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合集下载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则各期现金流入为零(最后一期除外)。

【单选题】20×8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一项债券,剩余年限为5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买价为90万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每年年末按票面利率可收得固定利息4万元,债券在第5年末兑付可得到本金110万元,不得提前兑付。

债券实际利率为6.96%。

该债券20×9年末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94.68B.97.61C.92.26D.100.4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10贷:银行存款9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20×8年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 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1贷:投资收益 6.6120×8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95+2.61=97.61(万元)20×9年年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 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79贷:投资收益 6.79(97.61×6.96%)20×9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97.61+2.79=100.40(万元)【单选题】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1 000万元,期限为5年的债券,该债券票面利率为6%,每年年初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发行价格总额为1 043.27万元,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5%。

2009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做账实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pptx

做账实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pptx

④未确认融资费用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X实际利率
⑤未实现融资收益每一期的摊销额=(每一期的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X实际利率
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怎么算
应付债券是怎样的科目?
应付债券在会计实务中也指"应付债券"会计科目属于负债类科目,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 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属于长期负债.
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
①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期末摊余成本(本金)=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即面值X票面利率)+实际利息 (即期初摊余成本X实际利率)-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
③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本金)二期初摊余成本(本金)-支付利息(即面值X票面利率)+实际利息(即期初摊 余成本X实际利率)
应付债券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发行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债券票面金额,贷记"应付债券"科目(面值).存在 差额的,还应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科目(利息调整).
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可转换公司债券包含的负债成份的面 值,贷记"应付债券"科目(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按权益成份的公允价值,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才安其 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科目(利息调整).
做账实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做账实操-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的计算公式
计算”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有个公式二期初摊余成本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

账面价值、账面余额、账面净值、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①扣除已收回的本金;②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③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期末摊余成本的计算用公式表示如下: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其中:投资收益=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现金流入(实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若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则各期现金流入为零(最后一期除外)。

【单选题】20×8年1月1日,甲公司购买一项债券,剩余年限为5年,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买价为90万元,交易费用为5万元;每年年末按票面利率可收得固定利息4万元,债券在第5年末兑付可得到本金110万元,不得提前兑付。

债券实际利率为6.96%。

该债券20×9年末的摊余成本为()万元。

A.94.68B.97.61C.92.26D.100.40『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20×8年1月1日: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10贷:银行存款9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20×8年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 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61贷:投资收益 6.6120×8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95+2.61=97.61(万元)20×9年年末计提利息:借:应收利息 4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2.79贷:投资收益 6.79(97.61×6.96%)20×9年年末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97.61+2.79=100.40(万元)【单选题】甲公司于2009年1月1日发行面值总额为1 000万元,期限为5年的债券,该债券票面利率为6%,每年年初付息、到期一次还本,发行价格总额为1 043.27万元,利息调整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实际利率为5%。

2009年12月31日,该应付债券的账面余额为()万元。

应收账款摊余成本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摊余成本计算方法

应收账款摊余成本计算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应收账款摊余成本计算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一开始我面对这个应收账款摊余成本计算的时候,那可真是瞎摸索。

最开始我就只是简单地把应收账款的本金当作摊余成本,觉得这多简单啊,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后来我就开始看书查资料,发现事情比我想的复杂多了。

这应收账款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啊,得考虑到实际利率这些东西。

我就拿个简单的例子来说阿,比如说公司卖给客户一批货,价值1000块钱,客户分期付,分三年,年利率是5%,这就涉及到摊余成本计算了。

最开始我想当然地以为每年的摊余成本就是应收账款余额,结果算出的利息收入就错得离谱。

再后来我学到要用上一个公式,摊余成本等于初始的应收账款金额,减去本金的偿还金额,再加上或减去用这个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算出的利息调整。

就那刚刚那个例子来说,刚开局摊余成本是1000块钱。

第一年结束,如果客户还了300块钱本金,那本金偿还金额就是300块。

可利息这块得按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算,比如说经过计算当年的利息是40块(假设啊,实际数字要根据具体的摊余成本和利率来)。

那这一年末的摊余成本就是1000 - 300+40 = 740块。

我还试过按照直线法去理解这个摊余成本的计算。

我心想,既然是分期收款,那我平均一下不就行了嘛,结果发现这种方法不对。

因为实际上每一期的利息计算是基于上一期的摊余成本的,是和实际利率挂钩,不是简单的平均分配。

这里面一定要注意,如果有减值的问题,那摊余成本也得跟着调整。

比如说如果发现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了一部分,有减值迹象,那这时候在计算摊余成本的时候就得把减值损失扣除掉。

要是不扣除的话,那就会导致计算出来的财务数据完全不对头。

我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不能想当然,遇到这种牵扯到时间价值计算的东西,一定要把实际利率、本金偿还、利息调整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才能正确地计算应收账款的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计算

摊余成本计算
2、不可转回
权益法
同上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或发生亏损
---------
转回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债券
同上
“利息调整”
同上
计入
资本公积
1、计提时要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额
2、在原计提的范围内转回(注:股票投资不是贷记“资产减值损失”,而是贷记“资本公积”
股票
同上“成本”
宣告的现金股利
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
成本

同上(计入成本
税金+手续费
宣告的现金股利
----------
1、直接计提
各类投资资产核算的比较(二)
取得
持有期
资产负债日(期未)
税、手续费
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
变动
减值
交易性投资收益
宣告的现金股利
和面值计算的利

计入当期
损益
------------------
持有至到期投资
债券
计入成本
按摊余成本
*实际利率计算
-----------
1、直接计提
2、在原计提的范围内
核算内容
交易性金融资产
近期内出售
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
持有至到期投资
长期持有,有时确意图持有至到期
在活跃市场有公开报价的债券[不涉及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长期持有,无意图持有至到期
二级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公开报价,上海债券
长期股权投资(股票)
权益性投资
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没有公开报价的权益性投资(不涉及债券)
摊余成本计算
年度或半年度
年初摊余成本(1)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ac以摊余成本
摘要:
1.介绍摊余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阐述摊余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
3.分析摊余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
4.结论:总结摊余成本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正文: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摊余成本,又称已摊销成本,是指企业为购买、生产或改良一项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在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分摊的成本。

其计算方法通常是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即将资产原值按照预计使用年限进行折旧分摊,每年分摊的成本即为当年的摊余成本。

二、摊余成本在企业中的应用
摊余成本在企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管理:通过计算摊余成本,企业可以更好地掌握各项资产的价值变化,为资产管理提供依据。

2.成本核算:摊余成本是企业在计算产品成本、分析成本结构和进行成本控制时的重要依据。

3.财务报告:在企业的财务报告中,摊余成本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净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三、摊余成本的优势和局限性
1.优势:摊余成本能够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有助于企业更准确地计算成
本和利润,有利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

2.局限性:摊余成本的计算方法较为简单,但忽略了资产价值的波动和无形损耗,可能会导致资产价值的不准确。

此外,摊余成本并不能反映资产的未来收益和风险。

四、结论
摊余成本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成本核算和财务报告等方面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摊余成本

摊余成本

一、摊余成本的概念(一)摊余成本概念的准则界定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最先提出了“摊余成本”的概念,并以数量计算的方式给出了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下简称金融资产(负债))定义。

金融资产(负债)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1.扣除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仅适用于金融资产)。

即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已收回或偿还的本金±累计摊销额-已发生的减值损失。

其中,第二项调整金额累计摊销额利用实际利率法计算得到。

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

实际利率,是指将金融资产(负债)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为该金融资产(负债)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

(二)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

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债券摊余成本是指将一笔债券发行过程中的财务成本分配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准确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

下面是应付债券摊余成本计算公式的解释:
1. 计算债券净值
债券净值是指债券的实际价值,其计算方式为债券面值减去折扣或加上溢价。

债券面值是指债券的原始发行价值,折扣是指债券的市场价值低于面值,溢价是指债券的市场价值高于面值。

2. 计算债券利息支出
债券利息支出是指债券期间内的利息支出,其计算方式为债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3. 计算债券摊余成本
债券摊余成本是指将债券净值与债券利息支出之间的差额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以准确反映债券的实际成本。

其计算方式为每期的债券利息支出减去债券实际支付的利息,并将差额加上上期债券摊余成本。

公式:债券摊余成本= 上期债券摊余成本+ 当期债券利息支出- 当期实际支
付利息
4. 计算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是指公司应支付的债券本金和利息,其计算方式为债券净值加上债券摊余成本。

公式:应付债券= 债券净值+ 债券摊余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计算摊余成本
(一)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联系
摊余成本的概念应用于金融资产(负债),在金额上等于账面价值,摊余成本或账面价值均不属于《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范的5种会计要素计量属性之一。

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的区别在于:摊余成本运用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体现按实际利率法摊销的动态过程,表示在每期摊销后的余额;账面价值注重各资产或负债相关账户与备抵账户在某一时点的数量关系。

摊余成本的概念适用于对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中,与实际利率法对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的摊销相联系。

将摊余成本的概念延伸到对摊销金融资产(负债)的计量中,根据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法的定义,即在定义“当前”时点上,金融资产(负债)摊余成本在金额上等于其账面价值。

实际上,在金融资产(负债)的存续期间,其摊余成本也等于其账面价值。

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是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核算后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金额,对于计提了减值准备的各项资产,账面价值就是其账面余额减去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后的金额。

以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例,“持有至到期投资”账户分别“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等进行明细核算。

取得时,按照其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作为初始确认金额,但不包括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投资面值计入“面值”明细账户,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计入“利息调整”明细账户。

此时,计算将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到当前账面价值的折现率,即实际利率。

在持有投资期间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利息调整”明细账户金额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假设不考虑本金的收回以及资产减值因素,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累计利息调整摊销额,也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借方余额+“利息调整”借方余额(贷方余额以“-”列示)+“应计利息”借方余额,即账面价值,在持有期间将“利息调整”明细账户余额摊销至零。

可见,摊余成本的第一项调整是对“成本”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二项调整是对“利息调整”和“应计利息”明细账户的调整,第三项调整是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调整,摊余成本在数量上等于账面价值。

(二)摊余成本概念的扩展
若将摊余成本的概念从金融资产(负债)的后续计量扩展到其他资产(负债)的计量过程,那么上述分录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到分期付款购买资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无形资产以及融资租赁等业务的核算。

例如,在分期付款购买资产业务中,“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初始确认金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初始确认金额-已偿还的本金+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累计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账面价值=“长期应付款”账户余额经
过“未确认融资费用”费用账户余额调整后的金额,即长期应付款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金额;分期付款信用期内每个资产负债表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折现率。

摊余成本不是一个账户,也不是一个科目,它就像加减乘除,是一个计算方法,账上是找不到的。

①持有至到期投资为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
借:应收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现金流入(面值×票面利率)-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这里可以将期初摊余成本理解为本金,而每期的现金流入可以理解为包含了本金和利息两部分,其中“现金流入-实际利息”可以理解为本期收回的本金。

②持有至到期投资为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投资: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差额,或借记)
此时,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金)+实际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已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因为是一次还本付息,所以此时的现金流入为0,则实际利息增加期末摊余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