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忆读书优质课评选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案 (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案 (4)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4)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忆读书》的内容和意境。

–认识文章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用简单的修辞手法来描绘读书的美好场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过程目标–通过诗歌朗读和理解,激发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结合生字词学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分享,促进情感与价值取向的培养。

2.方法目标–诗歌朗读与赏析。

–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培养结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诗歌《忆读书》的内容和意境。

2.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难点1.理解并运用修辞手法来表达读书的美好场景。

2.感悟诗歌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忆读书》诗歌全文及相关学习资料。

2.生字词卡片:用于生字词的认读和默写。

3.课堂布置:确保课堂环境安静整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与读书相关的诗句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引入诗歌《忆读书》的主题。

第二步:诗歌朗读和赏析(15分钟)请学生自读诗歌《忆读书》,教师进行朗读示范,并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第三步:生字词学习(10分钟)介绍生字词,组织学生进行认读、默写和造句等活动,巩固词汇。

第四步:诗歌理解与表达(20分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美好场景,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表达,展示各组成果。

第五步:情感与体验分享(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与读书相关的故事或感受,引导学生情感共鸣与思考。

第六步: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激励学生对读书的热爱。

五、作业布置1.默写生字词并写出拼音和释义。

2.仿照诗歌《忆读书》写一篇感想或读后感。

3.准备主题为“我的阅读角”,展示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表现出了对诗歌《忆读书》的浓厚兴趣,通过运用合作学习与个人表达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忆读书教案5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材分析】《忆读书》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读书明智”话题下的一篇叙事散文。

作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冰心。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文章的语言叙述质朴、简洁,冰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孩子们娓娓道来自己读书的历程和感受。

这是五年级的学生一次使用部编版教材,孩子经过五年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这个语文要素的提出是孩子们一次接触,但是在他们平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这样的方法也经常用,教学中主要结合课后一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

以这样一个问题为突破口,结合作者读《三国演义》的读书经历,使学生明白梳理信息的方法有很多种,选取合适的方法进行信息梳理,把握内容要点。

【教学目标】1、会认“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词语,读通课文2、默读课文,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梳理出作者童年的读书经历。

3、能说出作者童年时对“好书”的看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熟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单2、教师准备:(1)细读文本,筛选教学要点(2)课文《忆读书》(3)了解作者(4)设计教学环节3、教具准备:(1)ppt课件(2)翻页笔(3)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0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书中人物图片,指名生说2、总结并揭示课题《忆读书》(板书课题)02检查预习,了解文章顺序1、检查预习单中的读词情况(生开火车读词语)2、说说自己预习单中时间顺序的梳理(师相机板书)03初步梳理读书经历,把握文章脉络1、生快读默读课文,画出作者所读书目2、指名学生上台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所读书目3、把握作者读书经历分为童年老年两个时期04研读童年读书经历,品味《三国演义》1、师:小组合作:先读课文第②第⑤自然段,讨论:“我”是怎样爱上读三国的?2、生小组讨论3、汇报4、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说出作者读三国的经历5、总结6、那你觉得在她七岁时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05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继续梳理信息1、同桌合作梳理剩下的读书经历2、汇报06总结梳理方法,布置作业总结:孩子们这节课我们主要用圈画和分条列出信息的方法了解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如果我们想更清晰、直观的了解整个她从童年一直到到老年的读书经历,你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让人一看就明白了?(列表格)老师的板书其实已经初具表格的样子,回去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自己列出一个表格,把作者读书经历进行梳理,看谁的表格设计的合理、清晰。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3篇)《忆读书》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一)整体感受,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三)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书经验与启示。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入新课: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诵读活动1、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2、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要忘我、深入地体会;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正音释义笸箩天罡地煞无聊朦朦胧胧无病呻吟不能自已(四)思考活动1、学生活动与要求请同学快速浏览全文,圈画出能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的语句。

2、教师辅助策略同桌为一组,交流意见。

(五)交流活动1、关于本文的主要内容明确:课文通过回忆作者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读书的经验,勉励青少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在2-10段,有《三国演义》、《聊斋志异》、《水浒传》、《精忠说岳》、《茶花女遗事》、《红楼梦》等。

《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

《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

[《忆读书》公开课教案]《忆读书》教案优秀8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采用座谈的形式,给学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难点: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打一事物)2、学生猜谜语或者说关于读书的名言,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进入新课学习。

二、介绍作者1.教师启发学生:试着说出中国文学史上女作家的名字。

2.教师结合课本的注解,简单介绍有关冰心的情况。

3.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冰心的作品,学生互相交流有关冰心的作品。

三、导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感情表达、节奏、停顿、划出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或在小组内商讨解决。

3.学生快速阅读,了解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最大的信息量。

)四、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参考问题:“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什么意思?(前者说刘关张在桃园结拜;后者说三人在剿灭黄巾军起义中首次立功)“分久必合”的意思是什么?(这是指三国鼎立几十年后,魏国最终统一了三国。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采用自由抢答问题的形式,也可以小组为单位,优胜组给予表扬。

问题设计如下:在这篇文章里冰心想说什么?读书有什么好处?(提示: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呢?)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全文哪些句段是写“读好书”的?3、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忆读书教案(3篇)

忆读书教案(3篇)

忆读书教案(3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诗歌这一文学体裁到了盛唐便迎来了它的全盛时期。

高昂雄浑、恢宏阔大的盛唐之音成为了诗歌的主流。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而以孟浩然和王维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也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世人关注。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维的山水田园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妙二。

品读鉴赏1、题解:山居秋天的傍晚2、在山居秋天傍晚诗人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象?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给全诗创造了一个空寂,清新,幽雅的环境。

颔联颈联: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明月松间照(静),清泉石上流(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视觉、听觉结合:竹喧归浣女(听觉),莲动下渔舟(视觉)。

总结: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的画面,体现出一种自然美、生活美。

3、面对如此美景诗人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热爱田园生活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喜爱和满足心情。

几个问题1、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浣女”“渔舟”的活动是为了反衬山的幽静空旷;山中树林茂盛掩盖了人们的活动;这是诗人的感受,这里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

(供参考)2、关于“王孙”可以直一般贵族子弟也可以指诗人隐居之人。

补充: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

他继承和发扬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而独树一帜,使山水田园诗成就达到高峰,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由于他常以一位禅者的目光览观万物,才使他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

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以及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淡宁和的无尽遐思。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案 (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忆读书》教案 (5)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忆读书》教案(5)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忆读书》中的情感表达。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及其运用。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书籍时的感受和体验。

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记忆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3.能够表达自己对阅读书籍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2.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板书、课件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3.阅读相关的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其他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2.引导学生讨论阅读对他们的意义,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解释课文中的生词、短语,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理解课文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情感解读。

第四步:课文习题1.完成课本上关于课文的练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提高课文的理解能力,包括细节理解和归纳总结。

第五步:拓展延伸1.给学生提供其他与阅读相关的材料,引导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促进互动交流。

六、课堂小结1.温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记忆。

2.鼓励学生表达对阅读的理解和感受。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写一篇感想,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看法和体会。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忆读书》教案的第五部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快乐和收获。

语文版《忆读书》(5篇)

语文版《忆读书》(5篇)

语文版《忆读书》(5篇)《忆读书》教案篇一教材简析《忆读书》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冰心在八十年代末写的一篇随笔。

全文以“忆”为行文线索,记叙了自己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感受和认识,抒发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全文语言清新优美,生动形象,极富感染力,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文章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教学理念较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强调,语文教学须“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实现“课课有点、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文后的一个思考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她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可围绕它设计活动任务,作为学生练习梳理信息、整体感知文本的一个支架。

教学目标1、自主识记生字词语,运用已掌握的方法理解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字词正音1、猜人物导入2、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有名作家冰心的回忆,来了解她读书的经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6忆读书。

二、默读课文,总结梳理信息的方法1、课文内容大家也已经预习过,冰心通过回忆自己读书的经历,介绍了和自己读书有关的哪些内容(信息)?学生交流:读书的时间(什么时间看的书)读书的书目(读了什么书)读书的感受或评价(读书有什么收获)读书的缘由(为什么会去读这些书)读书的方法(怎么读书的)读书的好处(读书有什么收获)2、根据关键内容,老师整理了一张表格,同学们请看:3、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表格梳理冰心读书的经历。

别急,那么如何找到散落在文章中的信息呢?同学们再来看大屏幕。

4、快速浏览,谁来说说图片中是用什么方法提取信息的?(根据图示,学生总结方法)①用相同的符号勾画同一类型的信息。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忆读书》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优质课教案第26课《忆读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读“舅、斩、凯”等17个生字,会写“限、凯、述、XXX”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舅父、斩杀、凯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4.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

5.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悟作者的观点,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砚们,我们每天都在读书,你有好的经验和办法吗?世纪老人XXX,在回想自己的读书经用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资自创的宝贵经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忆读书》,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板书课题:忆读书二、教学新课(一)识字解词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要求:(1)不认识的字能够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砚。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3)读通每个句子,读欠亨顺的多读几遍;(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XXX XXX舅斩凯葛浒传着XXXXXX XXXXXXXXX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2)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3)开展读字游戏:开战车读3.识字方法字理识字:XXX金文=(宀,房屋)+ (元,人头)+ (攴,持械攻击)会意字,侵入民宅,武力劫掠。

4.多音字传chuán(传说)(传递)zhuàn(传记)(列传)(1)XXX精神要代代通报(chuán)下去。

(2)妈妈正在专心致志的看一本人物传(zhuàn)记。

卷juǎn(卷曲)(卷尺)XXX(书卷)(卷轴)(3)小花猫卷曲(juǎn)着身子在床上呼呼大睡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忆读书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认识1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出文章的内容要点。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自己平时的读书实际,加深对读书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搜集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2.指导阅读相关的书籍。

3.课件等,查找冰心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诗人徐志摩曾表达过读书后的不可言说的愉悦:“我觉得读到好的诗的时候,真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都受到了感动,精神上好像复新
了一般。

在诗里,似乎每一个字都是有灵魂的,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

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

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他指出了读书给人的愉悦享受、精神熏陶。

世纪老人,冰心女士,在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时,也为我们总结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词典,正音、释义。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的朗读课文。

3.读懂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4.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简介作者。

冰心:(现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她的诗晶莹清丽、轻柔隽逸,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她的散文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代表作有《寄小读者》等。

师: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女作家寥若晨星,但冰心却是常青树,从她十九岁成名到晚年一直都在创作,她之所以能能够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与她经常读书是分不开的,下面就让我们快到文章中去看看她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四、整体感知。

1.找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

其中哪句最重要?
明确: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最重要。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回忆的?作者回忆阅读过的哪些书?明确:文章按时间顺序回忆读书经历。

表时间的词语有:“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在我十二三岁时”。

第2—5自然段《三国演义》
第6自然段《聊斋志异》
第7自然段《水浒传》《荡寇志》
第8自然段《精忠说岳》《满江红》《声声慢》
第9自然段《茶花女遗事》
第10自然段《红楼梦》《西游记》《封神榜》
五、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提问1.开头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篇点题、启示下文。

用“一……就……”的句式,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看出作者对读书有着多么浓厚的兴趣,多么深切的体会。

它紧紧的抓住了我们,激起了我们往下阅读的兴趣。

六、课堂小结。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源泉。

所以,我们要多读书。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对作者及课文的主要内容作了了解。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讨论一下作者是如何紧紧围绕“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来选材、组材的。

二、合作探究。

1.阅读2-5自然段:
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三国演义》的经历。

读书经历:我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好听极了;对于故事下文无限的悬念;含泪上床;哭了一场;又哭了一场
体验: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

2.阅读第6自然段:
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聊斋志异》的经历。

读书经历: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3.阅读第7自然段:
内容:记叙作者回忆阅读《水浒传》的经历。

体验:书中情节使我义愤填膺。

4.阅读第8自然段:
内容:回忆少时酷爱古典诗词。

读书经历:《精忠说岳》没有太深的印象;酷爱古典诗词;《满江红》“怒发冲冠”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尽了“若有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