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摊余成本计算的金融资产后续计量
新金融准则下——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财税处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的简介(⼀)分类为"应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的条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融⼯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以下简称新⾦融准则)规定,⾦融资产分为四⼤类别。
其中,同时满⾜如下条件的分类为"应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1)企业管理该⾦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流量为⽬标。
(2)该⾦融资产的合同条款约定,在特定⽇期产⽣的现⾦流量,仅为对本⾦和以偿付本⾦⾦额为基础的利息的⽀付。
新⾦融准则下——⾦融资产的分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中包含的常见会计科⽬1.银⾏存款;2.其他货币资⾦;3.应收票据;4.应收账款;5.应收利息;6.其他应收款;7.坏账准备;8.债权投资;9.债权投资减值准备等。
上述1-7的会计科⽬,都是⼀般企业常见的会计科⽬,但是按照新⾦融准则分类,属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融资产"。
(三)如何理解"摊余成本"?对于初涉⾦融资产的⼈,对于何谓"摊余成本"⼀定有点晕乎乎的。
⽹上的百科是这样解释的:摊余成本(amortized cost)是指⽤实际利率(此处指同期市场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额。
⾦融资产或⾦融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融资产或⾦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额经过调整后的结果。
对于⾦融资产来讲,简单的理解"摊余成本"就是投资者要收回的"本⾦"。
⽐如投资者以800元购⼊⾯值为1000元的债券,在购⼊时投⼊的本⾦800元,这时的摊余成本也就是800元。
如果债券是5年期的,过⼀年后除去按票⾯约定利率⽀付的利息外,债券价值变成832元,因为按照实际利率摊销了债券折价,所以债券价值就从800元变成832元,虽然投资者暂时还不能收回,但这也是投资者的"本⾦",直到债券到期时"本⾦"就会等于票⾯⾦额。
注会会计-第48讲_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总结

的票面股息率为5%;甲公司在有可分配利润的情况下,可以向优先股股东派发股息;在约定的优先股当期股息前,甲公司不得向普通股股东分配股利;除非股息支付日期前12个月发生甲公司向普通股股东支付股利等强制付息事件,甲公司有权取消支付优先股当期股息,且不构成违约;优先股股息不累积;优先股股东按照约定的票面股息率分配股息后,不再同普通股股东一起参加剩余利润分配;甲公司有权按照优先股票面金额加上当期已决议支付但尚未支付的优先股股息之和赎回并注销本次发行的优先股;本次发行的优先股不设置投资者回售条款,也不设置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条款;甲公司清算时,优先股股东的清偿顺序劣后于普通债务的债权人,但在普通股股东之前。
甲公司根据相应的议事机制,能够自主决定普通股股利的支付。
本题不考虑相关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1)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所持乙公司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从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两个方面说明理由,并编制与购入、持有及出售乙公司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
(2)根据资料(2)判断甲公司所持丙公司可转换债券应予确认的金融资产类别,说明理由,并编制与购入、持有丙公司可转换债券相关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判断甲公司发行的优先股是负债还是权益工具,说明理由,并编制发行优先股的会计分录。
【答案】(1)甲公司应将取得的乙公司债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理由:由于甲公司管理乙公司债券的目标是在保证日常流动性需求的同时,维持固定的收益率,该种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出售金融资产为目标的业务模式;所持乙公司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与基本借贷安排相一致,即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20×8年7月1日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5 000贷:银行存款 5 00020×8年12月31日借:应收利息 150(5 000×6%×6/12)贷:投资收益 150借: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200(5200-5000)贷:其他综合收益 20020×9年1月1日借:银行存款 5 202投资收益 148贷:其他债权投资——成本 5 000——公允价值变动 200应收利息 150借:其他综合收益 200贷:投资收益 200(2)甲公司应将取得的丙公司债券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涉税会计处理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涉税会计处理作者:史晓江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01期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按照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分类进行了修订。
本文主要分析了“营改增”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增值税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一、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印发了关于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通知(财会〔2017〕7号)。
新准则根据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以下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中,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应当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一)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是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二)该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根据现行准则,金融资产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下列四类:(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贷款和应收款项;(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其中,“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准则修改前后的对比可知,修订后准则中的“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与现行准则中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特征基本相符。
2016年3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 号,以下简称“36号文”)。
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因此,在财政部尚未出台具体应用指南的情况下,以下将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说明“营改增”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有关增值税的计算及其会计处理。
探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探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资产的交易也日益活跃。
对于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计量这些资产的价值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进行探析,包括其定义、计量方法、相关会计准则等方面的内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指的是企业所持有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其是企业非长期持有的金融资产,除以公平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典型例子包括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方法主要有两种:公允价值计量法和摊余成本法。
公允价值计量法公允价值计量法是指以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是指市场上在买方和卖方之间可以公平交易的价格。
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报价或其他可观察的市场数据来确定公允价值。
摊余成本法摊余成本法是指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照其购买时的成本,加上相关利息、减去已摊销的折减金额,计算其账面价值。
摊余成本法适用于没有公允价值可观察或对其公允价值难以可靠估计的金融资产。
相关会计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受到国际准则和国内准则的规范。
以下是两个主要的会计准则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要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根据IFRS第9号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法。
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被处置时,将其转入损益表。
中国会计准则(CAS)根据CAS第42号准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法或摊余成本法。
公允价值计量法的计量变动计入损益表,摊余成本法的计量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企业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需要注意进行风险管理,以降低潜在的风险带来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管理措施:多元化投资组合通过持有多种类型、不同风险水平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有效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知识点总结

金融资产分类与计量知识点总结金融资产的分类与计量是金融领域中的重要基础概念,对于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关键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一、金融资产的定义与分类金融资产,简单来说,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权益工具投资、从其他方收取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等。
金融资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通常是企业持有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并且合同条款规定了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
例如,企业购买的债券,若其持有目的是按照约定的利率收取利息并最终收回本金,通常就会被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2、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企业管理该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该金融资产为目标,且其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比如,企业购入的某些债券,既可能持有到期收取利息和本金,也可能在合适的时机出售以获取价差收益。
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除上述两类之外的金融资产,通常被分类为此类。
这可能是因为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短期交易获取价差收益,或者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不明确。
二、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标准判断金融资产的分类,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
业务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按照合同约定收取本金和利息。
2、出售金融资产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在合适的时机出售以获取价差收益。
3、两者兼而有之企业既打算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有出售金融资产的意图。
合同现金流量特征的判断则主要看其是否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如果金融资产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就符合基本借贷安排。
三、金融资产的计量1、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初始计量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
会计考前十页纸(13-17章)

第十三章金融工具知识点:金融资产的分类1.金融工具重分类的原则企业改变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时,应当按照规定对所有受影响的相关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
企业对所有金融负债均不得进行重分类。
所以,金融资产(即非衍生债权资产)可以在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之间进行重分类。
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应当自重分类日起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相关会计处理,不得对以前已经确认的利得、损失(包括减值损失或利得)或利息进行追溯调整。
重分类日,是指导致企业对金融资产进行重分类的业务模式发生变更后的首个报告期间的第一天。
2.金融工具重分类的计量类型会计处理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按该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一般会计分录为: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余额结平)贷: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等(余额结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倒挤差额,或借记)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以摊余成本计量应以其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作为新的账面余额。
一般会计分录为:借:债权投资——成本(面值)——应计利息——利息调整(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面值-应计利息)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倒挤差额,或借)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按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该金融资产重分类不影响其实际利率和预期信用损失的计量。
一般会计分录为:借:其他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重分类日公允价值―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贷:债权投资——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余额结平)其他综合收益——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倒挤差额,或借)借:债权投资减值准备贷:其他综合收益——信用减值准备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摊余成本计量应将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转出,调整该金融资产在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并以调整后的金额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即视同该金融资产一直以摊余成本计量。
第80讲_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2),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1)

第四节金融工具的计量二、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教材例14-18】2X13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1 OOO万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 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 25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 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59万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债券的业务模式和该债券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该债券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r:59× (l+r) l+59× (l+r) -2+59× (l+r) -3+59× (l+r) ,+ (59+1 250) × (l+r) ^s=l 000 (万元)。
采用插值法,计算得出r=10%。
【板书】2×13年末】侔15年16年2x17年末59 59 59 59 59 + 1250或:IOOO = 59× ( P/A , r l 5 ) ÷ 125O× ( P/F , r t 5 )情形1:根据表14-2中的数据,甲公司的有关账务处理如下:表注:*尾数调整1250+597191=118 (万元)。
(1) 2X13年1月1日,购入乙公司债券。
借:债权投资一一成本12 500 000贷:银行存款10 000 000债权投资——利息调整 2 500 000【提示】债权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为1 000万元(1250-250),即债权投资的成本(总账金额)为1 000万元。
企业取得债权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该项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即企业取得债权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该项金融资产的成本C(2)2X13年12月31日,确认乙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
金融资产三类会计处理方法

金融资产三类会计处理方法
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主要分为三类方法,具体如下:
1.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主要是指持有至到期投资。
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成本作为其初始计量金额,后续则按照有效利率法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
该类金融资产的利息收入通常按有效利率法计算并确认为收益。
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
它们在初始确认时也是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成本进行计量,但与第一类不同的是,它们的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直到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或者发生减值时,累计的其他综合收益才会转入当期损益。
3.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类金融资产主要是交易性的金融资产。
它们在初始确认时以公允价值计量,并将所有后续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这类资产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对于短期交易和套利活动的会计处理特点。
此外,在进行金融资产的分类和会计处理时,企业需要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来进行判断。
同时,新的金融工具准则对金融资产的分类和会计处理也做了重大修改,比如将金融资产的分类由原来的四分类改为三分类,以及金融资产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的改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以摊余成本计算的金融资产后续
计量
第十四章金融工具
知识点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后续计量
1.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应当以该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确定:
(1)扣除已偿还的本金。
(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
(3)扣除累计计提的损失准备(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2018年1月1日:
借:债权投资-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95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0
2018年12月31日:
投资收益为实际投资额×实际利率=950×10%=95(万元)
借:应收利息8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15(例挤)
贷:投资收益95
2.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利息收入(一般原则)。
利息收入应当根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乘以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这里的“账面余额”与“摊余成本”不是一个概念,账面余额应理解为实际的投资额或经调整后的实际投资额,投资收益=实际投资额×实际利率。
在不存在减值准备的情况下,账面余额与摊余成本相同;
存在减值准备的情况下,账面余额-减值准备=摊余成本。
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后续期间,按照该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其利息收入。
投资收益=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3.实际利率法,是指计算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成本以及将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分摊计入各会计期间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在预计存续期的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或该金融负债摊余成本所使用的利率。
在确定实际利率时,应当在考虑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所有合同条款(如提前还款、展期、看涨期权或其他类似期权等)的基础上估计预期现金流量,但不应当考虑预期信用损失。
【教材例改】2018年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950万元(含交易费用),从活跃市场上购入XYZ公司3年期债券,面值1000万元,票面年利率8%,按年支付利息(即每年支付80万元),本金最后一次支付。
合同约定,该债券的发行方在遇到特定情况时可以将债券赎回,且不需要为提前赎回支付额外款项。
XYZ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预计发行方不会提前赎回。
甲公司将该金融资产分类为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且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
甲公司在初始确认时先计算确定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
设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r,
则:80×(P/A,r,,3)+1000×(P/F,r,,3)=950
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实际利率为r=10%。
2018年1月1日:
借:债权投资-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95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50
2018年12月31日:
投资收益为实际投资额×实际利率=950×10%=95(万元)
借:应收利息8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15(例挤)
贷:投资收益95
借:银行存款80
贷:应收利息80
2018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950+15=965(万元)
2019年12月31日:投资收益=965×10%=96.5(万元)
借:应收利息8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16.5(例挤)
贷:投资收益96.5
借:银行存款80
贷:应收利息80
2019年12月31日账面余额=965+16.5=981.5(万元)
2020年12月31日:
投资收益=981.5×10%=98.15(万元),
但为了平账,本期利息调整的摊销额
=50-15-16.5=18.5(万元),
本期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0+18.5=98.50(万元),投资收益为倒挤数。
借:应收利息80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18.5
贷:投资收益98.5(例挤倒挤)借:银行存款80
贷:应收利息80
借:银行存款1000
贷:债权投资-成本1000
注: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是很流行的说法。
但是,若真的理解了,似乎并不需要记忆。
从财务学角度,投资收益=实际投资额×实际利率,摊销额为倒挤,是掌握本知识点的关键。
假定甲公司购买的债券不是分次付息,而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且利息不是以复利计算。
购买价为930万元,交易费用为1.6万元。
假设甲公司所购买债券的实际利率r,则
(80*×3+1000)×(P/F,r,,3)=931.6
采用插值法,可以计算得出实际利率为r=10%。
2018年1月1日:
借:债权投资-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931.6
债权投资-利息调整68.4
2018年12月31日:
投资收益为实际投资额×实际利率=931.6×*10%=93.16(万元)
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80
-利息调整13.16(例挤)
贷:投资收益93.16
2018年12月31日该金融资产账面余额
=931.6+80+13.16=1024.76(万元)
2019年12月31日:
投资收益=1024.76×10%=102.48(万元)
借:债权投资-应计利息80
-利息调整22.48(例挤)
贷:投资收益102.48
2019年12月31日账面价值余额
=1024.76+80+22.48=1127.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