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案(完整版)-计算机基础

合集下载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硬件系统:
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
计算机软件系统:
举例说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使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有较深刻的印象。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一、教学内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2、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3、掌握键盘的使用,熟练掌握标准指法操作;
4、了解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编码。
二、教学基本要求
4)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
2、软件系统
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2)语言处理程序
(3)数据库管理系统
(4)网络管理软件
(5)常用的服务程序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在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支持下,为解决各类专业和实际问题而设计开发的一类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多媒体制作工具、各种工程设计和数学计算软件、模拟过程、辅助设计和管理程序等。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全部硬件、软件资源的程序。主要功能有: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的接口、硬件功能的扩充、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及管理等。
(2)语言处理程序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Basic语言、Pascal语言、C语言、Java语言等。
(3)实用程序
一些公用的工具性程序,如:编辑程序EDIT,调试程序DEBUG,诊断程序等。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功能、分类及发展,常见的微机操作系统及其发展。熟练掌握文件及文件夹的管理操作。了解Windows 2000控制面板与环境设置。掌握Windows 2000常用附件的使用。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教学过程及容一、导入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

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容(一)认识计算机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图1-1 台式电脑图1-2 笔记本电脑图1-3 一体电脑图1-4 平板电脑图1-5 掌上电脑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

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人工智能(6)计算机网络通信4、特点: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已超过40GB;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算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1、硬件系统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

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

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教案设计(优秀5篇)计算机教案1学生甲:媒体指的是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

过去,媒体传递信息的功能比较单一。

例如电话之能够传递声音,电报只能传递文字信息。

当今人们希望有一种具有“十八般武艺”的设备,能够传递多种信息。

这样的设备被称之为多媒体。

学生乙:作者运用中国的“媒人”的作用来举例说明了什么叫媒体,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教师追问:在你的家庭中有哪些多媒体呢?学生丁:可以看电视、听广播、打电话、发传真……还可以上网……现在还有许多的多媒体家庭中还没有,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的。

思考题四学生甲:作者通过人体各种器官与大脑的关系的阐述,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正如人的大脑与各器官的关系一样。

学生乙: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

说明方法。

把电脑比成了“司令部”,说明了电脑与多媒体的关系,使我们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思考题五学生甲:电子计算机发展的速度相当快,差不多每十年就产生一代新的电子计算机。

计算机的发展会越来越神。

学生乙:具有多功能的电脑的用途非常广泛。

作者运用了列举的方法,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电脑的重要作用。

学生丁:多媒体电脑功能巨大。

作者运用了一句谚语概括地说明“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不用走出家门,就能够了解天下发生的一切事情。

5、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内容。

二、思维拓展练习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计算机发展的进程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

那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能够神到什么程度呢?请你展开大胆的想象,设计出新型的电脑。

把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草图画在纸上。

2、朗读课文。

汇报交流。

附:板书设计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教案点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脑的功能越来越多了。

拥有电脑的家庭也越来越多了,电脑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

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和交流,学生能比较轻松地了解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有关计算机的知识。

教师在第二课时用了较充裕的时间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用计算机操作方面的知识演示给大家,并展示了自己使用电脑制作的作品,这样做,激发了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欲望,使计算机真正为我们服务。

计算机基础(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完整版)第一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里程碑。

1. 第一阶段:机械计算机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计算机来处理数学问题。

最早的机械计算机之一是由法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

差分机是一种用于计算多项式和表格的机器,虽然它没有实现商业化,但它为后来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第二阶段:电子计算机时代(20世纪40年代60年代)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标志着计算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之一是ENIAC,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约翰·莫克利和约翰·普雷斯珀·埃克特设计。

ENIAC是一种巨大的电子计算机,用于军事计算。

随后,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商业和科学领域,如UNIVAC和IBM 701等。

3. 第三阶段:个人计算机时代(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问世使得计算机进入了大众生活。

苹果公司的Apple II和IBM的PC是早期个人计算机的代表。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得计算机变得更加便捷和可访问,人们可以在家中或办公室中使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任务。

4. 第四阶段:互联网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兴起使得计算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访问信息和进行在线交流。

计算机开始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工作和生活方式。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创新和突破,从机械计算机到电子计算机,再到个人计算机和互联网时代,计算机不断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将继续发展,为人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

计算机基础(完整版)第一部分: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重要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里程碑。

1. 第一阶段:机械计算机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机械计算机来处理数学问题。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教案名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四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的操作系统、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知道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掌握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方法。

3.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

难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3. 演示:通过操作计算机,向学生展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环境、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4. 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尝试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练习使用操作系统。

5. 讲解:讲解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方法,强调操作规范。

6. 练习:让学生再次动手操作计算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计算机基础知识1. 发展历程2. 基本组成硬件软件3. 操作系统4. 启动与关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有哪些?(2)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有哪些?(3)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方法是什么?2. 答案:(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硬件,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

(2)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桌面环境、文件管理、系统设置等。

(3)计算机的启动方法:打开电源开关,等待计算机自检完成,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计算机的关闭方法:“开始”菜单,选择“关闭”选项,等待计算机安全关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组成和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了计算机的启动与关闭技巧。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   教案(完整版)

《计算机基础》教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教学过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首页系(部)名称:教研室名称: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科学版)电子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史1.2 计算机的分类与特点1.3 计算机硬件系统1.4 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概述2.2 Windows操作系统2.3 Linux操作系统2.4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概述3.2 网络协议与网络结构3.3 Internet的基本应用3.4 网络安全与防护第四章:程序设计基础4.1 程序设计概述4.2 算法与数据结构4.3 常见编程语言及其特点4.4 编程实践第五章:数据库系统5.1 数据库概述5.2 关系型数据库5.3 SQL语言5.4 数据库应用实例第六章:计算机组成原理6.1 计算机体系结构6.2 中央处理器(CPU)6.3 存储器层次结构6.4 输入输出系统第七章:计算机图形学7.1 计算机图形学概述7.2 图形表示与变换7.3 图形绘制算法7.4 计算机动画与虚拟现实第八章:算法设计与分析8.1 算法概述8.2 算法设计方法8.3 算法分析与评价8.4 常用算法及其实现第九章:软件工程9.1 软件工程概述9.2 软件开发过程与管理9.3 软件设计与测试9.4 软件项目管理第十章:计算机应用领域10.1 计算机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2 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10.3 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0.4 计算机在教育与娱乐领域的应用第十一章:计算机编程语言11.1 编程语言概述11.2 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与分类11.3 面向对象编程11.4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使用第十二章:软件工具与开发环境12.1 软件工具的分类与作用12.2 集成开发环境(IDE)12.3 版本控制系统12.4 软件开发辅助工具的使用第十三章:数据库管理系统13.1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13.2 关系型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13.3 数据库查询语言SQL13.4 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第十四章:大数据与数据挖掘14.1 大数据概述14.2 数据挖掘技术14.3 常用大数据处理工具与技术14.4 大数据应用案例分析第十五章: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15.1 网络安全概述15.2 计算机病毒与恶意软件15.3 数据加密与安全协议15.4 信息安全策略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涵盖了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知识,重点和难点如下: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基础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计算机概述1.1 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计算工具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如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集成电路时代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解释计算机的定义,即能够执行预定义的算术或逻辑运算,并处理数据的设备。

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1.3 计算机的分类与应用介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超级计算机等。

讲解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科学研究、工业生产、教育等。

第二章:操作系统2.1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功能解释操作系统的定义,即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

讲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资源管理、用户界面、程序管理等。

2.2 常见操作系统简介介绍Windows、macOS、Linux等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与使用场景。

讲解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与优缺点。

2.3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讲解如何启动与关闭计算机。

介绍如何使用文件管理器、桌面环境、应用程序等。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3.1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即通过通信链路连接多台计算机的系统。

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如网络接口卡、路由器、交换机等。

3.2 网络协议与网络分层模型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即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规则与标准。

介绍常见的网络分层模型,如OSI模型与TCP/IP模型。

3.3 网络的基本操作与安全讲解如何连接网络,如通过有线连接、无线连接等方式。

介绍网络安全的常见问题与防护措施,如防火墙、病毒防护软件等。

第四章:计算机软件4.1 软件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软件的定义,即用于控制计算机硬件与执行特定任务的程序。

讲解软件的分类,如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4.2 常用软件简介介绍常用软件的功能与使用场景,如文本编辑器、图像处理软件、办公软件等。

讲解如何安装、使用与卸载软件。

4.3 软件的开发与维护讲解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学期授课计划教师: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这是同学们学习计算机的第一门课程,通过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以前对计算机的了解学习情况,让同学们了解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介绍本门课程的内容及学习安排,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和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课程中开始学习。

三、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1.第一台计算机:“ENIAC”1946年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一代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时代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可简单介绍我国计算机的发展)3.计算机的特点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能力强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能力具有自动执行程序的能力(二)计算机的典型应用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过程控制4.计算机的辅助功能(CAI、CAD、CAM)5.计算机网络6.人工智能四、巩固新课: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应用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点名,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三、讲授新课(一)计算机系统结构(五大部件)1.计算器:计算机中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2、控制器:用以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各部件自动、连续执行各条指令3.存储器:用来保存各类程序和数据信息4.输入设备:用于从外界将数据、命令输入到计算机的内存供计算机处理5.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转换成处界能够识别和使用的数字、文字等信息。

(二)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原理(三)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1.字长:计算机运算部件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2.速度3.存储系统容量存储容量以字节为单位,1个字节由8位二进制位组成位(Bit)字节(Byte)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提问:1MB容量能存储多少汉字?4.可靠性5.可维护性6.性能价格比(四)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面大部件,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2)存储器1)内存储器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计存储器2)外存储器:磁盘、光盘、磁带等(3)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光笔等(4)输出设备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液晶显示器(LCD)打印机(5)总线:指系统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2.计算机的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2)应用软件(五)计算机的基本配置和常见的外部设备四、巩固新课: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3.计算机的软硬件系统五、布置作业: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2、计算机系统三、讲授新课(一)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1.进位计数制(计数制)将数字符号按序排列成数位,并遵照某种低位到高位的进位方式计数来表示数值的方法。

2.十进制十进制是最常使用的一种计数制,规则是“逢十进一”基数:每个数位所能使用的符号个数,称为基数。

基数为10的计数制称为进进制。

位权:每个数位上1代表的确定数值称为位权。

十进制中数字1在个位上表示1(100),在十位上表示10(101),在百位上则表示100(102)一个十进制数表示:如:1234可展开为:1*103+2*102+3*101+4*100254.87可展开为:2*102+5*101+4*100+8*10-1+7*10-23.二进制基数为2的计数制就称为二进制基数:2位权:2n(二)数制间的转换1.二进制的优点技术实现简单简化运算规则适合逻辑运算易于进行转换2.各种进制的后缀B:二进制D:十进制H:十六进制O:八进制3.将二进制数转换成对应的十进制数1101B=1*23+1*22+0*21+1*20=8+4+1=13D 1011.01B=1*23+1*21+1*20+1*2-2=8+2+1+0.25=11.25D4.将十进制转换成对应的二进制例:将11D转换为二进制11/2=5 余1最低位5/2=2 余12/2=1 余01/2=0 余1最高位11D=1011B对整数部分用“除2取余”法,即将整数部分反复用2除,直到商为0,再将余数依次排列,先得出的在低位,后得出的在高位。

例:求0.625的二进制数0.625*2=1.25 取整1最高位0.25*2=0.5 取整00.5*2=1.0 取整1最低位小数为0,转换结束先取整数在高位排列,则0.625D=0.101B例:将58.5D转换为二进制数①先求整数部分:“除2取余”58/2=29 余0 最低位29/2=14 余114/2=7 余07/2=3 余13/2=1 余11/2=0 余1最高位②再求小数部分:“乘2取整”0.5*2=1.0 取整1③整数小数相拼58.5D=111010.1B四、巩固新课1.二进制的概念2.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五、布置作业: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二进制三、讲授新课(一)数据信息的编码表示1.基本术语(1)数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的符号的集合都称为数据(2)信息:有意义的数据的内容。

指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得到的有价值的知识。

(3)位(bit):指一位二进制的数码(0或1),是计算机中表示信息的数据编码中的最小单位。

(4)字节(byte):8位二进制数字表示一个字节,字节是存储系统中最小的存取单位。

(5)字长:计算机一次能处理的二进制位数,字长取决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2.数值数据的表示同一计算机中,数据的长度通常是固定统一的,不足部分用“0”填充。

数的正负号,通常在二进制数最前面规定一个符号位,“0”表示正,“1”表示负。

3.字符的表示要使计算机能处理、存储字符信息,首先必须用二进制“0”、“1”代码对字符进行编码。

N位二进制代码可以表示2n个不同的字符。

ASCII编码: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可表示27=128个字符汉字编码GB2313-1980 汉字交换码简称国标码(二)计算机的维护和安全1.计算机的一般维护和安全使用2.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计算机病毒实质上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入侵计算机系统的有害程序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破坏性、传染性、寄生性、隐蔽性和欺骗性识别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的分类病毒的消除软件方法、硬件方法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四、巩固新课1.ASCII码 2.计算机病毒五、布置作业:教案首页一、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1、数据信息的编码2、计算机病毒3.计算机安全三、讲授新课认识中文版Windows XP和新增功能鼠标的使用鼠标的把握方法鼠标的使用方法(1)指向:移动鼠标使指针接触到屏幕上的某个目标(2)单击:用食指快速按下鼠标左键后再快速弹起(3)双击:用食指快速连续地按两下鼠标左键(4)右击:即单击鼠标右键,用中指按下鼠标右键,快速弹起(5)拖动:按住左键移动鼠标到目标后释放左键(6)右键拖动:按住右键移动鼠标。

Windows XP 桌面桌面图标任务栏桌面背景“开始”菜单窗口操作程序运行后一般会打开窗口。

窗口可以关闭、改变大小、移动、最小化到任务栏或最大化到整个屏幕上。

窗口操作是Windows XP中最基本的操作窗口的组成(1)标题栏(2)菜单栏(3)工具栏(4)工作区(5)控制菜单按钮(6)窗口控制按钮(7)滚动条(8)状态栏窗口的类型(1)应用程序窗口(2)文档窗口窗口的操作(1)窗口的打开与关闭(2)打开多个窗口(3)不同窗口的切换(4)窗口的基本操作:移动、改变大小、排列对话框操作对话框是一种特殊的窗口,它是系统或应用程序与用户进行交互、对话的场所。

对话框包含的各种元素如下:命令按钮、单选按钮、复选框、文本框、下拉式列表框、列表框、微调器、滑块、页面式选项卡菜单操作下拉式菜单弹出式菜单任务栏操作1.“开始”菜单2.“快速启动”工具栏3.活动程序按钮4.指示器四、巩固新课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案首页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桌面及任务栏窗口的操作对话框的操作三、讲授新课(一)文件系统概述文件是按一定形式组织的一个完整的、有名称的信息集合,是计算机系统中数据组织的基本存储单位。

文件中可以存放应用程序、广本、多媒体以及数据等信息。

为便于管理文件,把文件进行分类组织,并把有着某种联系的一组文件存放在磁盘中的一个文件项目下,这个项目称为文件夹或目录。

资源管理器中的文件夹结构称为“树型结构”文件的命名文件名一般由文件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

文件的名称最多可以由255个字符构成文件名中不能下列符号?\ / * “‘ < >文件名中可以包含多个“.”分隔符,最后一个分隔符后面内容就是文件的扩展名,表示文件类型同一文件夹中不能有名称相同的文件文件的类型和图标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文件,系统将文件分成若干类型,每种类型有不同的扩展名与之对应。

(二)启动和退出“资源管理器”(三)管理文件和文件夹1、查看方式资源管理器左侧“文件夹”窗格显示文件夹树,右侧显示当前文件夹内容窗口中的所有文件和文件夹名2、文件管理查找文件选定文件(文件夹)选择单个文件或文件夹选择一组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选择不相邻的文件或文件夹选择所有文件和文件夹新建文件或文件夹移动文件与文件夹使用命令移动文件和文件夹使用鼠标拖放移动文件与文件夹使用剪贴板移动文件与文件夹复制文件与文件夹使用命令复制文件与文件夹使用鼠标拖放复制文件与文件夹使用剪贴板复制文件与文件夹删除文件与文件夹重命名文件与文件夹四、巩固新课五、布置作业:课后习题教案首页清点人数,安定课堂秩序二、复习旧课1、资源管理器的认识2、文件及文件夹的概念3、文件及文件夹的各种操作三、讲授新课(一)运行程序1、应用程序的启动(1)“开始”菜单的“所有程序”中启动应用程序(2)“开始”菜单中的“运行”命令(3)用快捷图标方式,直接双击桌面或文件夹中的应用程序图标即可2、关闭程序(1)单击程序窗口的“关闭”按钮,或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2)按ALT+F4键(二)任务管理1、启动“任务管理器”同时按CTRL+ALT+DEL键,或右击任务栏上的空白区域,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任务管理器”命令,就会打开“任务管理器”窗口2、管理应用程序在“任务管理器”窗口中,单击“应用程序”选项卡1、结束任务2、切换任务3、启动新任务(三)程序的安装和卸载打开“控制面板”,其中提供了一个添加和删除应用程序的工具“添加/删除应用程序”,通过它可以完成以下工作:1、添加新程序2、更改或删除程序3、添加/删除WINDOWS组件(四)用户管理WINDOWS XP中,不同的人可以建不同的用户帐户和密码,有三种类型的用户帐户:系统管理员帐户、来宾帐户和受限帐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