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合集下载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品之一,讲述了英国乡村小康家庭本内特一家的五个女儿在寻找适婚对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琐事和波折。

在小说中,简·奥斯汀展现了不同人物对婚姻的不同观念和态度,进而探讨了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影响。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小说中几位主要人物的婚姻观。

贝内特夫妇是小说中最突出的婚姻观代表。

他们对婚姻持有相对理性的态度,并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上。

贝内特夫妇婚姻观的代表性体现在他们对长女简和丁格莉的婚姻选择上。

他们鼓励简嫁给达西,因为他不仅有钱而且真心爱简。

他们反对丁格莉嫁给柯林斯,因为柯林斯是一个没有个性、只看重社会地位的人,他们认为丁格莉应该嫁给一个真正爱她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地位而嫁给某个人。

与贝内特夫妇不同,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对婚姻持有更现实的观念。

他们更注重婚姻的实际利益和社会地位。

达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虽然他一开始对简产生了好感,但因为她的社会地位比他低,他在贝内特夫妇的压力下听从了家族利益的安排,娶了安妮·德·伯格作为妻子。

安妮的家族虽然没有达西家族那样的财富,但在社会上的地位很高,这使得达西认为他们的婚姻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达西后来对简的了解和对她的真挚感情改变了他对婚姻的观念,并最终与简结为连理。

柯林斯则是一个极端的现实主义者,他完全不在乎婚姻的感情和真爱,只注重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他不断向贝内特夫妇的女儿们求婚,不是因为他们有吸引力或他们爱他,而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高,这符合他个人的利益。

在约会丁格莉后,柯林斯又迅速转投简,因为简的社会地位在丁格莉之上。

尽管柯林斯的婚姻观与其他人的观念相悖,但在现实社会中,这样的婚姻观念并非罕见。

在小说中,简·奥斯汀不仅描绘了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念,还对社会对婚姻的塑造和影响进行了描述。

她展示了社会对婚姻的高度重视,同时呈现了社会舆论对个人婚姻选择的压力和干预。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描写伊丽莎白·班内特与菲茨威廉·达西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念的批判。

婚姻在这部小说中被视为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同时也是个人追求幸福的重要途径。

小说中展现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注重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

伊丽莎白的母亲,班内特夫人,为了女儿们的婚姻大事而着急,坚持认为女儿们应该选择同等社会地位的丈夫。

她并不认同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认为达西的高贵身份与普通人家不相称。

这种婚姻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门当户对的看重,社会地位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价值和地位。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成功地颠覆了这种观念,表明爱情可以超越社会地位的局限。

小说中也暗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地位。

在当时的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多由家庭决定,女性没有选择权。

班内特姐妹们的婚姻都是受家庭安排的结果,而他们的母亲更是希望女儿们都可以尽早结婚。

作者通过伊丽莎白对于婚姻的态度以及她与达西的爱情故事,呼吁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

伊丽莎白坚持选择她自己认可的伴侣,而不是为了社会地位或者金钱而放弃自己的幸福。

通过塑造伊丽莎白这样的女性形象,作者展现了对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的批判。

小说中还揭示了婚姻与财富之间的紧密联系。

在小说中,许多人对婚姻有着纯粹的功利观念,比如吉尔范夫人就为了嫁个有钱人而奋斗。

小说中的女性们也纷纷将婚姻看作是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

作者也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故事,告诉读者金钱并不是幸福的唯一标准。

伊丽莎白与达西最终走到一起,并不是因为达西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们的共同价值观和互相吸引。

通过这样的描写,作者批判了婚姻中纯粹的物质追求和功利观念。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是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婚姻观念的批判。

作者通过展示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女性应该有权利选择自己的幸福,不应该被束缚于社会地位和物质追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婚姻观和社会风气。

小说中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当时社会的影响,反映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分析小说中不同人物对婚姻的态度和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剧情和人物命运的影响。

一、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小说中,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是一个非常现代而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对婚姻持有一种现代化的观念,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和真爱的基础上,而不应该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婚姻是一种传统的家族联姻形式,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是婚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这种传统观念与现实利益的碰撞成为了小说的一个主要主题,也成为了许多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二、金钱与婚姻在《傲慢与偏见》中,金钱是婚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小说中许多婚姻都是基于经济利益而建立的,比如梅利家的两个女儿就是为了解决家族的经济问题而嫁给了富有的男人。

在这样的婚姻观念下,婚姻成了一种交易,而不再是两个人的感情和选择。

小说中的几乎所有人物,在选择对象时都会考虑对方的财富和社会地位,而不会将感情放在首位。

这种以金钱为核心的婚姻观念造成了许多悲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三、爱情与婚姻尽管金钱在《傲慢与偏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爱情依然是伊丽莎白和达西两位主角的婚姻观念。

他们都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而不是被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左右。

伊丽莎白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就是因为她无法接受以金钱和社会地位为主要原因的婚姻,她希望的是一份真正的感情和婚姻。

同样,达西也因为真爱而选择了娶伊丽莎白,而不是考虑她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

这种崇尚真爱的婚姻观念,成为了小说中一种美好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对婚姻的向往和理想。

四、个体选择与社会压力小说中的很多人物都面临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在婚姻中做出了许多牺牲。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在简·奥斯汀的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婚姻观是其中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对不同人物角色的婚姻观念的刻画,小说展示了19世纪英国社会的种种婚姻现象,探讨了婚姻中的傲慢和偏见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首先,小说中的婚姻被描述为一种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结合。

社会地位是当时英国社会中最关键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婚姻被认为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例如,贵族绅士达西先生就将婚姻视为名望和财富的交易,他以自身的高贵血统和庞大财富作为条件,选择了传统上看似合适的伊丽莎白·班内特。

另一方面,班内特一家虽然并非贵族,但仍以经济地位为基础选择了配偶。

这种以地位和财富为导向的婚姻观,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现实主义的价值观。

然而,小说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它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婚姻观的多样性。

例如,本·莱特尔牧师与夏洛特·卢卡斯的婚姻被描述为一种务实和理智的选择。

为了获得经济保障和稳定的生活,夏洛特宁愿嫁给自己并不爱的人。

这种婚姻观凸显了当时婚姻中的现实主义和现实考量,而非浪漫和情感。

此外,小说中还揭示了婚姻中的另一种观念,即婚姻应该建立在彼此相爱和尊重的基础上。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菲茨威廉·达西先生的婚姻被认为是小说中最理想的婚姻。

虽然初期双方对彼此存在偏见和误解,但随着情感的发展,他们渐渐认识到对方的优点和价值,并最终在互相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走到一起。

这种婚姻观凸显了人本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了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最后,小说中还有一些婚姻观念是被作者否定和揭露的。

例如,小说中的肖夫太太被描绘为一个只注重社会地位和经济利益的人,她将自己的女儿简·班内特嫁给了富有的伯莱先生,而无视自己女儿的感受和幸福。

这种以金钱和地位为导向的婚姻观被作者以讽刺和讥讽的方式呈现,暗示了这种婚姻观是不道德和不可取的。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经典作品,描写了英国乡村贵族之间的婚姻观念和社会风俗。

小说中通过不同人物的婚姻观念,展现了作者对现实中的婚姻观念进行嘲讽和批判。

小说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是伊丽莎白·班纳特,她是一位聪明、独立和有主见的女性。

她对婚姻持有较为现实和理性的观点。

在小说的开篇,她听到自己的母亲和姐姐们谈论婚姻的时候说:“一个年过二十且未嫁的女人也只配喝第二杯茶了。

”这句话引起了伊丽莎白的反应,她认为婚姻不应该是女性唯一的出路,而且应该是基于真正的感情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与伊丽莎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姐姐简·班纳特。

简相信只有真爱才是可以依靠的基础,她并不追求社会地位和财富,而是希望找到一个真正了解并爱她的伴侣。

她却因为她爱上了达西先生,而遭遇到了许多阻力和误解。

通过这一情节,作者暗示了现实中婚姻选择的局限性。

小说中还描绘了一些典型的婚姻观念,如夏洛特·卢卡斯。

夏洛特是一个非常现实和功利的女性,她追求的是物质上的安全和社会地位。

她没有理想化的婚姻观念,而是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经济状况。

尽管她最终与柯林斯先生结婚,但这种婚姻缺乏真爱和情感的支撑,只能带来物质上的繁荣。

小说中还有许多其他的婚姻观念和情节,如达西先生应为出身贵族而对低贱阶层的人婚姻不屑一顾,以及对贫穷和地位卑微的人围绕金钱和利益展开的婚姻交易等等。

通过《傲慢与偏见》这部小说,简·奥斯汀对当时社会的婚姻观念进行了巧妙的刻画。

她揭示了婚姻观念的种种局限性和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对自由和现实的婚姻观。

她主张婚姻应该基于彼此的真爱和相互尊重,而不应该只是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交换。

她也对那些只追求财富和地位的人提出了深刻的批评,指出了他们错误的婚姻观念所带来的悲剧。

这些婚姻观念的反映和讽刺,使得《傲慢与偏见》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经典作品。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丁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描写了19世纪英国上层社会的风尚、婚姻观念以及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这部小说以主人公伊丽莎白·班纳特的婚姻观为主线,通过她的眼睛,作者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上各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和价值观。

在小说中,婚姻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几乎涉及到了每个角色。

小说中的人物多数侧重于物质层面的婚姻观。

班纳特夫人从一开始就把结婚看作是女子唯一追求和保障幸福的方式,而不顾及男方是否有真正的爱情。

她对于女儿们的婚姻,更多地是选择与富有地位高的人结合,将婚姻视作社会地位的提升和自身利益的追求。

这也是当时上层社会的普遍观念。

与之相对,伊丽莎白则持有一种相对理性的婚姻观。

她坚持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相互尊重、真正的爱情和精神共鸣的基础上,而不是单纯为了富贵和地位。

在小说中,她拒绝了多次有利的婚姻提议,因为她不愿意向社会妥协,也不愿意与自己不爱的人共度一生。

她希望能够嫁给一个她真正喜欢和尊重的人。

小说中还有一个突出的婚姻观是婚姻的经济性。

尤其在贝内特家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经济成分尤为重要。

班纳特家的女儿们都希望能嫁给有钱人,以改善家庭状况。

他们认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对于婚姻来说至关重要,甚至是婚姻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这种经济性婚姻观在当时社会上非常普遍,并且被广泛地接受和实践。

通过伊丽莎白和达西的婚姻,作者向读者传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婚姻观念。

虽然他们最初因为彼此的误解和偏见而互不喜欢,但他们通过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现了彼此的优点,并最终坠入爱河。

最终,他们选择了真爱而并非出于其他原因。

这种真爱和婚姻观表明,婚姻的关键不在于经济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在于彼此间的爱情、共识和理解。

《傲慢与偏见》中描绘的婚姻观念体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体的多样性。

人们对于婚姻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有的注重经济利益,有的注重地位和家族背景,有的注重真爱和内心的契合。

小说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婚姻观,展现出当时社会阶层和人们婚姻观念的多样性,从而使读者对于婚姻的定义和追求产生了一定的思考。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婚姻观何建珍摘要:简·奥斯丁是19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擅长通过对爱情与婚姻的描写真实反映社会现实。

《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描绘了英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乡村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及婚恋故事,展示了女性主义觉醒的初级阶段以及女性对自己幸福追求的意识。

奥斯丁通过不同人物个性凸显女性智慧,强调男女在爱情和婚姻中的平等地位并表达了一种爱情婚姻观——爱情是婚姻的基础,金钱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

其观点在其所处时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析小说中描写的五种爱情婚姻观以揭示不同婚姻的性质从而研究奥斯丁婚姻观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关键词:婚姻观;傲慢与偏见;奥斯丁;积极性;局限性一、引言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自小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酷爱读书与写作,很早就表现出语言才能。

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六部小说,主题大多是爱情与婚姻。

小说《傲慢与偏见》发表于1813年,背景设定在十九世纪初。

当时的英国女性必须通过婚姻才能获得社会地位。

“妇女们再没有比在十八世纪那么不受尊重的了。

”(1)小说讲述了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闭塞、保守的英国乡镇生活下,乡镇中产阶级家庭出身的女子对爱情、婚姻的不同态度,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以婚配作为女子寻求经济保障、提高经济地位的陋习,由此反映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财富是婚姻的保障,在婚姻中男女平等。

小说情节曲折,语言流畅,机智幽默,深受读者喜爱。

故事发生在赫特福德郡一个平静的村庄。

班纳特家五个女儿都待字闺中,大女儿吉英,二女儿伊丽莎白,三女儿莉迪亚,四女儿凯瑟琳,小女儿玛丽。

班纳特夫妇和其他父母一样希望为自己的女儿安排理想的婚姻。

小说开篇第一句话语言含蓄却极具讽刺意味:“这是世界上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每一个有钱的单身男子都希望有一位妻子。

”(2)换言之,当时盛行的婚姻观是:一个理想的丈夫必须拥有大量的财富,且充裕的经济能力是稳定婚姻的基础。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分析
首先,小说中婚姻的目的是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

在《傲慢与偏见》中,贵族与中产阶级之间的婚姻往往是一种交易,旨在保证家族的财富和地位。

例如,达西先生一开始对伊丽莎白没有好感,主要是因为她属于家族地位较低的中等家庭。

然而,通过和伊丽莎白的相处,他逐渐了解了她的真实品质,不再将地位放在第一位,最终与伊丽莎白结婚。

相反,小说中一些人物如卢卡斯太太和柯林斯先生则完全将婚姻视为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他们没有全心全意地为了爱情而婚姻,而是将其视为个人利益的一种延续。

此外,《傲慢与偏见》也展现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处境和权力不足。

在19世纪的英国社会中,女性的婚姻往往是由家族和社会决定的,她们没有自由选择婚姻对象的权力。

这一点在小说中得到了明确的体现,例如珍·奥斯汀姐妹中的几位女性(如伊丽莎白和简)都受到了家庭、地位和财富的局限。

然而,伊丽莎白是个例外,她坚持选择真爱而不是地位和财富,最终得到了幸福的婚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摘要《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最受欢迎的一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述,奥斯丁表明了她的婚姻观,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婚姻的影响因素,爱情应该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以金钱或情欲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本文将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五桩婚姻,并阐述奥斯丁的婚姻观。

关键词: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婚姻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用幽默轻快的语言叙述了五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中,男主人公达西和女主人公伊丽莎白的爱情是这部小说的主线,这部小说主要描写了以下五个婚恋故事:班纳特夫妇的婚姻,柯林斯与夏洛蒂的婚姻,威克姆与莉迪亚的婚姻,宾利与简的婚姻,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

奥斯丁细致幽默地描写了五个婚姻,表达了她对婚恋的观点,同时也反映出作者所处时期的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女子的恋爱与婚姻的方式。

一《傲慢与偏见》的创作背景奥斯丁所处的年代是英国由封建社会转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在英国崛起。

这个时期也是男权至上,女性受到歧视和压迫的时代。

男女不平等,男性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中心,妇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地位卑微,被认为在能力和智力上不如男子。

妇女的作用仅仅是在家庭生儿育女、负责家务,女性缺乏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成为男人的附属品。

对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没有多少财产的年轻女性来说,婚姻是她们得到尊重,获得财富和地位的唯一出路。

18世纪末19世纪初,金钱、财富是婚姻的首要条件,金钱支配婚姻是常见的现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奥斯丁通过对婚姻与家庭的描写表达了她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爱情是美满婚姻的基础,而美满的婚姻受到财产、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她的观点在当时具有进步性,在现在仍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模式1 只为财产,没有爱情的婚姻——夏洛蒂和柯林斯夏洛蒂是伊丽莎白的密友,是一个聪明、有教养、有见识,又极其现实与理性的女性。

由于出身于破落的贵族家庭,已经27岁,又长相平平,没有可观的嫁妆,所以嫁给柯林斯就成为夏洛蒂现实又无奈的选择。

她虽然也向往浪漫的爱情,明白婚姻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但自身普通的外貌和有限的经济条件使她不能奢望太高,只能理智地选择了拥有一些财富地位、愚蠢可笑的柯林斯为丈夫。

她只想要一个舒适的家,正如她对伊丽莎白所说的:“你知道,我不是个浪漫的人,从来不是那种人。

我只希望有个舒适的家。

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社会关系和身份地位,我相信嫁给他也能够获得幸福,不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所夸耀的那种幸福。

”夏洛蒂的婚后生活并不理想,柯林斯的话经常让她感到难堪,她对丈夫充满了厌恶与鄙视,但是只有选择婚姻才是她得到财产与安定生活的唯一途径,她的婚姻生活只能在无奈中度过,她的心情在书中被描写为:“只要能忘掉柯林斯先生,这房子的里里外外倒真是舒服得很”。

奥斯丁对夏洛蒂的描写充满了惋惜。

柯林斯是班纳特先生的表侄,他是一位有一些财产的单身汉,也是一个自大,愚蠢,喜欢攀附权贵的人。

在这部小说的开头,奥斯丁不无幽默地讲到:“凡是有一些财产的单身汉,一定会需要娶位太太”,而柯林斯“需要娶位太太”则为夏洛蒂带来了选择婚姻的机会。

夏洛蒂之所以选择柯林斯主要是建立在“财产”的基础上,他们的婚姻很好地印证了小说开头这句话。

奥斯丁不欣赏这桩婚事,伊丽莎白对这婚姻的评价体现出作者的心声:“她居然会放弃美好的情感,而去追求世俗的利益。

夏洛蒂当上柯林斯先生的妻子,这是奇耻大辱!”夏洛蒂的婚姻反映了妇女地位卑微,用婚姻换取财产的时代特点。

奥斯丁对夏洛蒂婚姻的描写体现了18世纪英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卑微地位。

2 没有经济基础的情欲婚姻——莉迪亚和威克姆莉迪亚是班纳特家的小女儿,是班纳特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美貌,也继承了母亲的愚蠢和虚荣。

她美貌,轻浮浅薄,散漫,注重享乐,喜欢和年轻的军官厮混。

莉迪亚选择男人的标准只是看对方是否英俊,正是她的冲动和无知造成她不计后果地和威克姆私奔。

她无礼冒失的言行给家人丢脸,但是她自己却没这种感觉。

她嫁给英俊迷人的威克姆,尽管她对威克姆的爱远胜过威克姆对她。

莉迪亚和威克姆是放荡不羁的一对,他们是最糟糕的一个组合。

这种以情欲为基础的婚姻是缺乏稳定性的。

威克姆拥有俊美的外表,风姿潇洒,非常容易得到年轻姑娘的喜爱,但是他品格不端,好逸恶劳,由于他没有继承很多财产,他对财富的渴望被加强,希望通过婚姻得到更多财富。

他乐于诱惑俊俏而多金的女子。

威克姆曾经看中了达西的妹妹,并策划与她私奔,因为贪图她高达三万英镑的嫁妆。

在他背负大笔债务的时候,他带上莉迪亚出走,而他带莉迪亚既不是因为爱情,也不是因为财富——他清楚莉迪亚几乎没有嫁妆,只是希望路上有个女人陪伴。

后来达西替威克姆清偿了债务,还给他买了个官职,并给了莉迪亚一千英镑,因此威克姆最终同意了与莉迪亚结婚。

这两个轻浮之人的婚姻是草率的,没有爱情,也没有经济基础,因此注定了他们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奥斯丁对莉迪亚的草率、无知、轻狂感到惋惜,她反对威克姆和莉迪亚对生活的游戏态度,并对这种没有爱情,以情欲为基础,缺乏经济条件的婚姻持否定态度。

3 没有爱情基础的不和谐的婚姻——班纳特夫妇班纳特先生是个有中等收入的绅士,他幽默、机智,擅长挖苦。

班纳特太太也曾美丽动人,但由于她思想简单,爱论是非,智力贫乏,随着美貌被岁月带走,妻子的愚蠢和粗俗很快被丈夫所厌倦,被丈夫讽刺嘲笑,在自己的女儿面前也失去了应有的尊严。

班纳特太太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反映出当时英国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卑微。

班纳特太太最大的心愿是女儿们找到拥有金钱和地位的丈夫。

班纳特先生和妻子的争论主要源于他与家人的距离感。

班纳特太太要求丈夫给予女儿更多意见和支持,但是班纳特先生很少这样做。

他喜欢躲在自己的书房寻求清静,关于女儿婚姻上的问题也总是归于沉默,尽管他了解妻子的愚蠢,但是他仍让妻子做家里大多数的决定。

尽管从经济上支持家人,但他给予妻子和女儿的时间和关爱较少。

班纳特先生和妻子的争论有些是关于伊丽莎白的,因为班纳特先生认为伊丽莎白是他女儿中最聪明的,而班纳特太太则不喜欢伊丽莎白的言行。

在小说中,当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班纳特太太十分恼怒,认为伊丽莎白拒绝这件婚事是愚蠢而固执的,并征求丈夫对自己的支持,可班纳特先生却对伊丽莎白说:“摆在你面前的是个很不幸的难题,你要自己选择,伊丽莎白,从今天起,你会和你的父亲或母亲成为陌路人,如果你不嫁给柯林斯先生,你母亲就不会再见你,如果你嫁给他,我就不再见你。

”班纳特夫妇是不和谐的一对,他们的婚姻建立在外貌吸引和功利基础上,他们婚姻中缺乏爱情,所以并不幸福。

通过这段婚姻描述,奥斯丁展现了建立在青春和外貌基础上的婚姻是错误的,因为美貌随着岁月会流逝,只有爱情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4 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简与宾利,达西和伊丽莎白(1)简和宾利简是班纳特家的大女儿,她是美德的化身,善良貌美,温柔娴静,只是性格有点内向。

宾利是达西的好友,他富有、俊朗、慷慨、友善、热情随和,是典型的绅士。

两人在舞会上一见钟情。

简对婚姻的态度矜持慎重,她对感情的克制、含蓄导致宾利误会她对自己没有爱情。

她和宾利的爱情充满波折,随着故事的发展,双方的阶级差别和性格弱点开始成为感情的障碍。

宾利性格懦弱,优柔寡断,不够坚强和缺乏意志力,容易受周围人的影响;而简出身中产阶级,经济状况平庸。

宾利的妹妹为了家族的利益,反对宾利和简的爱情,而宾利由于不确定简对自己的感情,听从了妹妹和朋友的建议,放弃了自己的爱情。

在简对爱情和婚姻充满期待的时候,宾利不辞而别,简伤心却无法挽救自己的爱情。

宾利和简分开后,他们彼此想念对方,感情得到了加深,最终他们突破了财富和地位的差距,走向了婚姻。

奥斯丁为宾利和简的爱情安排了很多障碍,虽然两人从舞会上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但是简的含蓄克制和宾利的温和犹豫的态度造成了彼此的误解,加上身份和财富的差距,宾利家人和朋友的反对,使简和宾利的爱情充满曲折。

他们的爱情不是热烈的,而是平和的,简和宾利的婚姻是理性的,是以真挚的爱情为基础,并且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他们的婚姻是幸福美满的。

(2)伊丽莎白与达西这部小说的主线是男主人公达西傲慢的态度与女主公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而故事吸引人的要点在于达西与伊丽莎白鲜明的性格与语言上的冲突。

伊丽莎白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的姑娘,她美丽、活跃、智慧,内涵丰富,个性鲜明。

她看到了用财富和地位换取婚姻的时代特点,崇尚爱情,厌恶世俗的婚姻,反对为了金钱和地位而结婚。

因为对柯林斯没有爱情,她不顾母亲反对拒绝了柯林斯的求婚。

她的朋友夏洛蒂虽然明知与柯林斯结婚将是无趣的,却仍然嫁给了柯林斯,对此伊丽莎白是不赞同的,她做到了坚持自己,勇敢地追求爱情。

奥斯丁对伊丽莎白的描写体现了对当时男权社会的反抗,深刻反映了奥斯丁的维护女权的意识,和反对传统的勇气。

达西是很多中产阶级女孩心目中完美的丈夫,他外表俊秀,举止文雅,风度翩翩,性格含蓄拘谨,不擅长与陌生人交谈,再加上地位高,拥有巨额财富,给人傲慢的印象。

起初,达西认为伊丽莎白不够漂亮,家庭地位低下,举止不够文雅,不足以打动他。

他们初次见面时,达西对伊丽莎白态度傲慢,并不愿与她跳舞,由此形成了伊丽莎白对达西的偏见。

此外,威克姆对达西的中伤,使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越来越深。

随着接触增多,达西被伊丽莎白的聪慧可爱吸引并主动向其求婚,由于伊丽莎白较低的财富地位,达西觉得她一定会愉快地接受他的求婚,但是当伊丽莎白看到他脸上流露出一副肯定的神气时,十分愤怒,她斥责了他的没有礼貌,狂妄自大,言行傲慢,并断然拒绝了达西的求婚:“哪怕我一辈子找不到男人,也休想让我嫁给你”。

这里体现了爱情对婚姻的意义,即使条件再优越,傲慢地对待别人也是无法产生爱情的。

达西对伊丽莎白的求婚失败后,他经过细致的思考,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认真地去改正自己的缺点,并撮合了莉迪亚和威克姆。

伊丽莎白看到了达西的努力,看到了达西真实的内心和品格,对他的偏见也逐渐地消失了,并爱上了达西。

伊丽莎白和达西由最初的互相反感,到最终消除偏见与傲慢,走到一起。

他们的婚姻建立在爱情基础上,并有很好的经济基础,他们的婚姻是奥斯丁心目中最美满的婚姻。

综上,在小说《傲慢与偏见》中,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述,奥斯丁表达了她的婚恋观。

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婚姻的影响因素,爱情应该是美满婚姻的基础,以金钱或情欲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幸福的。

奥斯丁的观点体现了当时中产阶级女性的现实精神,也反映出男女不平等背景下女性卑微的社会地位,这部小说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爱情和婚姻的追求。

参考文献:[1] jane austen,pride and prejudice,珠海出版社,2004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