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精讲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认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规律。

.二、概述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铁碳材料性能的基础,所谓平衡状态的显微组织是指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条件下(退火状态,即接近平衡状态)所得到的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根据Fe -Fe3C相图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图1-1所示)。

图1-1 Fe-Fe3C相图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它们的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有关。

此外,对碳钢和白口铸铁显微组织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Fe-Fe3C相图的理解。

从Fe-Fe3C相图上可以看出,所有碳钢和白口铸铁的室温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这两个基本相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

用侵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

1.工业纯铁(C<0.02%),显微组织是单相铁素体,如图11.1。

2.碳钢随含碳量不同可分为:亚共析钢(含C<0.8%);共析钢(含C:0.8%),过共析钢(0.8%<含C<2.06%)。

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片状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由于试片浸蚀后表面具有珍珠的光泽,故称为珠光体,其显微组织如图11.2图11.1 图11. 2材料:工业纯铁材料:T8(0.8%C)处理方法:退火热处理方法;退火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腐蚀剂:4%HNO3,酒精溶液显微组织:铁素体(白亮块是晶显微组织:珠光体,(白亮基体粒,黑线是晶粒边界) 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放大倍数:100×放大倍数;400×图中的白亮基体是铁素体,细夹条是渗碳体,黑线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面。

如放大倍数低或片层过薄时,则看不到片层结构,而呈暗黑色块状物。

亚共析钢的显微组织是由铁素体与珠光体组成。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

实验2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目的】1.研究和了解典型成分的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化学成分(碳的质量分数)对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铁碳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理解。

【实验原理概述】用浸蚀剂显现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形态:1.铁素体(F)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明亮白色的多边形等轴晶粒。

当钢中的碳的质量分数较多时,铁素体呈块状分布。

当钢中的碳的质量分数接近于共析成分时,铁素体则成为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的晶界周围。

2.渗碳体(F3C)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渗碳体呈亮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浸蚀,则渗碳体呈黑色,而铁素体仍为白色,由此可区别铁素体和渗碳体。

渗碳体的形态可能呈片状,也可能呈条状、颗粒状、带状或网状等形态。

3.珠光体(P)在一般退火状态下,它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相互混合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

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铁素体和渗碳体均呈白色,但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看到的珠光体组织特征也不相同。

在高倍放大时,能清楚地看到珠光体是由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组成,都呈白亮色,而其相界呈黑色。

当显微镜放大倍数较低时,显微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的片层的厚度,这时看到的珠光体中的渗碳体是一条黑线。

当组织较细而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的片层就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4.莱氏体(L d′)用4%的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亮白色的渗碳体的基体上分布着许多暗黑色的点状及细条状的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连在一起,从形态上无法区分。

【金相显微镜的外部构造与使用】金相显微镜的种类和型式很多,常见的有台式,立式和卧式金相显微镜三大类。

金相显微镜的构造通常由照明系统、光学系统、机械调节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

教学用的金相显微镜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XJB—l型金相显微镜外形结构图1-载物台;2-物镜;3-转换器;4-传动箱;5-微动调节手轮;6-粗动调节手轮;7-光源;8-偏心圈;9-试样;10-目镜;11-目镜筒;l2-固定螺钉;13-调节螺钉;14-视场光阑;15-孔径光阑1.显微调焦装置在金相显微镜的两侧有粗动调节手轮6和微动调节手轮5,两者在同一轴上,随着粗调手轮的转动,通过内部的齿轮传动,使支撑载物台1的架臂,做上下运动。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其性能与组织密切相关,而组织的形成与平衡相变过程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观察。

实验一:样品准备科学家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样品,按照质量百分比控制了碳含量在0.02%到6.7%之间。

样品制备过程中需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度,避免其他杂质的影响。

实验二:样品加热处理将样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处理。

加热过程中需控制加热速率,以免样品出现不均匀加热的情况。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科学家们可以模拟不同条件下的热处理过程。

实验三:金相显微镜观察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样品,科学家们使用金相显微镜进行观察。

金相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可以通过对样品进行酸蚀或电解抛光等处理,使得样品表面显露出不同的组织结构。

通过观察样品的显微组织,可以了解铁碳合金的相变规律和组织形成机制。

实验四:相图分析除了金相显微镜观察外,科学家们还进行了相图分析。

相图是描述材料相变行为的图表,可以直观地显示出不同组分和温度条件下的相变情况。

通过对铁碳合金的相图分析,可以确定相变温度和组织形成的规律。

实验五:数据分析与总结科学家们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总结。

他们对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的铁碳合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比较,找出了组织形成的规律。

同时,他们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验证了实验观察的准确性。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实验观察,科学家们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发现,铁碳合金的组织形成与碳含量、温度和冷却速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不同条件下,铁碳合金可以形成不同的组织结构,如珠光体、渗碳体、马氏体等。

这些组织结构的形成直接影响着铁碳合金的性能。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的结果对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同时,也为铁碳合金的合金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一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

实验一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熟悉铁碳合金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2.了解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影响。

建立起Fe-Fe3C状态图与平衡组织的关系;3.了解平衡组织的转变规律并能应用杠杆定律。

二、概述平衡状态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完成转变的组织状态。

在实验条件下,退火状态下的碳钢组织可以看成是平衡组织。

图1是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

在室温下碳钢和白口铸铁的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基本相构成。

但是由于含碳量不同、合金相变规律的差异,致使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组织类型。

表1列出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显微组织合金分类含碳量/% 显微组织工业纯铁<0.0218 铁素体(F)碳钢亚共析钢0.0218~0.77 F+珠光体(P)共析钢0.77 P过共析钢0.77~2.11 P+二次渗碳体(CΠ)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 2.11~4.3 P+ CΠ+莱氏体(L e)共晶白口铸铁 4.3 L e过共晶白口铸铁 4.3~6.69 L e+二次渗碳体(C I)铁碳合金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种相经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均呈白亮色,而它们之间的相界则呈黑色线条。

采用煮沸的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铁素体仍为白色,而渗碳体则被染成黑色。

图1 以组织组成物表示的铁碳合金相图铁碳合金的各种基本组织特征如下:1.工业纯铁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其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或铁素体+极少量三次渗碳体。

为单相铁素体时,显微组织由亮白色的呈不规则块状晶粒组成,黑色网状线即为不同位向的铁素体晶界,如图2(a)所示。

当显微组织中有三次渗碳体时,则在某些晶界处看到呈双线的晶界线,表明三次渗碳体以薄片状析出于铁素体晶界处,如图2(b)所示。

(a)250X (b)700X图2 工业纯铁的显微组织2.碳钢碳钢按含碳量的不同,将组织类型分为3种:共析钢、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精讲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精讲实验报告

实验四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平衡组织指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得到的组织。

在实验条件下,退火态的铁碳合金组织可以看成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1. 铁碳合金平衡状态图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可以根据铁碳相图(如图5-1所示),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图5-1 Fe-FeC相图3从—相图上可以看到所有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这两个基本相组成,但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均有所不同。

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其性能也各不相同。

2.几种基本组织组成物用侵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组成物。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3、 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a) 铁素体(F)是碳溶于α-Fe 的固溶体。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具有磁性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一般为80HB ~120HB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晶粒,见工业纯铁的组织(如图1所示)。

亚共析钢中,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珠光体量增加而铁素体量减少。

铁素体量较多时,呈块状分布(如图2所示)。

当钢中碳质量分数接近共析成份时,铁素体往往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体的周围(如图3所示)。

合金类型碳质量分数,ω(C) 显 微 组 织 工业纯铁≤0.0218% 铁素体(F) 碳钢 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0.0218%---0.77% 0.77% 0.77%---2.11% 铁素体(F)+珠光体(P) 珠光体(P) 珠光体(P)+二次渗碳体(Fe3C Ⅱ) 白口铸铁 亚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白口铸铁 2.11%---4.3% 4.3% 4.3%一6.69% 珠光体(P)+二次渗碳体(Fe3C Ⅱ)+莱氏体(Ld ') 莱氏体(Ld ') 一次渗碳体(Fe3C Ⅰ) +莱氏体(Ld ')b)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它的碳质量分数为6.69%,抗浸蚀能力较强。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实验报告引言:铁碳合金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其性能与其组织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对于深入了解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热处理实验,观察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变化,并分析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选择合适比例的铁和碳粉末,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并进行均匀混合。

2. 热处理实验:将混合后的铁碳粉末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

根据实验要求,设定不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

3. 试样制备:将热处理后的铁碳合金坯料进行切割和打磨,制备成适合观察的试样。

4. 金相显微镜观察:使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观察,分析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得到了一系列铁碳合金的金相显微照片。

根据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主要包括珠光体和渗碳体。

珠光体是由铁和少量的碳组成的固溶体,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延展性。

渗碳体是由碳在铁基体中的扩散形成的,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强度。

2. 随着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铁碳合金的珠光体含量逐渐减少,而渗碳体含量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碳原子更容易扩散到铁基体中,形成渗碳体。

3. 铁碳合金的渗碳体形态也会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在较低的温度和短时间保温条件下,渗碳体呈点状分布;而在较高的温度和长时间保温条件下,渗碳体呈连续分布。

4.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对其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珠光体的存在可以提高铁碳合金的韧性和延展性,而渗碳体的存在可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节热处理参数来控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以满足不同的工程要求。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变化规律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其含量和形态会随着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控制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可以调节其韧性、延展性、硬度和强度等性能,满足不同的应用要求。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的实验报告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简介
本实验旨在分析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观察它们在断口以及深度位置所呈现
的组织特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参考。

实验设备
本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和设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立体观察显微镜(OM)、圆锥材料磨床、磨床磨具(橡胶滚珠磨头)。

实验程序
1. 使用特定工具将试样轴状材料磨削至任意一侧,精磨厚度至0.1mm,以清晰地观察断口及深度位置的组织结构;
2. 断口的OM观察和测量;
4. 根据观察和测量结果,给出相应的报告。

实验结果
1. 断口的OM观察:实验结果显示,铁碳合金在断口处具有大量的析出相,表现为类
囊状的析出物,呈不规则分布;
2. 深度位置:深度位置OM观察到,深度位置相对来说更加均匀,析出物分布较为均匀,析出物具有小尺寸细腻的类囊状,以及大尺寸的类棒状。

总结
本实验采用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和测量了一块铁碳合金材料的平衡组织,并给出相应
的报告。

实验结果证实,铁碳合金在断口处表现出大量的析出相,析出相呈不规则分布;
而在深度位置,析出物呈现在尺寸较小类囊状,以及尺寸较大类棒状。

本实验所得结果,
可以为进一步研究其力学性质提供有力参考。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2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23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报告23铁碳合金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性能取决于其组织结构。

本实验通过观察铁碳合金在不同加热条件下的组织结构变化,探究其平衡组织规律。

一、实验原理1.1 铁碳相图铁碳相图显示了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结构和相变,是研究铁碳合金组织演变和性能改善的基础。

铁碳相图的主要特征是石墨化、珠光体和渗碳体三种组织结构,在不同温度下转变。

1.2 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平衡组织是铁碳合金在经过充分时间和空间的均匀热处理后,形成的稳定相组织结构。

非平衡组织则是在较短时间内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形成的组织结构,不具有稳定性。

二、实验步骤2.1 样品制备选取未经处理的高碳钢,将样品切成长2cm、宽2cm、厚2mm的板材,并用细砂纸将表面清理干净。

加热镊夹住样品,用烧瓶烧热,观察样品的颜色和组织结构变化。

可以在加热过程中把样品从火焰中取出,在氧化性气体中冷却,观察组织结构的变化。

2.3 组织结构分析使用金相显微镜观察和拍摄样品的组织结构。

根据图像测量工具,测量颗粒大小、颗粒间距、组织形态等数据,分析组织结构变化规律。

三、实验结果3.1 不同温度下的组织结构在室温下观察样品,可以看到其表面有黑色的氧化物,切割后,可以看到均匀的珠光体组织。

当样品加热到400℃时,珠光体逐渐消失,替代它的是均匀分布的石墨化组织。

随着加热时间和温度的不断增加,石墨化组织逐渐变大,颗粒形状部分变细,其间距逐渐增大。

当样品加热到800℃时,出现了渗碳体组织,随着加热时间的继续增加,渗碳体的数量增加,逐渐取代了石墨化组织,形成了均匀的渗碳体结构。

在不同温度下,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规律。

在室温下,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组织相对稳定,颗粒较小,位置分布比较均匀。

当样品加热到400℃左右时,珠光体逐渐消失,被石墨化取代。

在石墨化温度范围内,颗粒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个体之间的间距和数量基本保持不变。

当温度进一步升高到800℃时,渗碳体开始出现,它们的形状与大小我与石墨化时一样,但是它们的分布比较随机,成为主导组织,石墨化组织逐渐消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成分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从而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实验原理及内容: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和分析钢铁材料性能的基础,平衡组织指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速度下得到的组织。

在实验条件下,退火态的铁碳合金组织可以看成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是指碳钢和白口铸铁组织,其中碳钢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材料,它们性能与其显微组织密切相关。

1. 铁碳合金平衡状态图
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是指铁碳合金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所得到的组织。

可以根据铁碳相图(如图5-1所示),来分析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图5-1 Fe-Fe
C相图
3
从—相图上可以看到所有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室温时的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这两个基本相组成,但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铁素体和渗碳
体的相对数量、析出条件以及分布情况均有所不同。

因而呈现各种不同的组织形态,其性能也各不相同。

2.几种基本组织组成物
用侵蚀剂显露的碳钢和白口铸铁,在金相显微镜下具有下面几种基本组织组成物。

表1 各种铁碳合金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
3、各种组成相或组织组成物的特征
a)铁素体(F)是碳溶于α-Fe的固溶体。

铁素体为体心立方晶格。

具有磁性及良好的塑性,硬度较低,一般为80HB~120HB,经3%~5%
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晶粒,见工业纯铁的组织
(如图1所示)。

亚共析钢中,随着钢中碳质量分数的增加,珠光体量增
加而铁素体量减少。

铁素体量较多时,呈块状分布(如图2所示)。

当钢
中碳质量分数接近共析成份时,铁素体往往呈断续的网状,分布于珠光
体的周围(如图3所示)。

b)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复杂结构的间隙化合物,它的碳质量分数为6.69%,抗浸蚀能力较强。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呈白亮色。

一次渗碳体(Fe
3C

)是直接从液体中析出的,呈长白条状,分布在
莱氏体中;二次渗碳体(Fe
3C

)是由奥氏体(A)中析出的,数量较少,皆
沿奥氏体晶界析出,在奥氏体转变成珠光体后,它呈网状分布在珠光体的边界上。

另外,经不同的热处理后,渗碳体可以呈片状、粒状或断续网状。

渗碳体的硬度很高,可达800HB以上,它是一种硬而脆的相,强度和塑性都很差。

c)珠光体(P)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机械混合物,它是由铁素体片和渗碳体片相互交替排列形成的层片状组织。

经3%~5%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试样磨面上的条状铁素体和渗
碳体因边界被浸蚀呈黑色线条,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下观察时,具有不太一样的特征。

在600倍以上的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时,每个珠光体团中是平行相间的宽条铁素体和细条渗碳体,它们都呈白亮色,而其边界呈黑色(如图5所示)。

在400倍左右的中倍显微镜下观察时,白亮的渗碳体细条被两边黑色的边界线所“吞食”,而变成为黑条,这时所看到的珠光体是宽白条的铁素体和细黑条的渗碳体相间的混合物(如图4所示)。

在200倍以下的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时,由于显微镜的鉴别率较低,宽白条的铁素体和细黑条的渗碳体也很难分辨,这时的珠光体是一片暗黑,成为黑块的组织。

d)莱氏体(Ld')是一个两相组织。

在727℃以上是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在727℃时,莱氏体中奥氏体发生共析反应而变成珠光体,所以在室温时莱氏体组织是珠光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渗碳体
中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两种渗碳体相连在一起,没有边界线,无法分辨开。

经3%~5%硝酸酒精浸蚀后,莱氏体的组织特征是,在白亮色的渗碳体基本上分布着许多黑色点(块)状或条状的珠光体(如图8所示)。

莱氏体硬度很高,达700HB,性脆。

它一般存在于碳质量分数大于
2.11%的白口铸铁中,在某些高碳合金钢的铸造组织中也有出现。

在亚共晶白口铸铁中,莱氏体被黑色粗树枝状的珠光体所分割,而且可看到在珠光体周围有一圈白亮的二次渗碳体(如图7所示)。

在过共
晶白口铸铁中,莱氏体被粗大的白色长条状的一次渗碳体所分割(如图
9所示)。

⑴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区别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都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组成。

F和Fe
C经
3 3%~5%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均呈白亮色,有时为了区别晶界网状是铁
素体还是渗碳体,可用碱性苦味酸钠水溶液(2g苦味酸、25g氢氧化纳、
l00ml水)煮沸15min,渗碳体被染成黑色,铁素体仍为白色(图10),
这样就可区别F和Fe
C。

3
⑵亚共析钢碳的质量分数的估算
亚共析钢的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0.77%范围内,平衡状态下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碳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的数量逐渐减
少,珠光体的数量则相应地增多,两者的质量分数可由杠杆定律求得。

例如,碳的质量分数为0.45%的钢(45钢),其珠光体、铁素体的质量分
数分别为:
三、主要仪器设备
金相显微镜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讨论Fe-Fe3C相图
1)分析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

2)分析不同含碳量的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室温组织及其形貌特征。

3)总结铁碳合金的组织、性能与含碳量的关系。

2、观察、分析并画出工业纯铁、不同碳钢及白口铸铁(下表所示)的三种组织示意图。

1)熟悉金相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2)按观察试样所需的总的放大倍数,选好物镜和目镜;
3)移动载物台,使物镜位于载物台孔的中央,将试样的观察面正对物镜倒置在载物台上;
4)按照明灯泡的使用电压,接通低压变压器电源,使灯泡发亮;
5)检查微动指使刻线,将其调到上下极限刻线的中间,以便微调操作;6)旋转粗调手论调焦,当视场中出现模糊影像时,再转动微调手论,直到影像清晰为止;
7)观察完毕,应立即关灯,延长灯泡寿命。

Fe-C合金平衡组织观察样
五、实验观测结果分析
根据所观察组织说明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的大致规律即:含碳量很低(<0.0218%)时,铁碳合金显微组织为单相铁素体,硬度、强度低,塑性、韧性好。

随着含碳量的升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硬度增加,塑性、韧性减小。

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其显微结构为铁素体与渗碳体层片相间。

它经溶液浸蚀后,其组织中的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亮色,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相界被浸蚀后呈黑色线条。

当放大倍数较高时,可以清晰地看到珠光体中平行排列分布的宽条铁素体和窄条渗碳体;当放大倍数较低时,珠光体的层片状结构就不能分辨了,此时珠光体呈黑色的一团。

1)工业纯铁,由铁素体和三次渗碳体组成,其中黑色线条是铁素体的晶界、而亮白色基体是铁素体的不规则等轴晶粒。

在晶界上存在
少量三次渗碳,呈现出白色的不连续的网状,
由于量少,有时看不出
图1)工业纯铁400倍
2)45钢,其组织由铁素体和珠光体所组成,
其中亮白色为铁素体,暗黑色为珠光体。

图2)45钢400倍
3)T8钢,由单一的珠光体组成,
黑色的层状珠光体
图3)T8钢400倍
4)T12钢,组织由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组成。

显微组织中存在片状珠光体和网络状二次渗碳
体。

经侵蚀后珠光体呈暗黑色,而二次渗碳体
则呈现白色网状。

图4)T12钢 400倍
5)亚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
碳体和莱氏体,如图所示。

用硝酸酒精溶液浸
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黑色枝晶状的珠光体和
斑,点状莱氏体,其中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图5)亚共晶白口铸铁,400倍
体混在一起,不易分辨。

6)共晶白口铁,共组织由单一的共晶莱氏体组
成.经浸蚀后,在显微镜下,珠光体呈暗黑色细
条及斑点状,共晶渗碳体呈亮白色图6)共晶白口铁,400倍
7)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由一次渗碳体和莱氏
体组成。

用硝酸酒精溶液浸蚀后,在显微镜
下可观察到在暗色斑点状的莱氏体基体上分
布着亮白色的粗大条片状的一次渗碳体。

图7)过共晶白口铸铁,400
六、实验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更直观地观察了不同铁碳合金的组织结构,了解了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并掌握了平衡状态下铁碳合金的组织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本次实验虽然操作简单,但是仍然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说对于金相显微镜调节的一些技巧。

这次实验课让我熟练运用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了室温下合金的各种组织形态,了解碳钢和白口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变化。

最后对于何老师的悉心指导,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老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