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震荡概念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脑震荡的症状和康复过程

脑震荡的症状和康复过程

脑震荡的症状和康复过程脑震荡是一种常见的脑部外伤,通常由头部遭受剧烈撞击或震动所引起。

脑震荡会导致脑部短暂的功能紊乱,而其症状和康复过程则需引起重视和适当的处理。

本文将解析脑震荡的症状和康复过程,旨在提供相关知识和指导。

一、脑震荡的症状当一个人经历脑震荡时,常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 头痛:脑震荡常伴随头痛感,这种疼痛可能比较轻微,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更久。

2. 恶心和呕吐:脑震荡还经常引起恶心和呕吐的感觉,这是因为脑部受损会干扰到控制恶心中枢的区域。

3. 疲劳和缺乏集中力:脑震荡可能会导致患者感到疲倦,缺乏精力和注意力不集中。

4. 失眠或睡眠过多:脑震荡会扰乱睡眠模式,导致患者难以入睡或者睡眠时间过长。

5. 头晕和眩晕:脑震荡会造成平衡问题,使患者感到晕眩,甚至出现眼花缭乱的感觉。

6. 记忆问题:脑震荡也可能对患者的记忆力产生影响,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以及难以记忆新事物等症状。

7. 情绪波动:脑震荡患者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易怒或者沮丧等情绪波动。

二、脑震荡的康复过程正确的康复过程对于脑震荡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措施:1. 休息和放松:脑震荡后,患者需要充足的休息和放松时间,避免过度使用脑部。

在恢复期间,减少学习、工作和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

2. 逐渐增加活动:康复过程需要逐渐增加轻度的身体和认知活动,以促进脑部的恢复。

初始阶段,可以从简单的日常活动开始,如步行、阅读和听音乐等。

3. 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是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并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促进大脑功能的恢复。

4. 限制刺激:脑震荡康复期间,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刺激,如强光、噪音和情绪波动,以避免加重脑部症状。

5. 康复训练:一些专门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脑震荡患者恢复,如平衡训练、记忆锻炼和注意力训练等。

这些训练应由专业的医学人员指导和监督。

6. 逐步返回正常生活:康复过程需要患者逐渐恢复到正常的学习和工作状态。

脑震荡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应对

脑震荡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应对

脑震荡的症状是什么如何应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因为各种意外情况导致头部受伤,脑震荡就是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脑部损伤。

那么,脑震荡到底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脑震荡的常见症状。

头痛是脑震荡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之一。

这种头痛可能是持续性的,也可能是间歇性的,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

有的人可能只是感到轻微的胀痛,而有的人则可能会出现剧烈的刺痛。

头晕也是脑震荡的典型表现。

患者可能会感到天旋地转,站立或行走时不稳,容易失去平衡。

恶心和呕吐也是脑震荡可能引发的症状。

这通常是由于脑部受到冲击后,神经系统的紊乱所导致的。

有些脑震荡患者还会出现视力模糊的情况,看东西可能会有重影,或者感觉眼前的景象不太清晰。

耳鸣也是脑震荡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会听到耳朵里有嗡嗡声、鸣声或者其他异常的声音。

另外,脑震荡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

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集中精力去完成一项任务,或者对刚刚发生的事情很快就忘记了。

情绪方面,脑震荡患者可能会变得易怒、焦虑、抑郁或者情绪波动较大。

那么,如果不幸遭遇头部受伤并怀疑有脑震荡的可能,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第一时间,应该让患者保持安静和休息。

避免让其进行剧烈的运动或者过度用脑。

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可能的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 等)来确定是否为脑震荡以及损伤的程度。

在等待医疗救助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呕吐,要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

对于头痛和头晕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止痛药、止晕药等。

但切记不要自行用药,以免掩盖病情或引起其他不良反应。

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大脑的恢复和修复。

饮食方面,要保持均衡和营养。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鱼肉、蛋类、蔬菜和水果等。

避免吸烟和饮酒,这些不良习惯可能会影响大脑的恢复。

患者还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

【保护大脑】第七章 脑震荡的成因及预防(1)

【保护大脑】第七章 脑震荡的成因及预防(1)

一、简介脑震荡(神经外科)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

病理改变无明显变化,发生机理至今仍有许多争论。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近事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它是最轻的一种脑损伤,经治疗后大多可以治愈。

其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其他颅脑损伤如颅内血肿合并存在,应注意及时作出鉴别诊断。

脑震荡,是因外伤后脑干网状结构出现短暂的功能障碍,使脑皮质发生抑制的一种病症。

其特点是有短时间的意识障碍,醒后有短暂的逆行遗忘,而无器质性损伤的征象。

本病由于外伤,使络脉瘀阻,气血运行不畅,髓海不足而致头痛、头晕等。

严重时可并发脑水肿脑出血等。

本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耳鸣、失眠健忘,儿童可伴有呕吐,同时出现躁动不安或嗜睡,舌质红、苔白,脉弦。

症状表现1.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2.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

3.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

4.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

二、诊断检查1.头伤后立即发生短暂性昏迷,时间在30分钟内,清醒后常有近事遗忘、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血压,呼吸和脉搏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腰椎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和成分正常。

检查化验脑震荡应该做如下检查:腰椎穿刺颅内压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颅内压降低。

脑脊液无色透明,不含血,白细胞数正常。

生化检查亦多在正常范围,有的可查出乙酰胆碱含量大增,胆碱酯酶活性降低,钾离子浓度升高。

1.颅骨X线检查无骨折发现。

2.颅脑CT扫描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脑电图检查伤后数月脑电图多属正常。

4.脑血流检查伤后早期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三、治疗1.脑震荡病人伤后应短期留院观察2—3天,定时观察意识、瞳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并发的颅内血肿。

脑震荡头部遭受剧烈撞击导致脑部功能紊乱的病症

脑震荡头部遭受剧烈撞击导致脑部功能紊乱的病症

继发性脑损伤
包括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等, 可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害。
神经递质紊乱
外伤后神经递质释放异常,导 致神经元兴奋性改变和传导功
能障碍。
微循环障碍
外伤引起脑血管痉挛和微循环 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
损害。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分析
意识障碍
脑震荡患者通常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一般不 超过30分钟。清醒后,患者可能对受伤经过和伤前情况 不能回忆,形成“逆行性遗忘”。
脑震荡头部遭受剧烈撞击导 致脑部功能紊乱的病症
目 录
• 脑震荡基本概念与发病机制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患者教育与生活调整建议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脑震荡基本概念 与发病机制
脑震荡定义及临床表现
定义
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剧烈撞击后,即刻发生的短暂 性脑功能障碍。患者通常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逆行 性遗忘,但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
脱水剂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对于伴有颅内高压症状的患者,可给予适 当的脱水剂治疗,以减轻脑水肿。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 用药方案。
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
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认 知训练、平衡训练、协调训练等
,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心理干预
脑震荡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 心理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心理 干预和治疗,包括心理咨询、认 知行为疗法等,以改善患者的心
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家庭支持和护理
家属应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 和心理干预过程,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护理,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

医师三基基础知识(神经外科)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医师三基基础知识(神经外科)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医师三基基础知识(神经外科)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A1型题 3. C型题 4. X型题 5.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误。

6. 填空题1.何谓脑震荡,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正确答案:脑震荡是指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脑功能障碍,病理解剖无确定脑器质改变的一种轻型脑损伤。

主要临床表现有:①轻度意识障碍:伤后立即出现,大多在半小时内。

能迅速自行恢复,清醒后常嗜睡。

②逆行性遗忘:醒后不能回忆受伤经过或伤前的情况。

③常有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悸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一般3~5天逐渐恢复。

④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⑤腰穿脑脊液压力及化验正常。

涉及知识点:神经外科疾病2.在脑震荡的基础上,出现一侧额颞部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正确答案:(1)意识障碍有中间清醒期。

即伤后有短暂的原发性昏迷,清醒一段时间后,随着血肿的增大,出现继发性昏迷且逐渐加深。

它是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典型症状。

(2)血肿侧瞳孔先缩小继之逐渐散大,光反应迟钝至消失。

而后发展为双侧瞳孔散大固定。

(3)血肿对侧出现锥体柬征、偏瘫或失语。

(4)颅内压增高与生命体征变化明显。

(5)着力部位头皮肿胀,多有线形颅骨骨折。

(6)脑血管造影与CT扫描显示额颞部颅骨内板与脑表面之间有一梭形无血管区或高密度影。

涉及知识点:神经外科疾病3.列表说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和计分法。

它怎样将急性脑损伤分为轻、中、重型?正确答案:急性脑损伤的临床分型:依GCS计分法加上昏迷持续的时间分为轻、中、重三型:①轻型:GCS13~15分,昏迷在20分钟内。

②中型:GCS 9~12分,昏迷在20分钟至6小时。

③重型:GCS3~8分,昏迷在6小时以上。

GCS最高分为15分,最低分3分,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伤情越重,分数增加表示伤情好转。

涉及知识点:神经外科疾病4.何谓开放性颅脑外伤?试述其处理原则。

正确答案:开放性颅脑外伤是指外力作用使头皮、颅骨及硬脑膜均有破裂。

脑震荡的症状和康复护理方法

脑震荡的症状和康复护理方法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脑震荡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三种类型。轻度脑震荡症状较轻,恢复较快;中度脑震荡症 状较重,恢复较慢;重度脑震荡症状严重,可能出现昏迷等 严重并发症。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头部外伤史、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等临床表现,结合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 征发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诊断为脑震荡。
发病原因
脑震荡多由交通事故、高空摔落 、头部受到猛烈撞击等外伤因素 所致。此外,拳击、足球等运动 中的头部碰撞也可引起脑震荡。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近事遗忘,一般持续时间不 长,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同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恶 心、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加深了对脑震荡的认识
通过本次课程,学员们对脑震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其症状、评估、诊断和康复护 理等方面。
掌握了实用的康复护理技能
学员们表示,通过课程学习,他们掌握了一些实用的康复护理技能,如如何合理安排患 者的饮食和锻炼计划,以及如何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
增强了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和恐惧情绪。
04
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
药物治疗方案选择及调整
镇痛药物
抗抑郁药物
对于轻度至中度疼痛,通常使用非处方药 物如布洛芬等。对于严重疼痛,可能需要 处方药物如阿片类药物。
部分患者在脑震荡后可能会出现情绪问题 ,如抑郁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 会考虑使用抗抑郁药物。
抗焦虑药物
睡眠药物
对于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医生可能会考 虑使用抗焦虑药物。
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调 整康复计划,确保治疗的有效 性和安全性。

脑震荡的诊断和治疗

脑震荡的诊断和治疗

脑震荡的诊断和治疗发表时间:2011-05-31T17:14:02.4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谷澜波[导读] 客观的诊断依据及其与轻度脑挫伤的临床鉴别仍无可靠的方法。

谷澜波 (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医院 151800)【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9-0125-02【关键词】脑震荡诊断治疗【疾病的概论】1.定义脑震荡系由轻度脑创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群,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随即清醒,除有近事遗忘外,无任何神经系统缺损表现。

2.发病机制脑震荡与脑干网状结构的损伤密切相关,脑干损害是颅脑创伤时脑脊液的液体冲击力,头部受打击时瞬间产生高颅压,脑血管功能紊乱,脑干移位或剪切力作用以及生物化学等因素的综合性作用结果,多数是功能性的、可逆的功能障碍。

3.病理生理过去一直认为脑震荡仅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性机能障碍,并无可见的器质性损害,在大体解剖和病理组织学上均未发现病变,所表现的一过性脑功能抑制,可能与暴力所引起的脑细胞分子紊乱、神经传导阻滞、脑血循环调节障碍、中间神经元受损以及中线脑室内脑脊液冲击波等因素有关。

近代,据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因脑干网状结构受损,影响上行性活化系统的功能才是引起意识障碍的重要因素。

但是,这些学说还不能满意地解释脑震荡的所有现象,比如有因脑震荡而致死的病例,职业拳师发生慢性脑萎缩损害甚至痴呆,以及业余拳击者亦有脑机能轻度障碍的报道。

同时,从动物实验中发现,遭受暴力部位的神经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线粒体肿胀、推移、神经元轴突肿胀并有间质水肿。

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脑震荡后不仅有脑脊液中乙酰胆碱升高,钾离子浓度增加,而且有许多影响轴突传导或脑细胞代谢的酶系统发生紊乱,导致继发损害。

最近,从新的临床观察中亦发现,轻型脑震荡病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半数显示有器质性损害。

Jeret(1993)采用前瞻性研究,对连续712例GCS 15分的轻微闭合性头伤病人作CT扫描检查,发现有急性损伤病变者,占9.6%。

脑震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震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脑震荡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脑震荡的临床表现1.短暂性脑干症状外伤作用于头部后立即发生意识障碍,表现为神志不清或完全昏迷,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但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病人可同时伴有面色苍白,出汗,血压下降,心动徐缓,呼吸浅慢,肌张力降低,各种生理反射迟钝或消失等表现。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功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

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2.逆行性遗忘近事遗忘患者意识恢复之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往事远记忆能够忆起,这可能与海马回受损有关。

3.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发现。

4.意识障碍多数程度较轻,可以有意识丧失或仅是一过性的神志恍惚,意识障碍可以短至数秒钟、数分钟,一般不超过20分钟,意识清醒后可以恢复正常。

5.遗忘症多表现为逆行遗忘症,即伤员对受伤当时情况或受伤的经过不能记忆。

6.头痛、头昏在受伤后数日内明显,以后逐渐减轻,有的病人自觉症状很重.头痛、头昏常持续很长时间。

7.恶心、呕吐多数较轻,1一2日内消失;小儿常较明显,有的甚至可以成为主要症状。

8.其他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易激动、不耐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心悸、多汗、失眠或噩梦等。

脑震荡鉴别诊断1、意识障碍程度较轻而时间短暂,可以短至数秒钟或数分钟,但不超过半小时。

2、近事遗忘清醒后对受伤当时情况及受伤经过不能回忆,但对受伤前的事情能清楚地回忆。

3、其他症状常有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失眠、畏光、注意力不集中和反应迟钝等症状。

4、短暂性昏迷头伤后立即发生短暂性昏迷,时间在30分钟内,清醒后常有近事遗忘、头痛、头晕、恶心、厌食、呕吐、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血压,呼吸和脉搏基本正常。

5、神经系统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腰椎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和成分正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震荡概念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脑震荡系由轻度脑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状群,其特点是头部外伤后短暂意识丧失,旋即清醒,除有近事遗忘外,无任何神经系统缺损表现
颅脑外伤后立即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历时数分钟乃至十多分钟,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但偶而有病人表现为瞬间意识混乱或恍惚,并无昏迷;亦有个别出现为期较长的昏迷,甚至死亡者,这可能因暴力经大脑深部结构传导致脑干及延髓等生命中枢所致。

病人遭受外力时不仅有大脑和上脑干功能的暂时中断,同时,也有下脑干、延髓及颈髓的抑制,而使血管神经中枢及植物神经调节也发生紊乱,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暂停继而浅弱及四肢松软等一系列反应。

在大多数可逆的轻度脑震荡病人,中枢神经机能迅速自下而上,由颈髓-延髓-脑干向大脑皮质恢复;而在不可逆的严重脑震荡则可能是自上而下的抑制过程,使延髓呼吸中枢和循环中枢的功能中断过久,因而导致死亡
意识恢复之后,病人常有头疼、恶心、呕吐、眩晕、畏光及乏力等症状,同时,往往伴有明显的近事遗忘(逆行性遗忘)现象,即对受伤前后的经过不能回忆。

脑震荡的程度愈重、原发昏迷时间愈长,其近事遗忘的现象也愈显著,但对过去的旧记忆并无损害。

脑震荡恢复期病人常有头昏、头疼、恶心、呕吐、耳鸣、失眠等症状,一般多在数周至数月逐渐消失,但亦有部分病人存在长期头昏、头疼、失眠、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其中有部分是属于恢复期症状,若逾时3~6月仍无明显好转时,除考虑是否有精神因素之外,还应详加检查、分析,有无迟发性损害存在,切勿用"脑震荡后遗症"一言以蔽之,反而增加病人的精神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