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对策
砼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砼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方法一、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材料方面。
- 砼本身的质量可能就有问题呢。
要是水泥的安定性不好,就像一个调皮的小捣蛋鬼,在砼里不安分,就容易让现浇板产生裂缝。
还有啊,砂石的含泥量要是超标了,就像在砼里掺了杂质,也会影响砼的性能,导致裂缝出现。
- 水灰比不合适也是个大麻烦。
水要是太多了,砼就变得稀稀拉拉的,强度上不去,干了之后就容易裂。
就好像一个虚弱的小身体,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就出问题了。
2. 施工方面。
- 振捣不密实可不行。
振捣的时候要是马马虎虎的,砼里就会有蜂窝麻面,这就相当于在现浇板里埋下了隐患。
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好,能不出问题吗?- 养护不到位也是个常见的原因。
砼刚浇好就被扔在一边不管了,就像小树苗刚种下不浇水一样。
如果不及时养护,砼里的水分散失太快,收缩就会不均匀,裂缝就冒出来啦。
- 施工荷载过早施加也很糟糕。
砼还没长结实呢,就给它加上很重的东西,它肯定受不了啊,就像让一个小孩子挑重担,不把腰压弯才怪呢,现浇板就会产生裂缝。
3. 环境方面。
- 温度变化太大是个很头疼的事。
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的,砼表面温度升得很高,里面和外面温差大,热胀冷缩不均匀,就像给砼做了个“热瑜伽”,它的身体适应不了,就裂开了。
- 要是湿度变化也很剧烈,比如说一会儿很干燥,一会儿又很潮湿,砼也会很不适应,就像人在忽冷忽热的环境里容易生病一样,现浇板就容易产生裂缝。
二、裂缝的处理方法。
1. 表面修补法。
- 如果裂缝比较小,像小细纹一样,就可以用表面修补法。
我们可以用水泥砂浆或者环氧胶泥把裂缝表面抹一抹,就像给小伤口贴个创可贴一样。
这样既能把裂缝盖住,又能防止水分和其他东西渗进去,让裂缝不再恶化。
2. 压力灌浆法。
- 对于那些稍微宽一点、深一点的裂缝呢,可以用压力灌浆法。
就像给砼的裂缝打一针“营养液”。
把水泥浆或者化学浆液通过压力灌到裂缝里,让浆液填满裂缝的每一个角落,把裂缝修补好,让现浇板重新变得结实。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鬃凝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路直娜1王辉2(1.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建筑装饰学院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吉林长春130021)[摘要]钢筋混凝上现浇板的裂缝控制问题是建筑工程中的一大技术难题。
在引起工程裂缝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关键词]楼板裂缝原冈预防措施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71--7587(2008)1020085--01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产生裂缝的原因(一)设计方面(1)对于部分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的裂缝,是由于荷载作用方面的原因引起的.由于设计人员在进行现浇板的配筋计算过程中,通常只是根据其承载能力来确定^C筋量的,而往往忽略.r X't板在正常使用阶段由其承受的荷载而吲起的挠度及裂缝宽度的验算,由此而引起裂缝的产生,这些裂缝有时也会超过规范的最大允许值。
(2)从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各种受力体系分析,无论是按单向板设计还是按双向扳设计,是单跨还是多跨连续板设计;无论是板端支承在砖墙上还是支承在过粱或剪力墙内,受力状态考虑都是局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按弯矩配置抵抗正、负弯矩的受力钢筋)、板平面的受剪变形。
即使是考虑板端嵌固端节点产生弯矩,也j{足考虑板平面弯曲或屈曲所产牛的应力。
在楼板受力体系分析时,对于现浇结构构件之『日J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分秀己内力、协调变形,根本没有考虑。
(3)楼板的厚度。
厚度过小的结果是导致楼板刚度不足,容易使楼板产生裂缝。
(4)混凝土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过高,水化热过大,楼板易于产生收缩裂缝。
此外,支座负弯矩钢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楼板内管道敷设过多又未采取构造措施、孔洞处未加强配筋等,都可能导致楼板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士收缩引起混凝士收缩的原因,在硬化初期主要是水和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
种新的水泥结晶体,这种晶体化合物较原材料体积小,因而引起混凝土体积的收缩,即所谓凝缩: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自由水蒸发引起的干缩。
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措施

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措施混凝土板梁结构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裂缝现象。
下面将对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的分析与处理措施进行详细探讨。
一、原因分析1. 温度和收缩应力: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应力,而且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当混凝土板梁受到温度变化或者温度梯度的影响时,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进而出现裂缝。
2. 荷载作用: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板梁承受外部荷载的作用,如活荷载、静荷载等。
当荷载过大或者突然加载时,会使混凝土板梁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3. 设计不合理: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板梁的尺寸、支座的刚度等因素,就会导致混凝土板梁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过大的应力,从而引起裂缝。
二、处理措施1. 强化材料的使用: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前添加一些增强剂或纤维材料,如钢筋、玻璃纤维、碳纤维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张强度和韧性,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控制温度和湿度: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如在施工区域设置温度和湿度的监测设备,及时调整环境条件,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剧烈变化。
3. 合理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如预留伸缩缝、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和厚度等。
预留伸缩缝可以减缓温度变化和收缩应力的作用,控制浇筑速度和厚度可以使混凝土均匀收缩,减少应力的集中。
4. 加强设计: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强度、板梁的尺寸、支座的刚度等因素,确保结构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要充分考虑荷载的作用和变化,合理设置支座和抗裂措施,确保混凝土板梁的安全可靠性。
5.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板梁结构,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修补和加固裂缝部位,避免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针对现浇混凝土板梁结构裂缝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材料、控制温湿度、改进施工方法、加强设计和定期维护等多种手段来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确保混凝土板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
现浇板裂纹处理方案

现浇板裂纹处理方案现浇板作为建筑物结构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板材,常常会因为外力、温度和水分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裂缝,从而影响其美观和使用寿命。
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进行处理,保证现浇板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就现浇板裂纹处理方案进行一些探讨。
一、现浇板裂纹的成因现浇板裂纹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建筑物的外力因素:外力因素是造成现浇板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风、地震等对建筑物的影响;2. 温度因素:温度是导致现浇板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温度发生变化,会使材料发生膨胀和收缩;由于混凝土悬臂模板工程内外温度差异,还会产生温度应力,导致现浇板的裂缝;3. 水分因素:水分也会影响现浇板的质量。
当混凝土内部含有过多的水分时,容易导致其强度降低,从而出现裂纹。
二、现浇板裂纹处理方案1. 技术保障:在施工现场,技术保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比如混凝土的配合比要合适,不仅要注意水泥粉的种类、强度等方面,也要关注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等细节。
此外,原材料的品质也是非常关键,要保质保量,不得使用假冒伪劣产品;2. 加固措施:一旦现浇板出现裂纹,需要及时采取加固措施。
比如钢筋的加固、电焊网的贴补、局部破损面的修复、钢筋修补、钢筋喷涂等。
这样不仅可以强化现浇板的结构,也可以防止裂纹继续扩大;3. 现浇板破损面的处理:如果现浇板的裂缝比较大,可以进行局部的破损面修复,具体方法如下:(1)根据裂缝大小选用不同的处理办法;(2)裂缝较小的,可以采用抹灰的方法进行修复;(3)裂缝较大的,需要使用钢筋网进行贴补;(4)在钢筋网上再次进行抹灰,然后再涂上防水层和保护层。
4. 混凝土保养:为了防止现浇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缝,必须要重视混凝土保养。
混凝土养护期间,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喷水、覆盖湿物膜和覆盖保温材料等操作,保证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均匀分布,防止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5. 结合原材料特点:还可以通过结合原材料的特点进行处理。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近年来,混凝土板对房屋安全的隐患已受到人们的关注,现浇混凝土板结构已逐渐取代了预制混凝土。
由于使用了现浇楼板,房屋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性和结构安全性均有很大提高,但也伴随产生了一些楼板裂缝的情况,这是目前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防止楼板开裂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现从施工角度浅析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
1 现浇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原因1.1 引起现浇板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因为混凝土在自然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不断蒸发,而体积渐渐收缩,但板四周受支座的约束,不能自由伸缩,所以当混凝土的收缩所引起现浇板的约束应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势必引发现浇板开裂。
而且裂缝部位多发生在应力比较集中的地方——板角处,与墙阴角线相垂直。
1.2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大家知道,水泥在常温下具有凝结硬化快,水化热大等特点,尤其在夏天,混凝土浇筑后,水化热释放量大,混凝土在高温下,得不到及时浇水养护,而失水收缩,使混凝土发生干裂,最终导致开裂。
调查中发现,居多板角裂缝都处在遭受太阳直接曝晒的朝阳面。
1.3 房屋过长未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也是导致裂缝的原因。
开发商为了节省土地,往往不顾及房屋长度,使房屋整体过长,也不设置伸缩缝,由于缺少必要的伸缩缝,当房屋的自由伸缩度达到或超过应设置伸缩缝要求的间距时,也会出现裂缝。
1.4 施工不当产生的裂缝。
支座处负筋下沉产生裂缝,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后难免被大量踩踏;上层钢筋网的钢筋马凳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多数时候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
致使支座处负筋下陷,保护层过大,固定支座变成塑性铰支座,使板上部沿梁支座处产生裂缝。
新浇混凝土楼板容易在模板、支撑变形的情况下产生裂缝。
由于支撑的刚度不足或梁板支撑刚度差异较大,在荷载作用下变形沉陷,施工期间的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多次瞬间相对位移以及过早拆模等等都可能使混凝土在发展足够强度以支撑其自身重量之前产生裂缝。
混凝土现浇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1商 品混 凝 土 现 浇楼 板 裂 缝 的情 况
裂缝 一般 分 布在板 角 、 板跨 中以及 楼 面 的 凹凸
格, 如水 泥 的安定 性 、 强度 等要 求不 严 : 砂 石骨 料 中 的杂质 含量 超 过规 定 要 求 : 砂 石 含 泥量 过 多 , 则 随 着混 凝 土的干燥 , 会 产生不 规则 的网状裂 缝 。
伴 随房地 产热, 大量 的住宅 建设 在一 年 内开工 、 竣工 , 并进 入销 售环节 , 跨 季节施 多 。普遍存 在 赶 进度 、 赶 工期 现 象 。施 工 进度 多 为 1 0天一 层 , 有 的 进 度甚 至达 到 7天 一层 , 模板周转快 . 新 浇 楼 板 上 荷早 , 且 没有 进行 适 当 的养 护 。有 些 t程 施 1 I 过 程 中缺乏 严格 管理 , 存 在负 筋踩 塌 、 支模 错 位 、 雨 天浇 筑 混凝 土等 现象 。施 工过 程 中 的缺 陷 . 混 凝 土 的强 度 等 级 达不 到 设 计 要求 ; 水灰 比过 大 : 现 浇 板 的 厚 度不够 : 钢 筋 的 位置 不 到 位或 数 量 不 够 : 配 筋 量 的
因分 析 .
2 . 1材 料 方 面 的原 因
板 在受 弯抗托 处产 生裂缝 。
2 . 3构 造方面 的原 因 以考虑 楼板 的受力 钢筋 为 主 , 纵 长 建筑 多设 置
后 浇 带,板 角 多配 置放 射 构造 钢筋 以防止 板 角 4 5 。 裂缝 的产生 。除大跨 度 开问外 , 板 面很少 配筋 , 以 节 约成 本 。混凝 土楼 板非 荷 载裂缝 的产 生原 冈 , 在 于 混凝 土 非 荷 载变 形 受 到 约束 产 生 的 拉 应力 超 过 了
檐板 亦用 相 同方 法 断开 。
探讨现浇楼板常见裂缝的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的方式来达到 目的 ,这样 可使 现浇楼板 产生的裂缝和配筋的辐
即使在没有过大荷载作用 的时候 , 也会 出现很严重 的裂缝 。 4 . 板 角处的斜向裂缝。 ( 1 ) 板角处的裂缝 , 通常存在于楼板的
板角位置 , 并且是在楼 板的对角线位置 , 这种裂缝通 常是 上下 贯 通的 。究其原因 , 这种 裂缝 的产生 , 和施工 时没有按 照施 工规范
的关系 , 在裂缝的状态上都是单条存在且 比较规则。在现浇楼板
施工完成后 , 一定要 保证楼板的施工工期 , 如果过早在楼板 上进
o 6 5 / 大 陆桥视 野
式水箱 , 支架 为轻钢结构 。排水立管应选用 ” 苏维托 ” 来连接各
排水支 管 , 根据 洁具的位置 , 确定 坐便器排水 口的准确位 置 , 依
情况 , 致使混凝土的表面容易受到 内部拉应力 的作用 , 从而在表
层 出现 裂 缝 。 ( 3 ) 混 凝 土 的配 比度 也 是 导 致 出 现 裂缝 的 主要 原 因 。 在此说
明一点 , 混凝土中含有较大 比重的粉砂 也是会产生裂缝的 。 2 . 一 与受力方向垂直的跨 中裂缝。( 1 ) 与受力方 向垂直 的跨 中 裂缝 , 主要是 由于结构构件 出现承受力不足所导致 , 出现裂缝是 整个结构破坏的先兆 ,这种裂缝的 出现也说明 了建筑 的结构存
( 上接第6 5 页) 的简支板上 。 笔者认为 , 只要在结构 上作 适当的处 理, 便 可以避免此类裂缝 的产生 。 ( 2 ) 支模与拆模方式不 当也会产生此类 裂缝 。 对 于刚浇筑 的 混凝土板 , 因模板支撑浸水下沉 , 模板刚度不足 , 支撑 间距过 大 , 或施 工时集 中堆 放较 多的材料 致使楼板 变形 , 挠度加大 , 导致拆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的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水泥、砂子、骨料和水的比例关系。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会下降,容易产生裂缝。
配合比过水,水胶比过大,混凝土可能出现收缩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施工质量问题:现浇混凝土楼板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浇筑、养护等工序,也容易产生裂缝。
例如浇筑时未采取防止分层、分散浇筑、分段浇筑等措施,会导致楼板的不均匀收缩,产生裂缝。
3.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混凝土在不同温度下会发生体积变化,即热胀冷缩现象。
当混凝土受热膨胀或受冷收缩时,如果没有给予足够的膨胀空间或受到约束,容易导致混凝土楼板产生裂缝。
4.荷载或变形问题:混凝土楼板在使用阶段,如果承受超过其承载能力的荷载或变形,也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例如,建筑物结构设计不合理,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混凝土楼板的裂缝。
5.基础问题:混凝土楼板的裂缝也可能与基础的稳定性有关。
如果基础工程质量不好,地基沉降不均匀,会导致楼板变形,从而产生裂缝。
6.工程变化问题: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或实际需要进行工程变化,如改变原有布置、调整墙体位置等,可能导致楼板的局部变形,引发裂缝的产生。
为避免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需要在设计、施工和使用阶段采取相应的措施:1.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膨胀缝、收缩缝以及荷载断面的布置。
2.施工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注意浇筑、养护和防止温度变化的影响,采取合适的措施来避免裂缝的产生。
3.使用阶段,要注意控制楼板荷载,避免过载,同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总之,通过合理的设计、高质量的施工和有效的使用与维护措施,可以减少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确保楼板的安全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浇板裂缝的产生原因及对策一、现浇板裂缝产生情况及主要特征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主要情况(1)多层砖混结构;(2)小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3)高层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4)多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2 裂缝所在部位及其特征(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多分布在房屋外墙转角所在房间的楼板上。
裂缝一般呈45°斜向,有时一角同时出现两条裂缝,裂缝基本上为上下贯通。
(2)部分裂缝产生在板内电线管埋没位置。
(3)个别工程的楼板裂缝垂直于板跨方向,或呈不规则状分布。
二、现浇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选用方面的因素1.1水泥品种。
水泥的选择是关系到收缩问题的关键。
不同品种水泥的收缩值不同,而且随着高强混凝土的应用,水泥的标号等级要求也就相应提高,水泥用量也就会增加,产生的水化热就越高,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也越大。
1.2外加剂应用不当也会引起的裂缝。
由于施工工期的需要,一般都会使用化学外加剂的,但外加剂应用不当会直接引起混凝土多种质量问题,并且外加剂的使用也会增大混凝土收缩的变化率,如掺减水剂用于改变混凝土和易性。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随时间延长而降低,这是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由于高效减水剂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或早期水化物上,它或是被水化物包围,或是与水化物反应而被消耗掉,变得不能发挥分散能力,水泥颗粒间斥力减小,造成水泥颗粒凝聚,使混凝土坍落度减小,造成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损失过大或短期内完全丧失流动性,这类问题在混凝土生产行业中会经常遇到,程度轻的会引起混凝土施工困难,混凝土表面会出现收缩裂缝。
1.3混凝土配合比。
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水灰比对混凝土收缩有很大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主要取决于单位用水量和水泥用量,而用水量的影响比水泥用量大;在用水量一定内条件下,混凝土收缩随水泥用量的增大而加大,反之增大的幅度较小;在水灰比一定条件下,混凝土收缩率随水灰比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在水灰比相同条件下,混凝土干缩随砂率增大而加大,但增大的幅度较小。
影响砼的收缩而产生裂缝原因包括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率等控制参数。
当前工程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混凝土普遍采用泵送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坍落度等都比较大,石子半径又比较小,混凝土的收缩值比过去现场拌制的要大,为了抵抗楼板内受不均匀温差和收缩的影响而出现局部的应力集中,若外墙转角处楼板只按老规矩配筋,就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
2.施工方面的因素2.1配筋、楼板厚度、施工工艺不合标准。
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中,为了节省施工的材料成本和节省人工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没能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进行施工,钢筋安放位置不正确、钢筋间距偏大、楼板浇筑时厚度控制不符合设计要求、浇筑震捣不密实等原因也容易导致楼板产生裂缝。
2.2施工时模板的处理。
模板施工因素对产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几方面产生的:(1)由于楼板模板支撑刚度不够,梁板支撑刚度差异或模板挠度过大,造成模板支撑下沉变形过大;(2)如果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不够,在施工期间过度震动使支撑刚度变异部位出现多次瞬间相对位移,这样也会引起楼板的裂缝;(3)拆模过早,在混凝土没有完全硬化的时候就进行拆模板,混凝土硬化前过早承载或受到振动,很容易产生裂缝。
2.3钢筋保护层偏大。
施工浇注混凝土时为铺设架板,施工人员在钢筋上踩踏,致使板面负筋下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大,引起板面开裂。
特别是负弯矩钢筋没有通长配置时,裂缝往往会出现在负弯矩钢筋的端部,沿板边缘近似成直线发展。
2.4楼板内埋设电线套管,特别是近些年来普遍推广使用的PVC管代替金属管以后,使板内有效截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
又因该管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不一致,粘结效果差,这时沿电线套管埋设方向就有可能因为应力集中而出现裂缝。
2.5保护措施不到位。
混凝土浇注后,没有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养护,导致楼板收缩开裂。
(1)养护不及时,使混凝土养护初期过早脱水,使混凝土出现干缩。
(2)混凝土养护初期受冻。
(3)楼板施工完成后,混凝土终凝初期,施工机具和材料集中,或过早进人下道工序施工,造成较大施工荷载和震动,使其产生裂缝。
3.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导致楼板裂缝周围气温、空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砼楼板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钢筋混凝土梁、柱、墙、板等构件共处在同一个大气环境中,当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时,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相应都会产生温度变形和收缩变形。
由于体型上的差异,板的体积与表面积的比值较小,在水平方向上楼板的收缩变形一般均超前于(或大于)梁、柱、墙,使板内出现拉应力,梁内呈压应力。
另一方面是外纵墙与山墙在外界气温的影响下,经历热胀和冷缩的反复作用,它们的温差合力对房间沿外墙角部楼板,将产生较大的主拉应力。
以上两个作用力的叠加,对板形成最不利状态,当板内拉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并且楼板变形大于配筋后混凝土的极限拉伸的时候,楼板内就会产生裂缝。
裂缝的位置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约束,二是抗拉能力。
对楼板来说,约束最大的位置在四个转角处,因为转角处梁或墙的刚度最大,它对楼板形成的约束也最大,同时沿外墙转角处因受外界气温影响,楼板属收缩变形最大的部位;一般来说,板内配筋都按平行于板的两条相邻边而设置,也就是说,转角处夹角平分线方向的抗拉能力最薄弱。
故大多数板上裂缝都出现在沿外墙转角处,而且呈45°斜向放射状。
三、对现浇楼板裂缝的控制措施1.设计方面的控制措施1.1裂缝的预控重点在设计从住宅工程现浇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设计人员必须尽可能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不同的结构部位,采取相应的合理配筋和和构造措施。
在设计时严格执行规范和强制性条文要求,做到既能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又能满足板的挠度及裂缝等变形要求,减少结构出现裂缝的可能性1.1.1钢筋的使用应满足抗裂要求,适当扩大配筋率,特别在房屋四周阳角处及形状突变的房屋阳角处采用双层双向钢筋加密加强,能对混凝土收缩裂缝扩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1.1.2平面布局力求规则,尽量避免突变。
1.1.3适当增加楼板有效厚度和重视屋面的隔热保温设计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1.1.4对现浇板中预埋管路重叠处和预留洞口处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防止板厚被缩减降低板的有效抗裂厚度。
1.1.5设计者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不要一味追求使用高强度等级混凝土。
C20级能满足要求,就不要使用C25、C30级。
1.1.6提高部分外墙的保温隔热标准。
特别是对外墙转角处的里墙面,要采用加贴保温隔热材料的办法,使温差对楼板变形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2.施工方面的控制措施2.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
尽量不用细砂配制高标号混凝土。
在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施工的条件下,处于外墙转角处房间内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适当增大其配筋后混凝土极限抗拉伸能力,其技术措施如下:(1)适当增加板厚;(2)提高板的配筋;(3)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4)采用“细筋密筋”配筋方法。
以上几种方法由于受到不同条件的限制,故应以提高楼板含钢率为主。
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在外墙转角楼板处增配放射性配筋。
2.2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但不得有明水存在。
2.3模板要进行强度计算,支撑牢固,应充分考虑能够满足承受各种可能的施工荷载的需要,按规定时间拆模。
2.4提倡使用平板振捣器,因为振捣棒振捣想不碰钢筋是不可能的。
2.5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对其强度增长和各类性能提高起着十分得要的作用,特别是早期的妥善养护可以避免表面脱水并大量减少砼初期伸缩裂缝发生。
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抢赶工期和浇水影响弹线及施工人员作业,因此楼面现浇混凝土往往缺乏较充分和足够的浇水养护时间。
为此,施工中必须坚持覆盖麻袋和草包进行妥善保湿养护,防止强风和烈日曝晒,也可喷洒养护液进行养护,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并可避免或减少对施工的影响,不要只重视进度而忽视质量,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mm2前,不得上去踩踏或进行施工。
2.6浇捣楼板混凝土时,必须铺设操作平台,防止施工操作人员直接踩踏上皮负弯矩钢筋。
同时加强浇捣楼板混凝土整个过程中的钢筋看护,随时将位置不正确的钢筋复位,确保其位置准确。
2.7楼板内PVC电线套管线管在敷设时应尽量避免立体交叉穿越,交叉布线处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避免紧密平行排列,确保线管底部的砼振捣密实。
套管尽量只平行于楼板受力方向(或双向板的短边方向)埋设;埋在楼板内的PVC 电线套管上下部,应加铺宽度不小于400毫米的钢丝网片,作为补强措施。
2.8对裂缝的弥补处理在采取了上述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种原因仍可能有少量的楼面裂缝发生。
当这些楼面裂缝发生后,应在楼地面和天棚粉刷之前作好妥善的裂缝处理工作,然后再进行装修。
住宅楼地面上部可以通过在找平层中增设钢丝网、钢板网或抗裂短钢筋进行加强,但板底粉刷层较薄,易暴露裂缝,影响美观。
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作粘贴加强处理,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既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又不影响粉刷和装饰效果。
2.9使用阶段的合理使用也至关重要住宅竣工后,业主和物业管理部门要及时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并加强管理,特别是住房装修阶段,禁止用户在装修时破坏原有结构,杜绝在板上开槽、打洞、钻孔等野蛮施工,严禁集中堆载,防止不合理的装修施工面导致裂缝的产生。
四、结语微裂缝在混凝土构件中是不可避免的,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量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特别是避免有害裂缝的出现,以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