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构造地质学题库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2019学年《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8-2019学年《构造地质学》期末考试试卷一、是非题1、柱状节理一般出现在沉积岩区。

()2、地壳中破坏性地震一般为构造地震。

()3、构成断层构造窗的地层位于断层的上盘。

()4、长、短轴之比为5:1的背斜为穹窿。

()5、沉积岩中的原生缝合面平行于其岩层层理。

()6、形成底辟构造的主要动力源于温度差。

()7、侵入岩中的纵节理一般属于张节理。

()8、正岩石变形时,温度升高会提高岩石的强度。

()9、褶皱中的虚脱现象出现在纵弯背斜转折端中。

()10、走向断层可以造成地层的重复和缺失。

()11、断层糜棱岩中一般不存在矿物的定向现象。

()12、如一地层的露头宽度等于岩层厚度,说明该岩层是直立岩层。

()13、断层上升盘就是断层上盘。

()14、相似褶皱不属于顶薄褶皱。

()15、在地壳中,擦痕侧伏角一般0°或90°的断层占大多数。

()16、一般情况,岩石的疲劳极限小于其强度极限。

()17、大理岩和石灰岩的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都基本相同。

()18、通常情况下,脆性岩石的内摩擦大于韧性岩石的内摩擦角。

()19、倾斜岩层的视倾角小于其真倾角。

()20、在复背斜中,中间小背核部地层较两侧小背斜新。

()二、填空1、根据安德森的断层模型,如岩石内摩擦角为20°,三个主应力б1直立、б2南北向、б3东西向,则形成的断层性质为,其形成时的走向为,倾向为,倾角为。

2、按板块构造观点,全球板块边界类型有、、三种,西太平洋大陆边缘属边界。

3、褶皱的组合类型有、、、。

4、逆断层组合类型有、、、。

5、按轴面产状结合两翼产状,褶皱类型有、、、、、。

6、褶皱的形成机制类型有、、、。

7、大型线理的类型有、、、。

8、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有、、、、、。

9、根据节理产状与围岩产状关系,节理类型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40分)1、构造透镜体2、b轴线理3、牵引构造4、断裂变形5、圆弧状背斜6、褶皱轴面7、倒转背斜8、雁行背斜9、滑劈理10、顶厚褶皱11、枕状构造12、逆-左旋平移断层:指断层滑动线与断层面的走向线所成的锐夹角即侧伏角为10°-45°之间,断层两盘做逆时针剪切运动的平移断层。

构造地质学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地质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构造地质学(高起专)阶段性作业1一、单选题1. 作用在物体边界一定面积范围内的接触力称作_____;作用在物体内部的每一个质点上,与围绕质点邻域所取空间包含的物质质量有关的非接触力称作_____。

(4分)(A) 体力,面力(B) 面力,体力(C) 作用力,重力(D) 重力,作用力参考答案:B2. 围压增高,使得岩石的岩石强度极限得到_____,韧性_____。

(4分)(A) 增加,减弱(B) 提高,增强(C) 降低,增强(D) 减弱,差弱参考答案:B3. 应变速率小,_____塑性变形。

(4分)(A) 不利于(B) 有利于(C) 不影响(D) 不确定参考答案:B4. 在地质观测中,可以通过有限应变状态的对比.劈理折射的对比.香肠构造的对比.褶皱形态的对比等来了解不同岩层的相对_____。

)(A) 强度(B) 坚硬度(C) 能干性(D) 抗磨性参考答案:C5. 核幔结构是_____结果形成的。

(4分)(A) 动态重结晶(B) 静态重结晶(C) 岩浆冷却(D) 低温变形参考答案:A6. 在围限压力下,当压力超出一定值时岩石就会以某种方式破裂,发生断裂变形,此时的压力值就称为岩石的_____。

(A) 压力强度(B) 抵抗强度(C) 极限强度(D) 变形强度参考答案:C7. 在影响岩石变形的因素中,当温度升高时,会造成岩石的_____。

(4分)(A) 屈服极限增大,脆性也增大。

(B) 屈服极限增大,脆性减小,韧性增大。

(C) 屈服极限减小,脆性增大,韧性减小。

(D) 屈服极限减小,韧性增大。

参考答案:D8. 在应力作用下,晶体沿内部一定的滑移系发生的滑动称作(),是岩石塑性变形的重要机制之一。

(4分) (A) 晶内滑动(B) 位错滑动(C) 颗粒边界滑动(D) 蠕动参考答案:A9. 下面哪一个产状要素不是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_______。

(4分)(A) 倾伏向(B) 倾向(C) 侧伏向(D) 侧伏角参考答案:B10. 一套地层沉积后,经过短暂沉积间断并无大的构造运动,又接受新的沉积形成一套新的地层,这二套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是()。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地震学B. 构造地貌学C. 地壳形变与应力分析D. 火山学2. 下列哪个板块边界类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围?A. 转换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会聚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3. 以下哪个过程不属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范畴?A. 山脉的抬升与折叠B. 地壳的断裂与错动C. 盆地的热演化D. 火山的喷发与喷涌4. 造成地壳形变的应力类型不包括:A. 压缩应力B. 拉伸应力C. 剪切应力D. 惯性应力5. 地震学是研究地震波和地震活动的科学,以下对地震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震是由火山爆发引起的地壳震动B. 地震波是由地壳形变引起的地震波动C. 地震学只研究大地震D. 地震的震级和震源深度无关6. 关于地震波的传播特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P波是第一类型到达的地震波B. S波是横波,不会经过液体传播C. 表面波是最大振幅的波动类型D. 极大地震波发生在震源点附近7. 下列哪个地震带常常发生大地震?A. 地壳折卷带B. 热点活动带C. 会聚带D. 隆升带8. 以下哪个板块边界形式容易出现断裂地震?A. 会聚型边界B. 变形型边界C. 瓦解型边界D. 隆升型边界9. 下列地震预报方法中,哪种方法目前还难以实现准确预报?A. 地震前兆法B. 地震孕育区识别法C. 地震活动模拟法D. 地震短期预报法10. 地震灾害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哪项是常见的减震措施?A. 土地合理利用B. 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C. 建设抗震建筑D.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构造地貌学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___表面的地貌特征。

2. 地壳的形变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两类。

3. 地震前的地壳应力状态可通过__________来测定。

4. __________是地震发生的突然破裂带。

5. 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目的是揭示地球内部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

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

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

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1. 试题:题目:解释什么是构造地质学,并举例说明。

答案: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上岩石形成、变形和运动的学科。

它关注地壳中的各种构造特征,如山脉、断层、褶皱、岩浆活动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化规律。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理现象的形成机制。

例子:山脉:构造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就是山脉的形成与演化。

山脉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特征之一,通常由岩石的变形和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而形成的,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引起的。

2. 试题:题目: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与分类,并说明地震带的形成。

答案:地震是地球上岩石断裂和释放能量的结果。

主要有以下原因:1) 构造应力积累:地壳中的板块运动导致断层上积累了巨大的构造应力。

2) 断层滑动:当构造应力超过断层的摩擦力,断层将发生滑动,释放能量。

地震根据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浅震、深震、挤压性地震、拉张性地震和剪切性地震。

地震带是指地球上地震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其形成与板块边界和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例如,环太平洋地震带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与其他板块的相互作用,导致该地区地壳不断发生断裂和地震活动,成为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3. 试题:题目:解释构造地质学中的褶皱,并阐述其形成原理。

答案:在构造地质学中,褶皱是地壳中岩石层发生弯曲的一种现象。

褶皱形成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构造应力:地质构造的应力作用是褶皱形成的直接原因。

压缩(挤压)应力导致岩石层在垂直于应力方向上发生挤压应变,从而形成褶皱。

2) 岩石的变形能力:一般来说,岩石具有一定的变形能力。

当受到挤压应力时,岩石层会产生弯曲而不是断裂,从而形成褶皱。

褶皱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分类:按照褶皱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褶皱的斜度、周期、幅度和形状;按照构造应力的不同,可分为挤压性褶皱和拉张性褶皱;按照褶皱发育方向的不同,可分为对称性褶皱和不对称性褶皱。

构造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闭卷)一、选择填空:(每一空格3分;60分)1.孔隙流体压力增高,使得剪破裂。

A).容易发生B).不易发生C).正常进行(没有影响)2.“多米诺骨牌”式断层和铲形断层的组合形式与地壳作用有关;叠瓦式断层的组合形式与地壳作用有关。

A).伸展; B).逆冲推覆; C).剪切;3. 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反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C).反向弯曲4.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横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而使岩层发生弯曲的褶皱作用。

A).垂直于,平行于B).斜交,斜交C).平行于,垂直于5.将岩石按照一定的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为劈理。

劈理具有域结构,表现为劈理中的相间的平行排列。

A).片状矿物和粒状矿物B).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C).劈理域和微劈石6.按照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拉伸线理和矿物生长线理属于;窗棂构造属于,鞘褶皱属于。

A).A型线理B).B型线理C).两者都不是7.一套顺序排列的地层,由于走向断层的影响,常常造成地层的重复与缺失。

当走向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反,正断层造成地层_________;逆断层造成地层_____ ___;下降盘出现________。

A).重复; B).缺失; C).老地层; D).新地层8.美国科迪勒拉山区发育的一系列不对称纵列单面山及其间的盆地组成的地貌构造单元称之为。

A). 地堑B). 裂谷C). 盆岭构造9.糜棱岩是Lapworth于1885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苏格兰沿莫因断层发育的一种细粒的、具强烈面理化的断层岩。

糜棱岩发育于中。

与原岩相比,糜棱岩的粒度显著,面理和/或线理显著,至少有一种造岩矿物发生明显的。

A).塑性变形B).变小C).增强D).狭窄的高应变带10.在侵入岩的原生破裂构造中,根据侵入岩体顶部原生节理产状一般把原生节理分为Q(横)节理、S(纵)节理、L(层)节理。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地球的哪一部分?A. 大气层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答案:C2. 地壳中最常见的岩石类型是什么?A. 玄武岩B. 花岗岩C. 石灰岩D. 页岩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A. 地球表面由若干刚性板块组成B. 板块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D. 所有板块都以相同的速度移动答案:D4. 岩石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形成新的岩石,这个过程被称为什么?A. 变质作用B. 沉积作用C. 岩浆作用D. 风化作用答案:A5. 以下哪种力是构造地质学中最为重要的力?A. 重力B. 磁力C. 张力D. 摩擦力答案:C二、填空题6. 构造地质学中的三大类岩石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7.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和地质体位置的改变被称为______。

答案:构造运动8. 岩石圈板块之间的主要边界类型包括发散边界、______和______。

答案:收敛边界、走滑边界9. 地震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附近的______带。

答案:活动10. 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塑性流动的现象称为______。

答案:塑性变形三、简答题11. 简要说明什么是走滑断层,并给出一个实际的例子。

答案:走滑断层是一种断层类型,其中岩石沿着断层面平行移动,不涉及岩石的上抬或下降。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加州的圣安地列斯断层。

12. 解释岩石圈的分层结构,并说明每层的特点。

答案:岩石圈主要由两层组成: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地幔)。

地壳由较轻的硅酸盐岩石组成,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上地幔顶部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由更重的镁铁质岩石组成,通常在板块构造中与地壳一起移动。

四、论述题13. 论述板块构造学说对现代地质学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其在实际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答案:板块构造学说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动力学的理解,它解释了地震、火山活动、山脉形成等现象的机制。

昆工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昆工构造地质学复习题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确定岩层产状的两个基本要素:( B )A.走向和倾向B.倾向和倾角C.走向和倾角D.走向和构造2)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A.平行不整合B.角度不整合C.整合D.假整合3)岩层的真倾角(A )A.大于视倾角B.小于视倾角C.等于视倾角D.无法判断4)岩层产状和厚度不变,若坡向与倾向相同,当坡角越接近倾角时,则露头宽度( B )。

A.越小B.越大C.无变化D.无法判断5)节理系是指( C )A.在一个露头上所有节理组合B.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产状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组合C.在一次构造应力场中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理的组合D.在一个地区所有产状、性质相同的节理统称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B )A.相似褶皱B.等厚褶皱C.平行褶皱D.顶薄褶皱7)在垂直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出现地层重复最可能有下列哪种构造( A )A.褶皱B.断裂C.节理D.劈理8)在地层层序正常地区,顺着褶皱枢纽倾伏方向观察时,地层时代( C )A.由新到老B.由老到新C.背斜由老到新,向斜由新到老D.无法判断9)平行褶皱的等倾斜线特征为( B )A.与轴面平行且等长B.向内弧收敛且等长C.向内弧收敛且不等长D.向外弧收敛且等长10)褶皱枢纽是指( C )A.单一褶曲面往上凸的最高点连线B.单一褶曲面往下凹的最低点连线C.单一褶曲面最大弯曲点的连线D.褶曲轴面与地面交线11)断层两盘地层真断距是下列哪种剖面上测得的( C )A.垂直地层走向的剖面 B.平行地层走向的剖面 C.垂直断层走向的剖面 D.平行断层走向的剖面1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基本直交的断层是( B )A.横断层 B.倾向断层 C.走向断层 D.顺层断层13)由若干条产状基本一致、性质相同的断层形成的断层组合是( D )A.阶梯状断层 B.迭瓦状断层 C.雁行式平移断层 D.前面三种都可能14)飞来峰指( B )A.在外来系统岩石广布的区内,因剥蚀出露的一小片被断层所围限的原地系统岩石B.在原地系统岩石分布区,因剥蚀而残留一小片被断层围限的外来系统岩块C.在地形较高处看到的孤立的地质体D.在地形低洼处的不同于其周围岩石的地质体15)糜棱岩是指( A )A.较高温度和应力差下矿物发生塑性变形而成B.由一种坚硬岩石构成的构造岩C.脆性破碎研磨而成D.岩浆作用形成的岩石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常温常压条件下,岩石的抗张强度总是小于抗剪强度和抗压强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1剪应变\原来相互直交的两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值的正切。

2视厚度\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在与岩层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3枢纽\同一褶皱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4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

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均匀变形\岩石各部分的变形性质,方向和大小都相同的变形。

2、枢纽\同一褶皱面上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

3、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

4、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

1、剪应变、原来相互直交的两条直线,变形后所改变的角度值的正切2、构造窗、逆掩断层(推覆构造)遭强烈剥蚀,在较老的岩层中出现由断层圈闭的较年青的地层。

3、劈理域、在微观尺度上,劈理面是一条由矿物晶带和裂缝组成的三维空间实体,称之为劈理域。

4、滑距断层两盘实际位移的距离,指错动前的一点,错动后亿成两个对应点间的实际距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正应力与剪应力\垂直于作用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也叫直应力(б):压为正,张为负;平行于作用面的应力则称为剪应力(г):逆剪为正;顺剪为负。

2、韧性断层\是一种形成于深构造层次变形环境中,出现以糜棱岩毓及强片理化带为主要特征的韧性剪切带,称为韧性断层3、横截面\垂直于褶皱枢纽所作的正交切面称横截面4、节理分期\判定同一地区,由多期,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各节理级生成的先后关系,称为节理分期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剪节理:由剪应力作用产生的破裂面平行褶皱:等倾斜线向内弧收敛并与褶皱面垂直各线长短大致相等,内弧曲率大于外弧曲率的褶皱推覆构造:推移距离大于10公理,倾角低缓的巨大逆掩断层。

劈理折射:强弱程度不同的岩层层间劈理的劈理面与岩层面交角不同,将劈理相连、好象发生折射一样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剪应变、初始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变形后它们之间直角的改变量(φ角)叫角剪应变,角剪应变的正切函数即剪应变(γ)γ=tan ф。

2、褶轴、对圆柱状褶皱而言,是指一条平行其自身移动能描绘出褶皱面弯曲形态的直线。

3、侧伏角与侧伏向侧伏角是指线状构造所在的构造面上量得的该构造线与构造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

4、Q节理、发育于侵入岩体中,节理面垂直于流面和流线的一种厚生节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剪裂角、最大主应力轴方向与剪切破裂面之间的夹角。

2、相似褶皱、等倾斜线互相平行且等长,褶皱层的内弧和外弧的曲率相等到的一种褶皱。

3、劈理折射、在强弱相同的一套岩层中,劈理通过强岩层时与层理的夹角较大,通过弱岩层时与层理的夹角较小而显示出的一种折射现象。

4、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

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1、假整合\即平行不整合,表现为上下两套地层的产状彼此平行,但在两套地层之间缺失了一些时代的地层。

2、轴面\相邻褶皱面上枢纽联成的面3、张节理\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垂直张应力4、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之间的垂直距离。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1、递进变形答:指在同一动力持续作用的变形过程中,应变状态发生连续的变化的一种变形2、节理组与节理系答:节理组是指在一次构造作用的统一应力场中,产状基本一致和力学性质相同的一群节理3、流面与流线答:由片状、板状、柱状矿物以及扁平的析离体、捕掳体在岩浆流动过程中顺流动方向平行排列形成的面状构造。

4、底辟构造答:是地下高韧性岩体在构造力的作用力或由于岩石物质间密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下,向上流动并挤入上覆岩层之中而形成的一种构造。

1、透入性构造答:在一定尺度上,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2、推覆构造答:倾角低缓推移距离在数公里以上的大型逆冲断层。

3、构造层答:在一定大地构造阶段,在一定的大地构造单元内所形成地质体的总和。

4、叠加褶皱答:是一种已经褶皱的岩层再弯曲而形成的褶皱。

1、构造置换答:指岩石的一种构造在经过递进变形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2、L节理答:发育于侵入岩体中节理面与流面和流线平行的一种原生节理。

3、轴迹:轴面与任一平面的交线(包括地面)。

4、地层断距、断层两盘上对应之间的垂直距离一、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如果应变状态发生边疆变化,这种变形称递进变形。

2、相似褶皱\等倾斜线平行且等长,外弧曲率等于内弧曲率,具这类特征的褶皱称相似褶皱。

3、飞来峰\逆掩断层(或推覆构造)遭受强烈剥蚀,原地岩块中残留的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外来岩块称飞来峰4、透入性构造\均匀弥漫于地质体中的构造称透入性构造。

反映地质体发生均匀变形。

一、名词解释1、剪裂角\剪切破裂面与主应力б1之间的锐夹角(θ)称为剪裂角2、劈理\是一种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密集平行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构造。

3\透入性构造\一般是指均匀地弥漫于地质体中的线状构造4、同沉积褶皱\在岩层沉积的同时而逐渐形成的褶皱,叫同沉积褶皱名词解释(共12分,每题3分)1、推覆构造\位移大于10公里的低角度逆掩断层。

2、构造层\地壳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某一构造运动阶段形成的综合地质体称构造层,构造层间以不整合分隔。

3、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割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厚板的构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侧伏角\线状构造与其所依托之平面的走向线之间的锐夹角称为侧伏角。

1、松弛\指应变保持不变,应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小或消失的过程。

2、枢纽与轴迹\同一褶皱层面,各横剖面中最大弯曲点的联线叫枢纽。

轴迹则是褶皱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切面上的交迹。

均称轴迹。

3、滑距\是对断层两身边相对位移量的测算方法:依相当点(撕裂点)测算的是真位移,称为滑距。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Q节理、发育于侵入岩体中,节理面垂直于流面和流线的一种厚生节理。

2、地层断距、被错断岩层在两盘对应层之间的相对距离3、轴迹、轴迹则是褶皱轴面与地面或其它任何切面上的交迹。

均称轴迹。

4、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应力与应变\作用于物体内任意截面上的附加内力强度,即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附加内力称为应力(б2),б2=P/A,应变即相对变形,它是对变形程度的量度,可分线应变和剪应变。

2、构造置换\岩石在逆进变形过程中,一种构造被另一种构造代替的现象。

1、劈理域\在微观尺度上,劈理面是一条由矿物晶带和裂缝组成的三维空间实体,称之为劈理域。

2、协调褶皱\褶皱系中,各褶皱层弯曲形态保持一致或作有规律渐变过渡的褶皱。

称为协调褶皱。

3、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2分)角度不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又不相同。

剪裂角:最大主应力б1与剪裂面之间锐夹角劈理:将岩石按一定方向分别成平行密集的薄片或薄板的次生面状构造。

构造置换:岩石的一种构造经过递进变形之后被另一种构造所代替的现象。

1、构造层\地壳发展历史过程中的某一构造运动阶段形成的综合地质体称构造层,构造层间以不整合分隔。

2、剪裂角\、剪切破裂面与主应力б1之间的锐夹角(θ)称为剪裂角3、构造应力场、地壳内一定范围内某一瞬时的应力状态4、复背斜、由多级次褶皱组成的巨大背斜,各次级褶皱轴面常向其核部收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D3、C4、D5、A6、B7、D8、C9、B 10、B1.在一向西缓倾的沟谷中,有岩层向东倾斜,此岩层界线的“V”字形尖端( B )。

A、指向沟谷的下游B、指向沟谷上游,岩层界线比等高线弯曲度要小C、指向上游,岩层界线比等高线弯曲度大D、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2.下述四种情况,哪一种引起地质体形状改变最明显( D )。

A、б1、б2、б3均较大,且不相等 B、б1较大,且б1=б2=б3 C、(б1-б3)较大,但б1不够大 D、б1 较大,且(б1-б3)亦较大3.当某一构造面直立时,该面上任一构造线(如擦痕线)的侧伏角为( C )。

A、90°B、0°C、在0°—90°变化D、45°4.当岩层厚度和倾角不变,而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时,倾角与坡度角越接近,露头宽度( D )。

A、与岩层真厚度越接近B、无变化C、越小D、越大5.单轴应力状态时,平行主应力的截面上( A )。

A、没有剪应力和直应力B、只有剪应力C、只有直应力D、有剪应力和直应力6.石香肠构造是( B )。

A、a线理B、b线理C、c线理D、交面线理7.在岩浆岩体中,原生流动构造的流面常常平行于( D )。

A、断层面B、岩层的层面C、不整合面D、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8.总滑距的滑移线的侧伏角越大,反映沿断层走向方向的运动分量( C )。

A、越大B、可大、可小C、越小9.形成沉积岩早期平面X型剪节理的应力场中,与层面近于直立的主应力是( B )A、б1B、б2C、б310.同一应力场中形成的张节理与剪节理面的交迹的方向,代表主应力( B )的方向。

A、б1B、б2C、б3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C)2、(A)3、(D)4、(B)5、(C)6、(B)7、(C)8、(D)9、(D) 10、(A)1、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连线为( C )。

A、脊线B、轴迹C、枢纽D、槽线2、蠕变是指( A )。

A、应力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增长应变不断增加的现象。

B、应变保持不变,随着时间增长应力不断减小的现象。

C、应力缓慢增加,随着时间增长应变不断增加的现象。

D、岩石受力后产生塑性变形现象。

3、侵入岩接触面的产状常可用(D )的产状来推断。

A、纵节理B、横节理C、斜节理D、层节理4、X型共轭剪节理的交线代表( B )。

A、б1的方向B、б2的方向C、б3的方向D、б1与б3平行线的方向5、( C )是被错断岩层在两盘上对应层之间的垂直距离。

A、滑距B、倾斜滑距C、地层断距D、铅直地层断距6、在力学分析中,一般可将轴面劈理作为应变椭球体的( B )。

A、AC面B、AB面C、BC面D、圆切面7、喷出岩体的( C )能指示熔岩的顶面。

A、流纹构造B、流面C、枕状构造D、流线8、平行褶皱是由( D )形成的。

A、纵弯褶皱作用B、横弯褶皱作用C、剪切褶皱作用D、纵弯滑褶皱作用9、穹盆构造是由( D )形成。

A、横弯褶皱作用B、断裂作用C、风化作用D、两期褶皱叠加10、韧性断层或韧性剪切带内形成的断层岩称( A )。

A、糜棱岩B、碎裂岩C、角砾岩D、超碎裂岩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B)2、(A)3、(B)4、(D)5、(C)6、(B)7、(D)8、(A)9、(C)10、(B)1、一套固结很牢、层厚相等的强硬岩层,经纵弯作用形成,其背斜转折端上,常出现(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