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元素周期律(1)

合集下载

1-2 元素周期律.ppt

1-2 元素周期律.ppt

以上各项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 一低四不超 立地理解、应用其中的某一部分
稀有气元 素 名 称
氦 氖 氩 氪
元 素 符 号
He Ne Ar Kr
各电子层的电子数 K L M N O P
54

Xe
2 2 2 2 2
8 8 8 8
8 18 18
8 18
3、常见元素化合价的规律性P15
原子序数 1~2 3~10 11~20 化合价的变化
+1 +1
0
-4
+1 -4
+5 -1 +7 -1
0
0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变化。最高正价最低负价依次升高。
①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所处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O、F除外) ②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最高正价+ |最低负价| = 8
③具可变化合价:C、 N、 P、 S、 Cl等
练习: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 ( ) B A. C、N、O、F B. K、Mg、C、S C. F、Cl、Br、I D. Li、Na、K、Rb
小结:
原子 电子 序数 层数 1-2 3-10 1 2 最外层 电子数 1→2 1→8 原子半径的变化 最高或最低化 合价变化 (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 +1→0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 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
小结: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①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难易程 度(越易置换出氢气,说明金属性 越强 )
②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 弱(碱性越强,则金属性 越强)
③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位置越靠前,说明金属性 越强 ) ④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 弱 (金属性 强 的置换金属性 的)

1.2元素周期律

1.2元素周期律

2元素周期律 2.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8.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nRO2n-2,在其气态 氢化物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10+3n
B.-6+3n
C.-(12-3n)
D.-(4-2n)
最低负价=最高正价-8
元素周期律
结构:最外层电子数(1-8递增)(1-2第一周期)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1原子半径 2原子失电子能力
增大 增强
3单质的还原性 4元素的金属性
增强 增强
5单质与与水或酸反应 容易
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 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增强
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1原子半径
2原子得电子能力 3单质的氧化性 4元素的非金属性 5单质与氢气化合 6生成的气态氢化物 7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 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HS-、PH4+、PH2-、
Cl-、K+、 SiH4;
PH2-等
Ca2+
9电子微粒两两组合有
10种:
-F、-OH、-NH2、-CH3
【知识拓展】短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殊性 (1)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一半的元素: Li、Si (2)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Be、Ar (3)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元素: C
Mg(OH)2中强碱
Al(OH)3两性氢氧化 物
结论
Na、Mg、Al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N__a_>__M_g__>Al
1500℃ CH4分解为C2H2和氢气。 H2O在2200℃只有4%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2)Si、P、S、Cl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1)

§1.2元素周期律导学案(1)

1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请写出 1-20 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 。
原 子 序数 元 素 符号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原 子 序数 元 素 符号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归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以下规律性变化: 原子序数 1~2 ~ ~ 结论 电子层数 1 最外电子层数 → →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从 (第一周期除外) ,即达到稳定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递增到 的周期性变化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2
【练习】某元素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三、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 nm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 nm 元素符号 原子半径 nm H 0.037 Li 0.152 Na 0.186 Be 0.089 Mg 0.160 B 0.082 Al 0.143 C 0.077 Si 0.117 N 0.075 P 0.110 O 0.074 S 0.102 F 0.071 Cl 0.099 Ar Ne He
; 。
结论: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呈现周期性变化。 归纳: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序大径小” 规律: 电子层数相同,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 32+ 2+ 3+ 例如:r(N )>r(O )>r(F )>r(Na )>r(Mg )>r(Al )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离子半径逐渐 。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价高径小”规律: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 + 高价阳离子半径 低价离子半径。如:r(H )>r(H)>r(H ) 练习: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用编号回答): ① ② ③ ④

周期律

周期律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化合价规律:
(1)最高正价=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除O、F外) (2)最低负价=主族序数-8(除金属外) (3)︱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除O、F、金属外) (4)有正、负价的元素一定是非金属 元素 (5)金属无负价,F无负价,O无最高正价。
钠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与冷水发生剧烈的反应,2Na +2H2O = 2NaOH + H2↑ 镁与水的反应: 常温下不反应,与沸水可发生作用;与酸发生 剧烈的反应。 Mg + 2H2O = Mg(OH)2 + H2 ↑ Mg + 2HCl = MgCl2 + H2↑ 与水不发生反应,与酸的反应不如镁的剧烈。 2Al + 6HCl = 2AlCl3 + 3H2↑
铝与水的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NaOH﹥Mg(OH)2﹥Al(OH)3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PH3<H2S<HCl
结论: Na、Mg、Al、Si、P、S、Cl 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同周期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族 最外电子数 原子半径 IA 1 IIA 2 IIIA 3 IVA 4 VA 5 VIA 6 VIIA 7
一般,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依据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前强后弱 证明金属性 ②金属与水或酸反应的难易,越易越强。
③金属相互置换,强制弱
④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越强
①非金属与H2反应的难易, 越易越强。 证明非金属性 ②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越强. ③非金属相互置换,强制弱 ④非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越强

湖南名校集体备课教案 1.2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湖南名校集体备课教案  1.2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律》教案第一课时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2.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探究、结合有关数据认识元素周期律;模拟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发现的艰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由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本来是相互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半径、元素的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着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电子在核外空间作高速的运动。

那么,电子的运动与宏观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核外电子又对元素性质有怎样的作用呢?【板书】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核外电子运动特征【讨论】宏观物体的运动特征。

【总结】可以准确地测出它们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及运动的速度;可以描画它们的运动轨迹。

【讨论】微观粒子(电子)的特征:【投影】(1)电子的质量极微小(9.109×10-31 kg);(2)电子绕核运动是在原子这样极其微小的空间(原子的直径约10-10 m)中进行;(3)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运动的速度接近光速,约为108 m/s)【讨论】根据刚才介绍的情况,请问核外电子运动有什么显著特征呢?(引导学生讨论)【投影】电子绕核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电子在任一时刻所在的位置,也不能描绘出其运动轨迹。

我们只能指出它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多少。

【注意】电子绕核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但并不是说电子绕核运动没有什么规律。

【过渡】那么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是什么呢?【讲述】在含多个电子的原子中,有些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近的区域里运动;有些电子能量较高,在离核较远的区域里运动。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A. Na+/NaB.K+/S2-C. N/CD.Cl-/Cl
山东省诸城一中2012级
高一课时学案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课时二
编制人
王泽友
审核人
管竹庭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的概念;
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间的关系;
3.能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ClSCa
Fe114(原子序数)
2.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ⅢA族,则它的核电荷数为
3.画出元素周期表,表明1~20号元素,镧系和錒系的位置,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过渡元素,列数、族序数(用不同的线画出来)
山东省诸城一中2012级
高一课时学案
课题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课时三
编制人
王泽友
山东省诸城一中2012级
高一课时学案
课题
§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课时一
编制人
王泽友
审核人
管竹庭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认识元素周期律。
2.通过对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同学们学会利用各种图表(柱状图,折线图等)处理数据,提高同学们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学科_化学_班级姓名_____使用时间__2013_年3_月_21_日编号008
课堂学案
学生疑问
思考:1.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元素周期中提供了每种元素的哪些信息?
2.

16S


3s23p4

3⒉06

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教案

1.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课时 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增排列的序列称为元素周期系。

3.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呈现元素周期系的表格。

元素周期系只有一个,元素周期表多种多样。

注意:1 .元素周期系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_呈现元素周期系. X,尸元素周期表!决定I只有一种绘制‘右干种.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原子序数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二、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可以解释元素周期系的基本结构。

(1)周期(七横七周期,三短四长)(2)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的划分i根据构造原理,将能量相近的能级分为一组,按能量由低到高可分为7个能级组,同一能级组内,各能级能量相差较小,各能级组之间能量相差较大。

ii每一个能级组对应一个周期,且该能级组中最高的能级对通过观察元素周期表和表格数据特点,归纳总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应的能层数等于元素的周期序数。

生周期性的重复。

的关系同军褥丽西丸制作的。

元素形成周期系的根本原因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发(3)根据构造原理得出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周期中元素种类数 元素周期系中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第一周期从IS 】开始,以"2结束,只有两种元素。

中间按照构造原理依次排满各能级。

其余各周期总是从〃 S 能级开始,以〃 p 结束,递增的核电荷数(或电子数)就等于每个周期里的元素数。

具体数据如下:周期ns —*np 电子数 元素数目—• Is 1-2 2 2 二 2sL2 2P 「6 8 8 三 3s 1 23p, 68 8 四 4s l-23d l-104p |-6 18 18 五 5s i-24d l-105p |-618 18 六 6sl 2 4f l i4 5dl l0 6P 「6 32 32 七7sL2 5fll4 6d 「l 。

7P 「63232小V f - 546讣77f5£ Kd 访]规律:递增的核电荷数二元素个数六32七32五18周期一元素数三 四18若以一个方格代表一种元素,每个周期排成一个横排,并按S 、p 、d 、f 分段,左侧对齐,可得到如下元素周期表:【思考与讨论】1950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推荐了一张元素周期表,书末的元素周期表就是参照其新版 请问:怎样将图1-17变成书末的元素周期表?思考交流理解核外 电子排布 与元素周 期表中周 期与族之 间的关系。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件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二、元素周期律
[填一填] 1.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___________
化。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2.每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随元素原子序数递 增 ):
(2)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Cl-)>r(Cl)。
4.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粒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 小。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A.Si C.S 点拨: B.P D.Cl
)
根据原子序数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确定比较原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互动探究区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一、微粒半径大小比较
1.电子层相同时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
大。 3.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比较,核外电子数越多,微粒半 径越大。 (1)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Na)。
素代码)
(5)氯元素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_,最低负价为________。 答案: (1)相同 ① (5)+7 -1 (2)1、3、4、7 (3)①②③④ (4)④③②
化学 必修2
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最高正价=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价电子数=主族的序数=8-︱最低负价︳ 注意: 氧 和 氟 没有最高正价。 思考:1、标出下列有下划 线元素的化合价:NaCl MgCl2 AlCl3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练习】某元素 X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HXO4,则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X ;若其水溶液呈现酸性,且能与 AgNO3 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则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 置是: 第 3 周期第ⅦA 族 。 三、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元素符号 H He 原子半径 nm 0.037 元素符号 Li Be B C N O F Ne 原子半径 nm 0.152 0.089 0.082 0.077 0.075 0.074 0.071 元素符号 Na Mg Al Si P S Cl Ar 原子半径 nm 0.186 0.160 0.143 0.117 0.110 0.102 0.099 结论: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呈现周期性变化。 归纳: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增大 。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减小 。 2、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1)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序大径小”规律: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 增 大 ,半径 减小 。 32例如:r(N )>r(O )>r(F-)>r(Na+)>r(Mg2+)>r(Al3+) (2)同主族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元素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 ,离子半径逐渐 增大 。 (3)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价高径小”规律: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 越大 , 高价阳离子半径 小于 低价离子半径。如:r(H-)>r(H)>r(H+) 练习: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用编号回答): ① ② ③ ④
3.元素原子结构的特殊性的粒子(1——18 号) (1)最外层电子数为 1 的原子有: H Li Na ; (2)最外层电子数为 2 的原子有: He Be Mg ; (3)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Be Ar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是: C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3 倍的原子是: O ;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 4 倍的原子是: Ne ; (4)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有: Li Si ; (5)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有: Li P ; (6)电子层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 H Be Al ; (7)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 2 倍的原子有: Li ; (8)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2 倍的原子有: He C S ; (9)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 3 倍的原子是: O ; (10)原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1H ; 4.等式量粒子 式量 28:N2、CO 、C2H4 式量 78:C6H6、Al(OH)3、Na2O2 式量 98:H3PO4、H2SO4 式量 32:O2、CH3OH 【达标检测】 ; 1.核电荷数为 16 的元素和核电荷数为 4 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 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 4 倍的是 ( ) A.电子数 B.最外层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次外层电子数 2.下列数字为几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是( ) A.8 B.14 C.16 D.17 3.某原子核外共有 n 个电子层(n>3),则(n 一 1)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 ) 2 A.8 B.18 C.32 D.2(n 一 1) 4.A、B 两原子,A 原子 L 层比 B 原子 M 层少 3 个电子,B 原子 L 层电子数恰为 A 原子 L 层电 子数的 2 倍,则 A、B 分别是 ( ) A.硅和钠 B.硼和氮 C.碳和氯 D.碳和铝 5.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 3 倍,则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3 B.7 C.8 D.10 6. 甲、 乙两种微粒都只含有一个原子核, 且核内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 这两种微粒一定是 ( ) A.同种原子 B.同种元素 C.互为同位素 D.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7.有 A、B 两种元素,已知元素 A 的核电荷数为 a,且 A3 -与 Bn+的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元素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教 知识与技能 学 目 的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重点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课 §1.2 元素周期律(1) 所 需 题 学 时 1. 以 1~20 号元素为例,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 变化规律 1. 归纳法、比较法 2.培养化学的抽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
&#
2 8 6
+14
2 8 4
+9
2 7
⑴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 ⑵具有最低负化合价的是___________ ⑶只有还原性的是______ ⑷只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 四.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 递增 而呈现周期性 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知识拓展】1. 等质子数的粒子 离子:9 个质子的离子:F-、OH-、NH2- 11 个质子的离子:Na+、H3O+、NH4+ 17 个质子的离子:HS-、Cl- 分子:14 个质子:N2、CO、C2H2 16 个质子:S、O2
4
B 的核电荷数为( ) A.a—n 一 3 B.a +n+3 C.a+n 一 3 8.某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偶数,该粒子可能是下列中的
D.a—n+3 ( )
9.由短周期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 A2B3 ,A3+比 B2-少一个电子层,且 A3+具有与 Ne 原子相同的 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3+ 2A.A2B3 是三氧化二铝 B.A 与 B 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相同 C.A 是第 2 周期第ⅢA 族的元素 D.B 是第 3 周期第ⅥA 族的元素 10.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 形成原子数之比为 1:1 稳定化合物的 是 ( ) .. A.3 和 17 B.1 和 8 C.1 和 6 D.7 和 12 11. 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国际组织)在 1989 年作出决定, 把长式元素周期表原先的主、 副族 及 族号取消, 由左到右改为 18 列,如碱金属族为第 1 列,稀有气体元素为第 18 列。按此规定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第 16、17 列都是非金属元素 B.第 1 列金属元素和第 17 列元素的单质熔、沸点变化趋势相反 C.只有第 2 列元素原子最外层有 2 个电子 D.在 18 列元素中,第 3 列元素种类最多 12. 下列对有关元素的叙述能说明该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的是 ( ) A.原子核外 N 层比 M 层少 8 个电子的元素 B.原子核外 L 层比 M 层多一个电子的元素 C.最高价为+6 价的元素 D.无负化合价的元素 13. 根据中学化学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K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K 层电子数相等 (B)L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L 层电子数相等 (C)L 层电子为偶数的所有元素所在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L 层电子数相等 (D)M 层电子为奇数的所有元素所在的序数与该元素原子的 M 层电子数相 14. 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 A.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核电荷数逐渐增大 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D.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作业布置:
元素的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变化的规律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掌握元素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合作探究]师生共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并完成学案内容: [投影]电子层模型示意图和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板书]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 原子的构成:原子是由 原子核 和 核外电子构成的。 ⑴质量关系:质量数(A)= 质子数(Z)+ 中子数(N) ⑵电量关系:中性原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填“<、>、=”等符号) 2.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 不相 同。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 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表示方法如下: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对应符号 K L M N O P Q 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⑴按能量由低到高 ,即由内到外,分层排布。即依 K→L→M→N→O→P→Q 顺序排列。 ⑵请观察稀有气体原子结构示意图,并总结规律:
1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 请写出 1-20 号原子结构示意图。例如: 。
原 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序数 元 素 符号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原 子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序数 元 素 符号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归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现以下规律性变化: 原 子 序 电子层数 最外电子层数 达到稳定结构时的最外层电子数 数 1~2 1 1 → 2 2 3~ 10 2 1 → 8 8 11~18 3 1 → 8 8 结论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从 1 递 增到 8 的周期性变化(第一周期除外) ,即达到稳定结构的周 期性变化。 二、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科学探究 1]标出 1—18 号元素的化合价,找出规律。 原子序数 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 1~2 +1 3~10 最高正价 +1 +4 +5 最低负价 -4 -1 11~18 最高正价 +1 +4 +5 +7 最低负价 -4 -1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呈现从 +1 递增到 +8 的周期性变化, 最低负价呈现从 -4 递增到 -1 的周期性变化。 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