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管理理论的影响_基于文化视角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以下是搜集整理的企业战略论文参考文献范例,欢迎阅读查看。
论文参考文献一:[1]姚俊,吕源,蓝海林.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经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2]冯长辉.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理论和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0[3]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5(S1)[4]孙力.基于子公司主导行为的企业集团公司网络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9[5]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6]韩忠雪,朱荣林.公司多元化折价:寻租与投资偏差[J].财经研究.2005(11)[7]洪道麟,刘力,熊德华.多元化并购、企业长期绩效损失及其选择动因[J].经济科学.2006(05)[8]姜付秀.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决定因素研究[J].管理世界.2006(05)[9]李善民,朱滔.多元化并购能给股东创造价值吗?--兼论影响多元化并购长期绩效的因素[J].管理世界.2006(03)[10]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04)[11]黄锦华.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10[12]包玉泽.技术能力视角与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的企业升级[D].武汉大学2010[13]田丽敏.中国少数民族特色产品产业价值链治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14]郭鹏飞,孙培源.资本结构的行业特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05)[15]汪建成,毛蕴诗.中国上市公司扩展的业务、地域多元化战略研究[J].管理世界.2006(02)[16]余鹏翼,李善民,张晓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问题研究[J].管理科学.2005(01)[17]曾亚敏,张俊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收购动因研究: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抑或滥用自由现金流[J].世界经济.2005(02)[18]李善民,曾昭灶,王彩萍,朱滔,陈玉罡.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经济.2004(09)[19]张翼,刘巍,龚六堂.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09)[20]金梁.民企成长之惑--做多还是做专?[J].企业管理.2005(09)[21]贾良定,张君君,钱海燕,崔荣军,陈永霞.企业多元化的动机、时机和产业选择--西方理论和中国企业认识的异同研究[J].管理世界.2005(08)[22]雷良海,杜小娟.上市公司多角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04)论文参考文献二:[1]吴维库,富萍萍,刘军.以价值观为本的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06)[2]卢美月,张文贤.企业文化与组织绩效关系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06)[3]王东民.企业失败概念、特征及其识别[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8(03)[4]佘丛国,席酉民.我国企业预警研究理论综述[J].预测.2003(02)[5]郑修敏,许晓明.民营企业失败判别模型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9)[6]郑育书,刘沂佩.企业失败预测模型研究--来自台湾的证据[J].管理科学.2008(04)[7]梁娟.如何塑造成功的企业文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4(09)[8]毛永彪,李宗凯.德国企业兼并的成功与失败[J].四川财政.1998(11)[9]宋联可,杨东涛,杨浩.组织文化评价量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07)[10]侯仕军.防御性思维与行为惰性视角析企业失败成因[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07)[11]张琴,陈柳钦.风险管理理论沿袭和研究趋势综述[J].中国证券期货.2008(10)[12]张晓,石伟.诠释文化真谛培养企业气质--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石伟博士[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02)[13]王仁善.中外着名企业失败之教训[J].交通企业管理.2003(06)[14]张皓月,王方华,薛晗.构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5]宋养琰,刘肖.中国民营企业家沉浮录──点击我国民企“出局者”的五大败因[J].经贸导刊.2001(07)[16]卢进勇,宋宏涛.并购失败原因探析[J].国际经济合作.1999(10)[17]顾海兵.宏观经济预警研究:理论·方法·历史[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04)[18]陈荣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诠释[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6)[19]苏勇,张挺.论企业文化在塑造核心竞争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地位[J].上海管理科学.2004(06)[20]林国耀.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的作用[J].统计与决策.2004(09)[21]李凤荣.创造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3)[22]刘泽仁,潘春跃.成都高新区及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23]雷巧玲,赵更申,段兴民.企业文化的测量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6)论文参考文献三:[1]江日辉.新闻记者胜任力:结构、测量及作用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0[2]李良俊.高校创新团队激励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3]郭玮.真实氛围、真实型领导与创造力的多层次研究[D].武汉大学2011[4]李善民,周小春.公司特征、行业特征和并购战略类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03)[5]胡迟.中国企业的多元化选择[J].企业管理.2007(01)[6]李雪峰.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7]何江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研究[D].武汉大学2011[8]林晓辉.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的动因和绩效研究[D].厦门大学2008[9]李太.领导-部属“关系”对员工职业成长研究[D].武汉大学2011[10]龚志坚.商业银行组织与流程再造研究[D].武汉大学2014[11]宋姝婷.银行客户经理社会资本、知识转移及其服务创新行为研究[D].武汉大学2013[12]喻缨,霍国庆.中国制造业企业非相关多元化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05)[13]彭峰.高技术产业中技术转移与效率变化:中国工业企业的证据[D].武汉大学2013[14]黄志坚.全面报酬、敬业度和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15]罗昱.护理人员职业价值观、情绪劳动、工作产出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1[16]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17]马富萍.高层管理者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18]魏锋.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时间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7)[19]洪克森.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组织认同对其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当代管理学大师

管理学思想演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著作管理思想的一个简单脉络★真正的管理涉及四个方面:哲学(智慧)、知识(科学)、艺术(技巧)和经验(实务)。
其中的知识又分为三类:与环境无关的普适知识、与环境有关的知识、特定环境下的知识。
——德鲁克★当前的企业管理,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
——加里哈默尔★4+2法则:大多数管理实践与业绩无关,企业只要在战略、文化、执行力、组织架构这4个首要管理实践上表现卓越,并做好人才、领导力、创新、兼并与合作这4个次要管理实践中的任意2个,便能成功在握,基业长青。
他们把它称为4+2管理法则,在海外很有影响。
持续遵守4+2法则的企业,有九成以上的几率会是“成功者”。
★北宋大儒张载(横渠先生)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孙子兵法》首章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三大思想源头:亚当斯密经济学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法约尔、韦伯欧文的人本主义思想——梅奥、巴纳德巴贝奇的管理技术分析——泰勒四种视角的管理学:经济视角的管理学:人和资源的关系,围绕资源优化配置的工作和研究,始终是管理学主线。
经济学、数学社会视角的管理学:“人”的管理,人与人的关系,组织与组织的关系。
契约、游戏规则。
社会学、心理学文化视角的管理学:在文化价值标准和社会历史环境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
历史学、文化学政治视角的管理学:人、组织和国家的关系。
政府经济调控方式、制度安排等因素背景下的研究,重点在其作为要素的研究和对管理的影响。
《中国制度环境》?政治学、法学五个管理思想阶段科学管理思想(三位先驱):工业革命下的产物行为管理思想(人际关系学、行为科学):一战后,帝国主义阶段产物。
丛林管理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二战后。
管理思想百年脉络

理论特点:管理从经验性走向科学化
突出贡献: 1.英国的厄威克 2.美国的古立克 The 8 Essentials of Management
Planing Organizing Staff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O Reporting Budgeting
【第二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40年代
这一阶段又被称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 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霍桑试验”
2.许多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都从事行 为科学的研究,逐步完善了人家关系理论。
马斯洛 赫茨伯格
理论特点: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 重 视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的影响作用。
主要贡献: 1.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2.引起了管理方法的转变
管理科学学派(伯法) 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 权变理论学派(卢桑斯)
理论特点:现代管理理论呈现多样化特征
【第四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源于美国。 1957年,德鲁克出版的《未来的里程碑——关于新的后现代世界的报告》
MIT斯隆管理学院的马隆和布林约尔夫森“后现代管理”
一、管理理论的研究现状
【推论】 社会经济活动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组织要在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努 力提高效率和增加效益。 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组织更好的发展,通过组织内部
资源的合理配臵,提高组织的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管理学作为研究组织中管理活动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 如何合理配臵、高效利用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以更好地完成组 织的目标。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周期起迄年代
科学
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反思和破局而立

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反思和破局而立
张志鑫;钱晨
【期刊名称】《当代经济管理》
【年(卷),期】2024(46)2
【摘要】当前中国管理理论发展滞后于现实管理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管理学理论是我国管理学者的时代使命和重要任务。
研究系统回顾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进程,将其总结为“科学严谨性与实践相关性”“实证主义与后实证主义”“普适性与情境化”之争鸣。
基于此,阐述中国管理理论研究面临的两个突出问题,即科学精神的缺失和主体间性的解耦。
从历史视角深入探讨“和”文化、“人性”文化和“义利”文化是构建中国管理理论的文化基因,通过引入“鞍钢宪法”探讨其对国外管理思想的超越以及对中国管理理论的启示。
最后,指出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研究的总体对策思路,包括蓄势学术自信、架梁话语体系、反躬中国实践和弘扬科学精神。
【总页数】14页(P41-54)
【作者】张志鑫;钱晨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唯“新”而立——东风悦达起亚新十年的破局之道
2.从困顿之局到破局而立
3.破局而立扬帆起航国内首家民营标准院——广东省清远市德诚标准化研究院
4.破局而立叙永农商银行逆势加速
5.5G新通话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管理思想史论文5000字

管理思想史论文5000字古典文学常见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管理思想史论文5000字,欢送阅读。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比拟了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管理体系,需要充分吸收中国文化的精华,开拓创新。
中国的管理思想的研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究对象模糊、缺乏史料的考证、不注重时代背景、对各种管理思想之间的关系缺乏梳理等。
加强中国管理思想史学科的建立,能为中国管理思想史提供良好的开展环境和科技、人才支撑。
关键词:中国管理思想史;传统文化;管理方式;研究对象中国的管理思想史是关于中国历代管理活动的一般原那么的思想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文化典籍涉及多个方面,如治理国家、战争攻守、教化百姓、文化礼仪以及探究天理、人性等,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有些思想在当今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从时间维度来看管理学,中国管理思想史包括了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管理思想研究。
其中出现的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法家和兵家的管理思想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都为现代管理思想打下深深地烙印。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以经济建立为中心的根本路线逐步确立,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深入贯彻落实,企业管理和改革实践不仅需要管理理论支持,更需要具体管理思想的指导。
在引进西方管理思想的同时,我国的学者也开始致力于开发创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与总结新的适用于现代社会的管理路子。
1984年,前国家经委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讨会,研讨会的召开对中国管理思想研究及其现代应用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后12月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研究组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该专业学术团体主要从事开掘和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管理现代化效劳。
1984年,杨先举、覃家瑞合作编写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一书是由中国大陆出版,是中国第一部探讨中国文化遗产在现代经营管理方面应用的著作,中国古代的兵家管理思路独特,方法卓越,有关《孙子兵法》中诸如“庙算”、“七计”、“以正合,以奇胜”等的一些研究成果,其运筹和决策思想对开展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发挥着重要作用。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管理理论的影响_基于文化视角

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9期(下)总第381期管理世界·Ma na gement World一、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及研究(一)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风险性,另一个便是营利性。
正是这种盈利的“资本”追求,直接导致了科学理论—泰勒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1.资本主义精神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科学管理理论由美国的费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背景,即资本主义的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而这些精神和思想均来源于文艺复兴[1]。
首先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
期间先后出现新教伦理、个人自由的伦理、市场伦理。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社会变迁做准备。
2.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产业准备商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
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革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对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成为实践准备工业革命在西方摧毁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直接成果是工厂制度的建立。
随着大企业的建立,老板和工人之间形成相互对垒的态势;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对技术工人及工人的技能要求相应提高等等。
这一系列随着工业革命而带来的问题,不得不使当时的人们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也为产生较为系统的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理论准备首先是复式记账法的产生。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会计的复式记账法,这种方法是企业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其次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控制职能,计算投资还本问题,经济人的观点[2]。
(二)科学管理的相关研究1.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泰勒对于科学管理的研究与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一样,是从实验开始的[3]。
泰勒曾多年从事机械生产,结合丰富的经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其中有三个著名的实验。
(1)搬运铁块实验1898年泰勒将这项实验归结为四点核心内容:精心挑选工人;诱导工人使之了解这样做对他们没有损害,还可以得到利益;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技能;按科学的方法去干活会节省体力。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一、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期刊参考文献[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道德文化自觉——兼论德育现代化.《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0年12期.宋晔.寇茜.[2].文化差异·税收道德精神·税制改革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我国税收改革取向.《税务与经济》.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3年1期.彭骥鸣.蔡军.[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高校教育的启示.《教育与职业》.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4年17期.喻晴.闾振华.[4].从电影《功夫熊猫》看中西方文化差异.《电影文学》.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2年9期.张丽君.[5].心理社会行为的中西方差异:"性善性恶文化"假设.《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8年1期.王登峰.崔红.[6].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安徽农业大学学报《长白学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10年3期.朱丽娟.胡忠丽.[8].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2期.孙萍.[9].从“先救谁”看中西方文化差异.《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年8期.王康妮.[10].神话传说折射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7年z1期.尹晓予.二、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1].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体育新闻报道的影响研究.被引次数:2作者:杨超.体育人文社会学西安体育学院2012(学位年度)[2].动画角色表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被引次数:4作者:姜宾虹.艺术设计学中国美术学院2011(学位年度)[3].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设计的影响.被引次数:2作者:崔源.设计艺术学湖北工业大学2009(学位年度)[4].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作者:许伟利.英语语言文学天津师范大学2005(学位年度)[5].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我国男女篮影响之分析.被引次数:2作者:陈曦.体育教育训练学武汉体育学院2009(学位年度)[6].从文化差异角度论国际贸易合同的翻译.被引次数:2作者:张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西南政法大学2012(学位年度)[7].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传统节日禁忌研究.作者:李燕.汉语国际教育曲阜师范大学2013(学位年度)[8].旅游文本英译的中西文化差异处理——碛口景区资料翻译实践报告. 作者:刘晋宏.翻译山西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9].基于文化视角的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比较研究.被引次数:2 作者:陶灵丽.会计学东华大学2012(学位年度)[10].文化差异与翻译策略.被引次数:4作者:周媛.英语语言文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07(学位年度)三、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外文参考文献[1]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DifferencesEmbodiedinIndustrialDesign .C.Zhong《MaterialsScienceForum》,被EI收录EI.2012[2]Crosscultural,valuesandethicsdifferencesandsimilaritiesbetween theUSandAsiancountries. FrediGarciaDianaMendezChrisEllisCaseyGautney 《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inChina》,20143[3]ChineseandWesternCulturalDifferencesEmbodiedinIndustrialDesign .C.Zhong2012[4]Isolationandcharacterizationoftwonovelcoloncancercelllinesfrom Chinesepatients. HuDNHwangSMLinXZYangPYTsaiCHHuangQHuangHYHwangMH 《InVitroCellularandDevelopmentalBiology.Animal:JournaloftheTissuesCu ltureAssociation》,被SCI收录SCI.20073/4[5]InfluenceofChineseWesternAestheticCulturalDifferencesonDesignE valuation.J.M.LiX.J.Wang2011[6]DevelopmentofChineseConsumers'BrandLoveConceptualStructureandS cale:WithSportsShoesBrandsasanExample.MingJinShenghuaJia2011[7]Chapter97AnalysisonCrossCulturalFactorsonEnglishTranslation. ZhaoyangGuo2013[8]DevelopmentofChineseconsumers'brandloveconceptualstructureands cale:Withsportsshoesbrandsasanexample.MingJinShenghuaJia2011四、中西方文化差异论文专著参考文献[1]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科技新闻写作模式的比较研究.傅爱军,2010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2]科学与艺术的纠结浅谈中西绘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秦硕茗.秦威,2014第七届海峡两岸科普论坛[3]中药文化视角下的中药复方研究.赵静.李绍平.王一涛,20082008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4]中西方老年心理健康标准的比较.陈立新,2005首届中国老年学家前沿论坛[5]从民间故事看中西方文化差异以"虎姑婆"和"小红帽"为例.鹿忆鹿,2013中国民间文学与民族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6]由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区分看中西方法治社会的差异.徐银花,20082008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7]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研究从本源文化角度.王雅洁,20112011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体育强国目标下的体育发展”专题论坛[8]中西礼貌原则对比分析.王矗.程晓皎,2014软科学论坛——能源环境与技术应用研讨会[9]中国与西方大学管理文化之省视.尤克强,20052005年海峡两岸大学文化高层论坛[10]编校医学期刊论文英文标题应注意的5个问题.吴洋意,2006第五届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管理和学术研讨会。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121313090039张哲内容摘要:科学管理理论作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中的相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这些理论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方式方法,更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逻辑方式。
科学管理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现代企业的管理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简论比较有代表性的泰勒、法约尔、韦伯等的管理思想内容以及其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管理西方古典理论现代管理引言:古典管理理论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美国,是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
当时主要是依靠传统管理办法,单纯依据工厂主个人经验,企业经营基本处于一个无序状态,效率低下,为了提高产量,工厂主不断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来尽可能的压榨工人。
但是随着工人队伍的壮大,劳资双方矛盾就越来越强烈。
另一方面,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也急需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工程师和管理实践家对此进行了研究。
古典管理理论因为倡导秩序、标准化而提高了效率,正是因为起飞阶段的经济发展需要,古典管理理论才会破土而出。
一、科学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行政管理理论和组织管理理论是形成古典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是泰罗,他首次提出了科学管理的概念,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公认为“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①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泰勒科学管理的最大贡献在于泰勒所提倡的在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和他本人的科学实践精神。
泰勒科学管理的精髓是用精确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知识来代替个人的判断、意见和经验。
泰勒在进行科学管理的研究时以及在推行他的科学管理的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有来自工人阶层的,也有来自于雇主们的。
但泰勒没有屈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为科学管理献出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9期(下)总第381期管理世界·Ma na gement World一、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及研究(一)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背景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具有风险性,另一个便是营利性。
正是这种盈利的“资本”追求,直接导致了科学理论—泰勒管理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
1.资本主义精神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准备科学管理理论由美国的费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提出。
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背景,即资本主义的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而这些精神和思想均来源于文艺复兴[1]。
首先是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
期间先后出现新教伦理、个人自由的伦理、市场伦理。
其次,资产阶级革命为社会变迁做准备。
2.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产业准备商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了准备。
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革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对管理提出的客观要求成为实践准备工业革命在西方摧毁了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直接成果是工厂制度的建立。
随着大企业的建立,老板和工人之间形成相互对垒的态势;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对技术工人及工人的技能要求相应提高等等。
这一系列随着工业革命而带来的问题,不得不使当时的人们开始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也为产生较为系统的管理思想、科学管理理论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4.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是理论准备首先是复式记账法的产生。
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会计的复式记账法,这种方法是企业控制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其次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控制职能,计算投资还本问题,经济人的观点[2]。
(二)科学管理的相关研究1.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泰勒对于科学管理的研究与其他许多科学研究一样,是从实验开始的[3]。
泰勒曾多年从事机械生产,结合丰富的经验,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其中有三个著名的实验。
(1)搬运铁块实验1898年泰勒将这项实验归结为四点核心内容:精心挑选工人;诱导工人使之了解这样做对他们没有损害,还可以得到利益;对他们进行培训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技能;按科学的方法去干活会节省体力。
(2)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在这项试验后,泰勒提出了新的管理思想:将试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管理领域;计划和执行相分离;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
(3)金属切削实验为了解决工人怠工的问题,泰勒对金属切割进行了研究。
他在使用车床、钻刨床等机床切削金属时,无论何时都必须决定使用什么样的刀具、用多大的切削速度以便获得最佳的金属加工效率。
2.泰勒当时提出的科学管理原理(1)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科学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它包含着如下科学假设作为前提:当时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只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对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纪人”,人最为关心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货币收入,或者说只要能使人得到经济利益[4],他愿意配合管理者挖掘出他自身最大的潜能;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科学管理是使单个人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
(2)科学管理内容收稿日期:2011-09-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77207270,71072158);陕西师大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集群企业知识外溢与文化产业功能园区集群效应研究》(基金号:10SZZD03);陕师大211工程子项目:中国发展经济学。
作者简介:雷宏振(1966-),男,陕西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知识管理和产业经济研究;车晓娜(1987-),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知识管理研究;董广茂(1963-),男,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公司战略管理、公司或组织间关系及技术创新方向的研究。
西方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管理理论的影响———基于文化视角雷宏振,车晓娜,董广茂(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西安710062)摘要: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原理的核心是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它是管理的基础,对现实的企业工厂管理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直到今天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文探究了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形成的背景及相关的研究,以及对近现代中国管理理论的影响。
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经验管理的层次。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应该有借鉴地,结合本土文化及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科学管理,发挥科学管理的重大作用。
关键词:泰勒;科学管理;中国特色管理理论中图分类号:C9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1)18-0004-024科学管理的内容可分为3各方面:作业管理,组织管理和管理哲学。
二、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管理理论的影响(一)科学管理理论对中国近现代管理理论的影响(近代到建国前的管理思想)1.“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管理思想随着列强的入侵,开明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放眼看世界,努力寻求抵御外辱、强国富民的道路。
林则徐、魏源首先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管理思想。
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思想开始深入人心。
虽然洋务运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思想却得到了流传。
2.中国管理科学的早期萌发和实践“洋务运动”及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管理思想在实践中的失败,使得有识之士开始了新一轮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运动[5]:(1)以谭嗣同、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理论。
谭嗣同的《仁学》、康有为的《大同书》提出了科技的重要性,并主张自由贸易,倡导德才兼备的人员担任管理者;(2)严复的管理观点。
严复驳斥了“西学中源”的观点,主张自由经济,反对贸易保护;倡导机器生产,并用资本过剩解释利润率;(3)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孙中山是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和方法的人,其“民生主义”思想和主张为中国当时的行政管理现代化开拓了新方向。
3.科学管理理论在中国的传播1914年穆藕初在上海翻译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当时译名《科学管理法》。
至此,科学管理理论开始传入中国。
当时受国际潮流和信息传播的影响,中国关注科学管理的社团也陆陆续续增多。
代表有中国工程师会,上海国货工厂联合会,中国工商管理协会(中国科学管理学会),中国人事管理学会。
(二)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管理理论1.东方管理学概要首先,“以复旦大学苏东水教授开创并发展的东方管理学”,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包括诸多新颖的概念。
东方管理学认为,“东方管理学以现代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去观察、发现、体会中国管理实践以及华商管理实践中的现象与问题,系统地总结、提炼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6],融合东西方管理文化精髓,提出了一整套以‘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为本质属性的东方管理理论框架,适应了新经济时代对新管理理论的需求。
2.和合管理理论“和合管理(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黄如金博士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是建立在‘和合’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并且要与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融会贯通。
‘和’,即和谐、和睦、和平、谐和、中和;‘合’,即合作、联合、结合、融合、组合。
和合管理的现实意义,“一是可以有望弥补现代管理学中的缺陷和不足,有利于管理效率的改进和提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二是在于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发展目标相互一致、相辅相成,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顺利发展;三是符合和平共处、和睦共进、联合合作、共谋发展的时代主旋律,对于国际事务的有效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科学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局限性(一)科学管理理论本身的局限性科学管理理论本身存在着问题和局限7。
比如在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中,泰勒提出“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以及人性假设的局限性,限制了科学管理的应用范围和研究高度。
另外在一些学者,看来科学管理是在最大限度的压榨工人,因此在当时也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
由此产生的伦理问题也是科学管理要面对的压力。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局限性正如前面提到的,管理理论是基于文化的,是适合文化背景并为经济服务的。
科学管理理论来自西方,必然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有相悖之处,由此也会产生一些管理问题。
比如中国文化的突出表现是以经验对抗理性[8],以人情对抗法治和契约。
中国的文化启蒙表现为知识精英的激进和普通民众的无动于衷。
外来的东西表现为难以和中国文化整合。
因而泰勒制在中国的生命力在于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之主体性的确立,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内在本质要求。
四、科学管理在中国的发展问题及建议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国意义非常明显:“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资源相对匮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管理,即如何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来使最低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产出。
”但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国“效率”却不甚明显。
2008年春节前后的冻雪使南方多个省份的交通大瘫痪、中国直接经济损失达1516·5亿元人民币的客观状况,可以说为中国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反思余地。
邓小平一直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从时代实践出发,就是要从改革和现代化出发;今天的中国已经处于利益纷争的多元化时代,所以构建和谐社会自然是首要任务。
换句话说,科学管理理论仍能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泰勒制也并未过时,它仍能为中华民族的腾飞服务。
基于此,对于企业及工厂或其他形式的机构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应用泰勒科学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与本土文化的相融合,而不是完全照搬照抄西方的管理思想,联系实践,将泰勒科学管理与中国的发展现实情况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1]Writing and the adv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case of timeand motion studies Luchien Karsten.[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 anagement,Volume12,Issue1,M arch1996,Pages41-55 [2]Writing and the adv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case of timeand motion studies Luchien Karsten.[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 anagement,Volume12,Issue1,M arch1996,Pages41-55 [3]韩巍.[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J].深圳大学管理学院[4]The survival of‘scientific management’Robert Humphrey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 anagement,Volume4,Issue3,1985,Pages124-127[5]苏东水,彭贺等.中国管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2.[6]韩巍.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理学在中国”[J].深圳大学管理学院.[7]西方管理学说史.郭咸纲[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08.[8]张胜荣,金高峰.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演进及其差异[J].江西农历大学经贸学院.(责任编辑:袁凌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