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骨伤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首先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还论述了开放性创口早期处理的重要性。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用,总结了诊疗骨折、脱位的手法,如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骨伤病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因素作用所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所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2.损伤的分类(1)根据损伤部位分类:分为外伤和内伤。

外伤是指皮、肉、筋、骨、脉损伤,根据具体受伤部位还可分为骨折、脱位与筋伤。

(2)根据损伤性质分类: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3)根据受伤时间分类:分为新伤与陈伤。

新伤是指2~3周以内的损伤。

(4)根据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指受到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皮肤或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

(5)根据受伤程度分类:分为轻伤与重伤。

(6)根据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分为生活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交通性损伤、运动性损伤等。

(7)根据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分为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学损伤等。

3.骨病的分类:中医骨病分为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骨痈疽(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骨梅毒等)、骨痨(骨与关节结核)、骨痹、骨萎(多发性神经炎、小儿麻痹后遗症、骨质软化症、佝偻病)、骨蚀(骨缺血性坏死、骨骺炎)、骨肿瘤、地方病与职业病。

4.损伤的病因(1)外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外界因素):①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持续劳损);②外感六淫;③邪毒感染(2)内因(指引起人体损伤的内在因素):①年龄;②体质;③解剖结构;④先天因素;⑤病理因素;⑥职业工种;⑦七情六伤5.肝主筋、主藏血;肾主骨、主生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心主血;肺主气6.损伤的局部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7.望局部:①望畸形(如肩关节前脱位有方肩畸形,四肢完全性骨折会因重叠移位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粗和缩短,桡远骨折可出现“餐叉”样畸形)②望肿胀、瘀斑③望创口④望肢体功能8.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④听筋的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9.问诊—十问歌(新版):问诊首当问一般,一般问清问有关。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

(推荐下载)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的全部内容。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的对象不包括下列哪项的损伤A、骨骼B、内脏C、关节D、软组织2、现存最早的诊籍是哪位医家记录的A、张仲景B、华佗C、淳于意D、葛洪3、最早记录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口内整复方法的医家是A、张仲景B、华佗C、淳于意D、葛洪4、下列属于间接暴力损伤的是A、棒击致锁骨骨折B、扳手腕致肱骨骨折C、投掷致肱骨骨折D、摔倒致髌骨骨折5、老年人下列部位不属于应力学上的薄弱点的是A、肱骨外科颈B、股骨颈C、锁骨中外1/3交界处D、肱骨髁上处6、下列哪项检查提示可能有骨折的存在A、疼痛B、肿胀C、瘀斑D、纵向扣击痛7、下列哪项体征可确诊骨折的存在A、畸形B、骨擦音C、弹性固定D、异常活动8、下列哪项体检可排除骨折的存在A、纵向扣击痛B、骨擦音检查C、X线检查D、X线检查结合临床表现9、摔倒后手掌着地,老年人易引起肱骨哪个部位骨折A、外科颈B、中上1/3交界处C、中下1/3交界处D、肱骨髁上10、摔倒后手掌着地,儿童易引起肱骨哪个部位骨折A、外科颈B、中上1/3交界处C、中下1/3交界处D、肱骨髁上11、摔倒后手掌着地,青壮年人易引起肱骨哪个部位骨折A、外科颈B、中上1/3交界处C、中下1/3交界处D、肱骨髁上12、下列哪项体征可确诊脱位的存在A、畸形B、骨擦音C、弹性固定D、异常活动13、患侧上肢长于健侧,可能的结果是A、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B、肱骨髁上屈曲型骨折C、肘关节前脱位D、肘关节后脱位14、搭肩试验用来检查A、锁骨骨折B、肩关节脱位C、外科颈骨折D、肘关节脱位15、肌肉活动可带动水平方向关节运动,但不能对抗地球引力,肌力属于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16、下列属于浅反射的是A、肱二头肌反射B、跟腱反射C、Hoffmann征D、提睾反射17、骨折复位的最基本手法是A、牵引B、旋转C、端提D、摇摆18、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此外力被称为A、间接暴力B、直接暴力C、肌肉收缩力D、劳损19、小夹板外固定,绑带的松紧度为可上下移动A、1厘米B、2厘米C、3厘米D、4厘米20、用小夹板在下肢超踝关节固定,踝关节处应用哪类固定垫A、平垫B、大头垫C、空心垫D、梯形垫A、老年人 B青壮年人 C、儿童 D、以上均可22、压缩骨折易发生的部位是A、上肢骨B、下肢骨C、脊柱骨D、颅骨23、下列不属于骨折段移位的原因的是A、暴力的方向B、肌肉牵拉 C受伤的时间 D、搬运和治疗24、锁骨骨折的好发部位是A、外1/3B、中1/3C、内1/3D、中外1/3交界处25、锁骨骨折后,内侧端的移位方向是A、向后上移位B、向前上移位C、向前下移位D、向后下移位26、肱骨中下1/3骨折,容易引起的并发症是A、肱动脉损伤B、桡神经损伤C、正中神经损伤D、尺神经损伤27、肱骨髁上骨折最容易产生的后遗症是A、迟发性桡神经损伤B、肘内翻C、肘外翻D、前臂发育不良28、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外固定时肘关节的位置是A、40°~60°B、60°C、90°~110°D、110°~130°29、传达暴力引起的桡尺骨干双骨折,骨折线的位置情况是A、桡上尺下B、桡下尺上C、同一水平D、以上均非30、前臂双骨折易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是A、刺破桡动脉B、损伤正中神经C、刺破肱动脉D、筋膜间隔区综合征31、前臂双骨折复位固定后,前臂的位置是A、旋前位 B旋后位 C、中立位 D、过伸位32、前臂双骨折复位固定后,早、中期禁止的功能锻炼是A、握拳B、屈伸肘关节C、活动肩关节D、旋转前臂33、内收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外固定时,大头垫的蘑菇头应放在A、腋窝B、尺侧骨折线下C、肱骨内上髁上部D、肱骨外上髁的上部34、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折合并脱位是A、科雷氏骨折B、孟氏骨折C、盖氏骨折D、史密斯骨折35、“餐叉样"畸形多见于A、科雷氏骨折B、孟氏骨折C、盖氏骨折D、史密斯骨折36、上臂与前臂纵轴呈10°~15°的角,称为A、前倾角B、携带角C、尺倾角D、掌倾角37、桡骨下端的桡腕关节面,有向掌侧倾斜的10°~15°角,称为A、前倾角B、携带角C、尺倾角D、掌倾角38、“锅铲样”畸形多见于A、科雷氏骨折B、孟氏骨折C、盖氏骨折D、史密斯骨折39、桡神经损伤出现的症状是A、爪形手B、猿手C、垂腕D、垂足40、股骨颈骨折后,最容易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类型是A、头下型B、中央型C、基底型D、以上均是41、成人股骨颈长轴与股骨的额状面形成一个约12°~15°的角,称为A、前倾角B、携带角C、尺倾角D、掌倾角42、容易并发脂肪栓塞的骨折是A、肱骨髁上骨折B、股骨颈骨折C、股骨干骨折D、肱骨干骨折43、骨盆骨折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44、骨盆环双处骨折时,可致一侧下肢短缩,下列量诊方法中错误的是A、髂前上棘至同侧内踝B、肚脐至内踝C、肩峰至对侧髂前上棘D、剑突至髂前上棘45、下列不属于骨盆环双处骨折的是A、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B、一侧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C、一侧耻骨上支骨折并对侧耻骨下支骨折D、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髂骨骨折46、不是骨盆骨折的常见并发症有A、休克B、急腹症C、肝脾破裂D、膀胱、尿道、直肠损伤47、临床最多见的关节脱位是A、肩关节脱位B、肘关节脱C、髋关节脱位D、颞下颌关节脱位48、关节脱位最常见的原因是A、直接暴力B、间接暴力C、肌肉牵拉力D、病理因素49、某关节发生两次或多次脱位是指A、外伤性脱位B、病理性脱位C、先天性脱位D、习惯性脱位50、下列表现不能确定是脱位的是A、畸形B、关节盂空虚C、关节头处于异常位置D、弹性固定51、下列属于脱位的早期并发症的是A、创伤性关节炎B、关节僵硬C、神经损伤D、缺血性坏死52、下列属于脱位的晚期并发症的是A、骨折B、关节僵硬C、神经损伤D、感染53、关于关节脱位,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A、受伤后立即在局部揉按以减轻疼痛B、整复固定后应抬高患肢C、24小时后用热敷以缓解痉挛D、密切注意肢体末端血运54、下列动作一般不会导致颞颌关节脱位A、大笑B、打哈欠C、喝水D、拔牙55、肩关节脱位的最容易发生脱位的方向是A、向上B、向下C、后上D、前下56、肩关节脱位后的典型畸形是A、靴形B、方形C、圆形D、垂腕57、肩关节脱位可致神经损伤,最容易损伤的神经是A、桡神经B、尺神经C、正中神经D、腋神经58、摔倒时,上肢处于什么体位容易引起肘关节后脱位A、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位B、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前位C、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位D、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位59、容易引起“骨化性肌炎”的关节脱位是A、肩关节脱位B、肘关节脱位C、颞下颌关节脱位D、髋关节脱位60、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后的常见体位是A、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后位B、肘关节完全伸直,前臂旋前位C、肘关节半屈曲,前臂旋后位D、肘关节半屈曲,前臂旋前位61、受到直接暴力所致的外科颈骨折是A、裂缝骨折B、嵌插骨折C、外展型骨折D、内收型骨折62、肱骨外科颈骨折所引起的并发症不包括A、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B、腋神经损伤C、桡神经损伤D、肩周炎63、肱骨受到旋转暴力的作用所致骨折的部位多是64、不属于骨折段移位的因素的是A、重力B、搬运C、肌肉牵拉D、骨的本身形状65、骨牵引中,牵引针的进针方向由外向内的是A、尺骨鹰嘴牵引B、股骨下端牵引C、胫骨结节牵引D、跟骨牵引66、下列情况不能促进骨折愈合的是A、断端良好接触B、早期禁止功能锻炼C、加强营养D、治疗感染业余大专班《中医骨伤科学》作业班别:姓名: 学号:一、选择题:(50*1分)二、填空题1、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原则可归纳为()、()、()和( )十六个字.3、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顺序是:先矫正( )移位,再矫正()移位,最后矫正()移位.4、孟氏骨折是指()骨折合并()脱位。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共10页word资料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共10页word资料

一、小题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撰《正体类要4<6>.清.·吴谦..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等著《医宗金鉴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人体内部变化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在骨伤领域的理论和临床应用。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资料是帮助学习者复习中医骨伤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能够系统地总结和梳理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供宝贵的备考资料。

一、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研究与骨伤相关的疾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学科,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经典著作中的骨伤相关内容以及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

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整体观察和辩证思维,强调人体内外相互联系,通过调节气血阴阳等生理要素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它在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炎等骨伤相关疾病的诊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二、基本理论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等。

其中五行学说指出人体五脏的功能特点与自然界五行的相互关系,通过对五脏功能的观察和分析,可以推断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阴阳学说则是中医理论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阐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对骨伤科学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特定的经络系统,运行气血、营养全身,调节机体生理机能,因此对于骨伤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三、常见疾病与治疗中医骨伤科学在骨折、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经验。

在骨折治疗方面,中医注重整体治疗,通过调理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面,中医强调调理肝肾,增强腰椎的稳定性,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法来缓解疼痛和改善病情。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骨伤疾病,中医通过草药治疗、穴位按摩等方法,改善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四、中医骨伤科学的进展与研究方向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学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现代医学科技的应用,如中医电疗、中医康复训练等,为中医骨伤科学赋予了新的活力。

此外,中医骨伤科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与现代骨科手术技术相结合,如何提高诊断准确性等。

因此,未来中医骨伤科学的研究方向包括临床疗效的进一步证实和机制研究、中医康复技术的改进和临床应用等。

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

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中医骨伤主治医师是中医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专业,主要负责治疗各种骨伤疾病。

对于想要成为一名合格中医骨伤主治医师的人来说,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理论知识中医骨伤主治医师需要掌握中医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经络学、脉诊学、病因病机学等。

经络学是中医的重要理论之一,主要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脉诊学是通过触诊人体脉搏来判断人体疾病的一种方法。

病因病机学则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机制。

掌握这些基础理论知识对于中医骨伤主治医师来说至关重要。

二、骨伤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骨伤主治医师需要熟悉各种骨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骨伤疾病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在诊断方面,中医骨伤主治医师需要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进行脉诊和舌诊等手段来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在治疗方面,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治疗骨伤疾病。

中药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促进骨折愈合;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推拿可以通过按摩和拉伸手法来舒缓肌肉和韧带的紧张。

三、康复治疗与预防中医骨伤主治医师还需要了解康复治疗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康复治疗是指通过一系列的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来促进患者康复的过程。

对于骨伤患者来说,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他们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预防是中医骨伤主治医师的另一个重要任务,他们需要向患者普及一些骨伤预防的常识,如正确使用工具、注意姿势、加强锻炼等。

通过康复治疗和预防,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四、临床案例分析在复习中,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临床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通过分析案例,可以帮助医师更好地掌握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提高临床应用能力。

在分析案例时,中医骨伤主治医师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提出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讲解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总论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宋·宋慈《洗冤集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

4、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5、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6、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的分类与病因病机1、新伤:是指2~3周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旧伤: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因某些诱因,隔一段时间又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

2、损伤病机: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第三章、诊断1、望诊:选择题2、关节活动范围测量:1)中立位0°法:每个关节由中立位(即0°)到关节运动所达到的最大角度称之为关节活动度。

2)邻肢夹角法:以两段肢体的夹角计算关节最大活动度。

重点:3、臂丛神经牵拉试验(Eaten’ test)(做法、临床意义)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做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4、直腿抬高试验(Laseque’s sign)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抬高70°~90°而无任何不适;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觉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另:直腿抬高踝背伸试验,即加强试验)5、骨盆挤压试验(Pelvic compression test)患者仰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分别于髂骨翼两侧同时向中线挤压骨盆;或患者侧卧,检查者挤压其上方的髂嵴。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西医骨伤主治复习资料

中西医骨伤主治复习资料

中西医骨伤主治复习资料中西医骨伤主治复习资料骨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无论是运动受伤还是意外摔倒,都有可能导致骨骼的损伤。

而对于骨伤的治疗,中西医学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中西医骨伤主治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一、骨伤的中西医学解释中医学认为,骨伤是由于人体经络的阻塞或瘀血导致的,治疗的重点是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来恢复骨骼的正常功能。

而西医学则更注重对骨骼的解剖和生理特点进行研究,通过外科手术、物理疗法等方法来修复骨折和损伤。

二、中西医骨伤治疗方法1. 中医骨伤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骨伤主要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熏洗等方法。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骼的修复。

推拿则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舒缓肌肉和骨骼的紧张状态,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中药熏洗则是将中药煎煮后,用温热的药水浸泡患处,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2. 西医骨伤治疗方法西医治疗骨伤主要包括外科手术、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

外科手术是通过手术操作来修复骨折、复位骨骼,并使用金属支架或钢板来固定骨折部位,促进骨骼的愈合。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理疗、康复训练等,通过热敷、电疗、按摩等手段来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

药物治疗则是通过口服或外用药物来缓解疼痛、消炎、抗感染等。

三、中西医骨伤治疗的优势和劣势1. 中医骨伤治疗的优势和劣势中医骨伤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来促进骨骼的修复。

中药熏洗和针灸等方法对于疼痛和肌肉紧张的缓解效果显著,而且副作用较小。

然而,中医治疗需要较长的治疗周期,对于严重的骨折和损伤效果可能不如西医治疗明显。

2. 西医骨伤治疗的优势和劣势西医骨伤治疗通过外科手术和物理疗法等方法,可以快速修复骨折和损伤,恢复骨骼的功能。

尤其是对于严重的骨折和损伤,西医治疗效果明显。

然而,西医治疗可能需要较大的手术创伤,恢复期较长,且药物治疗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骨伤科学题型:名解10x3′填空20x1′ 简答4x5′ 论述3x10′一、名解1.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是指尺骨半月板切迹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2.盖氏骨折:即桡骨中下1/3骨折合并尺桡远侧关节脱位。

前臂旋转时,桡骨尺切迹则围绕着尺骨小头旋转,若三角纤维软骨、尺侧腕韧带或尺骨茎突被撕裂,则容易造成下桡尺关节脱位。

3.巴尔通氏骨折(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前臂旋前,腕背伸位手掌着地,外力使腕骨冲击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造成桡骨远端背侧缘劈裂骨折,伴有腕关节向背侧脱位或半脱位。

4.反巴尔通氏骨折(掌侧缘型骨折):跌倒时,腕关节呈掌屈位,手背先着地,造成桡骨远端掌侧缘劈裂骨折,同时伴有腕关节向掌侧脱位或半脱位。

5.克雷氏骨折(伸直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关节呈背伸位,手掌先着地,暴力引起桡骨远端骨折。

畸形为:餐叉样畸形。

固定位置:屈曲尺偏。

6.开放性骨折:有皮肤或粘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闭合性骨折: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7.肘后三角:肘部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突,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成一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

8.贝雷氏角: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30°-45°的结节关节角。

9.牵拉肘:小儿桡骨头半脱位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幼儿,又称牵拉肘。

10.颈干角(内倾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形成的角度,正常值在110°–140°。

11.前倾角(扭转角):股骨颈的中轴线与股骨两髁中间点的连线形成的角度,正常值为12°–15°。

12.Bryant三角:病人仰卧,沿一侧髂前上棘垂直向下和向大转子尖各划一线,再从大转子尖端画一水平线,即成一三角形。

13.本奈氏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

14.史密斯骨折(屈曲型桡骨远段骨折):跌倒时,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所致。

15.餐叉样畸形:克雷氏骨折从腕部侧位观,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

16.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或者胸侧方多根肋骨骨折,由于暴力大,往往同时有多根肋骨前端的肋软骨关节脱位或肋软骨骨折,使该部胸廓失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

二、填空1.骨折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2.骨折的愈合过程: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骨痂改造期。

3.骨折的总体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职、医患合作。

4.锁骨中1/3骨折的典型移位机理是什么?近折段受胸锁乳突肌的牵拉向上、向后移位;骨折远折段受上肢重力和胸大肌的作用向下向内移位。

5.肱骨干骨折的移位方向: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上时,骨折近段向前向内移位,骨折远段向上向外移位;骨折位于三角肌止点以下时,骨折近段向外向前移位,骨折远段向上移位。

6.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头下部、颈中部、基底部(囊内骨折、囊外骨折)7.肩关节脱位见——方肩畸形肘关节脱位见———靴状畸形8.股骨髁上牵引:由内向外牵引;胫骨结节牵引:由内向内,防止损伤腓总神经9.尺骨鹰嘴牵引:由外向外牵引,防止损伤尺神经。

10.晋,葛洪著《肘后救卒(急)方》首载颞颌关节脱位手法整复方法。

11.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12.损伤的一般体征: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

13.损伤的主要四大病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

14.骨折的外力形式:直接外力、间接外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15.骨折的移位方式:成角、侧方、短缩、分离、旋转。

16.易发生疲劳骨折的部位:第二跖骨。

17.易发生骨折不易愈合的部位:腕舟状骨、股骨颈、胫骨下1/3。

18.易损伤神经的骨折:肱骨干骨折:桡神经;肱骨髁上骨折: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肱动脉;肱骨内上髁骨折:尺神经。

19.可并发肘内翻的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内上髁骨折。

20.孟氏骨折的分型: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

21.掌偏角:10°–15°;尺偏角:20°–25°;22.股骨颈骨折的分型:外展型和内收型。

23.股骨颈骨折的诊查:髋部疼痛,腹股沟附近有压痛,功能障碍,但是肿胀瘀斑不明显。

24.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顺转子间骨折、反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

25.股骨转子间的骨折的诊查要点: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功能丧失、患肢明显短缩、内收、外旋、屈曲畸形。

三、大题1.骨科检查法:2.(1)拉赛格征(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靠拢,检查者用一手握住患者踝部,一手扶膝保持下肢伸直,逐渐抬高患者下肢,正常者可以抬高70~80°,无任何不适感觉;若小于以上角度即感该下肢有传导性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多见于坐骨神经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若将患者下肢直腿抬高到开始产生疼痛的高度,检查者用一手固定此下肢保持膝伸直,另一手背伸患者踝关节,放射痛加重者为直腿抬高加强试验3.(2)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患者坐位,头微屈,检查者立于患者被检查侧,一手推头部向对侧,同时另一手握该侧腕部作相对牵引,此时臂丛神经受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麻木,则为阳性。

多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4.(3)搭肩试验:嘱患者端坐位或站立位,肘关节取屈曲位,将手搭于对侧肩部,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且肘部能贴近胸壁即为正常。

如果手能够搭于对侧肩部,但肘部不能贴近胸壁;或者肘部能贴近胸壁,但手不能搭于对侧肩部,均为阳性体征,提示可能有肩关节脱位。

5.(4)“抽屉”试验: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90°,检查者一手固定踝部,另一手推拉小腿上段,如能明显拉向前方约1cm,即前抽屉试验阳性,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损伤;若能推向后约1cm,即后抽屉试验阳性,则为后交叉韧带损伤;若前后均能推拉1cm,即为前后抽屉试验阳性,说明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

6.(5)望远镜征:患儿仰卧位,髋、膝关节伸直,一助手固定骨盆,检查者一手置于大粗隆部,另一手持小腿或膝部将大腿抬高约30°,并上推下拉股骨干,若股骨头有上下活动或打气筒的抽筒样感,即为阳性。

用于检查婴幼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往往进行双侧对照检查。

7.(6)浮髌试验:嘱患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股四头肌处于松弛状态,检查者一手虎口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局限于关节腔。

然后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内外缘,食指按压髌骨,即感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指时浮起,为浮髌试验阳性,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

8.(7)骶髂关节分离试验(髋外展外旋试验,“4”字试验):患者仰卧位,被检查一侧下肢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将足架在另一侧膝关节上,使双下肢呈4字形。

检查者一手放在屈曲的膝关节内侧,另一手放在对侧髂前上棘前面,然后两手向下按压,如被检查侧骶髂关节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说明骶髂关节病变。

9.(8)蛙式试验:患儿仰卧位,使双膝双髋屈曲90°,并使患儿双髋作外展、外旋至蛙式位,双下肢外侧接触检查床面为正常。

若一侧或两侧下肢的外侧不能接触到床面,即为阳性,提示有先天性心脏病髋关节脱位。

10.(9)握拳试验:嘱患者作拇指内收,并屈曲各指,在紧握拳后向尺侧倾斜屈曲,若桡骨茎突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表示患有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11.骨折的分类:12.(1)粉碎骨折:骨碎裂成三块以上;(2)非粉碎性骨折:①横断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②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交成锐角;③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形;④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仅有部分骨质和骨膜被拉长、皱折或破裂,骨折处有成角、弯曲畸形,与青嫩的树枝被折时的情况相似;⑤嵌插骨折:发生在长骨骨干骺端密质骨与松质骨交界处,骨折后,密质骨嵌插入松质骨内,可发生在股骨颈和肱骨外科颈等处;⑥裂缝骨折:称骨裂,骨折间隙呈裂缝或线状,形似瓷器上的裂纹;⑦骨骺分离:发生在骨骺板部位,使骨骺与骨干分离,骨骺的断面可带有数量不等的骨组织;⑧压缩骨折:松质骨因压缩而变形。

13.骨折的三期用药原则:⑴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活血止痛方);⑵接骨续筋(接骨丹);⑶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八珍汤)。

14.骨折的并发症:15.⑴早期并发症:①外伤性休克;②感染;③内脏损伤:肺损伤、肝脾破裂、膀胱尿道直肠损伤;④脊髓损伤;⑤重要血管损伤;⑥周围神经损伤;⑦脂肪栓塞。

16.⑵晚期并发症:①缺血性肌挛缩;②缺血性坏死;③坠积性肺炎;④创伤性关节炎;⑤迟发性关节畸形;⑥关节僵硬;⑦损伤性骨化;⑧尿路感染及结石;⑨褥疮。

17.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18.⑴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①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局部无异常活动;③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④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达1min,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3分钟,并不少于30步;⑤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临床愈合日期。

19.⑵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①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②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20.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分型:⑴裂纹骨折;⑵外展型骨折;⑶内收型骨折;⑷外科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关节脱位。

21.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22.⑴全身性因素:①年龄;②健康情况;23.⑵局部因素:①断面接触情况;②断端血供;③损伤的程度;④感染;⑤固定和运动。

24.骨折的复位:25.⑴解剖复位:骨折的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和对线达到百分之百。

26.⑵功能复位:骨折复位后,某些移位扔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

27.股骨头的供血来源:关节囊的小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分支)、股骨干滋养动脉、圆韧带的小动脉。

28.囊内骨折和囊外骨折的各自特点:囊内骨折的骨折线在关节囊内,囊外骨折的骨折线的后部在关节囊外。

29.肩关节脱位的诊断要点是什么?30.(1)患者有明显外伤史或既往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史;(2)一般症状有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特殊体征:患肘屈曲,健手托患腕,使之贴于胸壁,身体向患侧倾斜;(4)“方肩”畸形:患肩失去圆形膨隆外形,三角肌扁平,肩峰相应凸出;(5)手触三角肌下有“空”感,不能触及肱骨头;(6)弹性固定感:患肩固定于外展20°-30°位置;(7)搭肩试验阳性、直尺试验阳性;(8)测量:腋平面上,上臂周径患侧大于健侧;(9)患肢长度变化:盂下脱位患侧上肢变长;(10)X线检查证实。

31.骨的测量.32.⑴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尖;⑵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⑶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⑷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⑸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⑹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