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网络文献综述

基于无线网络文献综述
基于无线网络文献综述

成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专业班级:

毕业设计

:开发类

论文方向

综述题目:基于无线网络的火灾探测报警传感节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 03 月27日

基于无线网络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传感节点

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建筑不断涌现,同时由于人口的密集程度增加,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所具有的早期发现并通知火灾和启动灭火设备灭火的功能,使大量火灾在起初阶段就被扑灭,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成为现代消防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和消除火灾引起了消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使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设计、生产、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在保护对象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自动探测、显示火灾警报的装置。它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资仓库、计算中心、现代化工厂等建筑物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火灾、及时采取灭火、疏散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火灾带来的损失。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机交互,把与火灾有关的各种信息以文字或图形方式显示在液晶屏和CRT 上。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探测器及其它现场报警器组成。

按照消防规范,火灾报警探测器主要有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急需开发面向普通居民价格低廉、运行可靠的自动报警系统。这次毕设利用单片机Zigbee模块,利用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完成语音报警的实用、可靠的单片机语音自动报警系统,着重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形式及工作原理。基于该系统原理的相关产品已在线使用。实践表明,单片机技术在系统报警和其它一些自动控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限网络的火灾报警探测传感系统,该系统由至少一个无线采样点和记录无线采样点的烟雾、温度、报警数据。并包含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利用传感器、CC2530单片机的原理完成设计理念。实现报警功能。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和化程度低、特殊恶劣条件下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本设计采用烟雾传感器作为火灾信号检测器,实现多种火灾情况的监控报警,无线收发模块可自动编码和接收火灾信号。系统采用智能识别算法,主机与各终端设备间通过中继实现200m以上的远距离无线信号传输,主机可数字显示火灾发生的位置、对终端被测点的温度检测、备用电池的电压监控和喇叭发声报警。除此之外,为了增加系统的应用范围,PC的COM口可通过

RS232转换实现用计算机监控每火灾报警终端点。系统设计科学合理、功能全、造价低、灵敏度高、实用性强等特点。

关键词:Zigbee CC2530 传感器火灾报警

1.前言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楼宇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大多是以有线方式连接,这会造成布线繁琐,系统维护成本太高等问题。由于无线通信方式具有灵活,不需布线等优势,本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和有线相结合的楼宇内的自动火灾报警系统。即楼宇内安装的火灾探测器节点组成一个基于ZigBee 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以无线的方式相互通信;而中心火灾控制器则通过CAN 总线与ZigBee 无线网络中心节点连接从而实现对网络规模的扩展以及网

络的监控。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和化程度低、特殊恶劣条件下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本设计准备以STC89C52RC 为核心,可以采用烟雾传感器ZYMQ-2作为火灾信号检测器,实现多种火灾情况的监控报警,无线收发模块RF1100-232可自动编码和接收火灾信号。系统采用智能识别算法,主机与各终端设备间通过中继实现200m以上的远距离无线信号传输,主机可数字显示火灾发生的位置、对终端被测点的温度检测、备用电池的电压监控和喇叭发声报警。除此之外,为了增加系统的应用范围,PC的COM口可通过RS232转换实现用计算机监控每火灾报警终端点。

无线网络(wireless network)是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现的网络。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实现无线网络需要无线网卡、网卡等硬件设施,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无线局域网采用的拓扑结构主要有网桥连接型、访问节点连接型、HUB接入型和无中心型四种,当然需要一定的网络协议,如DHCP协议。

ZigBee是基于IEEE802.15.4标准的低功耗局域网协议。根据国际标准规定,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技术。这一名称(又称紫蜂协议)来源于蜜蜂的八字舞,由于蜜蜂(bee)是靠飞翔和“嗡嗡”(zig)地抖动翅膀的“舞蹈”来与同伴传递花粉所在方位信息,也就是说蜜蜂依靠这样的方式构成了群体中的通信网络。其特点是近距离、低复杂度、自组织、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主要适合用于自动控制和远程控制领域,可以嵌入各种设备。简而言之,ZigBee 就是一种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ZigBee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无线网络协议。ZigBee协议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层(MAC)、传输层(TL)、网络层(NWK)、应用层(APL)等。其中物理层和媒体访问控制层遵循IEEE 802.15.4标准的规定。

2.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熟悉火灾探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组成。它是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对现场进行探查,发现火灾的设备。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环境中有没有火灾的发生。一旦有了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报警系统由单片机、气体传感器、电源模块、收发模块四部分组成。单片机是整个报警系统的核心,其工作原理是先通过ZYMQ-2传感器(包括温感和烟感)将现场温度、气体等非电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ZYMQ-2传感器采集到火灾信号后,由单片机对该路信号进行编码,再将信息串行传送给发送模块发射火灾信号,接收模块通过之前的协议进行通讯提醒主机报警。各路终端检测点对信号的编码不一样,由天线发射出去的编码信号就代表不同检测点。接收模块接收报警信号后送到主机显示检测点,并驱动蜂鸣器发声报警。第二部分掌握基于CC2530芯片的Zigbee模块。ZigBee技术是一种短距离、便宜的、低功耗的近距离无线组网通讯技术。

第三部分传感器原理及选型。温度传感器是温度测量仪表的核心部分,品种繁多。按测量方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大类,按照传感器材料及电子元件特性分为热电阻和热电偶两类。烟雾传感器就是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

灾防范的,烟雾报警器内部采用离子式烟雾传感,离子式烟雾传感器是一种技术先进,工作稳定可靠的传感器,被广泛运用到各种消防报警系统中,性能远优于气敏电阻类的火灾报警器。

ZYMQ-2气体传感器是由微型AL2O3陶瓷管、SnO2敏感层、测量电极加热器构成的敏感元件,固定在不锈钢制成的腔体内,加热器为气敏元件提供了条件。如图4所示。该传感器有4支管脚,其中2支用于信号的取出,其余的两支为电源脚,提供加热电流。ZYMQ-2气体传感器可应用于家居和工厂的各种气体泄漏检测,适宜于液化氢,甲烷,丁烷,丙烷,氢气,烟雾等的探测;其特点如下:具有信号输出指示;双路信号输出(模拟量输出及TTL电平输出);TTL输出有效信号为低电平(当输出低电平时信号灯亮,可直接接单片机);模拟量输出0~5V电压,浓度越高电压越高;对液化气,天然气,城市煤气有较好的灵敏度;具有长期的使用寿命和可靠的稳定性;快速的响应恢复特性。

ZYMQ-2气体传感器有两个信号输出端口,即AOUT和DOUT。AOUT端口是模拟电压输出端,可检测环境参数的浓度变化,DOUT端口是TTL电平输出端,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输出高低电平,调节可调电阻进行灵敏度的调节。本系统中用DOUT 端口接单片机的P3.3口,正常时DOUT端口输出高电平,当环境参数满足传感器检测范围内时,DOUT端口立即变为低电平信号,使P3.3口置0。

RF1100-232无线收发模块是TI公司的CC1101低功耗无线通信芯片,最大发射功率可达10mW。模块工作于433MHz频段,该频段为免费ISM频段免许可证使用(420MHz~440MHz)。基于FSK的调制方式,该芯片采用高效前向纠错和信道交织编码技术,提高了数据抗随机干扰和突发干扰的能力,在信道误码率为10-2时,可得到实际误码率10-5~10-6。另外单个模块传输距离远,1200bps传输距离最大可达200m,支持透明数据传输,拥有256个可编程信道。

RF1100-232模块使用宽电源输入设计,直流电源供电,其工作电压范围+2.7V~+5.5V。RF1100-232无线收发模块提供TTL电平接口,直接连接串口设备。如需连接PC的RS232口(需要调试底层软件,或通过PC远程控制终端设备),可连接TTL转RS232的电平转换板。

RF1100-232是半双工工作的,收发一体模块,即每个模块既可以收,也可以发。如果要发送数据,只需要把该字节数据通过串口写入模块,模块收到该字节

数据就通过无线发出;如果收到无线数据,则模块自动把该字节数据从串口送出;一次连续发的数据或字符串长度不要大于30,也就是说如果数据长度大于30,则需要分开发送。该模块的4脚(Rxd)接单片机的P3.1(Txd)口,5脚(Txd)接单片机的P3.0(Rxd)口,3脚和6脚接电源,剩余两脚未用。当P3.4口=0时,单片机通过串口与该模块通讯。终端收发模块自动进行编码和发送数据,主机收发模块进行信号的接收和译码。

为了节约单片机系统资源,剩下的I/O口用于驱动显示电路。由于动态扫描的方式占用CPU资源,有延时作用,且扫描显示的数据较暗同时影响串行传输的波特率,为此本系统采用静态扫描的方式驱动4位数码管。P2.0—P2.3作为4为数码管的位选端,P0.0—P0.6扫描4位数码管的七段。正常情况下P2.0—P2.3,P2.4口为高电平,三极管Q1—Q5处于截止状态,当收到火灾信号后,P2.0—P2.3,P3.4立即变为低电平,三极管Q1—Q5导通,进行数码管的位选,同时P0.0—P0.6开始扫描数码管显示编号提醒火灾发生的位置,蜂鸣器得电发声报警。SB为报警确认(解警)按键接终端监测点的P3.4口。

电源适配器输出5V/1A,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压。此外,为了保证系统能稳定、可靠的火灾报警,另给系统加上了直流备用电源。正常工作状态下电源适配器的电压为5V,而直流电源端的电压为4.8V,使得直流电源端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整个系统由电源适配器供电。当火灾情况发生时,若交流线路被烧断或线路停电,则直流电源端的电压大于电源适配器端的电压,二极管导通,直流电源为整个系统供电。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作用是随时检测备用直流电源电压跌落,以保证系统能正常工作。该电路由稳压管D1,晶体管Q1及电阻R1组成。当电池电压在正常情况下,稳压管D1处于击穿状态,晶体管Q1导通,输出低电平。当电电到终止电压时,稳压管D1处于截止状态,晶体管Q1由导通变为截止,输出高电平。此时单片机P3.2检测到高电平后,由终端向主机发送电池电压跌落报警信号,并指出是哪路线路电源问题,提醒工作人员更换电池。

第四部分系统设计方案。完成硬件和软件设计,实现系统报警功能。采用C语言编程实现整个系统控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并在Keil uVision3环境下调试。系统上电后完成初始化,使STC89C52RC复位。终端设备器的气体传感

器和电池电压检测电路采集信号,若P3.2或P3.3为高电平,则终端自动通过RF1100-232无线收发模块编码和发送将该信号。主机如果不能对终端进行访问,则通过中继表查询能与主机通讯的终端设备器,访问该终端被测点。主机的RF1100-232无线收发模块收到某一路有火情、者备用电池电量不足、手动报警信号后,驱动显示电路工作和驱动蜂鸣器报警。

3.研究背景

火在人类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但火灾也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火灾探测与报警技术作为一门多学科、多专业的综合应用科学已发展成为人类同火灾斗争的重要手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就是将火灾信号(烟、热、气、火焰等)转换成声、光等报警信号,并同时输出启动消防设备的控制信号,该系统具有火灾报警、火警电话、火灾事故广播、防火设施与自动灭火系统联动、显示控制等功能。其主要组成为:探测器和控制器。

基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巨大重要性和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国内外的发展也较为均衡。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关的研究最早是19世纪末,在英国,人们根据金属热膨胀原理制成了温度传感器件,用于火灾自动报警探测器中,自动通报火警。直到现在,感温火灾报警探测器仍大量用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20 世纪,英国制定相关的安装标准。瑞士西伯乐斯公司于20 世纪四十年代,发明了感烟火灾探测器。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应用,实现了火灾的早期报警,是火灾自动报警术上的一大飞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灵敏度、稳定性、可靠性等。此后,有关火灾探测产品标准、工程建设标准、检验指标、安装规范、注册制度等陆续由英,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于七十年代后先后制定。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研究比西方国家晚些,主要安装在大型计算机中心,高层建筑等地,其工程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很多火灾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而在这些地方,有的没有任何预警措施,有的也只采用人工巡逻,人工报警等方式预防,人为因素较多,而且很难做到24小时全天候监测,本文对使用单片机来对火灾进行监测及报警进行了一些探索,并设计了单片机火警报警系统。给系统能对被测点自动探测,一旦出现火险能立即报警,指出

火险地点,为快速而准确的扑灭火灾提供有力的前提。

为了更方便快捷的实现报警,维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外观上更加美观,实施起来更加安全可靠,因此推行出无限网络报警系统。

4.研究前景

现有的火灾报警系统,多采用有线技术进行火灾传感器网络的组建。目前基于有线技术的火灾报警系统已趋于成熟。然而有线通信方式扩展性能差,布线繁琐,影响美观,而且由于采用硬线连接,线路容易老化或遭到腐蚀、鼠咬、磨损,因此有线报警系统故障发生率和误报警率较高。采用无线传输方式构建的无线火灾报警网络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无线报警系统是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起来的新型火灾报警系统,与传统的火灾报警系统相比有它独特的优势并孕育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相对于有线方式而言,无线的方式比较灵活,不需布线,网络的基础设施不再需要掩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此外新节点加入和退出网络都非常方便,避免了重新布线的麻烦,这有利于网络的扩充,而不需要大规模的重新布局与规划。由此可见,无线网络可以很好地适应移动或变化的需要,可以认为无线网络是火灾报警网络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年来微电子机械系统、无线通信、数字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对于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发展起来,并走向了实用化。

目前国外最大的无线报警系统的生产厂家是美国松柏公司(ITI公司),该公司成立于1981年,其生产的产品占全美无线报警市场的90%,该系统既可作为火灾报警,也可作为保安系统,两者兼用,是一种高科技的无线保安系统。松柏公司创办人除发明第一代全监控无线警报系统外,还于1983年推出第一代可靠性可与有线系统媲美的无线报警系统,此后十多年来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目前的第三代技术属世界上最先进的无线报警技术,而第四代产品亦将于短期内陆续推出。我国在线火灾报警系统发展方面滞后于国外,但随着近年来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国内部分高校和生产厂商也开始研究无线技术在火灾报警系统中的应用。目前,国内市场上有些厂商已经推出了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文献综述结论

通过短期的网上搜索和书籍查询,我对基于无线网络的火灾报警系统有了新的认识,首先知道了Zigbee是属于单片机的模块,它像单片机其他模块一样,有自己的结构和特点,不仅要了解CC2530芯片的Zigbee模块,还要掌握基本的Zigbee协议,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它。火灾探测系统的基本原理也是设计的重点,在本科阶段,我有接触到火灾探测的知识,了解了一些关于火灾报警的组成框架,对于报警部分的设计,我的思路是当发现警情时,探测器将警报信号通过传感器接口送入单片机模块,单片机的报警中断程序开始运行,通过设计的信号调理电路发出报警。报警器的硬件设计,其中包括了报警器各部分的设计过程及其元件的应用和介绍。系统的软件部分的设计,主要有数据采集软件设计、火灾判断程序设计、报警程序设计。

在本次毕设中,我主要用到的传感器是烟雾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的设计和室内的形式、架构有密切的关系,如房屋的层高和面积,房屋的作用等。现阶段,我还处于基本了解的状态,对于Zigbee模块如何实现操作还没有思路,需要继续的学习和研究。

通过毕设课题我更加加深了对单片机的了解和应用,融入计算机技术的现代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经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它必然成为今后火灾报警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忠民, 郝静,张瑜编; 基于单片机的语音数字网火灾报警器设计;《现代电子技术》2004 年第10 期总第177 .

[2]张毅坤编.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8.1

[3]胡汉才编. 《单片机原理及其接口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年7月.

[4] 雷丽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M].1997. P146-156

[5] 涂时亮等编. 《单片微机控制技术》.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6]赵娜,无线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研制。硕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6月.

[7]刘玉梅,基于ZigBee的无线火灾报警系统设计。硕士学位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5月28日.

[8]黄继昌,适用报警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9]PHILIPS:80C51-Based 8-bit Microcontrollers, 1988.

[10]MOTOROLA公司:Microcotroller and Peripherial Date,1990.

[11]Microchip公司:PIC16/17Microcotroller Date Book,1995.

[12]Intel公司:8-Bit Embedded Controller Handboo,1989

无线优化工作总结

无线优化工作总结 篇一:无线络优化工作总结 无线络优化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大学毕业已经一年多了,回顾自己毕业后的日子,我从事了络优化的工作,毕业后的这一年,感觉自己在工作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首先谈谈测试工作方面的,在测试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信号问题,处理了各种各样的投诉,我掌握了路测中五个重要的指标:Ec/Io、TXPOWER、RXPOWER、TXADJ、FER,学会了路测中常见的导致掉话原因、现象分析,学会了通过天馈调整来解决导频污染、深度覆盖不足等问题,了解了通话过程的一些重要信令,通过对CDMA基础知识的学习,我能够胜任测试的工作,熟练测试的基本过程和注意事项并能够灵活地处理用户投诉和分析测试数据,可以说,测试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使我在工作中不断提升。 而在专项优化项目组里,我接触了很多新的事情,在同事的指导下,我学习MXX、优平台、如翼平台的操作并学会利用它们来提取指标,懂得在维护台查询基站的告警,熟悉用命令查询相关的参数配置与信息,负责过邻区优化的工作,学会了A口传输负荷的评估。通过关注监控日报的信息,了解了一些指标,学习并分析掉话TOPN与DO连接失败问题,对应的输出相关的络异常报告,掌握了案例的编写,并在7

月、8月份输出了当月的案例;也初步的学习了结合CDR分析掉话问题以及部分脚本的制作,输出过如修改EV-DO RevA RevB载频最大用户数、扩容脚、HASH驻留、手机硬辅助切换开关、邻区、小流量门限、语音或数据业务优先等脚本并需要在日后的时间加强学习,也学习过络优化周报、重点工作周报的编写。目前,可以说,我对工作上较多的事情都能处理,遇到问题也能与同事沟通处理,学会了一系列的操作,也输出了各种各样的报告与材料,虽然谈不上精通,但至少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在之前负责测试与前段时间省测保障的日子中,我对所负责的格有了很深的认识,熟悉了很多的道路信号覆盖情况,在集团测试以及省测的保障工作中,能充分作出自己的贡献,我很开心自己进步了,但我深深的明白到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学习,要坚持不断的进步。 很感谢公司领导的悉心栽培以及同事的耐心指导,可以说,我从零开始,接触并学习了不少的与优工作相关的技能与知识,对此,我感觉非常的荣幸与高兴,但我觉得这只是个开始,我明白到日后的路还很长,不管是知识方面,还是个人能力方面都还需要时间提升,争取成为一个优秀的络优化工程师。 篇二:无线优工作总结 本人一直在运行维护部优中心从事GSM无线络优化工作,立足本岗、严于律己一直是本人的工作要求和标准,本人主

《无线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完整版)

《无线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CB010301 课程类型:理论+实践 课程属性:专业拓展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 学分:4.5 学时:80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课,是以应用为主的网络工程技术类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无线网络的基础知识,应用及标准,了解无线网络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的使用,为将来开发出可实际应用的技术来加强无线网络打下基础。 (二)课程作用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无线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当前计算机无线网络技术面临的挑战和现状,了解无线网络策略以及无线网络体系的架构,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并掌握入侵检测的技术和手段,掌握设计和维护安全的网络及其应用系统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 (三)前导、后续课程 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互联技术》; 后续课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 二、课程理念及设计思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日新月异,网络设备和网络协议不断升级,教师应对教材的选取及时更新。关注企业先进、实用的安全技术,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为基础。将企业技术知识划分成项目,进而细化成任务带进课堂。 以企业无线网络实际应用为主线,将课程知识贯穿课堂。结合先进的无线网络实验室,图文并茂介绍设备组成、工作原理的同时,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利用实验的后台管理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每个项目配合一个拓展实训,为学生提供真机实操的锻炼机会。 课程内容由理论教学、实训(仿真实训、拓展实训)两大部分组成,建议课程总学时为 8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20 学时,实训 60 学时,理论和实践教学

文献综述大赛—网络编码的发展和趋势

科技文献综述竞赛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姓名:贾骐玮张丽韩改霞 专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学号:130112038213011203801301120372 指导教师:张向东 2014年4月7日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贾骐玮,张丽,韩改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专业,西安710071) 摘要:网络编码是指网络中的节点参与编译码,它的提出对于网络信息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网络编码具有提高网络吞吐量、均衡网络负载、节省网络带宽、降低节点能耗等显著优点。本文介绍了网络编码的起源与发展,基本原理以及其在无线网络、P2P系统、分布式文件存储、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文章最后对网络编码的研究趋势和热点进行分析,并对其提出展望。 关键词:网络编码网络信息论P2P系统分布式文件存储网络安全 Research on Wireless Network Coding:A Survey Jia Qiwei,Zhang Li,Han Gaixia (XiDian University,Traff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Control,Xi’an710071,China) Abstract:Network coding refers to the nodes within the network involved to encoding and decoding,it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for network information https://www.360docs.net/doc/3716024759.html,work coding can larger throughput of the network,enhance network load balance,save network bandwidth and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nodes.This article describes network coding origin and development,as well as its basic principles and its latest applications in the areas of wireless network,P2P systems,distributed file storage,and network security and so on.Finally,we analysis the trends and hot spots for the research of network coding,and then raise its outlook. Keywords:Network Coding;Network Information Theory;P2P System;Distributed File Storage;Network Security 经典的信息理论指出,不论是互联网中的数据包还是移动网络中的信号,信息的传输都只是单纯的共享网络和链路资源,彼此互不相干、相互独立。数据的路由、存储、差错控制等等研究都是基于上述假设。直到网络编码的提出,完全打破了这一假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是一种融合了编码和路由转发的信息交换技术,在传统存储转发的路由方法基础上,通过允许对接收的多个数据包进行编码(如模二加、有限域上的运算等)信息融合,增加单次传输的信息量,以提高网络信息传输效率和整体性能。网络编码打破了经典信息论中商品流(Commodity Flow)[2]不能被压缩的结论,指出网络

网络优化可行性分析报告V1.1

网络优化可行性分析报告V1.1

佛山岭南天地马哥孛罗酒店网络优化 可行性分析报告 承办部门:财务部 IT 承办者: Kent Chen 【2013-11-1】

网络优化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3.11.1] 目录 1 引言 (3) 1.1 Wi-Fi覆盖的目的 (3) 1.2 CN2光纤网络技术标准 (3) 1.3 VPN国际网络的意义 (3) 2 对现有系统的分析 (4) 2.1 Wi-Fi覆盖现状 (4) 2.2 光纤出口现状 (4) 2.3境外网站访问现状 (4) 3建议项目可行性分析 (4) 3.1 Wi-Fi可行性分析 (4) 3.1.1 Wi-Fi覆盖及优化方向 (5) 3.1.2 Wi-Fi项目施工标准及要求 (5) 3.1.3Wi-Fi施工测试标准报告 (5) 3.1.4Wi-Fi 覆盖及优化预期效果 (7) 3.2现有光纤带宽升级到CN2可行性分析.. 8

网络优化可行性分析报告 [2013.11.1] 3.3安装VPN国际网络可行性分析 (8) 4 施工进度安排 (8) 4.1 Wi-Fi覆盖施工进度安排 (8) 4.2升级CN2施工进度安排 (8) 4.3安装VPN施工进度安排 (9) 5项目投资估算 (9) 5.1 Wi –Fi覆盖项目投资估 (9) 5.2升级CN2网络项目投资估算 (9) 5.3安装VPN国际网路出口项目投资估算 9 6 结论意见 (10) 1、【引言】 1.1 Wi–Fi 覆盖的目的 Wi-Fi 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 是一个无线网络通信技术的品牌,由

(实习报告)无线网络优化岗位的实习报告资料

毕业实习报告书 题目:关于在中国移动四川省公司巴中分公司从事无线网络优化岗位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一)实习单位简介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四川省移动通信公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改革精神的要求,于2000年独立运营。巴中分公司并于同年成立组建,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子公司。在巴中移动人努力奋斗下,经过近10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年销售额数亿,数年纳税额位居全市前列的企业,为巴中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持久和最根本的信仰,是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无论对于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体,价值观作为一把标尺,时刻衡量着我们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 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质,锻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正德厚生臻于至善”既体现了中国移动独有的特质,又阐释了中国移动历来的信仰。“正德厚生臻于至善”就是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打造以“正身之德”承担责任的团队,就是要求我们成为以“厚民之生”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企业公民,就是要求我们培养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气质,锻造勇于挑战自我,敢于超越自我的精神。“正德厚生”是中国移动的社会责任宣言。中国移动事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总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中国移动将以高度社会责任感,关怀社会民生,关注民众福祉,做一个优秀企业公民,通过各种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中国移动将关注并尽力满足人与社会的合理愿望和切实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分享通信给人类带来的更为丰富便捷的高品质生活,使不断创新的科技成果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提供助力,展现了中国移动长远的眼光和笃实的志向。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持久和最根本的信仰,是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无论对于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体,价值观作为一把标尺,时刻衡量着我们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 “臻于至善”是一种状态,是一种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状态。中国移动“臻于至善”的进程,是一个不断进取、上下求索、开拓创新、自我超越的持续提升过程,最终将引领中国移动成为其他企业学习和追赶的标杆。“臻于至善”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按照事物内在的标准力求达到极致的境界。追求至善至美是中国移动不断提升、不断发展、从做大走向做强的内在驱动。意味着中国移动将以无畏的精神追求完美和极致,不留恋于历史的辉煌,敢于直面未来的竞争,在更大的地域范畴,在无限的技术领域,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不断创造历史的辉煌和高度。“臻于至善”是一种位势,是一种站位领先的气势。它宣示了中国移动在未来通信行业乃至全球产业界的自我定位,那就是要力争在全球企业中站位领先。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同

基于无线网络文献综述

成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 (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专业班级: 毕业设计 :开发类 论文方向 综述题目:基于无线网络的火灾探测报警传感节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 03 月27日

基于无线网络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传感节点 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建筑不断涌现,同时由于人口的密集程度增加,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将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所具有的早期发现并通知火灾和启动灭火设备灭火的功能,使大量火灾在起初阶段就被扑灭,避免了重大经济损失,成为现代消防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措施。预防和消除火灾引起了消防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因此使火灾自动报警设备的设计、生产、应用有了较大的发展。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在保护对象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自动探测、显示火灾警报的装置。它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物资仓库、计算中心、现代化工厂等建筑物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目的,就是及时发现火灾、及时采取灭火、疏散等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因火灾带来的损失。为了更好地进行人机交互,把与火灾有关的各种信息以文字或图形方式显示在液晶屏和CRT 上。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火灾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探测器及其它现场报警器组成。 按照消防规范,火灾报警探测器主要有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急需开发面向普通居民价格低廉、运行可靠的自动报警系统。这次毕设利用单片机Zigbee模块,利用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完成语音报警的实用、可靠的单片机语音自动报警系统,着重阐述了该系统的组成形式及工作原理。基于该系统原理的相关产品已在线使用。实践表明,单片机技术在系统报警和其它一些自动控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限网络的火灾报警探测传感系统,该系统由至少一个无线采样点和记录无线采样点的烟雾、温度、报警数据。并包含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的设计,利用传感器、CC2530单片机的原理完成设计理念。实现报警功能。针对当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的误报漏报频繁、智能化和化程度低、特殊恶劣条件下火灾探测报警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本设计采用烟雾传感器作为火灾信号检测器,实现多种火灾情况的监控报警,无线收发模块可自动编码和接收火灾信号。系统采用智能识别算法,主机与各终端设备间通过中继实现200m以上的远距离无线信号传输,主机可数字显示火灾发生的位置、对终端被测点的温度检测、备用电池的电压监控和喇叭发声报警。除此之外,为了增加系统的应用范围,PC的COM口可通过

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分析解析

无线网络的基本知识 1.什么是无线网络? 相对于有线,即不用插网线而局限上网地点,利用无限电波来作为数据的传导进行上网。 2.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共同:上网应用的用途完全相似。 不同: ?传输资料的媒介不同。 ?无线网络可分为手机无线网络上网和无线局域网两种方式。 ?无论是在硬件架设或使用的机动性均比有线网络要优势许多。3.无线网络的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40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个网络,即有线网络,发展至今桌面传输速率已达100。 网络技术的进步把我们带到了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随着以笔记本电脑为代表的便携式终端的出现,我们开始不满足于使用依靠电缆连接的有线网络。于是1997年诞生了802.11无线网络标准协议,其协议根据传输速率的升级,已经从可传输11、25、54演变到可传输300的802.11n。 十余年时间无线网络技术在用户需求不断变化中革新。今天我们通过移动智能终端、笔记本等产品进行动态远程办公与多媒体应用。据专业评测机构预测,到2014年将有5亿移动终端,50%的人员

移动办公。届时人们对于无线网的应用需求将会愈发的强烈。 4. 无线局域网络—— 无线局域网络( ; )是相当便利的数据传输系统,它利用射频 ( ; )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的局域网络, 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 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通俗理解,把无线设备比喻成汽车,无线的世界有各种各样的 车辆,它们跑的速度有快有慢,价格参差不齐,交警(无线电管理委 员会)为了方便管理,创建了很多车道,这些车道取名为信道,车道 的宽度就叫做带宽,车辆所挂的牌照标示叫做,交警把不同的车限制 在不同的车道里开,每个车都不允许越线行驶,否则就会撞车,造成 车道拥堵。 1 611 相同车道中,车与车之 间有安全距离,AP 的部 署也不例外。 如果两个AP 不在同一个 信道,那么他们在一起 很近也不会有影响(1米 以上),但如果是同一 信道的两个AP ,他们之 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 这个安全距离约为两个 AP 覆盖距离之和 。信道 这里我们介绍的车叫,这些车都是由一个叫的厂家生产的,1997 年研制出第一款速度为2M 的汽车后(取名为802.11),一发不可 收拾,相继生产了速度为11M 的802.11b 和速度为54M 的

无线网络优化方案.

无线网络优化方案 调整 AP 覆盖方向或天线角度 应用说明: 在设备的工程安装过程中,合理选择 AP 的位置,合理调整 AP 的覆盖方向或外置天线的角度,尽量减少覆盖盲点和同频干扰,改善信号覆盖质量。目标覆盖区域的信号覆盖强度目标 -65dBm~-70dBm。 信道规划 应用说明: 信道规划和功率调整将是 WLAN 网络的首要的、最先实施的优化方法。在实际的安装部署中, 通常一个 AP 的信号覆盖范围可能很大, 但为了提高覆盖信号质量以及接入密度,又必须部署相应数量的 AP ,造成 AP 的覆盖范围出现重叠, AP 之间互相可见。如果所有的 AP 都工作在相同信道,这些 AP 只能共享一个信道的频率资源,造成整个 WLAN 网络性能较低。 WLAN 协议本身提供了一些不重叠的物理信道,可以构建多个虚拟的独立的 WLAN 网络, 各个网络独立使用一个信道的带宽, 例如使用 2.4G 频段时可以使用 1、 6、 11三个非重叠信道构建 WLAN 网络。 同时信道规划调整需要考虑三维空间的信号覆盖情况,无论是水平方向还是垂直方向都要做到无线的蜂窝式覆盖,最大可能的避免同楼层和上下楼层间的同频干扰。 强烈推荐:802.11n 网络在实际部署时,无论是 2.4G 频段或 5G 频段,建议都采用20MHz 模式进行覆盖,以加强信道隔离与复用,提升 WLAN 网络整 体性能。 功率调整

应用说明: 信道规划和功率调整将是 WLAN 网络的首要的、最先实施的优化方法。完成信道规划就相当于完成了多个虚拟 WLAN 网络的构建。 AP 发射功率的调整需要逐个关注每个虚拟 WLAN 网络,通过调整同一信道的 AP 的发射功率, 降低这些 AP 之间的可见度, 加强相同信道频谱资源的复用, 提高 WLAN 网络的整体性能。 禁止弱信号终端接入 应用说明: 在 WLAN 网络中, 信号强度较弱的无线客户端, 虽然也可以接入到网络中,但是所能够获取的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要比信号强度较强的无线客户端差很多。如果弱信号的无线客户端在接入到 WLAN 网络的同时还在大量地下载数据,就会占用较多的信道资源,最终必然对其他的无线客户端造成很大的影响。 禁止弱信号客户端接入功能,通过配置允许接入的无线客户端的最小信号强度门限值,可以直接拒绝信号强度低于指定门限的无线客户端接入到 WLAN 网络中,减少弱信号客户端对其他无线客户端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个 WLAN 网络的应用效果。 对于信号强度比较弱的终端,或者距离比较远的终端,关闭低速率应用后可能会出现丢包现象。但是正常的室内覆盖,信号强度可以保证,所以要求在室内覆盖情况下此功能为必选项。 低速率用户限制,对于典型的“占着信道不使用的情况”进行限制,这个 数值建议在 -75到 -80,前提是要做好信号覆盖: 调整 Beacon 帧发送间隔 应用说明: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李烨张旗黄晓霞 摘要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战略性的课题提出,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与标准将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低功耗是最核心的问题。本文以降低节点的通信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为出发点,阐明了通信OSI模型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传输层的低功耗策略与方法。 1 引言 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能够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城市交通、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领域。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国家战略性的课题提出,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意义。最近二十年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终究是虚拟的,与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互联网必须与传感网络相结合,才能与现实世界相联系。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的新型传感网络(又称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其目的是让物品与网络连接,使之能被感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高度关注与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2016年 6月28日

D2D终端直通技术研究 摘要: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某些场景下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缓解基站压力,提高用户体验。本文首先给出了D2D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重点关注干扰管理、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最后对D2D通信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D2D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资源分配;下一代网络 一、D2D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也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 Se),是由3GPP组织提出的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LTE终端之间利用小区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蜂窝网络中转。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D2D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减轻系统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由于降低了通信距离,D2D技术还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电池消耗,提高终端续航时间。LTE-D2D 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工作在许可频段 基于LTE技术的D2D工作在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系统的频段,通过基站对无线资源的控制使得对小区其他用户的干扰控制在可接受围,因此可以给用户提供干扰可控的环境和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并且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用户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短距离的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而蓝牙、Wi-Fi Direct、Flash Lin Q等技术,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存在严重干扰,通信QoS无法得到保障。 (2)网络参与D2D通信流程

图文教你如何破解别人的无线网络密码_如何蹭网_

尔演天空:https://www.360docs.net/doc/3716024759.html, 随着社会的进步!WIFI 上网日益普及,特别是大城市中随便在一个小区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好多 热点,搜索到热点然后链接上去那么我们就可以尽情的享受免费上网服务了。 不过除了公共场所以及菜鸟用户之外几乎所有的WIFI 信号都是加密的,很简单换作是你你也不 愿意把自己的带宽免费拿出来给别人用,所以如果你搜索到你附近有热点想免费上网的话请仔 细往下学习... 破解静态 WEP KEY 全过程 首先通过 NetStumbler 确认客户端已在某 AP 的覆盖区内,并通过 AP 信号的参数进行‘踩点’ (数据搜集)。 通过上图的红色框框部分内容确定该 SSID 名为 demonalex 的 AP 为 802.11b 类型设 备,Encryption 属性为‘已加密’,根据 802.11b 所支持的算法标准,该算法确定

为 WEP。有一点需要注意:NetStumbler 对任何有使用加密算法的 STA[802.11 无线 站点]都会在 Encryption 属性上标识为 WEP 算法,如上图中 SSID 为 gzpia 的 AP 使 用的加密算法是 WPA2-AES。 我们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捕捉适当的数据帧进行 IV (初始化向量)暴力破解得到 WEP KEY,因此只需要使用 airodump.exe(捕捉数据 帧用)与 WinAircrack.exe(破解 WEP KEY 用)两个程序就可以了。 首先打开 ariodump.exe 程序,按照下述操作: 首先程序会提示本机目前存在的所有无线网卡接口,并要求你输入需要捕捉数据帧 的无线网卡接口编号,在这里我选择使用支持通用驱动的 BUFFALO WNIC---编号 ‘26’;然后程序要求你输入该 WNIC 的芯片类型,目前大多国际通用芯片都是使用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网络编码研究综述 摘要:网络编码是通信网络中信息处理和传输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它的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节点对所传输的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它在提高网络数据吞吐量即数据传输可靠性等方面拥有显著的优势。本文介绍网络编码的基本原理以及主要优缺点,对网络编码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分析网络编码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及解决网络编码问题可能采取的方法。 关键词:网络编码;随机网络编码;网络编码机制 引言 香港中文大学的R. Alshwede 等在2000年的IEEE信息会议上发表的一篇著名论文[1],该论文首次提出了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的概念,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如果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的信息按照合适的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而不是局限于传统的存储和转发,则基于该方式的网络多播总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网络节点对传输信息进行操作和处理的过程,就称为网络编码。 网络编码的提出是网络通信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突破,自其被Ahlswede提出以来,已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信息论、编码、通信网络、网络交换理论、无线通信、计算机科学、密码学、矩阵论等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网络编码是一种融合编码和路由的信息交换技术。它的原理是,网络中的节点对接收到的多个数据分组进行编码融合,经过编码后的数据被中间节点以多播的方式进行转发,目的结点可依据相应的编码系数进行解码,从融合的数据中还原出原始的数据,网络编码通过允许网络中间节点对不同数据流数据编码获得网络最大流传输理论的上界,从而改变了传统网络节点智能从当存储、转发的角色。 网络编码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著名的院校和实验室都对网络编码进行了研究,例如MIT、普林斯顿大学和微软研究院等,它们的研究侧重点在应用网络编码提高网络吞吐量及提高网络能量利用率,以及编码提高网络传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其中,前一个侧重点的研究多集中在传输中编码策略的研究[2-3],而在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数据的重传策略方面[4]。国内香港中文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方面的学者对网络编码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网络编码的思想是由杨伟豪和李硕彦首次提出。他们将网络编码应用于检测和纠正网络错误的研究。杨伟豪和蔡宁[5]在经典纠错码的基础上引入了网络纠错码的概念,通过引入空间域的冗余代替时间域的冗余来纠正

无线自组织网络综述

无线自组织网络综述 余梓奇 I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合肥230000) 摘要: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种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的新型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线、多跳、无中心分布式控制网络,它无需网络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自组织性、鲁棒性、抗毁性和容易构建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和广阔的商业应用背景。论文详细介绍了无线自组织网络的路由协议、服务质量、功率控制、安全问题和互联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无线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综述; 1引言 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人们对移动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人们通过配有无线接口的便携式计 算机或个人数字助理(PDA)来实现移动中的通信,目前的移动通信往往需要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实现, 例如全球通信系统(GSM)。但是当遇到医疗抢险、抗洪救灾以及军事战场等特殊紧急环境的时候,传统的无线网络就不可用了[1]。为了能够在没有固定基础设施的地方进行通信,一种被称作无线自组织网络(Ad hoc 网络)的技术应运而生。 Ad hoc网络不需要有线基础设备的支持,通过移动主机自由的组网实现通信,Ad Hoc网络的出现推进 了人们实现在任意环境下的自由通信的进程。Ad hoc网络组网灵活、快速,使用非常方便,但必须为其设计 专门的协议和技术,因为传统固定网络和移动蜂窝网络中的技术和协议无法直接复制到Ad hoc网络,这是由

Ad hoc网络自身特性决定的。自组织网络已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2无线自组织网络特点 Ad hoc即自组网络,它是仅靠移动站自身而不需要固定基站就能组成网络。这种自组网络没有基木服务集中的接人点而是一些处于平等状态的移动站之间相互通信组成的临时网络(图1)。图1中显当移动站A和E 通信时,是经过 A - B,B - C,C- D和最后D- E这样一连串的存储转发过程[2]。在从源结点A到目的结点E 的路径中的移动站B,C和D都是转发结点,这些结点具有路由器的功能。Ad hoc网络没有预先建好的网络固 定基础设施(基站),网络一般也不和外界其他网络相连接。 ⑴无中心:无线自组织网络没有严格的控制中心。所有结点的地位平等,即是一个对等式网络。结点可 以随时加人和离开网络。仟何结点的故障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具有很强的抗毁性。 (2) 自组织:网络的布设或展开无需依赖于仟何预设的网络设施。结点通过分层协议和分布式算法协调各 自的行为,结点开机后就可以快速、自动地组成一个独立的网络。 (3) 多跳路由:当结点要与其覆盖范围之外的结点进行通信时,需要中间结点的多跳转发。与固定网络的 多跳不同,无线自组织网络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的网络结点完成的,而不是由专用的路由设备(如路由器)完成的。 (4) 动态拓扑:无线自组织网络是一个动态的网络。网络结点可以随处移动,也可以随时开机和关机,这些都会使网络的拓扑结构随时发生变化。 (5) 移动终端的局限性。Ad Hoc网络中,移动终端存在固有缺陷,例如能源受限、内存较小、CPU性能较低等,同时屏幕等外设较小,不利于开展功能较复杂的业务。 (6) 安全性较差。移动网络通常比固定网络更容易受到物理安全攻击,易于遭受窃听、欺骗和拒绝服务等 攻击。 (7) 网络的可扩展性不强。动态变化的拓扑结构使得具有不同子网地址的移动终端可能同时处于一个 Ad Hoc网络中,因而子网技术所带来的可扩展性无法应用在Ad Hoc网络环境中。 (8) 多跳路由。由于节点发射功率的限制,节点的覆盖范围有限。当它要与其覆盖范围之外的节点进行通 信时,需要中间节点的转发。Ad Hoc网络中的多跳路由是由普通节点协作完成的,而不是由专用的路由设备完成的。 3无线自组织网络关键技术 3.1 路由协议

无线局域网应用实例

无线局域网应用实例 摘要: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当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连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联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无线局域网就是解决有线网络以上问题而出现的,在不采用传统缆线的同时,提供以太网或者令牌网络的功能。 Notes:Wire local area network usually depend on copper or fiber optic cable, But limited for wiring in some places, wiring, re-routing large projects; line easily damaged; node of the network can not move. Especially when it is farther from the node, laying special communication circuit wiring of big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high cost, long time, the rapidly expanding demand for networking a serious bottleneck obstructio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able network is to address the above problems, not in the traditional cable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Ethernet or token network function. 关键字:无线局域网;组建; 资源共享;应用实例。 引言:本单位原办公室拆迁重建,租用临时办公室,租用办公室一楼为通敞结构,各科室部门集中在一楼办公,领导办公分布在二楼独立房间。本单位现有办公电脑台式机15台、笔记本3台、多功能打印机2台,操作系统为winXp 和win7。Internet 接入方式为光纤静态IP,带宽:10M/bps。由于办公室为租用,布线较为不便,综合各方因素考虑,决定采用无线局域网,实现共享上网、文件及打印机共享等主要功能。 1.实现过程 在实现无线局域网前,我们新购进TP-LINK 300M bps无线路由器作为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的设备,称为接入点AP(Access Point)、15个TP-LINK 11N 300Mbps无线USB网卡,因笔记本自带配有WiFi功能,故不必另外配置。 1.1 AP的硬件连接。连接方法:通过五类网线将光纤收发器连接到无线路由器的Wlan口,

无线通信网络基本知识详解

无线网络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是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 是利用射频(Radio Frequency;RF)的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Coaxial)所构成的局域网络,WLAN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发送和接受数据,而无需线缆介质。WLAN的数据传输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11Mbps(802.11b),最高速率可达54Mbps(802.11a),传输距离可远至20km以上。它是对有线连网方式的一种补充和扩展,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能快速方便地解决使用有线方式不易实现的网络连通问题。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达到“信息随身化、便利走天下”的理想境界。 2、为什么使用无线局域网络 通常计算机组网的传输媒介主要依赖铜缆或光缆,构成有线局域网。但有线网络在某些场合要受到布线的限制:布线、改线工程量大,线路容易损坏,网中的各节点不可移动。特别是要把相离较远的节点联接起来时,敷设专用通信线路的布线施工难度大、费用高、耗时长,对正在迅速扩大的连网需求形成了严重的瓶颈阻塞。并且,对于局域网络管理主要工作之一,是铺设电缆或是检查电缆是否断线这种耗时的工作,很容易令人烦躁,也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出断线所在。再者,由于配合企业及应用环境不断的更新与发展,原有的企业网络必须配合重新布局,需要重新安装网络线路,虽然电缆本身并不贵,可是请技术人员来配线的成本很高,尤其是老旧的大楼,配线工程费用就更高了。因此,WLAN就是解决有线网络存在以上问题而出现的,架设无线局域网络就成为最佳解决方案。 3、什么情形需要无线局域网络 无线局域网络绝不是用来取代有线局域网络,而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下列情形可能须要无线局域网络: a.无固定工作场所的使用者 b.有线局域网络架设受环境限制 c.作为有线局域网络的备用系统 4、无线局域网络的优点 a.安装便捷 一般在网络建设中,施工周期最长、对周边环境影响最大的,就是网络布线施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穿线架管。而WLAN最大的优势就是免去或减少了网络布线的工作量,一般只要安装一个或多个接入点(Access Point) 设备,就可建立覆盖整个建筑或地区的局域网络。 b.使用灵活 在有线网络中,网络设备的安放位置受网络信息点位置的限制。而一旦WLAN建成后,在无线网的信号覆盖区域内任何一个位置都可以接入网络。 c.经济节约 由于有线网络缺少灵活性,这就要求网络规划者尽可能地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这就往往导致预设大量利用率较低的信息点。而一旦网络的发展超出了设计规划,又要花费较多费用进行网络改造。而WLAN可以避免或减少以上情况的发生。 d.易于扩展 WLAN有多种配置方式,能够根据需要灵活选择。这样,WLAN就能胜任从只有几个用户的小型局域网到上千用户的大型网络,并且能够提供像“漫游(Roaming)”等有线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述 李烨 张旗 黄晓霞 摘?要?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战略性的课题提出,无线传感网络的核心技术与标准将成为各国争相研究的热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低功耗是最核心的问题。本文以降低节点的通信能耗和延长网络寿命为出发点,阐明了通信OSI模型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传输层的低功耗策略与方法。 ? 1?引言 无线自组织传感器网络被认为是新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无线传感器网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能够广泛应用于军事、环境监测和预报、健康护理、智能家居、建筑物状态监控、城市交通、大型车间和仓库管理,以及机场、大型工业园区的安全监测等领域。随着“感知中国”、“智慧地球”等国家战略性的课题提出,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整个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甚至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重大意义。 最近二十年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世界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网络功能再强大,网络世界再丰富,终究是虚拟的,与现实世界还是相隔的。互联网必须与传感网络相结合,才能与现实世界相联系。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的新型传感网络(又称物联网),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其目的是让物品与网络连接,使之能被感知、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美国、欧盟、中国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高度关注与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正在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江苏无锡调研时,对微纳传感器研发中心予以高度关注。温家宝总理指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随着美国“智慧地球”计划的提出,物联网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较量的重要因素。美国将新型传感网技术列为“在经济繁荣和国防安全两方面至关重要的技术”。加拿大、英国、德国、芬兰、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加入传感网的研究,欧盟将传感网技术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据Forrester等权威机构预测,下一个万亿级的通信业务将是传感网产业,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之比将达到30:1。 图1?物联网示例图 在物联网这个全新产业中,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具有重大的影响力。“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早在1999年,中科院就启动了传感网研究,由其提出的传感网络体系架构、标准体系、演进路线、协同架构等代表传感网络发展方向的顶层设计已被ISO/IEC国际标准认可。目前,我国传感网络研究已形成以应用为驱动的特色发展路线,在技术、标准、产业、规模和应用与服务等方面进入了世界领先

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基本情况

网优是“无线网络优化”的简称,指通信网络建成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优化(包括软件、硬件、配置等);网规是“网络规划”的简称,指在建设通信网络之前根据建网目标、用户需求、当地实际情况等对网络建设进行规划。“网优”也指的是从事无线网络优化的人群,因为需要长期出差,从业者一般为年轻的大学毕业生,男性较多,并且从业时间较短,大多数人员合同期满后会选择离职,一般从业5年内的人群较多,5年以上的人员较少,因此网优的工资水平较高,属于高薪职业,其中分级较明显,高级工程师月薪可达15K以上,初级工程师也可达到4K左右。网优的工作时间不定,有极大多数网优从业人员工作时间为16小时以上,压力大成为网优工作者的面临的极大难题,网优主要从事的工作为DT测试及分析,CQT测试及分析,天馈调整(RF优化),后台参数修改调整等等。目前国内3G普及,网优公司不断增加,网优人员短缺,因此网优也是朝阳产业。网优面临的主要困难:薪酬无法及时获得,婚姻容易出现不稳定概况,身体因为工作条件等原因容易患有前列腺、肾结石等疾病。网优是一种职业,指的是无线网络优化,也指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无线网络优化工程师,分为2G和现在较火的3G网络优化。网优是一个短期性的工作,很多在3到5年之间辞职或者转行,因为这个工作需要经常出差而且工作环境有时候会很恶劣或者纠结,没有稳定和有秩序的工作氛围,工作带有突发性。网优的待遇也是一个问题,现在做网优前线工作的的基本上是第三方或者一些小公司,经过层层转包,真正到网优手中的工资没有多少,而这部分网优的工作却是最累最辛苦的。网优忙的时候会经常没日没夜,白天在外面测试,晚上加班加点分析数据填写报告,忙到深夜十二点或者一两点睡觉也是经常的事。网优在做测试这一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