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股骨颈骨折中医治疗方案

合集下载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2013年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执行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2)髅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扣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短缩,呈外旋、外展、屈毓、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动。

(3)髓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参照《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版)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1)外伤史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骨折较少,多由车祸、高处下坠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2)症状髓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部分嵌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活动受限不明显,能站立和行走,但不能排除骨折。

(3)体征①畸形:患肢多有不同程度的屈髓屈膝、短缩、内收、外旋畸形。

②压痛和叩击痛: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附近、大粗隆部压痛明显,患肢纵轴叩击痛阳性。

③肿胀:囊内骨折略肿胀,囊外骨折及移位明显者可有明显瘀肿出现。

④功能障碍:酸关节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少数无移位和嵌插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关节活动障碍可表现不明显。

(4)辅助检查①X线:摄骸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部分患者受伤后骨折无移位X线检查可呈假阴性,需两周时复诊检查。

②CT或MRI:若根据患者外伤史、症状、体征怀疑为股骨颈骨折,但X线检查未见骨折线,可行CT或MR1.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严重粉碎性骨折行三维CT重建,以直观地了解骨折块的移位方向。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属中医骨折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血瘀气滞。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1.内治法股骨颈骨折术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舌质瘀暗的血瘀证患者,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若见纳差痞满,舌红苔黄腻,以湿热为主的患者,选用三仁汤加减;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术后气血虚损,神疲懈怠,舌淡脉细,以气血两虚为主的患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早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血液离经,经络闭阻。

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

舌质淡,苔薄白。

2、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2-10周内,离经之淤血逐渐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定,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分消退,疼痛逐渐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基本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

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髋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临床表现,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针刺等。

2.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早期正确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做到合理有效。

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体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患肢肿胀1.评估伤肢状况,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或及早消除患者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宜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4.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血瘀: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 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二)气血不足: 骨折中期,伤后2—4周,痛或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三)阴虚湿重型:骨折后期,伤后4周以上,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不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1、辨证施护l.1气滞血瘀型骨折早期,局部会出现气滞血瘀,肿胀,外旋屈曲畸形。

因惊吓使患者精神紧张,极为恐惧,心烦意乱,不能安卧。

严重疼痛,体质消耗大、虚弱,胃肠功能紊乱,轻者纳呆,脘腹胀满,大便不通,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涩。

(1)情志护理:《内经》曰:“善诊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

”当骨折发生时,患者往往恐惧,忧虑,烦躁易怒,消极悲观,中医认为“恐则伤肾,忧则伤脾,怒则伤肝。

”《素问》曰:“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放气乱矣。

”情志所伤会造成全身疾患,筋骨不得濡养。

护理中应针对病人的不同精神状态和心埋因素,给予倾听、安慰和耐心的疏导,让患者的痛苦得以宣泄,同时多介绍本病治愈的病例,鼓励患者充满希望积极配合治疗,方可疰愈。

(2)饮食护理:《内经》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精小足者补之以味。

”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此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多食蔬菜,少量多餐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不宜食辛辣肥甘之品,以免助湿生热、肿胀加剧,同时根据医嘱内服消瘀退肿,行气活血汤药。

(3)功能锻炼:中医早有“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的认识,气滞血瘀期上肢和健侧下肢主动运动可促进向流加速,防止血栓、褥疮等并发症,同时消瘀退肿,加强气血运行。

1.2 气血不足型骨折中期骨折局部症状消退,骨折断端基本平稳,但气血消耗过多,患者面黄,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股骨颈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股骨颈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

股骨颈骨折中医概念:股骨颈位于股骨头与粗隆间线之间。

股骨头、颈部的血运主要来自三个途径由于股骨头、颈的血运较差,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存在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两个主要问题。

西医概念: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的骨折之一。

尤以老年女性较多。

由于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脆弱,且承受应力较大,所以只需很小的旋转外力,就能引起骨折。

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几乎全由间接暴力引起,主要为外旋暴力,如平地跌倒、下肢突然扭转等皆可引起骨折。

少数青壮年的股骨颈骨折,则由强大的直接暴力致伤,如车辆撞击或高处坠落造成骨折,甚至同时有多发性损伤。

病因病机:股骨颈骨折常发生于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随着人们寿命的延长,其发病率日渐增高。

由于股骨颈部细小,处于疏松骨质和致密骨质交界处,负重量大,又因老年人肝肾不足,筋骨衰弱,骨质疏松,即使受轻微的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如平地滑倒,髋关节旋转内收,臀部着地,便可引起骨折。

青壮年、儿童发生股骨颈骨折较少见,若发生本骨折,必因遭受强大暴力所致,如车祸、高处跌下等。

此种股骨颈骨折病人,常合并有其他骨折,甚至内脏损伤。

股骨颈骨折若按其部位之不同,可分为头下部、颈中部和基底部骨折三种,头下部和颈中部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故称囊内骨折;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故又称囊外骨折。

移位多的囊内骨折,股骨头脱离了来自关节囊及股骨干的血液供应,以至骨折近段缺血,不但骨折难以愈合,而且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的骨折线越高,越易破坏颈部的血液供应,因而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就越高。

基底部骨折因骨折线部分在关节囊外,而且一般移位不多,除由股骨干髓腔来的滋养血管的血供断绝外,由关节囊来的血运大多完整无损,骨折近端血液供应良好,因此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较低。

股骨颈骨折按X线表现可分为外展型和内收型两种。

外展型骨折常在髋关节外展时发生,多为头下骨折,骨折端常互相嵌插,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直线(水平线)所形成的倾斜角(Linton角)往往小于30°,骨折局部剪力小,较稳定,血运破坏较少,故愈合率高。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①股骨头下骨折;②经股骨颈骨折;③股骨颈骨基底骨折。

(2)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Garden分型法)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位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4.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营血不调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气血两虚证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志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

2.分期:属于早、中期;分型:(1)年龄≤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Ⅰ-Ⅲ型;(2)年龄>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Ⅰ-Ⅱ;(3)所有基底型的患者。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治疗策略与注意事项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治疗策略与注意事项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682020年 第28期一提到“股骨颈骨折”这个词语,很多人并不是特别陌生。

顾名思义,股骨颈骨折指的是股骨颈这个身体部位,也就是从股骨头下一直到股骨颈基底的地方,发生骨折的疾病类型,在骨科较为常见。

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非常痛苦,如果要坐起来,可能动一下髋部,就会疼痛,生命质量下降。

若治疗不当,还可增加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增加治疗的难度。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

因此,如何促进病情尽快康复,也是股骨颈骨折患者较为关注的问题。

我国传统中医在医治股骨颈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股骨颈骨折?我国传统中医认为,股骨颈骨折属中医“伤骨”范畴,其病因病机与外伤、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等密切相关,具体而言,因患者遭受坠落伤、或遭受侧方的摔倒撞击,或股骨颈长期的遭受高负荷的负重刺激,或骨质疏松等因素,导致股骨颈的连续性遭到破坏,血溢到筋脉外,并淤堵在皮下筋膜,导致气血不畅,引发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畸形等症状。

股骨颈骨折发病一般急骤,若治疗不及时,伤处可因外邪入侵,寒、湿、风、浊、淤相互作用,引发慢性疼痛,导致病情迁延难愈。

一般认为,若伴有明显股骨颈外伤史、疼痛、肿胀,无法负重行走,应及时就医,接受患髋的X 线片检查,由医生根据患者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辩证分型、病情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及时开展早期医治。

二、中医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势针对大部分地股骨颈骨折疾病而言,西医首选手术疗法,如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开展医治。

但是由于股骨颈骨折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多处于较差水平,且多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对于手术疗法并不能够耐受。

这种情况下,西医并没有很好地保守治疗之法。

而中医疗法能够很好地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治疗方法比较简单,见效比较快,后期功能康复也非常快,费用也比较低廉,而且副作用比较小。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中医诊疗方案(2012)一、定义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下至股骨基底部之间的骨折,常发年于老年人,女性为多。

中医诊断:股骨颈骨折(TCD编码:BGG000)西医诊断:股骨颈骨折(ICD-10编码为:S72.0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中医骨伤科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18-119)⑴有外伤史;⑵症状与体征: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腹股沟通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⑶辅助检查:髋部正侧位X光片检查可以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西医诊断⑴有摔倒受伤历史。

⑵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⑶ 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

(如早期X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 ~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MR 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分型(影像学评估):根据骨折线的位置可分为头颈型、头下型和颈中型;根据骨折线的走形分为内收型和外展型。

Garden分型法是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ㄍ中医病证诊断疗效
标准》(ZY/T001.1-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有摔倒受伤史。

(2)伤后感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患肢出现外旋、短缩畸形。

(3)X线片显示:股骨颈部出现骨折线(如早期线片阴性,而临床怀疑骨折可能,应卧床休息,穿防旋转鞋制动,2~3周后再次摄片以排除骨折。

或者当即行MR或CT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疾病分期及证候诊断
参照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黄桂成,王庆普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2.骨折中期(营血不调证):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骨折后期(肝肾气血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分型
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
(1)股骨头下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头下,使旋股内、外侧动脉发出的营养血管支损伤,中断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有供血量很少的股骨头小凹动脉供血,致使股骨头严重缺血,故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会很大。

(2)经股骨颈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中部,常呈斜形,多有一三角骨块与股骨头相连。

骨折使由股骨干发出的滋养动脉升支损伤,导致股骨头供血不足,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或骨折不愈合。

(3)股骨颈基底骨折:骨折线位于股骨颈与大、小转间连线处。

由于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吻合成的动脉环提供血循环,对骨折部血液供应的干扰较小,骨折容易愈合。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Garden分型法)
Garden于1961年提出这一分型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者常用的分型方法。

Garden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为四类I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二、治疗方法
(一)骨折早期
1.复位固定法
(1)牵引复位
对于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临床常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3~7日,牵引重量维持在体重的1/10左右即可。

牵引2~3天后,要床边摄片,以观察牵引重量是否需要调整。

骨牵引治疗可使骨折复位,减轻病人痛苦,常作为手术前常规治疗方法。

亦可行皮肤牵引,以减轻患者痛苦。

(2)牵引床快速复位
作为内固定前的常规复位方法麻醉后,患者仰卧于多功能骨科牵引手术床,会阴部顶一立柱,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双下肢伸直,固定患肢于外展30°,外旋15°位,牵引复位,牵引患肢至双下肢等长,然后再使患肢内旋15°。

C形臂或G形臂X光机观察骨折复位情况。

使骨折对位对线尽量达解剖复位。

复位质量多采用 Garden指数来衡量。

在正位片上,股骨头内侧承重骨小梁的中心轴线与股骨干内侧皮质呈160~170°角,如果小于160°则表示有髋内翻,大于180°则表示有髋外翻。

侧位片上股骨头与股骨颈轴线呈180°角,正常的指数变动应在20°之内。

多数骨折均可用此法达到满意复位。

(3)手法复位
适用于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伴有短缩外旋移位或牵引复位失
败的患者。

患者仰卧,助手固定骨盆。

术者一手握患踝,另一侧上肢屈肘置于患肢䐃窝,使患肢缓缓屈曲膝、髋至90°,逐渐用力向上拔伸牵引,纠正短缩畸形。

再缓慢伸膝伸髋,同时内旋、外展髋关节,纠正外旋移位,使骨折面紧密接触。

手掌试验可验
证整复效果,如外旋畸形消失,则表明复位成功。

(4)“丁字鞋”固定
适用于手法复位成功者和稳定骨折者。

患者仰卧于病床,患足穿一带有横木板的“丁字鞋”,患肢放在外展30°、膝关节略屈曲、足踝中立位如牵引复位固定者,可配合“丁字鞋”固定,一般固定6~8周。

2.辨证论治
血瘀气滞证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推荐方药: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二)骨折中期
辨证论治
营血不调证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
推荐方药:方用舒筋活血汤加减。

药用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三)骨折后期
辨证论治
肝肾气血亏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推荐方药:方用壮筋养血汤加减。

药用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等。

或具有同等功效的中成药。

(四)手术疗法
对于 GardenⅡ型以上,符合手术指征者,可采用手术疗法。

1.闭合复位空心钉加压内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

具体手术操作参照ㄍ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中关于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操作流程。

3.人工关节置换
对全身情况尚好的高龄病人的股骨头下型骨折,已合并骨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者,可选择单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

(五)康复疗法
指导患者尽早活动足趾及踝关节,进行踝泵训练;尽可能多做股四头肌、臀大肌等长收缩;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活动上肢,增加上肢的肌力;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扩胸、拍背运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减少呼吸道分泌物,预防感染及肺栓塞;逐步采用按摩、关节松动训练、中药离子导入、红外线照射、蜡疗、超声药物透入、电磁疗法等康复疗法。

(六)西药治疗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于2016年发布于《中华骨科杂志》的《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给予药物预防静脉血栓。

(七)护理调摄要点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讲股骨颈骨折的骨折愈合过程和治疗措施,使患者抛开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方式指导:饮食宜清淡,配合全身功能锻炼。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采用由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ON Nagi MS Dhillon,VG Gori Bone & Joint Journal,1998, 80(5):798-804)。

(二)评价方法
依据Nagi股骨颈骨折疗效评价标准,由医生按照下表所列具体评价内容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