用的要求, 分析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适宜性,确定区域开发的制约因素, 从而寻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合理的规划方案。

合理确定可适宜发展的用地不仅是以后各项专题规划的基础,而且对城市的整体布局、社会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在进行适宜性分析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子有很多,生态方面的,经济发展方面的等等都有,不过通常情况下,适宜性分析主要考虑的是生态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如与水源,生态敏感地的距离,坡度高程等因素,所以通常意义上的适宜性评价可以狭义的理解为是生态适宜性评价。

不同尺度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其侧重是不同的,如果是大尺度的评价,可以进行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评价,如果具体到城市内部,可以进行居住用地工业用的适宜性评价。

具体选用什么指标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

需要注意的是,适宜性评价有两种。

一种是在规划前期对区域的适宜性评价,为确定城市布局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是规划的重要依据。

另一种是对规划方案或是现有的情况进行适宜性评价,评价这个方案或是现状是不是适宜的。

显然,第一种意义更大一些。

这两种评价所采用的指标也是不同的,各有侧重。

但目前的很多论文中,经常讲这两者混淆,一般情况下,总规或一些规划的前期分析多用第一种方法,规划的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多用第二种方法。

在方法上,适宜性分析采用的理论方法是数学概念中的多准则多目标评价,可以通俗的理解为多因子权重叠加,此外,对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情况,多使用模糊数学的理论,其核心是计算单个指标的隶属度。

在技术实现上,适宜性分析采用GIS技术。

GIS具有强大的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和分析功能,并能对分析结果给予直观显示,为具有空间属性特征的用地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

报告里摘出来的作为范本,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提出一些意见7.2 耕地质量评价项目区位于**省**市**县**乡,属于“**大型水田灌区”的++区范围。

建设规模为1655.34公顷,现状耕地面积1218.66公顷,其中基本农田面积为1096.7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0%,均为水田,种植作物为水稻。

因水田面积逐步发展,稻田养殖面积逐年扩大,进十多年大气候的干旱,致使灌溉水源紧张,甚至因水而减产绝收;田间灌、排工程的多年运行,工程寿命已超限,年久失修,工程效益降低,调水、排水均“卡脖子”;农业生产形成的改变,管理维修不及时;后期发展的水田田间工程随意布设,形成不了盐渍土灌水压盐的条田格局,产量低等因素。

项目区的基本农田已趋于逐步向低产田退化的现象,耕地质量逐步降低。

1、土地用途的确定根据本次规划的初步目标,项目实施后土地利用方向主要以发展农业为主,遵循项目区的种植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土地利用原则,项目区建成后主要仍以稻养蟹、稻养泥鳅的立体农业模式。

因此,本次适宜性评价按照水稻对项目区进行耕地质量评价。

2、评价单元的确定项目区水田的灌溉水源均为河道径流及上游水库的调水,系地表水资源,主要依靠+++灌站、+++灌站、++灌溉站抽水进行灌溉。

经灌溉水源工程的机泵设备更新、改造,灌溉水源保证程度提高;灌溉斗渠与排水斗沟形成条田格局及田间灌、排工程的配套维修,渍涝灾害得以抑制。

排水标准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旱涝灾害对土地适宜性影响减小;交通设施的配套状况等因素对土地适宜性的影响减弱。

因此,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类型等成为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对项目区内土壤实地采样分析,按照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原则,我们将项目区按照土壤取样点的地理位臵选定为6个适宜性评价样点。

3、参评因子及其影响权重的确定根据项目区的实际情况和整理后的土地用途,参考《土地复垦技术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技术规范》、《农用地定级规程》(TD/T1005~2003)、《农用地分等规程》(TD/T1004~2003)等资料,确定选择耕层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盐渍化程度、障碍层次、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pH)、灌溉水源、剖面构型等作为本次适宜性评价的因子。

波密县某特大桥场地适宜性评价

波密县某特大桥场地适宜性评价
门 的 工 程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勘 察 的 基 础 上 ,对 地 质 构 造 的 稳
4 )第 四系晚更新统 冲洪积层 ( Q )。主要 由卵石层 组成分选性较 好 ,磨 圆度较好 ,多呈亚 圆形 ~圆形 ,稍 密
中密 状 。分 布 于 左 岸 桥 台 二 级 阶 地 。 5 )前震旦 系冈底斯岩群 ( A n Z g d )。岩性 以黑云斜长 片 麻岩为主 ,岩体 完整性 较好 ,主要为 中风化 层 ,受 断层 影
长 片麻 岩( A n Z g d ) 。 现从新到老简述如下 : 1 ) 第 四系全新 统 冲洪 积 层 ( Q ) 。主要 由漂 石层 组
成 ,表 层 2~ 6 m 内漂 石 含量 可达 8 0 % ~9 0 % 。分 选 性 较 差 ,磨 圆度 较好 ,稍 密 ~中 密 。分 布 于 河 床及 漫 滩 。 2 ) 第 四系 全 新 统 崩 积 层 ( Q 4 )。 主 要 由碎 块 石 组 成 , 分 选 性 较 差 ,多 呈 棱 角 状 ,松 散 ~中密 。该 层 主 要 分 布 于 通麦特大桥右岸斜坡地带。 3 )第 四系全 新统 崩坡积 层 ( Q )。主要 由块石 、碎 石 及 少 量 角 砾 组 成 ,分 选 性 较 差 ,多 呈 棱 角状 ~次 棱 角 状 , 松 散 ~中 密 。 该 层 主 要 分 布 于 通 麦 特 大 桥 成 都 岸 斜 坡 地 带 。

定性 、不 良地 质特征 及岩 土特征 等进行 综合评 价 ,尽量 避 开不 良地质地区 ,如滑坡 、泥石 流 、崩塌 等。 陈海龙… 以新建 云桂 铁路 丘北南 盘双 线特 大桥为 研究
对象 ,对桥址区工程 地质 条件进 行评价 ,对桥梁 在勘察 和 修建过程中遇到 的主要工 程地 质问题进 行 了分析论 证 。说 明 了查明桥址区的地质 条件及 断裂 构造是 保证 大桥稳 定性 的重要前提 。本 文以波 密县某 特大桥 为例 ,通 过钻 探 、物 探及室 内试验相结合 的方 法 ,阐述 了该桥 址 的工程地 质和 水文地质特征 ,针对 其工 程地 质问题 进行 了分析评 价 ,并 给 出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以期对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场地适宜性评价

场地适宜性评价

4.1场地稳定性评价
据现场勘察及调查,拟建场地及其附近范围内无活动断裂,无泥石流、滑坡、崩塌、液化、天然洞穴、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无地质灾害存在,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综合评价该场地为工程建设稳定场地。

注:1、场地稳定性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稳定、基本稳定、稳定性差和不稳定,以上述内容为例,应结合场地实际条件评价后划分。

2、场地稳定性评价从不稳定开始,向稳定性差、基本稳定、稳定推进,以最先满足的为准。

4.2场地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稳定;地形平坦,地貌简单,地面坡度小于10%;岩土种类单一,分布均匀,工程性质良好;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无影响,地表排水条件良好。

综合评价该场地为工程建设适宜场地。

注:1、场地适宜性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适宜、较适宜、适宜性差和不适宜,以上述内容为例,应结合场地实际条件评价后划分。

2、场地适宜性评价从不不适宜开始,向适宜性差、较适宜、适宜推进,以最先满足的为准。

4.3地基土评价
第①层杂填土(Q4ml):分布在拟建场地表层,灰色,主要成份以角砾为主,含大量建筑垃圾及少量的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力学性质不均。

基础开挖时全部挖除,不作持力层评价。

第②层角砾(Q4al+pl):拟建场地范围内均有分布,成层较稳定,分布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适宜性较好,可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

第③层细砂(Q4al+pl):成层较稳定,分布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好,适宜性较好,可做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

用地适宜性评价

用地适宜性评价

GIS实验报告——xx县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评价一、引言Introduction1.1项目背景xx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西南部,东南距省会成都424公里,离阿坝州州府马尔康91公里。

xx县地处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中心地带,阿坝州南部综合经济区重要板块,位于大渡河上游,大xx河旁,省道211经过县城。

此次xx 县城市总体规划重点是对xx县城的城市发展方向做出判断。

1.2定义需GIS解决的问题xx县城沿大xx河发展,周边山地丘陵地形复杂,城市位于槽谷地带。

随着xx县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状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需求。

在本次实验报告中,将运用GIS的科学分析方法,对像xx县城这样处于的复杂山地地形和河流谷地的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做出较为理性的评价。

1.3确定实验的目标或者需验证的假设本次实验的目标是:整理分析各项对于建设用地选择有影响的评价因子,运用GIS的数据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方向。

改变以往规划环节中依靠感性的设计方法,为项目提供科学数据分析和可视化设计流程,并以此为依据,对建设用地进行反向论证,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1.4研究区域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进行建设用地选择,因此研究区域范围较小,主要包括:大xx河两侧用地面积较大且较为平缓的地带。

(沿大xx河,xx老城区南部,老城区北部、老城区东部)二、方法Methods2.1前期资料整理根据实验目的提取实验所需要的各项要素,并将提取出来的要素整理为便于实验操作文件格式,祛除多余冗杂的信息,减少无效数据的干扰,提高实验效率。

本次实验报告的地形CAD较为复杂,老城区部分由于城市建设情况,而缺乏高程赋值的等高线,故此次实验以高程点为基础,选择所有的高程点;原位粘贴到“0xx县高程点.dwg”文件;将研究区域内的河流及泥石流槽描边并单独放入“0河流.dwg”文件;将老城区及周边建设用地现状描绘整理到“0建设用地现状.dwg”文件;将提供的地质灾害报告中的地灾评价整理到“0地灾评价.dwg”文件中;最后,将整个研究区域的边界线描出整理到“0地形边界线.dwg”文件中,方便出图。

华鼎御园场地地基适宜性评价

华鼎御园场地地基适宜性评价
2 1 第 3期 02年
西 部探矿 工 程
2 l
华 鼎 御 园 场 地 地 基 适 宜 性 评 价
唐 旭
( 西桂林 水 文工 程地 质勘 察 院 , 西 桂 林 5 10 ) 广 广 40 2
摘 要: 通过 野 外 实地 勘 察与 室 内试 验 , 明 了华鼎御 园场 地地 基 岩 土水 基 本特 征 , 场 地 工程 地 质 查 对
2 3 场 地不 良地 质作 用现 象 . 拟建 场地 经地 面 调查 未 发 现 岩 溶 地 面 塌 陷 、 崩塌 、
分 布 不 均 , 构 松 散 , 孔 隙 , 厚 一 般 为 1 O~ 结 多 层 .5
2 5 m, . 0 最厚 4 5 m 见 于 2 .0 2号 孔 。③ 红 粘 土 ( 5 I, 0 p )
2 场地 工程 地 质条件
2 1 地形 地貌 .
2 9。




拟 建场 地 位 于 岩 溶 平 原 地 貌 区 , 除 原 旧房 经 整 拆
平 , 面 图平 坦 , 表 均 为第 四 系 土 层 覆 盖 , 基 岩 出 地 地 无
露 。地 面标 高 13 0 ~ 14 4m。楼 房 位 置 与 勘 探 线 5 . 1 5. 4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西部 探 矿工 程
2 1 第 3期 0 2年
( ) 围值 1. - 2. k a平 均 值 1. 2 P ;0 P 范 0 0- 4 1 P , - 6 9k a 5k a
合 评 价划 分建 筑场 地 土 的类型 和场 地类 别 , 了解场 地 并
膨胀 率 ( o 范 围 值 0 1 5 ~ 0 2 , 均 值 ) . 5% .25 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形地貌,有无活动性断裂,场地是否稳定
2,我们这样写: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7条规定,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本场地位于宝坻区天宝工业园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院内,地势总体较平坦,地层结构较简单,地基土分布较均匀稳定,地貌类型比较单一,可排除因构造运动引起的地面沉降;场地地层除③1粘土为全新统新近组冲积层外,其余土层均为正常固结土,因本层厚度约1米,在自重压力作用下固结作用可忽略不计;工业区内没有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不存在大面积堆载,没有大范围密集建筑群,自然及人为引起的地面沉降可忽略不计;场地内没有活动断裂和滑坡等,不存在因地形、地貌等造成建筑地基侧限消弱或不均衡,不存在影响场地整体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故判定拟建场地属稳定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3,介绍下场地是否稳定有没有特殊情况是否能进行建筑如果不能处理后能否建筑
是否存在新活动断裂,有无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古河道、沟浜、采空区、滑坡、
崩塌及泥石流灾害等,。

回复评分新鲜事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