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刘松年无上神品《雪溪举网图》
南宋时期刘松年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

南宋时期刘松年十九幅精品绘画赏析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待诏画院,历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1163—1224)为御前画师,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得到奖赏,赐予金带。
擅画人物、山水,师从宋英宗女祁国长公主驸马张训礼(本名张敦礼),而名声盖世,被誉为画院人中“绝品”。
刘松年也是位爱国画家,曾苦心孤诣画《便桥会盟图》,希望朝廷效法唐太宗战胜强敌,而不要效法唐高祖之逃跑投降政策;他还画《中兴四将图》,表彰岳飞、韩世忠等民族英雄之伟绩。
后人把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
这里介绍刘松年绘画,他的主要作品有《四景山水》《天女献花图》《罗汉图》《中兴四将图》《醉僧图》《雪山行旅图》《青绿山水》《斗茶图》《瑶池献寿图》《秋窗读书图》《雪溪举网图》《博古图》《秋林纵牧图》《唐五学士图》《补衲图》《十八学士图》《溪亭客话图》《花园村图卷》《九老图》等。
刘松年(约1131-1218),号清波,南宋画家,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宅口人。
刘松年与刘龟年兄弟随父亲宦居钱塘清波门,以住地自号刘清波,因清波门又称南“暗门”,故外号宋“暗门刘”。
刘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南宋时期刘松年《四景山水图》赏析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绢本设色共四段,每段均纵41.3厘米横69.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四景山水图》为四段,分别绘有当时杭州春、夏、秋、冬四时景象,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勾描庭院台榭,4段均无款印。
全卷书风精巧,彩绘清润,季节渲染十分得体,笔墨苍逸劲健。
春景画堤边庄院。
桃李争妍,嫩柳成荫,远山迷朦不清,杂树小草很有生机,给人以春意盎然、心情舒展的审美感受;夏景画湖边之水阁凉亭。
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秋景画老树经霜,朱紫斑烂。
宋高清团扇辑录鉴赏——山水卷

宋高清团扇辑录鉴赏——山水卷宋画之美,美在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宋画散落在哪里?保存至今的上千件宋画,散布在中国、美国、日本的博物馆美术馆私人等200多个收藏机构。
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在《图说中国绘画史》一书中赞叹宋画之美:“在他们的作品中,自然与艺术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以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艺术家好像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自然,以惊叹而敬畏的心情来回应自然。
他们视界之清新,了解之深厚,是后世无可比拟的。
”▲北宋王诜玉楼春思图此图画水殿楼阁、渔舟、古松和江亭,本幅无名款,清代梁清标题签为王诜之作,然而将此作与王氏传世作品对照,并无多少相同之处。
惟据图上小楷书“鱼游春水”一阕,词意与画意吻合,从书法风格考察,可能为宋高宗赵构以后宫廷常见的书体,故推测此画系同时代所绘,是宋代画院的佳作。
画上钤有“宣统御览之宝”等收藏印章。
▲北宋夏明远楼阁图▲宋佚名长桥卧波图图中高架平湖的木桥刻画精微,与波澜不兴的水纹相映成趣。
画面大片的空白使得作品兼具坚实与空灵之美,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给观者以“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想象空间。
▲北宋燕文贵江邨图▲南宋夏圭烟岫林居图该图为《宋元集锦册》之一,左下方署有“夏圭”二字款,钤有明清收藏家项元汴、高士奇等藏印共五方,曾经《书画鉴影》著录。
全图笔墨苍润,水墨淋漓,构图洗练,层次分明,为夏圭小景画精作。
▲北宋王诜莲塘泛舟图水阁以细笔勾勒,刻画精微,设色淡雅,虽大不盈尺却美仑美奂。
此图高度写实的绘画风格继承了北宋画院的传统,而莲塘的迷濛与空灵增添了画面亦真亦幻的抒情效果。
▲南宋李嵩水末孤亭图▲北宋许道宁云关雪栈图图绘山野雪景,天色阴沉,近景危岩寒林,一人赶着牲口,走在山涧的栈道上。
山腰有几间茅屋点缀。
栈道虬曲伸进山中,给人以深远之感。
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宋代雪景山水画高清图赏析

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宋代雪景山水画高清图赏析《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宋代,传刘松年,绢本墨笔,手卷,纵41.6厘米,横241.3厘米,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画心14105x2705像素高清大图《溪山雪意图卷》绘雪后溪水两岸的景色,平坡低冈、溪桥村舍,已是银装素裹;枯木、乔松、林竹错落,泉水湍急;有舟静泊岸边,冈坡上一人冲寒担物而行,全图将雪霁清冷寒寂的画意很好地表达了出来。
画家于树石屋舍用笔一丝不苟,画风整饬、谨严。
此图很久以来被视为北宋画家高克明的作品,实则依画卷采用近景构图、冈阜坡石用斧劈皴等特点来看,应为南宋前期的作品。
从笔墨技法来看,疑似南宋山水大家刘松年摹笔。
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画心第一段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画心第一段局部图《溪山雪意图卷》旧题高克明,无款,画首题“高克明”三字,画尾书有“景祐二年少监簿臣高克明上进”(中国画鉴定组鉴定为后人所加),非高克明所作,是南宋画家所作。
画面左上角有“州牟氏书斋清玩”的题记,拖尾有吴宽跋。
卷中钤“宣统御览之宝”红纹圆印、“嘉庆鉴赏”白纹圆印、“嘉庆御览之宝”红纹圆印,卷头有“石渠宝笈”、“石渠三编”,卷尾有“清沐堂画”红纹方印、“三希堂精鉴印”红纹长印,还有明朱棡、王世贞等印,一部分印款不清,经《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从印跋可知明朝流经朱棡、吴宽、王世贞等人。
清朝进入内府收藏。
明以前流传经过不明。
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画心第二段传刘松年《仿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画心第二段局部图高克明的山水画创作,大多是从实地观察获得素材,复经自己深思熟虑、苦心经营中得来,并不专师于一家,却能注意采撷诸家之美,参成一艺之精,自为体格,颇有创新的味道。
高克明的绘画成就,在当时已得到公认。
《宋朝名画评》将其作品列为妙品第一,认为:“高克明铺成景物,自成一家,当代少有。
”《溪山雪意图卷》对溪山雪后的清寒景色描绘的淋漓尽致。
刘松年南宋四家之一,住江南画江南,成为画坛偶像!

刘松年南宋四家之一,住江南画江南,成为画坛偶像!刘松年 | 南宋四家之一,住江南画江南,成为画坛偶像!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刘松年,是一位跨越了三朝皇帝的宫廷画家,居住在杭州,擅画江南景致,在世时便吸粉无数。
他的画作被誉为画院人中的“绝品”,后人将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
如今,他的小尺幅作品《雪溪举网图》册页竟仍拍得1700万的高价。
跨越三朝的宫廷画家刘松年,钱塘人,也就是今天的杭州。
他有个外号叫“暗门刘”,听起来像是在道上混的人物,其实这是因其居住在清波门而得名——清波门又叫“暗门”,故称其“暗门刘”。
刘松年《撵茶图》(局部),绢本设色,66.9×44.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在艺术上造诣颇高,虽然他只活了60多载,但却是跨越了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皇帝的宫廷画家。
他擅画人物、山水,被誉为画院人中的“绝品”,后人将他与李唐、马远、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家”。
刘松年《秋窗读易图》“南宋四家”在山水、花鸟与人物画方面,代表了南宋阶段性的最高艺术造诣与风格特征,他们四人使南宋画风在美术史上以“院体”之格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除此之外,“南宋四家”还进而影响了明代浙派山水画,甚至在之后远及东洋,十分受到日本画坛的推崇。
刘松年《罗汉图轴》,绢本设色画,117×5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刘松年19岁就在御前画院做学生,后来成为了宫廷画师。
宋光宗绍熙年间又成为画院待诏,宋宁宗时因进献《耕织图》而得到奖赏,赐予金带。
他曾经师从长公主驸马张训礼,但名声很快就盖过了老师。
刘松年的画作每每刚创作完成,就会立即受到众人追捧。
刘松年《天女献花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刘松年《天女献花图》(局部)至今,刘松年的传世作品已经不多,其中以《四景山水图》卷最为著名,现藏故宫博物院。
此外,还有《天女献花图》卷、《中兴四将图》以及《雪山行旅图》轴等代表作,均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馆。
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局部),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刘松年《雪山行旅图》轴,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小景山水”多粉丝由于刘松年常年在杭州居住的缘故,他的画作也多以江南的山水风景为主要题材。
宋|刘松年罗汉图三轴

宋|刘松年罗汉图三轴宋劉松年畫羅漢西元960-1279 台北故宮博物院年代:宋西元960-1279作者:劉松年名稱:羅漢圖(《羅漢圖/猿猴獻果圖》)材質:軸絹本設色畫尺寸:縱:117公分橫:55.8公分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簡介:本院藏畫中,有三幅劉松年畫羅漢,每幅都款署「開禧丁卯(1207)劉松年畫」,此軸即為其中之一。
幅中羅漢濃眉高鼻,貌若印度高僧,身著右袒式袈裟,倚樹沈思。
身側隨侍的和尚以衣袂承接樹上長臂猿所摘之石榴,身前尚有二鹿仰觀,畫面生動。
此羅漢臉上滿佈皺紋,雙眉蹙起,神情專注,栩栩如生。
全作用筆變化多端,衣紋流暢羅漢頭後的圓光,及三樹枝柯掩映,層次分明。
全畫敷色妍麗,繁縟精美,皆臻絕紗。
作者:劉松年(西元十二世紀末期至十三世紀初期,約1155-1218),浙江金華湯溪人。
南宋孝宗、光宗、寧宗三朝的宮廷畫家。
宦居於錢塘(今浙江杭州)清波門,故有劉清波之號,清波門又有一名為「暗門」,所以外號「暗門劉」。
淳熙間(1174-1189)為畫院學生,至紹熙年間(1190-1194)成為畫院待詔。
師張敦禮,工畫人物、山水,而神氣精妙,過於其師。
寧宗時(1195-1224)進「耕織圖」稱旨,賜金帶,時稱絕品。
劉松年工山水人物,山水皴法受李唐影響,畫風筆精墨妙,變雄健為典雅,水墨青綠兼工,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因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
宋孝宗淳熙年間(1174—1189)入為御前畫院學生,宋光宗紹熙年間(約1190—1194)為畫院待詔,宋寧宗時(1195—1224)因進獻《耕織圖》,得到獎賞,賜予金帶。
擅畫人物、山水,師從宋英宗女祁國長公主駙馬張訓禮(本名張敦禮),而名聲蓋師,被譽為畫院人中「絕品」。
畫學李唐,畫風筆精墨妙,山水畫風格繼承董源、巨然,清麗嚴謹,著色妍麗典雅,常畫西湖,多寫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劉松年變李唐的「斧劈皴」為小筆觸的「刮鐵皴」,山明水秀之西湖勝景;因題材多園林小景,人稱「小景山水」。
中国雪景画的发展史(画家赵春秋授课)

中国雪景画的发展史(画家赵春秋授课)中国雪景画的发展史画家赵春秋授课中国雪景画的发展史(画家赵春秋授课)蕾2017-05-04阅读 257关注一、白粉平涂代表人物:1,张僧繇《雪山红树图》2,杨生3,吴湖帆一白粉平涂代表人物张僧繇雪山红树图杨生吴湖帆二、借地为雪:代表人物:1,王维《江山雪霁图卷》二借地为雪代表人物王维江山雪霁图卷2,巨然《雪景图轴》五代和宋初著名画家:匀浩、关潼、董源、巨然合称:匀关董巨。
巨然雪景图轴五代和宋初著名画家匀浩关潼董源巨然合称匀关董巨3,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人,对中国画做出很大的贡献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必临他的《西山行旅图》范宽雪山萧寺图北宋人对中国画做出很大的贡献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必临他的西山行旅图4,李成《群峰霁雪图》(北宋人)李成群峰霁雪图北宋人5,北宋郭熙《幽谷图》是画在绢上的北宋郭熙幽谷图是画在绢上的三、借地为雪+局部白粉罩染代表人物:1,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三借地为雪局部白粉罩染代表人物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2,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宫廷画家许道宁关山密雪图宫廷画家四、白粉满勾代表人物:1,北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四白粉满勾代表人物北宋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北宋高克明《溪山积雪图轴》在此画之前雪景中雪都是没有厚度的,从这张画开始雪的厚度出现了北宋高克明溪山积雪图轴在此画之前雪景中雪都是没有厚度的从这张画开始雪的厚度出现了2,梁师闵《芦汀密雪图》梁师闵芦汀密雪图仿杨生仿杨生仿张僧繇仿张僧繇3,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借地为雪+石分三面+树枝勾雪南宋四家:刘林马夏(刘松年,林马远,夏圭)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借地为雪石分三面树枝勾雪南宋四家刘林马夏刘松年林马远夏圭五、镶宝点:青绿山水常用黑墨中间点上颜色,颜色包括(石青,石绿,朱砂,朱膘,白色或腾黄加白)周围上留出黑边代表人物:1,夏圭《雪堂客话图》(局部)树枝满勾+镶宝点+借地为雪五镶宝点青绿山水常用黑墨中间点上颜色颜色包括石青石绿朱砂朱膘白色或腾黄加白周围上留出黑边代表人物夏圭雪堂客话图局部树枝满勾镶宝点借地为雪2,朱锐《寒江捕鱼图》借地为雪+镶宝点+树枝满勾朱锐寒江捕鱼图借地为雪镶宝点树枝满勾3,李迪《雪中归牧图》李迪雪中归牧图六、弹雪法代表人物:1,梁楷《雪景山水图》六弹雪法代表人物梁楷雪景山水图*2,最早的弹雪画。
刘松年全集——精选推荐

刘松年 四景⼭⽔图 绢本设⾊ 每景40cmx69cm 北京故宫藏,刘松年信作⽆疑,最具代表性的界画⼭⽔。
此卷中四个季节各构图相仿,依⼭拥湖。
画中界画屋宇楼阁占有挺⼤⽐重,屋宇⽤线穿置丝毫不爽,结构精准。
巧妙劲挺。
楼阁、溪桥、汀渚、堤岸、林⽊、远⼭、湖⾯、云烟互穿互映,回望成趣。
刘松年取法李唐⼀系,笔法⽅折挺健,极为劲挺,然⽓格舒朗,去李唐粗犷不及,精妍有余,秀润精细,精美巧妙。
巧施布⾊,⽤彩清润,曼妙⽆穷。
⾸幅,似在晚春⽇暮,堤上垂柳含烟,桃花点点。
⼆⼈⼀骑,貌似春游归来,马态疲乏,⾛向粉墙后的庄院。
⾼楼雅阁,双扉紧闭,已有客在槛上呼门了。
院中屋宇树⽊相映相衬,⾼低错落,远⼭迷蒙,隐在湖上。
第⼆幅,夏天。
⾼堂阔庭,拥荷塘⽽坐,屋前屋后杉柳成荫。
主⼈解⾐⽽坐,惬意、清凉,览尽夏⽇湖光。
庭前深处⼀亭⼦⽴在湖中,亭下莲叶⽥⽥,盛⽽不繁。
周遭青翠爽朗,隐约能听闻夏⾍鸣叫,游鱼跃出湖⾯。
第三幅秋景,客堂整洁清静,窗明⼏净。
户牖敞开,⼀⼈者坐在床榻之上,观⼭,品茶,庭前僮⼦汲⽔,另⼀童仆正于侧室磨茶烹煮。
庭院环绕以树⽯围墙,有⼩桥曲径通幽,堤上秋草败落,春花早已不复,院中桂花⾹⽓弥漫,⽼树经霜,朱紫斑红,院外秋叶泛黄,余荣仍在,湖天⾼阔,掩不住萧杀之⽓已⾄。
第四幅,冬景。
最具辨识度的全员素装,⼀⽚银⾊⼭河,苍⽵⽩头,乔松仍青翠傲⽴。
雪花漫漫,静穆迷茫,唯听得踏雪之声,有⼈裹⾐撑伞,正骑驴⼦过桥。
屋⾥⼀⼥⼦正掀门帘向外窥视。
李东阳跋⽂:刘松年画考之⼩说,平⽣不满⼗幅,⼈亦难得。
此图四幅,作写数年始成。
今观笔⼒细宻,⽤⼼精巧,可谓画中之圣者。
明代张丑有诗云:“西湖风景松年写,秀⾊于今尚可餐,不似浣花图醉叟,数峰眉黛落齐纨。
”刘松年约在孝宗后期到光宗、宁宗时,那时南宋与北⽅相对稳定,动荡稍有停歇,杭州重⼜恢复到孤岛般的盛世和繁华之中,西湖歌舞绵绵不休。
观其画作中,⼭峦耸翠、桃李争艳,冷静雅致的庭院,娴雅缓慢的宫⼥,童⼦煮茶、⽂⼠静坐,似乎确是远离动乱的时光。
[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此段讲了一位“善良”老太太的故事。
![[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此段讲了一位“善良”老太太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b05253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c.png)
[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此段讲了一位“善良”老太太的故事。
这位老人每天提着一器皿的茶到街上去卖。
门庭若市,生意很好。
但奇怪的是,老太太器皿里的茶怎么也卖不完。
要多少有多少,如同聚宝盆。
她将赚得的钱,分送给路旁的孤儿、穷人和乞丐。
后来,老太太被官府抓了起来。
没想到当天夜里,老太太手提茶器,从监狱窗户飞了出去。
不仅如此,茶还曾与野人有过不解之缘。
《茶经·七之事》“续搜神记”条记载:“晋武帝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
遇一毛人,长丈余,引精至山下,示以丛茗而去。
俄而复还,乃探怀中橘以遗精。
精怖,负茗而归。
”宣城人秦精,经常到武昌山区采茶。
有一天他遇到了“毛人”,有一丈多高。
这个疑似野人的家伙,没有伤害他,反而带着秦精下山寻找茶树,还送橘子给他吃。
秦精很害怕,赶紧背着茶叶返回。
这几则故事出于不同的文献,但年代都在两晋之间。
也就是说,似乎在公元3世纪左右,是茶主题“灵异事件”的高发阶段。
不管是要茶喝的鬼魂夏侯恺、报恩的古墓鬼、会飞的老太太,还是隐藏在茶山上的野人,都透露出当时人对茶的定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风气方兴未艾。
很多人觉得这种喝了令人不眠的饮品十分神奇。
由于不甚了解,因而产生了揣测、臆想甚至恐惧。
从这几则“灵异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认为茶与神秘力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且这些神鬼之事,或多或少都有些道家思想的痕迹。
这一点,也是值得关注的。
以《茶经·七之事》为例,我们进行一个简要的统计与分析。
其中关于“灵异事件”和道家思想的记载有《搜神记》《神异记》《续搜神记》《异苑》《广陵耆老传》《艺术传》《宋录》等共七条。
关于道家养生的内容有壶居士《食忌》、华佗《食论》、陶弘景《杂录》等共三条。
前后相加,《茶经·七之事》中与道家思想有关的文献记载共十条。
而《茶经》中与佛家相关的记载,只有《续名僧传》一条。
佛道两家文献的比例,竟为1:10。
孰重孰轻,可见一斑。
现在“禅茶一味”四个字,可谓尽人皆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刘松年无上神品《雪溪举网图》
宋刘松年雪溪举网图册页设色绢本25.4×29.3cm 保利2010春拍
成交价1792万元【作品鉴赏】刘松年为钱塘人,居清波门,山水人物师张敦礼,而神气过之。
与马远、夏珪、李唐并称南宋四大家,但传世的作品最少。
宋孝宗淳熙年间
(1174-1189)为画院学生,光宗绍熙年间(1190-1194)晋画院待诏,宁宗时(1195-1210)因绘《耕织图》获赐金带,是画院的最高荣誉。
他的笔力沈厚,笔法细致,雄浑中兼得雅丽之美。
而且他绘画的题材甚广,据《南宋院画录》所记,人物故实、罗汉佛像、耕织宫蚕,皆能融景入情,使观者惊叹。
台北故宫的《醉僧图》及三幅《罗汉图》皆有署款,北京故宫所藏的《四景山水图卷》虽无款识,但都公认是刘松年的真迹。
这幅《雪溪举网图》构图严谨,点染精妙,人物虽小不盈寸,但神态生动。
树石楼舍的写法与《四景山水图》的《冬景》相似,岩上积雪皑皑,天冷山孤,寒气袭人,更可与《冬景》相映发。
图左边有小楷书署款,瘦硬刚健,与传世所见的款书笔法相同,且画绢洁密,保存完好,兼有明内府及耿信公等藏印,收藏家所要求的“真、精、新”,此图俱备。
朱省斋誉之为
“无上神品”,实为确论。
“典礼纪察司印”是明初的内府官印。
明大将军徐达攻入元大都后,即封存府库,元代内府的收藏全转入明内府。
为防止遗失或冒替,以登记册之一页,与书画边沿合钤这方官印,作为记录,时间约为洪武七年至十七年。
因此凡由元内府转入、或在洪武十七年以前收入内府的书画,其边沿都有典礼纪察司印的半印。
古代名迹如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苏轼《黄州寒食诗卷》等都有此半印钤记。
耿昭忠(1640-1686),字在良,号信公,康熙时汉军正黄旗人,原籍山东,徙辽东盖州,官至太子太保,谥勤僖。
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于书画、琴棋、音乐、医术皆精诣。
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每有耿氏藏印。
耿嘉祚(17-18世纪),乃耿昭忠之子,亦是著名之书画收藏家。
【作品资料】作者
刘松年
尺寸
25.4×29.3cm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
创作年代
暂无估价
RMB 10,000,000-12,000,000成交价RMB 17,920,000 HKD 20,410,023
USD 2,688,000
EUR 1,971,200专场
中国古代书画夜场
拍卖时间
2010-06-03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会
5周年春季拍卖会著录:1.朱省斋着《海外所见中国名画录》第15页,香港新地出版社,1958年。
2.《宋元明清中国古代书画选集(一)》,第16-17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0年。
题识:刘松年(蝇头小楷在画左沿)。
鉴藏印:明内府:典礼纪察司印(半印)
耿昭忠:都尉耿信公书画之章、信公真赏、公、宜尔子孙(半印)、珍秘(半印)、丹诚(半印)、真赏
耿嘉祚:湛思、会侯珍藏
安岐:仪周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