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功能评估

合集下载

肝功能10项

肝功能10项

肝功能10项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进行代谢、分解、合成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能力。

肝功能的评估一般包括十个方面。

1.肝酶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酶的活性在一定范围内,若超出正常范围则可能说明肝细胞损伤。

2.胆红素:胆红素是由肝脏代谢并排泄的一种黄色物质。

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表现。

3.白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白蛋白含量稳定,若减少可能说明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4.谷氨酰转肽酶(GGT):GGT 是一种与肝脏胆道有关的酶。

血液中 GGT 含量异常增高可能是由于肝脂肪变性、肝胆道堵塞等原因引起的。

5.尿素:尿素是肝脏代谢蛋白质时产生的代谢废物,通过肾脏排泄体外。

如果尿素含量异常增高,可能说明肝脏代谢功能有问题。

6.凝血功能: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维持凝血功能的平衡。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是肝脏疾病的表现。

7.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一种脂类物质,肝脏是其合成和分解的主要地方。

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异常增高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有关。

8.甘油三酯(TG):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主要脂类物质,肝脏参与合成和分解过程。

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异常增高可能与肝脏功能异常相关。

9.总蛋白:总蛋白是血液中的主要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总蛋白含量稳定,若减少可能说明肝脏合成功能受损。

10.胆汁酸:胆汁酸是肝脏生成并排泄的胆汁成分之一,具有消化脂肪的功能。

血液中胆汁酸含量异常增高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有关。

通过对上述十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可以综合判断肝脏代谢、合成和排泄等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肝功能储备功能评估标准

肝功能储备功能评估标准

肝功能储备功能评估标准
肝功能储备功能评估主要是通过测定血液中一些肝脏功能相关指标的水平来判断肝脏的储备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评估标准有以下几种:
1.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等。

正常值的范围会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参考范围而有所差异。

2. 无机胆汁酸:正常范围一般为 0.3-10.0 μmol/L。

3. 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于评估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

正常范围一般为 PT 为11-12.5 秒,APTT 为 25-35 秒。

4. 血清皂化试验(TT):血清皂化试验可以评估肝脏合成胆汁酸的功能。

正常范围一般为 20-55 s。

5. 胆红素结合能力:用于评估胆红素的结合能力,正常范围一般为 80-100 μmol/L。

这些指标的异常值可能提示肝脏储备功能不正常,但具体的评估需要结合个体的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指标来综合判断。

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对于了解肝功能的状况、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果怀疑肝脏储备功能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的检查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肝脏功能评估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肝脏功能评估的常用指标有哪些?肝脏是人体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整体健康。

为了评估肝脏健康状态,医学领域发展出了一系列常用的指标。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肝脏功能评估指标:1.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细胞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有以下几个:- 谷丙转氨酶(ALT):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胞浆中,当肝细胞受损时释放到血液中,是常用的评估肝细胞损伤的指标。

- 谷草转氨酶(AST):存在于肝细胞、心肌和红细胞中,当肝细胞受损时也会释放到血液中,常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及心肌损伤。

- 总胆红素(TBil):主要是胆红素的变形物,可以反映肝脏的排毒功能,用于判断胆红素代谢是否正常。

- 白蛋白和总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总蛋白则包括了所有血浆中的蛋白质,二者可以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

2. 肝脏代谢指标肝脏在人体内参与了多种代谢反应,以下是一些与肝脏代谢相关的常用指标:- 血糖:肝脏对血糖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血糖值可以反映肝脏的糖代谢功能。

- 胆固醇:肝脏参与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胆固醇的变化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功能。

- 甘油三酯:肝脏合成和清除甘油三酯的能力可以通过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浓度来评估。

3. 肝脏血液循环指标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参与了血液循环和过滤的过程,以下是一些与肝脏血液循环相关的常用指标:- 胆碱酯酶(CHE):CHE存在于肝细胞表面,检测其水平可以反映肝脏的血浆蛋白合成和肝血流情况。

- 门脉压力:门脉是从腹部器官带回的血液经过的管道,门脉压力可以反映肝脏的血液循环情况和肝脏的静脉阻塞程度。

除了以上常用的指标外,还有一些肝脏组织学检查、肝功能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可以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单一指标的异常并不能得出确诊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估。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内脏器官,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合成代谢、解毒排泄、免疫调节等。

肝脏功能的评估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脏功能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相关指标、评估方法和结果解读。

一、相关指标1.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

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水平应该在一定范围内,超出范围可能意味着肝脏功能异常。

2. 肝脏代谢指标肝脏代谢指标是评估肝脏合成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尿素氮(BUN)、肌酐(Cr)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和排泄功能的情况。

3. 肝脏解毒指标肝脏解毒指标是评估肝脏解毒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胆碱酯酶(ChE)、尿胆原(URO)、尿胆红素(UBIL)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解毒排泄功能的情况。

二、评估方法1. 临床症状评估通过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了解肝脏功能是否异常。

2. 影像学检查肝脏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进一步判断肝脏是否存在异常。

3.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可以获取肝功能指标、肝脏代谢指标和肝脏解毒指标的水平,进而评估肝脏功能是否正常。

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尿常规等。

4. 肝脏活检肝脏活检是通过取出一小块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脏的病变情况,对于评估肝脏功能异常的原因有重要意义。

三、结果解读根据上述评估方法获得的指标水平,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对肝脏功能进行评估和判断。

1. 肝功能指标异常如果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可能表示肝细胞损伤;如果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升高,可能表示肝胆排泄功能异常。

体格检查-肝脏评分标准

体格检查-肝脏评分标准

体格检查-肝脏评分标准肝脏评分标准是一种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脏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对肝脏的触诊、听诊和观察等操作,医生可以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判断肝脏的病变程度和功能损伤情况。

触诊在触诊过程中,医生会用手轻轻按压患者的腹部,以检查肝脏的大小、质地和敏感度。

根据触诊结果,将肝脏评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Grade 0:正常肝脏,无异常感觉;- Grade 1:肝脏轻度肿大,或有一定质地改变;- Grade 2:肝脏中度肿大,或有明显质地改变;- Grade 3:肝脏明显肿大,可触及脾肿大;- Grade 4:肝脏严重肿大,可触及其他腹部器官的移位。

听诊通过听诊患者的腹部,医生可以判断肝脏的血流情况和可能存在的异常声音。

根据听诊结果,将肝脏评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Grade 0:正常肝脏,无异常血流和声音;- Grade 1:轻度血流改变或异常声音;- Grade 2:中度血流改变或异常声音;- Grade 3:明显血流改变或异常声音;- Grade 4:严重血流改变或异常声音。

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医生会注意患者腹部的外形、色泽和脉络的情况,以及有无腹水等症状。

根据观察结果,将肝脏评分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Grade 0:正常肝脏,无明显异常;- Grade 1:轻度黄疸或脐周红色斑;- Grade 2:中度黄疸或全腹红色斑,或有明显脉络扩张;- Grade 3:严重黄疸或腹水;- Grade 4:极度黄疸或严重腹水。

结论通过以上的触诊、听诊和观察评分,医生可以综合判断患者的肝脏状况,并作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请注意,肝脏评分标准仅为参考,具体评估结果需结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等综合判断。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承担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排泄、合成、解毒等。

肝脏功能评估是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状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脏功能评估的标准格式,包括评估项目、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的解读。

一、评估项目1. 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肝细胞内外胆红素代谢的状况以及肝脏合成功能的情况。

2. 肝脏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可以评估肝脏的肿大、结节、囊肿等病变情况。

3. 肝脏活检:通过穿刺肝脏获取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肝脏的病理类型和程度,评估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和肝细胞损伤情况。

4. 肝功能影像学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评估肝脏的病变和功能状态。

5. 肝脏特殊功能检查:包括肝脏解毒功能、合成功能、排泄功能等的检测,如乙醇代谢试验、胆汁酸合成试验等。

二、评估方法1. 采集血液样本:通过静脉采血,将血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血液样本的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2. 肝脏超声检查:患者躺平,将超声探头涂抹适量的凝胶后,放置在肝脏区域,通过超声波的传导来观察肝脏的形态和血流情况。

3. 肝脏活检: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穿刺肝脏获取组织样本,经过特殊处理后送往病理科进行病理学检查。

4. 肝功能影像学检查:根据具体检查方法的要求,患者需要进入相应的设备中进行检查,如MRI机或CT机。

在检查过程中,患者需要保持安静和配合。

5. 肝脏特殊功能检查:根据具体检查方法的要求,患者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如乙醇代谢试验需要患者饮用一定量的乙醇后进行呼气乙醇测定。

三、评估结果解读1. 肝功能指标:正常范围内的指标值表明肝脏功能正常。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肝脏功能评估是一种用于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方法。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代谢、排泄、合成和储存等。

因此,评估肝脏功能对于诊断和治疗肝脏疾病非常重要。

肝脏功能评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包括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1. 临床症状评估:医生可以通过问询患者的症状来初步评估肝脏功能。

常见的肝脏疾病症状包括黄疸、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异常。

2.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实验室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白蛋白等)、凝血功能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等)和肝炎病毒标志物(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核心抗体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

3.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肝脏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扫描、MRI和肝脏弹性成像等。

这些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肝脏的大小、形态、血流动力学和肿瘤等病变。

4. 肝活检:肝活检是通过取得肝脏组织样本来评估肝脏功能和病变的方法。

肝活检可以提供最准确的肝脏病理诊断,但由于其创伤性和并发症风险,普通只在其他检查无法明确诊断时才进行。

根据上述方法,医生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肝活检结果,来确定肝脏功能的健康状况。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肝脏功能评估只是评估肝脏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不能单独作为诊断肝脏疾病的依据。

如果怀疑肝脏功能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全面的肝脏检查和评估。

总之,肝脏功能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肝脏健康状况,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通过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肝活检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准确评估肝脏功能,提高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

肝脏功能评估肝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代谢、排毒、合成蛋白质和激素等。

因此,对肝脏功能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

肝脏功能评估通常通过一系列检查来完成,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肝脏功能评估方法。

1. 肝功能指标检查:肝功能指标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的常用方法。

常见的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

正常情况下,这些指标的数值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数值异常高或低,可能表示肝脏功能异常。

2. 肝功能影像学检查:肝功能影像学检查是通过影像学技术来评估肝脏功能。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CT扫描和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检测肝脏内部的异常情况,如肿瘤、囊肿等。

此外,肝功能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评估肝脏的血液供应情况,如肝动脉血流量、门静脉血流量等。

3. 肝活检:肝活检是通过取得肝脏组织样本,进行组织学检查,评估肝脏的病理变化。

肝活检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肝脏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如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然而,肝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应用中需要谨慎考虑。

4. 肝功能评分系统:肝功能评分系统是一种综合评估肝脏功能的方法,通过将多个指标综合计算得出一个评分,来判断肝脏功能的好坏。

常用的肝功能评分系统包括Child-Pugh评分和MELD评分。

这些评分系统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史等因素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总结起来,肝脏功能评估是通过一系列检查来评估肝脏的代谢、合成和排泄功能的方法。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肝功能指标检查、肝功能影像学检查、肝活检和肝功能评分系统。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是否正常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疗肝脏疾病,对于维护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修正,得出了新的MELDNa评分:MELD-Na=MELD - Na-0.025MELD(140-Na)+140。

新的MELD-Na评分可以更好地预测自登记后90天内的死亡率,当血钠在1 25mmol/L~140mmol/L这一区间时,血钠每降低1mmol/L,死亡的风险就会升高5%。

三、CT体积计算
基于肝脏移植的需要,Urata等在1995年总结了96例日本患者的数据,得到了标准肝脏体积的计算公式,成人单位体重的肝脏体积为20.5±1.9ml/kg,单位体表面积的肝脏体积为712.0±51.2ml/m2,同时肝脏重量和体积之间存在1.19ml/g的转换系数。

欧美各国学者也已总结出了不同种族人群的肝脏体积(或重量)
与体重(或体表面积)之间的计算公式,但各种族人群的公式不一定通用。

活体肝移植的经验告诉我们,全肝30%~35%的剩余体积对供体是较为安全的。

一般意义上认为40%的估计标准肝体积或移植物受体重量比为0.8%的供肝对受体是必需的,小于这一低限则容易发生小肝综合征,但目前已有报道的肝移植术后存活的体积极限为受体体重的0.5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T体积计算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出解剖性肝切除后的剩余肝体积。

但肝脏实质病变对肝功能的影响却无法从CT作出准确的判断,CT所能显示的仅仅是肝脏的形态和体积。

因而,在活体肝移植供体的术前评估中,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依然是常规术前项目,在合并肝脏实质病变的肝脏肿瘤安全
切除范围的评估中仍需要更多地依赖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

四、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功能显像技术
从前面介绍的几种肝功能评估方法可以看出,除了CT三维成像技术能计算出剩余肝的体积,其余评估均无法预测术后剩余肝脏的功能。

另外,在肝脏病变情况下体积并不能代表功能,故目前尚缺乏一种三维的肝脏功能评估系统,应用该系统,可模拟手术切除,并能反映出剩余肝脏的功能,最后用以推算出手术风险
供临床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应用去唾液酸糖蛋白类似物GSA/NGA(galactosyl human serum albumin/neogalactosyl albumin)特异性结合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
sialoglycoprotein Receptor, ASGPR)的特点开展了此方面的工作。

ASGPR特异地存在于哺乳动物肝细胞表面,将糖蛋白从血液中摄取并转运到肝细胞的溶酶体,分解为氨基酸,维持血浆糖蛋白的动态平衡。

在肝炎、肝硬化等病理状态下ASGPR水平下降,肝细胞癌细胞内ASGPR水平很低,而肝转移癌没有该受体,梗阻性黄疸患者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没有达到肝硬化时的水平。

用放射性核素标记ASGPR的特异性配体,采用SPECT技术可以定量地反映ASGPR的功能状态及其在肝脏的三维分布。

针对ASGPR的特异性显像剂包括99m Tc-NGA、99m Tc-GSA等。

99m Tc-NGA由Vera等人合成,因99m Tc与NGA存在一定比例的非特异性结合,且其稳定性不够理想。

Kud o等人于1991年率先合成出了99m Tc-GSA,在NGA分子中加入4-6个DTPA分子,通过DTPA螯合99m Tc,使得稳定性增强。

根据99m Tc -GSA的SPECT图像,可以得到评价肝脏功能储备的参数和肝脏功能的三维分布。

关于99m Tc -GSA显像肝功能参数的计算,目前主要包括两大类:(1)以不同时间心、肝放射性比值HH15和LHL15两个参数来代表肝功能,这类方法计算简便,且多数学者发现其与血清学肝功能指标存在相关性,并能用于预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但因需要划出肝、心感兴趣区,故其计算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机性;(2)建立药代动力学模型,通过非线性曲线拟合的方法得到受体浓度(R 0)、受体总数(Rtotal)、最大清除率(GSA-Rmax)等参数,可以定量地评估有功能的肝细胞的数量,并与传统的肝功能检查指标以及Child评分成正相关,部分学者已在临床应用。

因模型中所涉及的参数过多,计算过程过于复杂,虽相关的课题组开发了数据处理软件但也存在不稳定性,故只适用于部分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合作,在总结现有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简单的两室药代动力学模型,并获得了新的评价参数:摄取指数(uptake ind ex,UI),其计算过程稳定可靠。

经过对40多例患者的分析发现,UI值与传统的血清学肝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

目前的结果提示,UI<0.6时,存在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在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同清华大学合作,初步建立了计算机程序,获得了肝脏的三维立体功能影像,并可在此程序的界面上模拟手术切除,计算出各部分肝脏功能的比例,为进一步获取模拟肝脏切除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指数打下基础。

五、其他方法
透明质酸盐(hyaluronate acid, HA)主要反映肝窦内皮细胞的功能,其与肝硬化的程度成正相关,且肝切除术及经皮经肝门脉右支栓塞术后1小时即显著高于术前,门脉右支栓塞术后左肝代偿性增生的能力与术前HA水平成负相关。

HA与ICGR15、肝细胞生长因子、前白蛋白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半乳糖清除试验(galactose elimination capacity, GEC),为口服半乳糖(0.5mg/kg)后序贯抽血查血清半乳糖浓度,从而用于评估各种肝病状态下肝脏的储备功能。

Redaelli等报道在258例患者中,GEC高于6mg/min/kg则与存活时间显著相关,低于4mg/min/kg时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

也有学者将GEC用于活体肝移植受体和供体术后肝功能的评估,但GEC仍无法准确评估肝脏安全切除范围。

小结
总之,在对肝脏占位合并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前,对肝脏储备功能、术后剩余肝脏功能进行较准确的评估非常重要。

我们目前尚在使用的术前全肝功能指标与临床经验的结合,以及通过CT进行剩余肝脏体积的计算都存在着一定的缺憾,有待于改进。

基于ASGPR的三维肝脏功能显像技术可能是一个有前途的方式,目前尚未完全成熟。

随着人们对于ASGPR配体研究的逐渐深入,新的更加符合肝脏代谢特点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将会被开发出来,希望以后能为肝脏切
除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另外,只有在术前术后强化代谢管理,配合手术方式和技巧的改进,才可能发挥各种评估方法的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