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中医完整疗法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手法复位:中医认为,骨折后应及时进行手法复位,使骨骼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手法复位的方法包括牵引、推拿、提拉、按压等,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和部位,采用不同的手法。
在复位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复位方法和时机。
夹板固定:复位后,医生会使用夹板或其他固定装置将骨折部位固定,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和位置。
夹板的材料和形状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而有所不同。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合适的固定时间和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中医认为,骨折后患者的身体状况会发生变化,需要采用药物治疗来调理身体。
中医常用的药物包括中药汤剂、中药膏剂、中药丸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等作用。
同时,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配方和剂量。
康复训练:在固定期间,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功能。
中医认为,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强健骨骼等作用。
同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训练方案和时间表。
总体来说,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复位、固定、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的综合性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部位,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同时,中医还会强调患者的自我保健和预防意识,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以预防骨折的再次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骨折的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并不是适用于所有骨折患者。
对于严重的骨折或复杂的骨折类型,现代医学的手术方法和内固定技术可能更为有效。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按时进行检查和治疗,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偏方】骨折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用中药可收到很好效果!

【偏方】骨折后的并发症、后遗症,用中药可收到很好效果!中医治疗骨折原则中医传统方法治疗骨折,适用四肢、躯干各类型骨折,治疗原则包括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药内服或外用、功能锻炼;对多种骨折,具有骨折复位好、愈合快、疗程短、功能恢复好、病人痛苦少、并发症少等优点。
1、整复原则:“早、一、好”。
“早”,即整复时间越早越好,最理想时间在伤后4小时内进行,这时局部肿胀初始,疼痛不太敏感,有利于手法整复,患者来诊后要在全身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早的整复。
“一”,即整复时尽可能争取一次成功,因为多次整复容易伤及筋脉。
“好”,即要求对线要好,功能对位为主,不强求解剖对位,以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为目的。
2、固定原则:“牢、适、少”。
“牢”,即固定要牢固。
“适”,即患者感觉舒适,又不影响牢固固定。
“少”,即在牢固的前提下,固定材料使用要少一些。
尽可能用轻便材料外固定,多采用不超关节外固定,关节内或靠近关节采用超关节固定。
3、练功原则:“早、常、好”。
“早”,即练功时间越早越好,整复固定以后即可开展功能锻炼。
“常”,即坚持经常性的锻炼。
“好”,即采用好的练功方法,早期以肢体肌肉收缩活动为主,中期可做关节活动,后期做生理范围内的各种活动。
4、内服中药原则:“破、和、补”。
“破”,即早期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法。
“和”,即中期用和血生新、续筋接骨之法。
“补”,即后期用补肝肾、舒筋通络之法。
初期用复元活血汤;中期用陈术四物汤加骨碎补、自然铜、合欢皮、川断等;后期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骨折并发症、后遗症中药内治骨折并发症、后遗症多是由于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或伤后缺乏相应的功能练习,或劳累过度,或感受风寒湿邪等原因所致;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中医辨证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骨折后遗症是伤后数月仍存在的症状,多表现为虚证,以肾虚为主,兼有夹瘀、夹湿、夹寒,总的治疗原则是补肾祛瘀、通络。
强调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辨证分型:1、气血瘀滞型:肢体关节麻痛或剧痛难忍,夜间为甚,多见于中老年人,局部轻度肿或不肿,舌红苔薄或薄白,脉细数。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后遗症的中医调理方法

中医骨伤科学骨折后遗症的中医调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恢复良好。
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会出现一些后遗症,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在调理骨折后遗症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经验。
骨折后遗症的产生,多与骨折后的气血瘀滞、经络阻塞、筋骨失养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气伤痛,形伤肿”,骨折会导致局部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疼痛和肿胀。
若治疗不当或调养不佳,瘀血凝滞,经络不通,日久则可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针对骨折后遗症,中医调理方法多种多样,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中药调理是中医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对于骨折后仍有疼痛、肿胀的患者,常用的中药有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等,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如果患者伴有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可能会加入地龙、全蝎等通络之品。
对于骨折后期筋骨失养、肢体无力的情况,会选用熟地、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的药物。
除了内服中药,中药外用也能发挥显著作用。
比如,中药熏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将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功效的中药,如透骨草、伸筋草、威灵仙等,加水煮沸后,利用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适宜后再进行浸泡。
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
针灸疗法在骨折后遗症的调理中也颇受青睐。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阿是穴(疼痛部位)、局部经络上的穴位等,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减轻疼痛和肿胀。
艾灸则能温通经脉、散寒除湿,对于骨折后受寒所致的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推拿按摩也是中医调理骨折后遗症的常用方法之一。
专业的推拿师会运用揉、按、推、拿等手法,对骨折部位及其周围的肌肉、经络进行按摩,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恢复关节的活动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按摩应在骨折愈合稳定后进行,且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此外,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中医治疗骨折、骨伤验方

中医治疗骨折、骨伤验方
发生骨折后,不管是石膏固定还是钢扳固定,由于血气流不畅,都会发生肌肉委缩,会影响人的正常行动,延长骨折瘉合结痂,时间越长肌肉委越严重。
下面我为有缘到我空间的网友们,公开专治骨折骨伤(扭伤)祖传秘方!
治骨折后肌肉委缩(内服)方
(1)【内服方】当归10克、川芎8克、桂枝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川地方8克、双寄生10克、碎补6克、灵仙8克、生芪10克
药入纱布袋内合食物(猪牛肉带骨头或鸭鸽子等)炖服
一帖炖一次服三天
一个疗程3帖
一般二至三个疗程
(2)【外用方】细辛10克归尾13克赤芍10克丹皮8克桂枝10克陈皮12克红花10克王不留10克艾叶12克木瓜8克牛膝10克寄生10克川胡椒8克川辣椒8克泽兰10克碎补8克将药放水烧开后倒入腳盆加半斤白酒先蒸后泡洗(注意控制温度) 一帖蒸泡洗三天每天早晚各一次
一个疗程3帖
一般二至三个疗程。
骨折后如何调理中医妙方一次告诉你

骨折后如何调理中医妙方一次告诉你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给患者带来了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在骨折后的康复过程中,除了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调理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骨折后如何进行中医调理。
中医认为,骨折会导致人体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筋骨失养。
因此,调理的重点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补益肝肾等方面。
首先是中药调理。
在骨折早期,也就是受伤后的 1 2 周内,由于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此时应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等。
桃红四物汤由桃仁、红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组成,具有养血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复元活血汤则包含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穿山甲、大黄、桃仁等,可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到了骨折中期,大约在受伤后的 3 6 周,肿胀逐渐消退,疼痛减轻,但骨折处尚未连接,此时应以接骨续筋为主。
可以使用接骨紫金丹、续骨活血汤等方剂。
接骨紫金丹能续筋接骨、行瘀止痛;续骨活血汤有祛瘀止血、接骨续筋的作用。
骨折后期,一般是受伤 6 周以后,骨折基本愈合,但筋骨还不够强健,常伴有肢体乏力等症状。
这时候调理的重点在于补益肝肾、强筋壮骨。
常用的方剂有壮筋养血汤、补肾壮筋汤等。
壮筋养血汤可养筋和血、通络止痛;补肾壮筋汤则能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除了内服中药,外用中药也能起到很好的调理作用。
比如,早期可以用双柏散外敷,能消肿止痛;中期可用驳骨油纱外敷,促进骨折愈合;后期可用海桐皮汤熏洗,能舒经活络。
中医的针灸疗法在骨折调理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比如,针刺足三里、阳陵泉、血海等穴位,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
电针刺激也有不错的效果,它可以增强肌肉收缩,防止肌肉萎缩。
在饮食方面,中医也有讲究。
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等,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中期则要增加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牛奶等,以促进骨痂生长。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指南
胸腰椎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
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
以下是一份针对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的指南,希望能对患者康复有所帮助。
1. 破骨听髓汤
破骨听髓汤是一种中药制剂,据说有助于骨折愈合和骨髓的生成。
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促进骨折的修复。
2. 整骨推拿
整骨推拿是一种中医康复技术,通过按摩和调整患者的脊柱,
帮助恢复其正常位置和功能。
在康复过程中,可通过整骨推拿来加
速骨折愈合和恢复。
3. 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
人体的气血流动和功能。
针灸疗法可以缓解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康复进程。
4. 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蒸汽中药的熏蒸来治疗疾病。
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可以尝试使用中药熏蒸来缓解疼痛、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
5. 适度运动和休息
在康复过程中,适度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运动可以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康复。
但同时也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加重伤情。
合理的休息也是康复过程中的关键,确保身体能得到足够的恢复时间。
请注意,以上指南仅供参考,具体的康复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而定。
同时,中医康复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和观察,进行综合治疗。
在使用中医康复方法时,务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以上是针对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的指南,希望对患者康复过程有所帮助。
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字数:220)。
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骨折中医治疗方案一、中医对骨折的认识中医认为,骨折的发生是由于外力作用导致筋骨损伤,气血瘀滞。
骨折不仅损伤了筋骨,还影响了气血的运行,导致经络阻塞,脏腑功能失调。
因此,中医治疗骨折的原则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补益肝肾、调养气血。
二、骨折的中医诊断中医诊断骨折主要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肢体形态、肿胀程度、肤色等;闻诊主要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问诊主要询问患者的受伤经过、疼痛情况等;切诊主要触摸患者的脉象、受伤部位的压痛等。
通过综合诊断,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和程度。
三、骨折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治疗(1)初期(伤后 1-2 周)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常用的方剂有桃仁四物汤、活血止痛汤等。
中药如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2)中期(伤后 3-6 周)以接骨续筋为主,常用的方剂有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等。
中药如骨碎补、续断、自然铜等,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3)后期(伤后 7 周以后)以补益肝肾、调养气血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六味地黄丸等。
中药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等,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等,具有调养气血的作用。
2、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重要方法之一。
医生通过手法触摸骨折部位,了解骨折的移位情况,然后运用牵引、旋转、屈伸等手法,将骨折端复位。
手法复位要求医生熟悉骨折的解剖结构和力学原理,操作准确、轻柔,避免加重损伤。
3、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是中医治疗骨折的特色之一。
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选用合适的夹板和固定垫,将骨折部位固定。
小夹板固定具有轻便、灵活、透气性好等优点,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功能恢复。
4、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在骨折部位。
常用的中药有大黄、黄柏、栀子、侧柏叶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药外敷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提高疗效。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方法

胸腰椎骨折中中医康复方法背景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需要适当的康复方法来促进患者恢复。
传统中医药有许多方法可以在胸腰椎骨折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医康复方法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康复方法,可以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中使用:1. 中药治疗:中药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来加速骨折愈合。
常用的中药包括桂枝、秦艽和川芎等,可以通过中药制剂或者中药煎剂的形式使用。
2.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肌肉来改善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
针灸和推拿是常见的中医按摩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按摩手法。
3. 中医理疗:中医理疗方法如艾灸和拔罐可以通过温热和负压的作用来促进血液循环和加速骨折愈合。
这些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4. 中医运动疗法:中医运动疗法如太极拳和气功可以帮助恢复胸腰椎骨折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这些运动疗法对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都有积极的作用。
5.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进行个性化的调整。
饮食中适当摄入一些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和强化骨骼的食材,如骨头汤和富含钙质的食物等。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医康复方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中医康复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请勿擅自尝试未经确认的方法。
2. 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情况都可能不同,所以中医康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调整。
请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3. 结合西医治疗:中医康复方法应作为胸腰椎骨折治疗的辅助手段,而非替代西医治疗。
在康复过程中,仍需要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药物治疗。
结论中医康复方法在胸腰椎骨折的康复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过中药治疗、中医按摩、中医理疗、中医运动疗法以及饮食调理等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
然而,在使用中医康复方法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并结合西医治疗,以确保康复的安全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術後的肢體腫脹骨折術後的肢體腫脹、、疼痛及活動障礙疼痛及活動障礙 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奇美醫學中心提供完整療法奇美醫學中心提供完整療法 可可加速復原 預防後遺症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 任東輝
骨折是臨床常見的多發病,由於人口增多,人類生存空間日趨擁擠,交通混亂,增加受傷機會。
骨折後導致的肢體局部腫脹、疼痛、活動障礙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
在施行手術復位治療後,如何減輕患處腫脹、加速骨折癒合、預防關節黏連後遺症,以提升生活品質及工作效率是目前醫學界共同關注的重大課題之一。
影響骨折癒合的因素很多,整個過程受內分泌激素、生物化學及物理因子的調控,和微量元素(鐵、錳、鋅等)的影響。
根據歷代文獻記載,中國對骨科疾病早有極深的認識。
《普濟方 折傷門》中有「若因傷折,血動經絡,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積不散,則為腫、為痛」之說。
清《洞天奧旨 跌打損傷瘡》也有「跌打損傷瘡,皆瘀血在而不散也,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折不能續」的見解。
中醫認為跌打損傷導致肢體骨折,傷後必有積瘀,血瘀氣阻,血脈凝澀,經絡壅滯,經氣運行不暢,經氣不通則痛,由此可知,骨折及骨折術後均因血離經脈,瘀積不散,導致經絡受阻,氣血不通,才有肢體瘀、腫、痛,因此治療上應活血祛瘀,行氣通絡,使瘀祛新生,氣行絡通,則瘀、腫、痛可除,骨折可續。
骨折的病理病機是骨斷筋傷、氣滯血瘀。
依據骨折後筋骨損傷的情形,中醫一般把骨折分為早、中、後三個時期。
1.早期:受傷後1-2週內,臨床表現為患處發熱腫脹、疼痛、青紫,活動受限,其
病機以氣滯血瘀為主,可用理氣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法。
常用活血化瘀中藥有延胡索、川芎、乳香、沒藥、桃仁、紅花、茯苓、車前子等,可改善骨折斷端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局部血腫的吸收,使腫脹早日消退,兼可化瘀止痛。
2.中期:受傷後3-6週內,臨床表現為患處發熱腫脹漸退,筋骨開始接續,瘀血散
而未盡,氣血尚未調和,治療一方面要繼續活血理氣,使氣血通暢,另一方面要舒筋活絡、通利經脈。
常用續筋接骨中藥有骨碎補、補骨脂、自然銅、續斷、杜仲等,可提高骨折部位鈣質沉積,提高骨痂質量,有利於骨質修復。
3.後期:受傷後7週以上,臨床表現為患處腫脹已退,筋骨已接續但還未堅固,氣
血耗損,患側酸痛,活動乏力,關節不靈活,此時要益氣活血,強筋壯骨。
常用中藥有人參、黃耆、當歸、熟地、桂枝、桑枝、牛膝等,加速
肢體恢復運動功能。
《內經》記載「諸筋者,皆屬於節」。
古人將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叫做筋,實際上包含骨骼周圍的肌肉、肌腱、筋膜、關節囊、韌帶等。
各種暴力原因所造成的筋的損傷,統稱為筋傷。
骨折術後腫脹疼痛若延誤治療,遷延日久,則瘀血凝結,局部組織肥厚、沾黏,傷處氣血滯澀、血不榮筋,導致筋肉攣縮、疼痛、活動受限。
風寒濕邪亦容易趁虛而入,衍生為風寒濕痺,造成天候變化時關節痠痛、活動不利,日久不癒。
中醫治療骨折外傷,除了內服中藥之外,在骨折早期可以外敷金黃散清熱消腫止痛。
據文獻記載平均使用約4-5日,即可消除急性軟組織損傷的腫脹疼痛感。
在骨折中、後期則可施以針灸、薰洗蒸氣、理筋手法等。
首先針灸是根據患處循經取穴、局部取穴,再視實際情況加上艾粒(針上灸)或電針,有疏經活絡、理氣活血、消腫止痛、預防肌肉萎縮的功效。
薰蒸有溫散寒邪,活血化瘀,疏通經絡,增加關節彈性的作用。
中醫在診察中,會以手觸診患處的骨骼肌肉,和健側比較其排列位置是否異常,考慮其受傷機轉、外力方向,依其解剖構造矯正。
對於局部組織肥厚、沾黏,患處氣血滯澀所導致的筋肉攣縮、疼痛、活動受限,施以理筋手法,可達到活血化瘀、舒筋活絡、鬆解沾黏、軟化關節的作用,加速關節恢復原本功能。
並在針灸、薰蒸、理筋手法等治療後外敷祛瘀通絡的藥膏,增強療效。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任東輝表示:中醫部針對骨折術後復原提供完整療法,不僅注重骨折復位外,並秉持「整體施治」的特點,讓骨折部位的肌肉、肌腱、韌帶、筋膜、關節囊等軟組織同時復原;外敷包紥固定休養,依據病人體質辨證論治,開立內服中藥以滋養氣血、壯筋續骨;並施以針灸、薰蒸、理筋手法治療,衛教病人自我復健運動,達到筋骨同治、內外兼顧、調整體質、整體治療的功效。
大多數骨折術後的人,均可接受中醫的醫療方式,內服中藥配合外敷藥、針灸、薰蒸、理筋手法治療,有癒合快、療程短、功能佳、併發症少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