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主义浅析《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主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早期的女性主义作家,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表现了她追求男女平等的思想并以独特的女性视角表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因而她的作品对研究女性主义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背景奥斯丁生活的时代,妇女普遍被歧视,人们认为妇女在智力上低于男人。
尽管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但是封建主义仍旧根深蒂固,世袭贵族和中产阶级并存。
正如《傲慢与偏见》所揭露的那样, 男女根本不平等。
贝内特姐妹由于继承法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男亲戚所继承, 她们将在父亲死后变得一文不名。
奥斯丁笔下的少女们, 在平日里并没有广阔的活动范围, 她们只能待在家里, 或偶尔去拜访一下朋友, 或由父母陪伴去参加一个舞会。
她们没有工作, 社会和家庭也不需要她们工作,她们只能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
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充分表现了奥斯丁所推崇的理想模式,在她与达西的交往中,始终坚持着自己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把高尚的情操、情感的需要视为人生价值和人生幸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婚姻态度的心理基础正是对个人幸福的追求,对人格尊严、平等独立的坚持。
所以奥斯丁笔下的理想婚姻包括双方相互的理解、尊重、平等和自由,正是这些品质,人们才有可能超越家长制的束缚,实现自我。
二、对人格平等的追求女权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抗议现实父权社会对女性的奴役,强调妇女应具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呼吁女性不应受制于男性社会,而应当以自己的最佳状态来估价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存在价值,颠覆现存的父权社会的不合理性,确立并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凸现妇女不可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价值。
奥斯汀追求男女的平等,尤其是人格的平等。
奥斯汀的观点显然是通过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进行阐释的。
书中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出身于小地主家庭,为富豪子弟达西所热爱。
达西不顾门第和财富的差距,向她求婚,却遭到拒绝。
浅析_傲慢与偏见_中伊丽莎白的女性主义意识

言谈 粗 俗 举 止 失 态
,
,
。
教 育使 她 聪 慧 机 智 知 识 使她 有 头
, , , ,
脑 有 主见 虽 然 不 是 十 分 的 漂亮 但 是 伊 丽 莎 白有 独 立 思
。
考 的 个 性 就 连 达 西 的 姑 妈 一 位 十 分傲 慢 的 贵 妇 人 也 深
,
深 惊 叹 她 小 小 的年 纪 却 有 那 样 的见 解
, ,
伊 丽 莎 白却 不 这 样 想
活 中 的平 等 追求 中 的
, , ,
,
她追求生
立 的反 抗 意 识 是社会上 人
。
,
,
不 论 在 家庭 里 还
在 对 爱情 与 婚 姻 的
她 都 不 会 去依靠 任 何
,
男 女 的地 位 应 该 是 平 等
伊 丽 莎 白对 待婚 姻 的态 度 是
。
独 立 争取 自由 的 呼 声
“
。
伊 丽 莎 白的形 象 是 一 切 印刷 物 中 最 可 爱 的 创 造 物
她不 仅 是 奥斯 丁 时代
,
,
” ,
也是整个
。
,
世 纪 小 说 中最 光 彩 夺
, , ,
目的女 性 形 象 代 表 之 一
她 自信 自尊 聪 明 活 泼 不 仅 追
。
,
,
求 浪 漫 的 爱 情 生 活 也 获 得 了 幸福 的 婚 姻 在 婚 姻 追 求 中
,
接 受 他 的求婚Leabharlann 可 是 他 的 求婚 遭,
姻 是 受 过 良好 教 育 但 财 产 不 多 的 它是
可 靠 的 贮 藏 室 日后 可 以 不 致 挨
《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

《傲慢与偏见》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摘要:现代女性认为,简·奥斯丁是最早在文学作品中反应女性主义思想的作家之一。
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女性的最初体验。
本文试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两位位女性:伊丽莎白·班内特、简·班内特的性格、命运的对比,来分析作者的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女性形象女性主义19世纪以来,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影响持续扩大,甚至被看做是与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家。
其名著《傲慢与偏见》也成为畅销书。
本文将这部小说置于一个更大的语境中加以阐释,希图从中获得对18世纪末女性主义角度的切身解读。
这样的想法并非是没来由的,《傲慢与偏见》结束时,除了莉迪亚外,班内特家的四个姐妹都发生了变化:基蒂摆脱了莉迪亚的影响,与以前判若两人。
玛丽也乐于暂时放下书本,陪同妈妈和外界打交道。
而简也认清了宾利姐妹的真面目,决心不再一味的逆来顺受。
伊丽莎白的成熟更不必说,她依靠“理智”战胜了当初一见钟情的威克姆选择了基于互相感激和尊重的爱情模式。
总之,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及体现在她们身上的女性主义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加以研究的。
一、《傲慢与偏见》中的两位女性形象1.1伊丽莎白·班内特伊丽莎白是小说中是小说中最具光彩的女主角。
虽然论长相漂亮与性情温柔,她比不上姐姐简;在才艺与举止优雅方面,她不及宾格莱小姐。
可是,她却对傲慢的达西有着不可抵挡的魅力。
她对事物观察敏锐,她一眼就看穿宾格莱小姐的虚伪。
她有强烈的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来自于她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她很不幸,在一个俗气的家庭里出生、成长。
在这个家庭里,有着“智力贫乏、喜怒无常”的母亲,随遇而安、消极懒散的父亲以及三个浅薄、轻浮的妹妹。
而在对待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她懂得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虽然她只有微小的财产,但她坚持婚姻中必须要有感情基础。
所以她敢于违背母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
她曾受到威克姆的蒙骗,误解达西,并拒绝达西的求婚。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在18世纪末,英国作家几乎都以男性社会的眼光去审视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把其生活局限在一个为男性所认可、感兴趣的领域内。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将长期处于边缘和劣势地位的女性推入人们的视野,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表达出明确的女性意识。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女性人物形象,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自尊自立、争取平等与自由的女性意识,这些女性形象至今为人们所称颂。
本文通过对这些女性人物的剖析,从而彰显奥斯丁及其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同时再次肯定奥斯丁为建立一种女性写作传统而做出的开拓性贡献。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女性意识英国著名作家及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先驱弗吉尼亚·沃尔夫曾经称一位几乎先于她一个世纪出生的英国女作家为“女性之中最完美的艺术家”,她就是l8世纪末、l9世纪初的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不仅描写了妇女的社会地位,而且还塑造了一位机智、独立、顽强的女性角色——伊丽莎白。
通过伊丽莎白这个角色,作者表现了她对婚姻与社会的态度,以及妇女能够像伊丽莎白一样独立的希望。
一、简·奥斯丁的家庭社会背景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是英国南部汉普郡史蒂文顿教区一名牧师的女儿。
她的生活圈子虽然狭小,但兄弟姐妹众多,在这名牧师八个孩子中排行第七,再加上亲朋的往来,使她有机会以女性特有的敏锐和细致观察来描写人们之间的感情关系,有恬静舒适的田园生活以及绅士淑女的爱情和婚姻,从而成为英国第一个描绘日常平凡生活中平凡人物的小说家。
在充满着爱和朝气的家庭氛围里,奥斯丁过着快乐的平静生活,并在父亲的亲自教授下,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
1801年,她和父母及姐姐搬到巴思镇。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的培养

傲慢与偏见中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的培养引言《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奋发向上、坚持自我与自由婚姻观念的故事。
该小说在19世纪初创作,虽然时代背景已经改变,但其中探讨的性别平等与女性意识问题至今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将就《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的性别平等和女性意识培养展开探讨。
1. 剧情中的女性角色《傲慢与偏见》中塑造了多位独立、聪明且有主见的女性角色。
伊丽莎白·班纳特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在情感和理智上都展现出了强大魅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其他角色如简、琼和夏洛特等都各具特点,也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女性独立自主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看法。
2. 对待婚姻的态度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对待婚姻的态度大多超越了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更注重寻找真爱、追求自己的幸福。
伊丽莎白坚持不愿嫁给自己不爱的人,而是希望结合理智与感情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配偶。
她以自身实力和品德来衡量伴侣是否值得嫁,显示出了对婚姻平等和尊重的观念。
3. 对抗社会偏见小说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进行歧视和划定固定角色的现象。
作者通过描述班纳特家庭以及达西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示了种种阶级与家族既成观念对个人幸福选择产生影响。
然而,伊丽莎白并不甘心境遇受限制,她用独立、智慧、勇气与冲破这些偏见,并最终得到她的真爱。
4. 反思现实意义《傲慢与偏见》不仅仅是一部具有情感和戏剧性冲突的小说,更是对当时社会相对保守的婚姻制度和地位固化现象进行了有力的反击。
作为读者,我们应该从中反思女性意识的培养,倡导性别平等、尊重女性选择权以及打破传统观念与偏见。
结论《傲慢与偏见》通过生动而深入地描绘了女性角色强大的个人魅力和追求自由幸福的勇气,涵盖了性别平等和女性意识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作品,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培养女性意识,推动社会进步。
注:以上内容为助手自行思考整理后构建出的文档内容,并未从其他来源复制并粘贴。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摘要:简·奥斯汀是18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女作家,也是当时社会女性文学兴起的代表人物之一。
她的写作视角独特,大多是关于当时社会女性意识的问题,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是印证她的观点的作品之一。
在她看来,任何美满的婚姻都是建立在爱情与金钱的基础上的,二者缺一不可。
本文对她的作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的体现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女性意识;中产阶级;局限简·奥斯汀的作品多与女性婚姻有关系,她的视角非常独特,对事物观察非常细腻,用诙谐、幽默的文字描述她周围的世界。
作为当时社会为数不多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彻底打破了以男性文学为主导的局面,她以女性视角观察社会女性,以文学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描述,向社会发出了女性声音。
《傲慢与偏见》是她女性意识体现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被社会公认的揭示女性意识的作品。
18世纪末期,英国是以男子为主导的男性社会,女性在当时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几乎完全依靠男子生存,所以女性甚至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
这种歧视是与生俱来的,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体现,正如一些学者所说:“如果恰巧女性具有了某种学识,那么请把它隐藏起来。
”但奥斯汀就像怪胎一样,没有遵循社会的发展轨迹,她把女性强势的一面展示出来,对社会女性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义。
在她看来,女性与男性具有平等的地位,而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女性在精神上和智力上都是独立的。
这些在她的小说《傲慢与偏见》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一、《傲慢与偏见》创作的时代背景一部优秀的作品必然有鲜明的时代背景与中心思想,《傲慢与偏见》也不例外。
但奥斯汀生活在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这个时代的英国到处是嘈杂的机器轰鸣声,而《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却描述了一个宁静的、未受现代文明冲击的田园风光,这对于当时的英国来讲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说这部作品更多的是充满了幻想。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性的泯灭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使一些敏感者很难适应和接受,在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厌恶感和失落感,进而产生了一种新的文学流派——伤感文学。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意识一、本文概述《傲慢与偏见》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贝内特家族五位女儿的婚恋故事,展示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本文旨在探讨《傲慢与偏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在这部小说中,奥斯汀不仅通过女主角伊丽莎白·贝内特的成长和婚姻选择,反映了当时英国女性所面临的生存状况和社会期望,同时也借助伊丽莎白这一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独立意识、自尊和自强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
通过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婚恋观念、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将进一步揭示《傲慢与偏见》所蕴含的女性意识及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独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角色,尤其是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是简·奥斯汀笔下女性意识觉醒与独立的典范。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女性往往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她们的生活、婚姻和命运往往被社会和家庭所决定。
然而,在《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却展现出了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这无疑是对当时社会观念的一种挑战。
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首先体现在她对婚姻的看法上。
她拒绝接受那种仅仅基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考虑的婚姻,而是坚持寻找真正的爱情和尊重。
她坚决反对母亲和姐姐们那种“嫁个有钱人就好”的想法,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
这种对婚姻的看法,不仅体现了她的独立意识,也显示了她对女性地位和价值的深刻认识。
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对社会的态度上。
她敢于挑战社会的偏见和傲慢,不畏强权,坚持自我。
例如,当达西先生初次出现时,他傲慢的态度让所有人都对他产生了偏见。
然而,伊丽莎白却不受他人影响,坚持自己的观察和判断。
她最终发现达西先生并非外界所描述的那样,而是个有着高尚品质和深厚感情的人。
这种对社会偏见的挑战和对自我认知的坚持,无疑展现了她的独立和勇气。
伊丽莎白的独立意识还体现在她的职业选择上。
_傲慢与偏见_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2006年 11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达的爱对威利所造成的无形压力。
在威利内心深处 , 他明白琳达有多么爱他 , 但是对于这份深沉而又厚重的爱 , 威利该如何回应呢 ? 他没有提供给妻儿们幸福舒适的生活 , 没有实现自己的“ 美国梦” , 没有赚到足够的钱来补贴家用 , 反而让妻儿跟着受苦。
在琳达面前 , 威利是有罪恶感的。
琳达对他越体贴理解 , 他的罪恶感就越沉重强烈。
他曾向琳达忏悔:“ 我有一种感觉 , 我不会再卖掉任何东西 , 不能为你创造好的生活 , 也不能为孩子们留下任何产业” 。
为了逃避这份爱 , 他投向另一个女人的怀抱。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在当时盛行的“ 人人都可以成功的” 的口号影响下 , 众多小人物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而奋斗 , 拼搏 , 在梦想与现实的残酷中苦苦挣扎。
他们孤独 , 寂寞 , 苦恼。
欲望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生活与精神压力。
二、父子之间的背叛第二种背叛发生在父子之间———威利和比夫。
一方面 , 威利背叛了比夫。
当比夫还是个小男孩的时候 , 他对父亲威利是充满了崇敬的。
每次威利出差回来 , 小比夫总是尽心尽力地帮助父亲擦小汽车 ; 为了让父亲高兴 , 他在学校橄榄球比赛中格外卖力 , 以便赢球讨好父亲 ; 高中毕业考试数学不及格 , 他感到羞愧自责 , 认为这不仅是自己的失败 , 也是对父亲的打击。
而威利也总是在儿子面前夸耀自己的推销才能 , 吹嘘自己销售的丰功伟绩 :我会见了弗洛韦登斯的市长 , 还与他一起喝了咖啡…… 总而言之 , 威利是比夫敬爱又崇拜的偶像。
然而这一切都未能长久 , 比夫考试失利 , 他怀着一颗羞愧的心去波士顿找父亲商量 , 却发现威利在旅馆与女人偷情。
比夫心中顶礼膜拜的偶像破碎了 ! 他想不到平日衣冠楚楚的父亲居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 他甚至把母亲的丝袜送给了情妇 ! 而母亲在家里缝补破袜子 ! 当威利试图辩解他与那女人的关系时 , 比夫歇斯底里地喊道:“ 你这个骗子! ”威利的行为背叛了他在比夫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崇高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通过对《傲慢与偏见》的分析研究,对简·奥斯丁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以下结论:简·奥斯丁认识到了女性社会地位的重要性;她将女性地位的判断标准划定为经济地位;她对男尊女卑的观念进行了否定,并对当时的“淑女”观念进行了抨击。
以上种种,都是简·奥斯丁女性意识中超常社会的一面。
但与此同时,由于她对固有观念否定程度的不够,也导致了她对女性地位的批评性不够强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女性意识经济局限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多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并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
奥斯丁的小说以特有的细腻文字打破了长期以来英国文学界以男性文学为主导的局面,对英国当时社会女性的内心世界进行了关注,并从文学角度对女性形象进行了描述,以女性的身份向社会发出了女性的声音。
其作品《傲慢与偏见》被认为是“最能改变女性对自己评价的一部文学作品。
”作为以女性为视角的文学作品,它被公认为是一部揭示女性意识的小说。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依然是男子占主导地位的男性社会。
在以男权意识为主的社会中,女性仍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天生不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
这种社会歧视的观念渗透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当时的英国教育家劝诫女性:“如果你们碰巧具有某种学识,那就务必把它当作秘密深藏起来”。
但是作为当时社会女性的“叛逆者”,奥斯丁打破了西方传统文学中关于女性的弱势形象,并对社会女性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义,她认为女性不再是男性的陪衬和附庸,更不是作为男性欲望的客体、对象而存在的;相反,女性在智力和精神上表现出了高度的自信和独立。
但作为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存在,女性同其他人一样,也具有缺点和不足。
对此,奥斯丁通过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了渗透和表达。
一奥斯丁认为女性与男性有着同样发达的智力和思维,并通过小说《傲慢与偏见》对当时女性的社会生活状况以及生命体验进行了文字刻画和细腻关照。
《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聪慧机智、不卑不亢、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又不失女性温柔细腻的性别特质。
她通过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对自己周边的事物进行了了解和认定,而且不会由于其他人的观点而随意改变自己的理解,这正体现了奥斯丁思想体系中的“理智与情感”的对应。
伊丽莎白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水准和高品位的鉴赏力等,都反映了她所具有的独立的思维意识。
这种意识在当时的男性社会中并不是主流意识,而这种独立性思维正是她作为女性的独立意识。
虽然伊丽莎白所具有的独立女性意识还不够全面,但已经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定位,折射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对当时社会敏锐的洞察力。
小说《傲慢与偏见》表面上写的是爱情和婚姻,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局限,当时的婚姻被定位在门当户对和财富婚姻之中,而对男女的爱情和情感却很淡化。
但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却希望伴侣能在心灵上与之共鸣,对于两人的情感和对方的品格要求超过对财富的要求。
她希望男女双方要将感情建立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财富和金钱的交易。
在小说中,达西没有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改变他的傲慢性情,而伊丽莎白也表现了很真实的自己,双方没有刻意地去营造给人的印象,表现出了最真实的一面。
伊丽莎白和达西最终结成美满姻缘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达西所拥有的金钱和社会地位,而是伊丽莎白真正地对达西产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的结合是基于对方品质、美德和感情基础之上的。
在《傲慢与偏见》中,情与理、情与智的矛盾始终贯穿其中,奥斯丁认为在爱情的问题上,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男性应多些“情”,而居于从属地位的女性应多些“理”。
这种认知能力昭示了她超越当时时代的女性意识和人性内涵。
此外,奥斯丁还通过《傲慢与偏见》对女性的聪明才智进行了肯定。
通过对伊丽莎白的描写,奥斯丁将知识能力对于女性和男性是一样重要的观点进行了充分表达。
这种判定不仅是对女性价值标准的重新判定,而且将女性置于同男性同等的地位上,是对女性价值标准的重新划定。
当时的英国社会主流认为女性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意识,养成优雅的举止,为社会中的男性群体服务。
女性身上最应体现的美德是:“谦卑的自我克制,深居简出,含蓄,避开公众的目光,甚至在爱慕的凝视下,也会局促不安。
”但奥斯丁对此却不屑一顾。
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睿智、风趣、有主见,她的智慧和理性不亚于小说中的任何一位男性,即便是达西,这个被作家美化了的贵族子弟,也是在伊丽莎白的影响下,才改掉了性格中的“傲慢”。
奥斯丁坚信,知识能力对于女性和男性是同样需要的。
她这个对于女性价值标准的重新判定,在小说中通过男主人公达西之口,阐述得很清楚:一个妇女不仅仅必须精通音乐、歌唱、绘画、舞蹈以及现代语文,还应该“多读书、长见识,有点真才实学”。
这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实际是把女性置于与男性同等的地位,是对女性价值标准的新思维。
实际上,奥斯丁十分注意“长见识”,以至于把才艺放在其次。
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几乎都不擅长于那些表面上的才艺:伊丽莎白和爱玛都对她们的钢琴练习满不在乎;凯瑟琳·莫兰学钢琴才一年就完全停止了练习,对绘画也没什么兴趣;芳尼则对于音乐和绘画都一窍不通。
奥斯丁似乎要告诉我们:妇女的职能不是仅仅用来扮演沙龙里的娇娃、家庭中的天使,她不需要依凭取悦男人的“才艺”来取得依附的地位。
在面对凯瑟琳夫人为阻止伊丽莎白与达西恋爱而发出的指责时,伊丽莎白同这位夫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伊丽莎白的胆识和才智来自于她的“多读书,有见识”,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知识对于女性的重要性,体现了女主人公反叛传统的独立自主精神。
二《傲慢与偏见》中对于婚姻关系的描写,虽然在表面上是对会客、喝茶、跳舞、聊天等谈笑风生场景的描写,但在本质上所表达的是:一个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生存竞争的场所。
奥斯丁通过小说尖锐地指出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决定了她的社会地位,强调了经济情况对女性爱情和婚姻的制约。
由于女性社会地位的卑微性,她们没有权利继承自己家庭的遗产,只能依附于男人生活,由于以上原因,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不得不完全屈服于金钱。
她们甚至没有机会通过奋斗取得自己的经济地位的独立性,所以她们也没有独立的人格,要想出人头地只能奢望于男人和婚姻。
奥斯丁通过《傲慢与偏见》,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刻概述,同时也通过作品对经济关系在婚姻和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达西有年进一万镑的财产;宾利每年有四五千镑的收入;乔治安娜拥有三万镑的嫁妆,贝纳特家的五个女儿总共只有五千镑的遗产……这些数字在公开的场合被人们谈论着,这些都是他们拥有较高社会地位的基础。
小说中的宾利小姐虽出身商家,但她的财产使她被认为“有资格”攀上一门好亲;夏洛蒂虽然是“爵士”的女儿,但因她身无分文而无人问津;聪明俊俏的伊丽莎白因为仅有一千镑的财产而受到了柯林斯的非议:“尽管你有许多吸引人的地方,不幸你的财产太少了,这就把你的可爱,把你的许多优秀的条件都抵消了……”小说开头便提到“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需要娶位太太,这已成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奥斯丁对此描写是有深刻寓意的。
现实与理智告诉我们,“在《傲慢与偏见》中真正的‘举世公认的真理’不是‘有财产的单身汉需要娶位太太’,而是‘没有财产的妇女需要嫁有财产的丈夫’。
”奥斯丁通过对主人公婚事的描写,提出了道德和行为规范问题,对经济状况对女性爱情和婚姻的制约进行了强调。
她对那种唯利是图的金钱婚姻进行了批判,但她并不把金钱和爱情绝对分开,她所提倡的是爱情与经济并重而又以爱情为重的婚姻观,而且她还强调了男女之间的平等性。
通过小说中的某些情节描写,奥斯丁有力地鞭笞了当时英国社会女性地位低下,甚至连继承权也被剥夺的事实。
三奥斯丁《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人公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
当时的英国社会虽然封建阶级不再占统治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正在崛起之中,但是就两性关系而言,依然是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传统思想和礼教要求妇女服从男人,遵从男人的思想,以男人的意志为意志,不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柔弱、善良、温顺再加上面目姣好、身段优雅就是男性心目中的“天使”。
中产阶级的妇女虽然接受了教育,但是这种教育也只成为她们嫁个有财产男人的资本。
男人并不希望妇女因为受了教育而变得有头脑、有见识;相反,他们希望女人受了教育后能更好地为他们服务,成为男人所塑造的完美的家庭天使。
家庭天使就是男人强加给女人的女性意识。
这种女性意识是男性社会压制和束缚妇女的残酷的精神枷锁。
而奥斯丁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们却公然向这种传统的女性意识宣战,提出了女性自己的追求独立自主和人格尊严的要求。
这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发表现在她们或张扬或含蓄的反叛个性上。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女性角色的描写,对其进行了批判和嘲讽。
但奥斯丁却过分强调了主观原因,而忽视了客观因素,忽视了女性无法从外部世界获得任何关于学习和能力的指导和帮助这一重要因素,这其实也是当时社会造成女性悲剧的重要原因,而这种思想也是由奥斯丁的家庭因素造成的:奥斯丁出身于一个思想氛围宽松的中产阶级家庭。
和睦的家庭气氛、较为宽松的物质基础,使她善于思考、善于剖析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她极力在女性社会中提倡“智慧”和“理性”,但又几乎完全接受当时把妇女限制在家务和礼貌举止上的规范,她认为女性的最终归宿就是婚姻和家庭。
虽然这些看法具有中产阶级局限性,但她还是提出了一种较为开放的妇女观:两性的平等应从家庭开始,男性应该承认女性扮演角色的重要价值,这种价值与男性对社会的价值同样重要。
但由于阶级与时代的局限性,奥斯丁未能指出能够使女性走出围城和困境的自由之路。
在《傲慢与偏见》中,女主人公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个时代的女性的爱情和婚姻中,没有一个人想通过谋求工作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由于经济上不够独立,女性的独立意识不能得到完全的体现,仍存在女性对男性的依赖。
这种思想具有一定的阶级财富观念的痕迹。
奥斯丁在《傲慢与偏见》中对女性内心世界与情感的描述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读者通过阅读能够重新站在女性的角度去认识生活。
作品从日常平凡的事件中揭示出普遍而深刻的真理,并且在英国文学中首次全面地探讨了女性的生活处境和社会地位,对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刻的表述,为整个女性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1] bloom harod.jane austen’s pride andprejudice[j].oxford:oxford university 2001.[2] s.j.kaplan.feminine consciousness in the modern british novel[m].urbana and london1975.[3] 黄静:《〈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体现》,《兰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