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中医药方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股骨颈骨折是指由于骨质疏松、老年人髋周肌肉群退变、反应迟钝或遭受严重外伤所致的股骨颈断裂。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属中医骨折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中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
1.有明显受伤史。
2.髋部疼痛、肿胀,不敢站立和行走。
腹股沟中点下方附近压痛,足跟部和大粗隆部叩击痛。
有移位骨折时,患肢缩短,呈外旋、外展、屈髋、屈膝畸形,并可扪及股骨大转子上移。
3.髋关节正侧位X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症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涩。
证属血瘀气滞。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2.中期:伤后2-4周。
症见痛减肿消,新血渐生,筋骨虽续而未坚,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证属营血不调。
治法: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方药:舒筋活血汤加减: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久必虚,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证属肝肾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药:壮筋养血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1.内治法股骨颈骨折术后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不通,舌质瘀暗的血瘀证患者,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枳壳、香附、延胡索。
若见纳差痞满,舌红苔黄腻,以湿热为主的患者,选用三仁汤加减;治法: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寇仁、竹叶、厚朴、生薏仁、半夏术后气血虚损,神疲懈怠,舌淡脉细,以气血两虚为主的患者,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股骨颈骨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血瘀气滞证:此为骨折早期伤后1-2周,骨折易移位,筋骨损伤,血液离经,经络闭阻。
血瘀气滞,故症见局部青紫肿胀,患肢胀痛或刺痛。
舌质淡,苔薄白。
2、气滞血瘀,筋骨未复证:此为骨折中期,伤后2-10周内,离经之淤血逐渐消散,瘀未尽去,新骨始生,骨折日趋稳定,气血日见通畅,故症见伤肢肿痛部分消退,疼痛逐渐减轻,舌质淡而干,苔白脉缓。
血瘀气滞证:损伤早期,淤血停积、血瘀气滞、肿痛并见,多见局部肿胀、疼痛剧烈,胃纳不佳,大便秘结,舌淡红苔薄白,脉脉弦紧。
3、肝肾不足,气血亏虚证:此为骨折晚期,伤后8-10周以后骨折已基本临床愈合,但筋骨未坚,损伤之筋脉初愈,气血尚不通畅,故症见伤部微肿胀,功能未完全恢复。
舌质红,苔薄白,脉缓。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髋部疼痛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临床表现,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因对症处理,辅以必要的镇痛药物、针刺等。
2.妥善保护骨折部位,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以免加重损伤。
早期正确手法复位,局部固定做到合理有效。
加强体位护理,在不影响固定骨折部位的基础上,尽量给予舒适体位。
3.遵医嘱患侧髋部予中药涂擦、中药塌渍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4.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减轻疼痛。
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患肢肿胀1.评估伤肢状况,查明肿胀原因,及时对症处理。
2.适当抬高患肢,如无禁忌应早期恢复肌肉关节的功能锻炼,促进损伤局部血液循环,以利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轻或及早消除患者肿胀。
3.损伤早期局部可冷敷。
伤后1-2周内,伤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宜行患肢肌肉舒缩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
4.检查夹板、石膏等外固定物是否过紧,若固定过紧应及时解除压迫。
对严重的肢体肿胀,要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骨折中药方剂

骨折中药方剂骨折的时候对于人的危害比较大,如果调养不当,可能会导致一些后遗症的问题,比如说关节僵硬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出现骨折,要及时进行治疗,对患者来说也可以使用一些中药方剂来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就很好的预防关节僵硬,能够促进骨折部位恢复的作用。
★骨折中药方剂桂枝20ɡ红花20ɡ细辛10ɡ威灵仙60ɡ伸筋草40ɡ昆布40ɡ海藻40ɡ路路通40ɡ续断40ɡ海桐皮40ɡ透骨草40ɡ防风20 艾叶60ɡ五加皮30ɡ芒硝50ɡ将上述药物置入合适的容器,加水1500~2000㏕,食醋200㏕,置于火上(最好是炭火)煮沸后约保持50~75℃左右,将患肢僵硬的关节置于容器上,再用毛巾或毛巾被覆盖在上面,以免药气挥发太快,同时不停地转动肢体,使关节的各个方向都能均匀地得到药物的熏蒸,待药液的温度降至45~50℃时,以不烫手为度,可将关节置于药液中浸泡20~30分钟,如膝关节不便浸泡,可用毛巾蘸药液湿热敷患处。
冬天为保持温度可将容器置于小火上,但要特别注意小心烫伤,尤其是小孩,必须有大人帮助才能做此治疗。
每次40~50分钟,每日2次。
药液可保留每剂中药连续使用2天4次,但食醋必须每次都加,因其容易挥发。
每剂中药熏洗的最后一次准备抛弃前可用纱布将药渣包裹,趁热敷于患处,以最大程度的利用药物的治疗作用。
每次熏洗完毕时辅以手法按摩、被动活动关节以及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一定要“趁热”效果才会更好。
常规5剂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显效,2~4个疗程痊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僵硬的组织软化,关节功能恢复;好转:僵硬的组织较前明显软化,关节功能部分恢复,被动活动疼痛;无效:僵硬的组织无改变,关节功能障碍。
骨折愈合后并发关节僵硬,主要是早期固定时或超期固定的情况下,亦或采用骨牵引时间过长等情况下,骨折部位相邻的关节缺乏适当的功能锻炼所致,其病理改变是血肿肌化、纤维化,加上又缺乏适当的早期功能锻炼,致使关节周围组织、韧带广泛粘连、变性,重者甚至形成骨化性肌炎。
骨科常用中药

骨科20个备考方剂1★桃红四物汤主治:股骨颈、锁骨骨折早期血瘀气滞证功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生地。
2★舒筋活血汤加减主治:股骨颈骨折中期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方药:羌活、防风、荆芥、独活、当归、续断、青皮、牛膝、五加皮、杜仲、红花、枳壳。
3★壮筋养血汤主治:股骨颈骨折后期: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药:当归,川芎,白芷,续断,红花,生地,牛膝,牡丹皮,杜仲。
4★田七二龙二仙汤股骨颈骨折术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干预主治:活血通络、续筋接骨方药:田七、生龙骨、地龙、仙茅、仙灵脾、鹿角胶、龟板胶、牛膝加减。
5★桃核承气汤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兼大便不通者,功效:活血泻热通腑;方药:芒硝大黄甘草桃仁桂枝6★补阳还五汤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前早期平素体虚,伤后失血致气血虚损者,功效:补气活血。
方药:当归赤芍川穹地龙黄芪红花桃仁7★三仁汤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见纳差痞满,以湿热为主的患者功效:清利湿热方药:杏仁滑石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半夏8★补中益气汤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以气血两虚为主功效:补中益气、活血养血方药: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9★六味地黄丸主治:股骨颈骨折术后后期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方药: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10★温胆汤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围手术期)功效: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方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茯苓、生姜、大枣11★五味消毒饮主治:疔疮初起痈疡疖肿功效:清热解毒,消散疔疮方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12★当归补血汤主治:血虚发热证功效:补气生血方药:黄芪、当归13★和营止痛汤加减主治:锁骨骨折瘀血凝滞证,功效:和营生新、接骨续筋方药:当归、赤芍、丹参、川断、牛膝、木瓜、木香、骨碎补、丝瓜络、桑枝。
14★壮筋续骨汤加减主治:锁骨骨折肝肾不足证功效:补益肝肾、强壮筋骨方药:杜仲、枸杞子、山茱萸、黄芪、骨碎补、断续、当归、丹参、巴戟天。
中医治疗骨折、骨伤验方

中医治疗骨折、骨伤验方
发生骨折后,不管是石膏固定还是钢扳固定,由于血气流不畅,都会发生肌肉委缩,会影响人的正常行动,延长骨折瘉合结痂,时间越长肌肉委越严重。
下面我为有缘到我空间的网友们,公开专治骨折骨伤(扭伤)祖传秘方!
治骨折后肌肉委缩(内服)方
(1)【内服方】当归10克、川芎8克、桂枝10克、木瓜10克、牛膝10克、川地方8克、双寄生10克、碎补6克、灵仙8克、生芪10克
药入纱布袋内合食物(猪牛肉带骨头或鸭鸽子等)炖服
一帖炖一次服三天
一个疗程3帖
一般二至三个疗程
(2)【外用方】细辛10克归尾13克赤芍10克丹皮8克桂枝10克陈皮12克红花10克王不留10克艾叶12克木瓜8克牛膝10克寄生10克川胡椒8克川辣椒8克泽兰10克碎补8克将药放水烧开后倒入腳盆加半斤白酒先蒸后泡洗(注意控制温度) 一帖蒸泡洗三天每天早晚各一次
一个疗程3帖
一般二至三个疗程。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药健教处方

股骨颈骨折的中医药健教处方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之一,尤为女性或骨质疏松者多见。
【情志调护】骨折后老年人常表现为忧郁、焦虑、急躁会影响人体内脏功能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而保持良好的心境,多与人交谈,心情愉快,夜寐安好,可促进气血流通、骨折愈合。
【保健知识】1、保持患肢的正确体位外展中立位,不可内收和外旋。
卧床期间加强患肢足趾关节、踝关节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可防止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硬。
2、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
每日用淡盐水清洗口腔4次,鼓励咳嗽、排痰;骨突处尾骶部经常按摩,保持床铺整洁、平整、干燥,经常进行抬臀锻炼。
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大便秘结者,可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或蜂蜜温开水冲服。
(糖尿人遵医嘱)4、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应过早侧卧屈膝或盘腿及下蹲等,术后3—4周可根据情况扶拐杖下床活动,患肢不负重,注意保护,以防发生意外。
5、牵引拆除后半年内患肢不能负重。
【饮食调护】骨折初期饮食宜清淡、素薄,可用青菜、萝卜、米粥、藕粉等调理脾胃。
多食新鲜水果,如苹果、西红柿,不要急于服用滋养品。
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时,再进清补之品,如牛肉、鸡汤、瘦肉、鸡蛋、木耳等,忌油腻、生冷、辛酸辣食物。
【食疗方】1、桃仁粥:桃仁9克,粳米50克,红糖适量。
将桃仁捣烂,加水浸泡,研汁去渣;粳米与红糖一起入锅内,加水450ml,倒人桃仁汁,用文火煮成稀薄粥。
温热服用。
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
适用于骨折肿痛。
2、枸杞桂圆红枣汤:枸杞子15克,桂圆肉15克,红枣10枚,冰糖适量。
将上述三味一起加水文火煎煮,稍加冰糖即成。
适量食用。
具有补肾填髓长骨之功效。
适用于骨折后期。
骨折的中医治疗方剂,药物治疗骨折分三期而治

骨折的中医治疗方剂,药物治疗骨折分三期而治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走路不小心的话可能会摔跟头,轻一点的话,就是破皮,有点小的外伤,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骨折的哦。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骨折带给人的伤痛,非同一般。
对付骨折有没有什么中药良方可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到一些药方,仅供参考。
1、消肿敷药组成: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芙蓉叶15g,煅石膏30g,天花粉15g,紫荆皮15g,透骨草15g,侧柏叶15g,骨碎补15g,江南香150g。
方解:凡骨折、脱位、筋伤之初期,伤处必定肿胀,严重者或夹缚固定不当,则可造成整个肢体急剧肿胀。
此时,可用消肿散治之。
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合称三黄,为君,主清热解毒。
芙蓉叶、煅石膏消热燥湿,泻火解毒为臣。
佐以天花粉清热散结;紫荆皮、透骨草祛风胜湿,消肿止痛;侧柏叶凉血止血;骨碎补补肝肾,续筋骨。
江南香为使药,可消肿舒筋,且能调和诸药,增加黏性,便于外敷。
上方共奏清热凉血、消肿止痛、舒筋续骨之功。
主治:骨折、脱位、筋伤初期。
用法:我们将以上的中药都研制出粉末状,再调拌成糊状,每天贴一次,每次八个小时。
2、清热消肿汤组成:黄连6g,黄芩6g,黄柏6g,栀子6g,生地黄15g,地骨皮15g,土鳖虫9g,灯心草3g,茯苓9g,车前子9g,甘草3g。
方解:跌仆损伤后,气滞血瘀,瘀血内留,郁而化热;或创伤感染,邪毒侵袭,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之火毒证候,也就是所谓的“感染”。
本方以《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为基础增补而得。
方中黄连泻中焦火热,黄芩泻上焦火热,黄柏泻下焦火热,栀子通泻三焦,导热下行;生地黄、地骨皮清热凉血;土鳖虫性寒入血,破血逐瘀;灯心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消肿之功。
主治:骨折、筋伤或挫伤后,局部红肿疼痛者。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3、舒筋壮骨汤组成:桃仁6g,红花3g,熟地黄12g,当归9g,白芍9g,川芎6g,续断9g,补骨脂9g,骨碎补9g,煅自然铜9g,伸筋草15g,延胡索9g,甘草3g。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

股骨颈骨折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参照《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疾病分期根据病程,可分为早期、中期、后期三期。
(1)早期:伤后2周内。
(2)中期:伤后2-4周。
(3)后期:伤后4周以上。
3.分型(1)按骨折线部位分型①股骨头下骨折;②经股骨颈骨折;③股骨颈骨基底骨折。
(2)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Garden分型法)Ⅰ型为不完全骨折或外展嵌插型骨折伴有股骨头一定程度后倾。
Ⅱ型完全骨折没有发生移位。
Ⅲ型完全骨折部位移位,股骨头外展,股骨颈轻度上移并外旋。
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颈明显上移外旋。
4.辨证分型气滞血瘀证髋部疼痛,肿胀不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营血不调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不显,活动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气血两虚证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志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颈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的患者。
2.分期:属于早、中期;分型:(1)年龄≤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Ⅰ-Ⅲ型;(2)年龄>75岁,属于头下、经颈型GardenⅠ-Ⅱ;(3)所有基底型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各时期的中医药方中医辩证分型1.气滞血瘀型多为骨折早期,筋脉骨骼受损,血逸脉外,离经之血失去濡养作用而成为瘀血,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之症。
早期是指骨折1~2周内,相当于炎症期和修复期的第一阶段,以瘀血肿痛为主要病理表现,辨证属气滞血瘀之证,治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具体方药如下: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川芎15g赤芍15g 生地20g 乳香10g 没药10g血竭10g 白芨10g 三七(冲服)10g 甘草10g2.气血亏虚,肝肾不足型多见于骨折中后期,凡外伤筋骨、内伤气血以及长期卧床等耗伤气血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之证。
中、后期指骨折损伤3周后(相当于修复期中、后期),原始骨痂已开始形成,由于骨折早、中期调动了整体的脏腑气血功能,为使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促进骨折部骨痂的不断生长改建,故本期治疗以补为主。
本期辨证属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治拟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具体方药如下:黄芪40g 当归20g 熟地30g 川芎15g白芍20g 鹿胶30g 血竭15g 续断15g补骨脂10g 骨碎补30g 杜仲20g 枸杞20g2.传统中医操作:①推拿:以促进症状的缓解和功能的恢复。
在关节部位推拿,能增强肌腱、韧带的弹性,方法有:髋部推揉法、髋关节痛点揉压弹拔法。
②薰洗:中后期,为促进关节恢复可行关节熏洗,具体方如下海桐皮汤:组成:海桐皮,透骨草,乳香,没药,当归,川椒,川芎,红花,威灵仙,甘草,防风,白芷。
功能:活血舒筋,通瘀止痛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一、闭合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的适应证原则上适合于所有各种类型骨折,包括无移位或者有移位。
自1930年Smith2petersen首创应用三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后,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不断改进,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已成为常规方法之一。
目前,关于初次治疗采用内固定还是全髋置换术仍有争议,Bhandari等综合298位骨科医师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骨科医师主张对较年轻患者( < 50岁)采用内固定,对老年患者( > 70 岁) 采用关节置换术。
> 70岁的老年患者如果骨折无移位,松质骨螺钉固定也不失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1、单钉类三刃钉是最早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治疗的内固定方法,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为单轴植入股骨颈中心,其钉较短,以冲击力固定,但其可能破坏股骨头血运、缺乏对抗剪力的作用,难以控制股骨头的旋转, 对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失败率几乎达到50% ,不愈合率达30%左右,股骨头坏死率为21%以上,另外,此钉对高位头下型骨折固定不牢,也不适于青少年及颈粉碎性骨折者,因有可能损伤股骨头残存血供。
2、多钉类多钉或针(空心针、Knowtes钉、Moore钉、Neufeld 钉、斯氏钉、三角针、多根螺纹钉或多根带钩螺纹钉等) 。
Moore钉及多枚克氏针内固定在强度上或抗扭力作用较单钉强,但也有对骨折断端无把持作用,有松动、退钉的缺点。
Hansson钩钉在欧洲应用较多,操作简单,对股骨头血运的破坏少。
Mjorud等研究临床采用Hansson钩钉治疗各型股骨颈骨折,经2 年随访77%例无需再手术,故Hansson钩钉与AO拉力螺钉相近,明显优于可折断式螺钉,对无移位骨折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对于青壮年患者造成骨折的外力较强,骨折端错位的程度重,常规内固定术后骨不愈合、晚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高(国内报道达42%~86% ) ,而老年患者仅为10%~40% 。
所以认为,股骨颈囊内骨折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条件进行选择。
3、滑移式钉板类滑动式内固定钉以髋螺钉应用较广,此类内固定由固定钉和一带柄的套筒两部分组成。
固定钉可在套筒内活动,当骨折面有吸收时,钉则向套筒内滑动缩短,以保持骨折端的密切接触,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钉板系统中的动力髋螺钉和髓内内固定系统中的Richard钉二者均可提供缺乏支撑的股骨颈后外侧粉碎性骨折患者可靠的固定。
但是Richard钉较动力髋螺钉缺乏轴向加压作用。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单用钉板系统抗扭转力差,建议再拧入1枚松质骨螺钉。
除Richard钉外,此外拉力螺钉(主要包括Push钉)内固定时,易引起股骨头、股骨颈内骨小梁的破坏而加重骨缺血,还有可能使股骨头表面软骨破裂,且比髋螺钉更易发生退钉现象,故现在使用髋螺钉,主要适用于新鲜股骨颈骨折,张韧等应用髋螺钉治疗27例新鲜股骨颈骨折,骨折愈合率达88. 9% ,但远期股骨头坏死率偏高,为25. 9% ,故有逐渐被其他材料取代的趋势。
4、加压内固定类最常用的加压装置为加压螺纹钉,此外还有AO 松质骨螺钉,主要特点是所用的内固定钉都带螺纹,优点是可以经皮穿刺,创伤小,对股骨头的血运破坏少,可以使骨折面产生压缩应力,可以加速骨折愈合。
多枚加压螺钉对骨折端能起到良好的加压作用,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大多适合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Ⅱ型及Ⅲ型患者,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黄士中等设计中空双头防旋加压螺钉,具有抗压、承载能力强、抗扭、抗弯特性加压的作用。
Parker等随访90例内固定治疗的老年患者,内固定术后的再手术率非常高,作者认为对于老年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应以关节置换为首选,内固定仅适用于身体状况很差的患者。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加肌骨瓣移植适用于< 50岁尤其青壮年的股骨颈头下型或头颈型骨折、骨折不易愈合并有股骨头坏死的可能者,或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者,采用开放性多根针或空心钉固定加股骨颈植骨术。
植骨术多采用带肌蒂骨瓣或带血管蒂骨瓣,如股方肌骨瓣或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较为常用。
对于移位明显的股骨颈头下型和头颈型骨折, 2 /3的病例股骨头处于缺血状态,因而单靠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往往很难避免股骨头缺血坏死和塌陷等并发症的发生。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显微外科及修复技术的发展,出现利用带血管的肌骨瓣、骨膜瓣或骨块修复股骨颈骨折,现将常用的方法分述如下。
1、股方肌骨瓣移植1962年, Judet最早采用股方肌骨瓣加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不连接。
Meyers报道,在施行带蒂骨移植内固定术后8 ~10 周可见骨连接, 4个月内骨折可愈合,股方肌骨瓣填补了股骨颈后方的骨缺损,为缺血的股骨头、颈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尤其适合于老年人或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
2、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移植其血运丰富,能有效增加股骨头血运,降低股骨头坏死及塌陷的发生。
1979 年,Taylor首次报道吻合旋髂深血管的髂骨瓣移植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收到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此术适合于治疗青壮年陈旧性骨折、头下型骨折,以及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
3、缝匠肌蒂骨瓣和阔筋膜张肌骨瓣移植①缝匠肌近端动脉由旋髂浅动脉和旋股外动脉的缝匠肌支组合,并分出3~6支外径0. 3~0. 8 mm的肌支相互吻合形成血管网; ②阔肌膜张肌的血供来自旋股外动脉,血运丰富,其上支通过肌肉起点进入髂嵴。
温晓阳等应用缝匠肌蒂骨瓣移植术治疗儿童、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8例,术后3个月均能达到骨性愈合, 5个月后弃拐行走。
赵东升等根据股骨大转子的血液供应特点设计了带阔筋膜张肌蒂骨瓣,应用临床34例,取得良好效果,骨折愈合率达97% ,股骨头坏死率达8. 8%。
该术式适用于不稳定性、年龄偏小的股骨颈骨折患者。
4、带血管蒂的腓骨移植将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植骨于股骨颈骨折部位及股骨头内,使骨折部位及股骨头获得完整的血供,能促进骨折愈合。
Zhang等报道,应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植骨治疗9例病理性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植骨治疗平均5个月后所有骨折均愈合, X线片提示股骨头骨密度较前明显增加,平均髋关节Harris评分增加到89. 2分,无严重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
三、人工关节置换术20世纪60年代以来,多数学者认为假体置换术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首选方法。
由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了卧床时间长引起的多种并发症,可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关节置换也有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残留疼痛、脱位假体松动下沉等。
关于全髋关节置换或半髋关节置换在美国和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对老年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常规采用全髋置换术,认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具成本2效益比的治疗手段。
1、半髋置换术半髋置换包括单极人工股骨头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两种,双极人工股骨头由于其小范围运动时是以内关节运动为主,大范围运动时则发生外关节运动而明显降低对髋臼的磨损,故为人们所常用。
半髋置换较全髋置换易出现髋臼的软骨磨损及股骨头向髋臼中心突出移位的现象,主张淘汰半髋置换。
但对于高龄患者( > 70岁)身体条件差、运动量相对小,可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同时应在术前选择合适型号的假体,术中仔细正规操作,术后正确指导患者康复,以预防术后出现假体松动、下沉,髋臼软骨磨损,股骨头中心性脱位等并发症。
Hasan等认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平均6. 1年的随访中虽无髋臼破坏,但远期效果仍不如全髋置换。
在半髋置换中选用单极还是双极, Ong等对149 例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结果显示二者无明显差异。
2、全髋置换术全髋置换主要分为有骨水泥型与无骨水泥型(生物型)两种。
Tidemark等[ 26 ]认为,全髋置换适用于身体相对健康、有移位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
李佛保等过临床比较后认为,全髋置换术适宜人群为55岁以上有移位的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患者,而高龄或全身情况差者宜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在全髋置换术中,手术入路以髋关节外侧入路为最佳;应用骨水泥可明显减轻疼痛,翻修率低,髋关节功能好,并可提高患者行走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通常的磷酸钙(如骨骼修复系统骨水泥) ,主要增加低密度骨的把持力,而对于高密度骨来说,由于钻孔的原因,它甚至可能降低骨的最大扭力,此时宜采用可吸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好。
此外,为降低骨水泥反应,Leidinger等证实,采用真空搅拌技术可明显降低骨水泥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的发生,对于较年轻、无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则宜采用生物型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