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气管插管

合集下载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关键信息项:1、患儿年龄范围2、患儿体重范围3、气管插管的材质4、气管插管的品牌5、气管插管的型号规格6、选择型号的依据和标准7、插管操作的注意事项8、医护人员的资质和经验要求9、插管后的监测和护理要点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规范小儿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流程和标准,以确保患儿在接受气管插管操作时能够使用合适的插管型号,保障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

111 适用范围本协议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小儿患者,包括新生儿、婴幼儿和儿童。

112 选择原则在选择小儿气管插管型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121 基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进行初步评估。

1122 考虑患儿的病情特点和气道情况。

1123 参考相关的医学指南和临床经验。

12 年龄与体重对应型号根据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制定了以下大致的年龄和体重与气管插管型号的对应关系:121 新生儿(体重 25 40 kg):通常选择内径 25 35 mm 的气管插管。

122 1 6 个月婴儿(体重 40 80 kg):选择内径 30 40 mm 的气管插管。

123 6 个月 1 岁幼儿(体重 70 100 kg):选用内径 35 45 mm 的气管插管。

124 1 2 岁儿童(体重 100 140 kg):内径 40 50 mm 的气管插管较为合适。

125 2 5 岁儿童(体重 140 180 kg):可考虑内径 45 55 mm 的气管插管。

126 5 10 岁儿童(体重 180 300 kg):一般选择内径 50 65 mm 的气管插管。

127 10 12 岁儿童(体重 300 400 kg):内径 60 70 mm 的气管插管可能适用。

13 特殊情况考量131 对于存在气道异常、先天性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患儿,应根据具体的气道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132 例如,患有喉软化症、气管狭窄等疾病的患儿,可能需要选择较小型号的气管插管,以避免损伤气道。

14 气管插管的材质可供选择的气管插管材质包括硅胶、聚氯乙烯(PVC)等。

气管插管型号计算公式

气管插管型号计算公式

气管插管型号计算公式【原创实用版】目录一、气管插管的重要性二、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方法三、气管插管深度的计算公式四、医生的专业调整五、气管插管的应用场景正文一、气管插管的重要性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操作,用于帮助患者进行呼吸。

在临床治疗中,对于一些患有呼吸道疾病或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气管插管是必不可少的。

它能够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困难,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正确选择气管插管的型号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气管插管型号的选择方法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主要依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

对于小于 1 岁的婴儿,气管插管分为早产儿至足月儿的 2.5 号、3 号、3.5 号、4 号等4 个型号。

对于大于 1 岁的儿童,则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插管型号 = 年龄/4。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以确保插管的合适度。

三、气管插管深度的计算公式气管插管的深度也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来决定的。

对于新生儿期,气管插管的深度大致估算公式为:体重加 6cm。

对于大于 1 岁的儿童,气管插管的深度计算公式为:深度(cm)= 年龄/2。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医生的专业调整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医生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至关重要。

他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体重、病情等,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和深度。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进行微调,以确保气管插管的安全和有效。

五、气管插管的应用场景气管插管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如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治疗,以及一些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

在危重症患儿的抢救或手术过程中,气管插管更是必不可少的。

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

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

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
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然而,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插管深度不当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是指插管的深度应该达到何种程度,以确保插管的位置正确,同时避免插管过深或过浅。

一般来说,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等因素来确定的。

对于成人患者,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是插管深度应该达到距离门齿齿龈交界处20-22厘米的位置。

对于儿童患者,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则需要根据年龄和身高来确定。

一般来说,插管深度应该达到距离门齿齿龈交界处的距离为:
- 新生儿:9-10厘米
- 1岁以下儿童:10-12厘米
- 1-2岁儿童:12-13厘米
- 2-4岁儿童:13-14厘米
- 4-6岁儿童:14-15厘米
- 6-8岁儿童:15-16厘米
- 8-10岁儿童:16-17厘米
- 10-12岁儿童:17-18厘米
插管深度的不当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插管过深会导致插管进入右主支气管或肺部,导致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插管过浅则会导致插管脱落或误吸,导致呼吸道阻塞、窒息等危险情况。

因此,在进行气管插管操作时,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插管的深度正确,避免出现并发症。

同时,在插管后,医务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插管相关的并发症,确保患者的安全。

气管插管的深度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插管的深度正确,避免出现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各年龄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各年龄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各年龄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年龄(岁)内径(毫米)经口插管的深度(厘米)
13-16 8-9 17-20
9-12 7-8 15-17
4-8 6-7 14-15
1-3 5-6 10-12
《1 4-5 10-12
备注:计算公式:(1)1-14岁经口插管深度(厘米)=1/2年龄(岁)+11
(2)<1岁经口插管深度(厘米)=1/2体重(公斤)+8
(3)新生儿经口插管深度(厘米)=体重(公斤)+6(5)
(4)>2岁气管插管内径(毫米)=1/4年龄(岁)+4(无套囊型)
(5)>2岁气管插管内径(毫米)=1/4年龄(岁)+4(有套囊型)
(6)新生儿气管插管内径(毫米)=1/2体重(公斤)+2
最新范本,供参考!
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18~22cm。

插管完成后,要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内再固定。

确认方法有:
①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②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

⑤如能监测呼气末ETCO2则更易判断,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们将会做得更好】
最新范本,供参考!。

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

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和操作技巧小儿气管插管是指将一根柔软的管子插入儿童的气管以确保呼吸通畅,常用于治疗各种呼吸道疾病和实施麻醉手术。

本文将探讨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以及操作技巧,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小儿气管插管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重呼吸道阻塞:当小儿呼吸道受到严重阻塞,如哮喘急性发作、喉痉挛、过敏性喉头水肿等情况,气管插管可以迅速确保气道通畅,保证正常呼吸。

2. 麻醉手术:小儿手术时需要实施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是一种常用的麻醉辅助措施,可以保护气道免受误吸和脑缺氧的风险。

3. 呼吸衰竭:某些疾病如肺炎、ARDS等会导致小儿呼吸衰竭,此时进行气管插管,可通过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4. 气管切开术后:在气管切开术后,小儿需要插入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并进行机械通气。

二、小儿气管插管的操作技巧小儿气管插管的操作技巧需要医护人员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能,以下是常用的操作步骤:1. 术前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全部器材,包括气管插管管道、喉镜、注射器、喉镜导气管、止血夹等。

检查所有器材的完好性,并确保所有器材消毒无菌。

2. 麻醉:将患儿放置在平坦的手术台上,进行适当的麻醉,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和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判断。

3. 插管步骤:a. 用喉镜检查喉部:通过喉镜检查喉部结构,确认气道通畅度和喉咙的情况。

b. 抓住儿童下巴,用主手托起下颌;用剪刀将插管管道放入主手中,并用非主手拇指和示指,将插管固定在下颌上。

c. 插入气管:用插管左手持右撬子插入口腔,用右手无名指拨动舌根使声门暴露,观察声门解剖情况,找到合适的插管位置。

d. 引导导管:将插管插入至腹部开口时,插入导管,并观察导管伸入气管的情况。

e. 固定导管:在导管进入所需深度后,固定导管以防止脱出和滑动。

4. 插管结束:a. 确认插管位置:通过听诊、胸部X光等方式,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正确位置。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

小儿气管插管型号选择在儿科临床医疗中,气管插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操作,而正确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对于保障患儿的呼吸通畅、减少并发症以及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儿气管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与成人相比,小儿的气管较短、较细,且软骨柔软,黏膜柔嫩,血管丰富。

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进行气管插管时需要更加谨慎和精准地选择插管型号。

选择小儿气管插管型号时,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对于新生儿和早产儿,通常会选择内径较小的插管。

一般来说,体重在 1000 克以下的早产儿,可能会选用 25 号的气管插管;体重在 1000 2000 克的早产儿,多选用 30 号;体重在 2000 3000 克的早产儿,35 号可能较为合适。

对于足月新生儿,30 35 号的插管较为常用。

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气管插管的型号也会相应增大。

对于 1 6 个月的婴儿,35 40 号的插管可能是合适的选择;6 个月 1 岁的小儿,40 45 号插管较为常见;1 2 岁的幼儿,45 50 号插管可能比较适用;2 岁以上的儿童,插管型号的选择则需要综合考虑更多因素。

除了年龄,小儿的体重也是选择气管插管型号的重要依据。

有一些经验公式可以帮助我们大致估算合适的插管型号。

例如,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可以使用公式:插管内径(mm)=体重(kg)/2 + 2。

而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使用公式:插管内径(mm)=年龄(岁)/4 + 4。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只是提供一个初步的参考,实际选择时还需要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比如,某些疾病可能会导致小儿气管狭窄或异常,如先天性气管畸形、气管异物、严重的气道炎症等。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年龄或体重来选择插管型号,而需要通过详细的临床检查和评估,包括喉镜检查、胸部 X 线或 CT 检查等,以确定最适合的插管型号。

另外,患儿的身高也可以作为选择气管插管型号的一个辅助参考指标。

一般来说,身材高大的患儿相对需要较大内径的插管。

儿童气管插管型号计算方法

儿童气管插管型号计算方法

儿童气管插管型号计算方法
儿童气管插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确保儿童患者的通气和氧合。

选择适合的气管插管型号对于手术医生和麻醉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一个适合的型号可以减少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确定儿童气管插管型号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根据患者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

首先,需要测量儿童的身高和体重。

这可以通过使用称重秤和身高尺来完成。

然后,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气管插管的合适尺寸:
气管插管尺寸= (身高/10) + 3
这个公式适用于儿童患者年龄在1岁到10岁之间。

对于年龄在10岁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气管插管尺寸= (年龄/4) + 4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式仅供参考,实际选择气管插管型号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气管的解剖结构、疾病状态等。

因此,在选择气管插管型号之前,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麻醉师的建议。

除了计算气管插管型号外,还需要选择适当的气管插管材料。

常用的材料包括塑料和硅胶。

塑料气管插管适用于短期使用,而硅胶气管插管则适用于长期使用。

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儿童的年龄、手术时间以及麻醉师的个人偏好。

总的来说,选择适当的儿童气管插管型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除了根据年龄、身高和体重来计算,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只有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型号,才能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儿童患者的安全。

小儿气管导管选择公式

小儿气管导管选择公式

小儿气管导管选择公式导管选择是小儿气管插管术中的重要环节,合理选择气管导管对于患者的安全和成功插管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种小儿气管导管选择的公式,帮助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导管,以提高插管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气管导管选择公式的核心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气管内径来确定合适的导管尺寸。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公式的具体内容。

一、年龄选择儿童的气管直径和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根据儿童年龄的不同,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新生儿期(0-28天)、婴儿期(29天-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3-6岁)和学龄期(6-12岁)。

根据不同阶段的年龄,选择相应的导管尺寸。

新生儿期:新生儿气管平均内径为 3.0-3.5mm,可选择内径为3.0mm的导管。

婴儿期:婴儿气管平均内径为3.5-4.0mm,可选择内径为3.5mm的导管。

幼儿期:幼儿气管平均内径为4.0-4.5mm,可选择内径为4.0mm的导管。

学龄前期:学龄前期气管平均内径为 4.5-5.0mm,可选择内径为4.5mm的导管。

学龄期:学龄期气管平均内径为 5.0-5.5mm,可选择内径为 5.0mm 的导管。

二、体重选择体重是影响气管导管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儿童的气管直径和体重呈正相关关系。

根据患儿的体重,选择相应的导管尺寸。

体重在10kg以下的患儿,可选择内径为3.0-4.0mm的导管。

体重在10-20kg的患儿,可选择内径为4.0-5.0mm的导管。

体重在20-30kg的患儿,可选择内径为5.0-5.5mm的导管。

体重在30kg以上的患儿,可选择内径为5.5-6.0mm的导管。

三、气管内径选择气管内径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气管导管内径与患儿的年龄和体重成正比。

根据患儿的年龄和体重,选择相应的导管尺寸。

根据以上公式,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气管内径来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参考值,具体的选择还需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务人员的经验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若有呼气末CO2监护仪时,可接在导管末 端观察:呼气时无波形出现,说明导管不 在气管内应拔出导管,面罩供氧后再插, 此方法比临床判断方法更为迅速。有人将 CO2指示器连接于导管末端,插管后人工呼 吸1~3次,指示剂由红色变成蓝色,表示 气管内插管;不变色者表示食道内插管。 7、必要时可摄床旁胸片,一般导管内都含有 钡丝,导管末端在气管隆突上1~2cm,或 第三胸椎插管前应听诊两肺呼吸音情况,以便和插 管后对比 2. 在明视插管时,直视导管进入气管的深度, 一般成人为5cm,小儿为2~3cm(插至 导管前端黑线部位即可) 3. 观察气管导管插入的深度。
• 经口插管:新生儿适当的插入深度一般少 于10cm;3个月-1岁,气管导管插入10cm (自门齿部位算起);2岁小儿一般插入 12cm;2岁以上小儿合适的插管深度按以 下公式计算(导管内径乘以3): 插管深度(cm)=年龄(岁)/2+12 或体重(kg)/5+12 或身长(cm)/10+5 • 经鼻插管:经口插管长度加2~4cm.
小儿气管插管术
儿童急重症科
梁复欣
适应症: • 窒息或心跳骤停。 • 呼吸衰竭。 • 任何原因引起的自主呼吸障碍 • 严重的外伤、电击伤、严重的中毒、反复的惊 厥发作、癫痫持续状态等所引起的长时间意识 障碍。 •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脑膜炎、脑炎、颅内出 血、严重的颅脑外伤。 • 气道梗阻 • 严重的气道感染造成气道分泌物过多,过于黏 稠或气管内液态异物吸入,需做气道冲洗时。
气管拔管注意事项
6. 拔管后根据情况禁食8~12小时。 7. 拔管后3天内,定时为患儿超雾、翻身、 拍背、吸痰、变换体位。吸痰管不宜插入 过深,以免加重局部水肿及引起喉痉挛。 8. 避免应用有呼吸抑制作用的镇静药或减少 其用量。 9. 拔管后24小时内适当控制液体入量。 10. 拔管后加强监护,1~2小时后复查血气。
经口气管插管
8、插入导管:右手以握毛笔式手势持气管导 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 进入气管。若遇有阻力,不要强行插入, 应换小一号气管导管插入。如果病人有自 主呼吸,应在病人吸气末顺势将导管插入。
经鼻气管插管
• 优点:导管弯度较大,固定牢靠,活动度 小,不易扭折,减少对喉、气道的压迫、 摩擦损伤及意外脱管的发生率低,可避免 咬扁导管所致的气道阻塞。留置时间长达 7~14天,主要用于需长期人工呼吸病人。 清醒患儿较易耐受,吞咽动作好,不影响 口腔护理。 • 缺点:操作相对复杂,需时较长,操作不 当,易致鼻道及咽后壁损伤。
年龄 早产儿 1000g 1000-2500g 新生儿-6个月 6个月-1岁 1-2岁 2岁以上 内径
2.5 3.0 3.0-3.5 3.5-4.0 4.0-4.5 年龄/4+4 4.5+0.2x年龄
3、面罩及简易复苏囊:用于辅助呼吸。 4、润滑剂 5、插管钳 6、牙垫 7、铜丝 8、吸引装置 9、其他:胶布 阿托品:婴幼儿插管易碰到迷走神经引起心跳骤停, 故在插管前宜给予阿托品兴奋迷走神经,小于5公 斤者给予0.1mg静注,大于5公斤者每公斤 0.02mg静注,以免发生意外。
气管插管所必需的器械
1. 喉镜:分为镜柄、镜片。镜片直、弯2种, 直镜片直接挑起会厌,弯镜片在会厌及舌 根交界处将会厌挑起。年长儿一般选用弯 镜片。婴幼儿由于喉头位置较高,再加上 舌体较大、头大、颈短、肩背薄等因素, 用弯镜片显露声门时,口、咽及喉三条轴 线往往不容易被重叠成一线,会厌常会挡 住观察声门裂的视线,采用直镜片则显露 效果较好。
4、插管后接简易呼吸器正压通气,可以观察 到:呼气时透明导管内有雾气出现,吸气 时消失;两侧胸廓上下运动良好、左右对 称;听诊两肺(两肺尖及腋中线高位)呼 吸音对称(和插管前比较);听诊胃部无 气过水音,且胃肠无膨胀。 5、不易判断正确深度时,可将导管先送入较 深,使左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然后边听 诊左肺,边缓慢后退导管至隆突(左肺出 现呼吸音),再后退1~2cm即可。
谢谢!
经口气管插管
6、安置一定的头位:使上呼吸道三条轴线重叠成一条直线, 即肩部贴手术台或床面,头垫高10cm,呈“嗅物位”, 在此基础上再使环枕关节部处于后伸位,利用弯型喉镜 将舌根上提,即可使三条轴线重叠成一线而显露声门。 以上头位适用于成人与年长儿,与此相比,婴幼儿有以下特 点 ① 3岁以下婴幼儿头比躯干大,因此,不必将头部垫高, 仅使环枕关节部处于后伸位,即可使三条轴线重叠。垫 高头部往往难以看到声门。 ② 新生儿只需将头部稍稍后伸即可,若过度后伸可使未成 熟的气管拉长、损伤、并招致气道闭塞。
气管插管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机械性损伤 • 1.喉损伤 • 2.气管损伤 • 3. 3.气管或食道穿孔 • 4.其他 二.堵管 三.脱管 四.继发下呼吸道感染 五.肺不张
气管拔管注意事项
• 拔管指征 • 1.上呼吸道梗阻解除或基本解除 • 2.下呼吸分泌物已充分引流冲洗,痰液量明 显减少,感染已得到控制,患儿咳嗽有力。 • 3.自主呼吸规则,有足够通气量,断离氧无 明显呼吸困难及发绀。 • 4.患儿循环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稳定。 • 5.满足其他撤离呼吸机的条件。
经口气管插管
• 优点:操作简单、迅速,常用于急救复苏 及不适于经鼻插管的患儿. • 缺点:导管活动度大,不易固定,易脱管; 对喉、气管的压迫、摩擦较大;清醒患儿 较难耐受;易咬合导管,影响通气;影响 吞咽及口腔护理,口腔分泌物较多。
经口气管插管
1. 用吸引器吸净鼻、咽部分泌物。 2. 安装好喉镜片、检查电池、灯泡及喉镜各部位 以确保其性能的良好,带囊管打气检查是否漏 气。 3. 将铜丝插入气管导管内并在导管外涂以含利多 卡因的水溶性润滑剂。ID<4mm不用铜丝,冷冻 4. 吸入100%氧约数分钟,对无自主呼吸的患者则 应以复苏器及纯氧做人工呼吸数分钟。 5. 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可给予安定、咪唑安定、 芬太尼。
小儿解剖生理特点
1. 2. 3. 4. 5. 6. 鼻:鼻孔大小与环状软骨处相等,气管导管如能通过鼻 孔,一般均能进入气管。 舌:相对较大,尤其是新生儿,易引起气道阻塞,插管 时用喉镜镜片推开舌较困难。 喉:喉头位置较高,成人相当于C4~5。新生儿相当于 C3~4,早产位置更高,相当于C3. 会厌:会厌软骨较大,与声门成45度角(成人为直角), 因此会厌常下垂,妨碍声门暴露。 声带:成儿声带裂与气管长轴垂直,而婴儿的声带向喉 腔内倾斜,呈凹陷位。插管时气管导管前端易顶在声门 裂的前交接处,造成插管困难。 声门下:成人喉为圆柱型,最狭窄部位在声门,小儿的 喉为漏斗型,最狭窄部位在声门下环状软骨处。
2、气管导管 材料:常有橡胶、硅橡胶、聚乙烯、聚氯乙烯等。 橡胶由于组织反应大,较硬,现在基本不用。 套囊:导管有带套囊和无套囊之分。成人及年长儿 选用带套囊的导管,婴幼儿一般选择无套囊导管。 导管标号:导管内径(I.D)标号,每号相差0.5mm (法制F标号:即导管外周径,现已不用)
• 小儿气管导管的选择:导管的粗细一般根据年龄 选择(见下表)I.D5.5mm以下一般选用不带套囊 的导管。 表 小儿气管导管粗细的选择(mmI.D)
气管插管的注意事项
5. 若声带紧闭,可做人工呼吸,即助手用手掌在 患儿胸骨下1/3处按压,使其下陷2厘米,促使 声带开放。 6. 小儿环状软骨处是上气道最狭窄部位,导管进 声门后若阻力较大,不可硬性推进,否则造成 声门下气管损伤,应换细一号导管。 7. 导管插入后迅速与简易呼吸器连接,加压给氧, 以期改善缺氧及确定插管位置。 8. 插管过程中若患儿缺氧、心率明显减慢,应停 止操作,气囊加压给氧,待缺氧改善、心率恢 复后再行操作,并争取30秒内完成。
导管的固定 经口腔气管导管插入后,应立即放置牙垫, 以防咬瘪导管。经判断导管确在气管内, 且导管粗细、深度适当后,先以一根胶布 在鼻与上唇之间交叉固定导管,然后再用 另一根胶布固定导管、牙垫与下颌。 经鼻插管除不需牙垫外,其余相同。
气管插管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1. 气管插管宜2人配合,助手负责送器械,并注意 患儿面色,心电及经皮氧饱和度的变化。 2. 插管前应先用简易呼吸器加压给氧,改善全身 缺氧状况,以提高机体对插管时缺氧的耐受力。 3. 遇声门运动活跃者,可用1%地卡因喷雾局部麻 醉。但对新生儿和婴幼儿不要喷雾过多。以免 引起局麻药中毒 4. 若声门暴露困难,助手可用手指轻压患儿环状 软骨处或减少患儿头后仰程度。
气管拔管注意事项
拔管及拔管后的处理 1. 拔管前4小时内不能进食,并抽出胃内容物。 2. 拔管前1~2小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0.5mg/kg 或氢化可的松5mg/kg或甲强1-4mg/kg 3. 拔管前应作好再次插管的准备。 4. 充分拍背,吸净口、鼻、咽腔及气管内分泌物 后,边手控加压,边将导管拔出。 5. 拔管后立即吸氧,吸氧浓度较原吸氧浓度高5~ 10%。同时听诊双肺呼吸音,了解通气情况, 如出现缺氧,应分析原因,及时处理,直至再 次插管。
经口气管插管
7、显露声门:张口后,左手持喉镜沿口角右侧入口 腔,将舌体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 时可见到悬雍垂。继续慢慢推进喉镜,使其顶端 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到会厌的边缘。继 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 然后上提喉镜,以挑起会厌而显露声门。也可以 左手开启口腔,右手持喉镜置入口腔后,再交予 左手。 如果用直型镜片,应使喉镜片顶端越过会厌的喉侧 面,然后上提喉镜,挑起会厌显露声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