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牙石与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关系

合集下载

牙结石的危害 清除了沉积29年的牙结石太爽了

牙结石的危害 清除了沉积29年的牙结石太爽了

牙结石的危害清除了沉积29年的牙结石太爽了关于《牙结石的危害清除了沉积29年的牙结石太爽了》,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清除了沉积29年的牙结石会有什么样的好处呢?在生活中,很多人嘴里都会长牙结石,那么,你知道牙结石怎么办呢?牙结石怎么去除呢?哪些原因会导致牙结石的产生呢?下面我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牙结石的危害有什么吧!>>>男人这硬物发臭女人根本不敢亲近这次清除了我沉积29年的牙结石!太爽了谁说的洁牙会伤害牙釉质!这个谣言真的把我害苦了。

以至于我活了29年了,在这之前从来没有去洁过牙,而我的牙齿,大牙龋坏了3颗,还有两颗也被蛀了一个洞。

听了这个是不是觉得惨不忍睹,完全都不想象,这是一个才29岁的人的口腔吧!如果我要补上这三颗大牙最好的方案就是种植牙,根据我到各大医院了解的情况是最便宜的韩国种植体都在5000-6000元一颗,三颗牙差不多就是18000元。

瞬间我觉得难受啊!之所以造成这个结果和我平时饮食以及牙齿清洁习惯有关。

比如29年了,我居然才第一次洁牙!平时刷牙也是有时候刷牙,有时候不刷牙,从来不用牙线和漱口水。

牙不疼我就不看医生。

最后就……今天我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告诫大家。

洁牙真的有必要,而且洁牙真的不可怕!以前看到网上发的牙结石我觉得太夸张了。

每天刷牙,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牙结石!可是今天看了自己的,我觉得好想哭啊!这么脏,以前我就用这样的牙齿吃食物吗!我看着都想吐了。

以前那些说洁牙只是为了赚钱的,现在站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他。

洁牙前后牙齿明显大变样了好吧!随便一说,我的牙齿其实单看外侧其实是很干净的,但是内侧却是这样的,所以那些看起来牙齿很干净的人,也有洁牙的必要,因为你看不到内侧啊!关于洁牙的感觉,其实基本不痛,就只感觉牙齿酸酸的。

至于洁牙过程:用我选择的128元基础洁牙套餐为例!分成洁牙——抛光(和刷牙差不多很舒服的)——上药(消炎药,防止洁牙后牙齿不适)。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在哪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在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在哪
导语:牙龈炎和牙周炎,其实都是牙齿疾病,一旦发作,不夸张的说,对患者来说是痛不欲生的,所以要注意区分了解,牙龈炎会出现牙龈红肿牙症状,而
牙龈炎和牙周炎,其实都是牙齿疾病,一旦发作,不夸张的说,对患者来说是痛不欲生的,所以要注意区分了解,牙龈炎会出现牙龈红肿牙症状,而周炎比牙龈炎症状要严重得多,对人体伤害更大。

1、牙龈炎仅是龈组织的炎症,
2、牙龈炎虽然由于牙龈红肿
3、牙龈炎没有骨的破坏
4、牙龈炎不出现牙齿松动
牙周炎比牙龈炎症状要严重得多,对人体伤害更大。

治疗方法:
不管是牙龈炎还是牙周炎,都要及时治疗,避免症状严重,用杏林集东恒牙宣方,早晚刷牙前沾取牙粉刷牙,早晚各一次,能消炎杀菌,修护牙龈。

预防措施:
1 牙龈炎的症状,及时的自我调理,可以改善症状的,首先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不可以吃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2 患病后,用生理盐水或药物含漱液漱口,漱时要紧闭口腔,用又颊及唇、舌,充分活动漱口液,使其反复冲击牙隙及各处之食物残渣,然后吐出。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口腔牙周名词解释

口腔牙周名词解释

口腔牙周名词解释牙周炎(periodontitis)--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牙周组织炎症性破坏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牙周溢脓,牙齿松动。

主要病理变化为:龈牙结合上皮破坏致使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

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为活动期与静止期交替出现。

晚期牙齿松动、脱落。

软垢(soft mucionus depostis)--牙面上的一种软的白色物质,粘附于牙颈部及牙间隙内。

主要由细菌、白细胞及脱落的口腔上皮以及粘液、食物残渣等组成。

牙石(calculus)--是附着在靠近牙龈边缘的牙面上或在牙龈沟内的沉积物,牙石表面粗糙,又可促进新菌斑的形成,是矿化了的菌斑和软垢,通常又称龈上牙石及龈下牙石,是口腔卫生不良的主要标志。

龈袋(gingival pocket)--又称假性牙周袋。

是牙槽骨尚无明显的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并未丧失,仅仅是是牙龈组织由于炎症性增生、肿大,导致牙龈缘覆盖牙冠而形成的龈袋。

骨上袋(surpragingival pochet)--牙周袋底在牙槽嵴顶的上方,由于牙槽嵴为水平型骨吸收,其高度明显降低,导致骨上袋形成。

骨下袋(intrabony pocket)--牙周袋位于牙槽嵴顶下方,牙槽骨在袋的侧方,牙周袋处于牙根面与牙槽骨之间。

主要由牙槽骨发生所垂直型吸收所致。

此时牙槽骨的高度轻微变化,但牙根周围的固有牙槽骨吸收。

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是由于结合上皮向根方移动,牙周组织与根面附着关系剥离,在两者间形成盲袋。

牙周袋内牙根面上附有龈下菌斑和牙石,细菌是牙周袋形成的主要因素。

创伤性牙(traumatic occlusion)--可引起牙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的致伤性咬合关系。

其引起的咬合创伤可加重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继发性咬合创伤(secondary occlusal trauma)--在牙周炎的晚期,由于牙槽嵴的高度降低,轻微的咬合力即可造成严重的咬合创伤,这种由于牙周炎引起的创伤叫做继发性咬合创伤,它可加重牙周炎的发展,并促进牙齿松动,脱落。

牙结石牙垢清除

牙结石牙垢清除

牙结石牙垢清除牙结石,是附着牙面上的钙盐沉积物,刷牙刷不掉,是牙菌斑矿化的结果。

牙菌斑是口腔内经细菌为主体,非常稠密且很薄的透明薄膜,容易附牙颈部、牙龈边缘,牙面窝沟和粗糙不平处,牙菌斑需用显示剂染色后才能看见。

牙菌斑形成极快,把牙齿刷干净,过几小时,牙齿上很快就形成薄薄的一层膜,细菌很快在上面发育滋生,牙菌斑形成后,唾液中的钙盐可逐渐沉淀在里面,时间长了,变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牙石,非常牢固地附牙齿上,牙石中的钙主要是唾液中来,所以牙石往往在靠近唾液腺开口的部位特别多,如上颌第一磨牙颊面和下前牙的舌面牙石很多。

牙石表面总是覆盖一层牙菌斑,牙石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面是多孔粗糙的,所以牙石为牙菌斑的积聚和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牙菌斑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和产生毒素,而且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也产生有害物质,这毒素和有害物质是病原体,破坏牙龈(俗称“牙花“)组织,产生牙龈炎,出现牙龈红肿,刷牙时容易出血,严重时咬馒头或吃水果时也会引起出血,在食物上留有血印。

牙龈炎继续发展,侵及深层的牙周组织,可发展为牙周炎,这时除牙龈红肿外,还出现牙周袋,而且溢脓,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和移位,影响咀嚼功能和食物消化。

注意口腔清洁卫生,养成良好的早晚刷牙习惯和正确的刷牙方法,并定期到医院检查、洁治,可防止牙菌斑和牙石的形成,预防和治疗牙龈炎。

牙垢、牙石和牙周组织病的关系非常密切。

实验表明,在无菌状态下,单纯粗糙的牙石表面,对牙龈的机械刺激,并不引起牙龈明显的炎症。

但长期积压的食物嵌塞,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在于它构成了菌斑附着,滋生的良好部位。

此外,牙石的存在会妨碍口腔卫生,促使菌斑更多地形成。

牙石本身也容易吸附更多的细菌毒素,对软组织造成刺激,使牙龈充血,水肿,刷牙时出血。

当牙龈炎症继续向深层组织发展,甚至会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倾向和口腔异味。

伴随着牙槽骨的破坏,牙齿将松动、移位、咀嚼无力。

菌斑和牙石是牙周炎症的主要致病物,因此,在牙周组织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彻底清除牙石是至关重要的。

牙周炎百度百科

牙周炎百度百科

牙周炎百科名片牙周炎图解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其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本病多因为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

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目录[隐藏]牙周炎简介牙周炎预防牙周炎治疗牙周炎症状老年人牙周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复合性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简介牙周炎预防1. 哪些不良习惯可引发牙周病牙周炎治疗1. 几种防治牙周病的食物牙周炎症状老年人牙周炎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治疗复合性与快速进展性牙周炎牙周炎Periodontitis[编辑本段]牙周炎简介牙周炎已被医学界定论为继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之后,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也是口腔健康的“头号杀手”。

牙周炎出现的一些前期症状,也成为口腔“亚健康”恶化的主要特征。

绝大多数牙周炎患者都伴随着牙龈萎缩的症状,调查发现,在45岁以上的人群,9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现象,而牙周炎牙龈萎缩,也一向被口腔医学界视为不可逆转的生理退化现象。

值得重视的是,由于遗传、环境、食物安全方面因素的影响,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有逐年低龄化趋势,据最新的研究发现,由于成年人脑垂体某些生长激素分泌的减少或停止,会导致口腔及牙龈对于维生素C的吸收出现严重障碍,从而带来口腔和牙龈严重的营养不良,这种营养不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反应在牙龈萎缩生理退化现象大大提前的现实,这也是尽管人们对于刷牙等口腔清洁重视之后,牙龈萎缩仍旧日趋呈现低龄化的根本原因。

牙龈萎缩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作为保护牙齿及龈下牙周组织的天然屏障被打开,导致口腔内各种食物残留及污垢,得以越过健康牙龈的保护而侵入龈下,在这种常规刷牙无法清洁到的口腔卫生“死角”,长时间地累积形成牙石。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

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区别牙龈炎与牙周炎是常见的口腔疾病,同样都是对口腔有极大的伤害,但对于这两种很多人都分不清,并没对此深入了解。

病因众多的口腔疾病要了解原因对症下药才能事半功倍。

牙龈炎和牙周炎有什么区别?洁灵牙膏在这里与你探讨其中的奥秘。

牙龈炎是一种牙龈炎症。

引起牙龈炎的直接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是不断积聚在牙齿和牙龈上的柔软、无色而带有粘性的细菌膜层。

如果我们每天刷牙和用牙线清洁时没有除掉牙菌班,它会产生可剌激牙龈组织的毒素,引起牙龈炎。

在牙龈炎的早期阶段,因牙骨和固定牙齿的连接组织还没有受到影响,可能不会对牙齿造成损坏。

但如果不予治疗,牙龈炎会发展为牙周炎,并对您的牙齿和颌骨造成永久性损坏。

牙周炎是指发生在牙龈、牙周韧带、牙骨质和牙槽骨部位的慢性炎症,多数病例由长期存在的牙龈炎发展而来,形成牙周袋和牙槽骨吸收症状。

由于病程缓慢,早期症状不造成明显痛苦,患者常不及时就诊,使支持组织的破坏逐渐加重,最终导致牙齿丧失。

牙龈炎与牙周炎同属于牙周病范畴,牙龈炎病变发生在牙龈组织,主要原因是口腔不洁、菌斑与牙垢、牙结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剌激,某些全身因素如内分泌紊乱、维生素C缺乏、营养障碍与系统疾病也可引起或加重牙龈炎。

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有痒感、发胀不适,常在刷牙、说话、咀嚼食物时出血。

检查可见牙面有较多的牙垢与牙石附着,牙龈明显充血、肿胀,牙龈光彩消失,触之易出血。

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牙周炎。

患有牙龈炎,齿龈会红肿,或有出血现象。

若刷牙时发觉牙齿容易出血,或牙齿有触痛情况,便需要看牙科医生。

牙龈炎有各种类型,但最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是慢性单纯性龈炎,这种牙龈炎又称为不洁性龈炎、边缘性龈炎,通常所说的牙龈炎就是慢性单纯性龈炎。

慢性单纯性龈炎只侵犯牙龈组织,不侵犯其他牙周组织。

这种龈炎是由于龈缘附近牙面上的菌斑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病因明确,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普遍,患病率在70%-90%左右,4-5岁以前通常不发生龈炎,大多数从5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和严重性也逐渐增加,到青春期达高峰,青春期过后,牙龈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才长而缓慢下降,成年人牙龈炎患病率较低。

[全]牙周炎与牙龈炎的4大区别点及联合用药方案

[全]牙周炎与牙龈炎的4大区别点及联合用药方案

牙周炎与牙龈炎的4大区别点及联合用药方案症状分析牙周炎主要是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

发病年龄一般在35岁以后。

如果牙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进而发展为牙周炎。

由于牙周炎的早期没有明显自觉的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时(如口臭、牙龈萎缩)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强调“定期口腔检查”的原因。

早发现、早治疗是告别牙周炎最好的办法(省钱省事还有助身体健康)。

■■■一、起因1、菌斑: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

2、牙石:牙石是指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1)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

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是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

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

(2)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

龈下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龈沟液。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

3、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

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发生。

■■■二、病发范围牙龈炎:仅是牙龈组织的炎症,出现红肿、点彩消失。

牙周炎:炎症不仅会出现在牙龈周围,还包括整个牙周组织。

■■■三、是否形成牙周袋牙龈炎:由于牙龈红肿,可使龈沟加深,但没有牙周袋的形成。

牙周炎:由于牙龈纤维变性破坏、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而形成牙周袋。

■■■四、牙齿是否松动牙龈炎:不出现牙齿松动。

牙周炎:牙周炎后期可出现牙齿移位和松动。

联合用药■■■一、牙周炎1.阿莫西林+硼砂漱口液+口炎清颗粒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喉部致病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

cpi口腔计分标准

cpi口腔计分标准

CPI口腔计分标准CPI(社区牙周指数)是一种用于评估口腔卫生的标准化检查方法,其包括对牙龈炎、牙石、软垢、牙周袋深度、牙龈肿胀程度、牙龈出血量、牙槽骨吸收程度、牙齿松动度、口腔卫生习惯和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的评估。

下面是CPI口腔计分标准的详细内容:1. 牙龈炎出血:牙龈炎是指牙龈组织的炎症,可观察到牙龈呈鲜红或暗红色,质地松软,点彩消失,牙龈水肿,在轻度机械刺激后出血。

检查时,观察并记录牙龈炎的程度。

2. 牙石:牙石是指沉积在牙齿表面的矿化斑块,通常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和牙菌斑细菌在牙齿表面沉积而形成的。

检查时,观察并记录牙石的存在与否和程度。

3. 软垢:软垢是指口腔内细菌和食物残渣形成的柔软、灰色的斑块,通常沉积在牙齿表面和牙颈部。

检查时,观察并记录软垢的存在与否和程度。

4. 牙周袋深度:牙周袋是指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的破坏和降解形成的袋状结构。

检查时,使用探针测量并记录每个牙齿的牙周袋深度。

5. 牙龈肿胀程度:牙龈肿胀是指由于炎症或感染引起的牙龈组织增厚和肿胀。

检查时,观察并记录牙龈肿胀的程度。

6. 牙龈出血量:牙龈出血可能是由于炎症或牙周病引起的。

检查时,观察并记录牙龈出血的程度和频率。

7. 牙槽骨吸收程度:牙槽骨吸收是指由于牙周病或咬合不当引起的牙槽骨高度降低或丧失。

检查时,使用X光或临床检查观察并记录牙槽骨吸收的程度。

8. 牙齿松动度:牙齿松动可能是由于牙周病、外伤或咬合不当引起的。

检查时,观察并记录每个牙齿的松动程度。

9. 口腔卫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刷牙频率、使用牙线情况、漱口习惯等。

检查时,询问并记录个人的口腔卫生习惯。

10. 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了解个人对口腔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包括预防措施、口腔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检查时,通过提问或问卷调查来评估个人的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以上是CPI口腔计分标准的详细内容,通过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口腔卫生状况和需要采取的干预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牙石与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2-04-11T10:02:24.840Z 来源:《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6月作者:司洪云冯淑香樊丽萍[导读] 初步探讨牙石与牙龈炎、牙周炎的关系。

司洪云 冯淑香 樊丽萍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二院口腔科 157011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牙石与牙龈炎、牙周炎的关系。

方法 对2008年4月~2010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口腔检查的213例患者口腔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213例患者中牙石检出例数为168例,牙石检出率为78.9%。

60岁以上年龄者牙石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年龄组(x2=6.35,P<0.05)。

213例患者中患牙周炎的患者共126例,占59.2%。

患牙龈炎的患者共132例包括同时患牙周炎者22例,占62.0%。

患牙龈炎的132例患者牙石检出率达55.3%(73/132);患牙周病的126例患者牙石检出率达92.9%(117/126)。

结论 牙龈炎、牙周炎患者牙石检出率高,牙石沉积是引起牙龈炎、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牙石 牙龈炎 牙周炎 相关性 牙石即沉积于牙齿表面的正在矿化或已矿化的菌斑及其软垢,其由钙盐等逐渐沉积形成,通常不易除去,其对牙龈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为进一步了解牙石与牙龈炎、牙周炎的关系,笔者对2008年4月~2010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口腔检查的213例患者口腔状况进行分析和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2010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口腔检查的213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213例患者中男性115例,女性98例;年龄为21~78岁,平均为(45.3±14.3)岁,其中60岁以上(包括60岁)者92例;患者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者134例,高中及以下者79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口腔检查,观察患者牙石有无及轻重,牙龈炎、牙周炎患病情况等。

1.3 诊断及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牙石量多少分为3个等级:+,++,+++。

牙周病、牙龈炎等根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中牙周病相关诊断标准[1]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其中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牙石检出率
213例患者中牙石检出例数为168例,牙石检出率为78.9%。

其中男性检出例数为85例,女性检出例数为83例,牙石检出率在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包括60岁)的92例患者中牙石检出例数为80例,牙石检出率为87.0%;年龄在60岁以下的121例患者中牙石检出例数为88例,牙石检出率为72.7%。

60岁以上年龄者牙石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年龄组(x2=6.35,P<0.05)。

2.2 牙龈炎、牙周炎患病情况
213例患者中患牙周炎的患者共126例,占59.2%。

患牙龈炎的患者共132例包括同时患牙周炎者22例,占62.0%。

2.3 牙石与牙龈炎、牙周炎关系
如表1所示,患牙龈炎的132例患者牙石检出率达55.3%(73/132);患牙周病的126例患者牙石检出率达92.9%(117/126)。

表1 牙龈炎、牙周病患者牙石检出率情况(例)
疾病牙石0++++++牙龈炎59372412牙周炎9574416
3 讨论
口腔牙菌斑如清洁不及时或未进行口腔清洁,通常进一步矿化为牙石,而牙石表面粗糙,有利于菌斑的继续积聚,因而菌斑不断矿化为牙石,进而进一步对牙龈等造成影响,成为牙龈出血、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等一个重要的致病因子[2]。

而牙周炎属于口腔科常见病,据有关文献报道[3],我国几近90%的人均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牙周炎已成为最重要的造成牙齿脱落的因素之一,且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具有差异性。

牙周疾病早期阶段可称为牙龈炎,菌斑、牙石沉积于牙龈,可造成牙龈正常刺激缺乏而角化不全或不良,进而牙龈抵抗力下降,并最终发展为牙周病[4]。

但因菌斑、牙石通常聚集于牙龈缘,短期内对牙周无影响,及时清除菌斑、牙石和积极治疗牙龈炎可有效控制和逆转疾病造成的损害。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213例患者中牙石检出率达78.9%,牙石检出率在性别方面无差异性,但年龄60岁以上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60岁以下组。

这可能与菌斑不断矿化为牙石,牙石进一步破坏牙龈是一个日积月累不断进展的过程有关,同时也与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知识普及宣传力度不够,致使其对口腔卫生及口腔保健了解不够重视不够。

因此必须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口腔卫生宣传,使其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并定期对其进行口腔洁治。

从研究中还可以看出,牙龈炎患病率为62.0%,其牙石检出率达55.3%(73/132);牙周炎患病率为59.2%,而其牙石检出率高达92.9%(117/126)。

这说明一半以上牙龈炎和几乎所有牙周炎患者均能检出牙石,牙石与牙龈炎、牙周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因此,对于牙周炎患者,在进行牙周炎治疗同时也应积极处理牙石,以促进牙周炎症尽早消退。

总之通过本研究初步探讨,牙龈炎、牙周炎患者牙石检出率高,牙石沉积是引起牙龈炎、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EM],2005,28.
[2] 曹采方.牙周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6:236.
[3] 欧阳翔英,曹采方,胡文杰,等.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病情调查.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4,l8(4):355-358.
[4] 牟盛达,叶莉虹.影响牙周炎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 临床研究,2010,48(27):1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